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下牌桌,还是跳出棋盘?《初步举证》三八特辑

酒神少女

一场法庭上的独白,能撼动整个法律体系吗? 你相信规则,但规则会保护你吗? 当精英女律师站上证人席,她才发现法律根本不是为她设计的? ——简介—— 《初步举证》不仅仅是一部法庭戏,更是一场关于法律、公正和性别权力的深度拷问。 它讲述了一位本该在职场上步步高升的女律师,却因一场性侵指控,发现自己所信仰的法律无法保护她。她不仅要面对法庭上的交锋,还要面对社会对女性的双重标准。 这期播客,我们不仅讨论电影本身,还深挖法律体系如何在性别问题上运作,以及职场女性如何在规则的夹缝中求生。 法律真的是公正的吗? 还是它只是更高级的权力游戏? ——时间轴—— 04:16 电影简介:一场法庭上的独白,如何撑起整部电影? 13:31 性别与规则:女性在父权体系中的困境,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19:031 真实案例:女性遭遇的“隐形性别规则”,如何影响她们的生活? 34:56 “女强人”的幻觉:当女性以为自己可以靠规则保护自己,现实却狠狠打脸? 45:12 解决之道:除了适应规则,女性还有其他道路可选吗? 47:37 纯人性,纯感受,纯质问,纯虚构 61:24 “性同意”的四个原则:明确、自愿、持续、知情 ——参考书影—— 《看不见的女性》 - 卡罗琳·克里亚多·佩雷斯(Caroline Criado Perez) 《初步举证》啾迪版 ——BGM—— 《初步举证》节段 ——本期主播—— 姐、兰秋

88分钟
99+
7个月前

灭门惨案、天才作家、杀人犯的告白——《冷血》如何挑战人性底线?

酒神少女

一个作家和杀人犯做了六年朋友,他是在寻找真相,还是操控故事? 受害者被残忍杀害,却被凶手温柔地盖上被子,这是一种悔意,还是更深的冷血? 他们都想逃出底层,一个靠文学,一个靠杀戮,他们的命运真的不同吗? ——简介—— 卡波特的《冷血》不仅仅是一部关于1959年堪萨斯农场灭门案的非虚构作品,它更是一次对人性的深度剖析。当作家深入调查案件、与凶手建立关系,他究竟是在寻找真相,还是在建构属于自己的文学传奇? 我们讨论的不只是这起案件本身,还有卡波特如何凭借这本书推动“非虚构写作”成为一种文学形式。可他所追求的“真实”真的存在吗?在采访与写作的过程中,他是否也成为了这场故事的一部分? 同时,我们还要关注案件中的两位凶手,尤其是佩里。他的悲惨童年、扭曲的自尊、残忍却又充满矛盾的举动,是否揭示了犯罪背后的更深层社会问题?他的命运和卡波特的人生经历竟有惊人的相似,却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 ——时间轴—— 02:11 案件回顾:1959年堪萨斯农场灭门案,最不可能成为受害者的一家,如何成为冷血杀手的目标? 18:40 卡波特的非虚构写作:他是忠实的记录者,还是用笔操纵现实的讲述者? 26:30 命运的四小时:如果佩里没有错过那个朋友,是否还能走上一条不同的道路? 42:13 佩里的童年:虐待、贫穷、流浪,他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深渊,最终成为杀人犯的? 52:42 时代的造就:大萧条与战后复苏,美国的社会变迁如何影响了案件与卡波特的命运? 1:09:41上流社会的“怪胎”:卡波特如何用八卦打开名流圈的门,又是如何一步步被名流抛弃? ——参考书影音—— 《冷血》 - 楚门·卡波特(Truman Capote) 《蒂凡尼的早餐》 - 楚门·卡波特(Truman Capote) 《宿敌》第二季 《人生七年》 - 迈克尔·艾普特(Michael Apted,纪录片) 《卡波特》 - 本奈特·米勒(Bennett Miller,电影) Crushed Velvet—Molly Lewis / Thee Sacred Souls 本期主播:陈励

