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96_亲爱的小狗|艺术家廖亮和他的缪斯们

嗲声嗲气

养一只狗,它就会映射你自己; 如果养两只狗,你会发现自己性格的另一面; 如果有了很多只狗,那它们会告诉你是怎样的一个人。 ——廖亮 艺术家廖亮对狗的喜爱可以追溯到童年,这几十年来,狗对他来说是最普通也是最不可缺的存在。从学生时期学画开始,到后来正式工作,再到如今作为独立艺术家,无论外部趋势为何,他的作品始终都在以塑造狗的形象为主轴,用不同的方式表现狗,描绘和记录狗以及它们和人类的互动。 在自然界中,狗和人的关系非常特别,它们把大部分的注意力都投向了人类。但事实上,人和狗一起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千万的因素造就出了不同的狗,人的各种意念也会融入到它们身上,影响它们的外貌和性格,因此,廖亮在创作过程中野一直在尝试以不同的造型感和感受来记录和塑造狗,他的作品并不以逼真写实为目标,相反,大到雕塑,小到杯子,都呈现出他随性而不拘泥于形式的创作态度,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观众可以更多地关注到这些作品中狗狗的表情、特征或毛发,而不是他们的品种。 他作品中的狗狗,不是被人类改造和驯服的对象,也不只是被人类记录、描述、阐释的素材,而是和人类一样,有着自我发生、情感表达、多元互动的个体。 *关注莫干山路50号珀德画廊最新展讯,2025年来线下邂逅廖亮的小狗们吧 童年收到的扑克牌 Highlights: 04:37 短暂的第一只和作为生日礼物的第二只 09:45 不追求形似,更偏爱去品种化的神似 12:55 即为何选择陶瓷作为媒介 29:11 无差别爱狗,既来之则养之 38:07 小众但依然存在,别人的好与我无关 45:16 被认真对待了的大众审美也可以是艺术 本期主播: 洲洲(即刻@陆洲洲) 嘉宾: 廖亮 设备支持: Sound x Lab 声音实验室 加听友群vx:luzhou517 BGM: Andrés Segovia - Suite for Solo Cello No. 3 in C Major, BWV 1009: Loure Andrés Segovia - English Suite, Op. 31:1. Prelude 廖亮部分作品: 蒙眼的狗 长毛恶霸犬&蒙眼的狗

49分钟
99+
9个月前

vol.95_一个都市青年到了小镇,你一定听过这故事|景德镇的变与不变

嗲声嗲气

景德镇自古以来就是人尽皆知的瓷都,它的名号盖过了省会南昌,甚至说盖过了江西二字也不过分,但真正火出圈还得是这两年,一年四季挑不出个淡季,于是顶着40度的高温,我还是来了。仗着好公社一直以来都与乐天陶社熟识,到了根据地自然得靠“地头蛇”咯,不巧当时正值员工集中休假的时间,于是就认识了“候补”地陪,也就是本期的嘉宾,陶陶。疫情期间从景德镇陶瓷大学的语言类专业毕业以后,他便在一个偶然的相遇后加入了乐天,如今是市集团队中的一员,多亏了他,才让我得以看到了越来越厚重的网红外衣下,景德镇雕塑瓷厂正在消逝中的真实底色,而这一切不过就发生在短短的半年之内。 一面是市场需求越来越小的传统陶艺,一面是优劣不齐的网红爆品,在互联网泼天的流量游客面前,势力日益悬殊,好在,总还有怀揣着创作理想的青年艺术家依然在坚持。时过境迁,新旧交替必不可免,只希望多少年以后,景德镇吸引我们的依然是陶瓷而非其他。 微信公众号:乐天陶社ThePotteryWorkshop 乐天陶社创始人小红书:郑祎 B站视频账号:乐天陶社-景德镇 Highlights: 06:44 不知道景德镇在江西的南昌人 10:01 摆摊的人多了,也便有了市集 17:39 坚持优中选优的乐天市集,把胃口都养刁了 24:49 逐渐消失的老厂房,给网红店“让位” 38:46 无语佛也该无语了 46:17 被乐天市集录取也是一年值得骄傲的事儿 本期主播: 洲洲(即刻@陆洲洲) 嘉宾: 陶陶 设备支持: 腾讯会议 加听友群vx:luzhou517 BGM: Rook1e / Park Bird - soft serve. Versengold-In einem Meer Aus Wein 陶陶的“展架 老厂寻宝|扑克牌上标记的是“第275尊罗汉”以及他的法器 在雕塑瓷厂穿行的运坯师傅 做了一辈子印坯的刘阿姨

