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23肿瘤肝胆外科|外科医生用中西医双系统聊胆囊胆管疾病和养生

本期朋友:箫郎 所在行业:临床医疗 工作岗位:肿瘤医院肝胆外科主治医师 所在地点:国内 前几天找回了多年前遗失的微信公众号:阿汤歌 (点击可跳转) 将来会在每一健康主题发布正式节目前,在公众号进行预告和征集问题, 也欢迎同步加入微信群:cheeseradio 第21期至25期,我将会发布和某肿瘤医院肝胆外科主治医生箫郎,就肿瘤科室的一些常见临床问题和误区进行科普。更多的是让大家(的家里老人)认识到错误的生活方式可能就时时刻刻发生在身边。 本期最大的特点就是外科医生讲中医,作为一位资深中医票友,他用中医、西医两个维度去讲脏腑器官的代谢排毒,这在西医里是不多见的。重点是给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个醒,怎么吃饭、怎么休息、怎么养护自己身体。 *上图和封面图为获得摄图新视界©️版权图片 02:02 正常人的胆汁是绿色的么?为什么还会有颜色变化? 03:11 淤胆肝和正常肝脏的颜色区别? 03:54 胆在人体中起到什么作用? 04:20 为什么不吃早餐的人容易伤肝胆,容易形成胆囊结石 05:59 规律的熬夜,规律的晚起行不行? 06:22 人为什么要跟着自然规律走?真的有联系么? 07:35 为什么熬夜的人脾气会躁? 08:48 为什么中医看诊叫“开方子”?不叫“开条子”? 11:00 常说的这个“胆大包天”的“胆”和胆囊器官有关系么? 12:32 切除胆囊后到底有没有影响? 13:08 切除胆囊后谁来分泌胆汁? 14:46 为什么青壮年切除胆囊后会有明显影响? 17:41 为什么胆囊里会长出“石头”来? 18:43 影像报告里的胆囊息肉有可能就不是息肉? 19:35 胆结石在胆囊中是可动的,轻中度是可逆的? 20:18 胆结石不一定疼,所以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有胆结石 20:54 为什么有的恶性肿瘤也没有感觉? 21:24 为什么胆囊癌也被称之为“癌中之癌”? 23:16 病患经常会问的“早期晚期”“生存期”,是根据病理分析得出来的这一类的概率,不是针对该病患的个体。 25:35 中医里的“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和特鲁多医生所讲的“总是去安慰、常常是帮助、偶尔是治愈”是一致的 26:50 胆管下端癌是在胰腺里面么? *本节目仅供医学常识科普使用,不能代替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Whipple手术又称惠普尔手术,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用于胆总管中、下段癌,乏特壶腹周围癌,十二指肠恶性肿瘤,胰腺头部癌早期,严重胰、十二指肠伤等疾病的手术治疗。影响根治性切除术实施的最重要原因是肿瘤对肠系膜上血管和门静脉的侵犯,此情况主要发生在胰头癌,而胆总管下端、壶腹部、十二指肠来源癌,早期很少侵犯肠系膜血管,故其手术切除率较高。