92分钟
99+
8个月前

《对空言说》人人都会的真言术

酒神少女

AI发展到现在,AI伴侣能否成为人类孤独的终极解药? 本期书目为约翰·杜翰姆·彼得斯的《对空言说》,为什么他认为交流注定是“对空言说”? 从传心术到AI伴侣:传心术的乌托邦幻想如何映射到当下对AI伴侣的期待? 唯我论的困境:如果人类连彼此的思想都无法穿透,AI又如何“理解”我们?孤独是技术无法填补的深渊吗? 海德格尔的警告:“被抛入”这个世界的我们,是无法拒绝交流的? 杜威的实用主义视角:交流是“经验共享”还是“符号传递”?我们可以一起分享灵魂! ——你将会听到—— 00:11 别用DeepSeek算命?我们用AI踩过的那些坑!AI伴侣很油腻? 07:20 我们日常生活中怎么总是对牛弹琴,鸡同鸭讲?关于交流是否可以达成,我们读了这本《对空言说》——太难读了! 33:01 关于这本书的介绍,作者丰富的知识体系。这期只讲绪论部分,如果大家还想听,我们就继续更!我们不报菜名,我们自己就代表着大佬们的观点,给大家讲清楚他们当年关于“交流”是怎么“吵架”的 38:21 本书的研究方法:本雅明的“共时性” 43:47 立论:个体意识的互相隔绝是人类生存的既定特征。「唯我论」和「传心术」,《红楼梦》能有多少种结局?大师解读版你们认可吗? 55:55 20世纪20年代关于传播的论证:交流/传播的定义,传播是一种交流的方式还是一种宣传的工具? 1:04:10 要不要追求“语义和谐”?奥格登、理查兹:明确定义是王道! 1:11:34 关于我们代表的不同阵营的总结,我们各自的理论与难题。单方面的撒播,还是人类根本无法理解彼此? 1:22:36 海德格尔和杜威的观点:不认可心灵主义 1:23:54 海德格尔:交流不可能失败的。我们被抛入这个世界,语言和交流就是“出厂设置”。造词“常人”,喋喋不休的人说话最没用意义 1:34:40 约翰·杜威:世界不只是物质+精神,还有经验(晚年时他把这个词改为“文化”)愿意彼此共享才叫交流 1:41:26 二战后的技术派和治疗派都是什么观点? 1:46:54 治疗派和技术派的问题在哪里? 1:57:47 理论都很理想,作者彼得斯怎么想? ——本期主播—— 姐、兰秋 ——BGM—— 片尾曲:Now You're All Alone - David Hess ——延伸推荐—— 书籍: - 《对空言说》约翰·杜翰姆·彼得斯(本期核心文本) - 《白鹿原》陈忠实(传统与现代价值观的撕裂) - 《存在与时间》马丁·海德格尔(技术哲学必读) - 《历史与阶级意识》卢卡奇(物化理论与交流异化) - 《霍乱时期的爱情》加西亚·马尔克斯(孤独与爱的终极寓言) - 《独自打保龄》罗伯特·帕特南(社群衰落的现代性诊断) 影视: - 《下班后》(科波拉执导,荒诞中的交流困境) - 《等待戈多》(虚无与等待的戏剧化呈现) - 《我的1919》(民族叙事中的个体孤独)