59分钟
99+
10个月前

vol.94_从北欧到南美,好一个冰(I)与火(E)两重天

嗲声嗲气

本期嘉宾火火人如其名,热情如火,因此当初听她说要去芬兰留学还是小小地惊讶了一下,毕竟这片欧洲北部的土地,我的精神老家,一切都是淡淡的。果不其然, 目前火火已身处巴西,从i人天堂的芬兰到遍地e人的巴西,简直就是一部现实版的“冰与火之歌”~ 作为交换生,火火在最初的几个星期里已经体会到了巴西校内校外与芬兰截然不同的种种,从路上随时可能加入谈话的陌生人,到每周末市中心街区的全民狂欢日,都给火火带来了一些小小的震撼,另一方面,在目睹了繁华街区的抢劫事件到和光天化日之下不能掏出手机,也让她不得不保持时刻警惕(无奈百密一疏,录音结束后的某一天,火火的银行卡被盗刷了。尽管如此,在口福和眼福得到了充分满足之后这些糟心事儿都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无论你是对遥远的南美大陆充满好奇的旅行者,还是对留学生活充满好奇的学生,火火的经历都或多或少能为你提供一些亲历者视角。so,就让我们一起跟随火火的,体验一小段跨越北欧与南美的留学之旅吧。 Highlights: 02:03 疫情后重回欧洲校园,学的开心,玩的尽兴 11:31 跨学院跨国选课,一年没见着几次同班同学 24:15 防贼是巴西日常,抢劫是防不胜防 33:44 虽说丰俭由人,但贵的一定是对的 38:17 每周日封路狂欢,不喝酒就能扭起来 44:17 巴西利亚-奥斯卡·尼迈耶圣地巡礼 50:17 寻找与自己五行契合的城市 本期主播: 洲洲(即刻@陆洲洲) 嘉宾: 火火 设备支持: 腾讯会议 加听友群vx:luzhou517 BGM: Armik - Amor De Brazil Rikka - Ievan Polkka 巴西利亚地标性建筑 by 奥斯卡·尼迈耶

56分钟
99+
11个月前

vol.93_嗲肉嗲菜|首届网购原产地农副产品分享会

嗲声嗲气

终于终于,嗲声嗲气有史以来第一次好物推荐终于来了,曾经也考虑过总结一些论文写作工具和ai学习工具,终究还是让美食捷足先登了,毕竟一些季节美食,错过可得等一年! 首先要感谢互联网和物流,让我们吃遍全国甚至全球不是梦~小时候哪敢想象,只要划划点点,就可以在家里坐等地方小吃、新鲜水果甚至鸡鸭鱼肉,和父母这一代在菜市场练就的讨价还价和食材挑选能力相比,我们需要练就的则是折扣计算和评价鉴别能力,加上路途中的各种不确定,主播每次在网上选购食物都是抱着一种开盲盒的心态,既紧张又期待,这时候就需要多几个能吃会买的朋友,用嘴投出真实的一票了,所以这一期我和两位嘉宾一起分享了近期采购的好物,以及一些不一定科学但是有用的选购小技巧~ 如果大家还有什么其他感兴趣好物清单,欢迎留言倒逼!当然,也欢迎反向安利~ Highlights: 00:08:00 网购生鲜有风险,评论区里看门道 00:11:47 我很丑,但是我很美味 00:16:22 魔芋豆腐还得是手工的 00:27:40 食当地,吃在季才是王道 00:34:39 美食背后的那些技术活儿 00:41:16 一切皆可网购,口感有好有坏 00:50:00 儿时野味回忆、家乡手作味道 本期主播: 洲洲(即刻@陆洲洲) 嘉宾: 咪咪(“兜着走”主理人)、Gia(美食自媒体编辑) 设备支持: Sound x Lab 声音实验室 加听友群vx:luzhou517 BGM: 饮食男女 - Pa's Kitchen 海鸥食堂 - クレイジーラブ (Crazy Love) 跑山猪健康的肉色

60分钟
99+
1年前

vol.92_大哥你玩艺术,玩它有啥用呐?