29分钟
4k+
2年前

VOL.22肿瘤肝胆外科|关于肝炎、肝硬化和肝癌 我们应该知道这些事

本期朋友:箫郎 所在行业:临床医疗 工作岗位:肿瘤医院肝胆外科主治医师 所在地点:国内 前几天找回了多年前遗失的微信公众号:阿汤歌 (点击可跳转) 将来会在每一健康主题发布正式节目前,在公众号进行预告和征集问题, 也欢迎同步加入微信群:cheeseradio 第21期至25期,我将会发布和某肿瘤医院肝胆外科主治医生箫郎,就肿瘤科室的一些常见临床问题和误区进行科普。更多的是让大家(的家里老人)认识到错误的生活方式可能就时时刻刻发生在身边。 *上图和封面图为获得摄图新视界©️版权图片,图中上腹部CT扫描:显示肝脏异常肿块 02:20 从观念上讲把肿瘤当作一个生命,想把它请走要采用不同的方式 03:23 肝脏在人体内是负责什么工作的? 05:01 临床上常见的肝病有哪些?(分类:病毒、药物、酒精性、脂肪性、先天性、占位性) 05:56 脂肪肝轻度到中度脂肪肝可逆转,恶变性低 08:20 流行病学上来看90-95%中国人肝癌从乙肝或丙肝转化来的,欧美人酒精性肝硬化更多 09:33 肝炎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国家较多 11:20 和患乙肝的人群一起吃饭会被传染吗? 12:30 导致肝癌的主要是乙肝和丙肝,但现在乙肝可以转阴、丙肝可以治愈 13:07 特别不典型肝炎的表现就像是感冒 14:12 转氨酶高是肝脏有问题了么? 16:38 肝癌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17:30 有肝炎病史的人至少一年两次体检 17:51 肝癌目前有哪些治疗手段? 19:48 “肿瘤会不会抢走我吃的营养?” 21:50 肝是不是有再生能力?会恢复到之前的形态么? 22:23 肝脏的宽容度很大,是一个免疫豁免区 23:24 肝素和肝有关系么? 24:14 日常生活中可以从哪些方面预防肝癌? 25:13 肝的八个段是一视同仁的? 26:01 现在的肝癌患者已经不像以前那么多了 26:18 肝癌是最疼的么?为什么一发现就是晚期? *本节目仅供医学常识科普使用,不能代替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全国爱肝日(National protect liver day,NPLD),是在我国乙肝、丙肝、酒精肝等肝炎肝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人民健康面临严重威胁情景下,为集中各种社会力量,发动群众,广泛开展预防肝炎肝病科普知识宣传,保障人民身体健康而设立的。全国爱肝日时间定在每年的3月18日。每年选定一个宣传主题。自2001年起,全国各地有关机构、医院、学校每年在这一天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爱肝科普公益宣传活动,已举办了二十次。 *世界肝炎日,是每年的7月28日。第一届世界肝炎认知日宣传活动于2004年10月1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其主题是“与你同行(YouHaveCompany)”,主要目的是向公众、医务界、政府人员宣传有关丙型肝炎的预防、筛查和治疗知识。 7月28日,是已故诺贝尔奖得主巴鲁克·布隆伯格的诞辰日,为纪念这位乙肝病毒发现者,2010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决定,从2011年开始将每年的世界肝炎日从5月19日变更为7月28日。

27分钟
13k+
2年前

VOL.21肿瘤肝胆外科|虽不严肃但有用——肿瘤是遗传? 外科医生有话说—转发家族群少买保健品

本期朋友:箫郎 所在行业:临床医疗 工作岗位:肿瘤医院肝胆外科主治医师 所在地点:国内 前几天找回了多年前遗失的微信公众号:阿汤歌 (点击可跳转) 将来会在每一健康主题发布正式节目前,在公众号进行预告和征集问题, 也欢迎同步加入微信群:cheeseradio 第21期至25期,我将会发布和某肿瘤医院肝胆外科主治医生箫郎,就肿瘤科室的一些常见临床问题和误区进行科普。更多的是让大家(的家里老人)认识到错误的生活方式可能就时时刻刻发生在身边。 *上图和封面图为获得摄图新视界©️版权图片,图中上腹部CT扫描:显示肝脏异常肿块 *图片来源于网络 02:59 箫郎为什么开始选择了这个科室? 03:51 现在的主要研究方向是? 04:46 现在对于人们来说谈到肿瘤就会很恐惧,肿瘤=死亡?什么是肿瘤?什么是癌? 06:57 为什么不舒服上网一查就都是“癌”呢? 07:50 总能听见人们说肿瘤会有家族遗传基因?家里要是有人得过肿瘤,就得多注意,要定期检查?这个是真的么? 09:41 先天基因(脆性)抗击打能力和家庭的生活习惯是致癌的重要因素。 11:46 吃饭口重,常年吃的过咸会降低人体免疫力,易导致胃癌;食管癌患者里爱吃辣的烫的多。 13:02 炒货(瓜子、花生)遇到发霉的概率很大;茶叶里的黄曲霉素的指标过高,都要少吃 14:22 DNA基因的遗传不用恐慌,需要注意的是生活方式,比如不要常见吃隔夜菜(这一段可以录屏给家里老人听) 15:49 有条件的要半年体检一次,老人不要怕给孩子找麻烦而不早去就诊(这一段也建议录屏给家里老人听) 20:02 家族群里各种推文经常看到一些抗癌的食物,真的会管用么?(这一段也建议录屏给家里老人听) 22:11 保健品是提纯的东西,中医角度来说“提纯的东西是有偏性的” 26:26 是不是所有癌肿患者都要进行放化疗? 29:07 还一个是靶向治疗,听起来很精准 31:28 现在已经进入了“靶、免时代”和放化疗相配合 33:28 降低免疫力有两个快速的途径:熬夜和心情 35:26 所有的(实体)肿瘤都是需要手术的么? 36:16 手术是有严格的指征,不一定都要切,比如目前对于阑尾的看法的变化。 43:00 有可能动了手术会促进了肿瘤的生长。 *本节目仅供医学常识科普使用,不能代替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44分钟
5k+
2年前

