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拆解愤怒:是坏情绪啊,没关系

动点心思ThingsChange|泛心理

小宇宙编辑部携手B站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合作的纪录片《是坏情绪啊,没关系》,整理了一份坏情绪解压包,真实诉说着「惧、悲、怒、厌、惑、虑」。打开播客解压坏情绪,也为你卸下压力。 【主播】来野、Jenny、任意 【嘉宾】杜哲一,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物质依赖与成瘾科,中级心理治疗师、副主任护师。 【内容概览】 B站最近上映了国内首部聚焦心理情绪的医疗类纪录片《是坏情绪啊,没关系》,感谢小宇宙编辑部的邀请,本期节目我们想结合这部片子和我们生活中的经历,从心理学的角度聊一聊“愤怒”,也给愤怒正正名。愤怒只是一种基本情绪,不应该被过度污名化。甚至在更多时候,它背后透露出的是渴望和自我关怀的信号。 01:20 生活中的愤怒时刻 匿名性导致的去个体化、继发的适应不良情绪、愤怒的四种评价维度 13:40 我们如何处理愤怒(战,逃,僵) 13:50 战:悠扬母女的明战以及生活中隐晦的战(被动攻击) 杜哲一专家聊患者家属身心健康以及如何应对孩子的游戏成瘾 28:40 逃:愤怒时想逃却往往难以逃跑成功,亲密关系是我们逃不开的牵绊。 32:05 僵:压抑看似会维持一时和谐,但带来的影响很大。 (1)身体会自发处理愤怒,内分泌、免疫可能会出现问题。 (2)生命力减弱,因为能量被拿来对抗愤怒。 36:15 愤怒的背后是什么? (1)愤怒的背后是恐惧; (2)愤怒的背后是羞耻; (3)愤怒的背后是期待; (4)愤怒的背后是力量; (5)愤怒的背后是自我关怀的信号。 50:00 如何更好地管理愤怒 (1)愤怒需要被接纳; (2)愤怒是可以选择的; (3)愤怒是可以被使用的:eft情绪聚焦疗法。 【参考资料】 《为什么我们会生气》瑞安马丁 著 《情感冷暴力》刘思彤 著 《爱的7种对话》苏·约翰逊 著 《拆解愤怒》丛非从 《是坏情绪啊,没关系》纪录片 【推荐书籍】 《精力管理》 吉姆·洛尔 托尼·施瓦茨著 高向文译 【幕后小组】 剪辑:来野 制作:来野 【音乐】 Forester - The Flood 【联系我们】 动点心思是一档由多名北师大临床与咨询心理方向研究生随机组合的群像电台,将至少包含心理学角度解读热点话题、心理学书籍分享、心理咨询常识科普等三个专栏。 邮箱:如果你有节目主题相关的困扰,欢迎来信,地址[email protected]。请注明昵称,以及是否愿意在节目中公开。信件回复不可替代医疗或心理治疗。 听友群:请添加微信「tasiaqiang」并备注「动点心思」。