嗲声嗲气

想必有很多人都和我一样,觉得艺术家是一群特别仙儿的人,既高冷又神秘,成名之前可能日子过的苦哈哈,一旦成功直接原地财富自由,那究竟谁能够称得上是“艺术家”,怎样又能算得上是成功了呢?带着这些小疑问,主播洲洲邀请了身边最熟悉的,也可能是唯一一位称得上是艺术家的朋友,郭城郭老师来尝试解答一下。 郭老师其实是我本科时期隔壁工业设计班的同学,本科毕业以后就选择了前往英国皇家艺术学院(RCA)批判性设计/思辨设计专业(Critical Design/Speculative Design)继续深造,就此逐渐断了联系,等到再次问候,哥们已然是一名艺术从业者了。也许是与最初的设计背景有关,郭城的作品最常从身边的“物”切入主题,通过装置和雕塑的方式呈现,而在我看来,无论是思考的逻辑还是作品呈现的的形式,都有着工业设计的影子,甚至会让我联想到一些关于未来的影视作品。 本期郭老师不仅分享了一直以来关注的主题和一些有趣的创作经历,也坦言了曾经作为一位归国艺术家的身份尴尬,以及如今和任何职业一样不得不面对的年龄焦虑,可以说是大型祛魅现场了,对郭老师作品感性的可以搜索时尚芭莎艺术对他的一期专访“NEW ART|郭城:提问的人” Highlights: 00:03:29 在荷兰占屋者社区挖了一立方米的坑 00:12:24 从设计到艺术,成为将艺术作为思维工具的艺术家 00:17:52 “时间的幼虫”,一场艺术家与科学家的共创 00:41:05 不同时期,不同主题,不同身份,不停创作 00:50:58 既然错过了放弃的时机,就继续努力吧 本期主播: 洲洲(即刻@陆洲洲) 嘉宾: 郭城 设备支持: iphone 加听友群vx:luzhou517 Reference: 荷兰生物艺术设计奖 Bio Art & Design Award (BAD) 一年一度的“BAD”旨在激励新兴设计师和艺术家深入生物艺术和设计的领域,创作出全新的跨学科作品。该奖项涵盖的领域很多,从可持续性、食品和健康,到生物技术、园艺和农业,从新材料到伦理,从分子到宇宙以及介于其间的每一个生物实体,无论是天然还是人造物。 荷兰占屋者社区ADM 位于阿姆港附近的ADM社区(Amsterdan Dry-dock Company),1965年由于当时所在位置的港口无法扩张渐渐被废弃。1997年,这片被废弃的土地被100多人由船经水路上岸占据。后期这里来自世界各国不同年龄的人,有艺术家、作家、演员、舞台设计师、画家等各种创意产业的住民,经过多年经营后一度成为阿姆次文化大本营之一,现已于2019年被政府拆除。 “时间的幼虫”(The Larva of Time) 北京大学博古睿研究中心“创意未来”这一关注领域下的一次跨学科策展及研究项目,于上海纽约大学当代艺术中心(上纽ICA)展出。本次展览由2022-23博古睿学者龙星如策划,呈现由白书农、郭城、张蔚、张文心联合创作的11件全新作品。 博古睿研究中心 致力于在世界秩序发生深刻变革的当下,找寻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机遇、变革的新动力,提供切实可行的创新思想,努力让我们的世界更美好。2018年12月19日,北京大学博古睿研究中心在北京揭牌成立。 BGM: Tierra Whack - Chanel Pit 白水 - 轻舟漫游 荷兰BAD Award “一个被恰当重塑的过往”系列中的作品《过往,新的过往》, 最畅销作品 Abstract Oracle Generator “时间的幼虫”展览中的几件作品

