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期播客我们找来了三位在不同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职场打工人,制药供应链七年老兵Spencer、从医药流通转战金融一线的小派、还有最近正在gap的老朋友设计师周历,一起聊了聊“面试”这件让人又爱又恨的事儿。 起因是朋友吐槽HR要工资流水,怀疑被套路压价,结果一聊就炸出了一堆干货:原来大公司要流水不一定是为了压价,可能只是为了走个流程;小公司HR则更“野生”,可能真会看菜下饭。我们从外企、国企聊到创业公司,发现面试逻辑完全不同——外企重逻辑、沟通和文化匹配,私企更直接,有时候还得带点“江湖气”。 校招和社招也差别很大:群面像“大型相亲现场”,有人靠颜值出圈,有人靠“会来事儿”;社招更像双向选择,你也在面试未来老板靠不靠谱。还有一些绕不开的敏感话题比如女性求职的隐形门槛、外包岗位的真相、空窗期怎么解释、甚至怎么反向试探老板是不是“水货”……总之,面试不是考试,而是一场心态和信息的博弈。 最后达成共识:别把面试妖魔化,但也别怂。找准自己的节奏,真诚点、灵活点,总能找到那个“空气对、土壤对”的地方。找工作就像找对象,匹配比优秀更重要。 Highlights: 00:17:40 婚姻和生育有弊也有 00:21:09 外包岗位,画个转正的饼 00:29:53 群面如大型相亲,感觉比答案重要 00:33:08 太优秀也可能被拒?! 00:43:12 公司死气沉沉?快跑! 00:46:17 反向面试老板是不是水货 00:48:14 面试终极王牌:真诚 本期主播: 洲洲(即刻@陆洲洲) 嘉宾: 周历、Spencer、小派 设备支持: ZOOM 加听友群vx:luzhou517 BGM: 瑞草洞OST - Interview Mika - Take it easy
本期播客请来了两位特别有趣的“传酵士”——其实是两位学环境设计的学妹,自称“大师傅”和“小师傅”。她们在一次思辨设计课上偶然闯入了发酵的世界,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甚至开始自己养酵母、做面包!从完全不懂发酵的小白,到能侃侃而发酵哲学,她们发现:原来人类和酵母根本不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而是一场默契的协作。酵母不是工具,是合作伙伴,甚至有点像是“宠物”——你得每天喂它、关心它,它才会给你带来蓬松美味的面包。 她们还聊到了南北方面食文化的差异、发酵的偶然历史、工业酵母与天然酵种的区别,甚至提到了一个很酷的观点:人类把对自己有益的微生物活动叫做“发酵”,没益的就叫“腐烂”——这本身就很“人类中心主义”吧?如果你也对发酵、面包或者“后人类”感兴趣,这期一定会让你嘴角上扬! 本期主播: 洲洲(即刻@陆洲洲) 嘉宾: Jinny(大师傅)、燕味火锅底料(小师傅) 设备支持: ZOOM 加听友群vx:luzhou517 Highlights: 07:22 酵母界也讲究一个balance 16:30 养酵母仿佛养宠物 20:18 酵母也会打嗝放屁 36:16 发酵在左,腐烂在右 46:47 其他组的狂野课题 Reference: 发酵文化人类学:从微生物的角度看人类社会 日本发酵工程师、插画师、作者小仓拓著,探讨为什么通过发酵能制作如此多的食品?发酵究竟是何时出现的呢?发酵诞生以来,给人类的身体健康、生活习惯,甚至社会、经济、文化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发酵产业的前景如何? 奇食记 B站出品的一部“反美食”的食纪录片,深入街头巷尾,探寻中国各地极具争议性的奇特食物,并透过这些“暗黑料理”探讨地域文化、生存智慧与人间百态,为观众带来一场另类又深度的美食文化冒险。 BGM 福禄寿 - 嗵嗵 回春丹 - 鲜花