59分钟
5k+
9个月前

19.整理房间是治愈自己的可爱魔法

动点心思ThingsChange|泛心理

【主播】来野 【嘉宾】安琳,中日认证生活整理师 【内容概览】 说到日常生活中影响家庭关系的元凶,家务活必有一席之地。整理房间乍一听是个让人头疼的话题,但如果能调整好认知和心态的话,整理房间也可以是治愈心灵的可爱魔法。 本期节目您将听到: 1.整理房间给我们带来的日常影响有哪些? 房间的整洁程度会影响人的情绪、认知和行为是有科研证据支持的。 2.房间乱怪宇宙,熵增定律。 3.关于整理房间的第一个核心观点——边界。 3.1.人与人的边界 在社会的人际关系之间,我们也许会记得这一点,但回到家里之后就很容易忘记。比如有的伴侣之间,家长和孩子之间生活的空间和物品是混在一起的,这就很容易因为生活习惯不同而发生矛盾。 3.2.物与物的边界 给物品找好家,找到人感觉舒服、物品跟周围环境更适宜的地方,囤积物品和常用物品分开,客用物品和主人用的物品分开,这样取用的过程中会感觉更清爽、更轻松。 3.3.人与物的边界(物品太多,可能是因为我们将物品认同成了自己) (1)物品能代表人的特质吗? (2)把物品和过去、甚至自己联系到一起合适吗? 4.关于整理房间的第二个核心观点——尊重真实的感受和生活习惯。 (1)把那些我不喜欢且非必要的物品留在家中,并不是我拥有它们,而是它们占据了我的生活空间。 (2)想办法让物品和空间为人服务,而不是让人去迁就物品和空间。 【推荐书籍】 近藤麻理惠《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推荐理由:收纳女王神作,通过整理过上怦然心动的生活。 山下英子《断舍离》,推荐理由:经典之作,断舍离的操作方法。 井田典子《家的整理:拯救人生的整理法则》,相较于前两本,实操性更强。 【幕后小组】 剪辑:来野 制作:来野 【音乐】 Chevy _ Luxid - Bubblegum Party 【联系我们】 动点心思是一档由多名北师大临床与咨询心理方向研究生随机组合的群像电台,将至少包含心理学角度解读热点话题、心理学书籍分享、心理咨询常识科普等三个专栏。 邮箱:如果你有节目主题相关的困扰,欢迎来信,地址[email protected]。请注明昵称,以及是否愿意在节目中公开。信件回复不可替代医疗或心理治疗。 听友群:请添加微信「tasiaqiang」并备注「动点心思」。

34分钟
4k+
9个月前

18.无差别伤人背后,我们与恶的距离

动点心思ThingsChange|泛心理

友情提示:本期节目聊的是变态心理,开场会有些暴力血腥,不耐受的听友请看时间轴,跳过开场。 【主播】来野 【嘉宾】小明 【内容概览】 北京海淀昨日发生持刀伤人事件。当网络上曝出无差别伤人、杀人事件时,总会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恐慌。遇到这类事件,我们往往用一句“变态”来概括。无差别攻击、偷拍狂、色狼等等,这些变态行为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变态心理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形成的?敬请收听本期节目: 00:30 两起恶性伤人事件(不耐受者请跳过) 02:52 恶性伤人事件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05:20 变态心理在心理学中的定义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表现 07:30 变态心理是如何形成的(生理原因) 《天生变态狂》的作者詹姆斯 · 法隆作为一名成功人士也遗传有变态基因 詹姆斯 · 法隆为了美色临时翘掉演讲且毫无愧疚 詹姆斯 · 法隆在弟弟不知情情况下带他去往感染病毒高风险山洞历险 19:44 变态心理是如何形成的(环境原因) 原生家庭:詹姆斯 · 法隆温暖的家庭让他得以正常生活VS《狗十三》电影中李玩被扼杀的人性 高压的社会环境及不幸的创伤经历也会增加变态心理形成的概率 32:31 理解心理变态:生理、心理、环境的复杂交互作用 39:45 如何面对死亡焦虑:拥抱当下,珍惜当下。 保持快乐的三个三原则:每天运动30分钟,晒太阳30分钟,三餐和爱的人一起吃。 【参考资料】 《天生变态狂:TED心理学教授的脑犯罪之旅》 詹姆斯 · 法隆 著 《变态心理学》 Ann M.Kring,Sheri L.Johnson,Gerald C.Davison,John M.Neale 著 《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 美国精神医学学会 编著 【幕后小组】 剪辑:来野 制作:来野 【音乐】 Jason Mraz - Life Is Wonderful 【联系我们】 动点心思是一档由多名北师大临床与咨询心理方向研究生随机组合的群像电台,将至少包含心理学角度解读热点话题、心理学书籍分享、心理咨询常识科普等三个专栏。 邮箱:如果你有节目主题相关的困扰,欢迎来信,地址[email protected]。请注明昵称,以及是否愿意在节目中公开。信件回复不可替代医疗或心理治疗。 听友群:请添加微信「tasiaqiang」并备注「动点心思」。