VOL.20儿科|听林医生讲宝宝的发热、外伤、心理、疫苗的那些误区和判断常识|台湾地区就诊现状

本期朋友:林佳君(Nora) 所在行业:临床医疗 工作岗位:上海禾新医院担任内儿科主治医师 所在地点:国内 医院儿科人满为患。小孩看病难也就太难了!医院里呈现的是疲惫不堪的儿科医生、焦急而又憔悴的父母和哭闹的孩子。排队几小时,看病几分钟的现象,也司空见惯。 前些年我国平均每1000名儿童只有0.43位儿科医生,也就是说每2300多名儿童才配备1位儿科医生。到2020年,每千名儿童配备的医师要达到0.69名。这相当于是1400名儿童配比1名儿科医生。 在2011-2014年短短几年的时间,我国儿科医生的流失人数就达到了14310人,占据了全部儿科医生的10.7%。而来自2020年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儿科医生的缺口达到了86042人,也就是说,想要儿科医疗资源不短缺,现有的儿科医生数量最少还需要增加70%。 * 【内科方面】 03:33 孩子感冒是不是一定要去医院?如何避免交叉感染? 04:48 孩子感染新冠病毒会是一种什么样的表现? 05:20 孩子出现高热惊厥该怎么处理? 05:57 高热惊厥后会出现脑炎后遗症么?如何初步判断? 07:19 6个月以下的宝宝发烧能不能吃药这个界限在哪里? 08:16 孩子持续低烧和迅速高烧到38.5摄氏度以上,是不是要马上送医? 10:16 流感季节儿童如何预防? 11:58 孩子发烧时候捂住被子发汗、泡热水澡,这都科学么? 13:54 朋友圈里的药物推荐并不适合每个人 15:36 抗生素吃了5天还不退烧,原来是这个原因 16:15 孩子的病情好转,是不是要立刻停药? * 【外科方面】 17:30 在外伤方面,孩子跌倒撞头或骨折怎么办? 19:46 是不是有些问题可以挂一般成人科室?比如心外科?皮肤科? * 【心理方面】 21:12 在心理方面,怎么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孩子的心理问题的产生 * 【免疫预防】 22:23 在疫苗方面,孩子是不是打的疫苗越多越好?有哪些是必要的,和非必要的? 23:28 有的孩子打了疫苗后会有发热反应,甚至出现惊厥,下一针还要不要打? 24:34 怎么样提高儿童身体免疫力? 26:09 孩子长不高,一定是缺乏生长激素么? 27:42 家长身高不理想状态下,给孩子打生长激素管用么? * 【临床故事】 28:44 在心内科遇到的阿斯综合征小患者等待安装心脏起搏器的故事 30:43 在发热门诊遇到的发热宝宝家长的焦急心态以至对医生的怀疑 * 【番外:台湾地区的就诊现状】 33:40 在台湾地区的有很多的专科小诊所,解决了大医院排队问题 嘉宾小红书:Dr诺拉看娃娃 主播 阿汤小红书ID:汤瀚森 【川崎病】 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mucocutaneous lymph node syndrome,MCLS)又称川崎病,是1967年日本川崎富作医师首先报道,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疾病。本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小儿疾病。高发年龄为5岁以下婴幼儿,男多于女,成人及3个月以下小儿少见。临床多表现可有发热、皮疹、颈部非脓性淋巴结肿大、眼结合膜充血、口腔黏膜弥漫充血、杨梅舌、掌跖红斑、手足硬性水肿等。由于本病可发生严重心血管并发症而引起人们重视,未经治疗的患儿发生率达20%~25%。 【阿斯综合征】 阿-斯综合征(Adams-Stokes综合征)即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是指突然发作的严重的、致命性缓慢性或快速性心律失常,使心排出量在短时间内锐减,产生严重脑缺血、神志丧失和晕厥等症状。阿-斯综合征是一组由心率突然变化而引起急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综合征。该综合征与体位变化无关,常由于心率突然严重过速或过缓引起晕厥。 *本内容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考。

