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牙塔边
带着文化罗盘,探索人文社科与地域特色的边界

Album
主播:
莫名-橙子球、斯恒
出版方:
佚名
订阅数:
3,566
集数:
25
最近更新:
2周前
播客简介...
『象牙塔边』是一档泛文化类播客,关心地域特色、文化特色和真实体验,我们以学校为原点,探索“官方指南”之外的文化彩蛋,构建一个具有丰富视角的人文领域。 每一期会针对一个学校或是一个话题,邀请嘉宾分享文化背景、有趣故事、地方关系和变化等,再向外无限延伸。 希望这些分享能成为你随行口袋中的罗盘,从精神原点出发,使向心之所往的海。 Campus is your compass.
象牙塔边的创作者...
象牙塔边的节目...

24. 语言漫谈 03:在法国读藏语,鲁神、藏宅以及血液中的藏文化

象牙塔边

法国藏语教授的发音是拉丁味儿的? 藏区的老房子分三层,对应着什么宇宙观? 为什么西藏的建筑总会有尼泊尔手工艺人的痕迹? 本期我们来聊聊藏语及藏地有关的特色文化 从在法国学习藏语的日常到对“鲁神”做田野调查,我们一起来看看,藏文为啥跟佛教绑得那么紧,连“海”这个词都得用“湖”代替? 我们聊的不只是语言,还有一套关于自然、信仰与生活的答案 🔎从学校和地域这些精神原点出发,聊聊同一个世界的不同文化体验与彩蛋 🧐主播: 莫名:00后up主,个人播客【莫名奇妙:)】(b站/即刻:莫名-橙子球) 斯恒:个人播客【浮世会】(即刻:斯恒) 🧐嘉宾:六六 一个在法国学习藏语的汉族留子,人类学研究生在读,藏语&藏文化爱好者 小红书:忧郁的耄耋 如果想和我们联系 / 加入听友群,欢迎添加莫名的微信【CZQ-v-】,备注【象牙塔边】,期待和你产生连接! ⏰时间戳: 00:49 在法国学藏语,在上世纪并不小众,为何当时西方世界有藏文化的热潮? 14:18 法国最早的藏学家,为什么是拉丁味儿发音? 24:12 为什么西藏的建筑搭建,会请尼泊尔工匠? 32:35 鲁神与本教:崇尚自然的本地人,仅仅是因为怕神明的惩罚么 49:06 本教和佛教是什么关系?牧民家里的构造,反映什么世界观? 61:55 田野调查,参与式观察的生活,是平静?尴尬?神秘? 70:03 文化和语言会因为没有代际传递,而“消亡”么 77:21 藏族家长也会让孩子去考公? 下一期是三周后,我们来聊聊【牛奶】 🌟往期节目: 10.古埃及向死而生的璀璨:亡灵之书为何而吟? 12.语言漫谈01|为什么福建人hf不分?挽救不了的台湾腔 16.语言漫谈02 | 粤语的性感,与他的兼容并包 20.混血的香港:从教育史聊聊中西文化交融

87分钟
99+
2周前

23.“脑腐” 是懒还是大脑在 “自救”?如何跳出逃避式娱乐的循环

象牙塔边

感觉脑子越来越“钝”? 为啥明明累到不想动,却还忍不住刷手机到深夜? 想找回深度思考能力该从哪入手? 这期我们来扒透“脑腐”本质:从生理上拆解多巴胺如何被短视频“劫持”,心理上分析意志力耗竭后的行为固化,社会层面戳破单一评价体系的逃避陷阱 和大家看19世纪廉价小说、大萧条电影的“脑腐前世”,给拼图替代、动机转换等实用招,帮你找回脑子主动权~ 🔎从学校和地域这些精神原点出发,聊聊同一个世界的不同文化体验与彩蛋 🧐主播: 莫名:00后up主,个人播客【莫名奇妙:)】(b站/即刻:莫名-橙子球) 斯恒:个人播客【浮世会】(即刻:斯恒) 如果想和我们联系 / 加入听友群,欢迎添加莫名的微信【CZQiong-v-】,备注【象牙塔边】,期待和你产生连接! ⏰时间戳: 01:51 脑腐:沉迷简单的快乐,越想控制越管不住手! 08:54 多巴胺不是制造快乐,那是如何操控我们的? 18:50 意志力耗竭:上了一天班,我已经没电了 25:22 为什么那些逃避,会变成自动的“例行公事” 30:10 退行;大脑想方设法地在保护我们 35:12 单一的评价体系,让我们身上多了一座山 45:18 那些让我们感到方便的,也是让我们痛苦的:排名与确定感 49:10 19世纪的廉价娱乐、注意力经济:精神止痛药可以赚钱 56:50 我们自以为,我们对注意力有选择权 63:17 怎么“回归正常‘?我们做的不是对抗~ 下一期是两周后,我们来聊聊【藏语】 📚提到的书: 《为什么越无知的人越自信》 🌟往期节目: 13.思维深潜01 | “外向崇拜”的社会里,我们如何脱下社交面具? 17.为什么越无知的人越自信?如何正确认识自己? 21. 回归故里:融不进的圈层与一生的精神流亡 🎧片头曲作者:记忆中的回信-N.Warden 片尾曲:你像风,吹进我的梦-N.Warden

78分钟
39k+
1个月前

22.面子和里子:留学在外,人真的自由吗?