嗲声嗲气的老朋友周历返场,上一次还是他在准备进入新工作的阶段,这一次,已经跳了 N 次槽的他又又又辞职了,但是此次离职以后他没有像往常一样再无缝衔接下一份工作,而是按下暂停键,开始了人生第一次 Gap,一直以来将职场视为“体验场”的他,这次又有了什么新的收获呢? 回看过去的这些工作经历,周历发现,让人身心俱疲的不仅仅是工作本身,还有无时无刻不在付出的各种“情绪劳动”,这样的工作早已不是高性价比甚至等价的技能交换,它正在悄悄偷走了我们的心力、情绪,甚至生活。最扎心的是,他发现越来越多人相信,暂时忍受的痛苦一定可以换来未来未知的自由。大家不是不努力,而是努力错了方向;不是不想快乐,而是压根忘了快乐长什么样, 辞去了工作的周历如今开始了一种新活法:自由职业、接设计私单、写公众号、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尽管工作时长并不亚于坐班,但“一点都不觉得累”,如果你也在工作中感到迷茫、内耗,或只是好奇“别人是怎么活下去的”,这期或许能给你一点真实的安慰和启发,也许大环境暂时无解,但个人解法永远可以 DIY。 Highlights: 00:03:56 领导一出门,空气都变甜了 00:07:16 职场“性价比计算公式” 00:12:26 那些主动被动gap的人们 00:19:04 同一份职场,各有各的忧伤 00:27:32 逃离职场内耗,探索工作之外的可能性 00:34:05 人生是上台阶还是在旷野中撒野 00:42:43 学历与能力的错位 00:50:32 在宽宽的跑道上奔跑,总能到达目标 本期主播: 洲洲(即刻@陆洲洲) 嘉宾: 周历(公众号:工位读物) 设备支持: Sound x Lab 声音实验室 加听友群vx:luzhou517 BGM: Severance: Season 1 -Labor Of Love José González - Stay Alive
本期又请来了一位主播许久未见的研究生同学,Yingying ,作为当年设计专业的“优等生”,从上海毕业以后先后在意大利和香港工作,看起来已然找到了人生最优解。然而国外松弛的工作节奏,反而让她感到一种“深度的无聊”和“内在的空虚”,这种感觉,相信不少人都懂。 不同于大多数人选择苟着,Yingying尝试通过一些方法以寻求改变,但始终隔靴搔痒,知道她遇见了Isha Yoga,练习了没多久就体验到了全身细胞“狂喜”的状态。这份强烈的内在感受,加上对当时工作意义的迷茫,让她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裸辞,直奔印度Isha瑜伽中心,在这个“世外桃源”般的能量场里,一待就是七年。从充满诱惑的国际大都市到一年花不到800元人名币的印度村落,充实的生活和丰盈的内心让她“什么都不怕”。 七年后的回归,是偶然也是必然,因为将古典瑜伽的纯粹体验带给更多人已经是Yingying的使命,不过这不是一个瑜伽的故事,而是一个如何勇敢追寻内心真实、在“没苦硬吃”的时代找到真正生命活力的故事。Yingying用她的改变向我们证明了,内在的觉醒才能带来幸福和意义感。 Highlights: 00:03:14 一切看起来都挺好,内心却深深无聊 00:11:56 一直迷茫一直找,最终遇到Isha 00:18:16 身体“狂喜”:每个细胞都在大笑 00:23:44 裸辞去印度,义无反顾 00:27:52 Isha日常,五点半起床,一年花八百 00:39:25 现代瑜伽大多与古典瑜伽背道而驰 00:45:48 回归上海,把“世外桃源”的能量带回来 00:59:02 关于印度的那些真假谣言 本期主播: 洲洲(即刻@陆洲洲) 嘉宾:Yingying (小红书@Yogini 、公众号@古典瑜伽科学) 设备支持: iphone 加听友群vx:luzhou517 Reference: Isha瑜伽 由印度瑜伽大师萨古鲁(Sadhguru)创立的一套完整瑜伽体系,旨在回归古典瑜伽的纯粹形式,通过科学化的身心训练帮助个体实现潜能。 内在工程 一种基于古代瑜伽科学的方法和工具,使人们可以透过瑜伽这门内在科学去激发自身最大的潜能,在健康、内在成长和成功等所有方面进行优化。包含一套简单而强有力的瑜伽练习、以及古老的“Shambhavi Mahamudra”(香巴维大手印)。 BGM: Sound of Isha - waterfall 印度随处可见的大型“宠物”们