37分钟
2k+
2年前

VOL.19儿科|儿科绝不是缩小版的成人 有些药物是儿童是千万不能用的

本期朋友:林佳君(Nora) 所在行业:临床医疗 工作岗位:上海禾新医院担任内儿科主治医师 所在地点:国内 医院儿科人满为患。小孩看病难也就太难了!医院里呈现的是疲惫不堪的儿科医生、焦急而又憔悴的父母和哭闹的孩子。排队几小时,看病几分钟的现象,也司空见惯。 前些年我国平均每1000名儿童只有0.43位儿科医生,也就是说每2300多名儿童才配备1位儿科医生。到2020年,每千名儿童配备的医师要达到0.69名。这相当于是1400名儿童配比1名儿科医生。 在2011-2014年短短几年的时间,我国儿科医生的流失人数就达到了14310人,占据了全部儿科医生的10.7%。而来自2020年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儿科医生的缺口达到了86042人,也就是说,想要儿科医疗资源不短缺,现有的儿科医生数量最少还需要增加70%。 03:18 林医生(Nora)医生从事儿科工作已经多久了? 03:54 当时为什么会选择了儿科? 05:34 从行业从业人数上来看,儿科医生是不是还处于相对比较少? 06:25 儿科病患年龄界限是到几岁?一般是从新生儿开始的吧? 07:56 儿科专有的一些特殊专科没有对应的成人科室?比如儿保科? 09:56 儿科绝不是缩小版的成人 有些药物是儿童是千万不能用的 11:20 “很多大人常⻅的疾病在孩子身上很少发生。反过来,孩子经常出现的疾病在 成年人身上也很少发生。”是真的么? 14:11 小朋友不会表达,所以在儿科的病史询问上是不是要有一些经验技巧? 15:07 儿科最令人头疼的是问诊么? 17:40 是不是很常见到,每一位小朋友周围都会有好几位大人来一起陪诊? 18:52 儿科医生是不是都必须超级有耐心? 21:08 从一位儿科医生视⻆来看,现在孩子们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或者说在家⻓带养方式上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22:46 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之间看诊的孩子家长的差别大么?差别在哪里? 26:11 看诊的时候跟医生讲清楚病情最重要 29:00 PS:浅聊日剧《First Love》中女主野口也英的逆行性失忆 嘉宾小红书:Dr诺拉看娃娃 主播 阿汤小红书ID:汤瀚森 *本内容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考。

