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普及是工业化社会的必然,食客的要求存在“不可能三角“|第15期

横切面

上一期我们讨论了西贝事件,很多读者说我们的内容不够专业,这一期我们真的邀请到了一位餐饮界的大咖,前凤凰网美食主编,凰家评测美食领域负责人狗哥。 作为专业人士,他对西贝事件的看法与大众截然不同,在某些地方甚至为西贝“辩解”,我们料想到本期节目会存在很大争议,但我们保证,节目中的干货很多,我们希望传递知识和观点而非情绪,我们希望大家能耐心地听下去。 节目中,狗哥提到公众认知的预制菜和现行标准间存在很大偏差,对“现炒”、苍蝇店和儿时的味道也存在不切实际的滤镜。 公众对食品工业化也有很多误解,对中央厨房、冷冻蔬菜、冷冻肉的理解存在很多错误。西贝的西兰花是保质期两年,而不是真的已经存储了两年,中央厨房配菜比家里做菜卫生的多,大多数餐馆都使用冷冻肉,高达21块钱的馒头也可能只是分摊了其它菜品的成本。 狗哥认为舆论诉求与市场诉求存在偏差,目前对西贝的指责更多是算法加持下的情绪发泄。 狗哥认为,餐饮业实际上存在着不可能三角,即品质、效率、价格不能同时满足,不存在价格低、又能保证食品安全和味道,出餐速度快、品控又好的餐厅。大众关注西贝事件的最终目的,不应是摧毁一个企业,而应是促进餐饮业更加健康的发展。 本期话题成员 狗哥(媒体人,前凤凰网美食频道主编,凰家评测美食领域负责人) 连连(媒体人,前凤凰卫视主编) 修明(媒体人,前抖音政策研究员,微信公众号:修明札记) -时间轴- 02:01 公众认知的预制菜和现行标准有何区别?速冻饺子、汉堡、披萨按现行标准竟不是预制菜,添加防腐剂的也不是预制菜。 06:51 谈西贝两年西兰花争议, 不大可能存在安全问题。 12:58 提前预制菜品在餐饮业中广泛应用,在清末也是如此,”现做“和“预制”不是对立概念。 25:00谈西贝21块钱馒头争议,这是一种诡辩术,餐厅会用一些餐品分担成本。 33:11 中央厨房的初衷是向善的,之前公众吐槽的更多是“为什么不同店口味不一样”,中央厨房的卫生条件也远好于苍蝇馆。 43:56 公众把西贝当作了出气筒,把其它事件导致的情绪转移到西贝身上,算法又加剧了舆论的非理性。 50:18 很多爆炒的菜未来可能逐渐消亡,从民间菜变成殿堂菜,预制菜的兴起与时代背景有深刻联系,英美日本都是前车之鉴。 57:08 餐饮业存在不可能三角,品质、效率、价格无法兼顾,人们未必有支付完全“现炒”的意愿。不同餐厅有不同的功能,连锁餐厅追求的不是味道的极致。

76分钟
2k+
5天前

通胀年代生存指南:普通人应如何做资产配置?|第17期

横切面

本期节目连连和修明来到了香港,与友邦总监徐非交流通胀年代下的资产配置。(本次播客录制于香港) 2020年疫情以来,各国政府争相“放水”,货币超发,通胀严重,普通人手里的钱购买力越来越低,保有现金已不足以守住财富。 流动性过剩的时代,所有人都在寻求投资,但财富增长需要做对投资,很多人就因为做错投资而倾家荡产。 2021年高位买房,2021年进军A股,很多中产阶级背上房贷、国际学校、全职太太三座大山,关键时刻又遭遇重病,瞬间人生陷入低谷,无数惨痛案例表明,资产配置需要做好风险对冲,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徐总认为,资产配置有四象限,即现金(存款)、股票基金、保险和固定资产,但现在房市不景气,A股存在较大风险,很多大企业又进行裁员,有家庭的中产应该具备风险意识,投资保险以对冲风险,股票和基金可以看多美股,但比例不能超过30%,黄金大趋势看涨,但比例也不宜超过10%。 未来是一个高度不确定的时代,任何抱残守缺的人都会付出惨痛代价,只有未雨绸缪、做好风险对冲的人才能在通胀+高风险的时代生存下去。 本期话题成员 徐非(香港友邦区域总监) 连连(媒体人,前凤凰卫视主编) 修明(媒体人,前抖音政策研究员,微信公众号:修明札记) -时间轴- 04:01 如今的通胀短期不会结束,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钱的购买力都会下降。 10:00 债券该怎么买,国债还是美债,长期债还是短期债? 12:25 别买消息股,长期投资可以关注美股,关注核心企业,比如七巨头。 16:50 房价会长期下跌,如果是投资要尽快出手,是刚需的可以不考虑投资属性,但如今选择租房的人越来越多。 24:40 黄金作为避险资产涨的很厉害,但限制很多,占资产比重不宜超出10%。 28:08 保有现金的金额要看家庭资产规模,现金相当于6-12个月的家庭开支。 33:35 保险是投资,更是保障,预防的是其它三象限出问题的时候,对保险需求最大的就是遭遇”三件套“(房贷、全职太太、国际学校)的中产阶级。 39:55 最难的是“给健康的人卖健康险”,很多人过于自信,不愿未雨绸缪,真得病了就买不到医疗、重疾保险了。 43:00 香港和内地保险的区别与优劣。 51:29 很多人抱怨保险是因为“买错了”,不同人、不同时期需要不同保险,切忌人情单。 60:35 普通人该如何配置资产,资产配置四象限通常现金10%,其它三个各30%,但现在房市不景气,可分摊到其它领域。 对本期节目感兴趣的欢迎入群。