130分钟
99+
8个月前

如果你对我们播客感到好奇……

酒神少女

我们这帮主播,居然在做了二十几期节目之后,才想起来——好像从来没好好介绍过自己! 本期新春特辑,我们三位女主播决定放下往日的“矜持”,来一场吐槽大会兼颁奖大会,顺便聊聊未来的播客计划和我们的内容定位。 播客的忙内兰秋在鞭炮声中,给大家带来前线报道!独家爆料! ——你将会听到—— 一、主播大揭秘:我们究竟是谁? 01:25 每周和大家见面的我们,其实一直保持着神秘感。这次,三位女主播终于要揭开神秘面纱啦!从我们的名字,MBTI到兴趣爱好,从生活中的小插曲到播客里的奇思妙想,全方位展示真实的自己。 21:08 三位主播是如何组建起这档播客的?缘分原来是靠主动创造的!我们的两个flag:每周一更新,以及全女主播的播客,到底是怎么立起来的? 34:24 回答一下评论区的疑问: · 为什么播客有点“爹味”?说教意味很重? · 为什么主播像棒读? · 我们播客的用词不当、剧情梳理不到位、发音谬误 二、吐槽大会:互相扯头花还是商业互吹? 42:33 “只倾听,不评判”:二十几期节目下来,三位主播之间早就有了深厚的感情,但感情好也不意味着没有“槽点”。这我们可不会藏着掖着,把平时在录播客时那些小矛盾、小误会,还有彼此的“奇葩”行为都拿出来晒晒。不过别担心,吐槽归吐槽,我们还是很有爱的! 58:17 三个人的破冰居然是生气与吵架?怎么吵架才能破冰? 三、内容定位:我们到底想做什么样的播客? 1:05:52 从第一期节目开始,我们就一直在探索自己的内容定位。是轻松幽默的闲聊,还是深度严肃的探讨?是聚焦生活琐事,还是关注社会热点?经过二十几期的摸索,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答案。期间,我们每位主播都遇到了不一样的困难,我们或许都想过放弃,但我们没有,我们还在做播客。 四、颁奖大会:我们播客的“奥斯卡” 1:14:01 将近一年的节目,就像二十几场小小的旅程,有欢笑、有泪水、有收获、也有遗憾。这次新春特辑,我们决定来一场我们播客的“奥斯卡”颁奖典礼,给过去的节目和自己颁个奖。我们会给彼此颁什么奖呢? 1:19:04 我们每个人最喜欢的单集是哪几期? 播客指路→ · 陈姐 女性只能当男导演的工具人?细思极恐! · 兰秋 《失明症漫记》:来跟我们做一场关于失明的人性实验 · 大姐 《北京法源寺》疑点重重的历史谜案 1:24:07 超级干货!我们播客的内容好像可以挖掘到很深,我们是怎么找资料的? 五、未来计划:播客的下一站去哪里? 1:33:42 春节的美好许愿:我们期望的2025大爆播客是什么?快来投票吧! 1:38:45 做了这么多期节目,我们也一直在思考未来的方向。我们未来的播客计划是什么呢?是继续深入挖掘现在的主题,还是拓展新的领域?是增加互动环节,还是尝试新的节目形式? 你的意见很重要,说不定你的一句话就会成为我们未来节目的灵感来源哦!快来听听我们的想法,也欢迎你在评论区留言,告诉我们你的建议。 ——BGM—— 春节序曲 财神到 春节的热闹氛围中,我们将用这样三集特辑,和大家一起分享我们的故事。这是第一集,接下来还有两集,敬请期待哦! 希望你在听的过程中,能感受到我们的真诚和热情,也能在新的一年里,继续和我们一路同行。 记得,酒神少女永远在这里! 最后,祝大家新春快乐,万事如意! 本期主播:陈励、姐、兰秋

103分钟
99+
9个月前

《怕死》心理学家会如何评价催婚?

酒神少女

我们本来只是想看看犯罪心理学提到的人类怕死本性,居然看出了催婚的原因? 春节到了,即将面临催婚的我们深入拆解了谢尔登·所罗门(Sheldon Solomon)、杰夫·格林伯格(Jeff Greenberg)和汤姆·匹茨辛斯基(Tom Pyszczynski)的这本《怕死》,系统性理解人类的死亡恐惧。 ——你将会听到—— 我们为什么怕死?死亡恐惧给我们造成了什么影响?如何应对我们的死亡恐惧? 从灵长动物到人类,历史上的死亡恐惧是怎样的? 怎样做到真实永生和象征性的永生?催婚跟这些又有什么关系? 从Tiktok Refugee现象讲起,现代人可以采用的方法是什么? ——时间线—— 【新春话题如何应对】 0:30 过年回家不想被唠叨?那可得准备一大堆方法,到时候见招拆招,全靠这些话术“护体”啦。 00:03:27 通过《怕死》这本书,来揭示死亡对人类行为的深远影响。 【如何应对对死亡的恐惧?】 00:06:44 从战争到网暴,探究死亡恐惧是怎么驱动人类行为的。 00:08:37 恐惧管理实验是什么? 00:10:53 拼字和电击实验表明,高自尊就像盾牌,能对抗死亡恐惧。 00:19:14 来测测自己的自尊水平,罗森伯格量表能给出答案。 00:21:11 自恋测试量表,来测测你是否自恋!当自尊走向极端,会陷入怎样的自恋困境。 00:37:04 对比稳固的自尊和脆弱得像假面具的自尊。 40:05 哈洛的猕猴实验,灵长类动物依赖于身体接触;人类也是如此 46:07 不同年龄时期的死亡观念,童话、父母、动物、文化世界观对我们的影响?十字架钉钉子实验 【历史上的“怕死”】 1:01:10 不同时代的死亡。古人类的符号与仪式 1:08:55 古人类的艺术如何描绘死亡?肖维岩洞的发现与T形帛画。远古人类对巨石阵的崇拜,对祖先的崇拜到底是因为什么? 1:17:13 灵魂永生的向往以及肉体的永生,人类过去对“活着”的探索 1:21:21 象征性的永生:通过声名远扬或者家族观念来保持“永生”,从而解释父母到底为啥催婚啊! 【当今的人如何抵御死亡恐惧】 1:28:20 文化总在寻求同化与吸收?从TikTok Refugee探讨不同文化,我们分成了猫猫教和狗狗教进行了一场“同化”,人类因为文化差异做出暴力行为究竟为什么? 1:34:43 死亡焦虑的“心里避雷针”是什么?人类为何蔑视动物?拒绝性张扬?这些也跟死亡恐惧相关! 1:42:22 近端和远端防御,说白了就是人们暂时逃避死亡焦虑的手段。但控制焦虑只是暂时的,强迫症、恐惧症、PTSD(创伤应激障碍)会在特定的时候跳出来 1:45:22 欧文亚隆的存在主义心理治疗:每个人是独一无二的 1:47:45 伊壁鸠鲁可太有智慧了,他告诉我们要用平常心态看待生死。卢克莱修为代表的哲学家也告诉大家死亡是人类进步的必须。 1:50:03 其他哲学家如何看待死亡? ——BGM—— Marcin’s Habanera Felicia Lu - We're All Gonna Die ——本期主播—— 姐、兰秋

