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币如何把“转账几天”变成“几秒”?

全球先锋报

加密货币产业如何构建起从创建到流通的闭环生态? 当价值可以被“铸造”、信任可以被“烧毁”、交易无需“许可”,货币的本质也许不在于拥有,而在于流动的自由。 《全球先锋报》专注于捕捉和解读科技、文化、军事与财经领域的全球热点新闻。 真正的领先,来自思想的先行;真正的竞争力,在于认知的高度。 ⸻ 从比特币通过共识机制自然生成、稳定币基于法币或加密资产抵押发行,到CEX、OTC与DEX等多样化交易通道,再到主流平台与银行出入金接口的完善,数字资产已搭建出一条从链上到链下、从虚拟到现实的资金循环通道。特别是稳定币,其凭借锚定价值和流通便利,成为全球资金跨境流动的新工具。 ⸻ 加密货币与稳定币构建了一个从发行到交易、再到兑换回法币的完整闭环,为用户提供端到端的金融体验。 下面全球先锋报将分步骤阐述其运作机制。 (1)加密货币的发行机制 典型的去中心化加密货币没有中心机构发行,而是通过算法预设的方式产生。以比特币为例,采用工作量证明(PoW)共识,新币作为挖矿奖励在每个区块被“挖出”,直到总量达到2100万枚封顶。这种发行机制确保了货币供应的透明和可预期。以太坊最初也通过矿工挖矿发行,2022年升级为权益证明(PoS)后,新ETH通过质押奖励产生,发行率随链上活动动态调整。 发行特点:由算法控制增量,无人为增发可能,提高了货币稀缺性和抗审查性。但是,绝大多数用户不会自己去挖矿或参与区块验证获取币,而是通过二级市场购买。 (2)稳定币的发行与赎回 与一般加密货币不同,大部分主流稳定币由特定机构发行,流程更类似传统金融中的代币化存款: 法币抵押型稳定币(如USDT、USDC):当用户(通常是合作机构或大型客户)向发行人银行账户存入1万美元时,发行人会按1:1比例在区块链上生成1万枚稳定币并发送给用户。这个过程就是认购或铸造(Mint) 。 相反,用户若持有稳定币并向发行人申请赎回,则需要将代币发送回指定地址,发行人烧毁这些代币,同时将等额法币汇给用户账户。这构成稳定币发行-赎回的闭环。一般散户无法直接向发行公司小额申赎,而是在交易所或场外交易将稳定币换成法币,由一些做市商来汇总完成一级市场的申赎。 加密抵押型稳定币(如DAI):由用户自行跟智能合约交互发行。用户锁定一定价值的加密资产作为抵押品(例如价值150美元的ETH),就可按抵押率生成100美元的DAI。当用户想赎回抵押物,需要归还100 DAI并加少许利息,智能合约即烧毁这100 DAI并释放抵押的ETH。这是一个无许可的发行和赎回过程,全由代码执行,无人工干预。其闭环在于:超额抵押提供信用支撑,而清算机制保证DAI价格稳定和债务偿付。 算法稳定币(如UST的发行机制):没有外部资产支撑,通过算法调节供需。当用户需要稳定币,按照算法规则用另一种代币(如LUNA)按一定比率交换铸造UST。当想退出时再换回LUNA。算法会根据市场价调节两者兑换比例以维持UST≈1美元。然而这种机制高度依赖市场信心,一旦恐慌,铸造/销毁循环会失效,导致崩盘(正如UST案例所示) 。因此纯算法模式目前没有成功的闭环,因为最后没能保障持有者稳定赎回1美元价值。 (3)交易与流通 无论加密货币还是稳定币,一旦发行进入市场,就通过多种渠道流通交易。 中心化交易所(CEX): 这是大部分用户接触加密资产的入口。用户可以通过法币充值或第三方支付,在交易所购买比特币、以太坊等加密货币,或买入稳定币。交易所撮合买卖,实现价格发现和流动性供给。 在这一环节,稳定币大放异彩——由于其价值稳定,常被用作各种币种的计价单位和中转媒介。比如BTC/USDT、ETH/USDT是主流交易对,USDT占据了众多交易所90%以上的交易对基础货币地位 。 用户可以先把人民币/美元兑换成USDT,再用USDT买卖其它币种,最后若想变现,再卖出USDT换回人民币/美元。这个过程类似用美元在外汇市场换取其他货币,再换回美元,USDT等稳定币就是币圈的“数字美元”。 场外交易(OTC): 在一些对加密交易有限制的地区(如中国大陆),用户通过OTC平台用本地货币兑换稳定币,再将稳定币转入海外交易所交易。这实际上形成了一个“地下闭环”:用户手中的法币通过OTC商换成USDT出海,完成投资或资金转移,再通过类似路径换回法币入境。由于官方渠道不支持,这一闭环依赖非银行的交易撮合,风险在于中介诚信和法律风险。但从需求看,它满足了资本流动管制下资金出入境的刚需,因此有相当交易量存在。 去中心化交易所(DEX): 用户可以使用链上智能合约直接交易代币,无需账户和审核。例如Uniswap上,用户可将USDC直接兑换成ETH。这种链上交易24小时不间断,且资金不经过第三方托管,保证了持币自主权。稳定币在DEX中也是重要的流动性资产,常见的稳定币交易对提供了深厚流动性,使用户以较低滑点完成兑换。DEX的出现,令交易闭环更进一步:用户可以从发行获得代币后,直接在链上完成各种金融操作,再通过稳定币回归法币锚定。 (4)闭环通道的完善 经过多年发展,如今加密货币与传统金融之间的桥梁日益健全,一个人可以较为顺畅地在银行账户和区块链钱包之间进出资金: 许多交易所开通了法币出入金通道,支持银行转账或银行卡买卖加密资产。一些国家的银行开始直接或间接为客户提供将账户资金兑换为稳定币的服务。 少数友好银行支持持有稳定币的账户服务。例如葡萄牙的贝森银行(Bison Bank)允许中国客户开设USDT账户,能将主流稳定币和美元、欧元、离岸人民币自由兑换,无资金流转障碍 。这类银行充当了传统体系和加密体系的接口。 主流稳定币的发行方也在简化直接申赎流程,如Circle推出API,合格个人或商户可以方便地将银行资金转成USDC或赎回。 法币支付场景中,稳定币正开始被接受。在香港等地的沙盒试点中,允许在特定场景用稳定币支付,小范围内实现了用数字形式美元/港元直接购物和清算。 通过以上要素的共同作用,一个完整的闭环形成:用户以法币投入 -> 获得加密货币或稳定币 -> 在链上或交易所中使用、交易增值 -> 将资产转回稳定币 -> 兑换出法币或直接用于消费。以前,这个链条任何一步都可能是瓶颈(尤其出入金环节),而现在随着合规桥梁的建立,闭环运转更加通畅。 当然,不同币种闭环的便利程度不一:比特币因不与法币锚定,需要交易市场定价,中间波动风险较高;而稳定币因锚定法币,其闭环更直接可控,许多情况下用户甚至不需要回到银行,就可以用稳定币在全球完成支付和结算。因此,对于希望灵活跨境调度资金的个人和企业来说,稳定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闭环便利。 这也是近年来稳定币交易量能够超越Visa网络的重要原因:数字货币生态和传统金融开始形成融通循环,让资金如水般在不同体系间流动自如。 全球先锋报认为围绕虚拟货币搭建起来的闭环不只是技术路径,更是一场货币制度的重构实验,它让金融自由在规则中发生,也让价值主权从中央机构逐渐转向个体与算法共治的体系。 点一盏灯,留一声言,让微光汇成海。感谢收听《全球先锋报》。我们明天再见。

11分钟
19
3个月前

为什么电商、移民和银行都在偷偷用稳定币?

