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线

Album
主播:
莫辰、贰白_
出版方:
佚名
订阅数:
706
集数:
7
最近更新:
4年前
播客简介...
“我们想做一档节目,通过呈现一个一个真实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人,在这个高度原子化的社会,织成一张大网,来稳定每个人不同经历中,相似的负面情绪。更重要的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他人,来感受自己的存在。”
交叉线的创作者...
交叉线的节目...

交叉线#6 “月经贫困”——奔赴大山深处的毕业设计

交叉线

月经贫困,Period Poverty, 是指一些女性无法获得安全、卫生的生理期用品。国际妇产科联盟2019年曾表示,全球有5亿女性生活在月经贫困中。而在在中低收入国家,有超过50%的女性选择自制的经期卫生用品。 在媒体实习的过程中,23岁的尤其通过采访公益组织,知道了什么是月经贫困。于是,作为一位年轻的新闻学在读研究生,她决定用做毕业设计的机会,在这个夏天和曾经采访过的公益组织一起,奔赴四川的乡村学校,记录发生在那里的月经贫困现象。在完成拍摄之后,我们邀请到她来为我们讲述这段经历。虽然拍摄的过程只有半个月的时间,尤其还是在她的镜头中看到了那些正在经历月经贫困的女孩因为她和公益组织的到来而产生的改变。这些动人的故事,一次又一次的撞击着镜头背后的尤其,也让她开始重新思考自己拍摄的目的。 【公众号原文】 嘉宾:尤其 一位新闻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主播|贰白 排版|文祥 文稿|莫辰 剪辑|莫辰 【时间轴】 00:02:26 拍摄月经贫困的原因 00:04:18 在英国读研的经历——发达国家也有月经贫困 00:06:53 拍摄前的准备 00:07:58 “月经贫困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贫困” 00:12:35 女孩们的故事 00:23:57 女孩身边的男孩们 00:35:04 拍摄时的执着与纠结 00:42:19 与自我的和解 音乐: 风居住的街道 - 矶村由纪子 【关注我们】 欢迎大家给我们留言提意见,也欢迎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我们。 我们的微信公众号:交叉线

51分钟
2k+
4年前

交叉线#5 奶爸不说“我爱你”

交叉线

因为做播客,我认识了同样是主播的Masa。Masa喜欢在网上写日记,记录他看书的体会,也记录他生活中的所思所想。从日本留学回来后,Masa先后进入互联网公司与体制内工作、结婚,生活开始停留在自己的一个小圈子里。他跟我抱怨过生活中的男性在空闲时间只会饮酒作乐,自己好像找不到可以谈心的人。而一年之前女儿的降生,给他带来了改变。Masa说,他好像找到了生活的意义。 作为一位未婚的男性,我好奇当代青年步入婚姻的感受,同样好奇一位年轻父亲养育孩子的心得体会,于是我约Masa录制了这期节目。在本期节目里,Masa讲述了他在女儿出生前后的状态变化,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与妻子、父母之间的关系转变。我惊讶于在播客节目里表达自如的Masa,在生活中却是一个不会对家人说“我爱你”的人。Masa说,相比于语言,他更习惯用行动来表达情感,而为了给女儿写一封特别的信,他正在重学英语。 嘉宾:Masa 一位一岁女孩的父亲 主播|莫辰 排版|莫辰 文稿|莫辰 剪辑|莫辰 【时间轴】 00:04:49 “不可能对父亲说我爱你” 00:12:02 孩子出生前的感受——“男性没有女性体会深” 00:17:01 产房体验:突然提前的生产 00:26:29 青梅竹马的妻子 00:32:04 “养育孩子让我更独立” 00:46:26 对女儿的期待——自由、宽容、善良、有正义感 音乐: Memory - 久石让 你在何处,我父 - 郭思达 【关注我们】 欢迎大家给我们留言提意见,也欢迎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我们。 我们的微信公众号:交叉线