60分钟
99+
1年前

vol.91_六年涨薪跳槽六次,逆风也有能飞的吗喽

嗲声嗲气

作为草台班子里的典范,这次录音又遇到了新的bug,高级设备没整明白,只录了左声道,还好手机也录了一份,开头两分钟稍稍忍耐一下,见谅~ 本期的嘉宾又是一位学弟,很年轻,尚未满三十,本科毕业就开始工作,经历和经验都实实在在比我还丰富,前阵子突然主动询问有没有什么好玩的事可以做,我的雷台立马响了,小子,又要辞职了呗! 果不其然,学弟迎来了职业生涯的第六次离职,本以为在当下的就业环境中,至少也得空出个一俩月,美其名曰gap,不曾想,学弟周末一过就再就业了,一天没耽误,更让我意外的是,小子不仅换了个领域,还涨了个薪!难不成,所谓低迷的就业市场纯属谣言?还是学弟掌握了什么求职密码,得以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无论你是正在海投简历的应届生,还是寻求职业转型的老手,相信本期播客都会给你带来新的启发和动力。话说回来了,无论何时好工作都不会从天而降,了解自己的目的,理解对方的诉求才有机会找到合适自己的坑。 请相信,主动出击的吗喽,逆风也能起飞! Highlights: 00:02:16 体验派打工人,年龄从来不是问题 00:06:28 好简历值得花时间打磨 00:14:18 一年一换不是花心,是好奇心 00:24:54 面试考验的不仅是实力,还得有体力 00:40:29 说走就走的年轻人和怕被请走的中年人 00:48:59 看起来三心二意,其实我只是擅长技术迁移 本期主播: 洲洲(即刻@陆洲洲) 嘉宾: 周历 设备支持: Sound x Lab 声音实验室 加听友群vx:luzhou517 BGM: 伍佰 - 夏夜晚风 君さえいれば

67分钟
99+
1年前

vol.90_上海餐饮越来越卷,想吃顿舒服的饭怎么还这么难?

嗲声嗲气

这一期我们又尝试了新的录制模式,大家各自在家,一边吃着让自己感到舒服的食物,一边连线录制(音质又滑铁卢了...),且算是一场关于食物与生活哲学的闺蜜闲话吧。 虽然我们仨来自不同的地区,有着截然不同的家庭饮食习惯,却对食物都有着一份认真劲儿,对我们来说,吃饭绝不只是为了果腹,吃就得吃的舒舒服服。从家庭烹饪到街边小馆,从食材选择到用心料理,一个合格的吃货必须能够找到心灵慰藉与口腹之欲的平衡。 也许有人会觉得我们矫情,在上海工作生活,能按时吃上饭已经很不错了,还要吃的心满意足简直是奢侈,殊不知我们其实都有或长或短与食物“斗争”的经历, 如今好不容易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饮食节奏,自然是要牢牢守护住的。而对于餐食和餐馆的选择,我们享受的是真正意义上“舒服”的一餐,不一定需要热情的服务、高端的摆盘、刺激的口味,每个人心中自有偏好。 最后祝所有忙碌的打工人,今天也有好胃口呀!Bon Appétit! Highlights: 00:02:08 话题开始于一家烹饪不复杂,滋味不寡淡的餐厅 00:07:49 灵魂小料吃出家乡味道 00:10:09 身体的舒适感 vs 头脑的罪恶感 00:15:26 早餐打卡群 = 抗焦虑互助会 00:22:31 家是与食物建立关系的第一站 00:30:42 除了果腹,食物和我们的关系究竟是什么 00:43:56 看手机的吃饭搭子,唱嗨歌的服务大哥,这饭还能好好吃吗 00:50:42 还好,在都市的一些角落,还有在认真做饭 本期主播: 洲洲(即刻@陆洲洲) 嘉宾: 咪咪(兜着走主理人)、Gia(美食自媒体编辑) 设备支持: 腾讯会议 加听友群vx:luzhou517 BGM: Billie Eilish - BIRDS OF A FEATHER Bruno Major/Raelee Nikole - Nothing 那些年咪咪早餐打卡,敬请欣赏