全球先锋报

当前加密货币与稳定币在个人与机构使用中的核心功能与主要挑战分别是什么? 当信任可以跨越边界、价值可以在数秒之间穿越世界,金融的主语,已悄然从国家变为个体。 《全球先锋报》专注于捕捉和解读科技、文化、军事与财经领域的全球热点新闻。 真正的领先,来自思想的先行;真正的竞争力,在于认知的高度。 ⸻ 加密货币和稳定币不仅是技术的产物,更是对传统金融逻辑的深刻挑战。从个人用户角度看,它们提供了价值储存、跨境汇款、投资增值、金融接入和隐私保护等多重功能,尤其在高通胀、金融基础薄弱地区展现出强大生命力。与此同时,机构投资者和企业也开始大规模采纳稳定币用于全球结算、资金调度、资产配置与产品创新。无论是电商收款、战区援助,还是银行结算与企业薪资发放,加密资产正悄然重构全球资金流动的底层路径。它们不仅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更赋予了全球金融体系前所未有的灵活性和可编程性。 ⸻ 对个人的功能与价值 加密货币和稳定币为个人用户提供了一系列全新的金融工具,解决了传统金融中的一些痛点。 1.价值储存和抗通胀: 比特币因其稀缺性,被不少投资者视为“数字黄金”,用来对抗法币超发和通胀 。一些高通胀国家的居民(如阿根廷、委内瑞拉)将资产换成比特币或USDT,来避免本币贬值。在阿根廷,黑市USDT价格曾较官方汇率溢价30%,被视为对抗本币贬值的最后防线 。 2.跨境汇款与支付: 稳定币极大降低了跨境转账的成本和时间。传统跨境汇款手续费高、清算慢,而通过稳定币几乎实时到账且费用微薄。据研究,使用稳定币汇款可将交易成本降低80%,结算提速数天。例如,尼日利亚、印尼等地有大批外出务工人员用USDT给家乡汇款,避开中间银行繁琐流程。尼日利亚的数据显示,2024年USDT占当地加密交易量的85%,年均跨境汇款超过200亿美元。对个人而言,“几分钟到账、不受节假日影响”的稳定币支付体验,优于传统汇款的几天等待。 3.投资和财富增值: 加密市场提供了多元化的投资机会。从早期比特币、以太坊等资产的长期升值,到DeFi平台上提供的借贷、流动性挖矿收益,个人投资者通过参与加密金融获得收益的渠道大幅增加。虽然伴随高风险,但也吸引了大量具有冒险精神的投资者进入市场。在2020-2021年牛市中,不少个人投资者实现了资产快速增值,也正因此,加密资产成为新的投资品类受到关注。 4.金融包容性: 加密货币降低了进入金融体系的门槛。全球仍有大量人口缺乏银行账户,而只要有一部智能手机和网络,他们就可以创建钱包接受支付。无需繁琐的开户审批,任何人都能自由地收发比特币或稳定币。这在欠发达地区或受制裁地区,成为获取金融服务的重要替代方案。例如,乌克兰危机期间,一些难民通过加密货币跨境转移资金;在非洲,有创业者用稳定币为当地提供美元储蓄服务,填补银行空白。 5.隐私及自主性: 对某些注重隐私的个人而言,加密货币的匿名/伪匿名特性提供了保护。例如,门罗币(Monero)等隐私币可以隐藏交易金额和对手方信息,满足对财务隐私的需求。同时,用户通过自托管钱包掌控资产,不像银行存款那样容易受账户冻结等限制。当然,这一特性也被部分人用于逃避监管,引发争议。 ⸻ 对机构的功能与价值。 近年来,机构投资者和企业也日益重视加密货币和稳定币,因为它们在以下方面提供了独特价值。 1.全球结算与资金调度: 稳定币为企业跨境贸易和资金转移提供了高效工具。越来越多中国出海企业将稳定币视为新的跨境收款渠道:客户支付的多币种资金可统一结算为USDC,汇入海外友好银行,再通过合规途径兑换成人民币,进入境内账户,形成“全球收款—本地换汇—灵活调度”的闭环。这一流程绕过了传统银行繁琐的国际汇款和外汇管制,大幅提升了资金周转效率。美国大型企业也探索用稳定币进行供应链支付,节省费用、避免SWIFT延迟。 2.资产配置与避险: 一些上市公司和金融机构开始将比特币视为类黄金资产进行配置,以对冲宏观风险。例如美国上市公司MicroStrategy从2020年起多次购入比特币作为公司储备资产;特斯拉也曾购入15亿美元比特币。对于基金、家族办公室等机构投资者,加密资产成为可考虑的多元化投资标的,特别是在传统市场低利率或高通胀环境下,被视为新兴避险资产。 3.产品与服务创新: 区块链和加密货币为金融机构推出新产品打开了大门。银行可以发行自己的数字货币或稳定币(如摩根大通发行JPM Coin,用于银行间结算);证券公司可以借助代币化技术,将股票、债券等资产代币化后24/7交易,提高流动性。支付公司则直接利用稳定币改进用户体验:例如PayPal于2023年发行PYUSD稳定币,计划用于旗下4亿用户的支付、转账场景,实现法币与Web3生态的衔接 。机构参与DeFi也是一大趋势,一些传统金融机构在许可型区块链上试验去中心化借贷、交易协议,提高运营效率。 4.降低运营成本: 对金融机构而言,区块链的去中介化和自动化特点有望降低后台清算和对账成本。例如,跨境证券结算如果通过代币完成,可以实时交收而无须数天清算,有效减少资金占用。稳定币直接在链上转移,减少中转银行和支付网络手续费,也降低了支付业务成本。Visa测算通过USDC结算跨境交易,可节省大量外汇兑换和结算费用,这也是其积极介入的原因 。 5.合规和监管沙盒中的优势: 一些国家监管机构为金融创新开辟了沙盒,允许机构在受控环境下试水加密和稳定币应用。香港正是通过虚拟资产监管框架,吸引金融机构来港试点发行稳定币和提供相关服务。对于机构来说,率先参与这些合规试验意味着能够积累经验、占据市场先发优势。同时,明确的合规框架也降低了政策不确定性,使机构更安心地投入资源发展相关业务。 典型案例 1.跨境电商出海收款:一家主营中东和拉美市场的中国电商卖家,将各地收入兑换成USDC,存入葡萄牙Bison Bank等支持加密的银行,再按需兑换为人民币汇入国内,实现快速回笼货款且节省手续费。传统路径下可能需要层层中间行且耗时长,而通过稳定币几乎实时到账并节约了近千万人民币的年手续费。 2.国际汇款和援助:联合国等机构探索使用稳定币给战区或贫困地区发放援助款,以提高到账速度和透明度。例如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试验用USDC向难民提供援助,有助于确保款项直达受助人手机钱包。传统银行体系在战乱地区往往停摆,而区块链依然可以运行。 3.机构薪资支付:香港、新加坡一些加密友好企业为国际员工发放薪资时,提供直接用稳定币(USDC/USDT)支付选项,员工可自行决定何时换成当地货币。这对于跨国团队来说避免了不同法币兑换损失,也方便员工进行全球化的资产配置。正如前文提到,早在2017年渣打银行就尝试用USDT给非洲员工付工资 ,如今更多企业开始尝试这种模式。 4.银行间结算:摩根大通的JPM Coin已用于该行客户间的美元即时结算,替代传统跨行转账。瑞波公司则与部分银行合作,用XRP和RippleNet进行跨境汇款试点。据报道,摩根大通每天通过内部稳定币结算数十亿美元企业间支付,显著提升了效率。这类案例表明稳定币和代币化技术正在渗透到金融基础设施层面。 总之,加密货币和稳定币为个人和机构带来了全新的功能与价值:个人方面,提供了财富保值增值的新渠道、低门槛高效率的支付汇款手段,以及更大程度掌控自己资产的自主性;机构方面,则开拓了创新业务模式、提高跨境运营效率、并提供了应对数字化转型和国际竞争的新工具。这对于有十多年传统金融经验的投资者而言,意味着该领域既有风险对冲和增收的机会,也有优化业务流程、进入新市场的可能性,值得深入了解和把握。 ⸻ 全球先锋报认为这是一场关于信任迁移、算法信用与新金融架构的博弈,最终或将重塑货币本质。 点一盏灯,留一声言,让微光汇成海。感谢收听《全球先锋报》。我们明天再见。

