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若Lynn,金融创业者 当ENFJ遇到INTJ】 1:15 |总觉得不能停下,是焦虑还是热爱成长? 卷王也会有休息负罪感吗? 7:19 |NT和NF的节奏不一样,也许你只是另一种“正常” 目标感和意义感,本就各有人生路径。 7:55 |为什么我一停下就有负罪感? 优绩主义如何让我们根深蒂固相信努力才有价值 12:48 |ADHD加创伤一起爆发的时候,人生崩了吗? 那不是“完蛋”,只是你在提醒自己:要换一种方式活。 16:05 |我的下沉冒险:一场和自己的“颓废和解” 躲进游戏、不想工作、不想解释……我的一场摆烂历险 19:30 |“如果我只活在今天,会不会毁掉一切?” 不,世界上有很多人在这么活着 29:00 |阶段性自毁并不羞耻,那是生命在自我调整 你不是在浪费人生,只是在慢慢找回自己的节奏。 32:00 |怎样把低谷活成养分?人生的炼金术正在发生 请放心失败,只要你真诚面对 36:20 |理性不是敌人,让它和情绪坐在同一张桌子上 38:20 |别再预测别人的反应了,真正的表达从你开始 你可以表达真实的自己,而不被惩罚。 40:00 |请大胆活在每个高低起伏里,自信从不是赢出来的 reflection+mistake=learning。世界上本没有失败。
【嘉宾:yixin,北大人也会自我否定吗?】如何处理自己的创伤情绪 1:30 | 自我否定不是你的错:为何你不会向上管理,其实是创伤反应? 揭示隐藏在职场焦虑下的童年模式:你不是无能,而是从未学会。 4:45 | “别紧张”根本没用,那该怎么办? 带你走出创伤循环的三步法:觉察 → 追溯 → 正反馈。 13:27 | 反复检查、完美主义、怕犯错:你以为是认真,其实是过度防御 分析职场中最常见的创伤型应对机制——你有没有中招? 20:51 | CPTSD和PTSD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创伤那么难被察觉? 一场无声的战争,正在你身体和潜意识里反复上演。 23:23 | 如何真正从创伤中走出来? 不是鸡汤,而是实操路径:如何一点点构建出自己的“正向回路”。 33:33 | 羞耻感 vs 情绪自我保护:你分得清吗? 一起来辨别:哪些情绪其实是创伤残留,哪些是健康边界感。
【嘉宾:皮卡丘,宇宙大厂核心组,佛学进阶中】 1:16|大厂的起落 从疫情暴涨到疯狂裁员:科技巨头的变迁史。 4:30|皮卡丘的故事 裁员背后如何演变成一场结构性的 PUA? 9:18|PIP 指标 当裁员有硬性指标:完美主义找茬、欲加之罪如何被包装? 12:45|宏观经济逻辑 为什么公司更愿意裁掉资深员工,换更便宜的新人? 14:40|单向 KPI 的陷阱 当你只能执行和被审核,压力如何层层下压? 20:30|跨国差异的剥削 美国移民监的压榨 vs 加拿大团队的peer pressure 25:20|PIP vs Focus 如何判断这是成长机会,还是终极判决? 32:38|做什么都是错 当你陷入“求生模式”,说明离开可能是唯一的出路。 36:04|职场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为什么我们会带入权威视角,不断自我审判? 41:18|自救 1 如何区分真正的成长机会 vs 恶意 PUA? 44:00|自救 2 如何摆脱受害者心理,把抱怨转化为行动力? 48:36|自救 3 当工作失去意义时,如何寻找人生的其他支点?
【嘉宾:Yixin, Sr. Manager, NPD手下两年不降反升】 情绪霸凌一旦造成,你无需自证伤害。 3:56|我们的故事:从经历到觉醒 如何判断自己正在被慢性 PUA?有哪些早期信号? 7:06|为什么 NPD 在社会里能活得很好? 哪些社会结构默默纵容、甚至嘉奖了自恋型人格? 10:00|经济下行与“有毒职场”的盛行 裁员潮下,为什么共情力会被削弱,毒文化却加速泛滥? 12:05|识别 NPD 老板的四个经典特征 剥削感、制造内部斗争、向上逢迎、向下 PUA——你中招了吗? 16:35|为什么女性更容易成为 NPD 的“情绪血包”? 性别与权力交叉下的脆弱点。 21:25|原生家庭的隐形影响 它如何决定我们在职场中应对 PUA 的方式? 27:30|PUA 带来的窒息感 从心理学角度解析 CPTSD 和创伤闪回。 29:50|“你太情绪化了!” 情绪的污名化与职场霸凌:我们是否需要不断自证?解离意味着什么? 32:15|无法离职时的四个反制方法 面对边界测试,如何不妥协自我、正面回击 NPD 上级?
