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前,我发布了《零和博弈困境下,给骑手交社保的5大痛点》。评论区里分歧很大,是因为很多问题没有说清楚,归根结底是对背后的原理缺乏深入了解。“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究竟谁有理,关键看逻辑;逻辑要自洽,关键是框架”。今天给大家分析一下社保问题背后隐藏的五个经济学理论。 本期你将会听到: 00:00 - 01:49 为什么京东、美团、饿了么突然宣布为骑手缴纳社保? 01:49 - 02:11 社保是骑手的需求,还是社保需要骑手? 02:11 - 03:09 社保的本质是什么?它如何影响资源配置? 03:09 - 03:54 为什么社保具有强制性?它的经济学依据是什么? 03:54 - 04:51 社保是一种零和博弈吗?谁最终承担了社保的成本? 04:51 - 07:05 为什么现实中很多企业没有为员工缴纳社保? 07:05 - 07:43 社保的缴纳地点和缴纳主体为何如此重要? 07:43 - 09:00 地方政府的竞争是否会导致社保资源的不均衡? 09:00 - 09:52 个人养老金账户能否成为社保的补充? 09:52 - 10:58 社保能否跨地区转移?转移的限制是什么? 10:58 - 11:57 为什么外卖骑手不能全部转为全职员工? 11:57 - 12:46 社保的捆绑销售是否合理?骑手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12:46 - 14:36 零工经济的未来在哪里?如何保护新型就业形态? 总结: 外卖骑手社保问题不仅是一个简单的福利问题,更是一个涉及契约理论、资源配置、地方竞争和零工经济未来发展的复杂议题。聂老师通过五个经济学理论,为大家提供了一个深入的分析框架。如何在保障骑手权益的同时,保持零工经济的灵活性,是未来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2月19日京东官宣自3月1日起,将逐步为京东外卖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为兼职骑手提供意外险和健康医疗险。美团、饿了么相继官宣。这个看似很美好的事件之后,还隐藏着5个难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讨论这个问题 本期你将听到: 00:00 - 01:15 为什么京东、美团、饿了么突然宣布为骑手缴纳社保? 01:15 - 01:52 外卖平台为骑手缴纳社保,真的是好事吗? 01:52 - 02:59 外卖平台与骑手之间的雇佣关系到底是什么? 02:59 - 04:13 为什么外卖平台不愿意为骑手缴纳社保? 04:13 - 05:25 缴纳社保的成本有多高?骑手和平台谁更受益? 05:25 - 07:07 如何定义“全职骑手”和“稳定兼职骑手”? 07:07 - 08:42 社保缴纳应该是强制还是自愿? 08:42 - 09:54 社保应该在哪里缴纳?谁来缴纳? 09:54 - 11:21 社保成本是否会转嫁给消费者? 11:21 - 12:57 外卖平台与骑手的关系是否应该重新定义? 12:57 - 14:53 如何在外卖行业中找到社保缴纳的平衡点? 总结: 外卖骑手社保问题看似简单,实则涉及复杂的法律、经济和利益分配问题。如何在保障骑手权益的同时,维护外卖平台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需要多方共同努力的难题。
感谢洪范园桌研讨的邀请与唐大杰老师的主持,有机会与王小鲁老师一起聊聊中国城市营商环境与民营企业的发展 00:00-02:20 为何研究报告聚焦城市政商关系,营商环境与制度环境有何联系? 02:20-06:59 团队报告有何独特之处,评价指数如何构成,2019 年数据有何意义,中国地区差异观点依据是什么? 06:59-08:37 哪些城市营商环境好,清净与清白指数和经济发展关系有何不同,过去 6 年政商关系有何规律? 08:37-12:43 从区域和省份看政商关系排名及原因,城市等级对营商环境影响,“优胜俱乐部” 是否稳定,影响营商环境因素有哪些? 12:43-17:52 清净和清白指数依赖因素差别,南北政府表现差异原因,地方官员对营商环境态度及背后原因,对南北和东西差异有何不同观点? 17:52-29:41 国企和民企营商环境差异,“远洋捕捞” 现象反映的问题及出现原因,如何从法治解决,政府和司法采取了哪些措施? 29:41-40:16 海南实施自贸港政策后营商环境未起色原因,与深圳特区成功因素对比,地理位置对营商环境影响如何体现? 40:16-48:21 基层和上层对招商引资态度差异原因,基层资源和事权现状对营商环境的影响,大城市聚拢效应的解决办法? 48:21-54:13 发达城市征收过头税原因,非税收入上升反映的问题,政府罚款节制的示范效应? 54:13-01:02:28 理想政商关系及难实现原因,官员调动和倒查旧账的影响,平等政商关系的重要性,营商环境对外生条件的影响,稳定官员任期的方法? 