老嘉宾王鸡鸭成功跳槽新公司,生活范围从上海东北角横跨到西南角,于是人生新阶段从搬家开始,此次找房顺也不顺,在亲子”鉴定“了二十几套房之后总算还是搬进了理想的新家,过程中不仅要看房,还要看房东看中介,一圈看下来已然是找房老司机,所以此次特邀来给同样有找房计划的听友来分享一些小经验。 找房不仅要花心思找新家,还得和现在的住处优雅说再见,提前太早房东空置一天亏几百块,比租客还急,简直像“卖菜逻辑”。看房之前一定要罗列自己的需求,从地理位置到楼层到房间隔绝设施,只有清楚自己要什么,才不会轻易被房东或者中介“忽悠”了,说到中介,好中介可以帮你避雷隐患,但也有拼命催单的PUA中介,和踩中所有雷点的菜鸟中介,一切都是猿粪。总之,房子是自己住的,钱的自己掏的,不合适就赶紧换! 还有一些不一定都会遇到,但是有备无患的小tips,也请但闻其详,简单来说,找房这事儿,地图画圈缩小范围、需求清单写得越细越好,最关键的是——去线下戳戳小区里那些“老江湖”中介,说不定就能挖到没挂上网的宝藏房源!Good Luck! Highlights: 10:14 AB套、扇形房…租房界的奇葩户型大赏 14:50 四川人的双灶头执念 19:24 差点租了“天降鸟屎房” 23:32 退租不是你想退,想退就能退 36:26 各渠道房源各有利弊,总有一款适合你 42:59 威逼利诱3A哥,哭笑不得菜鸟弟 本期主播: 洲洲(即刻@陆洲洲) 嘉宾: Gia(公众号:王鸡鸭) 设备支持: Sound x Lab 声音实验室 加听友群vx:luzhou517 BGM: Kali Uchis - Happy Now Sade -Babyfather 当年来上海的第一套房 出租屋也要收拾的温馨舒适 新家窗外的街景
今天做客的嘉宾Hazelnut,是一位17岁就被类风湿关节炎(RA)突袭的“脆皮青年”。别被名字给骗了,类风湿和普通风湿天差地别,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就意味着她大概率将终身与之为伴!从最初一个脚趾的肿大到最终确诊,Hazelnut的心情和整个过程一样一波三折,本该是不知疲惫全力冲刺的年纪,却不得不承受身体的疼痛和激素药物带来的副作用。 但Hazelnut的故事还远不止病痛,正值高三的她还经历了巨大的心理起伏,虽然也曾经历过一阵抑郁和低迷,但是最终她选择了勇敢面对,从对疾病的一知半解,到成为半个 “医学专家”。从口服药物到尝试昂贵的生物制剂,她一路摸索,不断尝试不同的治疗方案,只为找到最适合自己的。 虽然如今Hazelnut的病情仍有反复,但久病成医的Hazelnut已经找到了工作、生活、运动之间的微妙平衡,逐渐强大起来的她目前正计划构建一个互助组织,希望能帮助更多像她一样的年轻患者走出困境。 这是一个关于疾病的痛苦经历,也是一段坚强勇敢的成长故事。 Highlights: 01:23 类风湿?风湿?傻傻分不清楚 07:18 CT照出‘狗啃关节’, 与俯卧撑说拜拜 21:09 医生的一句‘我们一起努力’,比‘没救了’有力太多 27:35 脆皮≠脆弱,自己是最好的医生 46:56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我们都需要理解和依靠 49:30 “与疾病共存”而非“对抗病魔” 本期主播: 洲洲(即刻@陆洲洲) 嘉宾: Hazel(小宇宙@一颗榛子Hazel) 设备支持: Sound x Lab 声音实验室 加听友群vx:luzhou517 Reference: Arthritis Foundation 建立于1948年,一直以来致力于募资支持泛关节炎药物研究、普及患者教育、构建患者支持组织等。