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WHY酱
36氪主编带你探寻商业逻辑

Album
主播:
声动活泼的声小音、杨轩轩轩
出版方:
声动活泼
订阅数:
12.39万
集数:
71
最近更新:
4天前
播客简介...
全新一季的「商业WHY酱」,邀请充满好奇心和对商业故事感兴趣的你一起,继续跟随 36 氪主编杨轩的视角,观察充满变化的 2022 年,会有什么重大商业节点,背后又有怎样的逻辑和故事。身在变局中的我们,又该如何去理解和把握新经济的变迁,以及人与商业的关系? 本节目由声动活泼制作播出。
商业WHY酱的创作者...
商业WHY酱的节目...

人家在县城就是“神”:论怎么进100万个终端并卖出4亿瓶白酒 |S5E08

商业WHY酱

如果让你今天就去某家餐馆,让老板进一箱酒——不是代销,是花钱买;不是明天后天,而是必须今天达成——你会怎么干? 这是光良酒创始人赵小普提给我们的一个问题(答案在本期节目里)。 这是意料之外的一期节目。有一天我们的消费线作者说,有家白酒公司老板刚好来北京,要不要一起聊聊。一聊之下,发现他们全力做了7年线下渠道,对线下的认知非常深刻。 而所谓对线下的认知,就藏在“怎么今天让这家餐馆老板进一箱货”的具体问题里。 到如今,线下是一块儿很多新消费公司缺失的拼图,也是目前消费公司、乃至美团、京东开始猛攻的市场。而光良酒在过去7年,在线下铺进了100万个终端,600多个县城,累计卖出4亿瓶白酒。 而且光良酒创始人赵小普讲话特得特别真实,他即不藏着掖着,也不拽大词,是一位宝藏受访对象。 比如他会这么讲线下渠道里的人:“你觉得你挺牛的,但人家在那个地方一个小县城里边做几千万的生意,人家在那县城就是神,你过来跟我装什么装?” 比如他从双创到现在创业13年、经历了两个创业周期,有很多真实体感:“就堵到门口了,逼你拿钱。因为当时大家都在投消费,疯狂地投消费,没有逻辑地投消费。乱估值的投消费”。 比如他动不动就猛猛吐槽:“最不要脸就是做互联网。” 因为觉得这次聊天很有意思,所以本期节目是从一份普通的手机录音中努力抢救出来的。音质欠佳,还请见谅。 本期节目的文字稿会发在“商业why酱”的公众号上。 【主播】杨轩 商业why酱主理人 36氪原创内容负责人 【联席主播】钟艺璇 36氪作者 【嘉宾】赵小普 光良酒创始人