01:02:28-01:13:05 2024 年刺激政策效果,房地产保障房政策性质,刺激政策新思路,反对发钱刺激的原因及合理性,刺激消费的方法? 01:13:05-01:18:13 对 2025 年经济发展和政策的期待,聂教授和王老师观点的思考,论坛讨论后续可能的发展? 总结: 中国城市政商关系与营商环境有喜有忧。整体改善但区域不均,东西差距明显,城市等级影响大,“优胜俱乐部” 固化。国企民企环境有别,“远洋捕捞” 现象暴露法治短板,海南政策与成果不匹配。基层缺资源却更努力,税收问题与政商信任待解,经济刺激政策效果待提升。 * 追求公平竞争是关键。打破城市等级束缚,让资源分配更均衡,避免 “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给予所有城市平等发展机会。 * 法治建设刻不容缓。政府、企业、民众都应在同一法律准绳下规范行为,严惩破坏营商环境的违法行为,增强企业信心。 * 政策制定与执行要精准有效。借鉴深圳成功经验,充分发挥政策优势,同时关注政策落地效果,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 稳定官员任期,构建互信政商关系。官员与企业相互支持,树立 “政企一家” 理念,减少不确定性,吸引投资。 * 转变经济刺激思路,重视民生。减轻企业和民众负担,将资源更多投入医疗、教育、社保等领域,提升消费能力,实现经济良性循环。 只有多管齐下,才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打造优良的营商环境。
2024 年 11 月 19 日农夫山泉董事长钟睒睒炮轰拼多多等平台企业,引发了巨大的争议。他的主要观点:第一,打价格战是恶性竞争;第二,平台的算法在作恶;第三,政府应该干预。聂老师作为一个研究企业理论和制度经济学的经济学教授,还专门讲授过产业组织理论课程,因此对价格战和平台经济还比较熟悉。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讲我对这三个问题的看法。 本期您将听到: 00:00 - 00:37 农夫山泉董事长钟睒睒为何炮轰拼多多等平台企业?价格战是好是坏? 00:37 - 01:30 经济学如何看待价格战?价格战是否真的能实现优胜劣汰? 01:30 - 02:25 完全竞争市场是否真的最有效率?企业如何在零利润下创新? 02:25 - 02:47 创新与竞争的关系是什么?过度竞争是否会阻碍创新? 02:47 - 03:42 无差别价格战与差异化价格战有何不同?哪种价格战更有利于市场? 03:42 - 04:34 WTO如何定义倾销?中国为何要捍卫市场经济地位? 04:34 - 05:48 平台是否在利用算法作恶?平台在价格战中的责任是什么? 05:48 - 06:14 低价陷阱如何形成?消费者为何难以分辨产品质量? 06:14 - 06:33 平台是否应对盗版和假冒伪劣产品负责? 06:33 - 07:03 低价竞争对经济的长期影响是什么?消费者是否真的受益? 07:03 - 07:33 如何破解低价陷阱?平台、企业和消费者应如何应对? 07:33 - 08:11 平台应如何承担监管责任?技术向善的底线是什么? 08:11 - 08:32 企业如何通过差异化竞争避免内卷? 08:32 - 09:13 消费者如何培养理性消费习惯?国家应如何维护市场秩序? 总结: 价格战在短期内可能对消费者有利,但从长期来看,无差别的价格战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阻碍企业创新,最终损害消费者利益。平台在价格战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应通过分类、分级和比价等方式,确保产品质量,杜绝假冒伪劣。企业应通过差异化竞争避免内卷,消费者应培养理性消费习惯,国家则应维护市场秩序,保护知识产权。只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经济的良性循环和高质量发展。
武汉大学选调生从嘉峪关离职一事引发广泛关注,还有网友将其与斯坦福大学应用物理学博士被录用为安徽省灵璧县某乡镇公务员的事情进行对比。今天我们来聊聊:武大选调生离职嘉峪关背后: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就业市场? 本期您将会听到: 00:00 - 01:00 武汉大学硕士为何从嘉峪关离职?选调生是否还是“香饽饽”? 01:00 - 01:30 选调生的竞争为何越来越激烈?求职者该如何调整预期? 01:30 - 03:23 求职者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如何避开“收缩型城市”? 03:23 - 03:56 城市级别如何影响公务员的发展空间? 03:56 - 04:28 嘉峪关为何成为地级市?它的特殊性在哪里? 04:28 - 05:12 中国的“政企合一”现象如何影响城市发展? 