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砾谈vol.2(上)丨神庙与戏台:中西文化空间的起源、发展和演变

上一期我们探讨了城市的扩张和古典城市中心的瓦解。这一期,我们讲目光转向自发秩序所塑造的“城市文化空间”。作为生活在城市中的年轻人,我们看展览、听讲座、看演出,这些文化消费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文化消费为何重要?文化空间又有怎样的演变脉络? 不妨从几千年的历史脉络中来看一看,“文化空间”是怎么在历史中出现的,又是如何凝聚成了一个延续的传统。 在这期碎片谈中,我们将西方和中国的文化空间描述成“剧场传统”和“戏台传统”。这两种传统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什么样的区别?为何中国的戏剧传统和戏台传统在现代化的冲击下迅速被瓦解?在对比之中,我们或许可以为这个问题找到一个不同的视角。 这一期我还请到了我的朋友西早,作为嘉宾作客。她曾经在良渚文化村的大屋顶、上海的TX淮海从事活动策划相关的工作。她也即将前往英国,研究“关注文化消费和体验经济的城市规划与设计”。她也从一个对当下问题的观察者和参与者的角度,给出了自己的观点。 本期分两部分放出,在这一部分中你可以听到: * 什么是文化消费?上海有哪些很出名很好的文化消费场所? * 剧场和市集:文化消费场所的前身 * 宗教与戏剧:第一次文明突破 * 古希腊戏剧:一场市民阶层对贵族阶层的文化革命 * 中国的不同:早熟的帝国体制和晚熟的市民社会 * 乡村戏剧、宗族戏剧和市场戏剧三者共同塑造了中国的戏剧传统 * 从中西方戏剧的区别来看两种文化的不同旨趣 * 政治与戏剧的同构:表演与权力;公共性、合法性和共识的凝聚 * 在一个沉重的文化传统中寻找出路

87分钟
99+
2年前

瓦砾谈vol.01丨翻转城市发展史:在正被瓦解的城市中再造中心

这是城市余数的一个新专题“建筑碎片谈”,这个栏目将以线下沙龙的形式举行,每一期探讨一个关于城市和建筑的话题。这一形式是延续翻转电台的小李老师在曾经在上海雍福会举办的“碎片谈”。线下空间也仰赖于他与Wayne的支持与赞助。我希望能够讲这一专题长久地举办下去,希望不仅仅是形式和空间上的继承,同时也是做事方法和问题意识的继承。 第一期建筑碎片谈围绕“城市生活的问题”,希望从当下对城市生活的种种庸俗批判中,寻找一个不同的视角来看待大城市的问题。同时回到整个城市诞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中,去寻找解决这个问题的路径。 这是一期非常放松的谈话,录音环境稍有嘈杂。虽然我作为主讲人,但其中也有很多朋友发表了有趣见解,希望大家喜欢。 在本期节目中你可以听到: * 家乡的变化背后的城市扩张轨迹 * 生活在大城市中体感有哪些不爽? * 大城市的问题:尺度的过大和有机性的丧失。因而痛苦并非无病呻吟 * 以伦敦为例:现代大城市是如何产生的? * 中心的丧失和瓦解:城市化与现代性危机之间的关系 * 行政力量可以取代中心,凝聚共识吗? * 从城市的起源看“中心”是如何诞生的 * 在当下的城市生活中,作为一个普通人,如何参与再造中心

112分钟
1k+
2年前

李厚辰的房间(P1)丨知识分子的铺张童年!vol.6

这一期我很荣幸请到了我的好朋友小李老师来作为嘉宾,是城市余数蓬荜生辉的一期! 李厚辰是翻转电台的主理人,在看理想开设有名为“李想主义”的专栏。他多年来坚持独立的知识分享和创作,启发了包括城市余数在内的很多内容创作。我从2018年开始收听翻转电台,并在小李老师的帮助和启发下,将播客作为一个“自我装置”来持续创作。 而我们这个房间专题,也是我在翻电启发下的“热潮设计丘会”会谈后,灵光闪现的主意。也是受到了翻电的影响。 延续城市余数一贯的风格,这是一次非常放松的朋友对谈,所以可能有些琐碎和随意。但对我来说,是非常珍贵的记录,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在本期你可以听到: 00:22 小李老师对于居住的最早记忆是在爷爷奶奶家的房间 05:01 第一个房间的空间记忆 15:06 小李老师童年的商品生活极为丰富,对各类高端玩具如数家珍 26:06 在父母的房间中也有很多难忘的记忆! 28:35 第二个房间的空间记忆 30:35 小李老师高中时期的书柜上都有什么书? 34:02 这个房间中小李老师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居然是带女朋友回家被父母撞见🤦‍ 39:22 因为童年的富足生活,到如今反而对物质生活祛魅了 41:22 在爷爷家住的时候,最常见和最深刻的记忆就是在各种场景下被打🤣 47:17 关于爷爷家的空间记忆,进一步了解这个摩登封建大家庭的铺张生活! 01:00:02 民国时期的纨绔子弟,非常时髦的老爷子 01:04:42 记忆中童年的食品柜 01:07:42 漫长的彩蛋环节(边吃边聊)

88分钟
5k+
2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