10分钟
18
3个月前

信任的重构:从比特币到稳定币的第一性博弈原理

全球先锋报

从第一性原理出发,加密货币产业面临哪些核心张力与关键创新? 所有货币的终极问题,归根结底都是:你信谁? 《全球先锋报》专注于捕捉和解读科技、文化、军事与财经领域的全球热点新闻。 真正的领先,来自思想的先行;真正的竞争力,在于认知的高度。 ⸻ 在传统金融体系中,“信任”被交付给中央银行与主权国家;而比特币的诞生则试图用代码与算法取而代之,打造去中心化的信任新秩序。 然而,这场技术革命很快遭遇现实瓶颈:剧烈波动的币价难以承担稳定交易职能。 于是,稳定币应运而生,它试图将“去中心化交易效率”与“中心化信用锚定”打包融合,以解决加密货币原生的价值稳定矛盾。 本期节目深度剖析了这背后的第一性张力与逻辑转变:稳定币并未终结“信任”问题,而是将信任从政府转向代码与发行机构,引发“信任悖论”。在这一基础上,USDC、DAI等项目通过透明储备与合约治理,不断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寻找技术与制度的平衡解法。 ⸻ 信任与去中心化的矛盾。 加密货币的诞生源于对“信任”的重新思考。传统金融体系中,货币价值依赖国家信用或中心机构信用背书; 而比特币开创性地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了“去信任化”的点对点交易,用数学和算法取代人为信用。 这一第一性原理上的创新在于:不需要中央银行或机构发行货币,交易由全网节点共同验证,从而避免对单一权威的信任依赖。 但是这种彻底去中心化也带来了基本矛盾:价值稳定性。 比特币等加密资产因供给固定且无锚定,价格由市场供需决定,剧烈波动成为常态(日均10%的波动率曾是常事)。 这使其很难在日常支付中充当计价单位或稳定的价值储存手段。 换言之,加密货币在“去中心化信任”和“价格稳定”之间存在张力:去除了中心信用,短期内也失去了稳定价值的保障。 ⸻ 稳定币的价值逻辑。 稳定币的出现正是为了解决上述矛盾的一次尝试:用代码和资产作为信用锚,换取价格稳定。 其核心逻辑是:将加密货币的去中心化交易优势与法定货币的稳定价值相结合 。 表面看,稳定币承诺1:1锚定美元等资产,使用户在链上享有与持有法币近似的稳定购买力,这是对“效率与信任”冲突的调和。 但深入分析,本质上稳定币并没有消除信任需求,而是将信任对象从主权政府转移为代码与发行机构。 比如USDT声称有等额美元储备,那么用户必须信任泰达公司确有足额美元在银行;DAI等去中心化稳定币依赖超额抵押和智能合约机制维持锚定,用户则需要信任代码不会出漏洞、抵押品价值足够。 因此,稳定币引入了新的矛盾——“信任悖论”:它建立在“代码即信用”的理念上,却往往因为运作中的中心化因素而陷入信任质疑 。正如有评论指出,USDT号称1:1刚性兑付,但当人们发现其储备金主要存于某些银行离岸账户且信息不透明时,这种信任瞬间动摇 。 ⸻ 矛盾驱动的创新突破 针对上述矛盾,行业不断探索技术和模式创新,以期实现平衡突破。 一方面,加密货币阵营通过改进共识算法和经济模型来增加内在价值支撑,如以太坊引入“燃烧+质押”的机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通胀并提高网络价值承载力。 另一方面,稳定币阵营寻求提高透明度和降低信任成本:USDC采取定期审计、“现金+美债”全储备模式并与监管深度合作,力图以合规透明换取用户信心 ;去中心化稳定币如DAI则不断扩展抵押品种类并实行超额担保,在2022年Luna暴跌中通过智能合约清算成功化解了巨额风险,验证了算法+超额抵押模型的韧性。 这些创新本质上都是在“去中心化理想”与“现实金融规则”之间寻找新的平衡点。 今天,行业逐渐形成共识:完全无锚的算法稳定币在当前条件下难以持久,而有透明储备支撑的稳定币才更具生命力。 这也是“第一性原理”矛盾驱动下的结果——在理想与现实的张力中,不断试错迭代,形成兼顾信任与效率的新范式。例如,有人将稳定币的兴起比作“代码开始书写新的货币宪法”,让信任变成一种可编程、可验证的东西。 尽管这一愿景仍在演进中,但可以肯定的是,加密货币和稳定币正在用不同路径重新定义货币的信用基础,其核心价值逻辑围绕建立新型信任展开:要么通过共识算法达成无需第三方的信任,要么通过透明储备和智能合约降低对中心方的信任成本。这场围绕信任的创新博弈,将继续塑造加密金融的未来形态。 ⸻ 这是一场关于信任迁移、算法信用与新金融架构的博弈,最终或将重塑货币本质。 点一盏灯,留一声言,让微光汇成海。感谢收听《全球先锋报》。我们明天再见。

6分钟
17
3个月前

从比特币到稳定币:数字货币的十年跃迁

全球先锋报

从传世到成熟,加密货币产业经历了哪些里程碑时刻? 每一次对价值的重新定义,都是人类对信任体系的再次冒险。 《全球先锋报》专注于捕捉和解读科技、文化、军事与财经领域的全球热点新闻。 真正的领先,来自思想的先行;真正的竞争力,在于认知的高度。 ⸻ 第一阶段:比特币的诞生与加密货币起源。 2008年,化名中本聪的个人发布了《比特币白皮书》,提出无需中央机构、基于区块链的点对点电子货币设想。 2009年1月3日,比特币创世区块被挖出,标志着全球首个加密货币——比特币正式诞生。早期几年,比特币主要在极客圈子流通,通过本地钱包私下交易,缺乏正规交易渠道和定价机制。 2010年7月,首个比特币交易所Mt. Gox上线,用户可以用银行转账兑换比特币,但由于跨国汇款缓慢、费用高昂等问题,交易效率极低 。 2014年初,Mt. Gox因黑客攻击等原因破产(“门头沟事件”),暴露了早期中心化交易平台的安全和监管隐患 。 随后几年,Coinbase等合规交易所崭露头角,为行业建立了更安全的交易环境 。 第二阶段:稳定币的出现与早期探索。 随着比特币等加密货币价格剧烈波动,人们开始寻求一种锚定稳定价值的代币来充当“桥梁”。 2014年7月,泰达公司推出全球首个稳定币——泰达币USDT,当时名为Realcoin 。 USDT宣称每发行1枚代币,就有1美元的储备资产支撑,保持与美元1:1锚定 。 这是加密世界首次引入法币背书的“数字美元”,目的是解决加密货币兑换法币的不便,提供一个价格稳定的交易媒介 。同期还有BitUSD、NuBits等项目尝试稳定币概念。 USDT问世后迅速填补市场需求:截至2017年,USDT占据交易所90%的交易对手盘,成为币圈事实上的美元替身,市值从数百万飙升至20亿美元 。 它极大提升了流动性,交易者可以用USDT在各大交易所套利,资金在几秒内完成结算,效率远超传统跨境汇款 。 值得一提的是,以太坊于2015年推出,带来了智能合约功能,为日后各种代币(包括稳定币)的发行提供了底层平台支持。 第三阶段:加密货币商业化与普及。 2017年加密市场经历首次大规模牛市,比特币突破历史高位、各类代币(ICO热潮)涌现,引发大众关注。 这期间,稳定币扮演关键角色:USDT在2017年链上交易额超过1000亿美元,占同期比特币链上交易量的40%,甚至有传统金融机构尝试使用USDT支付工资(如渣打银行曾通过USDT完成非洲业务的薪资发放) 。 然而2018年起监管开始介入:中国于2017年9月全面取缔代币发行融资(ICO)并关闭境内交易所,同年美国证券监管机构也加强了对加密融资的监管。Facebook在2019年宣布拟发行全球稳定币Libra(后改名Diem),引发各国监管强烈反弹,G7和央行纷纷发表报告讨论稳定币风险。Libra计划最终在监管压力下搁浅,但它成为稳定币监管元年的重要里程碑,促使各国开始研究数字货币政策。 当下的状况属于成熟阶段与监管演进。 2020至2021年,加密领域进入主流视野——比特币迎来新一轮牛市,一些机构开始配置比特币; 以太坊上去中心化金融(DeFi)兴起,稳定币供应量激增以满足链上借贷和交易需求。 Visa在2021年3月宣布支持USDC进行清算,这是主流支付网络首次直接使用稳定币结算 。 同年,多国监管举措密集出台:美国货币监理署(OCC)允许银行使用稳定币结算,欧洲成立工作组制定MiCA法规。中国大陆则在2021年进一步收紧政策,宣布禁止国内金融机构和支付机构参与加密交易,并取缔比特币挖矿,将加密交易彻底转入地下。 2022年发生了标志性风险事件:算法稳定币TerraUSD(UST)在5月出现挤兑崩盘,其关联代币LUNA陷入死亡螺旋,两天内UST几乎归零,蒸发市值达187亿美元,牵连基金和借贷机构接连暴雷 。这一事件重创市场信心,也让行业反思算法稳定币模式的脆弱性。紧接着,2022年底爆发了全球第三大交易所FTX的破产丑闻,暴露出中心化机构风险。 进入2023-2025年,监管框架开始落地:欧盟的《加密资产市场条例》(MiCA)于2024年底生效,对稳定币发行储备和运营提出严格要求;美国则在2025年6月参议院通过首部联邦稳定币法案(被称为“GENIUS法案”),要求稳定币发行人持有等额美元储备、接受审慎监管等;中国香港抢先在2023-2024年推动虚拟资产合规化,2025年通过《稳定币条例》,成为全球首个对稳定币实行全链条监管的司法管辖区。 可以看到,加密货币从无到有、从野蛮生长到纳入监管,短短十余年走完了传统金融数十年的历程,其发展每一步都伴随着创新突破和监管博弈的里程碑。 点一盏灯,留一声言,让微光汇成海。感谢收听《全球先锋报》。我们明天再见。

