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工智能引爆了全球经济增长,会发生什么?商品、服务、金融资产与劳动力市场将被彻底颠覆。
《全球先锋报》专注于捕捉和解读科技、文化、军事与财经领域的全球热点新闻。
真正的领先,来自思想的先行;真正的竞争力,在于认知的高度。
⸻
在1700年以前,世界经济几乎没有真正增长。它长期处于停滞状态。过去17个世纪,全球产出年均仅增长0.1%,这意味着要翻倍需要近千年。随着索恩纺纱机和蒸汽机的出现,1700至1820年之间,全球年增长率跃升至0.5%。19世纪末,这一数字达1.9%;20世纪则跃升至2.8%,产出每25年翻一番。增长不仅成为常态,还在不断加速。
如果硅谷的推动者们说得没错,这场“增长爆炸”将更为猛烈。他们认为具备超越多数人认知能力的通用人工智能(AGI)将在不久后将年度GDP增长率提升至20%-30%甚至更高。虽然这听起来离谱,但纵观历史,经济增长本身起初也曾被认为是不可能的。
人们已普遍关注AI可能让大量劳动力失业的一面,然而更少人讨论AI或将推动世界进入爆炸性增长路径的潜力。这种可能性将深刻改变各类市场——劳动力、商品、服务乃至金融资产市场都将被重新分配。经济学家正在思考AGI如何重构世界,而他们绘就的图景既反直觉、又令人叹为观止。
⸻
关键是“想法”本身!
经济最初的增长来自人口积累:更大的收成能养更多人,而更多人又催生更大的收成。但这种增长并没有提升生活水平,饥荒依旧频繁发生。经济学家马尔萨斯曾预测人口增长将超过粮食产出导致贫困;然而实际上更多人口不仅消耗更多,也创出更多新思想。这些思想推动了产出提升,最终带来生活水平的上升,人口红利阶段结束后,人均产出走上稳定增长轨道。
理论上,AGI可以在无需人口增加的情况下继续推动创新,实现人均产出的指数增长。
⸻
AI能扛多少?增幅几何?
绝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AI能有效提升生产率,并推动GDP增长。但关键问题是:增长有多大?有学者预计,AI在十年内只会带来1%-2%的GDP提升,但该预测建立在假设AI仅能替代5%工作任务的基础上——这个假设多基于2023年的AI能力。
更激进的预测则认定,随着AGI的发展,世界的大部分经济活动将被自动化。这种情况下,只要持续投入基础设施和能源,资本积累可无限推进。Epoch AI 的安森·何指出,与人口增长相比,扩大AI能力的速度更快、更有效。
不过牛津大学与弗吉尼亚大学学者通过回顾模型认为,即便实现生产自动化,倘若技术停滞,经济只能维持固定增长,增长率由储蓄与再投资比例决定。而要真正爆炸式增长,还需AI执行更复杂任,有助于科技进步本身的突破。
AGI 型AI可承担复杂长周期任务,不仅解答问题,还能领导科研项目。例如,AI Futures Project 预测到2027年末,AI实验室将接近全自动化。OpenAI 的 CEO 山姆·奥特曼预测:明年AI开始产出“真正的新洞见”。
⸻
内生增长理论与超级智能的极限路径。
长期以来,内生增长理论提出:如果想法能快速衍生更多想法,并且激励机制充足,那么增长理论上无上限。资本不仅累积,而且作用增强,增长呈倍数级迭代。但人类从未真正跨过这一阈值:实际上,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创新变得越来越难,人类研究者必须掌握大量知识才能接触前沿。
AGI可能打破这一瓶颈。Epoch 模型设定:自动化早期收益大幅投入硬软件研发。一旦AI能自动完成约三分之一任务,GDP年增长率便突破20%,并持续快速上涨。该模型可能过于乐观,但企业界普遍认为这种反馈循环将启动,最终催生超级智能。
202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威廉·诺德豪斯曾提出:“以信息资本生产信息,而信息资本又由信息生产,这个过程每年愈发加速。”这种机制可能引发所谓“奇点”——一个理论上产出无限的时刻。即便未达“奇点”,首次显著加速也将是历史性巨变。
⸻
工人何去何从?