78分钟
12k+
1周前

《雍正王朝》和《甄嬛传》中的雍正哪个更符合史实?|第16期

横切面

《雍正王朝》和《甄嬛传》都是豆瓣上的高分好剧,《雍正王朝》更是被视为历史剧的经典。但实际上《雍正王朝》虽在历史事件上还原度较高,但在人物刻画上并不符合史实,该剧对雍正过于美化,并把很多不属于他的观念和功绩安插在他身上。 编剧刘和平甚至直言,《雍正王朝》并不谋求还原真正的清史,而是要为改革背书,当时普遍认为该剧是在影射现实。 相比唐国强的雍正,陈建斌版的雍正更贴合历史上雍正的相貌,性格也更贴近历史雍正的多疑、情绪化和喜怒无常。《甄嬛传》的故事不符合历史,雍正朝的后宫风平浪静,钮祜禄氏贤良淑德,且是乾隆的生母,与雍正并无相爱相杀。但是《甄嬛传》却传达出了雍正朝阴郁恐怖的氛围。 雍正时期,君主专制到达顶峰,雍正惯于使用特务和密折制度来操控朝政,雍正还开启了文字狱,禁锢言论自由。因为九子夺嫡的过程存疑,雍正更是为了合法性大肆迫害兄弟。《甄嬛传》虽然情节虚构,但却正确表现了那个时代。 相比被诩为历史神作的《雍正王朝》,《甄嬛传》反而是更符合历史的一部剧。 本期话题成员 连连(媒体人,前凤凰卫视主编) 修明(媒体人,前抖音政策研究员,微信公众号:修明札记) -时间轴- 03:27 导演郑晓龙将剧的背景安排在清雍正时期,升华了小说,拔高了剧的史诗感。 08:00 雍正是一个情绪化的君主,喜怒无常,且非常在意别人的评价,担心被人质疑自己不合法。 12:59 雍正刻薄、多疑,且他对自己的多疑有清醒认识,并认为多疑、严苛很有必要。 15:20 唐国强版的雍正形象与历史几乎无关,更多是塑造一个完美的改革者。雍正权势滔天,没有人能威胁,八王爷的逼宫戏在历史上绝无可能发生。 20:11 《雍正王朝》编剧刘和平直言他不是一个史实主义者,他是借《雍正王朝》给当时的改革撑腰,打击守旧派。 26:50 历史上真实的熹贵妃是什么样的?为何被雍正赏识? 30:38 《雍正王朝》中很多功绩安在了雍正身上,其实他没做过。 34:33 皇家的亲子关系、夫妻关系与平民百姓很不同,一切政治为先,非常残酷、反人性,《甄嬛传》体现的淋漓尽致。 43:20 皇帝可以决定任何人生死,皇帝的女人都怀有恐惧,与皇帝的相处和日常情侣的相处很不相同,即使皇后也是委曲求全。 48:30 《甄嬛传》反映出了雍正朝时期恐怖的氛围。 51:30 《甄嬛传》把雍正的嫉妒、缺爱体现的淋漓尽致,很多情节非常经典。

56分钟
99+
2周前

03|婚姻是爱的归宿,还是利益的角力场?