资源全面,针对类风湿关节炎、银屑病、骨关节炎、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等都有,话题的范围从患者的饮食、锻炼、孕期注意事项、心理健康等等应有尽有。 上海浦济风湿类疾病关爱中心(公众号) 除了文字患教,还定期会邀请风湿专科医生线上直播宣讲。 爱身边的风湿病患者(公众号) 也有一些不错的文字版患教内容。 BGM Enji - Zavkhan BIGYUKI - In a Spiral
本期播客邀请到了来自可持续时尚领域的创业者Yidi,身份多元的她既是创意策划人,也是MATTTER材料创新平台的创始人,前不久她的一条关于“一年只需要买五件新衣服”的短视频火爆出圈,激起了主播对于可持续时尚的好奇和兴趣,在这个“快时尚”和直播购物大行其道的时尚领域,真的可以做到环保和克制吗?这个看似悖论的议题,是否真的存在完美的解决方案吗? 其实,现实比想象中更为残酷,听起来一举多得的旧衣回收计划,大部分旧衣服被分拣后流向二手市场,或打包运往智利填埋场,成了另一种“绿色谎言”;时尚界最经典的黑色服饰,其染色过程却是污染最严重的;而生物基皮革、菌丝培育面料这些听起来很酷的新材料,商业化之路依然很长;国内虽然供应链高效,但很多品牌对新材料的认知仍然停留在“听说过苹果皮”的阶段。 说到这里也不必丧气,“可持续”并不是非黑即白的选择,哪怕只是说服自己“少买一件”也是进步,“可持续”是一种系统性思维,它不是简单粗暴地提倡反消费,而是要努力让交易变得更有意义。 Highlights: 01:22 一年五件新衣服?臣妾做不到 05:05 快时尚VS可持续,假悖论还是真矛盾 09:16 黑色服饰稳居黑名单榜首 13:25 旧衣回收的“绿色谎言” 24:37 你以为的旧瓶重生,可能是别人的财富密码 26:20 每一条牛仔的诞生都背负了太多 37:31 Next Gen创新材料,任重而道远 本期主播: 洲洲(即刻@陆洲洲) 嘉宾: Yidi(MATTTER创始人,小红书@Yidi_CHEN) 设备支持: Sound x Lab 声音实验室 加听友群vx:luzhou517 BGM: Vegyn / Jeshi - I See You Sometimes Four Tet - Lush Reference: ESG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指从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三个维度评估企业经营的可持续性与对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 Next Gen 在材料科学领域,指的是那些通过前沿技术突破或创新设计理念开发出的高性能、多功能或可持续的新型材料。比如可持续与环保材料中的生物基材料和循环再生材料
本期嘉宾是带来了新品牌「微笑菠茄」的老朋友,这个看起来就带着欢乐表情的品牌名,承载了两位创始人,香菇和葛温的目标和愿景,那就是带着微笑探索更友善的商业世界,将 “被淘汰的农作物”转化为“日常美味” 。 这并不是两人的一时兴起,早年在经营蔬食餐厅时,葛温就会接受合作小农与农场大量因“不达标”被拒的食材制作成可口又营养的食物,但她也意识到仅靠一家小店的“拯救”实在是杯水车薪。而香菇在过去的两年间就职于一家大农业水果种植公司,这才了解到从产地到城市销售终端的过程中,至少有20%的果子会被作为“次果”分选出来,而这些果子可能只是因为不符合统一的包装标准,或是有一些小的疤痕,日过再遇到极端天气,这一数字甚至会达到50%以上。当事实摆在面前,没有人可以否认,我们正面临着触目惊心的食物浪费问题。相同的洞察将两位多年未见的好友再次链接到了一起,自此,让非标果起死回生,并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用价值成为了两人的共同信念。 