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谈建筑大王Part 3丨像木匠一样生活:摆烂建筑师也会很快乐

最后一部分的聊天围绕我询问Tao&Yoko的几个问题,这些问题都基于当下这种现代的职业化生活的语境,所以在建筑大王面前失效了。但正是这种失效,揭示了职人生活的问题。我们在职业中能获得的是什么?我们追求的是什么? 在这个意义崩塌的时代,人们活得那么痛苦和虚无,我们能不能获得一种更高的视角呢? 本期对谈并不能解决以上所有问题,只是呈现了面对这几个问题时,我们仨傻乎乎的反应。在欢乐和大笑中,我们生活的意义便各有了归宿。 与Tao&Yoko长达一整夜的对谈就这样结束了,对我来说是一次绝美的旅程。谢谢你的收听! 内容索引: 00:01:17 Tao和Yoko这么多年了,有没有那个瞬间不想搞建筑了? 00:04:17 Tao和Yoko什么有没有什么建筑师朋友后来改行不干了的? 00:18:23 Z想象的自己将来的生活状态。 00:21:50 原问题是:“如果将来有一天你们搞建筑搞不下去了,你们会怎么办?”。 00:24:03 Z提出一个具体的问题,如果Tao和Yoko获得了一大笔遗产,可以解决他们所有的生存问题,那么他们干什么? 00:34:46 Z抛出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如果Tao和Yoko已经没有任何生存压力了,他们很好的朋友来找他们做建筑,他们还会不会做? 00:37:27 Z如果没有了生存压力,会做什么。 00:48:09 对于面对现在行业现状中,刚毕业的毕业生,Tao和Yoko有什么建议吗。 00:51:40 如果当下的生活无法继续了怎么办?先回家! 01:04:44 Z对这个美好夜晚的一句话总结。

68分钟
99+
2年前

对谈建筑大王Part 2丨建构与反建构:两种视角之间的巨人之争

在上一次的聊天中,我和Tao&Yoko交流了各自与建筑的缘分,以及学校里的学习生活。Tao和Yoko就我学习建筑的过程,对我提出了疑问。主要围绕一点,即为什么我获得了一个反思系统、反思建构的视角之后,依然选择去以建构的方式去思考和解决一些问题? 围绕这个核心问题,我和Tao&Yoko 展开了非常多的讨论。关于写作中的呈现与归纳;做设计的时候面对的“实然和应然”的问题;对自己诚实的重要性等等。这些讨论可谓天马行空,Tao和Yoko的诘问也非常尖锐。但我却非常开心。 我从未被他们说服过,他们也从未想过说服我。我们恰恰是在一种不断交换视角的过程中,获知了我们底层的共识。总而言之,这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忘的讨论,也希望你能收听愉快。 内容索引: 00:03:17 Tao问为何在学习过程中这么挣扎的Z,在工作中反而风生水起? 00:04:40 Z自觉自己仍非一个好的设计师,并且会在做设计的时候问自己,如果是Tao和Yoko,他们会怎么做? 00:15:23 Yoko问Z,为什么不用一种更好的方式去搞历史,或者说是建筑史呢? 00:39:32 Tao认为Z仍旧在尝试归纳、总结,仍旧没有放弃一种建构的视角。虽然是希望呈现一种自下而上,但最终还是有上下,有建构。但他并不对此提出价值判断。 00:45:43 Z认为,人类不可能完全放弃建构的方式。所以他所采取的方式是“克制”。 00:56:10 Yoko的问题越加尖锐,她提出一个问题,即Z为何要在工作中去与系统妥协呢?为什么Z不认同系统,却仍然要与系统合作? 01:01:00 Z认为这是一个“实然与应然”的问题。既然无法在现代社会的生活中与系统完全割席,又想要做一些事情,就必须要考虑到现实问题。Z希望当一个在现实世界中的行动者。 01:01:09 对于Tao&Yoko的不断追问,Z表示很开心。他认为自己在底层上非常赞同他们,而他在现实世界中行动受挫时,Tao&Yoko的纯粹给了他很大鼓舞。 01:16:09 Z决定在接下来的研究和写作中,进一步地去远离建构的视角。 01:23:09 看见自然,是Tao&Yoko的契机。是他们逃离系统的抓手。 01:31:09 Tao讲述自己为何没有办法去做一些抽象、归纳和建构的事情。他认为自己对此类事情有某种生理上的厌恶。他认为自己因此无需“克制”。 01:40:09 Z表示自己也相信并认同这种“别无选择的时刻”,但他更倾向于用自由意志和道德律来解释这种现象。即同一种现象,两种不同的视角。 01:47:09 Yoko则认为这是“道不远人”。即重要的事情是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118分钟
99+
2年前

