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发布2026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计划招生规模5000名左右。一年招收5千个博士,引起广泛关注。中国经济总量尚未实现全球第一,但博士毕业生数量已然全球第一。为什么要招这么多? 00:00 - 01:02 一年招5000名博士?什么样的岗位需求能暴增40%? 01:03 - 01:57 中国博士产量已全球第一?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博士吗? 01:58 - 03:20 博士的“初心”变了?为什么超过三分之二的人都去了体制内和企业? 03:21 - 05:00 “非升即走”的无限循环:青年学者的出路在哪里? 05:01 - 05:55 当博士头衔也开始“注水”,学历贬值的终点是什么? 05:56 - 08:15 扩招不是为了就业?那头部985大学真正的动机是什么? 08:16 - 10:32 78万一个的博士学位?高等教育正在明码标价? 10:33 - 11:29 教育从“晋升阶梯”变为“固化枷锁”?谁在受益,谁被抛弃? 11:30 - 结束 当商人手握金钱与博士学位,社会的权力结构将如何变异?
49岁堂哥倒在创业路上,农学女硕士回农村种地,贪心村民巧设连环计。以上两个案例都表明,基层创业套路多。怎么避雷?基层工作者怎么开展工作?这期视频我来谈谈我的观点。 00:00-02:11 基层创业套路多,怎么避雷?基层工作者怎么开展工作? 02:11-03:17 日薪 300 的老闺蜜摸鱼队:是谁在拿捏新手的命脉? 03:17-03:54 正式制度 vs. 不完全契约:农村=“文字游戏”修罗场? 03:54-05:21 熟人、强人、狠人——基层通关的“三位一体”外挂? 05:21-06:49 同心圆文化:为什么回村第一件事是“盘关系”? 06:49-07:54 强人登场:村长家的地=“免坑金牌”? 07:54-09:25 狠人家族:乡村干部真的是“打”出来的? 09:25-10:39 请神容易送神难:用狠人反噬的临界点在哪? 10:39-11:33 2025 反腐数据大曝光:为何“小官”立案数是“大老虎”的 800 倍? 11:33-12:25 菩萨心肠+金刚手段:好人到底能不能在农村活下去?
又到一年国考时。10月14日,国家公务员局发布了《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6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告》,2026年的“国考”正式拉开了帷幕。我相信,很多准备参加国考的小伙伴们肯定都看到了通知。但是,你有没有发现2026年的国考体现了一些重要的趋势和变化?这些趋势不仅会影响参加国考的人,以及未来准备参加国考的人,还会影响已经“上岸”的公务员。我不是危言耸听。因为这些趋势涉及大家的饭碗,涉及大家的职业发展前程。作为一个长期关注基层治理和国家治理的经济学者,今天我结合当前国内外形势、过去几年的招考公告以及十几万个职位的大数据,给大家剖析一下2026年国考折射出的五个重要趋势。 00:00 - 01:00 国考公告发布,背后竟藏着影响所有人饭碗的五大趋势? 01:00 - 02:21 考公之路越来越窄,公务员规模已达历史顶峰? 02:21 - 03:31 人口减少、地方债高企,为何说“为人民服务”的人也需减负? 03:31 - 04:49 当AI比你更会写报告,体制内的“铁饭碗”还铁吗? 04:49 - 06:11 报考年龄放宽3岁,是福音还是“延迟退休”的提前预演? 06:11 - 07:40 上级靠卫星就能指挥灭火,“块块”政府为何权力在缩小? 07:40 - 09:54 气象局也是“垂直管理”?参公编竟是体制内的“干儿子”? 09:54 - 11:11 紧财政时代,去哪类部门、哪个城市考公才是“安全选择”? 11:11 - 12:49 非党员考公越来越难?党员身份竟是体制内的“隐形天花板”? 12:49 - 13:09 想成功上岸?聂教授给出的最终建议是什么?