44分钟
3k+
9个月前

14.自我成长,从与内在小孩的相遇开始

动点心思ThingsChange|泛心理

【主播】Jenny、任意、萱怡 【内容概览】 “内在小孩”是我们真实体验到的一种内心状态,是我们成长历程中的一些记忆、体验和情绪的混合体,也是自我意象的一部分。他/她也许是你最脆弱、受伤的那一部分,他/她的存在总让你无法释怀一些不被善待、不被关爱、无助而痛苦的经历。让我们用成长后的我,去看见他/她,觉察他/她,重新爱他/她、抚育他/她。 本期内容您将听到: 03:20 感受到内在小孩 07:02 心灵的三种状态 12:51 童年时期未被满足的欲望、情感和需要 18:02 罗杰斯的故事 21:20 不成熟的父母 24:20 成年的我拥抱童年那个无助的我 26:58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34:04 五种方法与内在自我链接 36:38 重视自己的5个检视问题 38:53 区分自我关怀和自我放纵 41:10 遛狗与正念 45:22 表扬是一束明亮的光 【参考资料】 《不被父母控制的人生》、《原来我可以爱自己》(琳赛-吉布森) 【幕后小组】 剪辑:Jenny 制作:Jenny 【音乐】 王宇宙Leto _ 乔浚丞 - 若月亮没来 (若是月亮还没来) 【听友福利】 本期节目我们会在参与留言的听友中,选出留言点赞数最多的前5位听友,送出《不被父母控制的人生》、《原来我可以爱自己》这两本书中的随机一本。 【联系我们】 动点心思是一档由多名北师大临床与咨询心理方向研究生随机组合的群像电台,将至少包含心理学角度解读热点话题、心理学书籍分享、心理咨询常识科普等三个专栏。 邮箱:如果你有节目主题相关的困扰,欢迎来信,地址[email protected]。请注明昵称,以及是否愿意在节目中公开。信件回复不可替代医疗或心理治疗。 听友群:请添加微信「tasiaqiang」并备注「动点心思」。

52分钟
99+
10个月前

13.死亡、自由与孤独,莲花楼中的存在主义智慧

动点心思ThingsChange|泛心理

【主播】任意、萱怡、Sissi 【内容概览】 本期播客节目让我们一起走进《莲花楼》这部电视剧作品。在这里,我们不仅探讨《莲花楼》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角色,更深入挖掘剧中角色面对命运挑战时的心路历程。通过存在主义心理学的视角,我们将探讨死亡、自由、责任等人生议题,解读剧中人物如何在纷扰的江湖中找寻自我。 无论你是心理学爱好者,还是单纯喜欢《莲花楼》这部作品的朋友,加入我们一起带点轻松和随意的去探索剧中人物如何面对选择,面对死亡,并从中汲取生活的勇气与力量;一起进入一个充满哲思与感悟的世界,让我们共同体验一次心灵之旅。 本期内容您将听到: 02:11剧里令人难忘的女性角色:乔女侠和角姐的武侠人生对女性的启示 07:40通过乔女侠与角姐对比来解读爱与占有的区别 10:45 存在主义角度解读剧中角姐对权力和尊上的执念 12:40执着和执念的区别 14:03主播门认为哪个男性角色更有魅力呢? 16:55笛飞声的人格形成、与李莲花亦敌亦友的关系以及未来他会有什么变化呢? 23:32李相夷/李莲花的死亡课题:他如何面对死亡?是否还想要继续活下去?他的释然与解脱,理想主义与活在当下,爱恨情仇与淡然接纳。 33:40李相夷和李莲花那个时期更可能觉得孤独?孤独可以避免吗? 40:33 李莲花与云比丘经典对话再现,李莲花教我们如何关注当下 44:10从李莲花的角度,谈谈什么才是真正的自由? 【参考资料】 《存在主义心理治疗》—欧文亚隆著 《莲花楼》—爱奇艺热播剧 【幕后小组】 剪辑:任意 制作:任意 音乐: 《人生太匆忙》 - 严艺丹-《莲花楼》片尾曲 《世上再无李相夷》-曲:解男 【联系我们】 动点心思是一档由多名北师大临床与咨询心理方向研究生随机组合的群像电台,将至少包含心理学角度解读热点话题、心理学书籍分享、心理咨询常识科普等三个专栏。 邮箱:如果你有节目主题相关的困扰,欢迎来信,地址[email protected]。请注明昵称,以及是否愿意在节目中公开。信件回复不可替代医疗或心理治疗。 听友群:请添加微信「tasiaqiang」并备注「动点心思」。

