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中国男人买外国媳妇背后,藏着深深的“性压抑”

横切面

-导语- 中国驻孟加拉大使馆5月25日发了一个通告,要求中国公民严格遵守涉外婚姻法律法规,不要轻信短视频平台跨国相亲,消除买外国媳妇的错误思想,谨慎赴孟加拉成亲,并称孟加拉对人口贩卖处罚严厉,涉事人员将面临7年以上有期徒刑。大使馆发布通告,说明买外国媳妇的现象已非常普遍,甚至到了影响国家外交声誉的程度。 近年来,大量农村光棍去越南、泰国、缅甸、孟加拉、巴基斯坦等不发达国家买媳妇,至今已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2019年,大量中国男性在巴基斯坦因涉嫌“买卖妇女”无法回国,更有10多个中国中介被巴基斯坦政府判刑。 尽管经历惨痛,但相关生意仍然红火,短视频平台上,仍有大量“外国女人喜欢中国男人”、“外国女人比中国女人便宜”的营销视频,引诱着一批又一批贫苦男性铤而走险。 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这些男性即使冒着入狱,甚至死在异国他乡的风险,也要去买外国媳妇?它反映出中国社会的哪些问题?为什么中国男性会深陷性压抑和繁衍焦虑,未来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本期话题成员 媒体人,前凤凰卫视主编连连 媒体人,前抖音政策研究员修明(微信公众号:修明札记) -时间轴- 1:03 买媳妇的“传统”自古就有,只是国内贩卖人口的难度越来越大了。 7:27 中国古代底层男性生活更苦,民间甚至盛行杀男婴。 11:40 中国农村的男女比例,目前严重失衡。 22:25 要解决男性性压抑,能靠黄色产业合法化吗? 31:18 “要生儿子”的背后,潜意识里商朝的宗教观仍在延续。 36:58 彩礼价格攀升的背后:婚姻市场供需失衡。 42:12 女性去父留子,为什么会造成男性的普遍性焦虑? 45:25 女性被视为性资源,男性娶到白人媳妇是光荣,女性外嫁是耻辱。 48:40 为什么国女嫁给黑人,国男会格外愤怒? 50:51 国男“垂涎”乌克兰女人,在乌克兰激起反华浪潮。 58:16 国男焦虑的根源:过不上父辈的生活,一代不如一代。 1:06:20 弗洛伊德教父峰哥为何在b站大火。 1:17:25 其实,男性和女性有一个共同的敌人。

83分钟
3k+
4天前

05|哈佛优秀毕业生蒋雨融如何成为时代的牺牲品

横切面

-导语- 蒋雨融,作为第一个站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演讲台上的中国女孩,理应得到舆论的赞赏与支持。 但事实是,蒋雨融的演讲恶评如潮,很多人说她的演讲空无一物,还有人深挖她的家世,认为她德不配位,是靠家庭背景而非能力取得如今的成就。 如果放在20年前,蒋雨融一定会是中国人的光荣,成为无数中国年轻人的榜样,是什么原因,导致原本应该是榜样的女孩成了众矢之的? 今天修明和连连将分析背后的原因,探讨经济大环境的变化、反全球化叙事的兴起、阶层固化的加剧如何让蒋雨融成为时代的牺牲品。只要大多数人的处境没有改变,精英就会被一直憎恨下去……。 本期话题成员 媒体人,前凤凰卫视主编连连 媒体人,前抖音政策研究员修明(微信公众号:修明札记) -时间轴- 1:37 蒋雨融的演讲欠缺在哪? 10:58 蒋雨融被网暴,冤不冤? 13:23 蒋雨融的家世背景到底硬不硬? 21:51 蒋雨融毕业的院系,背后水很深。 23:42 蒋雨融是时代的牺牲品,全球都反对精英叙事。 27:39 经济大环境不好,让公众对精英越来越不宽容。 33:50 哈佛在很多人眼里,是负面标签。 38:30 哈佛主张的普世价值不能解决问题,人们越来越失望。 46:58 特殊的国情让中国人会越来越恨精英。

55分钟
3k+
4天前

06|经济下行时代,高考还能改变命运吗?