10月15日,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调查核查组发布了对“始祖鸟”品牌赞助的烟花秀调查处置情况通报。我相信大家都关心生态保护问题,这个事情确实不太妥当。但是我也要提醒大家一下,千万别走极端,千万别因为这个事件让基层干部更加不敢干事。作为一个长期研究基层治理的学者,我觉得我们现在最需要的基层干部,首先是敢干事,其次是能干成事的干部。因此,今天我要谈一点可能跟大家不同的观点。 00:00 - 01:36 为何要为一次欠妥的烟花秀事件“唱反调”? 01:36 - 02:29 免职不是处分?“官复原职”甚至“不降反升”为何不违规? 02:29 - 03:30 “立案审查调查”意味着什么?一定会被处分吗? 03:30 - 05:54 没钱、没前途、怕问责——干部“躺平”的根源是什么? 05:54 - 07:34 批评“始祖鸟”的同时,如何避免寒了广大基层干事者的心? 07:34 - 08:03 谁该为在“问责高压”下的基层干部说句公道话? 08:03 - 09:20 数字时代,基层干部为何必须成为“舆情处置专家”? 09:20 - 09:45 当代基层干部面临的最大压力究竟来自哪里? 09:45 - 10:25 上级让你做不太合规的事,你该如何抉择?这会成为国考题吗?
消费者通过一些标准来挑选用人单位,能否倒逼用人单位保护打工人的利益呢?这未必是发帖网友的真实动机,但却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关乎每个消费者、 每个打工人利益的现实问题。我先问一下大家,请问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然后,作为一个研究企业理论、博弈论和ESG问题的经济学者,今天聂老师来给大家分析一下。 本期您将听到: 00:00-01:30 内卷时代,打工人为何成了“牛马”? 01:30-03:00 消费者能用购买选择保护打工人吗? 03:00-05:30 支持“消费者投票”的三个前提成立吗? 05:30-09:00 员工疲惫真的会影响产品质量吗? 09:00-12:00 对员工差的公司,会对消费者差吗? 12:00-16:00 “钞票投票”为何在实践中难以实现? 16:00-19:30 ESG和道德消费是破解之道吗? 19:30-21:30 改善打工处境,最终靠什么?
聂老师之前在社交媒体上就透露过一个冷知识:全世界排名第一的商业模式是寺庙,第二是游戏,第三是彩票。我来给大家详细说说,为什么全世界排名第一的商业模式是寺庙。 本期您将听到: 00:00 - 01:05 少林寺方丈为何会陷入如此大的丑闻? 01:05 - 01:43 为什么说垄断才是利润最大化的关键? 01:43 - 02:34 少林寺的佛珠为何能卖得这么贵? 02:34 - 03:29 为什么宗教消费能让人如此“上瘾”? 03:29 - 04:40 宗教消费为何能成为高频刚需的“稀有品”? 04:40 - 05:19 寺庙如何通过“范围经济”实现多元化经营? 05:19 - 05:44 寺庙的“两步定价制”是如何打击竞争者的? 05:44 - 07:12 为什么寺庙能享受如此多的免税优惠? 07:12 - 08:27 寺庙如何通过投资实现盈利? 08:27 - 09:44 少林寺的商业模式是如何崛起的? 09:44 - 10:07 少林寺的商标申请为何如此之多? 10:07 - 10:50 晋商的崛起与寺庙经济有何关联? 10:50 - 11:14 佛教传入中国后,其经营方式如何变化? 11:14 - 11:40 唐朝寺庙为何会参与放高利贷? 11:40 - 12:06 日本和泰国的寺庙经济有何特点? 12:06 - 13:20 为什么宗教场所的建筑总是最富丽堂皇的? 13:20 - 14:08 如何从《西游记》中读懂创业和管理的智慧?
最近全国各地在开展违规吃喝专项整治。一些地方规定,凡聚餐就审查、凡宴请就干预。违规吃喝专项整治为何在部分地区出现层层加码的走样现象?本期我们来聊聊这个话题。 本期您将听到: 00:00-01:09 违规吃喝专项整治为何在部分地区出现层层加码的走样现象? 01:09-02:21 体制内人数众多和餐饮业对经济民生的重要性背景下,层层加码行为会带来哪些负面影响? 02:21-04:12 如何理解体制内层层加码现象的根源,即等级制和不完全契约的作用? 04:12-05:44 为何在数字时代信息不对称问题有所缓解,层层加码现象依然存在? 05:44-06:57 如何解释禁止吃喝、乱收费、乱摊派等层层加码乱象频发的原因? 06:57-07:46 解决层层加码问题的关键策略是什么? 07:46-08:13 为何在体制内等级制短期内难以消除的情况下,明确权力边界对减少层层加码现象至关重要? 08:13-08:36 如何理解“对政府来说,法无授权不可为;对老百姓而言,法无禁止即可为”这一观点对减少层层加码的意义?