52分钟
99+
11个月前

12.人生在于体验,而非在评价中演绎完美

动点心思ThingsChange|泛心理

【主播】来野、亦扬 【内容概览】 你是否有时会觉得自己活在“他人滤镜”下?快乐与忧伤的开关,总是握在别人手中,一句赞美就能开心好久,一句批评却让我们深夜辗转难眠,总在想着怎么在别人面前维持那个“完美形象”? 难道我们的价值,仅仅取决于他人的认可吗?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让别人说我们好吗?别人觉得我们好,我们就真的好吗?我们心中的“理想自我”蓝图,究竟是谁绘制的?为何我们甘愿成为他人眼中的风景,却忘了自己才是这幅画的主角? 希望通过本期的分享,你能发现自己被外部评价“绑架”的秘密,勇敢地找回自己真正的感受,撕下“他人滤镜”,拥抱那个最真实、最可爱的自己! 本期节目您将听到: 为什么有时候我们会非常在意外部评价? 不合理的理想自我是什么样的? 理想自我的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 如何正确对待外部评价,找到自我? 三个帮助自我探索、澄清理想自我的小方法:我的素描、我的感受、死亡思想实验 【参考文献/资料】 自我概念的影响因素、社会影响——《社会心理学》戴维·迈尔斯 罗杰斯的价值条件化、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 霍妮的人格理论——《人格心理学》Jerry M. Burger,《人格心理学》许燕,《我们何以不同》 王芳 镜像自我的概念——《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查尔斯·霍顿·库利 【幕后小组】 剪辑:来野 制作:来野 音乐:Green Day - Wake Me Up When September Ends 【联系我们】 动点心思是一档由多名北师大临床与咨询心理方向研究生随机组合的群像电台,将至少包含心理学角度解读热点话题、心理学书籍分享、心理咨询常识科普等三个专栏。 邮箱:如果你有节目主题相关的困扰,欢迎来信,地址[email protected]。请注明昵称,以及是否愿意在节目中公开。信件回复不可替代医疗或心理治疗。 听友群:请添加微信「tasiaqiang」并备注「动点心思」。

35分钟
2k+
11个月前

11.无价值无意义,是时代空了还是我空了?

动点心思ThingsChange|泛心理

【主播】来野、Betty 【内容概览】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觉:似乎已经取得了世俗定义上的好成绩,但仍有强烈的无意义感无价值感,身边有很多良好的人际关系,但仍然觉得孤独,时常被不真实、不确定、迷茫的情绪包围,不知道自己存在的意义,也不知道未来的路该往哪里走。本期节目将和大家一起聊聊以上这些“空心化”的感受,并尝试给大家提供一些应对策略,让我们内心充盈和生动。 本期节目您将听到: 1. 什么是空心化、什么是空心病 (1)空心化及空心病的感受 (2)具体的症状 2. 怎么空的?空了哪儿? (1)社会文化及教育体系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2)自我认同感、控制感、存在感的缺失 3. 我们怎么办? (1)明确两个前提:接纳那些不可改变的因素、 (2)应对策略:培养自我认同感、提高控制感、提升存在感 【参考文献/资料】 1.《社会心理学》:从众理论(社会比较、规范性影响因素、信息性影响因素) 2.发展心理学:布朗芬·布伦纳生态环境系统 《Making Human Beings Human: Bioecological Perspectives on HumanDevelopment》 3.伯纳德·韦纳的归因理论:《归因动机论》 4.卡尔·罗杰斯的无条件积极关注、价值条件:《个人形成论》 5.爱德华·德西的自我决定理论:《内在动机:自主掌控人生的力量》 6.积极心理学: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心流》 【幕后小组】 剪辑:来野 制作:来野 音乐:Tyrone Wells - In Between The Lines (Album) 【联系我们】 动点心思是一档由多名北师大临床与咨询心理方向研究生随机组合的群像电台,将至少包含心理学角度解读热点话题、心理学书籍分享、心理咨询常识科普等三个专栏。 邮箱:如果你有节目主题相关的困扰,欢迎来信,地址[email protected]。请注明昵称,以及是否愿意在节目中公开。信件回复不可替代医疗或心理治疗。 听友群:请添加微信「tasiaqiang」并备注「动点心思」。

38分钟
7k+
11个月前

10.跟人打交道好累!“我它”可以代替“我你”吗?

