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 Ruby 因为兴趣和希望用自己的经历启发他人的初心,开启了这个播客。在这几个月的探索中,我们不断追问自己:这件我们热爱的事情,能成为未来的事业吗?如何在我们感兴趣的话题和流量话题之间找到平衡? 说到底,这其实是“理想与现实”的拉扯——也是“情怀与赚钱”的较量。所以,我们开启了全新的系列 「让我们聊聊热爱和赚钱」。我们将邀请嘉宾一起探讨:如何在现实与热爱之间找到平衡?如何在理性与情怀之间做出选择?希望这些对话能为你带来启发。 嘉宾:傅皓南(Payton Fu), 腾讯NFL解说员 爱奇艺体育NCAA篮球疯狂三月解说 ECO氪体[体育研究所][棒球档案]节目主理人。 我一直很好奇:是什么样的契机让他走进这个看似小众却极具魅力的领域?聊天后才发现橄榄球解说员只是他在体育行业的其中一个身份。 他把自己的爱好变成工作,曾参与国际篮联男篮世界杯、NBA深圳赛等赛事的前线工作,如今既是腾讯NFL解说员,也是体育内容创作者,一份热爱,有了多种表达。 我们聊到了NFL的全球化,他作为媒体人前往超级碗的现场体验,以及旅途中那些充满美食与文化的片段。也聊到创作本身:怎么选题?如何平衡热情与现实?在一个小众行业里,如何继续走下去? 如果你也对体育、内容创作,或者想听听怎么把热爱变成工作、并且带着热情继续向前的故事——欢迎你来听听这一期节目。 Part 1:进入体育行业的契机与腾讯橄榄球解说员的故事 00:44|从热爱NBA与玩NFL游戏开始接触橄榄球 01:19|美国留学十年中逐渐加深体育兴趣和行业认知 02:42|疫情期间加入腾讯,成为NFL中文解说员 05:09|腾讯转播推动NFL在中国的关注度上升 09:46|NFL布局德国市场 设立办公室、比赛落地 10:20|NFL全球布局:从表演赛到常规赛的进化 11:57|墨西哥、日本、巴西等市场的重要角色 13:34|中国本土橄榄球联赛的发展现状与挑战 Part 2:超级碗现场体验与旅途观察 15:57|以媒体人身份观战超级碗,近距离感受赛事震撼 20:02|超级碗消费体验设计与商业氛围的顶点呈现 26:54|德州美食、新奥尔良爵士文化与博物馆打卡 29:44|丹佛与美国铸币厂的参观体验 Part 3:体育内容创作者的角色与挑战 32:24|从球迷到内容创作者的转变过程与切入 36:14|如何在兴趣、深度和流量之间找到平衡点 38:19|内容包装、标题、平台策略的多重考量 41:10|数据反馈、社群互动与职业自我驱动的力量 傅老师的微博 节目: 棒球档案 节目: 体育研究所 节目录制时间:2025年3月8日 开场音乐:Bobby Coxx And The Righteous - Way Back Inna Day 结尾音乐:Bob Hart - Greensleeves
在过去几年 我对心理健康这个话题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开始是因为被确诊抑郁症之后 想理解抑郁症是什么 心理健康是什么 心理障碍是什么 也让我越来越关注和观察周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对心理健康的态度 我一直想有机会聊聊这个话题 于是有了这个系列 我们邀请了和心理健康有不同体验和关系的嘉宾来分享她们的故事 今天是这个系列的第三期节目 3月30日是世界双相情感障碍日 我们邀请了嘉宾Nina,一位钢琴老师、心理咨询学习者,也是一位经历了伴侣患病的妻子。 “你老公生病了,你就多包容他。”——她常被这样劝说。但是这些说出口的建议,有多轻巧,现实就有多难。在陪伴丈夫穿越抑郁与双相情感障碍的过程中,他们一步步学会靠近彼此, 和对方建立深层次的交流。这是一段关于爱的练习,也是关于共同成长的旅程。 