7分钟
18
3个月前

表面胜利深层溃败:特朗普的贸易幻象

全球先锋报

当关税从多边共识沦为总统情绪的工具,美国也正在从全球化的领导者滑向不确定的单边主义深渊。 《全球先锋报》专注于捕捉和解读科技、文化、军事与财经领域的全球热点新闻。 真正的领先,来自思想的先行;真正的竞争力,在于认知的高度。 ⸻ 特朗普以为自己在贸易上赢了,但输的会是美国,关税带来的伤害将是深远且持久的。 在唐纳德·特朗普总统宣布“解放日”已经过去一百多天之后,新的全球贸易秩序正在逐渐成形——它呈现出一种“帝国偏好”的体系。加拿大因为激怒了特朗普(部分原因是其计划承认巴勒斯坦为国家),因此被征收35%的关税。由于特朗普认定出口国在贸易上“不公平地欺骗”美国,他在7月31日宣布对多个贸易伙伴实施“对等关税”,税率从10%到41%不等。 与此同时,为了避免关税打击,欧盟、日本和韩国都已与特朗普达成协议,承诺开放市场并在美国投资数千亿美元,以换取其出口商品被征收15%的关税。 一种迷人的观点正在美国国内流行开来:美国在这场贸易战中正不断获胜。毕竟,总统已经逼迫最大贸易伙伴签下更接近他要求的协议;金融市场对关税上涨反应平淡;实体经济几乎未现疲态;而关税收入却不断涌入国库。但这种观点是极为错误的。这场游戏远未结束,而它是一场美国注定无法获胜的游戏。 ⸻ 尽管舆论常常讽刺“特朗普总会退缩”,但他确实推进了关税措施。根据耶鲁预算实验室的数据,美国的有效关税税率将在8月7日上升至18%,几乎是去年水平的八倍,回到了大萧条时期的水准。对“让美国再次伟大”(MAGA)派而言,这是特朗普的胜利——因为贸易伙伴在承受关税,美国海关每月可获得将近300亿美元的税收收入。 不幸的是,这种“美国在赢”的观念已经蔓延到了美国之外。当欧盟与特朗普达成协议后,欧洲多国的反对者痛惜欧盟“竟要为此买单”。然而,这其实是对贸易经济学的根本误解。多年经验表明,关税对卖方的伤害远小于对买方的影响。总统的关税越高,美国本土消费者获得物美价廉商品的选择就越少。 尽管外国供应商在本轮关税之后的降价幅度比特朗普第一任期时更大,但高盛分析师估计,到目前为止,美国企业和消费者承担了大约五分之四的关税成本。问问福特或通用就知道了:两家公司估算仅今年第二季度,它们各自因关税承担了8亿美元和11亿美元的额外成本。 ⸻ 为何目前经济和市场反应依然平静?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近上调了对今年全球及美国经济增长的预测,相比4月份的预估更为乐观。尽管特朗普签署关税令后标普500指数曾有波动,但至今仍比“解放日”当天高出近12%;美元在近期也有所回升。 原因在于,目前经济受到了多重因素的干扰:一方面,大量企业在关税生效前加紧囤货,这延缓了冲击的到来;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相关的资本开支出现爆炸式增长。根据Renaissance Macro Research的分析,过去两个季度,美国GDP增长中,由AI推动的资本投资所占份额甚至超过了所有消费者支出。正是在这种推动下,美国股市持续走强。 也许投资者相信,企业终将适应高关税的环境。规避高关税、绕道低税国家进行“转运”的激励非常强烈——尽管特朗普已誓言对这种“转口贸易”征收高达40%的惩罚性关税。一种令人不安的动态也正在形成:由于投资者相信总统最终会“退缩”,反而助长了他进一步推进政策的信心。 ⸻ 真正的代价将在未来显现 然而,随着政策不断推进,其对美国经济的长期伤害也在不断积累。以“公平”之名,特朗普正在废弃一个多边贸易体系——这个体系中,不论商品来自哪个国家,适用的关税都是统一的。现在的替代体系则是双边主义的:同样的产品将因原产地不同而被征收不同税率。 而且这些新税率不仅更高,还充满了无休止的讨价还价。例如,本周征税议题中就包括了“巴西法院起诉特朗普盟友”以及“泰国与柬埔寨的边境冲突”等完全无关的事务。由于关税政策掌握在特朗普一人手中,这些讨价还价势必受制于游说团体和总统的情绪波动——今天被夸奖的国家可能获得豁免,明天惹他不高兴了就可能挨征关税。 ⸻ 美国消费者将为此埋单 曾经,美国消费者在来自本土和海外的激烈竞争中享受着“选择的盛宴”。如今,能在市场中胜出的公司,除了创新能力强,还得擅长在这个制度中“钻营”。而且要记住,这种机制还存在“棘轮效应”:一旦美国企业习惯了关税壁垒带来的保护性环境,他们就会在全球市场上变得缺乏竞争力。 等到未来哪位总统试图将关税恢复到原始低位时,必将遭遇美国企业的强烈反对。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靠关税活着”。 这整件事,从头到尾都在制造伤害。无论特朗普怎么说,这里面没有一丝公平。 ⸻ 当一国以胜利之名开打贸易战,最终埋单的,往往是那些以为自己赢了的人。 点一盏灯,留一声言,让微光汇成海。感谢收听《全球先锋报》。我们明天再见。

6分钟
75
3个月前

就业数据反咬+任天堂财报爆+特斯拉被重罚+乌里韦被软禁

全球先锋报

《全球先锋报|8月2日环球要闻》世界还在沉睡,先锋已在路上。清晨3分钟,《全球先锋报》与您一起洞察全球棋局,捕捉趋势的先声。 “不是所有被直面的事情都能被改变,但没有一件事情在被直面之前会发生改变。” ⸻ 特朗普威胁解雇美国劳工统计局局长 在发布了令人失望的就业数据后,美国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表示他将解雇美国劳工统计局局长埃丽卡·麦克恩塔弗。该机构数据显示,美国7月新增就业岗位仅为7.3万个,远低于市场预期。同时,5月和6月的招聘数据也被下修,共减少了25.8万个岗位。特朗普声称这些数据是出于政治目的被人为操控的,但并未提供任何证据。 ⸻ 特朗普下令部署核潜艇,应对俄罗斯言论升级 特朗普表示,已下令将两艘核潜艇部署至“适当地区”,以回应俄罗斯前总统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发表的“高度挑衅性言论”。本周二,特朗普曾威胁,如果俄罗斯在十天内未与乌克兰达成停火协议,美国将对其加征关税。本周,梅德韦杰夫指责美国总统在“对俄罗斯玩最后通牒游戏”。 ⸻ 特朗普宣布对60多个国家加征关税,加拿大产品被征收35% 稍早前,特朗普还宣布对超过60个国家的新关税政策。从8月1日起,加拿大出口至美国的部分商品将面临35%的关税,这是特朗普原先推迟的“对等关税”政策的最后期限。特朗普政府表示,对其他贸易伙伴的征税将在8月7日生效。印度和台湾分别将面临25%和20%的税率。受此消息影响,全球股市出现下跌。 ⸻ 美国特使探访加沙救援点,应对人道压力 美国中东事务特使史蒂夫·维特科夫访问了加沙地带的一个食品分发点。此前,以色列国防军在此类地点附近的行动已造成数百名巴勒斯坦人死亡,部分死于军队袭击,部分死于踩踏事故。美国和以色列正面临日益增加的国际压力,被要求缓解加沙地区的饥荒危机。 ⸻ 哥伦比亚前总统乌里韦被判软禁12年,禁止参政8年 哥伦比亚前总统阿尔瓦罗·乌里韦因安排贿赂证人和妨碍司法被判处12年软禁,并被禁止在未来8年内担任任何公职。这位73岁的前领导人表示将上诉。他的支持者认为此案具有政治动机。随着明年选举临近,此案可能进一步加剧哥伦比亚国内的政治对立。 ⸻ 特斯拉因自动驾驶致死案被判部分责任,赔偿总额达3.29亿美元 佛罗里达州一法院裁定,特斯拉公司需为一起2019年涉及其Autopilot自动驾驶技术的致命车祸承担部分责任。事故造成一名22岁女子死亡,她的男友重伤。陪审团判决特斯拉需支付2亿美元惩罚性赔偿,并承担1.29亿美元赔偿金的一部分。特斯拉表示将对判决提出上诉。 ⸻ Switch 2热卖助力任天堂财报飙升 任天堂发布强劲季度财报,归功于新一代游戏主机Switch 2的上市。该游戏机创下公司历史最佳开局,在前四天售出350万台。与去年同期相比,公司净销售额激增132%,利润增长19%。任天堂维持全年业绩预期不变,表示目前美国关税尚未对其业务预期造成影响。 ⸻ 今日数据:11% 这是哈佛大学运营预算中联邦资金所占的比例。 ⸻ 历史上的今天: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海湾战争前奏。萨达姆·侯赛因下令出兵科威特,迅速占领全境,引发全球震动。美国随后联合多国组成“沙漠风暴”军事行动,这是冷战后首次大规模国际军事干预。 ⸻ 点一盏灯,留一声言,让微光汇成海。感谢收听《全球先锋报》。我们明天再见。