尽管怀揣着如此宏大的目标,“佛系”的两人并不会过度标榜自己产品的可持续属性,他们选择用口味吸引而不是用道德绑架,而消费者购买上的每一块苹果酥,都是他们和微笑菠茄一起,投给一个更懂呼吸的地球的一票。 Highlights: 03:59 创业没有白走的路,踩过的坑都在为未来铺路 08:44 美食的终点不是爆款,而是减少食物浪费 14:37 为什么是苹果酥? 20:56 只卖对的,不卖贵的 31:23 当年老板食客,如今合伙拍档 39:16 既要认真创业,更要努力生活 本期主播: 洲洲(即刻@陆洲洲) 嘉宾: 香菇、Gwen 设备支持: Sound x Lab 声音实验室 加听友群vx:luzhou517 Reference: 农产品浪费: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每年大约有25亿吨农产品被浪费,这些浪费发生在整个食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 生产:在生产过程中因病虫害、极端天气或种植过剩等原因被浪费 收获:因采收不当或未及时采收而浪费 加工和运输:加工和运输过程中因损坏或不符合标准而被丢弃 零售:因外观不佳、保质期过短或市场需求不足而被零售商丢弃 消费:因为过量购买、剩余食物未妥善保存或消费者对食物的浪费行为 Dash Water 于2017年在英国成立,主打零糖零卡路里汽水饮品,2020年获得B-Corp认证。品牌在诸多细节中都践行着可持续的理念: 减少食物浪费:使用外表不完美的“丑水果”作为原料,目标是到2025年节约2600吨水果和蔬菜 环保包装:使用可完全回收的铝罐和玻璃瓶作为容器 碳中和:配送服务达到了碳中和标准,并通过与慈善机构 Trees for Cities 合作种植林地来抵消碳排放 本地采购与生产:在本国进行生产包装,在工厂附近采购原料以及在海外建立工厂,减少了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BGM: 中村佳穂 - そのいのち The black birds - HIMALAYA Ocean
在繁忙的上海地铁中,许多人行色匆匆,有些人面容憔悴,大多数人都在玩弄手机,却也有人正在用独特的视角和画笔记录着身边的过客。 本期播客邀请到了这位地铁中的“画师”,目前任教于纽约大学的艺术家MOMO。她和许多沪漂打工人一样,每天有着漫长的地铁通勤时间,于是她将这段“无效时间”转化为创作的灵感源泉。MOMO随身携带口袋本,记录下地铁中形形色色的人们:打哈欠的工人、穿着夸张的时尚达人、专注刷手机的白领,甚至是睡姿各异的乘客。这些瞬间被转化为生动的线条,成为她观察城市生活的独特视角。 MOMO的这些小画片不仅仅是简单的速写,而是在用写实与想象交织的笔触捕捉都市人的百态。起初在地铁上作画时担心被注视,却发现现代人沉浸于手机世界的“冷漠”反而给了她自由。除了上海的地铁,她也回忆了巴黎地铁的感人气味,以及留学哥本哈根时目睹同学逃票的惊险一刻,对比不同城市的地铁生态。她坦言,画画不仅是打发时间,更是一种对抗手机成瘾的方式,帮助她“夺回对时间的掌控感”。 MOMO的“地铁千人速写计划”还在继续,未来或将以展览或画册的形式呈现,透过她的笔尖,地铁不再是冰冷的交通工具,而成为一座流动的美术馆,承载着无数平凡却鲜活的都市瞬间。 Highlights: 04:19 别人通勤刷手机,我刷我的速写本 07:26 地铁车厢是我的人类观察实验室 13:33 中外地铁迷惑行为 20:12 巴黎地铁生存指南 26:44 初衷竟是为了对抗手机瘾 39:58 当记录成为习惯,提笔就是故事 44:14 学生二创故事,速写成偷情剧本 本期主播: 洲洲(即刻@陆洲洲) 嘉宾: MOMO(小红书@MOMO脑图) 设备支持: Sound x Lab 声音实验室 加听友群vx:luzhou517 Reference: 巴黎地铁上的人类学家 法国著名人类学家马克·奥热(Marc Augé)所著的一本别开生面的人类学研究随想录。