动点心思ThingsChange|泛心理

【主播】来野、Jenny 【内容概览】 “大家对交朋友会有困惑吗?”,这样的一个问题在听友群里引发了一波热烈的讨论。“这几年越来越封闭 ”、“找朋友不如找搭子 ”、“交朋友这事儿我已经看淡了,就该孤独地活着 ”......略显消极的言论中也透露出了我们对深度关系的渴望。那到底为什么大家一边渴望着,却也一边嫌弃着呢?跟人打交道为什么那么累?本期节目,两位主播将从萨特的人际异化、马丁·布伯的“我-你、我-它”理论两个角度展开讨论。 本期节目您将听到: 01:48 因为害怕伤害咨询师而选择用AI进行咨询的女孩,期待着天下无病。 04:20 来野在与Jenny的关系中,没有得到期待中的关心而失望。 06:40 从萨特的人际异化角度看,人跟人相互理解太难了! 11:55 Jenny想放弃母职,弃养女儿? 17:15 硕博相亲会能带来爱情吗? 20:10 如何走出“他人即地狱”,与他人在部分理解的基础上建立关系? 24:15 从马丁·布伯的“我-你、我-它”理论看,跟人打交道为什么那么难? 25:33 来野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我你”时刻。 28:15 Jenny和她“不亲密”的猫。 32:00 两位主播因一次并不愉快的事引发的“我你”时刻。 46:10 问题从来不会消失,只是说,我们可以越来越好的解决问题。 50:30 “我它”太多,“我你”太少的世界未免过于孤单,去跟真实的人建立联系吧。 【参考资料】 1. 针对萨特的"他人即地狱"观念研究综述 2. “他人即地狱”:不存在的纯粹的二人关系——以萨特《禁闭》为中心 3. 马丁布伯“我—你”关系研究 4. I and Thou: The educational lessons of Martin Buber'sdialogue with the conflicts of his times 【幕后小组】 剪辑:来野 制作:来野 【音乐】 NDPeeps _ Benjamin Kheng - Not Alone 【联系我们】 动点心思是一档由多名北师大临床与咨询心理方向研究生随机组合的群像电台,将至少包含心理学角度解读热点话题、心理学书籍分享、心理咨询常识科普等三个专栏。 邮箱:如果你有节目主题相关的困扰,欢迎来信,地址[email protected]。请注明昵称,以及是否愿意在节目中公开。信件回复不可替代医疗或心理治疗。 听友群:请添加微信「tasiaqiang」并备注「动点心思」。

53分钟
2k+
11个月前

09.讨好让我与自己失联

动点心思ThingsChange|泛心理

【主播】来野、任意、Sissi 【内容概览】 在人际交往中,你是否常常不自觉地讨好他人?本期播客深入剖析了讨好行为的常见表现、背后的深层动机、及长期或过度讨好带来的影响。它还将带你深入探讨讨好背后的心理学机制,并提供了如何更好地觉察、接纳和改变的心理学小工具。快来听听吧,让我们一起来开启这场自我发现与成长的心灵之旅,更加真诚地面对自己、尊重和接纳自己! 00:35 讨好的行为表现以及动机 ①博取认同、逢迎: 00:35 文字讨好症;表达前的反复纠结。 ②通过讨好更好的融入团体: 2:00 忽略自己的需要;随便怎么都行。 ③避免冲突和敌意: 3:35 借钱不好意思要回: ④讨好的其他功能:社会交换、满足自恋、安全感。 5:28 过度讨好的感受以及带来的影响 15:55 讨好的原因 16:19 ①讨好行为和讨好型人格的区别 自测方法和小工具; 19:11 ②原因 19:17 超我的过度压制; 22:00 对于安全感的需求让我们顺从讨好; 27:03 讨好与攻击性的关系; 29:19 不合理的奖惩让人们习得讨好; 30:42 低自尊、自我效能感差导致讨好; 33:28 通过讨好控制他人; 35:55 讨好型文化的影响。 36:25 如何更好的平衡讨好和攻击 觉察自己、尊重自己、接纳自己、提升自己。 ①觉察工具:萨提亚冰山模型 ②尊重自己:尊重自我需求自我感受 ③接纳自己:接纳自己一点点改变 ④提升自己:认知行为小工具 【参考资料】 《萨提亚深层沟通力》李崇建曹敬唯著 《家庭与个体发展》温尼科特著 《人格心理学》许燕著 【幕后小组】 剪辑:来野 制作:来野 【音乐】 Colbie Caillat - Try_EG 【联系我们】 动点心思是一档由多名北师大临床与咨询心理方向研究生随机组合的群像电台,将至少包含心理学角度解读热点话题、心理学书籍分享、心理咨询常识科普等三个专栏。 邮箱:如果你有节目主题相关的困扰,欢迎来信,地址[email protected]。请注明昵称,以及是否愿意在节目中公开。信件回复不可替代医疗或心理治疗。 听友群:请添加微信「tasiaqiang」并备注「动点心思」。