5分钟
24
3个月前

硅基文明的兴起:AI经济如何重塑一切

全球先锋报

当智能超越人类,经济已不再只是人的游戏。 ⸻ 《全球先锋报》专注于捕捉和解读科技、文化、军事与财经领域的全球热点新闻。 真正的领先,来自思想的先行;真正的竞争力,在于认知的高度。 ⸻⸻ 如果硅谷的预测哪怕接近准确,我们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剧变。 在大多数历史时期,最稳妥的预测就是“事情会大致照旧”。但有时候,未来将面目全非。硅谷的科技领袖们声称,人类正逼近这样一个时刻:在短短几年内,人工智能(AI)将在所有认知任务上超过普通人类。哪怕你认为他们说对的可能性不高,这个主张本身也值得认真思考。因为一旦成真,其影响将不亚于人类经济史上的任何重大事件。 自近十年前的突破以来,AI 的能力一次次以惊人速度超出预测。今年,OpenAI 和 Google DeepMind 的大型语言模型就达到了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金牌水平——比专家在 2021 年的预测早了整整 18 年。这些模型愈发庞大,背后是一场科技公司的军备竞赛,赢家通吃的格局逐渐显现;中美两国也在博弈,彼此都担心如果落后就会在系统性竞争中失败。到 2027 年,AI 的训练将能动用比 GPT-4 多出一千倍的算力——而 GPT-4 正是当前最受欢迎的聊天机器人背后的引擎。 那我们如何看待 2030 年或 2032 年 AI 的能力?我们过了探讨了人们的诸多担忧:AI 恐怖分子制造生化武器、造成数十亿人死亡,或“失控的 AI”挣脱束缚、智胜全人类……这些末日风险自然吸引了大量注意力。但它们反而掩盖了更迫近、可预测且同样惊人的非灾难性后果。 ⸻ 从生存经济到硅基经济。 1700 年以前,全球经济每百年的平均增长率仅为 8%。若有人在当时预测接下来的变局,大概率会被视为疯子。可到了随后的 300 年,随着工业革命铺开,增长率飙升到每百年 350%。死亡率降低、生育率上升,人口规模扩大,更多人口意味着更多想法,经济增长进一步提速。因为增长仍然依赖人类人才的供给,这个飞跃仍是缓慢的。最终,随着人们变得更富裕,生育率下降,生活水平以每年大约 2% 的速度稳定提升。 AI 不受此类人口制约。技术专家承诺,它将迅速加快新发现的速度。OpenAI 的首席执行官山姆·奥特曼预测,AI 明年就能开始生成“真正的新洞见”。事实上,AI 现在已经能帮助开发更强大的 AI 模型。到 2028 年,有人预测它们将能够自主主导自身的改进。 这为第二轮经济爆发打开了大门:若技术进步可以在没有人类参与的情况下发生,且收益的一部分被持续再投资于更强的机器,那么财富积累将达到前所未有的速度。经济学家早就意识到:一旦“创意的发现”实现自动化,增长将无法抑制。根据一个偏向乐观的智库 Epoch AI 的最新预测,一旦 AI 能完成 30% 的工作任务,年增长率将超过 20%。 ⸻ 如果超级智能到来,经济如何变化? 包括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在内的“坚定信徒”认为,自我改进的 AI 将催生超级智能。人类将掌握所有可以获得的知识——包括如何造出最强的机器人、火箭和反应堆。能源和寿命将不再是瓶颈,经济唯一的限制将是物理定律。 但你并不需要走到如此极端,也能设想 AI 对世界产生的冲击。仅以“达到人类智能水平”这个中间步骤为例思考: 在劳动力市场中,某项工作的工资上限将被完成该任务所需的计算成本决定——为什么要比“数字竞争者”付更多工资给人类?但那些无法被 AI 替代、并能与 AI 高度协作的超级人才,将获得惊人回报。而最赚钱的,可能还是那些掌握“AI 资本”的人:他们的资产将吞噬越来越多的经济产出。 其他人只能适应 AI 尚未攻克的空白,以及新富阶层的消费方式。在那些 AI 尚未完全取代人力的领域,工资可能迅速上涨。这种现象被称为“成本病”(cost disease),可能会抑制表面 GDP 的膨胀速度,尽管整个经济结构已焕然一新。 新的“富足与短缺”模式将体现在价格体系上。凡是 AI 能参与生产的,如自动化工厂的产品、数字娱乐内容等,其价格都将大幅下降。担心被 AI 抢饭碗的人,至少可以期待获得大量“廉价消费品”。但在人类仍然必须参与的领域,成本病会加剧。原本的知识工作者若转行做体力劳动,可能发现自己连请保姆、吃餐厅的能力都下降了。而人类也可能要与 AI 争抢土地与能源。 ⸻ 经济结构重塑、金融市场剧变。 这种经济冲击将深刻影响金融市场。企业之间的股价可能剧烈波动,取决于谁赢得了“赢家通吃”的市场格局。市场中将充满“贪婪投资”:既为追求更强 AI 能力,也为维持经济高速增长而不断扩张基础设施与工厂规模。 同时,人们对未来的储蓄意愿可能急剧下降,尤其是最富有、最热衷储蓄的群体,因为他们预期未来收入将爆炸性增长。 为吸引人们放弃当下的资本、转投投资项目,利率必须显著上升——甚至可能高到足以压低长期资产价格,即使经济在狂飙突进。学界对此有争议,但某些模型显示,利率与增长率可“一比一”甚至更高地上涨。按照这种推演,如果年增长率达到 20-30%,那么债务的再融资利率也将升至惊人水平。哪怕债务人的收入迅速上涨,也可能难以承受;而收入未能搭上“AI快车”的人,将被彻底碾压。 那些未能利用 AI 机会的国家,可能面临资本外流。世界范围内的宏观经济不稳定性也可能上升——因为人们提前透支预期财富,导致通胀飙升,而央行若升息不够及时,将被动应对。 ⸻ 国家、社会与政治的压力测试。 这是一场令人目眩的思想实验。人类能否应对?虽然历史上也出现过增长加速的时期,但在工业革命时代,还没有全民民主投票权。历史上最著名的反机器群体——卢德分子(Luddites)——可没有投票权。 即便平均工资飙升,收入不均也可能催生强烈的再分配诉求。政府也将拥有更强大的技术工具,来监控和操控人口。因此政治形势可能愈加动荡。国家必须重新思考税基、教育体系、甚至如何保障公民权利。 ⸻ AI,是奇迹的延续,还是文明的试炼? 尽管如此,超级智能的崛起理应引发“敬畏”。Anthropic 的 CEO 达里奥·阿莫代伊在本周告诉《全球先锋报》,他相信 AI 将帮助治疗许多曾经无法治愈的疾病。 如果又一轮加速即将来临,我们应该把它看作人类长期奇迹的延续——这场奇迹的前提是:人类敢于拥抱“剧变”。 人类的智慧也许将被超越,但我们依然需要智慧来面对未来。 ⸻ 当AI不再只是工具,而成为“自我进化”的创新机器,我们是否还能掌控经济列车的方向盘?在AI带来“富足与短缺”并存的新现实中,谁能上车,谁将掉队?这是一次关于未来经济的惊鸿一瞥,也是一次关乎人类适应力的终极考验。 点一盏灯,留一声言,让微光汇成海。感谢收听《全球先锋报》。我们明天再见。