52分钟
66
4年前

交叉线#4 和两所清华大学的学生聊聊天

交叉线

本期节目的嘉宾,一位是去台湾读书的陆生,一位是在大陆读书的台生。有趣的是,他们都在清华大学读书。陆生的名字叫鱼肉。有一天,我在Youtube上看到了她拍摄的 分享台湾读书生活的视频。在视频中,她介绍了台湾生活的新奇,也“科普”了一些家乡东北的生活习俗,得到了许多观众的关注。于是我产生了做一期主题为“两岸青年对 话”的节目的想法。在我联系到鱼肉之后,她介绍给我了她的一位“粉丝”李奥。他同样出生于东北,却在台湾长大,在海基会实习过,毕业后又来到大陆创业,更巧的是他 现在是在北京的清华读博士。 在本期节目里,我们聊了聊为什么两位嘉宾都做出了与身边同龄人不太一样的选择——去一个不那么被广泛选择的地域读书。在对话的过程中,我们挖掘了两个人不同的成长 经历,也谈到了两个人对两岸生活的一些共同看法。鱼肉说“内卷是因为你在一个圈里,如果跳出这个圈,你就可以不被卷到”,而李奥说“来大陆不管是工作还是学习,每 一个机会对我来说都是新鲜的,都是一个契机”。 嘉宾: 鱼肉 在台湾清华大学读书的东北女生 李奥 在大陆清华大学读书的台湾男生 主播|莫辰、贰白 排版|文祥、莫辰 文稿|莫辰 剪辑|莫辰 【时间轴】 00:02:29 为什么去台湾读书——鱼肉:“去台湾交换遇到对我影响很大的一个人” 00:08:18 鱼肉:“工作、赚钱并不能缓解焦虑” 00:18:31 在台湾学习的感受:意外的教学方式和不一样的同学 00:21:49 为什么来大陆读书——李奥:“完成自己的一个念想” 00:24:55 两岸的教育差异:台湾学生爱打工?大陆学生更努力? 00:30:10 李奥:“相比于台湾,大陆的竞争更激烈,机会也更多” 00:45:02 如何看待内卷、躺平——“不要把自己封在一个圈子里“ 00:48:40 小确幸——台湾人的躺平方式 00:52:16 如何面对学术压力——找到一个好导师的重要性 音乐: 后会无期 - Skeeter Davis 红蜻蜓 - 山田耕筰 【关注我们】 欢迎大家给我们留言提意见,也欢迎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我们。 我们的微信公众号:交叉线

57分钟
99+
4年前

交叉线#3 “我为什么要去牛津大学喂鸭子”

交叉线

“22岁的CHUAN终于行将踏上那架班机。他依旧感觉昨日与今日,今日与明日的锁链之间布满迷雾,迷雾之间牵引他的只有命运与一怀勇念。” 上面这段文字,来自于一篇名字叫做《出中国记(上)(下)》的文章(可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中阅读)。在我们的编辑部,有两位同事都曾在朋友圈读到过它。而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一位正在牛津大学学习人类学的研究生,也是我们第三期节目的嘉宾Chuhan。在这篇文章里,他回顾了自己是如何从一个“想要接受全世界最好的教育”的中学生,逐渐成为一个“对于学习知识毫无热情可言”的人类学爱好者的。而在他的经历中,打动我们的不是他光鲜亮丽的履历,而是他身上一个个迥异于同龄人、精彩却又充满曲折的故事——办杂志、玩摇滚、写剧本…… 我们在他的身上,看到了他的孤独与挣扎,也看到了他那难得的“一怀勇念”。于是我们决定邀请Chuhan来到我们的节目,和我们聊聊他这些经历背后的辛酸和收获。出乎意料的是,Chuhan是一个非常随和健谈的男生。在长达四个多小时的聊天中,我们听到了一个打破固有印象的好学生形象,也一起吐槽了各自的大学生活。希望听过本期节目之后,你也能在我们轻松的对话中,找到自己生活中的那一份共鸣。 嘉宾:Chuhan 一位牛津大学人类学在读研究生 主播|文祥、贰白、莫辰 排版|文祥 文稿|贰白、莫辰 剪辑|不累、文祥、莫辰 【时间轴】 00:01:54 如何办一本年轻人自己的杂志 00:11:18 零基础的人怎样才能参与摇滚乐演出 00:15:36 嬉皮士式的朋友与生活 00:21:05 混迹于图书馆的快乐 00:28:12 逃课的经历与价值 00:34:36 “现实的经验比理论更吸引人” 00:39:07 北京、台湾、牛津三地读书经历的感受 00:44:59 尝试不同选择的勇气——对生活方向感的渴望 00:57:53 结尾彩蛋——疫情期间的留学生活 音乐: 热死荒凉 - 法资乐队 云村的风 - 邱有句 每年的12.17我都很想有台时光机 - E8r Chamomile Tea - Chance Thrash δ - α·Pav 【关注我们】 欢迎大家给我们留言提意见,也欢迎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我们。 我们的微信公众号:交叉线

59分钟
99+
4年前
交叉线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