65分钟
99+
1年前

vol.89_天气好的日子,逃一次课也无妨

嗲声嗲气

本期嘉宾厉害了,他既是一位动物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领域的高校教师,也是科普段子手“不刷题的郭教授”,对于一年中一大半时间都在和自然打交道的他来说,回到大学教课反而更像是出差。 虽然本职是高校教授,对目前的教育体制也有一些“不务正业”的吐槽,但郭老师对于青少年的自然科普教育依然充满热情,一方面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能够给予他灵感,另一方面,他也希望可以尽一己之力,守护和挖掘孩子们的兴趣和天赋。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刷题刷不出人生正解,课堂里也看不尽世界,有时候,逃离片刻,到真实的生活中去,到多样化的环境去中去,去培养多样化的心理,多样化的思想,多样化的精神,去构建更多样化的自己。 不必奢求通情达理的父母,尽心尽责的老师,没有人可以为我们的未来负责,去体验、去失败,去成长,去为自己的生活做主。 Highlights: 00:02:15 小时科普不做好,长大科研搞不了 00:06:23 孩子绝不是白纸一张 00:11:38 兴趣vs有用,科学的原动力是什么 00:20:12 “好”父母可遇不可求,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主 00:33:40 无处不在的自然教育 00:41:20 如果感到焦虑你就抱抱树 00:47:10 接纳生活的多样性,做身心的强者 00:52:17 课堂不是唯一的选择 本期主播: 洲洲(即刻@陆洲洲) 嘉宾: 郭光普,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现任同济大学副教授 抖音@不刷题的郭教授 设备支持: Sound x Lab 声音实验室 加听友群vx:luzhou517 BGM: Hans Zimmer - Circle Of Life The Lion King - Hakuna Matata

60分钟
99+
1年前

vol.88_You and I Eat the Same|两张饼子一块肉,全世界都好这一口

嗲声嗲气

老朋友圆方又来了,其实在去年她刚结束了食物设计课程之后不久也约她聊了一次,发现她完全不在状态,在工作,考虑去留,人生重要选择面前,吃什么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好在乐观如她,如今也在米兰找到了自己的梦中情房,也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事业伙伴,首秀就是米兰设计周,主题自然又回来了食物。 在寻找灵感期间,圆方探访了意大利很多不同地区,尝试以更本土的视角去了解本地的饮食传统,同时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拥有双重的体验她越发真切地看到了中意两国,甚至全球饮食文化中各种共同和共通之处,其中最经典的必须是肉夹馍类食物,两张饼子一块肉,任何人都可以毫不犹豫地回答出好几种全球知名的食物,而这种对于食物的创造如此巧合,究竟是基于人类的基因还是环境的契机,这正是米兰设计周他们的参展作品“Cin Cin Pasta 面里面外 ”想要传递的信息,也是圆方未来希望继续探索的方向,他们希望通过食物设计,建立人与食物、人与自然之间真诚的连结,探索食物的身份和文化的同时,创造一个包容与公平的可持续食物体系。 当然,他们肯定不是第一个发现这些有趣之处的人,餐桌自古以来都是为人们带来丰富体验的社交场,这些体验不仅仅来自于食物本身,和人、场域、话题都息息相关,我一直有一个也许有些争议的观点就是,“如果食物只是用来果腹,那就获得太马虎了呀”。 祝大家今天也好胃口! Highlights: 00:04:18 在米兰设计周让意大利面和biangbiang面相遇 00:20:37 食物是不分国籍的共同语言 00:29:27 食品工业的发展下也要好好吃饭 00:46:39 一片叶子也分三六九等 Reference: Pappardelle: 起源于托斯卡纳的一种又长又宽的新鲜鸡蛋面。野猪肉酱宽面Pappardelle al Ragù di Cinghiale biángbiáng面 陕西关中地区的汉族传统风味面食,陕西八大怪之一,一根面条有一米多长一寸多宽,跟裤袋差不多。因为制作过程中有biángbiáng的声音而得名。制作过程有三个步骤都发出biáng的声音:1.把面从空中扔到滚烫热水而发出biáng的声音。2.由于此面宽大厚实,客人在吃面时发出biáng的声音。3.面摔在案板上发出的声音。 DOP级罗勒 DOP(原产地名称保护)级罗勒只能使用Pula(热那亚的一个地区)产的新鲜嫩叶 头茬的罗勒,叶小幼嫩 ⻄⻄里番茄茄子意面 - Pasta alla norma ⻄⻄里牛杂包 -Pane con la milza 非常重口的帕勒莫街头小吃,将小牛的肺和脾油炸后加入面包,然后挤入柠檬汁解腻,分为含乳清奶酪(Maritata)和不含奶酪 (Schietta)两款。 Scarpetta 在意大利语中,"scarpetta" 指的是用面包去擦拭盘子里的剩余⻝物或者酱汁的行 为。这个词可以被翻译成"小鞋子",意思是用面包去擦拭盘子就像是把小鞋子放进 去一样。这个习俗在意大利餐桌上很常⻅,被认为是一种尊�⻝物、不浪费的做 法,也是表达对⻝物的喜爱。 You and I Eat the Same 由非营利组织MAD出版,该组织由著名的丹麦厨师René Redzepi于2011年创立,这本选集由Chris Ying编辑,全名You and I Eat the Same: On the Countless Ways Food and Cooking Connect Us to One Another 荣获2018年纽约客最佳食物类书籍之一。 本期主播: 洲洲(即刻@陆洲洲) 嘉宾: 圆方(小红书@圆游意呆梨) 设备支持: 腾讯会议 加听友群vx:luzhou517 BGM: Louis Prima , Gia Maione ,Sam Butera & The Witnesses - Che La Luna Oracle Sisters - Asc. Scorpio

