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封神第一部》让不少观众对其中出现的神仙们产生兴趣,但其中的神话体系经过历代人民群众的创造与杂糅,已经与原始神话体系不大相似了。如果将历史的时间线拉回到“封神”故事诞生之前,商周的人们信仰那些神祇呢?近期,上海社会科学馆展出“文明之源——中华创世神话图像展”,选取13位最重要的中华人文始祖的85幅图像,按照神话叙事的时间谱系陈列,分别是盘古、伏羲、女娲、西王母、炎帝、黄帝、嫘祖、颛顼、帝喾、尧、舜、禹、仓颉。这些神话传说人物分别有哪些故事?他们彼此之间有哪些关联?当代的人们为什么仍然需要神话? 本期节目邀请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民俗与非遗研究室主任毕旭玲,一起聊聊:封神之前。 - 对话者 - 毕旭玲: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民俗与非遗研究室主任 江冉(@江冉Lucien):长三角之声主持人 - 收听指南 - 02:45 “封神”架设了一个庞大的神仙体系 16:45 颛顼:绝地天通 21:40 帝喾:周始祖、商始祖、犬戎始祖之父 27:23 盘古:开天辟地 30:14 女娲:捏泥造人 32:17 伏羲:同造人,画八卦 33:54 祝融:火神、火星神 36:40 炎帝:神农尝百草 37:12 西王母:冥神 40:43 黄帝:建立炎黄联盟 41:31 嫘祖:桑蚕之祖 42:23 仓颉:造字 44:15 尧:德治的开创者 45:20 舜:天下明德自舜始 49:32 这些神仙都具有亲缘关系 55:55 中华神话里的神仙是祖先神 64:15 中华神话中有丰富的科学知识 - 相关图片 - [3949364-4xyKcxkTCx1692920824858_1080x810.png]“文明之源——中华创世神话图像展” [3949364-pwGNAeh65Y1692920837162_1080x810.png]大禹划分古九州的《九州山川实证总图》 [3949364-z74BRs7jNC1692920851020_829x622.png] 中华创世神话传说相关书籍 - 互动方式 - 微博:@江南派FM 社区:“阿基米德”app《文化会客厅》节目社区
秦观(1049年-1100年),字少游,又字太虚,别号邗沟居士、淮海居士,世称淮海先生,北宋高邮(今江苏高邮市)人,晁补之、黄庭坚、张耒并称为“苏门四学士”。秦观一生仕途坎珂,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爱情金句便来自秦观之手,其词风婉约,与柳永很相近,但又比柳永的词风更多一些爽朗和沉郁。正值七夕节之际,让我们走近这位至情至性的婉约词宗,循声探寻秦少游秦观的十里柔情与词意人生。 00:52 《鹊桥仙》背后的女主人公推测 18:24 秦观在五代北宋词坛的地位 23:09 野史中的秦观和正史中的秦观 31:20 凄婉的代表作《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 36:10 凄厉的代表作《踏莎行·郴州旅舍》 主讲人 长三角之声主持人 江冉
国产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让唐代“顶流”诗人们在今年盛夏又火了一次。上映一个多月来,影片票房超过16亿,网络平台评分高达9.6分。《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总冠军陈曦骏在社交平台对这部电影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表示影片用最凝练的诗歌语言呈现了盛唐这段最辉煌的诗歌历史。影片中有哪些真实的小细节,哪些与史实有偏差?李白和高适在现实中的友情是怎样的?他们二人和杜甫同游时留下哪些为人津津乐道的佳话?本期节目为您揭晓。 - 对话者 - 陈曦骏(@陈曦骏):《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冠军 江冉(@江冉Lucien):长三角之声主持人 - 收听指南 - 02:09 《中国诗词大会》总冠军与古诗词的结缘 07:54 《长安三万里》为什么值得一看? 12:19 影片中有哪些史实偏差? 18:12 精准的小细节:李白唤鸟、诗歌选用 23:07 高适是一个情商很高的人 36:01 平叛永王之乱后,高适有没有搭救李白? 47:48 李白如何自救于浔阳狱中? 54:51 李白、高适、杜甫的三人游 75:00 李白与“头号粉丝”杜甫其实心心相印 94:32 闻一多:李杜相会是太阳与月亮碰了头 104:17 盛唐诗人的朋友圈不分贫富贵贱 - 相关图片 - * 电影《长安三万里》海报 * 电影《长安三万里》海报 * 电影《长安三万里》海报 - 互动方式 - 微博:@江南派FM 社区:“阿基米德”app《文化会客厅》节目社区
