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10分钟
播放:
18
发布:
3个月前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当前加密货币与稳定币在个人与机构使用中的核心功能与主要挑战分别是什么?



当信任可以跨越边界、价值可以在数秒之间穿越世界,金融的主语,已悄然从国家变为个体。


《全球先锋报》专注于捕捉和解读科技、文化、军事与财经领域的全球热点新闻。


真正的领先,来自思想的先行;真正的竞争力,在于认知的高度。



加密货币和稳定币不仅是技术的产物,更是对传统金融逻辑的深刻挑战。从个人用户角度看,它们提供了价值储存、跨境汇款、投资增值、金融接入和隐私保护等多重功能,尤其在高通胀、金融基础薄弱地区展现出强大生命力。与此同时,机构投资者和企业也开始大规模采纳稳定币用于全球结算、资金调度、资产配置与产品创新。无论是电商收款、战区援助,还是银行结算与企业薪资发放,加密资产正悄然重构全球资金流动的底层路径。它们不仅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更赋予了全球金融体系前所未有的灵活性和可编程性。



对个人的功能与价值


加密货币和稳定币为个人用户提供了一系列全新的金融工具,解决了传统金融中的一些痛点。


1.价值储存和抗通胀: 比特币因其稀缺性,被不少投资者视为“数字黄金”,用来对抗法币超发和通胀 。一些高通胀国家的居民(如阿根廷、委内瑞拉)将资产换成比特币或USDT,来避免本币贬值。在阿根廷,黑市USDT价格曾较官方汇率溢价30%,被视为对抗本币贬值的最后防线 。


2.跨境汇款与支付: 稳定币极大降低了跨境转账的成本和时间。传统跨境汇款手续费高、清算慢,而通过稳定币几乎实时到账且费用微薄。据研究,使用稳定币汇款可将交易成本降低80%,结算提速数天。例如,尼日利亚、印尼等地有大批外出务工人员用USDT给家乡汇款,避开中间银行繁琐流程。尼日利亚的数据显示,2024年USDT占当地加密交易量的85%,年均跨境汇款超过200亿美元。对个人而言,“几分钟到账、不受节假日影响”的稳定币支付体验,优于传统汇款的几天等待。


3.投资和财富增值: 加密市场提供了多元化的投资机会。从早期比特币、以太坊等资产的长期升值,到DeFi平台上提供的借贷、流动性挖矿收益,个人投资者通过参与加密金融获得收益的渠道大幅增加。虽然伴随高风险,但也吸引了大量具有冒险精神的投资者进入市场。在2020-2021年牛市中,不少个人投资者实现了资产快速增值,也正因此,加密资产成为新的投资品类受到关注。


4.金融包容性: 加密货币降低了进入金融体系的门槛。全球仍有大量人口缺乏银行账户,而只要有一部智能手机和网络,他们就可以创建钱包接受支付。无需繁琐的开户审批,任何人都能自由地收发比特币或稳定币。这在欠发达地区或受制裁地区,成为获取金融服务的重要替代方案。例如,乌克兰危机期间,一些难民通过加密货币跨境转移资金;在非洲,有创业者用稳定币为当地提供美元储蓄服务填补银行空白


5.隐私及自主性: 对某些注重隐私的个人而言,加密货币的匿名/伪匿名特性提供了保护。例如,门罗币(Monero)等隐私币可以隐藏交易金额和对手方信息,满足对财务隐私的需求。同时,用户通过自托管钱包掌控资产,不像银行存款那样容易受账户冻结等限制。当然,这一特性也被部分人用于逃避监管,引发争议。



对机构的功能与价值。


近年来,机构投资者和企业也日益重视加密货币和稳定币,因为它们在以下方面提供了独特价值。


1.全球结算与资金调度: 稳定币为企业跨境贸易资金转移提供了高效工具。越来越多中国出海企业将稳定币视为新的跨境收款渠道:客户支付的多币种资金可统一结算为USDC,汇入海外友好银行,再通过合规途径兑换成人民币,进入境内账户,形成“全球收款—本地换汇—灵活调度”的闭环。这一流程绕过了传统银行繁琐的国际汇款和外汇管制,大幅提升了资金周转效率。美国大型企业也探索用稳定币进行供应链支付,节省费用、避免SWIFT延迟。