【嘉宾:Cindy,科技大厂顶级牛马,资深追星人】 摆烂躺平的习得性无助肿么破? 3:40|长痛 vs 短痛 到底有没有“一开始就想做的工作”?还是必须熬过一段勉强与刻苦,才能换取真正的选择权?不同阶段工作的目标差别在哪里? 7:03|第一次办公室政治毒打 从职场新手到遭遇职场阴影,如何用前瞻性思维和向上管理提前做准备? 10:24|低谷期重返谷歌 如何避免只追逐薪资?怎样识别自己的天赋点与热爱,走向长期主义? 13:30|AI与追星的隐秘联系 追星未必没有主体性:从一个被偏见的爱好,到稳固自我身份与主体性。 15:50|“我永远在选哪一个” “摆烂文化”背后的无力感,其实是一种受害者心态。 18:25|乖乖女陷阱 为什么“听话执行”容易成为 Self-handicap(自我设限)的温床? 20:14|别等公司来选你 职场上最好的跳槽时机:永远是在你做得最好的时候。 24:18|主体性缺位的受害者自恋 “既然公司对不起我,我也没必要努力”——这种心态如何拖垮你的改变能力? 26:17|让失败变成进步 如何停止在职业错误里自我否定与沉沦,把挫折转化为成长?
【嘉宾:Andrew,摄影师,久病成医ADHD难兄】 3:30|ADHD从什么时候开始影响我们的? ▶︎ Andrew和我如何被“不喜欢的工作”触发到人生低谷 ▶︎ 那些“干不下去”的瞬间,不是懒,是神经系统在崩溃 7:50|“多动症”三个字到底误导了多少人? ▶︎ 为何你一直以为自己不是ADHD?中文翻译背后的污名化机制 10:50|ADHD是天生的吗?不能“逼自己一下”是有原因的 ▶︎ 为什么我们无法做不喜欢的事?却能连续刷视频六小时? 14:10|我们亲身经历的崩溃现场:连刷牙都要靠意志力 ▶︎ ADHD长期不被觉察,会怎样偷走一个人的日常和尊严? 18:48|不是你不努力,是整个社会都在误解你 ▶︎ 学校、家庭、职场如何用“要有毅力”压垮了ADHD人群 21:42|ADHD吃药到底有没有用?我们为什么选择不用药? ▶︎ 药物、替代机制、自我理解:我们真实的挣扎与选择 27:28|ADHD是缺陷,还是另一种人类天赋? ▶︎ 从远古猎人到现代创作者:我们如何转化ADHD为共同优势?
