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11脊柱外科|在舞台和手术台之间切换自如的摇滚医生

本期朋友:麻昊宁(骨科医生、盘尼西林乐手) 所在行业:医疗、音乐 工作岗位:骨科 主要方向:脊柱外科 所在地点:国内 👆来自熊花的微博截图@熊花-赵钊 👆麻昊宁和盘尼西林乐队的伙伴们(图片来自昊宁微博@麻昊宁BTS) 麻昊宁是盘尼西林乐队的键盘手和手风琴手,其实在参加过《乐队的夏天》之前,就有自己的一支乐队——浪乐队。后来在School机缘巧合的认识了小乐和盘尼西林乐队。我们在综艺节目里虽然没有见过太多他的特写镜头,但完全不影响他发光发热。就是这么一位低调且专业的骨科医生,在舞台和手术台之间来回换台,这两个台上的他,是否一样呢?台下的他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骨科医生玩摇滚这件事有没有人反对过?带着这些问题有请昊宁医生来和我们一起聊聊…… 👆工作中的昊宁医生 00:50 《乐队的夏天》小乐对麻昊宁的介绍(采样) 03:06 这档新播客《这病说来话长》的科普意义 04:19 昊宁医生从事临床多久了? 05:25 昊宁医生临床的方向是脊柱外科。 05:45 医生之外的身份——盘尼西林乐队乐手 07:28 和盘尼西林的相识,也源于之前的那支“浪乐队” 08:58 大家都知道盘尼西林一般是指青霉素,所以是不是昊宁医生起的乐队名字? 10:38 对昊宁而言“病理”和“乐理”哪一个更难? 12:26 音乐是自己纯粹的爱好,还是在当下工作的释放压力的通道? 13:01 当时在选择学医的时候是因为兴趣么? 15:10 阿汤和昊宁浅谈对于中医和西医两者之间的关系(歪楼部分) 18:15 是不是除了上台做手术还需要做论文,那什么时候玩儿乐队呢? 20:44 有没有遇到过因为手术耽误了演出的情况? 21:32 有没有遇到乐迷来就诊被认出来的情况? 23:25 话说回来,“骨科医生玩儿摇滚”这事儿,以前有人反对过么? 24:15 在同事眼中昊宁医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昊宁小红书ID:玩乐队的昊宁医生 微博ID:麻昊宁BTS 👆昊宁医生和他的浪乐队 *本内容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考。

27分钟
3k+
2年前

VOL.10中医|少商穴放血真的能治嗓子痛么|到底该不该断掉寒性的牛奶

本期朋友:田医生 工作岗位:中医科 所在地点:国内 1991年12月12日,42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北京召开的国际传统医药大会上,一致决定将大会的开幕日定为每年的世界传统医药日,并写进《北京宣言》。 中医,堪称中国“国宝”,有着数千年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 汇聚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 是历代医家智慧的结晶, 更是九州华夏运用最广泛的医学。中医的基础理论“阴阳五行学说”是《易经》的分支,从《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到“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药王”孙思邈的《千金方》、“医药双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再到我国四大温病学家之一,清代医学家叶天士的《温热论》,无不体现着中医(药)学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近些年,人们对于中医也各有观点,有的坚持循证医学证据,有的根据自身情况,确实受益。不同的人不同的观点,不同的生活方式,但目的都是为了自己的健康。 对于这些问题和误解,这一期和田医生直面讨论,听听这位中医医生是怎么来看待的…… 02:23 真的是“中医治本、西医治标“么? 03:12 对于咽痛(少商穴放血)、麦粒肿、久咳等临床症状的中西医的不同治疗方法 05:48 对于心脏病发作的急救,常备的速效救心丸;脑卒中的安宫牛黄都属于中成药。 09:29 三甲中医医院其实没有必要分那么多科室。 15:10 朋友陪妻子去看妇科,却意外地把自己的病治好了。 16:40 “是药三分毒”和“中药不伤身”到底谁说对? 20:09 自己跟着自媒体短视频随意食补也可能吃坏身体 21:01 孕妇可不可以吃中药? 22:37 中药适合儿童么? 23:35 在日常生活中你会辨别是西药还是中成药么?比如牛黄甲硝锉 24:59 吃中药是不是有饮食禁忌? 26:56 姜丝可乐治感冒到底是个什么原理? 27:39 西医的营养学和中医的食疗有什么区别呢? 29:03 各路大V所谓有寒性的牛奶到底该不该断掉? 31:05 对于很多人对于中医的偏见怎么来看待 32:51 中药的颗粒制剂影响了药效的发挥 *本内容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考。