30分钟
2k+
2年前

VOL.18急诊危重病科|突发运动损伤的院前急救和CPR流程

本期朋友:萌医生 所在行业:临床医疗 工作岗位: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急诊危重病科 所在地点:国内 不管是夏天最火热的飞盘,还是冬季最时髦的滑雪,哪怕是日常的撸铁健身,都会有朋友因为受伤而打120送到医院。不管是骨折还是出血,我们作为同行人第一件事情要做什么?心肺复苏术最新的标准应该怎么做?脚踝等一些关节部位的扭伤肿胀,冰敷和热敷都在什么时间进行?这一期请“创伤中心”的萌医生给大家讲明白…… 03:27 在急诊运动相关的踝关节和膝关节、肘关节受伤的是最常见的 06:14 摔到头主要看颅骨和颅内有没有出血 08:21 主要工作就是对病人的围手术期进行评估是否能进行手术 10:01 近两年的滑雪中受伤的需要手术的不多,需要3-6个月休养的多 11:31 非专业人士在现场如何判断伤情? 11:47 冰敷还是热敷要看时间的:72小时 15:00 如果是开放型伤口,不论伤口大小,必须送医院进行治疗? 15:32 意识清醒时伤口按压终究是有效的 19:14 【重点】向心端5公分位置按压止血法须准确,无医疗专业学习背景人士不建议使用该方法,不明确可以只按压伤口 20:17 成人心肺复苏术十年前的ABC法则,已经变为了CAB C:circulation (循环)A:airway (人的气道) B:breathing(自主呼吸) 23:54 哪些急救行为是错误的?比如颈椎的移动,身体的拉扯…… 26:39 临床上的扭伤急救是不是可以遵循“POLICE”法则? Protest 保护 ; Optimal Loading 适当负重; Ice 冰敷; Elevation 抬高患肢加压包扎; Elevation抬高患肢 28:13 在进行运动之前先要有保护意识,然后要做好热身 29:46 欧洲杯中埃里克森心脏骤停的案例分析 *成人基础心肺复苏的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判断周围环境是否安全,快速的判断患者的意识和颈动脉搏动; 2、如果患者意识消失、颈动脉搏动消失,尽快呼救并请周围人员拨打120; 3、取患者平卧位,解开衣扣,立即开始胸外按压,按压深度大于5cm,频率100-120次/分钟,按压与放松的时间相等; 4、按压30次后开始人工呼吸(30: 2 的比例),人工呼吸需要用嘴包住患者的嘴,避免漏气,吹气量500-600mL,吹气时间大于一秒,在吹气的过程中观察胸廓是否有起伏; 5、心肺复苏五个循环之后,评估患者是否自主呼吸恢复、意识是否恢复、瞳孔大小是否有变化,还有甲床、皮肤的颜色是否转红润。 ⬆️2020AHA心肺复苏指南更新 嘉宾 B站&小红书ID:是你的萌萌酱呀 主播 阿汤小红书ID:汤瀚森 *本内容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考。

34分钟
2k+
2年前

VOL.17急诊危重病科|阳康的急诊医生聊新冠之用药误区|对阿兹夫定和Paxlovid的谨慎态度

本期朋友:萌医生 所在行业:临床医疗 工作岗位: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急诊危重病科 所在地点:国内 本期连线了两个月前曾做客过的萌医生,这次,在都经历了新冠病毒的感染康复后,谈谈在急诊临床一线的所见所闻和一些经验。比如在上集中聊到新冠的就医条件和家中老人的病情判断做一分享;这一期和大家分享一些用药的误区和对新药的谨慎态度。 预告:下一集将和萌医生聊聊运动损伤的急救常识,敬请期待…… 01:40 没有太多基础病的老年人可以在秋季或初冬季节打流感疫苗 02:11 对乙酰氨基酚是孕妇的首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02:56 用退热药的标准是38.5度么? 03:15 物理降温没有退热贴怎么做? 05:49 社交媒体上的那些药物过敏史个人要注意 06:39 用药选择一定要听医生或者药剂师的,不要自行开药 07:34 药名解读,比如氨酚咖匹林片的成分肯定会含有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 10:05 线上APP问诊就医也需要找正规化的有资质的平台,切勿依赖朋友圈和科普内容(含本播客) 11:37 病毒性感冒和细菌性感冒的临床差异表现,切勿乱用抗生素 14:04 阿兹夫定在临床的应用上是有严格的用药指征(轻症、重症),对照组实验参考、药物不良反应等 16:57 辉瑞的Paxlovid(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片)并非是神药,对于新药使用要慎重 20:23 感染新冠后的真的会有心慌感觉么? B站&小红书ID:是你的萌萌酱呀 *本内容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考。