本书以巴黎地铁为背景,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和观察,探讨了地铁这一特殊空间中的人类行为和社会现象,在他的眼中,地铁“充满日常生活的人性”,“没有任何东西比地铁线更具有社会性”,是一个再好不过的观察场所。 I am the subway/我是地铁 韩国插画师金晓恩( Kyoeun Kim)作品,这本书以首尔地铁2号线为背景,通过地铁的视角,讲述了它在日出到日落之间迎来送往乘客的故事。书中细腻地描绘了377个人物,以及7个特定人物的故事,作者以铅笔、水彩及传统韩国墨水作画展现了首尔市民的日常生活。 BGM: 江玲 - Yum Yum Cha Cha 窦靖童- Blue Flamingo
本期嘉宾Cece在前年也做客过本台,当时作为新晋老板娘的她,和另外几位Gelato狂热爱好者朋友一起分享了关于Gelato的小故事,如今进入创业第三年,已经从单店发展到了四家,也从上海衍生到了北京,今年也会继续在门店数量和城市上做加法。 不论是从业者还是消费者,这两年一定都没少听到“大环境太差”、“消费降级”之类的抱怨,而疫情后从美国金融白领华丽转身为手工冰淇淋店创始人Cece,却将品牌从上海一家小店发展到京沪双城布局,果然“爱笑的女孩运气都不会太差”,然而一路开挂的故事在现实中并不存在,跨城扩张至北京时,她遭遇供应链管理、南北口味差异等挑战,初期甚至因人手不足熬夜亲自制作,对身体造成了不可修复的损伤。好在,擅长反思和善于观察的特质,让Cece把这些经历构建成了属于自己的经营哲学,在坚持品牌“天然食材”的DNA同时,摸索出了更适合中国人消费习惯的发展计划,就让我们一起期待有一天,在我们身边的大街小巷都能够吃到她的冰淇淋吧! ILDG冰淇淋实验室:上海衡山路店、上海前滩太古里店、北京三里屯店 Highlights: 00:01:16 从上海到北京,意料之外的大受欢迎 00:08:13 只有好原料才能有好味道 00:14:29 好吃好看你也不一定好卖 00:23:54 如何传承品牌的纽约DNA,又能迎合本土需求 00:42:54 Gelato的千店想象真的可行吗 01:00:22 不害怕未知,不吝啬改变 本期主播: 洲洲(即刻@陆洲洲) 嘉宾: Cece 设备支持: iphone 加听友群vx:luzhou517 BGM: 亜蘭知子 - Midnight Pretenders Kelly Clarkson / Ariana Grande - Santa, Can’t You Hear Me
本期的嘉宾CYCLE在不久前还是一名音乐工业的流水线上的顶级“声音裁缝”,虽然大学专业并不相干,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对于音乐的向往,自学了作曲、录音、混音等技能。在进入音乐产业工作以后也参与了影视综各类声音制作的环节,从现场收录到录音棚的修音、混音,甚至统筹发行,真的是哪里有砖哪里搬。尽管亲历了幕后的艰辛与不易,也见证了声音制作背后的复杂流程,CYCLE反而更深地体会到,要实现自己的音乐梦想,就必须摆脱机械劳动的束缚,回归创作本身。 CYCLE的音乐旅程可以追溯到高中时期,一伙热爱说唱的热血少年一起梦想成为super star,如今已然被Afro充满自由感和生命力的音乐所深深吸引,认为其不仅能代表都市生活的多元性,还能唤起人们对阳光、海滩和自由的向往。辞职后的CYCLE,“每天窗帘一拉,不分昼夜地感受音乐”,他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创作,将Afro音乐的律动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结合。 