01:33 心理疾病的起点与确诊过程 * Nina分享了丈夫第一次发病时被诊断为抑郁症,第二次则确诊为双相障碍。她回顾了陪伴丈夫就医、搬家脱离负面环境、以及第二次发病期间丈夫坚持独自看病的过程。 * 在这一过程中,妮娜渐渐意识到丈夫原生家庭的问题,尤其是母子关系的影响,可能是心理困扰的重要根源。 08:31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伴侣的情感波动与坚守 * Nina坦言自己曾经历极大的无力与挣扎,一度动摇,但最终因对彼此的感情、以及来自父母的支持而坚持下来。 * 她选择在丈夫最困难的时刻搬出去三个月,让他拥有一个“第一次独自生活”的机会,也让彼此得以冷静思考。过程中她持续学习心理学,一步步理解丈夫,也理解了自己。最终两人重修旧好,关系反而更深。 17:30 与伴侣共同成长、学会沟通与“爱自己的能力” * 经历这场心理风暴后,Nina和丈夫学会了更深入地沟通。他从一个“不懂爱、不爱自己”的人,逐渐成长为能表达情绪、学会爱自己的人。 * Nina强调“爱自己是爱别人的前提”,并欣慰看到丈夫的改变。同时她也通过这段经历变得更加坚定和内在富足,真正从内心变强大起来。 30:54 疗愈不是终点,而是生活的能力 * 心理健康的本质并非“痊愈”,而是学会与情绪共处的能力。提到了情绪麻木、体验感受的能力、心理疾病的复杂性和长期性。 * Nina也引用荣格的观点,表示心理咨询的意义是让人获得足够强大的内心,而不是“治好”谁。 希望这期妮娜的分享,可以给许多正经历相似情况的伴侣或家庭成员带来一些启发。我们也期待有机会从Nina丈夫的视角继续展开这个故事。 声明:内容均为个人经历分享,如果需要帮助请寻求专业人士指导。
满月时候我们没有变身狼人而是在经历情绪波动 我们也想分享开心的 但是最近分享不出来 所以 这一期又是一期非常细腻的走心聊天 00:13 情绪波动与断舍离 * 处女座满月的影响:满月能量导致情绪波动,情绪波动体验。 * 断舍离的重要性:物质上的断舍离,感受到物品对空间的挤压,希望通过清理来重新获得空间感。 * 物品与内心的关系:Ruby认为物品的多少反映了内心的状态,倾向于少而精的生活方式。 03:18 情绪与身体:解离与回归 * 解离状态:Ruby解释了她在初中时经历的解离状态,认为这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帮助她在痛苦时抽离情绪。 * 情绪躯体化:Ruby分享了她在情绪释放过程中经历的躯体化反应,情绪激烈时身体会有明显反应。 * 回归身体的感受:Ruby描述了她在情绪释放后,意识逐渐回归身体的感受,感受到自己在当下的存在。 10:07 原生家庭的创伤与情感释放 * 原生家庭的伤害:Ruby分享了她在初中时与母亲的冲突,情绪被压抑在潜意识中,直到近期才通过情绪释放重新面对。 * 恨意的释放:Ruby描述了她在释放恨意时的感受,认为原谅是强者的特权,只有在她能够保护自己时才能真正放下。 * 父母与子女的关系:April分享了她在与父母关系中的平衡感,认为父母也在逐渐理解和支持她。 22:01 边界感与自我成长:从共生到独立 * 边界感的建立:Ruby强调了在亲密关系中建立边界感的重要性,认为过度融合会导致心理边界的消失。 * 自我成长与原生家庭:Ruby分享了她在与母亲关系中的成长过程,逐渐从共生关系中脱离,学会了如何爱自己。 * 情绪与能量的平衡:April和Ruby讨论了如何在生活中找到平衡,允许自己放松,避免过度消耗能量。 39:01 也许我们是播客界的泥石流 * 播客的独特性:我们节目可能是一股“清流”或“泥石流”,与其他播客分享精彩生活不同,她们更愿意分享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和情感。 * 勇气与真实:分享真实的情感和经历需要勇气,但正是这种真实吸引了同频的听众,也让她们与听众建立了更深层的连接。 * 播客的意义:播客不仅是分享生活的方式,也是自我成长和情感释放的途径,帮助她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
