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自己经常被一种“永远不够”的感觉困住? 时间不够、钱不够、机会不够、能力还不够…… 这种持续的“匮乏感”,也许正在悄悄偷走生活的幸福感 . 在本期节目中,我们一起聊聊: * 什么是“匮乏思维”(Scarcity Thinking),它为什么会让我们陷入焦虑与自我怀疑 * 「丰盛」其实不只是关于金钱,它是一种相信世界充满可能的视角 * 如何从匮乏转向丰盛:通过语言重塑、感恩练习和小行动,让心态逐渐回到充裕与平静 . 你将听到: * 为什么“恐惧感”会让我们错过机遇 * 如何显化现实(manifestation 「显化」的真实含义) * 3 个可以立即实践的丰盛练习,让你重新看见生活的富足 . 祝福大家常常感恩,感受当下,去发现此刻你已经拥有的丰盛 . 🎧 加入听友群参与日常讨论,微信搜索:KK_33666, 请备注「小宇宙」。
消化系统是我们的第二大脑,状态不好,很可能是我们没吃对 这期聊一聊我们的胃肠、消化系统、饮食习惯,与大脑健康的关系 . 你会听到: * 为什么消化系统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屏障? * * 消化系统除了消化食物,还在消化情绪? * * 肠道菌群和精神状态、皮肤状态的关系? * * 中国排名前五的肿瘤中,居然有三个都和消化系统有关? * * 中国作为胃癌、食管癌大国,这和我们饮食习惯的关系? * * 40岁+的朋友们,如何预防癌症? * * 目前科学界证明,最健康的饮食方式是? * * 病从口入,you are what you eat,到底有没有科学道理 * . 08:17 直接跳转中文版 . 如果这期对你有帮助,也欢迎分享给你觉得有需要的家人朋友 希望大家吃的健康,身心愉悦 养护好自己的胃,安住自己的心 ❤️ . 🎧 加入听友群参与日常讨论,微信搜索:KK_33666, 请备注「小宇宙」。
哈喽大家好,我是你们的KK . 今天这期,我们来聊一下情绪“问题”。情绪真的是“问题”吗?试问,谁能没有情绪? . 很多心理学家都讲过,情绪不是“问题”,而是信号,是我们的朋友 而情绪“问题”的本质,是个体以自己片面的视角,而非足够的信息量去理解事情,这就产生了信息差,因而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情绪 . 情绪,不会自行消退。那些没有被消化/表达的情绪,会永远埋在我们的身体里。长期下来,就会产生各种身体的问题,比如头痛、肩颈痛、胃痛,也会产生持续的压力和焦虑 . 那么有了情绪,怎么办呢? 这就需要我们迈出重要的一步:沟通 通过沟通,打破信息差; 通过沟通,得到准确的反馈,追问根本; 如果是我的功课,那么我承担我成长我进步; 如果是别人的功课,那么就给对方时间和空间,尊重他人命运; . 这也就是心理学家阿德勒提出的“课题分离” 首先,接纳所有的情绪,包括来自自己以及来自他人的 重要的是,不被情绪牵引 而是从情绪中,剥离出有效信息 用信息差帮助自己看清情绪,看清自己,看清关系 . 以上,或许是「成为大人」的第一课 . 🎧 加入听友群参与日常讨论,微信搜索:KK_33666, 请备注「小宇宙」。
珍·古道尔博士(Jane Goodall)几天前于美国洛杉矶离世,享年 91 岁。生命最后,还在准备巡回演讲的工作,或许这就是科学家/一生追求热爱的人,最好的离开的方式 . 她用一生为黑猩猩发声、为地球的未来奔走,是著名灵长类动物学家、科学家与环保斗士,更是一位女性榜样,在无数质疑声中,走出了属于她自己的独特之路 她曾说: “人类正处在一条黑暗的隧道中,尽头有一束光,那是希望。我们要问自己:是停在原地等待,还是一起迈步,走向那束光?” . 她选择主动走向光和希望。故事的起点是1960年的坦桑尼亚森林,这个年轻的女孩发现黑猩猩居然和人类一样,会使用工具,自此彻底改变了人类对“人类自身”的定义;而1986年的芝加哥会议,更是成为她从科学家转身为行动者的关键转折 . 她称自己是“信使”,带着使命而来。她相信是命运选择了她,而不是她选择了命运。而在非洲大陆上,她说深刻的感受到了灵性。这也使我想到在非洲工作和生活的日子。在马塞马拉草原上看过日出日落的人,身上会永远带着那片土地的恩赐 . 珍生前有大量的采访和表达,其中一个观点非常打动我,就是要重新审视我们的消费。她说每天的选择——我们吃什么、买什么、穿什么——都是对未来的一张选票。我们可以更负责任的消费,而不是被消费主义裹挟。看似很小的决定,都决定了未来的样子 . 谢谢这个世界有珍·古道尔,她去向了隧道尽头的更光明处 . 🎧 加入听友群参与日常讨论,微信搜索:KK_33666, 请备注「小宇宙」。