23分钟
1k+
2年前

VOL.16急诊危重病科|阳康的急诊医生聊新冠之接诊亲身感受

本期朋友:萌医生 所在行业:临床医疗 工作岗位: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急诊危重病科 所在地点:国内 本期连线了两个月前曾做客过的萌医生,这次,在都经历了新冠病毒的感染康复后,谈谈在急诊临床一线的所见所闻,和一些经验,比如新冠的就医条件和家中老人的病情判断做一分享。 预告:下一集将和萌医生聊聊新冠病毒的用药的误区,敬请期待…… *来自电视剧《谢谢你医生》剧照 05:20 感冒究竟是个啥?是症状而不是疾病 10:13 目前(1月12日录制时)初诊量下降,重症病人量上升了 11:37 家里人出现了新冠症状,如何判断该不该送医院就医? 首先是用指脉氧(氧饱和度夹)的指数来判断;其次是活动耐量的参考。 22:21 “其他科室医生看呼吸科疾病”是对医生的心理压力很大的, 基础并不一样的老人用药会有差别,比如化痰药的含糖成分对于糖尿病人的影响。 25:21 哪怕我一个病人看20分钟,我也要仔细看好个体化,尽量不要“二进宫”。 27:38 为什么奥密克戎会攻击我身体更弱的地方? 31:02 奥密克戎“干饭株”会不会引起血糖的变化? 32:50 我吃的营养会不会被病毒“抢”走? B站&小红书ID:是你的萌萌酱呀 *本内容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考。

35分钟
2k+
2年前

VOL.15急诊危重病科|鬼门关隔壁的玄学 车祸患者对我说:“每天看到有人拉我去火葬场”

本期朋友:萌医生 所在行业:临床医疗 工作岗位: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急诊危重病科 所在地点:国内 预告:下一集将是和萌医生的新录制内容,主要就新冠的就医条件和家中老人的病情判断做一分享。敬请期待…… *来自电视剧《谢谢你医生》剧照 *本期将我另一播客《我这行说来话长》VOL.76重新编辑而成。 今天是和萌医生的第二趴,上一趴我们分别聊到了萌医生在从医学生到医生的这一路,以及在急诊危重病科的工作日常,第二趴,萌医生给我们分享了她退去白大褂,上班的状态和上班时候的节奏有哪些反差。今天萌医生要和我们分享的是一些常见的误解和医疗常识,以及一些EICU的夜间惊悚的“玄学”故事…… *来自CBC News:多伦多医院ICU 01:30 和鬼门关相邻的地方会有一些玄学,22岁肝硬化的男孩子的故事 03:29 甲亢危象和肝功能异常患者的故事 06:27 很难解释某一阶段疯狂接收肝脓肿病人、某一阶段疯狂接收糖尿病酮症病人 08:37 【剧场版-胆小慎入】值夜班时老爷爷看到了门口的两个人 10:13 【剧场版-胆小慎入】车祸患者说:“每天看到有人拉我去火葬场” 13:48 可视中心、写字板、指字板可以实现与患者的交流和人文关怀 16:38 是不是进了ICU就不见得活着出来? 17:18 ICU和其他科室的诊疗方法有什么不同? 18:42 普通病房是“先瞄准再开枪”,ICU是“边瞄准边开枪” 20:20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 体外膜肺氧合ECMO和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被称为ICU的三大神器(它们在抢救过程中承担“临时”的心脏、肺和肾)这三台机器同时上,是不是意味着病人家属要做好了“人财两失”的准备了? 22:22 ICU的监护水平、设备,是不是成为衡量一个医院水平的重要标志? 24:12 ICU是不是也有专业细分的专科ICU 26:56 病人之前的主治医生会不会参与到病人在ICU的治疗中? 31:11 为什么说ICU是不能随时去探视的? 34:44 国外的家属半夜要求和医生视频通话 37:45 作为病患家属应该给医生提供哪些线索 35:51 急诊ICU里常见的年轻患者都是哪些病症? *【谵妄】是指一组综合征,又称为急性脑综合征。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无章、没有目的、注意力无法集中。通常起病急,病情波动明显。该综合征常见于老年患者。患者的认知功能下降,觉醒度改变,感知觉异常,日夜颠倒。谵妄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临床综合征。 视频连线内容正在剪辑,敬请期待…… B站&小红书ID:是你的萌萌酱呀 *本内容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考。 相关影视剧推荐: 谢谢你医生 (2022) 导演: 张睿 / 俞波 编剧: 周涌 / 刘雨畅 / 隋铮 主演: 杨幂 / 白宇 / 奚美娟 / 张志坚 / 游本昌 / 更多...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首播: 2022-11-04(中国大陆) 集数: 40 单集片长: 45分钟 又名: ICU48小时 / 好医生 / Thank You, Doctor IMDb: tt11298622