05:12 - 06:19 地方政府为何如此青睐“清北情节”?名校毕业生是否真的更适合基层工作? 06:19 - 07:19 用人单位如何减少信息不对称,实现人才匹配? 07:19 - 08:31 斯坦福博士为何选择在安徽乡镇当公务员?这是否是人才浪费? 08:31 - 09:24 哈佛博士后为何从街道办调任科技创新局?基层单位是否适合高级人才? 09:24 - 10:10 如何避免人才浪费,实现人尽其才? 总结: 武汉大学硕士从嘉峪关离职的事件引发了广泛讨论,揭示了选调生竞争加剧、求职者预期过高、城市级别对职业发展的影响等问题。求职者应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避开“收缩型城市”,选择高级别城市以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地方政府应减少对名校毕业生的过度追求,注重人才与岗位的匹配。用人单位应坦诚沟通,减少信息不对称,避免人才浪费。高级人才在基层单位的局限性也提醒我们,人才匹配应基于岗位需求和个人专长,避免供需错配。
2023年9月,西安交大曾发布通知,宣布从当月1日起,将大学毕业与英语四六级考试“脱钩”。这一决定当时引发了广泛讨论。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我收到了不少学生家长的咨询。因此,我们今天就来一起回顾一下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本期您将听到: 00:00 - 00:33 西安交通大学取消英语四六级考试与毕业挂钩,英语真的不再重要了吗? 00:33 - 00:59 家长们为何如此关心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取消? 00:59 - 02:04 英语的重要性仅仅是为了出国和赚钱吗? 02:04 - 02:37 掌握英语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行使作为人的权利? 02:37 - 03:14 翻译神器能否替代英语学习?主动知识和被动知识的区别是什么? 03:14 - 04:49 大学是否有权取消英语四六级考试?学生是否有权选择不考? 04:49 - 05:29 大学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学校是否应该强制学生学习某些课程? 05:29 - 06:04 在中国读985大学是否是最值得的投资? 06:04 - 07:26 大学取消英语四六级考试是否会影响学生的就业和未来发展? 07:26 - 08:34 问题:中小学减负政策的效果如何?减负真的对穷人有利吗? 08:34 - 09:29 收入不平等如何影响教育方式?中国的“鸡娃”现象为何如此普遍? 09:29 - 10:36 学好英语对你的生活和工作有多大帮助? 总结: 西安交通大学取消英语四六级考试与毕业挂钩的政策引发了广泛争议。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言,不仅关乎出国和就业,更是体验多元文化、行使人权的重要工具。大学教育的本质在于通过强制性手段培养人才,学生作为消费者和产品的双重身份,决定了他们无法完全自由选择课程和考试。中小学减负政策的经验表明,减负可能对穷人不利,反而加剧教育不公平。收入不平等和教育的重要性决定了中国家长的“鸡娃”现象。学好英语不仅是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阶层流动的重要途径。
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数字化时代。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数字化了。但是,在经济学中,收益与成本、利与弊都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应该注意到,数字化的支付手段在给我们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缺乏安全保障措施的过度数字化也可能泄露我们的个人隐私,从而给我们带来精神损失、财产损失,甚至是人身危险。今天我想跟大家聊一个跟每个普通人密切相关的话题:个人隐私问题。 本期您将会听到: 0:00 - 1:15 数字化真的改变了一切?2017 年中国网民口中的新四大发明蕴含着哪些数字秘密? 1:15 - 1:40 便捷的数字化支付,为什么会成为隐私泄露的 “导火索”? 1:40 - 3:46 李彦宏的观点正确吗?数字化支付是如何使盗窃案减少的? 3:46 - 4:41 盗窃案减少而电信网络诈骗增加,电信诈骗的黑色产业链是怎样的? 4:41 - 5:46 黑产技术如何助力电信诈骗?为什么隐私泄露难以防范? 5:46 - 6:47 网站为何会成为隐私泄露的 “重灾区”?