横切面

-导语- 高考,曾被誉为人生的独木桥,中国最公平的考试,无数人借助高考实现了阶级跃升。但今年,高考的讨论热度似乎下降了,在经济下行、失业率上升、阶层流动变弱的背景下,更多的人不再认同高考的价值。 本期节目,连连和修明将分析高考的本质。探究为何高考的本质是一场零和博弈?为何高考的底层逻辑是极端残忍的?为何教培扭曲了高考人才选拔、促进公平的作用?进而引申到中国社会内卷的真相,以及作为普通人,我们该如何逃离内卷。 本期话题成员 媒体人,前凤凰卫视主编连连 媒体人,前抖音政策研究员修明(微信公众号:修明札记) 我们组建了《横切面》粉丝群,欢迎大家加入: -时间轴- 1:40 公众对高考的热情减退了? 4:20 韦东奕为何一天涨粉1500多万? 11:04 高考状元一般成就不大,高考和能力不完全相关。 14:03 “卷”没用了,现在工作经验比学历更重要。 19:02 之前阶层跃迁靠进入新赛道,现在赛道少了,毕业生直面阶层固化 19:46 现在大火的两个“新赛道”,年轻人还有机会吗? 29:00 高考就是一场零和博弈,对社会福利毫无价值。 32:24 教培彻底扭曲了高考的选拔机制,还加大了阶层差距。 42:01 高考是商鞅“利出一孔”的延续,底层逻辑很残忍。 49:20 中国社会同质化程度太高,加剧了内卷,全民陷入军备竞赛 57:17 香港、美国的教育体系,对大陆来说有借鉴意义吗?

78分钟
7k+
4天前

07|没有“无不是的父母”,畸形亲子关系与青少年自杀

横切面

-导语- 6月23日,海南一17岁女生放学后失联,后被警方发现尸体,推测女孩患有抑郁症,或与家庭矛盾、学业压力有关。 官方数据显示,中国青少年抑郁情绪检出率持续上升,高中生检出率2023年达到40%。中国CDC数据显示,中国整体自杀率下降,但青少年自杀率2017年后却逆势上涨,2017-2021年四年自杀率上升19.6%。多所高校的辅导员和教师也反映,现在的学生心理确实更加脆弱,自杀案件层出不穷。 本期节目,连连和修明将讨论青少年自杀这一沉重话题,为什么在最花季的岁月,他们闷闷不乐,甚至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缺乏监管的社交媒体、畸形的亲子关系、变态的学业压力以及三年封控,摧毁了一代人的身心健康。 本期话题成员 媒体人,前凤凰卫视主编连连 媒体人,前抖音政策研究员修明(微信公众号:修明札记) -时间轴- 04:38 2017年后,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自杀率大幅增加。 07:55 中老年人自杀越来越少,年轻人越来越多。 10:44 社交媒体要对青少年抑郁负多大责任? 19:41 连连为什么不喜欢线上文字社交? 22:12 疫情封控伤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29:20 畸形的亲子关系、学业压力让青少年抑郁。 36:54 父母并不是无私的,背后是一种控制。 49:08 没有无私的爱,也没有“无不是的父母”。 54:55 孩子是天然的下属,有些父母享受上位者的权力结构。