45分钟
4k+
2年前

VOL.14急诊危重病科|在EICU生死一刹那 下一秒的故事永远无法剧透

本期朋友:萌医生 所在行业:临床医疗 工作岗位: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急诊危重病科 所在地点:国内 ICU即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又称加强监护病房综合治疗室,治疗、护理、康复均可同步进行,为重症或昏迷患者提供隔离场所和设备,提供最佳护理、综合治疗、医养结合,术后早期康复、关节护理运动治疗等服务。有针对性的监测供给,又被称为深切治疗部。是随着医疗、护理、康复等专业的共同发展、新型医疗设备的诞生和医院管理体制的改进而出现的一种集现代化医疗、护理、康复技术为一体的医疗组织管理形式。 1863年,南丁格尔在其《医院摘要》(Notes of Hospital)留下这么一段文字:“在一个常见的,即使是小的医院中,把病人安置在一间由手术室通出的小房间内,直至病人恢复或至少从手术的即时影响中解脱”。这段话开启了ICU带来的医院革命。 *上图来源于网络 04:13 能收治到EICU的病人都是在生死线上走过的 05:35 为什么当初选择了急诊危重病科? 08:07 急诊医生的日常会很抓马,但是需要镇静下来该如何处理 15:09 每天身处这样的环境会不会感到压迫? 18:18 急诊危重病科的医生有共同的特点就是理性、镇定 19:45 在工地上受伤的民工,除了要救他命还要考虑为他省钱 20:26 为了病人的生命质量, 很少收治中末期肿瘤病人到ICU 23:41 急诊重症的医生来找你肯定是有事儿 25:04 和病患换位思考会取得病患和家属信任 26:21 不能害怕担责任,把决断交给并不懂得医学专业的家属 28:56 急诊留给病患家属考虑的时间很短,更需要信任医生的专业意见 30:38 在三甲医院看到医生大多已经超越了90%的医学生 33:24 目前自己的遗憾是没有出国做访问学者 33:56 读博并不是特别难的事,是人生重要完成的一件事 35:15 一位红斑狼疮患者的故事告诉我“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36:43 十分钟的功夫发心梗的病人口吐白沫,如今又可以出院的故事 39:07 同样是救人,急诊科医生的成就感更多一点 40:31 代教学生更重要的是躬亲示范 B站&小红书ID:是你的萌萌酱呀 *本期为《我这行说来话长》VOL.74 重置版。 *本内容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考。