五一临近,很多人都可以出去放松一下,但是还是有很多人必须坚守岗位,而且必须保持高度紧张。这些单位既不是应急单位,也不是核心单位,为啥呢? 本期您将听到: 00:00 - 01:28 为什么节假日非应急单位也高度紧张?形式主义值班背后的体制内特性 01:28 - 02:02 体制内为何易现形式主义?信息不对称问题如何影响工作评估 02:02 - 03:02 产出难以度量的岗位如何衡量绩效?主观绩效评估会导致什么 03:02 - 03:21 主观绩效评估如何引发形式主义,应对领导检查成首要任务 03:21 - 03:47 体制内等级制有何特点?工作人员与企业员工有何不同 03:47 - 04:14 行政编人员不受劳动法保护?加班费等权益如何保障 04:14 - 04:35 如何理解中国体制运行的“不完全契约加政治承包制”公式 04:35 - 05:39 顶格管理如何出现?体制内层层加码背后的原因 05:39 - 06:33 形式主义的历史根源与现代表现,不同组织形式主义对比 06:33 - 07:17 如何破解体制内形式主义?回归常识与尊重人性的解决思路 07:17 - 07:58 如何减少体制内无效内卷?值班安排如何更人性化 07:58 - 08:35 形式主义对干部心态及经济发展的长期影响
【核心观点】京东大战美团,本质上是在一个寡头垄断的市场上,新进入者如何挑战市场巨头的竞争战略问题。京东祭起道德大棒的打法,在当下的中国市场上是剑走偏锋。但“以德服人”是险招,如果不能出奇制胜,必定伤及自身。 本期您将听到: 0:00-1:00 京东美团又打擂台? 1:00-2:00 京东美团又打擂台?外卖市场风云再起 2:00-3:00 京东美团之争,你站哪边? 3:00-5:00 京东凭啥敢挑战行业巨头? 5:00-6:30 商业江湖里的双刃剑? 6:30-7:30 消费者才是最终裁判? 7:30-8:40 商战里的生存法则?
最近《南方周末》有篇报道引起了我的关注,这篇文章的题目是《生源减少之后:多地推行教师选调分流》。这篇文章发现了在江西抚州市的多个县存在中小学教师被分流调岗到事业单位这样一个现状。正好我老家就是抚州市,所以我对这个事情格外关注。这期主要讨论:政策出台的背景、历史上的教师参政、“曲线救国”路线是否可行?学师范还有前途吗? 本期你将会听到: 00:00 - 01:06 江西抚州多地中小学教师被选调分流,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区域教育布局之变? 01:06 - 02:38 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致教师富余,岗位调剂是资源优化还是无奈之举? 02:38 - 03:00 从幼儿园招生困境看,70 后人口问题如何重塑教育产业版图? 03:00 - 04:42 教师被抽调与历史有何异同?特殊时代下的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是否仍成立? 04:42 - 07:59 教师进政府部门是曲线救国?编制、福利、地位和晋升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07:59 - 09:54 年轻人职业选择路口,如何在教师分流潮中找准方向,避免被时代浪潮吞没?
本期文稿最早写于21年5月,内容中的时代背景或许与今天已经大相径庭,但是后面核心内容中的分析框架与决策建议至今仍未过时,希望能对听众起到一定帮助。 2021年,合肥市发布了一份文件,规定购房人年龄在35周岁以下。很多30岁出头的青年人还没实现财务自由,转眼发现自己就要进入中年危机了。本期话题:职场中年人应该何去何从?如何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职业? 00:10 职场中年危机警告 01:52 如何从2个维度,将职业分为4类,什么样的职业最抗风险 06:42 如何预防中年危机
当前中美关税大战升级,特朗普政府单方加征关税,中方坚决反制。博弈论视角下,中美正陷入“胆小鬼博弈”——谁先退让谁受损。但零和博弈并非最佳选择,如何实现“斗而不破”?为何必须联合盟友?刺激内需为何是破局信号?本期视频为你解析博弈逻辑。 本期你将会听到: 00:00 - 01:42 中美关税战为何被定义为“斗鸡博弈”?先让步的一方会付出什么代价? 01:42 - 03:37 特朗普的“边缘策略”与肯尼迪在古巴危机中的做法有何异同?中国如何避免成为“输家”? 03:37 - 04:30 什么是“可置信承诺”?为何仅靠对等加税不足以让美国相信中方的决心? 04:30 - 07:52 若中美关税战持续升级,欧洲和加拿大会因何选择与中国合作?利益与风险如何平衡? 07:52 - 08:55 为何说“政府带头过紧日子”可能传递负面信号?刺激内需如何通过“徙木立信”增强市场信心?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