8分钟
54
3个月前

AGI来了GDP疯了:爆炸性增长的经济剧本

全球先锋报

如果人工智能引爆了全球经济增长,会发生什么?商品、服务、金融资产与劳动力市场将被彻底颠覆。 《全球先锋报》专注于捕捉和解读科技、文化、军事与财经领域的全球热点新闻。 真正的领先,来自思想的先行;真正的竞争力,在于认知的高度。 ⸻ 在1700年以前,世界经济几乎没有真正增长。它长期处于停滞状态。过去17个世纪,全球产出年均仅增长0.1%,这意味着要翻倍需要近千年。随着索恩纺纱机和蒸汽机的出现,1700至1820年之间,全球年增长率跃升至0.5%。19世纪末,这一数字达1.9%;20世纪则跃升至2.8%,产出每25年翻一番。增长不仅成为常态,还在不断加速。 如果硅谷的推动者们说得没错,这场“增长爆炸”将更为猛烈。他们认为具备超越多数人认知能力的通用人工智能(AGI)将在不久后将年度GDP增长率提升至20%-30%甚至更高。虽然这听起来离谱,但纵观历史,经济增长本身起初也曾被认为是不可能的。 人们已普遍关注AI可能让大量劳动力失业的一面,然而更少人讨论AI或将推动世界进入爆炸性增长路径的潜力。这种可能性将深刻改变各类市场——劳动力、商品、服务乃至金融资产市场都将被重新分配。经济学家正在思考AGI如何重构世界,而他们绘就的图景既反直觉、又令人叹为观止。 ⸻ 关键是“想法”本身! 经济最初的增长来自人口积累:更大的收成能养更多人,而更多人又催生更大的收成。但这种增长并没有提升生活水平,饥荒依旧频繁发生。经济学家马尔萨斯曾预测人口增长将超过粮食产出导致贫困;然而实际上更多人口不仅消耗更多,也创出更多新思想。这些思想推动了产出提升,最终带来生活水平的上升,人口红利阶段结束后,人均产出走上稳定增长轨道。 理论上,AGI可以在无需人口增加的情况下继续推动创新,实现人均产出的指数增长。 ⸻ AI能扛多少?增幅几何? 绝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AI能有效提升生产率,并推动GDP增长。但关键问题是:增长有多大?有学者预计,AI在十年内只会带来1%-2%的GDP提升,但该预测建立在假设AI仅能替代5%工作任务的基础上——这个假设多基于2023年的AI能力。 更激进的预测则认定,随着AGI的发展,世界的大部分经济活动将被自动化。这种情况下,只要持续投入基础设施和能源,资本积累可无限推进。Epoch AI 的安森·何指出,与人口增长相比,扩大AI能力的速度更快、更有效。 不过牛津大学与弗吉尼亚大学学者通过回顾模型认为,即便实现生产自动化,倘若技术停滞,经济只能维持固定增长,增长率由储蓄与再投资比例决定。而要真正爆炸式增长,还需AI执行更复杂任,有助于科技进步本身的突破。 AGI 型AI可承担复杂长周期任务,不仅解答问题,还能领导科研项目。例如,AI Futures Project 预测到2027年末,AI实验室将接近全自动化。OpenAI 的 CEO 山姆·奥特曼预测:明年AI开始产出“真正的新洞见”。 ⸻ 内生增长理论与超级智能的极限路径。 长期以来,内生增长理论提出:如果想法能快速衍生更多想法,并且激励机制充足,那么增长理论上无上限。资本不仅累积,而且作用增强,增长呈倍数级迭代。但人类从未真正跨过这一阈值:实际上,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创新变得越来越难,人类研究者必须掌握大量知识才能接触前沿。 AGI可能打破这一瓶颈。Epoch 模型设定:自动化早期收益大幅投入硬软件研发。一旦AI能自动完成约三分之一任务,GDP年增长率便突破20%,并持续快速上涨。该模型可能过于乐观,但企业界普遍认为这种反馈循环将启动,最终催生超级智能。 202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威廉·诺德豪斯曾提出:“以信息资本生产信息,而信息资本又由信息生产,这个过程每年愈发加速。”这种机制可能引发所谓“奇点”——一个理论上产出无限的时刻。即便未达“奇点”,首次显著加速也将是历史性巨变。 ⸻ 工人何去何从? 历次增长浪潮并未明显改善劳动者福利:据丹麦南大学格雷格·克拉克研究,1800年英国一位建筑工人的工资与1230年相比几乎一样。历史上的人口红利往往摊薄了劳动力价值。 这次,AI使工人更容易被替代。AGI 的运行费用上限将自然压制人类劳动力报酬。随着技术进步,工资上限逐渐下降。模型和资本替代力度增强后,最终所有收入都可能归资本所有者。硅谷的核心信念是:当增长爆发之时,若你身无资本,将极为被动。 然而乔治·梅森大学经济学家泰勒·科恩认为,即便技术如此强大,社会变迁也会比技术本身慢。生产还依赖许多其他因素:能源、制度、法规、数据等,也可能导致增长无法完全释放。 ⸻ 财富积累、利率冲击与资产价格。 若爆炸性增长真来临,人们将急需大量投资于数据中心与能源设施。例如Epoch 模型认为,当前AI领域最优投资额约为25万亿美元,是OpenAI Stargate项目规模的50倍。随之而来的是基础设施扩张热潮。 同时人们储蓄意愿下降,因为预期挣大钱。为保持资本积累顺畅,实际利率需显著上升。经济学家们不完全一致,但一些模型表明:实际利率增长快于经济增长,将拉低长期资产价值,即便产出极快上升。对债务人而言,即使收入快速增长也难以承受利息负担;收入落后的经济体则可能发生资本大幅外流。 股票市场也变成高风险博弈:高利率推动未来收益贴现下降,而高速增长推动未来利润上扬。资产价格究竟向何处去,尚未明确——这取决于“拉姆齐规则”(消费平滑偏好)到底有多强。 一种安全策略是简单存银行:既可享受高利率,又少受资本价格波动影响。但若央行误判,利率不足,通胀或将加速、现金价值被侵蚀。 另一种是持有土地:土地供应固定,而超级智能或将大规模部署太阳能、数据中心,推高地价。但土地是利率敏感型资产,例如如果利率飙升至20%-30%,再融资现有贷款将十分吃力。 ⸻ 政府债务、高不平等与政策挑战。 更高利率对举债政府形成冲击。虽然高速增长可缓解财政压力,但高利率会大幅提高债务成本。与此同时,收入不平等引发再分配诉求,如硅谷预计必要的基本收入保障制度。科恩建议:更应聚焦升级的“财富蛋糕”本身,而不是如何分配。然而,对依赖全球资本、不愿或不具备AI产业能力的国家而言,这可能带来极大压力。 ⸻ 市场尚未定价增长爆炸。 如果所有这些都可能发生,资产价格理论上应已作调整。然而,尽管科技股估值极高,市场远未把爆炸性增长作为主要预期。斯坦福研究员巴西尔·哈尔珀林指出:“市场并未以高概率预测这一情景。”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者的论文还发现,AI 新模型发布后,债券收益率平均趋于下降而不是上升。这表明市场尚未意识到即将发生的结构性转变。 ⸻ 准备迎接智力时代的加速。 硅谷尚未让世界信服其增长论断。但过去十年,AI发展的速度一再超预期——你无需回到1700年才令人惊讶,只要向2015年的人展示今天的AI就已足够。如果社会对AI 经济影响的共识像科技能力预测那样严重滞后,那么投资者与公众都将面对一次巨大惊喜。 经济学家罗伯特·卢卡斯曾说:“一旦开始思考经济增长对人类福利的影响,就很难再考虑其他事情。”在超级智能构想下,这种现象将被放大无数倍。 ⸻ 超级智能不是简单的技术工具,而是一种经济现象,一场分配革命,一次文明压力测试。 点一盏灯,留一声言,让微光汇成海。感谢收听《全球先锋报》。我们明天再见。