44分钟
3k+
2年前

VOL.13脊柱外科|当代年轻人的腰间盘为何如此突出|为何明星得了强直性脊柱炎病情都不重

本期朋友:麻昊宁(骨科医生、浪乐队、盘尼西林乐手) 所在行业:医疗、音乐 工作岗位:北京中日友好医院骨科 主要方向:脊柱外科 所在地点:国内 上一期,我们和跨界的摇滚医生麻昊宁聊了聊一些脊柱病常识和误区,比如“头晕应先看耳鼻喉科和神经内科,最后看颈椎”“脖子疼一定是颈椎病么?”“为什么有的人经常头晕头痛、心慌胸闷,如果吃了治疗药物也无法得到缓解,检查了之后发现是颈椎的问题”等。 这一期我们就强直性脊柱炎和腰间盘突出(包括彭出和脱出)的一些就诊问题和治疗的选择给出一些可能性。 👆工作中的昊宁医生 *昊宁小红书ID:玩乐队的昊宁医生 微博ID:麻昊宁BTS 03:09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什么病症?得了这病该怎么治疗? 05:37 为什么明星得了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没有明显加重呢? 07:19 强直性脊柱炎发病初期有哪些表现?如何及早发现和预防呢? 09:39 目前能治疗的是靠药物为主还是手术呢? 10:47 腰间盘突出感觉越来越年轻化了 ,和不良坐姿有关系么? 11:32 腰突里最严重的是不是脱出?其次是膨出? 13:08 早期的腰突的疼痛表现不在腰上而是在屁股和腿脚麻木? 14:07 早期的腰突要不要做手术? (具体可参考上一期VOL.12中关于腰突哪种情况一定要手术) 15:58 脱出后,髓核水份慢慢变少,显得整体小了,但是不是意味着也在慢慢钙化,钙化后会不会造成脱落? 16:55 传统开放手术是不是要把髓核切干净? 19:11 椎间融合后是不是就是像强直性脊柱炎一样了? 20:20 微创法是如何修补纤维环? 21:11 腰间盘突出的微创手术是不是复发率很高? 22:06 健身房里的哪些伤害性动作不要做? *本内容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考。

27分钟
23k+
2年前

VOL.12脊柱外科|脊柱问题误区排雷|头晕应先挂耳鼻喉和神内|高枕无忧实则有隐患

本期朋友:麻昊宁(骨科医生、浪乐队、盘尼西林乐手) 所在行业:医疗、音乐 工作岗位:北京中日友好医院骨科 主要方向:脊柱外科 所在地点:国内 上一期,我们介绍了跨界的摇滚医生麻昊宁,既是盘尼西林乐队的键盘手和手风琴手(其实在参加过《乐队的夏天》之前,就有自己的一支乐队——浪乐队),又是北京中日友好医院骨科医生。 本期我和昊宁来聊聊一些临床的相关症状。比如现代社会,无论男女老少,多多少少都会有脊柱问题,中老年人的专利也越来越年轻化了,养护脊柱成为保持身体健康的关键点之一。但是,大家对于脊柱疾病大都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认识上存在很多误区,因此今天就给大家“排排雷”,帮助大家远离这些误区。 👆工作中的昊宁医生 *昊宁小红书ID:玩乐队的昊宁医生 微博ID:麻昊宁BTS 01:00 《这病说来话长》主题曲 03:09 盘尼西林乐队小乐在《乐队的夏天》舞台上对麻昊宁的介绍 04:31 浪乐队为姚晨新剧《摇滚狂花》写的歌曲 06:11 脊柱外科相关的疾病,在临床上主要分哪几类? 07:04 哪些病症是需要挂脊柱外科的号? 07:23 头晕应先看耳鼻喉科和神经内科,最后看颈椎 08:43 脖子疼一定是颈椎病么? 10:08 为什么有的人经常头晕头痛、心慌胸闷,如果吃了治疗药物也无法得到缓解,检查了之后发现是颈椎的问题? 12:12 颈椎的手术风险很大么? 13:07 很多办公室白领的脖子前倾问题,是不是颈椎问题的风险很高? 16:04 市面上各种保健枕靠谱么? 18:45 “高枕无忧”是一个误区么? 19:44 拍片显示颈椎骨质增生,就是得了颈椎病么? 20:39 影像学报告是为了给临床上的参考 22:07 有些人经常脖子痛、腰腿疼去按摩是不是有很大风险? 24:42 颈椎病或腰椎病患者因为工作、学习忙,咬咬牙就挺过去了,不及时就医会不会有后患? 25:57 腰椎病(比如前面说过的腰突、比如腰椎管狭窄等)一定要靠手术治疗么?什么情况下一定要做手术?什么情况下可以保守治疗? 29:26 微创手术是不是就一定比开放手术好? 31:06 椎椎病患者日常对床垫的选择上软硬度怎么选择? 34:19 手麻胳膊麻,除了考虑颈椎,也要考虑周围神经卡压的问题,比如腕管综合症 34:42 和脑梗症状相似的表现症状看神经内科的同时也需要考虑脊椎受压的可能 *本内容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考。

36分钟
6k+
2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