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思悼世子惨案背后:李氏朝鲜后宫的女性

上周我们拆解了今年的百想艺术大赏,谈到了一个观点——我觉得《衣袖红镶边》是一部非常纯粹的女性视角的大女主剧,男主角得奖值得开心,但同时也释放出了一个信息:女性题材的红利无法让女演员、女性创作者得到飞升,只有男演员才能获利,这不是一个健康的现象。 上期播客发布之后,收到了很多留言...感觉我们看的好像不是一部剧,而且这还是在播客节目第一期就有详细介绍过《衣袖红镶边》的情况下——当时因为时长关系,这期节目只保留了关于男女主角的设定,以及剧中三个关键历史事实的改编介绍。但其实节目还有下半部,讲的就是剧中女性群体的角色塑造,那么就在今天这一期补全吧~ 友情提示:本期节目适合和01期/09期配套来听,都属于《衣袖红镶边》相关。 / 节目流程 / 00:00:17 《衣袖红镶边》的女性角色 00:06:06 成德任的事业线贯穿了全剧 00:08:39 选择了丈夫,放弃了儿子的母亲 00:13:34 成德任和贞纯王后很好嗑? 00:18:27 被省略的孝懿王后,保护了谁? 00:22:12 明明是绝佳大反派,但可惜了 00:26:50 惠庆宫洪氏,最孤苦的存在 00:30:18 成德任的人设为何会垮? 00:35:53 提调尚宫和《大奥》春日局 00:39:31 成德任至死不说爱的原因 00:44:09 《衣袖红镶边》继承了《思悼》的衣钵? 本期播客参考: 《朝鲜国君的一生》《海东五百年》及相关媒体报道等

48分钟
1k+
2年前

08 亲缘关系,这道亚洲人最难解的题,日韩泰剧怎么回答?