雅虎泄露 30 亿信息会造成多么严重的后果? 6:47 - 7:43 社交媒体也出现数据泄露,难道隐私真的不重要吗?尊重隐私与文明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7:43 - 8:59 隐私泄露危害如此之大,你还愿意让渡隐私吗? 8:59 - 11:01 企业为什么会疯狂收集信息?消费者在这场隐私博弈中是如何吃亏的? 11:01 - 11:51 实名上网是如何暴露我们隐私的?企业合作精准投放背后隐藏着什么秘密? 11:51 - 12:28 企业利用大数据精准计算客群,我们的隐私还安全吗? 12:28 - 14:14 隐私保护真的没有完美方案吗?不可能三角对我们的隐私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4:14 - 16:39 西方在隐私保护方面有哪些值得借鉴的举措?中国在隐私保护立法方面还存在哪些不足? 16:39 - 18:10 中国为什么缺少专门的隐私保护机构?了解法律能否有效守护我们的隐私? 18:10 - 18:52 如何对不合理的信息获取说 “不”?投诉真的能够起到作用吗? 18:52 - 19:26 数字化时代,线下社交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数字技术给你带来了哪些困扰? 总结: 当下数字技术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埋下隐私泄露隐患,像电信诈骗频发就与此相关。个人隐私保护不仅是文明体现,还关系到个人名誉与亲友安全。企业过度收集信息,隐私保护又面临 “不可能三角” 困境。因此,大家看待数字技术要全面,重视隐私保护,借鉴国外经验,同时个人也要增强意识,多管齐下守护隐私。
人大教授:带你了解真实的基层,乡镇公务员升迁有多难? 本期您将会听到: 00:00 - 00:37 国考和地考,哪个更适合你? 00:37 - 02:32 乡镇公务员的升迁路径有多难? 02:32 - 03:30 乡镇公务员的“天花板”在哪里? 03:30 - 04:23 中央部委公务员的升迁速度有多快? 04:23 - 05:06 为什么乡镇公务员升迁比部委公务员慢? 05:06 - 05:39 乡镇公务员的升迁路径为何如此曲折? 05:39 - 06:04 乡镇公务员和部委公务员的选择,谁更“公平”? 06:04 - 06:30 乡镇公务员的“前高后低”与部委公务员的“前低后高”如何权衡? 06:30 - 07:03 乡镇公务员的录取分数线和报名条件为何更低? 07:03 - 07:38 乡镇公务员的前期升迁为何可能更快? 07:38 - 08:55 乡镇公务员的选择是否理性? 总结: 乡镇公务员和中央部委公务员的升迁路径存在显著差异。乡镇公务员升迁慢,副处级是大多数人的职业天花板,而中央部委公务员升迁快,7年即可升至副处级。这种差异源于机构级别的不同,乡镇公务员的升迁空间受限于基层机构的低级别。然而,乡镇公务员的录取门槛低、竞争少,前期升迁可能更快,适合那些追求稳定生活的考生。无论是选择乡镇公务员还是部委公务员,关键在于根据自身情况做出最优选择。每个人的职业路径都是独特的,横向对比并无意义。
人大教授:带你了解真实的基层,发改委主任和财政局长谁的权力大?权力大小和职级大小如何挂钩? 本期您将会听到: 00:00 - 00:37 县里的职务中,谁的权力更大?发改委主任、教育局长还是统计局长? 00:37 - 01:32 如何衡量一个职务的“含权量”?行政级别、管人、管钱哪个更重要? 01:32 - 02:01 为什么管人和管钱是衡量权力的关键? 02:01 - 02:43 县里的权力顶层是谁?县委书记、县长、人大主任、政协主席的权力如何分配? 02:43 - 03:07 县委书记为什么是县里的“大boss”? 03:07 - 03:51 县委常委会的权力中枢是如何运作的? 03:51 - 05:02 副县长、检察长和法院院长的权力有多大? 05:02 - 06:46 县里的重要委办局一把手和乡镇党委书记谁更有话语权? 06:46 - 08:09 基层公务员的“天花板”在哪里?副科级和科级干部的权力如何? 08:09 - 08:39 权力越大,责任越大,公务员如何正确行使权力? 总结: 县乡行政职务的“含权量”由行政级别、管人和管钱三个因素决定。县委书记、县长、人大主任和政协主席构成县里的权力顶层,县委常委会则是权力中枢。发改委主任、财政局长和教育局长等职务在县里具有重要话语权,而乡镇党委书记的权力则因地区经济差异而不同。基层公务员的晋升路径充满挑战,副科级和科级干部是大多数人的“天花板”。无论权力大小,公务员都应牢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责任。