121分钟
99+
9个月前

《失明症漫记》:来跟我们一起做场关于失明的人性实验

酒神少女

假如所有人突然失明,社会还能维持秩序吗?如果你是唯一的例外,你会选择如何生存? 当人类文明的“眼睛”被夺走,我们是否还能保持理性和道德?还是只能任由混乱吞噬一切? 在灾难面前,究竟是本能的恐惧,还是文明的余晖,决定了我们是否还能称自己为人? ——简介—— 葡萄牙文学大师若泽·萨拉马戈的《失明症漫记》,用突如其来的群体失明,揭开了现代社会隐藏的脆弱秩序。这不是科幻小说,而是一场关于人性、权力与道德的实验。 在一个没有名字的城市,失明的患者被隔离进精神病院,从排泄混乱到资源争夺,从压迫到反抗,一切都揭示了文明崩塌后的真实人性。盲人中唯一幸存的“视力”如何重新定义领导与牺牲?这场实验又如何将个体的选择放大为社会的裂缝? 萨拉马戈对权力的不信任与对人类本性的深刻剖析,让我们重新思考“道德”和“文明”的根基。失明,是隐喻,也是现实。 ——时间轴—— 05:45 开场:浓雾中坠入失明,文明的沙堡还能撑多久? 12:07 政府隔离政策是秩序维护,还是暴力的滥用? 20:49 电车难题的延伸:灾难中牺牲谁,才能算是正确选择? 29:06 士兵的矛盾:服从命令还是选择有原则的不服从? 43:49 疯人院中的暴力统治:资源、权力与反抗的复杂游戏。 53:50 女性角色在失明社会中的责任与光辉:牺牲是否被合理化? 57:04 权力与腐败:社会契约在崩溃边缘还能站稳脚跟吗? 01:09:41 突如其来的“失明”隐喻什么?道德与法律如何依赖“看得见”? 01:20:48 末世求生中的道德考验,你会为了正义做出极端选择吗? 01:35:08 唯一的人性光辉,整个社会的代偿机制——医生妻子 01:49:09 去中心化的写作手法,信仰、真理与人性的探索 01:57:33 若泽·萨拉马戈的生平与思想 02:09:11 同样的设定,你会怎么写这个故事? ——参考书影—— 《谎言的年代》若泽·萨拉马戈 《理想国》柏拉图 《利维坦》 - 托马斯·霍布斯 《平庸之恶》 - 汉娜·阿伦特 《社会契约论》让-雅克·卢梭 《不服从的艺术》 - Todd B·kashdan 《规训与惩罚》 - 米歇尔·福柯 辅助阅读观影推荐: 《洞穴》若泽·萨拉马戈 《复明症漫记》(失明的续作)若泽·萨拉马戈 《失明的城市》王晓鹰话剧 《蝇王》 - 威廉·戈尔丁 电影《盲流感》 - 改编自《失明症漫记》,导演费尔南多·梅里尔斯 ——BGM—— 片头:Pomplamoos - Oh,Pretty Woman 片尾:4 Non Blondes - What's up ——本期主播—— 姐、兰秋

