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关税从多边共识沦为总统情绪的工具,美国也正在从全球化的领导者滑向不确定的单边主义深渊。
《全球先锋报》专注于捕捉和解读科技、文化、军事与财经领域的全球热点新闻。
真正的领先,来自思想的先行;真正的竞争力,在于认知的高度。
⸻
特朗普以为自己在贸易上赢了,但输的会是美国,关税带来的伤害将是深远且持久的。
在唐纳德·特朗普总统宣布“解放日”已经过去一百多天之后,新的全球贸易秩序正在逐渐成形——它呈现出一种“帝国偏好”的体系。加拿大因为激怒了特朗普(部分原因是其计划承认巴勒斯坦为国家),因此被征收35%的关税。由于特朗普认定出口国在贸易上“不公平地欺骗”美国,他在7月31日宣布对多个贸易伙伴实施“对等关税”,税率从10%到41%不等。
与此同时,为了避免关税打击,欧盟、日本和韩国都已与特朗普达成协议,承诺开放市场并在美国投资数千亿美元,以换取其出口商品被征收15%的关税。
一种迷人的观点正在美国国内流行开来:美国在这场贸易战中正不断获胜。毕竟,总统已经逼迫最大贸易伙伴签下更接近他要求的协议;金融市场对关税上涨反应平淡;实体经济几乎未现疲态;而关税收入却不断涌入国库。但这种观点是极为错误的。这场游戏远未结束,而它是一场美国注定无法获胜的游戏。
⸻
尽管舆论常常讽刺“特朗普总会退缩”,但他确实推进了关税措施。根据耶鲁预算实验室的数据,美国的有效关税税率将在8月7日上升至18%,几乎是去年水平的八倍,回到了大萧条时期的水准。对“让美国再次伟大”(MAGA)派而言,这是特朗普的胜利——因为贸易伙伴在承受关税,美国海关每月可获得将近300亿美元的税收收入。
不幸的是,这种“美国在赢”的观念已经蔓延到了美国之外。当欧盟与特朗普达成协议后,欧洲多国的反对者痛惜欧盟“竟要为此买单”。然而,这其实是对贸易经济学的根本误解。多年经验表明,关税对卖方的伤害远小于对买方的影响。总统的关税越高,美国本土消费者获得物美价廉商品的选择就越少。
尽管外国供应商在本轮关税之后的降价幅度比特朗普第一任期时更大,但高盛分析师估计,到目前为止,美国企业和消费者承担了大约五分之四的关税成本。问问福特或通用就知道了:两家公司估算仅今年第二季度,它们各自因关税承担了8亿美元和11亿美元的额外成本。
⸻
为何目前经济和市场反应依然平静?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近上调了对今年全球及美国经济增长的预测,相比4月份的预估更为乐观。尽管特朗普签署关税令后标普500指数曾有波动,但至今仍比“解放日”当天高出近12%;美元在近期也有所回升。
原因在于,目前经济受到了多重因素的干扰:一方面,大量企业在关税生效前加紧囤货,这延缓了冲击的到来;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相关的资本开支出现爆炸式增长。根据Renaissance Macro Research的分析,过去两个季度,美国GDP增长中,由AI推动的资本投资所占份额甚至超过了所有消费者支出。正是在这种推动下,美国股市持续走强。
也许投资者相信,企业终将适应高关税的环境。规避高关税、绕道低税国家进行“转运”的激励非常强烈——尽管特朗普已誓言对这种“转口贸易”征收高达40%的惩罚性关税。一种令人不安的动态也正在形成:由于投资者相信总统最终会“退缩”,反而助长了他进一步推进政策的信心。
⸻
真正的代价将在未来显现
然而,随着政策不断推进,其对美国经济的长期伤害也在不断积累。以“公平”之名,特朗普正在废弃一个多边贸易体系——这个体系中,不论商品来自哪个国家,适用的关税都是统一的。现在的替代体系则是双边主义的:同样的产品将因原产地不同而被征收不同税率。
而且这些新税率不仅更高,还充满了无休止的讨价还价。例如,本周征税议题中就包括了“巴西法院起诉特朗普盟友”以及“泰国与柬埔寨的边境冲突”等完全无关的事务。由于关税政策掌握在特朗普一人手中,这些讨价还价势必受制于游说团体和总统的情绪波动——今天被夸奖的国家可能获得豁免,明天惹他不高兴了就可能挨征关税。
⸻
美国消费者将为此埋单
曾经,美国消费者在来自本土和海外的激烈竞争中享受着“选择的盛宴”。如今,能在市场中胜出的公司,除了创新能力强,还得擅长在这个制度中“钻营”。而且要记住,这种机制还存在“棘轮效应”:一旦美国企业习惯了关税壁垒带来的保护性环境,他们就会在全球市场上变得缺乏竞争力。
等到未来哪位总统试图将关税恢复到原始低位时,必将遭遇美国企业的强烈反对。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靠关税活着”。
这整件事,从头到尾都在制造伤害。无论特朗普怎么说,这里面没有一丝公平。
⸻
当一国以胜利之名开打贸易战,最终埋单的,往往是那些以为自己赢了的人。
点一盏灯,留一声言,让微光汇成海。感谢收听《全球先锋报》。我们明天再见。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