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有一本书肯定绕不过,那就是《文心雕龙》。全书三万余字,基本概括了从先秦到南朝宋代千年以来的文学面貌和发展规律,全面探讨了文学创作、文学批评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但创作这本书的时候,刘勰的主业其实是为建康定林寺抄写经藏,他为什么要用业余时间写成这部皇皇巨作?对于不是专业研究人员的现代读者而言,这本书有没有必要读?要怎么读?本期节目为您揭晓。 - 对话者 - 陈特: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讲师 李猛: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副教授 江冉(@江冉Lucien):长三角之声主持人 - 收听指南 - 02:53 刘勰出身庶族,还是低门士族? 06:24 六朝时期人的梦都是有讲究的! 20:04 刘勰为什么去定林寺工作? 32:05 刘勰为什么要写《文心雕龙》? 37:08 刘勰为什么用骈文写《文心雕龙》? 40:25 普通读者应该怎么快速入门《文心雕龙》? 61:36 “人和经典的相遇需要缘分” -相关图片- * 刘勰塑像 * 《文心雕龙》 * 南京定林寺 -互动方式- 微博:@江南派FM 社区:“阿基米德”app《文化会客厅》节目社区
北宋著名婉约派词人晏殊小时候是神童,七岁能写文章,十四岁就被赐予同进士出身,十五岁进入仕途后被一步步升为枢密副使,也就是掌管军事的副丞相。他一生过得优渥,词作吟咏的对象也不外乎赏花观舞、听曲饮酒,以及因人生易老、怀远依旧而产生的淡淡哀愁。但也正是因为这份委婉含蓄的情感,才彰显了一个士大夫安雅淳厚的情操,成就了一方艺术创新。本期节目精选三首晏殊的词作,推敲吟咏,重新认识这位“北宋倚声家之初祖”。 - 主讲人 - 江冉(@江冉Lucien):长三角之声主持人 - 收听指南 - 02:49 宋词发展的背景 06:57 晏殊生平 13:11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19:40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 晏殊画像 * 2012年中国邮政发行《宋词》特种邮票中的晏殊《浣溪沙》 * 《珠玉词》 - 互动方式 - 微博:@江南派FM 社区:“阿基米德”APP《文化会客厅》节目社区
有一群人,他们用17年编纂了一套书,联动了全球263家文博机构,为12405件(套)中国古代画作建立精准的数字化档案,包括著名的《步辇图》《韩熙载夜宴图》《千里江山图》……目前,该项目从中遴选了4%左右,也就是500多件(套)以松江画派为重点的各朝代书画作品,在上海松江区云间会堂文化艺术中心展出,让观众们感受自然地理、地域文化与绘画流派之间的关联。这个诞生于2005年,工作进展一直持续至今的项目,名叫“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本期节目专访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全国巡展总策展人王小松、《宋画全集》《元画全集》副主编金晓明,一起聊聊“盛世修典”的故事。 - 对话者 - 王小松: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全国巡展总策展人、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 金晓明: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宋画全集》《元画全集》副主编、浙江大学中国古代书画研究中心副主任 江冉(@江冉Lucien):长三角之声主持人 - 收听指南 - 03:09 “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上海松江特展的布展思路 06:12 董其昌与南北画论 10:07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收录画作的标准 14:09 “大系”团队如何与国内外各个博物馆沟通协作? 16:32 绘画作品数字化是一种文物抢救保护 23:26 “大系”收录的绘画和原作相比还原度多高? 28:11 “大系”成果展为什么广受欢迎? 35:14 “大系”的未来规划 - 相关图片 - * “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上海松江特展 * 市民翻阅画集 * “中国绘画大系”成果展 - 互动方式 - 微博:@江南派FM 社区:“阿基米德”app《文化会客厅》节目社区