63分钟
99+
1年前

vol.87_请你扮演一位文案专家,为这期讨论AI的播客起个标题

嗲声嗲气

说实话,本来shownotes也想偷懒拜托AI的,无奈和TA反复沟通也没得到满意的叙述,还是自己来糊一段吧。本期的嘉宾是两位与人工智能撞了个满怀的设计学博士生,AI不仅是他们创业路上的“筋斗云”,也是学术之路的“绊脚石”,快速发展的AI技术,正在改变着学术人的研究方式、学习效率甚至教育理念。 传统设计学科几乎是受到这波AI冲击最大的学科之一,大量对原创性要求较低的设计岗位正在逐渐被AI取代,但是与此同时,设计作为一门综合学科,在与各学科、各行业融合交叉的过程中也有着先天的优势,也许在这个混乱的前端之后,设计师这一职业将被重新定义。当然,这一切不会自己发生,设计教育作为培养专业设计师的主流路径,必须尽快适应并布局未来,而设计师自身的好奇心和学习力,则是个体“存亡”的关键。 AI已来,未来势不可挡,我们要面对的不仅是AI,更是自己。 Highlights: 00:01:52 AI创业者自用推荐 00:07:45 永远不会嘲笑你无知的GPT老师 00:13:38 如何优化初次使用的感受 00:20:38 没有一个博士生,可以在AI的洪流中“幸免于难” 00:28:31 AI之于教育,一切才刚刚开始 00:39:39 AI之暗面 00:44:04 AI时代下的设计产业与设计教育 嘉宾推荐: AI学术类工具 - AI综合搜索工具:perplexity.ai - AI 文献伴读工具:scispace.com - AI思维导图工具:Linfo.AI AI图像类工具: - Nolibox - Midjounery - Stable Diffusion - DALLE-3 AI视频类工具 - Sora(Open AI推出,但目前内测阶段还没正式上线) - Runway(融资最多,在Sora没出现前综合实力最强大AI视频生成工具) - Pika(硅谷新秀) - Pixverse AI 3D类工具: - Luma.AI - Meshy - Tripo AI音乐类工具 - Suno AI 本期主播: 鸡蛋(即刻@鸡蛋Eggy)、洲洲(即刻@陆洲洲) 嘉宾: 黄晟昱(Nolibox联合创始人) 设备支持: 腾讯会议 加听友群vx:luzhou517 BGM: SoulfreshBeats - R&B Type Beat "Promise" Ghost Loft,Michl - When You Loved Me Least