今天的【剧说很有趣】和第七期的主题紧密相连,但又不太相似。在上一期的节目中,我们分析了黄蜀芹担任总导的国产剧《孽债》。这一期我们将通过分析一些与《孽债》存在时代背景相似,主题核心相似的日剧、韩剧、泰剧等,来继续聊一聊—— 为什么亚洲各国只要拍摄该类题材,就会被吐槽狗血或三观不正呢?更为奇妙的是,这类题材不但总能出爆款,还能一次又一次地让本来就很红的人更红,让不红的人变红,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 以下为文字版,有删减↓ 01、《血疑》的“后遗症”有多重? 日剧《血疑》于1984年被引进至央视播出,但这部剧最早是在1975年至1976年间在日本播出的。对国内观众来说,当时的我们是晚了近十年才看到这部由日本娱乐圈当红金童玉女,也就是三浦友和和山口百惠的第N次合作。 更为玄妙的是,当国内观众可以看到《血疑》时,这部剧的主演山口百惠已息影四年了。等于说是,国内观众刚开始嗑CP的时候,CP正主们已经直接下场结婚生孩子去了,这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嗑且最容易嗑的荧屏CP了吧。 虽然作为电视剧儿童,我没有亲自感受过这部剧在国内风靡时的样子,但是众所周知,每一个电视机儿童的背后,其实都有一对电视机父母,比如我小时候就能在书柜里,翻出当时的电视杂志以及以及一整套的《血疑》小人书。对山口百惠唱的主题曲《谢谢你》很有记忆点,尤其是三浦友和那不同于高仓健的文学青年气质和偶像质感,真的有影响到我的审美。 02、戏里很好嗑,戏外真CP 《血疑》也叫《赤的疑惑》,属于日本TBS电视台和大映电视台联合创作的11部悬疑系列剧“赤色系列”中的第二部。这个系列从1974年开始开始播出,到2006年正式完结,分别是《血的迷路》《赤的疑惑》《赤的命运》《赤的冲击》《赤的激流》《血的锁链》《赤的激突》《赤的风暴》《赤之魂》《血之死线》《赤的奇迹》。 这11个故事基本都牵扯到了血缘关系,绝大部分都充满了对亲缘关系的拷问,比如抱错孩子引发的悲剧,被母亲抛弃的残忍故事,寻找亲生父母、和哥哥妹妹的禁忌体验等等。《血疑》这部剧讲述的就是16岁的山口百惠饰演的17岁少女幸子,因为受到了生化辐射,患上了血癌,也就是白血病。由此引发了幸子的身世之谜,以及她和三浦友和饰演的相良光夫的关系。 《血疑》的成功,三浦友和与山口百惠的合作默契,功不可没。作为当年日娱圈的金童玉女,两人从1974年改编自川端康成经典作品的《伊豆的舞女》开始搭档,此后还合作了电影《潮骚》《天使的诱惑》《古都》《拥抱》《炎之舞》《鸢之恋》《春琴抄》《污泥中的纯情》《风雪黄昏》《绝唱》,以及“赤色系列”的两部剧《赤的冲击》《血之死线》,差不都有十四部作品。到山口百惠1980年正式隐退之前,短短六年间,如此高密度的合作,简直就是谁嗑谁赚了的超级CP了,谁入坑都不亏啊! 03、《蓝色生死恋》受到了《血疑》的影响? 除了三浦友和和山口百惠给《血疑》带来的加成外,宇津井健饰演的幸子父亲大岛茂,也是当年很多观众很心疼的一个角色,戏里戏外都如此。据当时的新闻介绍,宇津井健的妻子也患有剧中幸子一样的疾病,相当于宇津井健白天拍戏时要照顾剧中生病的女儿,晚上回家后还要照顾患有同样疾病的妻子。当时为宇津井健配音的演员简肇强就在采访中透露过,他觉得演员的这种经历是能够让他在拍戏时感同身受的。 此外,《血疑》还通过三浦友和、山口百惠以及这个故事的设定,开发出了一条专门适用于造星、捧星,同时还能把偶像文化全面挪用到影视剧中的方式。它可以通过故事设定来让偶像挑战大众的情感神经,以戏剧化的悲剧感来创造人物设定,强化观众对角色的喜好。比如2000年播出的16集韩剧《蓝色生死恋》,就因为白血病+抱错孩子的设定,被很多国内观众笑称为“韩国血疑”。 虽然这两部剧集出现的年份有点远,但《血疑》出现的年代正是日本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在1990年泡沫经济到来之前。而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正是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重要年份,于是有了《孽债》。《蓝色生死恋》出现的2000年前后,虽然这是一个韩国经济发展的平淡期,但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该剧的创作者还是用了比《血凝》《孽债》更保守的方式,彻底将这个血缘关系的讨论变成了纯爱剧。 甚至从《蓝色生死恋》最终播出效果也能看出,元彬、宋承宪、宋慧乔都通过这部剧得到了爆红的机会,这和他们在剧中的人设有着非常紧密度的关系。元彬的角色最活泼,暴躁又专一的霸道总裁,搁在别的剧是主角,但在这里只能是白月光,但这并不影响观众对他的喜爱,相当于还有得赚。宋承宪和宋慧乔也借助俊熙和恩熙的角色形象,积攒下来了来自观众的长年的友好对待,即便后来的他们有负面爆发时,角色滤镜还是能够帮他们兜底的。 04、《蓝色生死恋》《凤凰血》的弊病:穷人有罪! 事实上,我不觉得的《蓝色生死恋》是一部值得看的剧集。因为这部剧和很多韩剧一样,都有“穷人原罪论”,尤其是这部剧出现的年份还是1998金融风暴之后,这些穷人的身份和经历没有足够的笔墨来描述,却只有按照刻板的女一号和女二号描写的既定脚本。 顺着这个思路再瞅一眼泰兰德2001年推出的年度泰剧《凤凰血》,这部曾在央视播出的剧集,同样讲述了一个错换人生的故事:一个穷人母亲为了自己身患重病的女儿,调换了富家太太的女儿,将拥有着高贵血统的女儿藏在自己身边,给自己那个“武打女星”级别的穷人家的女儿当佣人... 但幸好,无论是《凤凰血》还是2008年再度翻拍的《新凤凰血》(《玻钻之争》),这个故事都只是打着“骨科“的旗子,谈正常的恋爱,因为男主角不是女主角的哥哥,而是她原定人生历程中的青梅竹马,算是又一个擦边球设定剧了。 如果从这样的表述来看的话,无论是《蓝色生死恋》《凤凰血》《玻钻之争》,以及根据《凤凰血》改编的国产剧《错爱一生》,他们在立意和血缘关系的讨论中,都无法突破《血疑》《孽债》的呈现和思考,作为“孽债”的同题讨论,他们也仅仅只是在模仿偶像化+类型化的商业逻辑,想要刺激的只是观众的感官,而非拓展观众的思考。多少还是有些遗憾的,毕竟都是当年的大爆款,但却能让观众清晰地感知到创作者的参差。 关于血缘关系题讨论,还是有更多影视作品可以参考的,比如2000年的泰剧《劫缘》,曾被韩国和我们都翻拍过的日剧《妈妈》,以及被引进至国内播出的韩剧《人鱼小姐》等等,但这些剧集又涉及到了一个新的角度:入侵者。这个角度到底有多妙呢?下期节目见!