一些承诺:这到底是一期什么播客? 先跟着我说三次:内耗不是你的错!不是!你的!错! * 交谈而非闲谈 * 不喊口号“做自己不内耗” * 只提供人生可能性不说教
【嘉宾:八个月四大洲Linda】“替我自由”,自由要靠买吗? 2:30|Linda去了哪?从南美到四大洲开始的“没苦硬吃”历险 ▶︎ 穷游出发的动机,和我的全球“打卡”图谱 3:57|工作不是不好,但就是不想做了 ▶︎ 那些让我们放下“还不错工作”的时刻,到底是迷茫,还是一种觉醒? 6:17|是该先看发达国家,还是先去便宜的地方? ▶︎ 穷游的意义,不只是省钱那么简单 9:00|8个月、4大洲、几万块?到底要多少钱才够走一圈? ▶︎ 路费住宿支出公开,灵活选择地点? 11:48|一个人出发真的安全吗?我自己的亲身体验 ▶︎ 环游世界到底有多危险?还是说我们被吓过头了? 14:24|纯血J人旅行越久越变P人?Excel控也开始随机乱走了 ▶︎ 掌控感失控,原来也是旅行的一部分 16:45|欧洲旅行是不是越走越麻了?风景阈值越来越高怎么办? ▶︎ 同质化、文化疲劳…旅行真的在透支快乐吗? 20:20|“好玩”够吗?在纳米比亚做义工,旅行的意义到底要不要有产出? ▶︎ 体验型、创作型、公益型旅行者的三种旅行动机 25:18|回来之后,人生真的变轻松了吗? ▶︎ 旅行有没有解决烦恼?我们自己有没有变? 31:25|有些记忆,是值得认真被纪念的 ▶︎ 旅行结束了,怎么记录、缅怀、留住这一段属于我们的时间
“你相信命运吗?其实是你习惯的思维方式,一点点叠加出来的人生选择结果。最危险的,是我们根本没意识到自己一直在被动选择。 你可能没你想的那么胆小,也没你想的那么勇敢。但你一定比你以为的,更真实。也正是这种真实,会慢慢让你变得更勇敢。希望这期内容可以帮助你更加了解自己。 -------------------------------------------------------- 0:00|蛇与山的比喻:我们真的了解自己在逃什么吗? 2:07|“我本来就是这样”:你真的接受自己,还是在认命? 3:50|拖延症的本质:不是懒,是在回避某种选择 7:28|路怒、放弃、控制欲:这些习惯背后的共同根源 10:30|Ray Dalio的自我stress testing:为什么自我验证如此重要
不上班的话你是谁 |Gap真能找到意义,还是换个方式虚无?|为什么我们越想做好越拖延? ------------------- 刚毕业顺利进到大行或者升职到大厂的时候,难以想象自己会目睹高层乃至整个系统的剥削,经济下行周期人人像时代的一粒沙; 刚因无聊点开一个游戏的时候,难以想象自己能作为一个还有点知名度的游戏博主,输出女性主义挣扎并被哪怕一小部分人视作共鸣的灯塔; 刚开始gap只想着“我现在不能再工作”的时候,难以想象自己备着相机可以一个人走进大山和跨过草原,在徒步汗水中体验人生的另一种可能性; 哪怕这个可能性显得那么遥远。 去年辞职时,我写了一篇朋友圈,大意是希望自己放下精英主义去feel the feelings摆脱标签,哪怕摆烂一会也可以。到后面我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创作者,试了摄影绘画,到最终开设这个播客。 哪怕没有明确的roi,体验本身也是价值,而让价值落地的行动力,我们从不缺乏。希望你听完这期可以多少感觉到一些“意义感”。 -------------------------------------- 1:00 Gap真能找回意义,还是换个方式虚无?| 为什么30岁前后,很多人意义感突然开始崩塌? 4:05 为什么你越聪明,越不敢表达?|传统教育如何制造沉默者的? 8:01 为什么我们越想做好越拖延?|第一步永远最难,不是因为懒而是太想完美。
你外向,却怕人多; 你聪明,却常常“卡住”; 你总被说太敏感,却只是比别人多想了一点、感受深一点。 你就像小王子的那朵玫瑰,骄傲,敏感,爱发脾气。小王子为了保护玫瑰的“弱点”,给玫瑰带上了一个玻璃罩子。 这一期,我们一起聊聊—— 高敏感人格,是怎么在童年解离,在社会被误解, 又如何在某一刻突然觉醒,成为你真正的力量。 -------------------------- 目录: 第一部分|你小时候是不是也“慢半拍”? 1:50|有记忆没情绪,是不是你也经历过童年的“感受断电”? 5:44|“你是不是想太多了”——其实你是人群中的那20% ⸻ 第二部分|当“敏感”成为罪名 10:20|“你太敏感了,那么当真干嘛”:从一句话,到一整代人的羞耻教育 11:05|林黛玉不是爱哭,是感受太真|川端康成为何诺奖后终结 18:20|为什么现代社会容不下情绪深的人 21:05|回避型男和讨好型女:高敏的性别枷锁 24:28|“你那么聪明,怎么这么玻璃心”:共情力被系统性剥夺 ⸻ 第三部分|高敏不是负担,是生产力和超能力 27:20|我们不是慢,是在“模拟宇宙”做决策 31:20|name it to tame it:当你终于知道自己是谁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