35分钟
3k+
2年前

VOL.09中医|风寒、风热、风寒转风热、 寒包火等感冒要辩证来看|“中西医结合”的专业预期不如“中西医合作”

本期朋友:田医生 工作岗位:中医科 所在地点:国内 1991年12月12日,42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北京召开的国际传统医药大会上,一致决定将大会的开幕日定为每年的世界传统医药日,并写进《北京宣言》。 奥运游泳选手拔火罐,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早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时候,美国游泳名将菲尔普斯就带着一身火罐印参加比赛,而这次“拔火罐”再次出现在游泳场馆中,就连外国媒体也开始调侃:“来自古老中国的‘东方秘术’5年后重返奥运会!” 01:30 采样相声大师刘宝瑞单口相声《假行家》片段 07:08 “刮骨疗法”真的有么? 08:25 正骨、复位是传统中医外科的特色 09:07 用现代理论来解释中医对于痔疮的“系线疗法” 09:48 儿童的桡骨小头半脱位的非手术复位属于中医手法 10:49 中医是不是很讲究“悟性”? 12:35 从游泳运动员菲尔普斯拔罐这事儿来看 12:56 拔罐可以就地取材,甚至可以用土豆 14:26 从现代医学来说拔罐是毛细血管破裂后重组改善微循环 15:17 针灸严格来说是针刺和艾灸两个方法 15:33 穴位到底是个什么?神经、血管? 16:44 颈部的风池穴和哑门穴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18:09 阿汤小时候从对乙酰氨基酚过敏开始接触了中成药 18:50 中成药是中医药的发展,但中药方剂讲究因人而异,所以中成药作用小一些 20:00 对于感冒的分类风寒、风热、风寒转风热、 寒包火等要辩证来看 20:41 中医学是不是经验医学? 21:21 一味药会有多种药性,西药也存在这个特点,比如西地那非,比如中草药中的细辛真的“不过钱”么? 23:26 “君臣佐使”是方剂配伍组成的基本,把副作用降到最小 26:16 除了全日制学中医,还可以走“师承”和“确有专长”的途径 27:22 中医医生是不是“越来越好”?比如对“十八反十九畏”的突破研究发展 29:57 “中西医结合”的专业预期不如“中西医合作”相得益彰 32:21 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说,中医更适合手术后期的康复治疗,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本内容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考。

33分钟
6k+
2年前

VOL.08麻醉科|“可行走的麻醉术”无痛分娩对孩子今后有影响吗

本期朋友:汪大夫 所在行业:医疗 所在地点:国内 很多人认为 手术麻醉似乎只是睡一觉那么简单。 但是, 麻醉并非那么简单。 外科医生负责给你治病 麻醉医生负责让你活命。 如果把一场手术比作是交响乐团, 麻醉医生就是这场演奏会的指挥家, 整场的节奏大师。 关于麻醉医生我们很少正面接触, 他们的工作日常究竟是个什么样? 手术的过程需要麻醉医生做什么? 我们对于麻醉医生的传说都有哪些误解? 我们带着好奇麻醉猫的勇气 邀请到了某院麻醉科的麻醉医生汪大夫…… 02:39 麻醉医生给打的针为什么那么疼? 04:08 开始手术了,麻醉医生就走了? 06:41 为什么术后还需要靠家属喊醒? 09:12 术后给了镇痛泵为什么还那么疼? 14:18 顺产和剖宫产到底选哪个? 18:19 神经外科手术中的术中唤醒是怎么回事儿? 19:27 椎管内麻醉的一些禁忌症 21:19 眼睛的手术是不是必须全麻? 本集推荐影视作品: 产科医鸿鸟 コウノドリ (2015) 豆瓣分值8.9 导演: 土井裕泰 / 金子文纪 编剧: 山本睦美 主演: 绫野刚 / 松冈茉优 / 吉田羊 / 坂口健太郎 / 平山祐介 / 更多... 类型: 剧情 官方网站: www.tbs.co.jp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语言: 日语 首播: 2015-10-16(日本) 集数: 10 单集片长: 46 又名: Kounodori / 雙面醫生(港) IMDb: tt4930608 产科医鸿鸟的剧情简介 · · · · · · 东京都一处Live House中,艺名Baby的音乐家忘我地用钢琴演奏着梦幻曼妙的旋律。很少有人知道,这个男子还有另一个身份,那就是某综合医疗中心的产科医生鸿鸟樱(绫野刚 饰)。鸿鸟技艺精湛,艺术绝伦,无论多么危急复杂的情况下都能作出冷静准确的判断,而且他的性格温柔,对工作极其尽职尽责,即使正在演奏的过程中,一旦接到医院的电话也会立即中止演出赶回医院。当然,专业负责的医疗团队更是不可或缺。28岁的女性医生下屋加江(松冈茉优 饰)、助产士小松留美子(吉田羊 饰)、鸿鸟的同期四宫春树(星野源 饰)都是他最值得信赖的伙伴。暖意浓浓的产科病房,因为有了这群人而充满爱和希望…… 本片根据铃木祐树的同名小说改编。