30分钟
99+
2年前

07 黄蜀芹的《孽债》,为何在国产剧中拥有无法复制的地位?

4月22日,第四代导演代表人物黄蜀芹导演逝世。某种程度上来说,黄蜀芹、陆小雅等具有时代意义的女导演,就是我的影视作品及文化的启蒙之一,对我以及我们这一代观众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是有一定的塑造的。 所以今天的【剧说很有趣】,我和想大家聊聊我心目中的国产剧TOP前三之一,由黄蜀芹担任总导演的《孽债》,以及这部经典无法被超越的原因。 以下为文字版,有删减↓ 《孽债》这个故事带给我的震撼,不仅仅是一个孩子对于婚姻、家庭的思考,以及一些潜藏在内心的不安感,还有导演和创作者们留下的他们对于时代的观察,以及那种开放的创作环境所来带来的,创作者们对社会现象、城乡差异、人性深度以及阶层等命题的思考及挖掘...... 01、《孽债》当年有多红? 《孽债》是由黄蜀芹担任总导演,原著小说作者叶辛担任编剧,梁山、夏晓昀任导演,赵有亮、严晓频、吴冕、金鑫、王华英、吴竞、李颖、董蓉蓉等以上海籍演员为主要演员阵容的现当代题材剧集,故事从五个刚满或还没满15岁的孩子开始,他们是从云南西双版纳而来,要到上海去寻找亲生父母的知青后代。 这五个远道而来的孩子展现了青少年初入社会时不同的样态,他们被欺负、被打压、被诱惑…在纸醉金迷或窘迫的环境中被加速成长。他们背后的五个家庭也分别展现出了文人、政客、投机商人、普通职工、“社会不良分子”等不同的社会形态,以及这五个家庭因为阶级的参差,财富的多寡所各自经历的人间苦楚。 在《钱江晚报》刊发过的《<孽债>作家:那代人的共同语言是我当过知青》一文中,《孽债》原著作者和剧版编剧叶辛介绍了自己的经历:他出生于1949年,是1969年响应时代号召的“老三届”知青,曾在贵州插队,看到过和他一样插队到贵州的上海知青所经历的人性选择。两位知青妈妈的选择,让他萌发了想要写《孽债》的初心,于是就有了1991年在《小说界》分两期首发的《孽债》,以及1992年12月初版的《孽债》单行本。 1994年,电视剧《孽债》开始拍摄,并在1995年以上海方言(沪语剧)的形式在上海电视台开播,创下了42.62%的收视率。叶辛在该剧播出后,先后收到1600多封专家、读者和观众来信。因为上海电视台的播出成绩火爆,《孽债》又在多个省级电视台开播,并由此引发全国观看热潮,成为一代经典。 02、像拍电影一样拍《孽债》 《孽债》得以成功,总导演黄蜀芹功不可没。在《当代电影》曾刊发的《谈黄蜀芹导演<孽债>:对电视剧特性的探索》一文中,作者阿真提到,黄蜀芹虽然是电影导演,也曾把《围城》和《孽债》当成电影来拍摄,但是从《孽债》的成功可以看出,黄蜀芹是把电视剧也作为了一门独立的艺术,像追求电影艺术一样,同样也在执着地追求探索着电视剧艺术的特性。作者认为黄蜀芹最可贵的地方就在于,拍摄《孽债》时,她没有滥用特写、中近景,没有有意地避开一些全景镜头,而是有不少展现社会风貌和文化背景的“大”场景。 也因此,即便抛开原著作者叶辛赋予给这个故事的时代底色后,总导演黄蜀芹的作品风格,也让《孽债》成为了纪录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上海城市风貌的重要影像资料。通过剧中弄堂里的亭子间、棚户区到高级公寓、花园洋房的居住环境的展示,《孽债》也向当代观众系统地描绘出了当时上海各个阶层所处的生活景象。甚至时至今日再回头,当下的我们又得到了多少改善呢? 