人文清华播客:对话清华学者
对话清华人文学者,听清华私教课

Album
主播:
人文清华
出版方:
人文清华
订阅数:
9.47万
集数:
113
最近更新:
5天前
播客简介...
「人文清华播客」是清华大学官方主办的学术内容平台,兼顾学术性与大众性,力求让外行听得懂,内行有收获。 我们会遍访清华学术大家、新锐学者,聊他们的人生经历、学术经历、经典学说、独特发现。 主理人兼主播张小琴,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常驻主播张琳,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 我们有三个常设栏目: 【清华访谈录】大家学者,深度访谈 【清华大课间】清华课间,师生围谈 【清华学者沙龙】学者们的跨学科对谈 欢迎您订阅和收听!
人文清华播客:对话清华学者的创作者...
人文清华播客:对话清华学者的音频...

112 对话曹丰泽:“假性过剩”的时代,我打死也不想在北京当中产

导语 2012年高考黑龙江全省第七,以全系第一成绩保送直博……在成功学的叙事体系下,今天的嘉宾曹丰泽似乎掌握了这款名为优绩的游戏。而在或许可以称为“内卷元年”的2020年,通过一系列“反内卷”的论调,他的名字逐渐进入公众视野(主要是知乎)。 而这一切却在2021年戛然而止,博士毕业的他“放弃北京中产选择去非洲修大坝”,当时也在互联网小火了一把。在非洲的1001天,对现在的他来说就像梦一样,似乎是上辈子发生的事。或许当我们扔掉人生这张卷子之后,才发现世界根本没有出题。 本期播客,我们邀请到了清华大学土木工程博士曹丰泽,趁着他的新书《在非洲打灰的1001天:一个现代化的故事》出版,我们一起聊聊他在非洲的故事,当初为什么会去非洲,而如今回到中国又有怎样的感受?在他的叙述里,我们看到了“一步错步步错”的人生选择,文学性的热带大雨,买不起首都房产的非洲青年以及一个“假性过剩”的时代,故事关于普世价值的反思和青年的未来发展,祝你收听愉快。 本期嘉宾 曹丰泽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博士,2021年毕业后加入中国水电十一局,主动选择去往非洲参与"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曾因一篇名为《清华博士学霸,为什么放弃北京中产生活去非洲?》的报道在互联网激起热度与讨论,如今依然活跃在互联网各平台上。 他先后在坦桑尼亚水电站项目和莱索托新项目中担任重要职务,其主持的坦桑尼亚水电站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撒哈拉以南非洲最大水电站。 2021年曹丰泽博士毕业,主播张琳硕士毕业,于是有此合照,之后曹丰泽前往非洲“打灰”。 《在非洲打灰的1001天:一个现代化的故事》 曹丰泽参与非洲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个人随笔,从一名中国工程师的角度出发,讲述了自己在非洲打拼过程中个人化、草根化的故事、情感体验和观察思考。 时间轴 02:46 有选择权之后,为什么还会选择读土木? 05:32 我的特异功能是匀速写作业。 07:14 我想知道究竟需要努力到什么程度才可以得到所谓的回报? 10:32 回到大庆去过重复的好日子吗? 12:18 开阔的精神,以及与中产天然的隔阂。 13:59 物欲的本质,以及生活成本的另一种计算方式。 17:21 早七晚十,欢迎来到坦桑尼亚。 20:39 在扯皮的来去之间,日子就过去了。 22:07 监狱美食——用酒瓶当擀面杖包出的饺子。 23:29 在任何时候都会把生活过得很好,比如在非洲每天洗澡。 24:19 酒精与答非所问,这是一种疗愈方式。 26:04 这是一场文学性的雨,走的时候记得关上房间里的灯。 28:34 在无数个免责声明里,没有提及掀翻屋顶的大雨。 29:36 人类就是有从痛苦中获得快感的基因。 33:15 温和,丰腴以及远离领导的赞比亚。 35:15 在斯威士兰,看见君主专制的另一种可能。 39:15 万本亿利的水电站与非洲发展。 42:16 中非工人对比,一个关于刻板印象的故事。 45:41 非洲的家庭,一个大型的《家有儿女》。 47:22 有关非洲青年,首都房产与上大学的非洲女性。 49:38 错位的讨论环境背后的支持与误解。 52:57 或许我愿意安心回国当领导?no 55:48 在非洲的1001天,我知道宝藏一定不在我出发的地方。 59:15 00后可以让世界变得更好吗? 幕后制作 主播:张琳 剪辑:王江东 助理制作人:王江东 关于“人文清华”播客 这里是清华大学官方主办的学术内容平台,兼顾学术性与大众性,外行听得懂,内行有收获。 我们遍访清华学术大家、新锐学者,聊他们的人生经历、学术经历、经典学说、独特发现;也偶尔会组织学生圆桌,听同学们讲讲他们的所思所想。 主理人兼主播张小琴,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常驻主播张琳,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 我们有四个常设栏目: 【清华访谈录】大家学者,深度访谈 【清华大课间】清华课间,师生围谈 【清华小客厅】少年心事,朋辈互勉 【清华博论】和博士(生)聊聊毕业论文 欢迎您订阅和收听!