象牙塔边

留学,让人“完整”还是更“破碎”? 本期嘉宾Toni在小红书写了一个系列故事:给有钱人孩子当陪读、代理委托生活琐事,甚至跨城送鸡汤、帮忙吵架、劝分手… 同时,曾经的“镀金”承诺正在失效,我们见证着中产阶级的悄然滑落 留学产业本身也已变成了精密的商业机器,教育的本质被置于何处? 归国之后,许多“留子”面临着身份的迷茫,就业道路似乎并不如想象般宽阔。 留学,本是踏上探索自我与世界的旅程。但它往往陷入更复杂的漩涡… 也有人在挣扎中找到了新的出口。或许,从“旷野”到“轨道”,来回横跳,也可以是成长的常态。 我们没有标准答案,但Toni带来亲见的故事、切身的困惑,以及对留学本质的冷静叩问 这不仅仅是关于学业和文凭,更是一场关于家庭权力、个体成长、文化适应与人生选择的深度探讨~那我们就!开始吧! 😎【本期福利】 在评论区中分享你对这期节目的感受,我们抽两位走心的朋友送出Toni写的故事的这本书~ 书籍《我不擅长的生活》购买链接:淘宝 / 微信读书 🔎从学校和地域这些精神原点出发,聊聊同一个世界的不同文化体验与彩蛋 🧐主播: 莫名:00后up主,个人播客【莫名奇妙:)】(b站/即刻:莫名-橙子球) 斯恒:个人播客【浮世会】(即刻:斯恒) 如果想和我们联系 / 加入听友群,欢迎添加莫名的微信【CZQiong-v-】,备注【象牙塔边】,期待和你产生连接! 😎嘉宾:Toni 格拉斯哥大学社会学本硕毕业,从事过留学中介,英文教育 目前是独立雅思老师,下课后会写点东西~ 小红书:Toni的福 时间戳: 02:00 海外遥控的母亲:叫代理煲鸡汤跨城送去、替她的孩子吵架 16:54 面对巨大的文化差异,人有各种各样的崩溃 24:25 什么是真正的独立?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亲密边界在哪里? 37:07 追求“完满”的中式家庭 vs 个人主义的西式教育 49:50 留学”镀金”失灵:见证中产阶级滑落 58:59 流动的教授、赚翻了的中介:当留学教育变为商业工具… 71:50 留子在国内外的求职现状:当中介?雅思老师?自由职业? 81:44 人总是在轨道和旷野里反复横跳的,但这也没关系 🌟往期节目: 05.困在第一学历里的,是正在找自我的“小吗喽” 10.古埃及向死而生的璀璨:亡灵之书为何而吟?(节目中提到的笑笑) 21. 回归故里:融不进的圈层与一生的精神流亡 🎧片头曲作者:记忆中的回信-N.Warden

102分钟
99+
4个月前

21. 回归故里:融不进的圈层与一生的精神流亡

象牙塔边

教育是阶级跃升的阶梯,还是固化的帮凶? 当父母成为阶级天花板,逃离原生家庭是背叛吗? 回不去的家乡,融不进的圈层,人们在否定自己的同时,有总在寻找真正的“归属” 当填写父母职业栏时的手部颤抖,成为一代人突破阶级的隐秘伤口; 当改掉方言口音需要先杀死某部分的自己,才算拿到新阶层的入场券——我们该如何丈量这场身份突围的代价? 本期播客将打开法国作家迪迪埃·埃里蓬的《回归故里》,解剖一个知识分子的三十年突围纪实: ▸ 为什么有人宁愿背负"背叛者"骂名,也要逃离原生家庭的语言、餐桌与生存逻辑? ▸ 当父亲葬礼的缺席不是出于怨恨,而是两个阶级之间竖起的高墙,这种决裂算不算另一种和解? ▸ 那些模仿精英书写方式的笨拙伪装,那些在哲学书籍与工人父亲的工具箱之间的来回撕扯,是否正是我们突破阶级时共同的窘迫样本? 这不是一个逆袭神话,而是一份鲜血淋漓的阶级诊断报告。 在这里,教育可能是突围的阶梯,也可能是新牢笼的钢筋;自我和解不是与过去握手言欢,而是学会带着伤疤重新生长。如果你也曾在地铁通勤时,突然察觉自己切换着两套话语系统——欢迎进入这场关于身份、尊严与归属的残酷解剖。 🔎从学校和地域这些精神原点出发,聊聊同一个世界的不同文化体验与彩蛋 🧐主播: 莫名:00后up主,个人播客【莫名奇妙:)】(b站/即刻:莫名-橙子球) 斯恒:个人播客【浮世会】(即刻:斯恒) 如果想和我们联系 / 加入听友群,欢迎添加莫名的微信【CZQiong-v-】,备注【象牙塔边】,期待和你产生连接! 😎嘉宾:Teresa 播客【小煎饼儿】主播 🌟往期节目: 05.困在第一学历里的,是正在找自我的“小吗喽” 11.人格心理学 | 假如“验出”恋爱脑,就像做MBTI题库一样 15.渐进式延迟退休:打工打到60+岁,养老生活如何描绘? 🎧片头曲作者:记忆中的回信-N.Warden BGM:forever young

79分钟
99+
5个月前
象牙塔边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