141分钟
99+
10个月前

【韩国导演:李沧东】特辑

酒神少女

《小小的我》直面了脑瘫家庭背后的母子关系、母女关系弱势群体的关系和弱势群体的欲望,在刘春和这个角色登上银幕之前,2002年李沧东就讲述了一个面容扭曲手脚抽搐的重度脑麻痹女孩,用形而下的欲望来讲述爱。 一条没有尽头的铁轨,命运的推手,普通人如何被时代摧毁? 边缘人物的爱情,真的能打动人心,还是让人愤怒? 如果爱与救赎藏在绝望的深渊,你还愿意相信吗? ——简介—— 韩国导演李沧东用电影刻画了时代洪流中被压迫的普通人,他的作品既充满现实主义的沉重,也蕴含文学式的开放隐喻。李沧东的独特之处在于,他不仅是导演,也是一个作家。他用文学的叙事方式重塑了电影的表达,将非线性结构、人物内心的挣扎与社会的创伤交织在一起。无论是薄荷糖的倒叙时间线,还是绿洲中超现实的爱情片段,背后都能看到福克纳与卡夫卡的影子。 从《绿鱼》的家庭瓦解到《薄荷糖》的命运铁轨,再到《绿洲》中边缘人群的爱情与挣扎,他用镜头向观众提出了尖锐的问题:我们的社会真的对所有人公平吗? 这期节目,我们从他的个人经历谈起,探讨他的电影如何以文学为骨、社会为皮,最终讲述那些不被看见的故事。这些镜头下的故事,或许也是你我生活的某种投影。 ——时间轴—— 00:00 作家变导演:从文学到电影,他如何把个人痛苦拍成艺术? 23:14 城乡冲突与现代化:《绿鱼》如何反映90年代韩国的变迁? 31:45 《薄荷糖》没法跳车的冲向尽头:铁轨如何象征命运的单程? 46:34 《绿洲》爱与道德的纠缠:爱情是希望的绿洲,还是结构性压迫? 01:05:34 被削弱的女性角色:《密阳》中的女主是否有自主意识? 01:15:17 《诗》共情的力量:美如何在苦难中成为救赎?think other 01:29:26 《燃烧》现实主义与开放叙事,如何在李沧东的作品中碰撞出火花? ——参考书影— 参考作家:鲁迅、村上春树、威廉·福克纳、卡夫卡 参考电影: 《绿鱼》 - 李沧东 (1997) 《薄荷糖》 - 李沧东 (2000) 《绿洲》 - 李沧东 (2002) 《密阳》- 李沧东 (2007) 《诗》- 李沧东 (2010) 《燃烧》- 李沧东 (2018) 《小武》 - 贾樟柯 (1998) 《本命年》 - 谢飞 (1990) ——BGM—— Générique - Miles Davis

105分钟
99+
10个月前

《百年孤独》第一季:这个近亲结婚是非结不可吗?