我和 Ruby 因为兴趣和希望用自己的经历启发他人的初心,开启了这个播客。在这几个月的探索中,我们不断追问自己:这件我们热爱的事情,能成为未来的事业吗?如何在我们感兴趣的话题和流量话题之间找到平衡? 说到底,这其实是“理想与现实”的拉扯——也是“情怀与赚钱”的较量。所以,我们开启了全新的系列 「让我们聊聊热爱和赚钱」。我们将邀请嘉宾一起探讨:如何在现实与热爱之间找到平衡?如何在理性与情怀之间做出选择?希望这些对话能为你带来启发。 第一期嘉宾:董博士,中科院博士毕业后进入风险投资行业,看过上千个项目,美元基金退潮后,因为‘人生一直是想往更好玩的方向发展‘,目前在水晶行业创业,Wildazzle水晶精品店的老板。 00:00 Part 1:在中科院读博士阶段的成长与收获 * 董博士分享了他在中科院攻读锂电池专业博士期间的科研经历,以及面对大量失败实验时培养出的专注力和耐心。 * 博士生活像“特种兵训练”,不仅磨练了专注力,更培养了从零到一搭建体系的能力。 * 强调了科研生活中日复一日坚持与专注的重要性,也表达了自己对于科研和新能源行业发自内心的兴趣。 07:49 Part 2:从科研到VC,再到创业的转型之路 * 董博士回顾了如何在机缘巧合下进入风险投资行业,跟随知名投资人Ruby(卢蓉),参与从模式创新到技术创新的行业变革过程。 * 在美元投资环境变化的背景下,他选择更贴近市场、符合自己兴趣的道路,最终决定尝试创业。 * 他坦言创业是一个挑战自己的过程,但也充满成就感,尤其当他赚到创业后的第一笔钱时,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喜悦与满足。 21:15 Part 3:选择水晶创业的思考与实践 * 董博士坦诚分享了为何选择水晶行业,从跨境电商选品、市场需求分析到行业定位的深入理解。 * 强调创业初期的艰难与挑战,但借助AI工具和自身不断学习,逐渐建立起商业模型,逐步走向正轨。 * 同时分享了创业中保持积极乐观心态的方法,比如坚持内容创作、不断试错迭代、以及客户的积极反馈,让他看到了明确的前进方向。 32:46 Part 4:水晶的寓意VS玄学成分 * 董博士深入浅出地谈了水晶行业的定价标准,指出天然水晶的独特性在于每件作品的个性化表达和稀缺性,这也让它们更具个人价值与意义。 * 提到水晶背后的“玄学”成分虽无法科学验证,但人们赋予的美好寓意却真实存在,这种期待与情感投入,本身就充满了积极的价值。 * 强调坚持诚信与长期主义,希望通过真实、有趣的方式推广水晶文化,给消费者带来真实的美和正面的心理体验。 39:28 Part 5:不赚快钱 坚持长期主义 建立口碑 期待未来 * 董博士表达了对未来生意和生活的积极展望,鼓励听众面对困难时勇于行动,强调人被逼迫到一定程度时往往能激发出潜能。 感兴趣的听众欢迎去董博士的小红书和上海的实体店里看看漂亮的水晶
这期节目的上线时间是3月6日 International Women's Day的前夕 所以我们又邀请了Stella进行了一场闺蜜局 来聊聊对于 性别意识 女性主义 女性身份的理解 女性成长过程中经历的点滴 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 00:00 女性话题的共鸣,真实表达的力量 * 上期节目上线后,Stella 分享自己的听后感,觉得剪辑后的节目像是一个“重塑”的过程,让她更深刻地回顾了讨论中的思考。 * 意外发现最受欢迎的一期节目,反而是最放松、最真实的聊天,或许共鸣来自于坦率、自然的表达,而不是刻意的设计。 04:01 性别意识的觉醒,每个人的成长路径都不同 * 我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性别意识的?从幼儿园分厕所,到童年的穿衣选择,性别认知其实很早就开始影响我们。 * 家庭、社会如何塑造女性的自我认知?有人从小被鼓励“优雅、文静”,有人则被引导“独立、坚强”,成长路径各不相同。 * 不同环境如何影响女性的成长 10:46 女性的成长与选择,让人生的路越走越宽 * 现代女性在职场、婚姻、个人成长中,面临着多样化的选择,每个人都在探索适合自己的路径。 * 女性如何打破职场天花板?进入现有的游戏,但不必完全被同化,要学会发挥自身优势,找到独特的价值点。 * 婚姻与家庭不是桎梏,而是可以被主动设计的空间。关键在于如何构建自己想要的生活模式,而不是被动适应传统角色。 * 女性主义不应该是另一种框架,而是让每个人都有选择权。 无论是全职妈妈、职场精英、创业者,还是兼顾多种角色,都值得被尊重。 24:22 建立稳定的内核,减少自我怀疑 * 现代社会变化快,每个人的成长路径都在不断调整,如何减少自我怀疑,坚定自己的选择? * 女性的主体性:不需要被动迎合,也不必刻意对抗,而是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方向。 * “不要轻易接受别人告诉你应该要什么,但也不要轻易接受别人告诉你不该要什么。”成长的关键在于清晰自己的目标,而不是盲从外界定义。 * 打破性别刻板印象,创造自己的可能性。 柔软与坚韧、感性与理性,这些品质都不分性别,而是个体多面的展现。 53:00 拥抱自我,探索更多可能性 * 忘记女性主义也许才是自由的开端,是一个持续拓宽人生可能性的过程。 * 社会在进步,女性的选择也越来越多元,每个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 希望我们可以用更开放的心态去探索人生,而不是被任何标签所定义。一个更自由的世界,会让每个人都活得更自在。
在过去几年 我对心理健康这个话题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开始是因为被确诊抑郁症之后 想理解抑郁症是什么 心理健康是什么 心理障碍是什么 也让我越来越关注和观察周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对心理健康的态度 我一直想有机会聊聊这个话题 于是有了这个系列 我们邀请了和心理健康有不同体验和关系的嘉宾来分享她们的故事 今天是这个系列的第二期节目 嘉宾:June,一个在自我探索与疗愈之路上不断前行的姑娘。她曾走过抑郁的黑暗时刻,深知内心挣扎与治疗抑郁症的艰难。就像她所说的:“自己淋过雨,希望能给其他人打一把伞。”所以,她来分享她的故事。 00:00 发现抑郁的过程与最初的抗拒 * June 讲述她在 2022 年年底读 MBA 时,逐渐感受到抑郁情绪,并分享她当时对抑郁的抗拒和否认。 * 提到睡眠问题、难以专注,以及与医生、家人和朋友在最初沟通中的困难。 07:06 抑郁中的痛苦与挑战 * June 分享在抑郁最严重时无法正常完成简单任务(如回复邮件),以及在生活中经历的痛苦与无力感。 * 谈到她对拖累他人的担忧、害怕外界评判的焦虑,以及因抑郁情绪而对学业和工作的执念。 18:54 从痛苦到转变:治疗与自我接纳的过程 * June 讲述在中国和德国住院治疗的经历,不同的治疗体验。 德国医生让她逐渐接受治疗并开始转变心态。 * 提到治疗过程中与病友的互助、木工活动的专注与成就感,以及旅行中体验到的自由感。 * April 总结 June 从外界的评判回归自我关注的转变,并探讨治疗过程中她获得的情绪支撑与心流体验。 