这一段从音乐产业流水线“工人”到独立音乐制作人的转变之旅,虽称不上是逆袭,却是一次真实的自我探索,希望给同样拥有梦想的你带来一些勇气和鼓励。 Highlights: 01:59 高中至今未曾放弃的音乐梦 06:24 金曲背后的百万修音师,却是无名打工人 18:15 只有开不了的麦,没有拉不回的调 22:30 抖音神曲流水线日均生产200首DEMO的真相 32:14 了解、熟悉、爱上Afro来自非洲的自由律动 本期主播: 洲洲(即刻@陆洲洲) 嘉宾: CYCLE徐志龙 (网易云音乐@CYCLE) 设备支持: SHURE-SM7B;neumann-TLM193 加听友群vx:luzhou517 Reference Afro 一种源自非洲的音乐流派。Afrobeats,也称为Afro-pop或Afro-fusion,主要来自西非和散居地,融合了多种风格。Afrobeats不仅是一种节奏律动,也是一种音乐流派,甚至可以代表整个非洲文化。它通过打击乐、舞曲、民俗元素与西方主流的Hip-hop、Funk、电子乐等相融合,形成独特的律动与氛围。 FOLI (there is no movement without rhythm / 无节奏则无运动) 一部展示非洲音乐舞蹈生活的纪录短片,展示了非洲人民如何在生活和工作的日常场景中创造音乐,原视频来自于YouTube频道“Thomas Roebers” Vocal Comping 合成音轨(拼轨道) 使用多次重复录制的音频内容合成为一个独立的音频轨道,这是一种广泛地应用于音乐制作中的编辑方法。 BGM: Tyla -Water CYCLE - 消逝的多巴胺
当大多数人在用眼睛丈量世界的时候,本期的嘉宾周游,却选择了用鼻子去体验这个世界。心理学专业的她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视觉和听觉方面的研究相较于嗅觉要完善得多,于是便开始了一场野生的嗅觉实验,她像野采昆虫般搜集大自然中的气味,在新西兰标记松脂丰富的松树,制作独属于自己的一张“气味藏宝图”;偶尔也会在下厨的时候加入一些气味小心思,比如给猫研发的姜黄咖喱,用紫苏腌渍梨子,把鹰嘴豆饼煎出“伪鸡蛋香”,煮一锅白米汤,用最原始的谷物香气击溃城市小孩的挑食防线 而这些实验背后,是她的尖锐追问:当大量的植物原料只能炼出几毫升精油,香水瓶中装着的究竟是这些植物的精华还是尸骸?如果人类不能接受“动物剥削”,为何对植物的生命却可以视而不见?人类如何可以欣赏到植物整个生命周期的气味波动呢?或许你可以和周游一起试一试,让鼻子代替眼睛,建立与世界连接的全新方式吧! Highlights: 00:01:21 自然名「周游」的由来 00:06:35 嗅觉的实验室与田野 00:13:09 香水诈骗与气味霸权 00:25:38 植物是否也有生命 00:32:55 野生创作实验 00:40:18 自然教育中的嗅觉魔法 本期主播: 洲洲(即刻@陆洲洲) 嘉宾: 周游 设备支持: iphone 加听友群vx:luzhou517 Reference 斐济果(Feijoa) 学名费约果,原产南美洲,果肉呈半透明凝胶状,口感酸甜,混合了菠萝、草莓和薄荷的香气,在新西兰,斐济果季节(3-5月)常被用来酿酒或直接鲜食,因其独特风味被称为“热带香气炸弹”。 西普调(Chypre) 香水领域的一种经典香型,得名于1917年法国调香师弗朗索瓦·科蒂(François Coty)创作的传奇香水《Chypre》(法语“塞浦路斯”)。它以复杂、深邃、略带湿润泥土感的气息闻名。 前调:明亮的柑橘(如佛手柑、柠檬); 中调:馥郁花香(玫瑰、茉莉)或果香(桃子、李子); 基调:潮湿的橡树苔(Oakmoss)、温暖的广藿香、沉稳的劳丹脂(琥珀感)和木质香,营造深邃的泥土与森林气息。 BGM: Quadro Nuevo - Tu Vuo' Fa' L'Americano Paniyolo - Mele Kalikimaka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