64分钟
3k+
5天前

111 这门收获5万字课程留言的女性课,如何让我们重识性别与彼此?

在上期节目中,冯乃希老师分享了她关于北京城市史的研究,本期节目我们将和冯老师一起,聊聊她在清华大学开设的“中国女性日常生活专题”等课程。为什么性别不是“女性的私事”?我们又该如何在人与人的联结之中重新理解彼此?女扮男装的背后体现了怎样的妇女参与公共事务的认识?在同学们约5万字的课程留言背后,这段从唐代到当代的妇女史话历程,变得更加具体可感、真切生动。 嘉宾简介 冯乃希,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副教授。研究领域包括明清文学史、近现代思想史、史学文化与理论、性别研究等。著有《都城新生:帝制晚期至现代中国的历史、知识与北京书写》(英文版即将出版),译有《有诗自唐来:唐代诗歌及其有形世界》《玉山丹池:中国传统游记文学》。在清华大学开设“中国女性日常生活专题”“知识、观念与文学”等课程。 时间轴 00:55 为什么关注女性日常生活史? 04:18 妇女的历史问题:礼仪、劳动、生育与革命 07:37 哽咽又笑倒:五万字的课程留言 08:52 我们终要从原子化走向联结 18:02 真问题藏在性别对立之后 20:24 困而学之,学而行之 24:52 从《再生缘》谈女性写作与母女共创 29:00 女扮男装与公共事务:女性的政治表达 38:05 知识观念与文学和女性问题的合流 42:57 祝大家都获得自由的平方! 本期提到 《再生缘》 《红楼梦》 《好东西》 关于《再生缘》17卷的写作原因: 《再生缘》1-16卷的写作集中在陈端生结婚前的少女时代,跟她丈夫没有任何关系。第17卷的写作在其丈夫发配伊犁后一段时间,此时距离她去世也有一段时间。实际上陈端生为什么续写这一卷,原因不明。据她自己说是有很多读者催更,但陈端生写完17卷后就搁笔不写了。 Bgm 郑欣宜《女神》 幕后制作 主播:张琳 剪辑:徐琰青 责编:徐琰青 关于人文清华播客 这里是清华大学官方主办的学术内容平台,兼顾学术性与大众性,外行听得懂,内行有收获。 我们遍访清华学术大家、新锐学者,聊他们的人生经历、学术经历、经典学说、独特发现;也偶尔会组织学生圆桌,听同学们讲讲他们的所思所想。 主理人兼主播张小琴,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常驻主播张琳,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 我们有四个常设栏目: 【清华访谈录】大家学者,深度访谈 【清华大课间】清华课间,师生围谈 【清华小客厅】少年心事,朋辈互勉 【清华博论】和博士(生)聊聊毕业论文 欢迎您订阅和收听!