9分钟
15
3个月前

全球财经周末特刊

全球先锋报

【2025年7月26日-8月1日】立足全球资本制高点,看穿财经表象背后的权力逻辑与市场真相。 ⸻ 欧盟与美国达成初步贸易协议,特朗普满意度拉满。 欧盟与美国达成了一项初步贸易协议,几乎满足了唐纳德·特朗普的大部分要求。根据协议,欧盟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将被征收15%的关税,低于特朗普此前威胁的30%。这一15%的税率适用于欧盟制造的汽车,也低于特朗普原本设想的更高行业性税率。 与此同时,欧盟将取消对美国产汽车及其他多种商品(包括飞机和芯片制造设备)的关税。欧盟还承诺将增加对美国能源的采购,并加大在美国的投资。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这份协议是“我们能达成的最好结果”。 ⸻ 全球抢在“截止日前”与美国签署协议。 其他国家也争相在8月1日前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与韩国达成的协议规定,韩国商品将被征收15%的关税,而原先可能面临高达25%的税率。 ⸻ 被关税击中的企业。 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报告关税带来的影响。梅赛德斯-奔驰将其在2025年上半年北美和亚洲市场销量下滑归咎于关税,并预计全年销售额将“显著低于”去年水平。 福特汽车在第二季度因关税而产生了8亿美元的成本,最终转为净亏损。宝洁表示,贸易关税将导致其损失10亿美元,并将不得不提高多种消费品的价格。 ⸻ 利率与通胀动态。 美联储将其基准利率维持在4.25%至4.5%的区间不变。美联储表示,通胀仍“略高”,但经济增长已“有所放缓”,这可能暗示未来将考虑降息。值得注意的是,自1993年以来,首次有两位理事反对维持利率不变,他们支持立即降息。 日本央行也维持关键利率在0.5%不变,但上调了通胀预期。 ⸻ 科技巨头财报亮眼。 微软第二季度净利润同比飙升24%,达272亿美元,主要受益于其数据中心业务的强劲增长。公司同时宣布将进一步加大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 Meta也因稳健的财报表现,股价大涨。马克·扎克伯格表示,“超级智能”将改善公司业务的方方面面。 ⸻ 特斯拉与三星签订芯片巨额订单。 特斯拉与三星达成了一项165亿美元的协议,三星将在其位于德克萨斯州的工厂为特斯拉供应芯片。三星将生产特斯拉下一代“A16”芯片,主要用于自动驾驶汽车和机器人,尽管这些芯片距离投产仍需数年时间。 ⸻ 美国经济意外强劲增长。 美国经济在第二季度年化增长3%,好于大多数经济学家的预期。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的数据,虽然投资有所下降,但被消费者支出的增加等因素所抵消。 另一组数据显示,美国6月的商品贸易逆差降至两年来最低水平,原因是进口大幅下降。 ⸻ IMF上调全球增长预期。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今年全球经济的GDP增长预期从4月预测的2.8%上调至3%。其中一部分原因是特朗普在“解放日”所实施的关税比他最初威胁的幅度更小。此外,美元走软也减轻了许多国家的冲击。 IMF预计,美国今年的经济增长率为1.9%,略高于4月的预估;中国的增长率为4.8%,也高于4月的4%。 ⸻ 美首个横贯大陆铁路货运运营商或将诞生。 美国可能将迎来首个可实现“从东海岸运到西海岸”一体化运输的铁路公司。西部的联合太平洋铁路同意收购东部运营商诺福克南方铁路,合并后公司市值将达2,500亿美元。 这笔交易预计将引起监管机构的严格审查,也可能因工会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反对而搁浅。 ⸻ 诺和诺德业绩预警 股价大跌。 生产减重药物Ozempic和Wegovy的丹麦制药公司诺和诺德发出全年盈利预警。该公司在美国市场面临由药剂师自行配制的仿制版本以及竞争对手礼来产品的双重压力,市场份额被侵蚀。 诺和诺德股价暴跌近30%。公司任命马兹亚尔·迈克·杜斯达尔为新任CEO,但此举并未打消投资者对公司增长前景的担忧。另有报道称,激进对冲基金Parvus资产管理公司正加仓诺和诺德股份。 ⸻ 雷诺与奢侈品圈“人事互换”。 雷诺汽车也迎来新CEO。出人意料的是,由高管弗朗索瓦·普罗沃斯特接替卢卡·德·梅奥担任首席执行官,后者已跳槽至奢侈品集团开云任职。 ⸻ 波音转型初见成效。 波音公司CEO凯利·奥特伯格推动的业务改革开始见效。第二季度公司“烧钱速度”几乎降为零,净亏损也低于华尔街预期。波音在2025年上半年共交付280架飞机,创下自2018年以来上半年交付量新高。 ⸻ 好莱坞大合并尘埃落定。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批准了Skydance Media收购派拉蒙环球的交易,标志着这一漫长法律拉锯战的结束。该交易预计将在数周内正式完成。 ⸻ 全球经济正处于博弈与变革的交汇点。变局之中,谁能抓住通往下一个增长周期的钥匙? 点一盏灯,留一声言,让微光汇成海。感谢收听《全球先锋报》。我们明天再见。

6分钟
21
3个月前

错过利润还是避免风险?壳牌“谨慎派”战略解析

全球先锋报

面对不确定性的市场,壳牌选择稳健前行,谋求结构性增长与长期价值。 《全球先锋报》专注于捕捉和解读科技、文化、军事与财经领域的全球热点新闻。 真正的领先,来自思想的先行;真正的竞争力,在于认知的高度。 ⸻ 壳牌CEO表示:在以色列-伊朗战争期间,公司未参与石油价格飙升交易。这家英国能源巨头报告称季度利润因油气价格下跌而减少32%。 壳牌首席执行官瓦埃尔·萨万表示,在以色列与伊朗战争等地缘政治动荡引发石油价格剧烈波动期间,公司采取了“审慎”的交易策略,这与一些趁机利用市场波动套利的竞争对手形成对比。 萨万在周四公布第二季度财报时对《全球先锋报》表示,第二季度原油市场的剧烈波动,源于OPEC+意外增产以及以色列-伊朗冲突,而这些波动“并非基于基本面”。 他说:“我们决定采取更为谨慎的策略——我们内部称之为‘降低风险’,我们不会参与这种行情。” 这一策略与法国能源巨头道达尔能源形成鲜明对比。该公司上周宣称,在截至6月底的三个月里,成功驾驭了市场动荡。 道达尔CEO帕特里克·普亚内上周在分析师电话会议中称:“我们看到油价波动很大,从60美元涨到70美元,然后到81美元,我们的交易员在第二季度确实很好地把握了机会,因此要祝贺他们。” 他补充说:“顺便说一句,交易员应对地缘政治风险可不是件轻松的事。” 壳牌第二季度调整后利润为43亿美元,同比下降32%(去年同期为63亿美元),主要由于油价和液化天然气价格下跌了10%。 萨万表示:“在地缘政治和经济不确定性的背景下,我们看到这对实物商品贸易流动、商品价格和利润率都产生了连锁反应。” 尽管如此,这一利润仍高于分析师预期的37亿美元。然而,由于7月初发布的交易疲弱预警,这一预期已被下调了约20%。 财报公布后,壳牌股价在伦敦午盘交易中上涨2%。投资者消化了公司除天然气部门外各业务板块超出预期的表现。天然气业务的交易利润因价格较弱且波动性下降而受挫。 交易业务通常在价格剧烈波动时最具盈利性,但今年第二季度天然气市场相对平静,远不如年初寒冷天气和可再生能源短缺时的剧烈波动。 萨万表示,天然气市场现在“更像”是俄乌战争爆发前的平静状态,并称上季度的表现应被视为“新常态”。 他指出,壳牌将从欧盟本周与美国达成的能源采购协议中受益。根据该协议,欧盟承诺未来三年从美国采购总值达7500亿美元的能源。 “我们是美国墨西哥湾地区最大的生产商之一,产量领先,这些原油有望出口到欧洲,”他说。他还补充称,壳牌是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气(LNG)交易商,同时也是美国LNG的最大采购商。 此前壳牌曾宣布“无意”对竞争对手英国石油公司发起收购,这一声明根据英国收购规则意味着未来六个月内不得再次提出要约。对此,萨万表示壳牌目前专注于通过增持油田股份来维持原油产量水平。 “我们提高了对美国墨西哥湾Ursa平台的持股比例,最近还增持了巴西的Gato do Mato油田,同时也宣布提升对尼日利亚深水油田Bonga的持股比例,”他说。 壳牌还表示,公司在今年上半年削减了8亿美元成本,自2022年以来累计节省开支达39亿美元。公司打算维持每季度35亿美元的股票回购规模,并称已连续15个季度回购股票总额超30亿美元。 ⸻ 在风暴中选择沉默,是克制?是远见?还是错过的利润?能源巨头的取舍,折射的不止是交易逻辑,更是对不确定世界的态度。 点一盏灯,留一声言,让微光汇成海。感谢收听《全球先锋报》。我们明天再见。