26:30 找回自我:热爱、边界与内在价值 * June 分享她在纹身与木工中获得的专注与快乐,感受到自己内在的力量与价值。 * April 和 Ruby 讨论在成长过程中如何突破外界评价的框架,建立自我边界,追寻真正热爱的事物。 * June 表达在抑郁症治疗中逐渐清晰的自我认知,并感慨这是一段痛苦但宝贵的成长经历。 我们期待你们的反馈 也期待你在小宇宙 小红书和我们互动 分享你的故事 声明:内容均为个人经历分享,如果需要帮助请寻求专业人士指导。
Spoiler Alert 这期节目会涉及大量剧透 00:00从哪吒 1 看故事的核心价值 * 复盘哪吒 1 的剧情,回顾人们对哪吒的刻板印象,以及哪吒如何挣脱“妖怪”标签的枷锁。 * 讨论哪吒与敖丙的成长背景:哪吒虽是魔丸转世,但在母爱中成长,最终选择了善良;敖丙虽为灵珠,却因家族压力走向极端。 * 电影核心价值:“你是谁,只有你自己说了算。” 07:06 权威、制度与利益的博弈:哪吒 2 的故事设定 * 进入《哪吒 2》的剧情,探讨权威与个人命运的冲突。 * 对比哪吒 1 和 2,分析角色从家庭束缚到社会规则的挑战。 * 讨论阐教体系如何类比现实世界的权威组织,比如企业、学术机构、家族体系等。 * 申公豹、太乙真人、元始天尊等角色的行为如何反映权力运作? 18:54 破碎与重生:哪吒的成长转折点 * 电影高潮:哪吒母亲的牺牲,哪吒的觉醒与破碎重生。 * 讨论哪吒在绝望中的选择:“破罐子破摔”与凤凰涅槃的过程。 * 现实中,我们如何在低谷中找到成长的动力?环境、运气和个体意志如何影响最终的结果? 26:30 我们还年轻,不知天高地厚 * 电影的结尾,哪吒和敖丙的最终选择,展现真正的成长。 * 讨论父辈的经验是否适用于新时代?如何在规则与自由之间找到平衡? * 为什么“我们还年轻,不知天高地厚”成为电影最燃的台词,也成为本期节目的标题? * 现实中的我们,如何在看清社会规则后,依然保持那份无畏的精神?
在过去几年 我对心理健康这个话题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开始是因为被确诊抑郁症之后 想理解抑郁症是什么 心理健康是什么 心理障碍是什么 也让我越来越关注和观察周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对心理健康的态度 我一直想有机会聊聊这个话题 于是有了这个系列 我们邀请了和心理健康有不同体验和关系的嘉宾来分享她们的故事 今天是这个系列的第一期节目 嘉宾: Stella 本科专业是应用心理学, 心理学重度爱好者 00:00 为什么我们要“大大方方”聊心理健康? * April 分享自己如何开始关注心理健康,从抑郁症诊断到心理健康急救培训。 * Ruby 讲述自己对心理健康的早期羞耻感,以及如何走向更开放的交流。 * Stella 登场,April 介绍两人的友谊。Stella 分享自己学习应用心理学的经历,并解析心理学的不同流派和实践方式,探讨如何理解心理健康。 12:25 心理健康的影响:个人成长 原生家庭与代际沟通 * 讨论心理健康如何影响人与人的互动,以及如何培养更包容的心态。 * Stella 分享自己为何没有从事心理咨询,而是进入企业咨询行业,并谈及心理学如何在职场中发挥作用。 * 话题转向原生家庭,探讨父母一代如何看待心理健康,以及子女如何在理解、边界感和自我成长之间找到平衡。 * Ruby 讲述自己与母亲的互动,如何通过边界感和耐心的引导帮助母亲调整心理状态。 33:42 自我探索:心理健康与性格塑造 * 讨论 MBTI 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如何在感性与理性之间找到平衡。 * 探讨心理健康、自我认知与玄学的交叉点,如何理解能量、信念和思维模式的塑造。 * 讨论“臣服”的概念,如何顺其自然地调整心理状态,减少焦虑。Ruby 强调身体直觉比思维更可靠,April 分享自己对中医的兴趣。 我们期待你们的反馈 也期待你在小宇宙 小红书和我们互动 分享你的故事 声明:内容均为个人经历分享,如果需要帮助请寻求专业人士指导。