22分钟
2k+
2年前

VOL.07麻醉科|麻醉药物会使脑子变笨么|乳腺手术是否需全麻?

本期朋友:汪大夫 工作岗位:麻醉科 所在地点:国内 很多人认为 手术麻醉似乎只是睡一觉那么简单。 但是, 麻醉并非那么简单。 外科医生负责给你治病 麻醉医生负责让你活命。 如果把一场手术比作是交响乐团, 麻醉医生就是这场演奏会的指挥家, 整场的节奏大师。 关于麻醉医生我们很少正面接触, 他们的工作日常究竟是个什么样? 手术的过程需要麻醉医生做什么? 我们对于麻醉医生的传说都有哪些误解? 我们带着好奇麻醉猫的勇气 邀请到了北京某三甲医院麻醉科的麻醉医生汪大夫…… 03:03 麻醉医生在术前都是要强行搭讪? 06:19 手术中麻醉医生的工作还有哪些? 06:49 在手术之外的病房麻醉师有哪些工作? 08:34 手术知情同意书里提到的风险是为了吓唬你么? 11:09 因为全麻我的脑子变得不好使了,麻醉会不会影响脑子? 13:06 麻醉后有没有激发智利的影响? 13:58 长期饮酒酗酒的人不会被轻易麻倒? 15:12 局部麻醉、半麻、全麻都是什么区别和影响? 16:05 小张左腿的十字韧带手术,需要的是哪种麻醉? 16:28 有没有只有上半身的麻醉? 17:16 神经阻滞麻醉不同于局部麻醉 17:56 乳腺手术是否都是全麻? 19:56 神经镇定术可以让你在手术中不再恐惧 21:24 进到手术室就得挨一针,这一针叫静脉留置管 22:32 体重大的人是不是也会多给药? 23:48 手术前禁食水的要求是麻醉医生的要求,和在哪开刀是没有关系的。 *图片来源于《The Good Doctor》 *本播客仅供医疗科普,不能代替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28分钟
3k+
2年前

VOL.06麻醉科|可以选择手术麻醉医生么|和手臂一样长的针头是真的么?

*本期封面图及图片来自《关于唐医生的一切》剧照 本期朋友:汪大夫 工作岗位:麻醉医生 所在地点:国内 很多人认为 手术麻醉似乎只是睡一觉那么简单。 但是, 麻醉并非那么简单。 外科医生负责给你治病 麻醉医生负责让你活命。 如果把一场手术比作是交响乐团, 麻醉医生就是这场演奏会的指挥家, 整场的节奏大师。 关于麻醉医生我们很少正面接触, 他们的工作日常究竟是个什么样? 手术的过程需要麻醉医生做什么? 我们对于麻醉医生的传说都有哪些误解? 我们带着好奇麻醉猫的勇气 邀请到了北京某三甲医院麻醉科的麻醉医生汪大夫…… 02:14 为什么大家喜欢称呼“麻醉师”? 03:29 物理麻醉是否真的存在? 05:02 麻醉医生在医疗体系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06:24 在医院里怎么分辨谁是麻醉医生? 08:01 值班医生的一些小玄学 09:10 麻醉评估门诊是干什么的? 10:08 麻醉医生在手术间里是如何分配工作任务的? 13:13 住院医生在医院里是什么角色? 15:07 麻醉医生的修炼过程可以从别的科室转到麻醉么? 19:31 可以选择麻醉医生么? 20:31 和手臂一样长的针头是真的么? 影视推荐 关于唐医生的一切 (2022) 导演: 温德光 编剧: 王子 主演: 秦岚 / 魏大勋 / 黄觉 / 高露 / 王耀庆 / 宣言 / 金泽灏 / 宁文彤 / 张翔 / 曲高位 / 彭杨 / 贾景晖 / 刘美含 / 杨子骅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首播: 2022-06-25(中国大陆)