酒神少女

《百年孤独》的故事究竟讲了什么? 是一个家族的百年轮回,还是讲拉丁美洲一个世纪的历史? 20多个同名人物,命运像诅咒一样一遍遍重演,每场死亡都似乎是无法逃脱的预言。网飞的改编剧集能还原原著的味道吗? 各种魔幻的事件、人物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历史印记? ——简介—— 我们从网飞的剧版《百年孤独》第一季出发,深度剖析《百年孤独》里前两代人的故事,及其背后的象征。 老何塞为何沉迷科学,无法自拔? 乌尔苏拉如何扛下重担,支撑着这个奇怪的家族? 吃土少女丽贝卡为何吃土? 神秘的吉普赛人梅尔基亚德斯为何死而复生,生而复死? 蕾梅黛丝离奇的中毒,到底谁是凶手? 无论你有没有读过书,看过剧,相信这期播客都能带你走进《百年孤独》的故事,理解其魔幻现实主义背后真正的现实。 ——时间线—— 0:31 我们为啥不得不聊《百年孤独》? 【开创与探索】 6:38 第一代人的开创历程 20:40 马孔多的建立 23:26 外来的吉普赛人对马孔多原住民的影响是什么?他的死而复生,生而复死象征着什么? 33:57 当家主母乌尔苏拉,世界破破烂烂,她在修修补补。 42:43 老何塞和上校奥雷里亚诺的原型是谁? 【情感与权力的冲突】 47:43 第二代人的情感纠葛 49:03 吃土少女丽贝卡为什么要吃土?拉美的土著文化是什么? 55:47 可怕的失眠症蔓延,失眠症象征着什么? 1:00:14 阿玛兰妲和丽贝卡爱上了同一个男人,姐妹俩的勾心斗角。 1:08:12 马孔多权力冲突的开端:保守党里正的上台。 1:10:37 里正的家族与布恩迪亚家族的联姻。里正女儿蕾梅黛丝离奇中毒而亡?到底是谁下的毒?这个死亡背后的政治含义是什么? 【革命与暴力的阴影】 1:18:48 布恩迪亚家族第二代、第三代人如何在历史与战争中浮沉? 1:21:47 大哥阿尔卡蒂奥离奇死亡:马孔多唯一一个从未解开的谜团?大胆猜测他的死因。 1:26:22 战争的开端:小镇第一次选举。历史上真正的战争:“千日之战”。 1:36:40 上校为什么走上自由党之路?靠拳头说话,还是靠嘴商量,哪种方式更有效?拉丁美洲历史上自由党和保守党的斗争? 1:42:16 小阿尔卡蒂奥的自由党之路以及他的死亡。自由党的斗争为什么失败? 1:47:05 老何塞的去世。剧版《百年孤独》在此结束。 1:50:16 下集预告 我们将在《百年孤独》第二季播出时放出下一集,欢迎订阅、评论催更哦~ ——奉上本期提到的人物关系图—— ——参考书影—— 杰拉德·马丁《加西亚·马尔克斯传》 加西亚·马尔克斯《活着为了讲述》 Gabriel García Márquez The Last Interview and Other Conversations - Gabriel García Márquez, David Streitfeld etc.(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马尔克斯:最后的访谈》) Ascent to Glory How One Hundred Years of Solitude Was Written and Became a Global Classic - Álvaro Santana-Acuña(阿尔瓦罗·桑塔纳﹣阿库尼亚《荣耀之路:百年孤独如何成为一部全球经典》) Gabriel Garcia Marquez and the Powers of Fiction - Julio Ortega(胡里奥.奥尔特加《加布里埃尔·加西亚·马尔克斯与小说的力量》) ——BGM—— 片头:El Caimán - Juancho Valencia 片尾:Mariposas - Camilo Sanabria ——本期主播—— 姐、兰秋 -

115分钟
21k+
10个月前

《天人五衰》终章,偷窥虚无能否找到意义所在?

酒神少女

偷窥别人的生活,是一种堕落,还是一种无可避免的本能? 从屏幕上的窥探到三岛的死亡,我们该如何面对虚无? 三岛遗书的终极思辨是否能让我们找到属于自己的意义? ——简介—— 我们从三岛由纪夫的绝笔之作《天人五衰》出发,聊到了他笔下轮回与偷窥、虚无与救赎的交织。 本多的偷窥欲是否折射了现代人对社交媒体窥探文化的痴迷?清显的轮回为何最终被彻底否定?而三岛的人生实践,又是否成为了对虚无主义的反击? 从拉康的“凝视”到加缪的“荒谬”,从西西弗斯的石头到华莱士的“水”,我们试图在这些思辨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时间轴—— 00:00 三岛的绝笔遗书:虚无结局背后的故事,是文学终章,还是生命注脚? 05:14 《天人五衰》内容简介:如果我不是命定中人,我的存在意义又在哪里? 13:26 本多的偷窥欲:窥探为何触及不到真实?拉康的“凝视的荒谬” 21:55 越界的偷窥:微观权力的控制对个人主体性的消解 26:16 一个彻底不同的结局!三岛为何否定轮回,将意义推向虚无? 31:38 庆子对所谓“天命人”的无情戳穿:“你可以过上一生都无人登门的日子!” 34:12 师徒的微妙裂隙:三岛与川端康成,诺贝尔奖背后的竞争与幻灭。 41:54 从西西弗斯的石头到华莱士的水:琐碎与荒谬中,如何找到自由与意义? 50:32 被嘲笑的演讲:三岛为何早已预判失败?你的梦醒时分会在何时到来? 54:47 三岛的虚无主义指向何处?“意义”是否只能存在于短暂瞬间? 58:19 虚无的答案:人类丧失理智、毫不计算的纵身一跃。 ——参考书影—— 三岛由纪夫:《天人五衰》 加缪:《西西弗斯的神话》 雅克·拉康:关于“凝视”的相关文献(《精神分析的四个基本概念》) 大卫·福斯特·华莱士:《This is Water》(中文译《这就是水》) 井上隆史:幻の遺作を読む~もう一つの『豊饒の海』 ——BGM—— TWO ROADS-AAA If You Don’t Know Me By Now – Martina McBride(电影《再见,总有一天》配乐) ——特别怀念—— 中岛美穗(2024年12月6日辞世):她在《再见,总有一天》中塑造的神秘与美丽永存。

70分钟
99+
10个月前

《晓寺》里的轮回困局,美与权力真的无法分离吗?