如果你也喜欢聊细腻深刻的东西 讨论抽象的话题 这一期很适合你 另外我们欢迎物理学大拿 来给我们科普 更欢迎来录节目 00:00 录播客的心态变化 * 我们回顾了两个月来的录播客方式,从一开始写详细的稿子,到现在用大纲进行更自然的对话,心态也变得更放松。 * 做自媒体的现实,发现算法规则是无法避免的,与其抗拒,不如接受并尝试玩转它,而不是一味地对抗。 02:37 心态转变与家庭关系 * 我们讨论了心态的变化,从以前想要对抗世界的规则,到现在选择接受并用更轻松的方式去面对。 * Ruby分享了和父亲关系的改善,学会放下过去的对抗,主动加回微信、道歉、沟通,意识到父母也是普通人,没必要对他们有过高期待。 * 聊到“祛魅”,不管是对父母还是其他人,认识到所有人都不是完美的,学会接受和包容。 07:09 情绪管理与自我疗愈 * April最近在经历新的depressive episode,尝试用不同方式调节,比如录播客、训犬师培训、运动,减少沉浸在负面情绪中的时间,让自己远离“黑洞”。 * 聊到“黑色生命力”,就是如何把创伤转化成成长的力量,让曾经的痛苦成为保护自己的能力,而不是被它困住。 13:10 过去、未来与自我整合 * 讨论了回归自己 vs. 成为自己,是想找回童年的那种自由和好奇心,还是不断向前成长。 * 对时间的非线性理解,意识上可以“穿越”回去疗愈过去的自己,把曾经卡住的情绪释放出来。 * 现在的重点是接纳所有面向的自己,不再抗拒过去的伤痛,而是整合它们,形成完整的自我。 25:04 情绪的意义与转化 * 讨论了焦虑、失望、痛苦这些情绪,它们本身是中性的,关键在于如何面对和转化。 * 焦虑是对现在的无能为力 也是对未知的恐惧 * 沉浸在情绪里是一个经过,之后要尝试觉察它的根源,然后用行动去改变,比如焦虑可以变成前进的动力,而不是让它把自己困住。 39:43 录播客带来的新变化 * 录播客最大的收获是放下了被评判的恐惧,以前会害怕表达自己,但现在更勇敢地分享经历,把播客当作打破与重建自己的管道。 * 另一个收获是思维的碰撞,在聊天中,双方视角不同,比如情绪表达 vs. 逻辑分析,让思考更全面,也学会更理性地表达自己。 * 讨论了这种深入探讨的方式,虽然有时候会显得“较劲”,但其实很享受这个过程,能把话题聊得越来越细,带来很多思考的火花。 * 请大家期待我们的新系列!
在这一期节目我们没有提前准备稿子 是一场闺蜜聊天局 我们聊《好东西》 也聊好东西 00:00 - Part 1: 春节&催婚 * “大年初二”这个特别的时刻,以及亲戚聚会时常见的话题,比如“催婚”。 * Ruby分享了自己如何早早结婚,巧妙避开催婚,而April则讲述了她如何用明确的态度应对家庭的期待。 * 我们还聊到与家人保持边界感的利与弊,并提出“灵魂家人”的概念,探讨现代家庭关系的新可能。 08:44 - Part 2: 个人选择与自由的探索 * 从Ruby的离婚故事聊起,延伸到如何在自由选择和社会评价中找到平衡。她分享了母亲因未公开离婚而承受的压力,也反思了自己对母亲的影响。 * April谈到通过建立内在评价体系逐步摆脱对外界眼光的在意。 * 我们还讨论了节目未来不仅是我们分享与表达自己的渠道未来可能会成为其他人分享的平台 10:27 - Part 3: 《好东西》 * 我们聊《好东西》,探讨女性主义、社会规则以及成长中的那些感悟。 * 尤其被电影中对男性角色的刻画逗乐,同时也从中看到性别观念的变化和进步。 最后,祝大家蛇年快乐!