22分钟
2k+
2年前

VOL.05急诊| 解密医生之间的那些暗语|在急诊有床位就代表有一席之地

本期朋友:银老师、大雁 工作岗位:医学影像科(放射科) 所在地点:国内 【本期内容不针对、不普遍、无恶意,请勿抬杠。 初衷为让医患相互体谅,互相理解,压力逐级释放。】 比如, 在急诊医生经常会遇到病人被救护车送来 没有床位的问题, 但是遇到个别的病患却占着救护车的急救床不动, 直到检查时候,占着检查室的床。 这时候,医生之间就需要用一些暗号来留意。 还有一些不是暗号的“暗号” 目的一是为了严谨, 不让病患有理解歧义, 也是为了把解释权留给临床医生。 其实真遇到紧急问题的时候 医生一样着急, 毕竟医生不能砸自己的招牌。 👆图片来自纪录片《医者》 04:32 在急诊最刚需的就是床,有床位就代表有一席之地 05:10 急诊是有4个等级,没有先来后到 06:31 患者在急诊从占着救护车的床,到占着CT床上,谁都做不了检查 07:59 医院急诊的面积一个比一个大,没有一个是空的。 08:52 核磁机器不是做几个病人就能回本的。 10:00 “海外孝子综合征”的典型场景 16:16 医生说的每一句话都要负责任,题外话是不能说的。 18:39 医生之间的沟通可以最大程度减少误区。 21:34 《震惊!小孩儿看个感冒花了18万》的事情真相。 24:52 学医的过程是把书读厚了,和病患的沟通是把书读薄了 28:40 AED真的会用么?有多少人敢使用? 急诊分级共分为“四个分级” “四个分级”是将患者分为“濒危、危重、急症和非急症”1-4级分级管理,遵循从重到轻、从病情迅速变化到相对稳定的原则,合理安排患者就诊顺序,优先处理较重病人。对于3级、4级患者,在候诊区等候时,会有专门的医务人员定期进行巡视,对候诊患者的病情及潜在的危险动态评估,可根据最新的评估情况再次分级,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1级患者病情濒危、随时可能危及生命,即刻进入复苏室或抢救室进行抢救。如心跳呼吸骤停、休克、明确的心肌梗死、癫痫持续状态、体温>41℃、收缩压<70mmHg、血糖<3.33mmol/L等。 2级患者病情危重或迅速恶化、存在生命危险,10分钟内进入抢救室进行救治。如严重呼吸困难、昏睡、急性脑卒中、ECG提示急性心肌梗死、活动性或严重失血等。 3级患者病情急、存在潜在的生命威胁,先于4级非急症患者优先诊治。如急性哮喘、吸入异物、吞咽困难、持续呕吐、胸腹痛、轻中度外伤、轻中度出血等。 4级患者为非急症,病情程度一般,根据指引顺序就诊,等候时间较长。如无危险特征的轻微疼痛、不需要缝合的小的擦伤、稳定恢复期患者复诊、仅开具医疗证明等。

32分钟
4k+
2年前

VOL.04医美| 正规有资质是医美的前提条件|中韩医美整容的环境对比

本期朋友:银老师、大雁 工作岗位:医学影像科(放射科) 所在地点:国内 以前听过最多的是隔双眼皮、开眼角 但是现在这都算不上什么了 医美早就已经走进了普通人中间 但这其中鱼龙混杂 也造成了很多人对于医美形成了偏见 这就是“一条鱼闹的满锅腥”。 今天和银老师、大雁来一起聊聊, 普通人对于医美项目和医院选择的基础问题。 简单来说就是以下这些问题了…… 03:41 玻尿酸属于入门产品 04:04 目前国内的医美环境是乱象丛生中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04:50 其实医美的门槛并不低 05:38 很多无证的“黑医生”在酒店里就敢做手术 06:05 黑医生给演员的隆鼻手术失败后,导致患者抑郁轻生 07:20 医美的利润是很大的 08:03 规范的过程会不会导致成本的增加? 09:01 选择医美的医院应该看哪些方面? 10:48 为什么都去韩国进行医美? 14:52 “变得更美“并不是一件低成本的事儿 15:25 很多人在家自己打水光针是有很大风险的 16:32 一些无良媒体经常会有导向奇怪的新闻,比如《尿毒症大叔为了省钱,在家自制“透析机”……》 18:28 关于热玛吉的简单理解和误区 20:54 虽然不是越贵越好,但是正规的医院成本高,再搞促销也不会低于自己的成本价 22:51 跟闺蜜之间不要有价格上的攀比 ▲央视曝光“医美”速成班 零基础医美速成班仅需培训四到六天 *本期封面图来自韩剧《三十九 / 서른,아홉》