64分钟
1k+
4天前

08|捞女游戏:给顺直男的心理按摩,对全体女性的下作狙击

横切面

-导语- 近期,一款叫《捞女游戏》的情景式互动游戏大火,目前销量已经突破120万,营收超过3000万人民币,在steam周榜中也力压《黑神话·悟空》,目前96%的玩家给出了特别好评的评价。 《捞女游戏》获得男性用户追捧的同时,也引发了巨大争议,很多女性认为游戏厌女,并向有关部门举报,迫使游戏改名《情感反诈模拟器》。 为了录这期播客,连连和修明也去玩了《捞女游戏》,发现该游戏有点“货不对板”的意思,与其说游戏在反击捞女纪念胖猫,不如说是一个“直男逆袭爽文”,《海王游戏》这个名称似乎更符合游戏的内容。 《捞女游戏》的重点不在反诈,而是给顺直男做了心理按摩,背后反映出的,是男性群体普遍存在的性压抑和整个直播行业的痼疾。 本期话题成员 媒体人,前凤凰卫视主编连连 媒体人,前抖音政策研究员修明(微信公众号:修明札记) 商务合作联系:cjs1789714(微信) -时间轴- 05:58 捞女游戏还是海王游戏? 07:50 土肥圆就该被骗钱,要靠高富帅复仇? 11:45 顺直男的美好幻想,风尘女子变成贤妻良母。 17:20 为什么有人愿意给女主播打赏1600万。 21:39 荷尔蒙让男性在两性关系中失去理智。 29:30 在“渣”上,两性不存在差别。 33:25 捞女游戏是一款厌女的游戏吗? 42:36 捞女游戏大火背后反映的问题。 53:40 捞女问题背后是整个直播行业的问题。

66分钟
1k+
4天前

09|价格战、企业家当网红:中国企业已陷入极致内卷

横切面

-导语- 外卖大战愈演愈烈,美团、京东、饿了么深陷其中,最后结果是行业利润率不断降低,无人获益。 除了外卖行业,电动车行业也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每一年,电车企业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出清。长城汽车更是惊呼:“汽车行业的恒大已经出现。”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人民日报更是呼吁“停止无底线的价格战。” 为了让自己的企业在残酷的市场脱颖而出,不少企业家甚至亲自下场充当企业公关,将个人形象与企业强绑定,试图构建饭圈来稳固用户基本盘。 各家企业都希望先把对手挤死,在独吞整个市场,但在经济下行的时代,这种策略不会带来一家独大的结局,只会导致更严重的囚徒困境。 今天连连和修明将讨论企业内卷的症状、症结和可能的解决之道。 本期话题成员 媒体人,前凤凰卫视主编连连 媒体人,前抖音政策研究员修明(微信公众号:修明札记) 商务合作联系:cjs1789714(微信) -时间轴- 04:53 员工出于KPI压力会主动“挑事”。 08:46 无底线的价格竞争正让电动车行业遭遇出清。 17:17 电动车在海外缺乏市场,是中国的“自娱自乐”。 19:22 为什么企业家做ip越来越多? 24:20 雷军的个人ip,对小米有多大帮助? 33:55 企业家的两种ip:为公司业务服务;个人爱好,与公司无关。 40:26 企业再无底线的竞争,会导致严重的产能过剩和经济危机。