为什么 MBA 毕业后,April 想成为训犬师?为什么 Ruby 考到 CPA 之后,却决定放弃会计,转而追求写作疗愈?听起来像是毫无关联的领域,却串联起了我们从工作到事业的探索之旅。 在这两期节目中,我们分享并讨论了职场瓶颈期时如何找到突破口,以及在迷茫中如何找回主动权。本期节目,我们进一步深入探讨:在认识自己的过程中,如何重新探索自己是否适合职场,以及我们真正想追求的事业是什么。 00:00 Part 1:我们对工作和职场看法的转变 Ruby:从工作到事业的迷茫与突破 * 工作初期的新鲜感逐渐被机械重复工作消磨,陷入迷茫。 * 疫情的转折:在家办公带来的灵活性让Ruby意识到自主工作方式的价值。 * 配合创业项目:Ruby辞去原工作,通过帮助前任创业逐步摆脱被动状态,开始探索自己的兴趣和方向。 April:主动选择与自我认知 * April的职业转型:通过读MBA寻找突破职场瓶颈的方法,确定未来关键词为创新、科技、数字化。 * 职场局限的反思:语言障碍、角色偏好及缺乏人脉动力,认识到传统职场的局限性。 * 创造力的需求:我发现自己更适合在一个不受限制的环境中,通过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释放创造力。 08:44 Part 2:从兴趣和热情出发探索事业 Ruby:兴趣与精神探索的结合 * 回归初心:通过写作疗愈,从兴趣出发找到事业落脚点,探索个人情绪疗愈与陪伴他人的结合点。 * 物质与精神平衡:从追逐物质的短暂满足转向关注精神需求,获得更持久的意义感和内心平静。 * 兴趣与市场的结合:将自身特质和写作技能转化为解决他人情绪需求的事业方向。 April:事业方向探索与创业尝试 * 因养宠经历对宠物健康问题的关注,确定以宠物健康为事业切入点。 * 解决实际痛点:通过观察宠物行为与健康信号,我明确了开发创新产品或服务的重要性,帮助宠物主及早识别健康问题。 * 从兴趣到行动:通过学习训犬师课程及行为咨询,我逐步将兴趣转化为实际方案。 22:32 Part 3:趋势与事业探索和发展的平衡 * 社会趋势影响:经济下行促使更多人关注内在精神需求,为疗愈类产业提供新的机会。 * 个体化探索: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个体需结合自身特长与市场需求找到发展路径。 * 探索与保障并行:从稳定的工作起步,逐步投资兴趣与技能,最终实现事业方向的转型。 通过两期节目,我们分享了从职场瓶颈到重新理解工作的过程,并探讨了如何在经济下行的环境下,通过兴趣驱动找到属于自己的事业方向。希望这些思考与探索,能为你的职业与人生选择带来新的灵感。
为什么 MBA 毕业后 April想成为训犬师 为什么Ruby考到CPA之后 决定再也不做会计 而是想做写作疗愈 听起来像毫无关联的领域 但却串联起了我们从工作到事业的探索之旅 这两期节目我们分享和讨论职场瓶颈期时如何找到突破口 以及在迷茫中如何找回主动权 为什么我们想从传统的职业框架中跳脱出来 兴趣如何引领事业 也许能为你的人生选择带来新的灵感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