23分钟
4k+
2年前

VOL.03传染病|半夜接到恐艾人电话 还是我们对艾滋病防治宣传太少|防狂犬病及时打疫苗

今天我们来聊聊“狂犬病、疟疾、梅毒、灰指甲(非传染病)、脚气、肝炎、艾滋病” 所有的疾病面前, 我们首先要做到保护隐私、给予尊重、平等对待。 👆狂犬病毒(图片来自网络) 本期嘉宾 某三甲医院影像科银老师、大雁 时间轴 03:04 被猫咪🐈抓挠要不要马上去打狂犬疫苗? 03:58 猫咪的爪子里为什么也会有病毒? 04:30 死亡率那么高狂犬病为什么有的人会被治好了? 06:37 上了狗证打了疫苗的家养宠物狗咬到人风险极低但也要打疫苗。 09:12 几个关于狂犬病的刁钻奇葩问题。 10:45 狂犬病临床真实案例(已做信息脱敏处理) 14:28 一个预判是否感染狂犬病的土办法。 15:25 打过狂犬疫苗又被伤到后要到疾控部门评估。 16:50 疟疾等发病率高的地点居然是在这里 18:24 皮肤和性病为什么挂同一科? 21:00 早期梅毒是可以治愈的,但抗体还是阳性。 22:15 早期治疗青霉素肌肉注射,但不好溶于水,所以针头更粗更长。 23:25 “得了灰指甲一个传染俩”这广告是智商税。 24:03 脚气传染么?(Call Back到上一期的“采耳”) 24:33 大学毕业走向社会前,为了预防肝炎去打疫苗。 26:43 HPV和老年人带状孢疹疫苗是有必要接种的。 28:42 医疗干预后孩子可以是不携带病毒的。 29:12 艾滋病目前解决不了,能解决也解决不起。(目前免疫疗法有很多的临床证据了,但离普通民众还是有点远) 30:33 对于红丝带人群最应该给予的是尊重和不歧视,不要恐艾。 34:14 (新体脱敏处理)否认、愤怒、接受后会加入红丝带之家帮助帮多人。 35:02 都市谣言:抽自己的血然后到处去扎针,会感染到么? 36:45 两个人相同的传染病在一起会不会Pro版本? *本集封面:为犬群狂犬病的集中免疫活动(图片来自网络)