公元464年,萧衍出生于兰陵萧氏,在38岁时创建梁朝,成为了开国皇帝。从文学角度来看,萧衍本身就是一个精通文武的全才,在他的统治和影响下,更有一大批文化名人焕发出熠熠光辉;从思想角度来看,他提出了三教同源说,消弭南朝以来的社会矛盾。然而,最终他却被活活饿死在台城。是什么导致他最终落得悲惨下场?本期《江南派》,一起走近梁武帝萧衍的传奇一生。 -对话者- 李猛: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副教授 江冉(微博@江冉Lucien):长三角之声主持人 -收听指南- 01:54 萧衍的文学成就 19:51 萧衍的书画造诣 27:10 萧衍对儒学的态度 30:38 萧衍如何在社会层面复兴儒学 50:39 萧衍为何晚年皈依佛教 67:47 萧衍的三教同源说 74:37 侯景之乱的直接原因 82:31 侯景之乱的影响 85:05 萧衍的遗迹 -相关图片- * 梁武帝真像 * 宋·马远《三教图》 * 古鸡鸣寺(梁武帝曾四次在此出家) -互动方式- 微博:@江南派FM 社区:“阿基米德”app《文化会客厅》节目社区
如果说那些千古流传的唐诗构成了一座耸入云天的大厦,那么沈约可以称得上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奠基者。作为南朝时期声律论的重要提出者,他总结的四声、八病之说为后人品味声调之美、平仄之韵提供了理论依据。四声八病分别代表什么?它们从何而来?又如何给唐诗戴上了“紧箍咒”?本期《江南派》,一起走近沈约与他的声律论。 -对话者- 徐俪成: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江冉(@Lucien):长三角之声主持人 -收听指南- 06:19 沈约提出的四声论与现代汉语发音有何关联? 08:34 八病分别指代什么? 12:32 为何说南朝声律论研究与佛教传入我国有关? 28:29 沈约的诗歌创作有何特点? 31:46 沈约是一个政治投机者吗? 38:56 沈约在湖州留下了哪些遗迹? -相关图片- * 梁尚书左仆射休文公像(沈约画像) * 沈约编纂的《宋书》 * 沈约与八咏楼 -互动方式- 微博:@江南派FM 社区:“阿基米德”app《文化会客厅》节目社区
诸葛亮、曹操都没能做成的事情,让他做成了!他就是曹魏权臣司马懿的孙子、司马昭的嫡长子——司马炎。公元266年,司马炎即位为帝,定国号为晋,史称晋武帝。他人生的“高光时刻”当属公元280年,统一三国。在统治前期,他革新政治、推行法治、经济振兴、文化昌明,开创了“太康之治”的盛世。然而,西晋在历史上终究昙花一现,仅仅过了十几年,就陷入八王之乱、五胡内迁的乱局。这一切的罪过应该归于晋武帝吗?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他的价值体现在何处?本期《江南派》,一起走近晋武帝司马炎。 -对话者- 朱子彦: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 江冉(@江冉Lucien):媒体人 -收听指南- 01:44 晋武帝司马炎是一个好皇帝吗? 12:31 晋武帝统一三国到底有多难? 18:57 晋武帝为什么要对吴后主百般忍耐? 32:59 晋武帝该不该为“八王之乱”和短命王朝“背锅”? -相关图片- * 晋武帝像 * 公元281年的西晋地图 * 八王之乱 -互动方式- 微博:@江南派FM 社区:“阿基米德”app《文化会客厅》节目社区
说汉语、写汉字,是每个中国人习以为常的事情。但汉字从何而来?作为四大文明古国诞生的古文字中,唯一一种千载流传、从未断绝的文字符号,它究竟有着怎样的演变历史?又有怎样的文化生命力?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汉字文化精髓,上海奉贤博物馆举办新展“丹甲青文——中国汉字文物精华展”,集结全国26家文博单位承载汉字文明的实物展品189件(组),展现汉字的肇始源流、发展演变、内在力量与悠长意蕴,体会汉字起源、艺术与应用之美。本期《江南派》一起走近汉字的前世今生。 -对话者- 张雪松:上海市奉贤区博物馆馆长 蒋玉斌: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员 江冉(微博@江冉Lucien):媒体人 -收听指南- 01:24 奉贤博物馆本次新展有何看点? 15:12 为何甲骨文大都指向殷商时期? 27:22 古代的人们在青铜器上刻下的铭文都是什么意思? 35:44 汉字又如何打破贵族的垄断,飞入寻常百姓家? -相关图片- * “丹甲青文——中国汉字文物精华展”海报 * 展览第一部分“灵符若拙” * 随州市博物馆藏“镈钟” * 平湖市博物馆藏明董其昌行书《兔柴记卷》 -互动方式- 微博:@江南派FM 社区:“阿基米德”app《文化会客厅》节目社区