横切面

-导语- 当婚姻不再是爱的归宿,而成了权力、利益与身份的角力场,男女还能否在同一个剧本中扮演彼此的“理想伴侣”吗? 在本期《横切面》中,连连与修明围绕一个看似简单却刺痛现实的话题展开交锋,那就是婚姻。 本期节目,我们将讨论四个问题: 1、婚姻,真的需要爱情吗? 在人类的漫长历史中,婚姻一直与爱情无关,婚姻只是为了繁衍后代和维护两个家族的共同利益,那种旧式的婚姻似乎比讲求精神共鸣的新式婚姻更加持久,在今天的政界、商界高层中,利益仍是婚姻的核心考量。在婚姻中,利益,是否真的比爱情更重要?当代女性对爱情的追求,是理所当然还是一种矫情? 2、为何“女强男弱”的婚姻仍不普遍? 现代社会,女性普遍工作,并开始登上各行各业的顶端,“男强女弱”的格局被打破,但社会对婚姻的主流观念,依然排斥“女强男弱”,赘婿和阴柔的男性仍不被主流接受。 3、如果不生育,男女还有必要结婚吗? 当代社会,女性的经济地位提高,加上发达的社会化服务,女性不依靠男性也能生存,用婚姻换取保障的时代已经过去,婚姻还是女性的必选项吗?如果不想生育,婚姻是否还有实际意义? 4、中国家庭中为何母子、母女关系更畸形? 为什么中国家庭中,男性家人总是缺位,家庭矛盾总围绕婆媳体现?为什么60年代前后的中国母亲,对儿子和女儿的控制欲那么强,原因何在? 本期话题成员 媒体人,前凤凰卫视主编连连 媒体人,前抖音政策研究员修明(微信公众号:修明札记) -时间轴- 01:15 婚姻真的需要爱情吗? 06:40 政界、商界精英的婚姻,利益是基石 11:20 中国古代,妻与妾的地位差距有多大? 20:53 五四运动,新老婚姻观发生碰撞 26:22 男女对婚姻的要求不一样,女性的精神需求更多 29:28 当代的赘婿现象,女强男弱的婚姻似乎仍难被接受 36:16 社会对男女都有刻板印象,小鲜肉被指责“没有男子气概” 44:40 如果不生孩子,有必要结婚吗? 47:58 爱情变成亲情是伪命题吗? 54:51 90后是最适合当父母的一代人吗? 60:44 什么是“剩女”?婚姻的前提需要自我和解 61:45 男性习惯把自己的需求拆分,女性则很难 68:34 一些中国家庭的母子、母女关系为何如此畸形?

82分钟
2k+
5个月前

02|深度解析特朗普 一个有重度NPD的小丑国王

横切面

-导语- 特朗普的第二任期震惊了世界,他的反复无常、色厉内荏、道德低下再次暴露无疑。 就像一个小丑国王,拥有无穷的权力,却将一切当作儿戏,只顾以权谋私,全然不管他的任性行为造成的后果。 特朗普的所有政策,无论是俄乌和谈、政府改革还是关税战都走向烂尾,他向选民承诺的降低物价也变成了空头支票,美国老百姓被迫勒紧裤腰带与特朗普“共渡难关”,但奇怪的是,他的基本盘仍毫不动摇,如痴如醉地支持这个小丑。 本期播客将细致分析特朗普的人格和宣传技巧,解释他荒唐行径背后的逻辑。特朗普是一个典型的NPD患者(自恋型人格障碍),他坚信自己永远正确、永远在赢,他不需要他人的建议,只需要他人无条件的赞美,任何马屁精都可以在特朗普内阁找到自己的位置。通过操纵人心,他比民主党更擅长体察底层人民的心理,利用白人蓝领对全球化和白左精英的怨恨,让自己成为美国史上最有权力的总统。 本期话题成员 媒体人,前凤凰卫视主编 连连 媒体人,前抖音政策研究员 修明(微信公众号:修明札记) -时间轴- 02:30 特朗普将一切当作儿戏 03:50 特朗普对粉丝的控制力有限 07:27 特朗普的用人原则: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 07:54 特朗普是个NPD患者(自恋型人格障碍) 13:07 特朗普是人际关系中“剥削者” 25:18 红脖子为何对特朗普死心塌地 28:00 万斯曾认为特朗普是个假保守派 34:00 特朗普有多会意淫?认为自己比华盛顿还伟大 36:15 特朗普的“成功商人”人设是假的 39:01 特朗普的网红天赋,他如何操纵人心 45:17 特朗普是个“赢学家”,擅长营造“赢”的感觉 52:05 中文圈为何也痴迷特朗普

61分钟
2k+
5个月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