我妈最近决定学英语了,还计划跟我学中医和针灸,五六十岁正是学习的好时候 (!) 那么,我决定帮帮妈妈 . 其实妈妈跟我说过很多次,喜欢听我说英语。她也关注了很多英文教学博主。我一想,录英文也是顺手的事儿,既能让妈妈随时随处听到我的声音,也顺带能帮妈妈学英语,所以拍脑门儿就决定了 . 所以,播客的内容在可预见的未来,会是全英文内容,shownotes会有中文解释。每期大约10分钟左右,讲一个日常的主题,帮我妈塑造一个可以「听音儿」的环境。她遛弯儿、休息、睡前都可以听(而且我妈跟我学,我比较放心,不然我还得老帮她纠正她不知道从哪学的错误发音 . 如果你也又又又又决定好好学英语,那么可以从培养听英语播客的微习惯开始。纯用耳朵听,而非视频输入,能够更好的锻炼耳朵的灵敏度(毕竟看视频的时候,咱都在看字幕是吧 . 说起来我学英语的经历,还多亏了我妈。刚学英语的时候,我妈每天早上给我放英语磁带,我就听着英语洗脸刷牙吃早饭。大概也就一个多月,再开口说英语的时候,已经非常不一样了,因为已经形成了地道发音的记忆,说出来的也是正确发音。听说不分家,就是这个道理 . 后来就参加各种英语演讲比赛,妈妈是我的第一个观众,陪我去比赛,陪我练习,听我背稿子背了有几千遍吧...再后来,妈妈成了我的第一个学生,我开始给妈妈讲英语话题,讲发音,带着妈妈练习 . 再再后来,我就离开家,去看外面的世界了,常常一年也见不了几面 . 现在我想用我的声音,把看过的世界、读过的书、工作和生活的所得、脑中的想法,记录下来,讲给妈妈听,其实这也是这个播客两年多前诞生的最重要原因 . 好啦,说说学英语吧。我觉得学英语是一件很有勇气的事儿。因为它来自另一个语系,代表着另一种文化,很多发音在中文里根本找不到对应,自然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儿 . 而且学英语,意味着我们敞开怀抱,去接纳一个新的自己。当我们讲不同的语言,会带出自己不同的人格。这个自我发现之旅,也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的。所以我一直觉得我妈妈特别棒,也觉得每一个想学英语的朋友,都很棒! . 那么 🌟 心态上: * 降低预期,把注意力放在每一个微小进步上 * 犯错是语言学习的必经之路,为每一次犯错而庆祝 * 学了得用,生活里先用起来 🌟 认知上: * 学英语不是为了完美的发音,而是为了沟通!主要对方能听懂,就很棒 * 学英语的过程,不是百米冲刺,而是马拉松。咱得长期主义,常学常新 * 英语不是一个学科,而是一个工具。用的越多,就越熟练越自然 🌟 行动上: * 常听,建立对这个语言的熟悉感,不再畏惧 * 常说,熟悉自己说英语的声音 * 创造自己的英文环境 * 耐心,允许自己的波动性进步 . 🔔 一些提示: * 别跟别人比较,尊重自己的学习节奏 * 别等到会游泳了再下水,说/练 就完事儿 * 别搞太多资料,找到适合自己的,持续跟住 . 💗 以上, 最后表白我妈,终身学习,我们一起进步,活着真好 (熊抱!!! . 🎧 加入听友群参与日常讨论,微信搜索:KK_33666, 请备注「小宇宙」。
人终有一死,干什么都是在浪费时间,每过一天,都离死亡更近一点 - 但如果回归狭义的日常生活来说,我认同纳瓦尔的观点: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儿就是浪费时间 - 如果你在做自己热爱的事情,哪怕只是读一本书、喝一杯茶、公园里散散步,或者一场深度对话,都绝不是浪费时间 - 重要的是,每一刻,我都在做我自己喜欢的事儿,这是奢侈的,也是极其幸福的。「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是我在很多年前,机场买的一本畅销书,当时被这句书名吸引,甚至半信半疑,真的可以这样吗? - 当最近几年经历了一些觉醒,终于明白,「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是一句自我实现的预言,也是一句对自己的承诺。人生是可以这么过的 - 做自己喜欢的事儿,进入「心流」,可能是世间最美好的事儿之一。人生的不同阶段,热爱或许也会不同。那么如何找到自己的意愿?如何找到自己的热爱? - 我一路从中医到同声传译,再到体育赛事职场;从非洲,回到亚洲,再到欧洲;从奥运会到法甲球队;职场的一次次突破,人生路径的一次次转向,世界的一次次拓宽,都是在每一刻,追随自己真实意愿的自然结果 - 原来,追求自己的热爱,这么快乐! 原来,当你的愿力足够强,爱足够热烈,宇宙真的会来帮你 - 当你发现在做一个事情的时候,几乎忘记了时间的存在; 当你主动拒绝噪音; 当你接受被误解; 当你沉浸于当下; 当你带着爱去行动; 那么你就是在很好的使用你的生命时间 - 使用时间,也需要明确如何真正的休息? 休息得当,那么也不是浪费时间, 反而是养好生命能量,磨刀不误砍柴工 - 祝愿你好好对待自己的生命时间, 你听: 嘀...嗒...嘀...嗒...嘀...嗒... 每一刻,都作数 . 🎧 加入听友群参与日常讨论,微信搜索:KK_33666, 请备注「小宇宙」。
回到巴黎,routine life由冥想练习和瑜伽练习开始。 上个月开始学习梵文,今早的Ashtanga练习之后,唱诵的时候,心情平静愉快,想分享给你:) . 🎧 如果你喜欢本期内容,想要进一步提升英语表达,欢迎加入【KK的英语共学社群】 在这里,你会收获: • 英文播客文稿与表达讲解 • 语音互动与共学打卡 • 不定期直播交流 👉 进微信群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加我微信备注【学英语】,我会邀请你进群: - 让英语不再是一个学科,而是帮助我们探索更广阔世界的好工具✨ Let’s make English a way to express who we are — not just something to study. 🌿 .