111分钟
3k+
4天前

硅谷AI这半年,AI agent开始闷头挣钱|S5E06

商业WHY酱

几乎毫无疑问,AI agent会进入千行百业,改造千行百业。 当然,“AI agent”这个词也可以换成“互联网+”、“数字化”、“Saas”,这句话几乎是十年前的翻版。 十年后,AI agent的故事又起来了。《商业why酱》今年第3期节目,创新工场的汪华老师一个令人激动的发现: 随着今年AI基座模型能力的大幅提升,垂类领域的AI agent,从用户满意度、到付费表现,都有指数级飙升。 不过,汪华老师说的,基本都是硅谷AI agent的故事。 硅谷的to B服务诞生了很多赚钱的公司,但中国确是一块盐碱地。那么,“AI agent”这波,会成为重演“Saas/互联网+”to B企业服务在中国的扑街故事吗? 带着这些问题,我跟过去十年都在硅谷做to B赛道投资、Fusion Fund的创始合伙人张璐聊了聊,她过去十年“不投to C,只投to B”。她对AI agent在硅谷落地的真实情况了如指掌。 如果想进一步探讨AI、AI agent有关的话题,也请关注“商业why酱”的微信公众号,在公众号对话框输入“ai听众”,会弹出群聊二维码,扫码即可入群。 主播:杨轩 36氪原创内容负责人 嘉宾:张璐 Fusion Fund创始合伙人 时间线跳转: 1:38 巨头垄断大模型(算力/资金门槛高),开源生态激活中小企业应用层创新。 3:48 “AI迭代速度已不能按年或按月计算,而是按周甚至按天——快,就是现在最大的特点。” - 垂直领域的“巨鲸市场” 4:05 AI Agent红利期紧迫——等到明年再做?太晚了! 4:48 AI Agent将渗透服务业(金融、医疗、物流等),覆盖美国50%+GDP(远超互联网时代) 5:36 所有有高质量数据的行业都是战场 6:13 7人团队用AI完成商业票据自动化,拿下某世界500强企业60亿美元订单。——垂直≠规模小,单点市场规模巨大。 8:12 一家AI医疗影像公司,用AI完成低精度扫描→高精度成像,落地60+医院。 - ToB应用的范式变革,医疗与金融站在AI爆发的最前线 9:21 某知名软件企业停招新人却要提升3倍效能——未来领袖必须学会管理人类与AI两种劳动力。 13:32 你的AI产品若只能帮客户省钱,定价一定受限;若能帮他们赚钱,价值才能真正释放。 16:34 全球30%数据是医疗数据,但利用率不到5%——这是沉睡的巨矿,联邦学习正在唤醒它。 19:19 金融、医疗等严监管行业,对联邦学习的接受度很高。 22:26 AI在金融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但挑战也很巨大,例如声纹伪造可能催生“AI防欺诈”新需求。 - 破解幻觉:B端AI落地生死线 25:58 ToB场景对幻觉零容忍——一个错误可能摧毁客户信任。 26:19 通过RAG消除大模型带来的幻觉,给AI装上“事实校对员”。 - 底层重构:CPU也能跑AI? 27:44 底层架构上,大模型+强化学习架构融合成主要趋势 28:51 CPU运行AI模型成为可能 30:32 谷歌Gemini实现实时跨语言声纹通话——25年前埋下的AI种子,正在爆发。 - AI Coding:开发者“效率革命” 32:29 初创公司依赖大模型API,易被上游切断生态 36:11 开发者心态:快乐>恐慌。写代码群体对AI Coding技术接纳度最高——Debug的苦差事交给AI,创造力留给自己。 36:45 去年两家创业公司:10人团队年收2000万美金,30人年收1亿美金——AI把创新成本压成纸片。 - 终于到了AI大规模商业化的阶段 38:17 美国70%的AI机会都将属于大厂 40:55 开源对于创新至关重要 43:21 物理AI及太空科技发展也很快 45:04 数据孤岛+行业认知门槛——连续创业者更容易创业成功 49:51 Fusion Fund内部的AI分析师Ada 59:41 硅谷大公司CTO们手握几十亿预算——他们找初创企业像在超市扫货,很短的时间内就能签百万美元级订单。 - AI Agent尚未爆发,现在只是序章 01:01:05 500强企业中,员工选择AI心理咨询师比例>真人 01:03:38 C端应用方面,硅谷焦点主要在于数据隐私的担忧 01:06:07 未来对算力的需求一定会越来越多 01:07:26 AI加速Lonevity(长寿)、提升生命质量的技术发展 01:08:56 AI Agent尚未爆发,现在只是序章

70分钟
8k+
1个月前

年初说all in AI,年中又all in外卖?|S5E05

商业WHY酱

这是《外卖史上最激昂24小时:2亿天量订单的诞生|深氪》一文下的最高赞评论。 7月第一个周六,在宣布要撒500亿补贴给即时零售业务“淘宝闪购”后仅3天,阿里发起了订单量冲锋。当天下午,美团匆匆惊起迎战——中国电商老大aka血条满级王者的全力入局,让2025年即时零售大战的戏码从“京东打美团”,走到第二幕“阿里打美团”;这一天的行业单量也从平常日均1亿拉到2亿,成了中国外卖史上订单量最高的一天。 直到下一个周六,这个纪录再次被打破。美团、阿里、京东三家的订单量由第一个周六的约2亿单,冲到2.5亿单。 群众们当然喝奶茶喝到high,但资本市场不喜欢竞争和烧钱。激战中,三家巨头的股价都有下滑,为什么互联网巨头们要不顾股价、不顾利润,也要打仗?为什么从之前说要all-in AI,现在又all-in 外卖?(当然ai也还在做) 第二周结束后,把订单拉到1.5亿单的美团暂时保住了外卖市场老大的位置,并跟淘宝闪购拉开成了约2比1的身位。但打仗、撒钱无疑是令人煎熬的,美团这场战役的直接指挥者王莆中罕见地、多年来首次通过媒体喊话,呼吁不要打“非理性战争”。 马上,7月的第三个周六就要到来了。 在2025年即时零售大战第二篇章大幕拉开之时,我们请几位身处这场战争最一线的作者,来分享他们看到的战争细节。《外卖史上最激昂24小时:2亿天量订单的诞生|深氪》这篇稿件,也会发表在“商业why酱”的微信公众号上。 主持人:杨轩 《商业why酱》主播 36氪原创内容负责人 co-host:乔芊 36氪消费与内容线负责人 嘉宾:任彩茹 36氪消费报道作者(关注美团、京东) 彭倩 36氪消费报道作者(关注阿里)

48分钟
10k+
1个月前
商业WHY酱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