2.资产配置与避险: 一些上市公司和金融机构开始将比特币视为类黄金资产进行配置,以对冲宏观风险。例如美国上市公司MicroStrategy从2020年起多次购入比特币作为公司储备资产;特斯拉也曾购入15亿美元比特币。对于基金、家族办公室等机构投资者,加密资产成为可考虑的多元化投资标的,特别是在传统市场低利率或高通胀环境下,被视为新兴避险资产。


3.产品与服务创新: 区块链和加密货币为金融机构推出新产品打开了大门。银行可以发行自己的数字货币或稳定币(如摩根大通发行JPM Coin,用于银行间结算);证券公司可以借助代币化技术,将股票、债券等资产代币化后24/7交易,提高流动性。支付公司则直接利用稳定币改进用户体验:例如PayPal于2023年发行PYUSD稳定币,计划用于旗下4亿用户的支付、转账场景,实现法币与Web3生态的衔接 。机构参与DeFi也是一大趋势,一些传统金融机构在许可型区块链上试验去中心化借贷、交易协议,提高运营效率。


4.降低运营成本: 对金融机构而言,区块链的去中介化和自动化特点有望降低后台清算和对账成本。例如,跨境证券结算如果通过代币完成,可以实时交收而无须数天清算,有效减少资金占用。稳定币直接在链上转移,减少中转银行和支付网络手续费,也降低了支付业务成本。Visa测算通过USDC结算跨境交易,可节省大量外汇兑换和结算费用,这也是其积极介入的原因 。


5.合规和监管沙盒中的优势: 一些国家监管机构为金融创新开辟了沙盒,允许机构在受控环境下试水加密和稳定币应用。香港正是通过虚拟资产监管框架,吸引金融机构来港试点发行稳定币和提供相关服务。对于机构来说,率先参与这些合规试验意味着能够积累经验、占据市场先发优势。同时,明确的合规框架也降低了政策不确定性,使机构更安心地投入资源发展相关业务。


典型案例


1.跨境电商出海收款:一家主营中东和拉美市场的中国电商卖家,将各地收入兑换成USDC,存入葡萄牙Bison Bank等支持加密的银行,再按需兑换为人民币汇入国内,实现快速回笼货款且节省手续费。传统路径下可能需要层层中间行且耗时长,而通过稳定币几乎实时到账并节约了近千万人民币的年手续费。


2.国际汇款和援助联合国等机构探索使用稳定币给战区或贫困地区发放援助款,以提高到账速度和透明度。例如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试验用USDC向难民提供援助,有助于确保款项直达受助人手机钱包。传统银行体系在战乱地区往往停摆,而区块链依然可以运行。


3.机构薪资支付:香港、新加坡一些加密友好企业为国际员工发放薪资时,提供直接用稳定币(USDC/USDT)支付选项,员工可自行决定何时换成当地货币。这对于跨国团队来说避免了不同法币兑换损失,也方便员工进行全球化的资产配置。正如前文提到,早在2017年渣打银行就尝试用USDT给非洲员工付工资 ,如今更多企业开始尝试这种模式。


4.银行间结算:摩根大通的JPM Coin已用于该行客户间的美元即时结算,替代传统跨行转账。瑞波公司则与部分银行合作,用XRP和RippleNet进行跨境汇款试点。据报道,摩根大通每天通过内部稳定币结算数十亿美元企业间支付,显著提升了效率。这类案例表明稳定币和代币化技术正在渗透到金融基础设施层面。


总之,加密货币和稳定币为个人和机构带来了全新的功能与价值:个人方面,提供了财富保值增值的新渠道、低门槛高效率的支付汇款手段,以及更大程度掌控自己资产的自主性;机构方面,则开拓了创新业务模式、提高跨境运营效率、并提供了应对数字化转型和国际竞争的新工具。这对于有十多年传统金融经验的投资者而言,意味着该领域既有风险对冲和增收的机会,也有优化业务流程、进入新市场的可能性,值得深入了解和把握。



全球先锋报认为这是一场关于信任迁移、算法信用与新金融架构的博弈,最终或将重塑货币本质。


点一盏灯,留一声言,让微光汇成海。感谢收听《全球先锋报》。我们明天再见。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