49分钟
99+
4天前

10|年轻人挤破头考编时,一个中年处长决定辞职

横切面

2025年高考填报志愿结束,今年出现了一个「怪现象」,就是上海海关学院、浙江警察学院等考公对口院校分数线超过了浙江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传统名校。 在财新网的调查中,很多学生表示,现在名校毕业也找不到工作,不如从填志愿开始就瞄准编制,一步到位,他们放弃名校的决策往往得到了父母的支持。 大数据也显示,2025年国考通过资格审查人数达到341万,同比增长40万,竞争比达到了86:1,超过了2024年77:1和2023年的70:1,相比之下考研报考人数离2023年的峰值却降低了86万。 经济紧缩,大企业减员增效,前途不确定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应届生将编制视为唯一的救赎之路,充满了对体制内工作的滤镜,在他们眼中编制意味着体面、清闲、稳定、社会地位高,比体制外要好得多。 但吊诡的是,就在年轻人急着进入体制时,却有相当多的中年人想出来。2020年开始,体制内出现了一波离职潮,大量30多岁的中坚干部选择去互联网大厂和外企发展。为阻止离职,不少单位甚至设置了脱密期,禁止离职人员进入被监管行业工作,并禁止其在公职所在地就业。即使如此,想要离职的队伍仍然排起了长队。 一边是痴迷编制的年轻人,一边是想要逃离的中年人?究竟是什么因素让两代人做出了相反的抉择? 本期节目连连和修明将分析这一现象,我们邀请到了一位化名Ryan的前公务员,他曾在某省核心部门工作,他将讲述他离职的心路历程,为我们还原一个真实的体制内生活。希望我们的节目能打破年轻人对体制内过于理想化的想象,为听众提供与主流舆论不同的观点与视角。 本期话题成员 连连(前凤凰卫视主编) 修明(媒体人,前抖音政策研究员,微信公众号:修明札记) Ryan(曾在某省体制内核心部门工作,现于外企就职) -时间轴- 00:27 上海海关学院逆袭了上海交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名校,学生们瞄准考公对口院校,对名校彻底祛魅,父母也支持她们的决定。 08:50 高校的氛围发生了变化,比以前内卷的多,学生的第一目标从创业变成考编,AI的应用和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也加剧了学生的焦虑。 17:44 2020开始互联网大厂对政府关系的需求激增,大量体制内人员离职,薪水往往能翻3-6倍。为了阻止离职,不少单位甚至设置脱密期。 24:00 20年来,体制内的隐形福利下降很多,不少中年公务员相对剥夺感增大,心理有落差。 36:08 对话Ryan:体制内的工作也很忙,经常加班,体制内存在严重的“忙闲不均”的现象。虽然很忙,但在体制内的工作经验为我在外企找到工作提供了帮助。 45:20 外企和体制的文化完全不同,外企更多依靠自驱力,而体制内更多是“等活干”,外企的形式主义也更少 53:40 不少单位对离职设置的障碍很多,领导干部离职尤其难。体制内不同部门“含权量”也不同,境遇差距很大。 58:29 体制决定了一个人的下限,工资高于平均水平,有稳定预期,选公务员不能算错,但对于有特殊才能的人,进入体制就埋没了。 65:25 体制内给我留下了很深的烙印,起初我不适应外企的扁平化管理和“直话直说”,在体制内很讲等级和服从。 71:11 香港的公务员体制和内地很不一样,政商旋转门是畅通的,出去了还能再回来。

79分钟
1k+
4天前

11|释永信罪与罚的背后,人们对佛教误解太深

横切面

-导语- 释永信被查成为全网热点,网民们最津津乐道的就是释永信有情人和私生子,人民群众一边吃瓜,一边嘲笑佛教和少林寺的虚伪。 释永信将少林寺过度商业化,娶妻生子,涉嫌转移国有资产确实是违法犯罪,但从人们的讨论中,我们也能发现大众对佛教的误解太深。 佛教徒不一定要过苦行僧一样的生活,也不像《西游记》中的唐僧一样迂腐不堪,佛教衡量人行为的标准是“发心”。佛教神职人员也是人,不是佛,也离不开贪嗔痴,犯错是正常的。佛也不需要人们的供奉和金钱,佛寻求所有人通过修行获得觉醒与解脱。 历史上,宗教和世俗也无法分开,无论是佛教、天主教还是伊斯兰教,都和世俗政治紧密联系在一切,宗教信仰和宗教组织存在区别,组织要生存,就离不开钱和权。 本期节目,连连和修明将深入探讨释永信的塌房、佛教的教义和历史上宗教与世俗的关系,尽量给听众提供更全面的视角,让大家更加理解宗教的内涵。 本期话题成员 媒体人,前凤凰卫视主编连连 媒体人,前抖音政策研究员修明(微信公众号:修明札记) -时间轴- 01:32 释永信是一个成功的CEO,少林寺早已和宗教关系不大,更多是商业。 05:08 人们佛教误解太深,佛教徒没那么死板,做事要看初衷,杀人也不一定有罪。 13:23 接触过释永信的人,对他印象还不错,说他吃”锅边素“。 16:28 为什么济公能喝酒吃肉,他没有破戒吗? 22:38 历史上,宗教都会沾染世俗,无论是佛教、基督教还是伊斯兰教。 38:20 人们只会按照自己的利益和立场去解读宗教,回顾历史上的天主教和新教之争。 44:38 中国人的宗教观很原始,他们是在和神“做交易”,给佛祖扔钱不符合佛教初衷,佛教的目的是让个人通过修行获得觉醒和解脱。历史上,中国人信基督教也是因为现实利益。