酒神少女

美是否必须建立在牺牲之上?轮回是救赎还是陷阱?文明真的无法超越自身吗? 在《晓寺》中,三岛描绘了美、权力和剥削交织的轮回困局,文明的宿命真是无尽的退化吗? ——简介—— 本期节目聚焦三岛由纪夫的《晓寺》,通过剖析轮回与权力的关系,探讨传统美学为何需要牺牲与压迫来成全。 节目以三岛对泰姬陵、金字塔等象征的推崇为切入,结合尼采的悲剧美学、罗兰·巴特的“作者已死”理论和现代社会的文化剥削,拆解美与权力、牺牲之间的深层逻辑。轮回究竟是救赎,还是文明退化的隐喻? 这一次,我们用哲学与文学交织的方式,深入三岛的世界。 ——时间戳—— 00:00 开场:轮回的哲学与美学 06:52 《晓寺》简介:本多与泰国公主的故事 11:18 本多在尼罗河边到底悟到了什么?轮回的混沌与唯识宗哲学 22:55 现代性、西洋化、消费主义对生命力的席卷与吞噬 29:00 牺牲美人和剥削庸众:泰姬陵、金字塔与权力逻辑 36:37 权力美学的剥削:三岛是否延续“大东亚共荣”的逻辑 45:30 三岛推崇的到底是美学的真理,还是掩盖暴力的伪装? 49:48 罗兰·巴特的“作者已死”与文化权力的归属问题 57:16 个人是否能超越时代:从三岛到梵高的哲学反思 ——参考书目—— 三岛由纪夫《晓寺》《金阁寺》 尼采《悲剧的诞生》 罗兰·巴特《作者已死》 阿多诺 & 霍克海默:《启蒙辩证法》 汉娜·阿伦特《极权主义的起源》 ——参考电影—— 《云图》 《I型起源》 《遁入虚无》 ——BGM—— Dust It Off - The Dø 雪の華-中岛美嘉

72分钟
99+
11个月前

《逃避自由》娜拉不再出走:麦麦的传统枷锁与葛夕的现代幻觉

酒神少女

为何娜拉选择出走,而现代女性却徘徊在传统与自由的双重牢笼中? 婚姻中的权力游戏,如何揭开女性自由背后的社会真相? 结合弗罗姆的《逃避自由》,揭示现代婚姻中的权力与自由博弈。 ——简介—— 本期节目以热播综艺《再见爱人》为切入点,聚焦麦麦与葛夕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女性角色,一位是深陷传统家庭责任中的“不会出走的娜拉”,一位是看似独立却无法挣脱规训的“伪觉醒者”。我们从她们的婚姻关系出发,结合弗罗姆的经典著作《逃避自由》,剖析现代女性自由假象与社会规训的深层逻辑,从婚姻中的“牺牲人格”到“领袖与信徒”关系的再生产,揭示婚姻背后的隐秘权力游戏。 最后,我们试图回答一个深刻的问题:自由的幻象如何影响了你我,又该如何跳出这个牢笼? 这是一场关于综艺与哲学、传统与现代的思想碰撞,也是一次解构现实婚姻的冷静反思。 ——时间戳—— 00:00 热烈欢迎少女重磅回归,独家观点全程在线! 01:25 节目关键词揭晓:臣服与自由意志,哪个才是人的天性? 04:27 熏鸡事件引发的网络争议与家庭角色讨论 07:47 麦麦的“手握财权”是一种权力还是一种表象? 11:26 从封建社会到现代婚姻:女性角色如何被塑造与规训? 14:52 领袖与信徒:权力如何重塑亲密关系? 23:40 “无声付出”究竟是家庭默契,还是社会期待的束缚? 31:43 现代环境对个体的塑造:婚姻中的自由为何成为矛盾? 36:34 理想伴侣事件中,不能明说的真相和逻辑 43:11 麦麦的完美伴侣背后:镜头外的婚姻权力与控制博弈。 48:20 谁在塑造我们的反叛幻想?深挖“现代大女主”人设外壳下的源头:从“神秘帮助者”到机械趋同,伪觉醒如何成为困住现代女性的牢笼? 01:07:12 抵抗消费主义伪装的“自由”:女性如何保持批判性? 01:12:48 观察室的盲点:综艺如何呈现资本规训下的婚姻与网红人设? 01:21:58 这个时代和社会,很难再有好故事了 叠甲:节目中部分观点可能显得主观或略有争议,例如对麦麦“财权”的分析、对李行亮行为的解读,以及对节目剪辑与嘉宾形象的批评。这些讨论旨在引发思考,而非绝对结论。欢迎听众批判性地看待我们提出的观点,并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见解! ——补充说明—— 关于《逃避自由》中“领袖与信徒”的分析 节目中我们结合弗罗姆的《逃避自由》,讨论了婚姻中的“领袖与信徒”关系。需要补充的是,弗罗姆认为权威主义性格中,领袖与信徒是一种相互依赖的心理结构,这种关系在婚姻中的体现,可以通过权力动态与角色分工来理解。例如家庭中一方的“领导地位”往往通过经济控制、情感引导等形式展现,而另一方的“信徒心理”则可能源于对稳定与安全感的追求。这些机制值得听众在现实关系中进一步反思。 关于女性角色的社会功能 节目中我们讨论了,女性角色被赋予“无私奉献”的美德,但这背后也隐藏着对她们自由的限制。从家庭到社会,女性被期望在婚姻和生育中扮演关键角色,同时承担“和谐”与“责任”的象征性功能。这些机制值得我们用更批判的视角重新审视,探讨女性如何打破角色束缚,追求更真实的自由与幸福。 关于“资本规训与伪自由”的讨论 节目中提到“女性自由的假象”,这一点可能显得过于笼统。我们希望强调的是,资本主义社会通过媒介和消费文化塑造了所谓的“现代独立女性”形象,但这种形象有时掩盖了更深层的社会规训与权力操作。听众可以结合自身经历,思考这些自由选择是否真的出自个人意志,或者在多大程度上受到社会环境的潜移默化影响。我们提出批判,不是为了否定个人的选择,而是希望提供一个多角度的视野,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自由与规训的矛盾。 ——参考书目—— 埃里希·弗洛姆《逃避自由》 ——配乐—— Labour - Paris Paloma 本期主播:陈励