海岛上永远不缺爱,融化在热带阳光里,飘散在海滩落日里,温柔在治愈的拥抱里 . 飞行几万公里,终于飞奔向自己 . “在所有不被想起的快乐里 我最喜欢你 . 而我不再觉得失去是舍不得 有时候只愿意听你唱完一首歌 . 在所有物是人非的景色里 我最喜欢你” . 我想把所有情歌里的“你” 都换成“我” 你即是我 Call you by my name:)
运动的第一要义不是运动,而先知道如何避免运动损伤。 要知道,我们身体的自重,就足以伤害自己。比如长期的低头驼背弯腰,日积月累,就是很严重的身体变形。跟不用说需要大量力量、耐力和灵活度的瑜伽。 我自己几年前练瑜伽,练到腰椎突出、小关节脱出,被朋友抬去医院做治疗,现在回想起来,依然很可怕。 在最近的瑜伽老师培训中,我的老师最常强调的,也是safety,安全第一,不要伤到自己。 那么到底如何避免瑜伽练习中的运动损伤呢,我从三个方面给了建议: 1.呼吸法 2.私教 3.线上课选择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快乐不只是一次一次的多巴胺刺激,更是一日三餐、一年四季。 当社交媒体在把我们训练成“巴普洛夫的狗”,拿回快乐的主动权,或许是这个时代非常重要、也值得反复被提醒的事。
热带真好呀! 飞机落地之后,看着熟悉的风景,一路笑着,不慌不忙的过海关、取行李、到住处。 巴厘岛还是一如既往的绿色丛林,不过这一次不一样的是气温凉爽,偶尔阵雨。 也有了一些和以往几年不一样的察觉,关于身体感知,关于环境对人的影响,关于巴厘岛甚至印度尼西亚的历史,以及我理想的生活。 学吧,学无止境。 学习的过程也是持续纠偏过往认知的过程。人没自己打过脸,唯一原因或许只是没有持续学习。所以随着这个播客的成长,你会听到后期会和前面内容矛盾的地方,不需要疑惑,只是因为我在学习和成长,而且速度还挺快的(学习能力强这点上,我确实不谦虚哈 我觉得这也是个人播客的意义,你可以看到一个真实的人,是如何自我进化的,这也是主体性/做自己/爱自己/成为自己的过程,不管用什么词表达,总之,这个历程,我想记录下来,也谢谢你在:)
朋友经常来欧洲,但看着卢浮宫凯旋门罗马斗兽场荷兰郁金香,还是常觉得这个地方,是他们的,跟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 但我觉得,你和世界万物都是有着非常紧密联系的,只是你的ego,让你面对新的语言环境,无法像在祖国一样如鱼得水,而产生的落差。 也是出于没有对一个地方深度的了解,那种对距离感的恐惧,让人小心翼翼而没法“做自己”。 其实越来越发现,我们需要的不是打卡旅游,我们需要的是对一个地方真正的熟悉,读这个地方的书,学这个地方的语言,建立在这个地方的深度关系,才会让那个永远蓬勃的ego,得以安放。 但退一步讲,一个地方与你是否有关,也不只存在于创造型关系里,比如赚当地的钱和有当地的关系。 你在这个地方,就天然的与这里有关。阳光空气水,每刻都与你发生的联系。从商业维度上讲,你的消费也促进了当地的GPD,这不也是一种很慷慨的相关么。 总结一下就是,人啊,一定是越活越宽广的,只是认知和思考维度会把路走窄。 放轻松,你与宇宙一体,每刻都处于紧密的联结之中。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