47分钟
25k+
1年前

08.创伤,羞耻和释怀,看不见的伤口真实存在着

动点心思ThingsChange|泛心理

【主播】亦扬、来野 【内容概览】 本期节目我们将通过动漫《一人之下》第四季陈朵的故事聊一聊创伤。提到创伤,很多人会理解为死亡、事故、灾难等重大事件,但其实创伤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地存在着,而且很不易察觉。如果你的成长环境让你觉得自己不重要、不被爱、没价值或者不安全,让你觉得自己不够好,那你就有很大的可能性正在经历创伤或者创伤闪回。如果是这样的话,希望本期节目能够帮助到你,获得一些治愈。 本期节目您将听到: 01:45 蛊身圣童陈朵是如何诞生的 ——幼儿在3岁前有哪些发展关键期(自我意识、独立性、语言能力、依恋类型) 05:50 哪都通剿灭药仙会,开始改造陈朵,试图用同龄人激发陈朵的人性 ——人为什么明明身处痛苦的环境中却不愿意改变 ——改变来自于新经验的建立 12:00 陈朵发现自己可以短暂的压制蛊毒 ——长期压抑负面情绪会给我们带来哪些伤害 16:20 廖忠阻止陈朵离开公司,被陈朵杀死。陈朵真的不渴望正常人的生活吗? ——为什么说人必须活在关系里 27:00 陈朵在濒死之际渴望回到药仙会 28:05 走出创伤的人会获得创伤后成长。创伤是伤口,也可能会成为光照进来的地方 33:00 CPTSD,创伤在我们生活中非常普遍的存在着,且不易察觉 38:00 我们如何与创伤更好地共处 【参考资料】 1. 动漫《一人之下》第四季 2. 皮特沃克《不原谅也没关系》 3. 范德考克《身体从未忘记》 【幕后小组】 剪辑:来野 制作:来野 【音乐】 曾怡 - 再见,陈朵 (钢琴版) 胡夏 - 再见,陈朵 【联系我们】 动点心思是一档由多名北师大临床与咨询心理方向研究生随机组合的群像电台,将至少包含心理学角度解读热点话题、心理学书籍分享、心理咨询常识科普等三个专栏。 邮箱:如果你有节目主题相关的困扰,欢迎来信,地址[email protected]。请注明昵称,以及是否愿意在节目中公开。信件回复不可替代医疗或心理治疗。 听友群:请添加微信「tasiaqiang」并备注「动点心思」。

46分钟
3k+
1年前

07.拒绝标签化,从拿捏mbti开始!