58分钟
1k+
4天前

12|疫情一代的困局:封控、抖音、小红书影响了一代人的心智

横切面

2020-2022年在学校受教的年轻人被称为“疫情一代”,相比之前的大学生,他们更孤僻、更焦虑、更缺乏年轻人的朝气。很多企业甚至有一条潜规则,那就是不招“疫情一代”,认为他们专业能力差,甚至缺乏基本的社交能力。 如今疫情已经过去3年,但疫情的影响仍在,“疫情一代”的生活模式似乎已经成为大学生的标配,现在的年轻人也没有回到疫情前的状态。 本期节目,我们将访谈W同学,她因为中途当兵,体验了两次大学生活,在她2021年回到大学时,情况已经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她提到封控和抖音、小红书深刻改变了年轻人的心理和行为模式,他们陷入了社交媒体构建的信息茧房中,对世界产生了完全错误的认知,极度焦虑下,他们甚至拒绝和同性或异性发展亲密关系。今天青年的很多问题,都可以从3年前找到答案。 (为了保护隐私,我们给W同学做了变声处理,但因为录播时经验少,两人声音串台,导致某些时段两人同时变声,请听众谅解,们下次争取做好。) 本期话题成员 连连(媒体人,前凤凰卫视主编) 修明(媒体人,前抖音政策研究员,微信公众号:修明札记) -时间轴- 04:30 疫情之后,男女对立变得非常严重,两性处境变化不大,但大家的感受更明显了。社交媒体的影响很大,平台没有直接鼓励”恶“,但目前看重停留时长和点赞的规则更有利于“恶”的传播,人们总是倾向点击灰暗内容而非真善美。 13:20 家长也在沉迷社交媒体,无力管理孩子,所有中国人都有网瘾。沉迷社交媒体比沉迷游戏危害大的多,游戏只是娱乐,但社交媒体会重塑你的价值观、世界观,对青少年的误导很大。 对话W同学 17:37 2020年是分水岭,之后的就业情况迅速恶化,很多学生从社交媒体和学长学姐那里知道了就业形势艰难,一入学就非常焦虑,没人敢逃课,也没人愿花时间体验校园生活。 22:45 当代年轻人倾向把自己藏起来,规避熟人,他们不再发朋友圈,因为朋友圈是展示幸福,而自己生活很惨。更多年轻人开始发小红书,因为小红书是陌生人社交,不用担心对现实造成影响。 26:21 社交媒体让人可以偷懒,与陌生人的萍水之交比发展亲密关系更容易,负担较轻,但陌生人社交并不能真正解决年轻人孤独、缺乏社会关系的困境。以前年轻人创业都靠室友,现在室友关系紧张,连一起创业的人都没有。 33:05 疫情一代的素质确实比之前低,网课质量差影响教学质量,尤其是理工科,大学生也没机会实习。现在大学生认为毕业典礼都是“丧事喜办”,苦中作乐,认为前途一定灰暗。 39:20 年轻人不知道该相信什么,如果抖音小红书是假的,那什么是真的呢?学校老师的经验早就过时,更不靠谱。在极度焦虑下,年轻人也没心思谈恋爱。 49:02 抖音小红书总能把有钱人的炫富视频和帅哥美女精准推送给普通人,很多年轻人认为自己是最丑最穷最惨的,陷入极度的焦虑中。“井底之蛙”一旦看到外面的世界可能更惨。 52:02 年轻人用乙游和追星代替了恋爱需求,能得到即时反馈,自己又不需要付出责任,虚拟对象又比现实的人完美的多,明星和现实男性反差很大,让一些女性甚至看到现实男性就恶心。一些人知道乙游男友和明星的人设是虚假的,但不愿从梦里醒来。 69:07 年轻人生活在抖音小红书构建的虚假世界中,价值观很单一,一个环节失误,就认为人生完。现代年轻人从小物质生活优越,痛苦阈值很低,恋爱、考试失败就相当于60年代的青年上山下乡、忍饥挨饿。 连连、修明总结 77:50 疫情一代是最孤独、最原子化的一代,他们的社会关系已经分崩离析,甚至不能成为一个社会人,要想扭转疫情造成的影响,需要强干预和很长的时间,尤其需要监管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媒体。