对谈建筑大王Part1丨莫名其妙学了建筑的我们:学霸和学渣的建筑生涯

毕业季&高考季&转行季专题 我的好友Tao和Yoko是一对在意大利的山区居住的两位像小动物一样生活的智人。他们在大山里隐居,看植物、看动物,与自然融为一体。为了吃饭,偶尔搞一搞建筑。 他们有一个公众号“建筑大王”,但在上面,他们几乎不搞建筑。 每次与Tao和Yoko聊天,都会变成两种人生态度的激烈碰撞。但因为我们是好朋友,所以碰撞的结果每次都很有意思。原本这一期节目的策划是关于最近的建筑行业转行潮,因为经济下行的压力和行业的整体收缩,建筑师的生活变得越来越难,很多人都在考虑转行。而又恰逢毕业季和高考季,我想要蹭一蹭这个热度,谈一谈建筑生涯。 但这次聊天的结果却大大超出我们的预期。我想Tao和Yoko的生活方式对建筑学学生的的可借鉴价值可能不大,但却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视角:除了进入这个现代职业社会中成为一个螺丝钉,我们还有哪些可能。我们的聊天持续了五个多小时,我把它分成三个部分放出。第一部分主要是聊了我们三个人为何选择建筑,以及各自的大学生活。 00:02:00 Tao为何选择了建筑学 00:06:40 Yoko为何选择了建筑学 00:09:40 Z为何选择了建筑学 00:18:30 Z当时欣然接受建筑学是因为可以学建筑史 00:21:30 Yoko开启对Z的采访模式,问为何没有干脆去学历史 00:30:10 Tao对建筑学学习的观感 00:38:00 “建筑大王”居然是十多年的老字号了! 00:44:00 Z讲述了自己与建筑学相爱相杀的十年,居然一口气讲了二十分钟!

65分钟
99+
2年前

Full 对谈黄油老虎饼(上)丨回归个案,回归建造:关于民居的经验碰撞

黄油老虎饼是我在豆瓣上认识的一位友邻,我和她素未谋面,但神交已久。因为我们都对民居,或说风土建筑,非常感兴趣。 长时间以来,我们保持着豆瓣友邻交往的原则——长达数年的默默点赞和关注。一个偶然的契机下,我们加了微信,闲聊几句,发现两人的关注点惊人得地相似,并且很多观点不谋而合。于是惺惺相惜,期待着找个机会见面交流一番。谁知漫长的疫情持续了一年又一年,身在上海的我与身在广州的她难以见面。而我终于按捺不住,邀请她进行了一次线上对谈。 她在奥地利维也纳理工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研究对象是建筑技术史和历史木建筑。她现在在一所艺术类高校担任建筑系教师,研究兴趣点是跨文化技术比较研究。我们的这次对谈虽然是录成播客,但我出于私心,并没有很严格地限制对谈话题,而是希望能够无拘无束地闲聊。这也是我做“城市余数”这个播客沙龙的初心:让朋友们轻松地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观点。于是我们俩漫无边际地聊了五个小时,但仍意犹未尽,至少我的大纲里还有一半的问题没问。于是乎,我们约定一周后再聊一次。 第一次对谈的内容,主要围绕我们对“民居研究”这个问题的关注。我希望发掘一个更个人化、经验性的视角,了解一个人是如何被民居所吸引的。而走入民居的研究后,作为一个个体研究者,我们会遇到哪些疑惑。又会有怎样曲折但有趣的道路。由于是朋友闲聊,并非严肃的采访,所以她也问了我一些问题。正好也做一个对照。 主持:Z 嘉宾:黄油老虎饼

148分钟
99+
2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