动点心思ThingsChange|泛心理

【主播】亦扬、小文、任意 【内容概览】 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索一个风靡全球的人格分类工具——MBTI(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我们会从心理学专业的角度探讨MBTI为何如此受欢迎,背后的心理学原理是什么?以及它为什么在心理学界备受争议,它真的准吗?更重要的是,我们会探讨MBTI的滥用是如何潜移默化的影响社会以及个人的发展的。希望通过这次从心理学角度的深度解读和学习,大家能更合理地利用MBTI促进自我认知和个人成长。 本期节目您将听到: - I人和E人,T人和F人的典型区别是什么? - MBTI火爆背后的心理学原理是什么? - 满足社交需求和归属感 - 群体极化现象 - 谄媚效应 - 合理化的作用 - 满足自我认知和探索的需要 - 趣味性 - MBTI到底准不准? - 从MBTI的理论基础——荣格的人格类型理论角度进行分析 - 从心理学界评估测验科学性的指标——信效度的角度进行分析 - 把人分类到底合理吗? - 互联网mbti鄙视链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人格特质并不代表能力 -MBTI信效度低的本质原因——非此即彼的二分法 - 更科学的人格测试——大五人格 - 企业通过MBTI选择员工的危害性以及简单粗暴的把人分类带来的影响——标签化;自我限制以及他人限制;刻板印象 - 如何合理利用MBTI实现自我成长 - 利用MBTI进行自我觉察和自我接纳 - 利用MBTI认识到人格的多样性,接纳他人的不同 - 不要自己给自己贴标签从而限定住自己 【参考文献/资料】 1. 《MBTI潜能开发和人性攻略》斯蒂芬妮斯塔尔 2. 《我们何以不同》王芳著 3. 《人格类型》荣格 4. 《人格心理学》许燕著 5. 《社会心理学》:从众理论(群体思维-群体极化、谄媚效应) 6. MBTI是“玄学”还是科学?专访北师大心理学教授许燕 【幕后小组】 剪辑:小文 制作:来野 音乐: l 片头-《New Soul》—Yael Naim l 片尾-《whatever》—Oasis 【联系我们】 动点心思是一档由多名北师大临床与咨询心理方向研究生随机组合的群像电台,将至少包含心理学角度解读热点话题、心理学书籍分享、心理咨询常识科普等三个专栏。 邮箱:如果你有节目主题相关的困扰,欢迎来信,地址[email protected]。请注明昵称,以及是否愿意在节目中公开。信件回复不可替代医疗或心理治疗。 听友群:请添加微信「tasiaqiang」并备注「动点心思」。

38分钟
4k+
1年前

06.应对考试焦虑,从反卷开始好好爱孩子

动点心思ThingsChange|泛心理

【主播】Betty、Jenny、Sissi 【内容概览】 7月30日,统招录取结果公布,北京中考临近全面收官。中考是我们几乎每个人都曾经历的、人生的第一个重要事件,它是我们所获得的第一个外部评价。尽管它只是学业成绩的评价体系,但是,却让我们的孩子情绪跌宕起伏,让家长心生焦虑。 本期节目我们从心理学的视角,聊一聊中考趣事以及中考带来的种种情绪问题。用心理学的知识,增加孩子的心理弹性、让我们对学习和生活有新的理解。 本期节目您将听到: 1.我们的中考记忆 1.1 八零后的中考 VS 2024年中考 1.2 中考趣事二三件 1.3 从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角度聊一聊,中考怎么变成了这样? 2.中考录取结果公布,我们的情绪攻略 2.1 从韦纳归因理论、班杜拉学习理论理解孩子的情绪 2.2 人本主义下的家长情绪调控与觉察 3.中考后,父母可以教给孩子什么? 3.1 情绪的识别,觉察以及调整方式——温尼科特容器理论 3.2学习的意义——自我决定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米哈伊的心流理论 【参考文献/资料】 1.《社会心理学》:从众理论(社会比较、规范性影响因素、信息性影响因素) 2.发展心理学:布朗芬·布伦纳生态环境系统 《Making Human Beings Human: Bioecological Perspectives on HumanDevelopment》 3.伯纳德·韦纳的归因理论:《归因动机论》 4.卡尔·罗杰斯的无条件积极关注、价值条件:《个人形成论》 5.爱德华·德西的自我决定理论:《内在动机:自主掌控人生的力量》 6.积极心理学: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心流》 【幕后小组】 剪辑:来野 音乐:John Lennon——《Imagine》 【联系我们】 动点心思是一档由多名北师大临床与咨询心理方向研究生随机组合的群像电台,将至少包含心理学角度解读热点话题、心理学书籍分享、心理咨询常识科普等三个专栏。 邮箱:如果你有节目主题相关的困扰,欢迎来信,地址[email protected]。请注明昵称,以及是否愿意在节目中公开。信件回复不可替代医疗或心理治疗。 听友群:请添加微信「tasiaqiang」并备注「动点心思」。

46分钟
1k+
1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