历次增长浪潮并未明显改善劳动者福利:据丹麦南大学格雷格·克拉克研究,1800年英国一位建筑工人的工资与1230年相比几乎一样。历史上的人口红利往往摊薄了劳动力价值。
这次,AI使工人更容易被替代。AGI 的运行费用上限将自然压制人类劳动力报酬。随着技术进步,工资上限逐渐下降。模型和资本替代力度增强后,最终所有收入都可能归资本所有者。硅谷的核心信念是:当增长爆发之时,若你身无资本,将极为被动。
然而乔治·梅森大学经济学家泰勒·科恩认为,即便技术如此强大,社会变迁也会比技术本身慢。生产还依赖许多其他因素:能源、制度、法规、数据等,也可能导致增长无法完全释放。
⸻
财富积累、利率冲击与资产价格。
若爆炸性增长真来临,人们将急需大量投资于数据中心与能源设施。例如Epoch 模型认为,当前AI领域最优投资额约为25万亿美元,是OpenAI Stargate项目规模的50倍。随之而来的是基础设施扩张热潮。
同时人们储蓄意愿下降,因为预期挣大钱。为保持资本积累顺畅,实际利率需显著上升。经济学家们不完全一致,但一些模型表明:实际利率增长快于经济增长,将拉低长期资产价值,即便产出极快上升。对债务人而言,即使收入快速增长也难以承受利息负担;收入落后的经济体则可能发生资本大幅外流。
股票市场也变成高风险博弈:高利率推动未来收益贴现下降,而高速增长推动未来利润上扬。资产价格究竟向何处去,尚未明确——这取决于“拉姆齐规则”(消费平滑偏好)到底有多强。
一种安全策略是简单存银行:既可享受高利率,又少受资本价格波动影响。但若央行误判,利率不足,通胀或将加速、现金价值被侵蚀。
另一种是持有土地:土地供应固定,而超级智能或将大规模部署太阳能、数据中心,推高地价。但土地是利率敏感型资产,例如如果利率飙升至20%-30%,再融资现有贷款将十分吃力。
⸻
政府债务、高不平等与政策挑战。
更高利率对举债政府形成冲击。虽然高速增长可缓解财政压力,但高利率会大幅提高债务成本。与此同时,收入不平等引发再分配诉求,如硅谷预计必要的基本收入保障制度。科恩建议:更应聚焦升级的“财富蛋糕”本身,而不是如何分配。然而,对依赖全球资本、不愿或不具备AI产业能力的国家而言,这可能带来极大压力。
⸻
市场尚未定价增长爆炸。
如果所有这些都可能发生,资产价格理论上应已作调整。然而,尽管科技股估值极高,市场远未把爆炸性增长作为主要预期。斯坦福研究员巴西尔·哈尔珀林指出:“市场并未以高概率预测这一情景。”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者的论文还发现,AI 新模型发布后,债券收益率平均趋于下降而不是上升。这表明市场尚未意识到即将发生的结构性转变。
⸻
准备迎接智力时代的加速。
硅谷尚未让世界信服其增长论断。但过去十年,AI发展的速度一再超预期——你无需回到1700年才令人惊讶,只要向2015年的人展示今天的AI就已足够。如果社会对AI 经济影响的共识像科技能力预测那样严重滞后,那么投资者与公众都将面对一次巨大惊喜。
经济学家罗伯特·卢卡斯曾说:“一旦开始思考经济增长对人类福利的影响,就很难再考虑其他事情。”在超级智能构想下,这种现象将被放大无数倍。
⸻
超级智能不是简单的技术工具,而是一种经济现象,一场分配革命,一次文明压力测试。
点一盏灯,留一声言,让微光汇成海。感谢收听《全球先锋报》。我们明天再见。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