37分钟
5k+
2年前

VOL.02影像科|那些患者不想说的体内异物或致命|喝醋能否软化被误吞的鱼刺|要不要经常掏耳朵

本期朋友:银老师、大雁 工作岗位:医学影像科(放射科) 所在地点:国内 “科普,永远比科学来的更复杂,更难。” 我们尽量用最通俗、最轻松、最直观的方式,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帮助更多没有医疗知识背景的朋友 去认识自己身体、认识疾病。 当然,最好咱谁都用不上。 但是每次遇到化验检查, 当前景不明朗时, 患者总是愿意相信自己想要的结果。 不论这种结果在理论上实现几率多大, 或者在推断上变现可能性如何。 只要有一线可能,就会不由自主的进行“几率放大”。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确认偏误Confirmation Bias 也就是不论事实真相如何, 我们总是习惯于按照自己的偏好、 有选择性地来解释与自己观点相左的证据。 就像是以前老人总说“卡鱼刺要喝醋、咽馒头“; 甚至老年人便秘居然用瓶子捅; 听起来不可思议, 但看似有“把握”的事情, 你是远远无法“自拔”。 正常前列腺大小:年轻人平均上下径3cm 、前后径2.3cm和横径3.1cm;老年人平均上下径5cm、前后径4.3crn和横径4.8cm 上图CT:呈卵圆形均匀软组织密度影,两侧为提肛肌,后方以直肠膀胱筋膜与直肠相隔。 下图MR:T2W能分辨前列腺各带区,后外侧两侧对称的新月形高信号区为边缘区,中央区为尿道周围区与边缘区之间的中等信号区。 03:26 影像科最常遇到的就是西瓜里不应该有的东西 04:39 误吞鱼刺后喝醋、吞馒头为什么有害无益? *来自广州日报大洋网 CT图像:鱼刺穿破食管壁和胸主动脉内侧壁 05:45 喝醋能不能把误吞的鱼刺软化掉? 09:30 误吞枣核比鱼刺常见,全消化道都有可能扎到。 12:13 如何有效劝家里老人去就医? 16:50 异食癖为缓解压力吃头发造成食糜混在一起上不来下不去 17:57 体内危险的异物经常会见到哪些? 19:28 老年人面对便秘时候的慌不择路的案例。 22:17 类似这种就医时候的统一口径。 22:56 乱用仿生用品所导致的不幸中的万幸的案例。 25:13 患者自述不能全信,循证医学还是要找到客观证据的。 25:56 为什么异物总是全进入?不是因为特别傻,也不是因为不小心? 26:54 选择成人仿生用品需要有国家健字号认证的。 27:20 前列腺患者自我“通路”而慌不择路的案例。 29:21 为了寻求刺激或为某些利益而导致的极高风险或丧命。 31:56 千万不要到路边店随意采耳。 32:28 非病理性原因没必要总掏耳朵。 32:55 真菌性外耳道炎,类似脚气。 *本期所用影像均为医学教学教材及已报道过的新闻,不涉及患者隐私。 *封面图来自网易新闻客户端。 *下图来自网易新闻 CT检查所见,腹部肠管内见较多内容物,充盈欠佳,乙状结肠-直肠上段肠腔内可见一条长条状等密度影,范围约30.8mm*32.5mm*201.1mm,边界清晰。管腔内未见明显梗阻,临近肠管未见明显扩张,肠壁管壁未见明显增厚。 *本播客仅供医疗科普,不能代替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33分钟
5k+
2年前

VOL.01影像科|医学影像科里“辐射”出来的那些事儿

本期朋友:银老师、大雁 所在岗位:医学影像科(放射科) 所在地点:国内 受到我的另一档播客《我这行说来话长》的启发, 讲医疗科普类节目单独成立为一档新播客, 之所以用银老师、大雁作为第一期, 也是为这档播客定下基调,欢快、幽默、举重若轻, 让我们在面对疾病的时候,科学理性、自信勇敢。 早在2017年2月的时候我们录过一档播客节目《鎏芒医务室》, 内容本着用科学的态度和幽默的方式为普通人进行医疗科普。 但是由于受限于当时的精力并没有把“医务室”延续下去。 这一次 我们又凑到了一起,对内容进行了优化。 依然以科学、普世的初衷, 依然是幽默不羁的风格, 用干货+临床案例(脱敏)相结合的手法, 跟听友们聊聊医院里的事儿。 本轮一共5段,本集聊:医学影像 ——“我们虽然拍不出灵魂,但能照出真假孝子” *本期所用影像均为医学教学教材,不涉及患者隐私。 👆脊柱常用扫描序列 03:50 X光、CT、加强CT、MRI、PET都有什么区别? 07:17 PET是什么? 08:25 做完PET和增强CT之后回家可以抱小孩儿么? 09:32 体检之后拍胸片为什么要抱紧前面的板子? 10:21 AI会不会取代人工操作的影像科工作? 12:42 PS:避免被特斯拉追尾的最有效的防范方法。 16:07 拍X光的时候,人体的两个侧面都要照么? 17:50 核磁共振有辐射是谣言还是真相? 19:58 拍核磁的时候假牙和支架会不会对图像产生影响? 20:53 核磁机器吸入了轮椅,靠什么才能卸下来? 21:35 一般情况核磁机器为什么就不能断电? 27:19 香蕉里的钾-40 真的有辐射么? 27:57 放射科工作是“辐射高危”工作么? 30:37 造影剂为什么不给做过敏试验了呢? 33:58 影像报告电脑出的,放射科医生就是拍片的?(含流程) 36:28 患者不要直接问放射科医生“你给我看看有事儿没事儿” 38:19 什么情况下才会使用“床旁机”,比影像科效果有差别么? 42:48 PS:热搜里的30岁高考报考医学院到底是为了洗白还是真的为了去乡村行医?

48分钟
10k+
2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