4分钟
5
3个月前

美国就业数据+印巴关税政策+科技巨头季度财报

全球先锋报

《全球先锋报|8月1日环球要闻》 “世界还在沉睡,先锋已在路上。”清晨3分钟,《全球先锋报》与您一起洞察全球棋局,捕捉趋势的先声。 真正的地方,地图上永远不会标注。它们只属于灵魂的经纬,心的指北。 ⸻ 美国的劳动力市场有多强劲? 几个月来,美国的每一项经济数据都被放大检视,以寻找关税政策影响的蛛丝马迹。接下来即将公布的是7月的就业数据,预计在本周五发布。6月的报告颇为特殊:整体新增就业人数看似强劲,但这主要是由于政府大量招聘教师等岗位。私营部门的就业增长则远低于预期。美联储理事会的“鸽派”成员克里斯托弗·沃勒等人认为,这种疲软足以为更快降息提供理由。沃勒在周三的利率决议中投下反对票,主张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 这一次,预测人士普遍预计报告将“相当稳健”。市场共识是新增就业岗位为11万个,失业率将从4.1%略微上升至4.2%——从历史角度看依然偏低。工资增长也将备受关注,投资者希望借此判断6月通胀数据中商品价格上涨是否已开始渗透至更广泛的经济领域。 ⸻ 又一个“解放日”。 特朗普此前已经两次推迟提高关税的最后期限。而这次,他似乎将在周五大部分关税正式落地——墨西哥在7月31日获得了90天的延期。美国已威胁全球多个国家,关税税率或将达到25%甚至更高。印度面临25%的关税,并将因大量进口俄罗斯石油和武器而遭遇一项尚未公布的“惩罚性”措施。巴西则面临高达50%的关税。 其他一些国家则通过达成协议,避免了最严厉的惩罚。例如,日本和韩国的大量商品将面临15%的关税,欧盟商品也适用相同税率。英国出口产品将只需缴纳10%的基础关税。中国在今年春季经历了一轮“你来我往”的关税升级,其商品税率已飙升至145%,如今则稳定在30%,但中美谈判仍在继续。目前,美国的实际关税水平已经是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的最高,但不少国家政府安慰自己——至少“结果还不算最坏”。 ⸻ 日本政局震荡后的“特别国会”。 7月20日,日本举行参议院选举,执政的中右翼自由民主党失去了在上议院的多数席位。本周五,日本国会议员将召开“特别会议”,以应对这一局面。这一结果对首相石破茂而言是一次打击。权力的重新分配将在国会各委员会的席位划分中显现。反对党有望在上议院获得关键委员会职务。在此次选举中表现突出的极右翼政党“参政党”也很可能首次获得委员会主席席位。 眼下的优先议题之一是财政政策。如今,大多数反对党都支持取消日本目前10%的消费税(适用于绝大多数商品和服务)。这一主张曾长期是左翼阵营的“专利”,他们认为消费税具有高度累退性。而如今,这一提议已经令本就对日本庞大国债感到不安的债券市场更加紧张。财政鹰派的石破茂称这类提案“极其不负责任”,尽管如此,他领导的政府还是同意取消了一项长期征收的汽油税。 ⸻ 中国各地争夺电动车制造之王 在中国,不同地区正为争夺“电动车制造之都”的头衔展开激烈竞争。得益于电动车巨头比亚迪(BYD),位于广东省的深圳市目前遥遥领先,2023年共生产汽车570万辆。重庆市和安徽省则分别生产约250万辆和260万辆。中国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日益白热化,因为共产党相信,推动高端制造业将是拉动国家经济增长的关键。 ⸻ 为什么豹海豹会“唱儿歌”? 会唱歌的不止是人类。郊狼会低吟,树蛙歌声尖锐,鸟类也有千百种变化的鸣叫。而如今,轮到豹海豹登场了。这种栖息在南极的海洋哺乳动物,其雄性在繁殖季节每天能持续唱歌长达13个小时。近日发表在《科学报告》期刊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它们的歌声居然与人类的“儿歌”极为相似。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科学家将26只雄性豹海豹的歌声与其他动物以及人类音乐(从巴洛克到披头士)进行比较。他们发现豹海豹歌声的信息熵(即序列可预测性与随机性的衡量指标)接近人类儿歌的水平。不过,与人类不同的是,豹海豹并非为哄小孩而歌唱。研究人员推测,这种简洁的旋律结构,是为了在冰冷的海域中吸引配偶、划定领地,并最大限度传播声音。 ⸻ 今日数据:11%。 这是哈佛大学运营预算中联邦资金所占的比例。 ⸻ 历史上的今天: 1981年8月1日中国大陆第一例体外受精婴儿“郑萌珠”在北京诞生,医学界重大突破,也改变了无数家庭的命运。 ⸻ 点一盏灯,留一声言,让微光汇成海。感谢收听《全球先锋报》。我们明天再见。

6分钟
14
3个月前

特朗普贸易策略+加沙人道援助+科技巨头季度财报

全球先锋报

《全球先锋报|8月1日环球要闻》 “世界还在沉睡,先锋已在路上。”清晨3分钟,《全球先锋报》与您一起洞察全球棋局,捕捉趋势的先声。 真正的地方,地图上永远不会标注。它们只属于灵魂的经纬,心的指北。 ⸻ 特朗普宣布将美墨贸易协议的最后期限延长90天。 唐纳德·特朗普表示,在与墨西哥总统克劳迪娅·谢因鲍姆进行了一次“非常成功”的通话后,他将把美墨达成贸易协议的最后期限延长90天。原定于本周五生效的“解放日”关税将因此推迟。特朗普政府还表示,将在该期限前与尚未达成协议的国家进行联系。 苹果发布强劲财报,部分得益于关税效应。 苹果公司公布的季度财报远超预期,营收同比增长10%。该科技巨头将部分增长归因于消费者为躲避即将生效的关税而提前购买产品,其中iPhone销量同比增长13.5%。亚马逊、微软和Meta同样发布了亮眼的季度利润。 加沙援助计划将获批,美特使访问当地分发点。 白宫表示,特朗普将于周五批准一项对加沙的援助计划,此前美国中东特使史蒂夫·维特科夫将访问加沙的一处食品分发中心。周四,维特科夫在耶路撒冷会见了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与此同时,美国对两个巴勒斯坦组织——巴勒斯坦权力机构和巴解组织的一些人物实施了制裁。 俄军空袭基辅,乌克兰伤亡惨重。 据乌克兰官员称,一次俄军空袭造成基辅至少16人死亡、155人受伤。乌克兰目前正艰难应对俄军近年来愈发密集的轰炸行动。与此同时,俄罗斯国防部宣布,其军队已经夺取了位于乌克兰东部、战略意义重大的恰西夫亚尔,这场战斗已持续一年多。 壳牌第二季度利润下滑32%,但股价小幅上涨。 由于油气价格下跌导致利润空间收窄,壳牌公司第二季度经调整后利润为43亿美元,同比下降32%。尽管业绩下滑,壳牌股价仍出现小幅上涨,此前公司曾在7月初就已发出盈利预警。投资者受到鼓舞的原因是:壳牌承诺每季度继续回购35亿美元的股份。 ⸻ 今日数据:11%。 这是哈佛大学运营预算中联邦资金所占的比例。 ⸻ 历史上的今天: 1927年8月1日中国南昌起义爆发,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首次武装反抗国民政府的起义,标志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诞生。每年的8月1日因此被定为“建军节”。 ⸻ 点一盏灯,留一声言,让微光汇成海。感谢收听《全球先锋报》。我们明天再见。

4分钟
15
3个月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