祖父是军功显赫的谢玄,曾外祖父是书法一绝的王羲之,谢灵运一出生就顶着东晋时期江南地区两大士族的光环。但也正是因此,他也不得不在王权一步步压制门阀力量时,背负起复兴家族的使命。然而,自信到说出“天下有才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分一斗”的他,又怎么甘于只做一个“御用文人”?他将目光看向山林湖水,留下《登池上楼》《山居赋》等名篇,一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他也因此被称为“山水诗鼻祖”。为什么是谢灵运发现了山水?他频频“上班摸鱼”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他的一生对今天的我们有哪些启示?本期节目为您解疑。 -对话者- 李磊: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南航:温州市谢灵运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江冉(微博@江冉Lucien):媒体人 -收听指南- 11:08 山水恒在,为什么他能开创“山水诗派”? 16:50 谢灵运的“斜杠”人生——诗人/文学家/旅行家/江南士族 27:43 “朝”与“隐”之间沉浮与挣扎 30:09 谢灵运在温州留下的印记 -相关图片- * 后人摩刻的谢康乐像 * 积谷山下纪念谢灵运的池上楼 * 始宁老街 -音乐- 《山水之间》-许嵩 -互动方式- 微博:@江南派FM 社区:“阿基米德”app《文化会客厅》节目社区
宋元时期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一座高峰,也是中国古籍发展史上的黄金阶段。这一时期,造纸术进入成熟阶段,制墨术步入转型发展期,印刷术更是臻于至善。这一时期的古籍,主要以纸张为载体,有卷子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等装帧形式,采用手书传抄、雕版刷印和刻石拓印等制作方式。无论字体、版面、装帧,宋元古籍都体现出了艺术之美,因而也成为历代藏家的箧中珍宝。 “玉楮流芳——上海博物馆宋元古籍展”将于2023年5月16日至8月13日举办。上海博物馆收藏了数十部宋元古籍,有写本、刻本、拓本三种版本类型。这些古籍多为至精至美的稀见善本,甚至孤本,兼具版本文献价值、学术研究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本次特展中,《仪礼图》《监本附音春秋谷梁注疏》等儒学典籍,《妙法莲华经》《宝箧印陀罗尼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等佛学典籍,《分类补注李太白诗》《杜工部草堂诗笺》《王文公文集》《梅花喜神谱》等文艺典籍,以及众多海内外闻名的金石典籍、史学典籍,呈现了宋元时期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面貌。 —对话者— 陈麦青:复旦大学出版社编审 柳向春:上海博物馆研究馆员 江冉(微博@江冉Lucien):媒体人 —收听指南— 09:16 拓本、刻本、写本有何区别? 14:31 博物馆碑帖展的正确打开方式 22:24 古代纸张如何重复利用? 31:55 “国宝”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部分展品— 淳化阁帖 * (宋)王著摹 * 北宋淳化三年(992)刻版 宋拓本 妙法莲华经 [图片] * (后秦)鸠摩罗什译 * 北宋开宝六年(973) 杜遇写本 [图片] * (后秦)鸠摩罗什译 * 北宋开宝六年(973) 杜遇写本 梅花喜神谱 [图片] * (宋)宋伯仁辑 * 南宋景定二年(1261)金华双桂堂刻本 分类补注李太白诗 [图片] * (唐)李白撰 * (宋)杨齐贤集注 * (元)萧士赟补注元建安余氏勤有堂刻明修本 * 徐森玉捐赠 杜工部草堂诗笺 [图片] * (唐)杜甫撰 * (宋)蔡梦弼笺宋刻本 王文公文集 [图片] * (宋)王安石著 * 南宋绍兴龙舒郡斋刻公文纸印本 * 王南屏、房淑嫣捐赠 —互动方式— 微博:@江南派FM 社区:阿基米德APP 《文化会客厅》节目专区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