87分钟
1k+
11个月前

《奔马》少年刺客,以樱花梦对抗资本深渊

酒神少女

日本人为何选择了战争? 这是谈到三岛逃不过的问题,一个崇尚天皇、武士道的右翼保守派,到底是不是一个战争狂热者? 他伴随着日本侵华战争长大,正值壮年的时候见证了日本的战败投降,作为一个创作者,他对战争怎么看? 这是我与AI聊XX的系列之二:三岛由纪夫《丰饶之海·奔马》 本集我们一起深入三岛由纪夫的思想迷宫,探讨他如何在作品中审视日本的战争狂热与资本陷阱。从冷眼旁观的清显,到为信仰孤注一掷的少年勋,三岛笔下的日本是一个被资本诱惑、在民族精神中挣扎的故事。他认为,资本不仅引燃了战争的火焰,更在战后复兴中窒息了民族灵魂。 是三岛的理想太偏执,还是他早已看透了一切? 他以《奔马》为例,呈现了少数人的反抗在资本力量面前如何化为乌有的宿命。 资本将国家推入战争深渊,又用罪恶的金融绳索紧紧勒住民族精神。 为什么三岛的书让人无法忽视,因为他是真的为之情死,真的极其惨烈。 这份真情真心,实在无法轻视。他在创作中不断地反复提及,最后用自刃了结生命,就是在对自己的国家,对民众剖白: “因为太爱你了,所以早已跨越幸福的门槛。” 2年前关于《奔马》的书评 ——你将会听到—— 03:25 春雪里的清显,是如何变成奔马里的勋的? 11:39 日本人为何没能阻止战争? 16:39 战争是如何伴随三岛长大的?又是如何影响他的作品的 22:15 《奔马》和《忧国》的原型:226事件对日本社会与战争的影响 27:03 如何升维思考?当你面对一个大问题时,如何拆解观察角度? 32:58 深渊边叹息的诗人和一头扎进深渊的狂信徒 39:05 日本人为何选择了战争? 48:30 奔马中刺杀富商的隐喻,一个橘子的小恩小惠 56:32 怎样的经历汇聚在三岛身上,凝结成了这一本《奔马》 ——下期预告—— 这次的疑问依旧没有得到正面回答,那么下一期我们就要聊聊,他们为什么不敢面对。 ——参考书目—— 《日本人为何选择了战争》加藤阳子 ——BGM—— 幸せ - 中島みゆき ひとり上手 - 中島みゆき さよならの向う側 - 山口百恵

68分钟
99+
1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