47分钟
1k+
1周前

110 北京好写,太好写了!历史文本中的北京城

“AUV!您猜怎么着?”本期节目序号正好是110,你就知道此事绝不简单。 关于北京的文本书写有着极其多元的面向——从明末清初的《帝京景物略》到近代的摄影术再到现代在Citywalk中留下vlog——北京始终处在记忆与文化叙事的交汇点上。它既是都城,也是市井,既是人们存在的空间地域,也是情感与历史安放、交织的空间。 本期播客我们邀请到了做明清文学史研究的冯乃希老师,一起聊聊那些关于北京的文本书写。(另:为了单集节目的完整性,冯老师关于性别研究的部分我们整合到了下集播客放出,欢迎大家订阅收听~) 嘉宾简介 冯乃希,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副教授。研究领域包括明清文学史、近现代思想史、史学文化与理论、性别研究等。著有《都城新生:帝制晚期至现代中国的历史、知识与北京书写》(英文版即将出版),译有《有诗自唐来:唐代诗歌及其有形世界》《玉山丹池:中国传统游记文学》。在清华大学开设“中国女性日常生活专题”“知识、观念与文学”等课程。 你将听到 00:57 北京文本写作热潮:明清易代与抗战前夜 07:03 《帝京景物略》:关于北京的都市传说 10:19 骷髅“辣辣辣”与文本背后的权力批判 18:00 何以为都?作为“头脑”的北京 22:57 “红尘白日、水刚土碱”的高情商发言 24:02 城市的性格:燕赵慷慨与礼法森严 25:18 护城河里洗大象:民族融合与异域气象 28:43 花香十里:海淀小江南 32:01 战时北京的图像政治与文化拯救 39:08 Citywalk与“卫星厂”:城市记忆如何交叠? 42:50 我们都生活在日常性的对称之中 本期提到 《帝京景物略》 《帝京景物略·白石庄》:春,黃淺而芽,綠淺而眉,深而眼。春老,絮而白。夏,絲迢迢以風;陰隆隆以日。秋,葉黃而落,而墜條當當,而霜柯鳴於樹。 《帝京景物略·玉泉山》水澄以鮮,深而浮色,定而蕩光。數石朱碧,屑屑歷歷;漾沙金色,波波縈縈。一客一影,一荇一影,客無匿髪,荇無匿絲矣。水拂荇也,如風拂柳,條條皆東。 小川一真 摄,伊东忠太主持:“太和殿”,《清国北京皇城写真帖》,1906 年,第一图 小川一真 摄,"乾清宫内镜",《清国北京皇城 写真帖》,1906 年,第 71 图 Bgm 马頔《南山南》 幕后制作 主播:张琳 剪辑:徐琰青 责编:徐琰青 关于人文清华播客 这里是清华大学官方主办的学术内容平台,兼顾学术性与大众性,外行听得懂,内行有收获。 我们遍访清华学术大家、新锐学者,聊他们的人生经历、学术经历、经典学说、独特发现;也偶尔会组织学生圆桌,听同学们讲讲他们的所思所想。 主理人兼主播张小琴,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常驻主播张琳,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 我们有四个常设栏目: 【清华访谈录】大家学者,深度访谈 【清华大课间】清华课间,师生围谈 【清华小客厅】少年心事,朋辈互勉 【清华博论】和博士(生)聊聊毕业论文 欢迎您订阅和收听!

49分钟
2k+
2周前

109 清华女博士在巴基斯坦的两年

导语 今年5月,巴基斯坦和印度的空战又一次引发了全球的关注。之所以要用“又”字,是因为在我们的印象中,构成“巴基斯坦”这个国家形象的很大一部分的,就是与印度的争执。当然,剩下的一部分大多源于它和中国“铁哥们”的身份。可是对于这个我们的近邻、我们的好兄弟,它应该有更多的侧面可以展现。今天我们请来的文三妹,就将自己投身在了这片土地上,她将在节目里给我们分享她在巴基斯坦行走、见闻和感悟。 嘉宾 文三妹 湖北潜江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与巴基斯坦最高领袖大学亚洲文明研究所联合培养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传播和健康传播。 小标题 2:02 分治之后,巴基斯坦不是一天建成 3:24 不同语言下的巴基斯坦媒介 5:30 巴基斯坦的“国语”是如何选定的? 7:22 为“少数民族”发声的《黎明报》 14:41 作为立国根基的宗教 17:48 唯一将伊斯兰写入国名的国家 22:28 “谈出”巴基斯坦的国父真纳 25:15 围观降旗仪式的外国人 27:09 习惯战争是一件悲凉的事情 29:23 巴基斯坦的富有一面 31:36 板球与航空,巴基斯坦的明星 36:01 女性在巴基斯坦的多样处境 41:15 长途旅行主要靠大巴 46:59 在吉尔吉特深夜独行 52:52 热爱“论政”的巴基斯坦人 56:27 以女性视角发现不一样的巴基斯坦 59:49 对祖国的眷恋是无意识的 01:04:08 降低期望值是提升生活幸福度的好方法 幕后制作 主播:刘宣伯 剪辑:刘宣伯 责编:刘宣伯 关于“人文清华”播客 这里是清华大学官方主办的学术内容平台,兼顾学术性与大众性,外行听得懂,内行有收获。 我们遍访清华学术大家、新锐学者,聊他们的人生经历、学术经历、经典学说、独特发现;也偶尔会组织学生圆桌,听同学们讲讲他们的所思所想。 主理人兼主播张小琴,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常驻主播张琳,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 我们有四个常设栏目: 【清华访谈录】大家学者,深度访谈 【清华大课间】清华课间,师生围谈 【清华小客厅】少年心事,朋辈互勉 【清华博论】和博士(生)聊聊毕业论文 欢迎您订阅和收听!

67分钟
4k+
1个月前
人文清华播客:对话清华学者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