93分钟
2k+
4天前

13|吴京人设大翻车:人没变,时代变了

横切面

吴京的新片《再见,坏蛋》以27.5万元的票房惨淡市场,吴京本人的风评也出现重大逆转,他过去的言论不断被网友挖出鞭尸,网民认为他狂妄、蹭爱国流量、德不配位,他俨然从中国的超级英雄沦为一个人人嘲讽的“小丑” 本期播客将讨论吴京人设翻车的原因,讨论公众人物的命运如何随时代的变化而起伏。8年前的经济上行期,吴京迎合了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而大火,8年后,却又因宏大叙事的褪色而翻车。 本期话题成员 连连(媒体人,前凤凰卫视主编) 修明(媒体人,前抖音政策研究员,微信公众号:修明札记) -时间轴- 01:35 战狼之前,吴京是“二流影星”,更多饰演配角。《战狼2》大火后,吴京才成为流量密码,并和爱国深度绑定。 06:50 吴京的爱国主义意识形态色彩浓厚,一定要踩别的国家,与成龙、李连杰有本质区别。《战狼2》和《流浪地球》系列均有体现。 11:06 吴京入戏太深,在线下也把自己当作超级英雄,但他的素质撑不起英雄的人设。 24:30 吴京的大火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反映了当时的民族主义情绪,但现在时代变了,人们更加务实,更关心自己的“钱包”,宏大叙事不吃香了,阶层固化代替民族主义成为新热点。 31:41 不同时代对一个人的评价会完全不同,所有历史都是当代史,马云就是典型。 38:26 吴京瞧不起偶像团队,反映了人们对硬汉的刻板印象,是不是硬汉不能从外表判断。 44:35 高喊爱国的人反而最不爱国,他们将爱国当作流量密码和公报私仇的工具,真正的爱国者不需要时时表现,也不需要攻击他人。

53分钟
5k+
4天前

14|西贝塌方,公众不是厌恶预制菜,而是厌恶贾老板的傲慢

横切面

西贝莜面村遭遇塌方,罗永浩精准抓住了贵和预制菜两个爆点,点燃了公众情绪,面对罗的攻击,贾国龙的回应堪称灾难性公关,成为又一起企业家直接公关的负面案例。 公众厌恶西贝,并不是单纯抵制预制菜,而是认为西贝“德不配位”,只有预制菜和大排档的水平,售价却对标高级餐厅。经济下行期,大众对价格极度敏感,也非常需要情绪价值,西贝和贾老板恰好踩中了雷区。 本期节目,连连和修明将分析贾老板的公关错在何处,为什么公众的反应如此剧烈,以及西贝未来的补救措施。 本期话题成员 连连(媒体人,前凤凰卫视主编) 修明(媒体人,前抖音政策研究员,微信公众号:修明札记) -时间轴- 03:16 罗永浩作为消费者,确实有权利评价西贝,但老罗是个网红,影响力远大于普通人,可以实质伤害到企业,但贾国龙的应对堪称灾难级公关。 07:08 罗永浩把握住了当下的“政治正确”,“贵”+预制菜就是原罪,公众对预制菜的理解与行业不一样,反对预制菜是一种情绪和意识形态,背后是反对资本,反对工业社会对人的异化。 11:15 公众觉得西贝“德不配位”,只有大排档的水平和环境,售价却对标高档餐厅。西贝的菜大部分属于即烹食品,商超店使用“预制菜”也有无奈,要保证品控和出餐速度。 23:35 要分清舆论需求和市场需求,很多人未必肯为自己的喜好和观点付费,大量使用预制菜是餐厅充分理解市场需求的结果。 32:09 做服务业就不要想着情绪价值,你需要给消费者提供情绪价值,买方与卖方没有情绪对等。 42:54 贾国龙本可以和罗永浩直播,澄清误会,他却“先刚后怂”,“错上加错”,将企业带入深渊。 46:32 西贝可以学习大董,将中低端和高端分流,大董有平价品牌小大董,西贝也可以把预制菜做成品牌小西贝。

49分钟
1k+
4天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