69分钟
99+
1年前

vol.86_30岁从轨道翻车进旷野,做一个探索人生意义的赛博难民

嗲声嗲气

本期嘉宾俏也最近给了自己一个定义,游手好闲的社会闲散人员,我一开始听到担心太过负面,她倒是毫不介意,权当是自嘲,录制的时候她刚到清迈,准备开始一段全新的旅居生活。而一年前的她,还是在伦敦知名设计院校读研的留学生,和大多数人一样向往在毕业之后获得一份体面的工作,却突然选择了出发去流浪,和旅行不同,俏也这一路上总是充满了即兴的选择,不知道下一站去哪里,不知道终点在哪里。 也许这一切并非突然,只是一些酝酿已久的东西终于爆发。 裁员、失业、裸辞、躺平,越来越多人被推向未来巨大的不确定中,以往所有的人生规划都强行清零,好在,人的一生是一个过程,即使无法实现最终目标,过程中的每一次尝试都是收获。很羡慕俏也能够勇敢跳下轨道,去撒野,去流浪,去思考,去选择最符合当下需要追求的意义的行动,并且牢记,意义不是单一的,而是动态的过程。 Highlights: 04:21 留学全球设计名校,却不是人生的最佳答案 09:11 人生没有那么多急转弯,小小的尝试也很可贵 14:26 到底做什么能让自己开心,this is a question 24:40 羡慕背后藏着真正想要的东西 33:51 “公示”个人计划,让一个群的人监督 41:29 想到就去做,作出新型职业 【认识俏也】 1. 微信:naliece, 99% 的输出都在朋友圈和自己的游乐园社群 2. 小红书:俏也(流浪版,因为不喜欢小红书的感觉没有持续运营!看心情 3. 豆瓣 ID: 4484678 唯一用的下去的社交媒体,自我介绍有几篇文章 【嘉宾推荐】 打工换宿网站:helpx, workaway, wwoof, trustedhousesitters 沙发客:couchsurfing网站,当地社群 抑郁自救:CBT,《伯恩斯新情绪疗法》,《了不起的我》,暂停实验室 人生探索:《斯坦福人生设计课》,《设计冲刺》,《臣服实验》 本期主播: 洲洲(即刻@陆洲洲) 嘉宾: 俏也 设备支持: 腾讯会议 加听友群vx:luzhou517 BGM: Visions of Gideon -Sufjan Stevens 大风吹 - 草东

52分钟
99+
1年前

vol.85_反向垃圾考古行动:垃圾永远不会消失,它只是去了你看不见的地方

嗲声嗲气

消费主义的文化下,人类的生活废弃物,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垃圾”,它的生命历程始于商品的生产者,而消费者则是直接的垃圾制造者,也是垃圾减量、分类、转化的实践者。 如今的垃圾,早已不仅仅是一个自然问题,它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具有社会生命的“垃圾”们,在社会中生成、流动、转化,与不同的社会行动者互动并形成联结,甚至参与在社会事实的建构之中。那些你随手丢弃的垃圾从不曾消失,它只是去了你看不见的地方。 本期的嘉宾倩雯是一名设计学科的在读硕士,基于这样的背景和思考,选择了“垃圾”作为自己毕业设计的研究对象,通过一系列对于垃圾的反向考古行和档案漂流,邀请参与者一起从不同的视角看到这些生活中的无用之物,并且将这些垃圾和关于他们的故事一并收集起来,“收藏”进丢弃博物馆,在线上线下展出,她还为观察“购买 Buy”、“使用 Use”和“丢弃 Throw away” 这一系列和垃圾相关的日常行为起了一个颇具使命感的名字:BUT 垃圾行动计划,欢迎更多的人一起加入这一场有趣且有意义的行动! Highlights 01:18 从反向垃圾考古到垃圾漂流档案 04:13 时代在更迭,垃圾也在变 08:37 用“垃圾”创造一场对话 18:49 艺术作品中的垃圾 24:53 你眼中的垃圾,我却当个宝 37:39 可持续意识,从娃娃抓起 本期主播: 洲洲(即刻@陆洲洲) 嘉宾: 倩雯(小红书@丢弃博物馆) 设备支持: Sound x Lab 声音实验室 加听友群vx:luzhou517 Reference: 奥地利维也纳施比特劳垃圾焚烧厂 始建于1971年,1987年进行了升级改造,每天,维也纳的居民生活垃圾被运到这里焚烧,产生电能,而垃圾焚烧产生的废气和废水在排出之前都会经过严格的净化处理。 BGM: The Grand Budapest Hote - Mr. Moustafa 邋遢大王历险记

50分钟
1k+
1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