选调生的发展前景如何?应该先考研还是先考公? 本期您将会听到: 00:00 - 00:52 进入公务员队伍有哪些路径?选调生考试是否比国考和省考更容易? 00:52 - 02:13 选调生的起源是什么?它如何成为党政领导干部的后备人选? 02:13 - 03:00 选调生有哪些类型?非定向选调生和定向选调生有何区别? 03:00 - 03:59 定向选调生为何逐渐向海外留学生开放? 03:59 - 04:40 定向选调生和非定向选调生在职位分配上有何不同? 04:40 - 05:39 选调生的竞争是否真的比国考和省考轻松? 05:39 - 06:28 是先考公务员还是先考研?时间优势和学历优势哪个更重要? 06:28 - 07:10 未来公务员招录是否会受到经济和财政状况的影响? 总结: 选调生作为进入公务员队伍的重要途径,虽然竞争压力相对较小,但随着报考人数的增加,竞争也日益激烈。定向选调生逐渐向海外留学生开放,显示出政策的灵活性。对于考生来说,选择考公务员还是考研,取决于时间优势和学历优势的权衡。未来公务员招录的不确定性提醒我们,职业规划需要结合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无论选择哪条路径,提前做好准备和规划至关重要。
2023年10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了国务院增发一万亿元国债的决定。围绕一万亿国债,网络上很快就出现了大量的专家解读。但是,俗话说,“萝卜快了不洗泥”。聂老师负责任地说,有些解读是不专业的,甚至是错误的。因此,我想借此机会澄清一些误读。此外,很多人都在问一个问题:为什么发债而不是发钱呢?这里面有什么考量?我也想谈谈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本期您将会听到: 00:00 - 01:40 问题:1万亿国债究竟是一般国债还是特别国债? 01:40 - 02:34 问题:为什么这次国债发行突破了3%的财政赤字率? 02:34 - 03:00 1万亿国债的发行程序是否简化? 03:00 - 03:55 1万亿国债是否足以填补地方债务窟窿? 03:55 - 05:00 1万亿国债如何缓解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 05:00 - 05:30 问题:中国是否会走上日本式的债务扩张道路? 05:30 - 06:00 地方政府财政困境如何影响国债发行? 06:00 - 06:42 全球经济下行趋势下,中国如何应对? 06:42 - 07:02 为什么不直接给老百姓发钱? 07:02 - 07:38 发钱如何避免不公平分配? 07:38 - 08:07 如何精确发钱促进消费? 总结: 1万亿国债的发行旨在应对自然灾害和灾后重建,而非填补地方债务窟窿。中央政府通过突破3%的财政赤字率,展现了在经济下行压力下的灵活应对能力。尽管全球经济形势严峻,中国通过债务工具和深化改革开放,努力吸引全球人才和资源。直接发钱虽能促进消费,但面临财政刺激后期无力、治理难题和收入信息整合等挑战。如何精确发钱,避免资源错配,仍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贵州治理酒席乱象背后的经济学原理,如何用博弈论破解囚徒困境、用行政手段避免双输局面 本期您将听到: 00:00 - 01:15 经济学如何抓住核心因素,而不追求面面俱到? 01:15 - 01:46 为什么不能用个案来否定整体规律? 01:46 - 02:15 贵州酒席治理事件背后的基层治理难题是什么? 02:15 - 02:50 如何用经济研究四步法分析酒席治理问题? 02:50 - 03:52 为什么村民要频繁办酒席? 03:52 - 04:38 酒席文化如何从互助演变为收礼手段? 04:38 - 05:14 酒席文化如何演变为一种博弈问题? 05:14 - 05:58 博弈论如何帮助我们理解酒席文化? 05:58 - 06:27 问题:什么是博弈论,如何用它分析酒席行为? 06:27 - 07:08 村民办酒席的收益如何计算? 07:08 - 07:31 如果一方办酒席,另一方不办,结果会怎样? 07:31 - 08:30 问题如何用划线法找到博弈的均衡点? 08:30 - 09:10 为什么酒席博弈是一种囚徒困境? 09:10 - 10:18 囚徒困境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例子? 10:18 - 11:32 政府干预如何改变酒席博弈的均衡? 11:32 - 12:10 政府干预是否总是有效? 12:10 - 12:35 市场与政府干预的边界在哪里? 12:35 - 13:40 如何结合彩礼和酒席治理案例,形成完整的分析框架? 13:40 - 14:15 经济学中的真理是否有边界? 总结: 在这期播客中,聂老师通过博弈论分析了贵州酒席治理事件,村民办酒席收礼金,本是解决经济困难的“众筹”,但后来变成单纯的收礼手段,导致村民负担沉重。这种现象是典型的“囚徒困境”:大家都办酒席,最后谁也没赚到,反而都花了冤枉钱。聂老师在节目中谈到,政府干预并非总是有效,市场通常能更好地分配资源,只有在市场失灵时,政府干预才可能改善结果。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