尽管当时也有相关言论批判《孽债》是祥林嫂式一遍遍地揭开伤疤给大家看,是在卖惨,没有做到坚韧且有力量的脊梁式的表达。但就像《画魂》《人·鬼·情》想要传达的理念一样,黄蜀芹在《孽债》中仍是把所有的角色都放在了“TA是一个人”的角度来阐释,没有设立男性是评价标准里的坐标,所以在这部剧中,所有的女性角色都是耐人寻味的。 比如严晓频饰演的梅云清、李颖饰演的卢姑姑,以及通过《十六岁的花季》走红的池华琼,她所饰演的角色就涉及到了“伪骨科”的概念,因为她找的对象就继母的儿子——五个来上海找父母的云南孩子之一的盛天华,还有盛天华妈妈和他继父的开放式婚姻关系等,这种随着经济蓬勃发展带来的观念上的冲击,对当时的观众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因为这些设定就是在挑战血缘关系的纯粹性,也在试图突破当下婚姻制度的基本框架,对于相对保守的东方人来说,这无疑是新奇却充满禁忌色彩的。 03、《孽债》为何难以复制? 《孽债》带给观众最大的思考,或者说是人性的拷问吧,就是这些来认亲的孩子所期盼的父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就像陌生人一样,唯一的差别就是有没有血缘关系。五个孩子中,唯一留在上海的梁思凡,是云南文化的一种展现,他的结局虽然是留在上海,但却是以双腿瘫痪的模样,让人唏嘘。未满15岁的沈美霞是五个来上海寻亲的孩子中,年纪最小的,也是唯一的女孩。柔弱无依的她在磅礴大雨夜的离家出走,迅速击中了观众的心。 作为家庭伦理剧,《孽债》提供的样本相当丰足,五个孩子的背后可以分离出十个家庭样本,从边陲落后之地到繁华都市,从文化差异到阶层参差,从已婚的、未婚的到开放式的、传统式的…几乎涵盖了绝大部分文明社会里的婚姻关系模式。如果再往上走,那就是东方社会无法分离的家族关系。但这部只有20集,每集单时长不超过43分钟的电视连续剧,直接就把困扰了中国人、或者是亚洲人的血缘关系的终极命题讲了个透彻——“家庭关系是人最原始的社会关系”,独立的个体在建立自己的社会关系之前,TA所能仰仗和依靠的就是家庭关系带来的满足。 可是说白了,血缘关系带来的所谓的爱的幻觉,其实就是一种魔法。毕竟对于这五个孩子的知青父母而言,孩子们的到来就是这些中年人曾经被时代抛弃过的证明,是自己苦难的过去的活体记忆。所以他们的情感是复杂的,在对待自己的骨血至亲时,就不仅仅是血缘关系的讨论了。剧中的五个孩子和他们的父母都是被时代伤痕困住的人,也是上海在1962年实现户籍管理制度后带来的优越感,让那些上过山下过乡的知青们在被时代拣选时,执意要做出最符合自己利益选择的唯一动力。 因为《孽债》截取的时代背景的不可复制性,我们在当下已经很难再看到这样的表达了。即便是《人世间》《乔家的儿女》《以家人之名》《都挺好》这些近年来的爆款剧,它们也仅仅只是做到了讲述人物,而非纪录时代,甚至几乎所有关于血缘关系的讨论,最后都会变成三观拷问,成了二极管问题的泛滥之地,除了站队之外,没有任何讨论意义…

31分钟
99+
2年前

06 泰版《流星花园》收视率只有0.2,能看吗?

周末好,欢迎来到今天的《剧说很有趣》,依然是【泰兰德】专场。之前谈泰版《流星花园》时,有网友发反馈,认为一部收视率最低能跌倒0.2,大结局收视率也只有0.5的剧,怎么也不能算是爆款吧。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收视率和爆款之间有没有必然联系呢?收视率对于泰剧迷来说真的重要吗? 以下为文字版,有删减↓ 根据泰剧吧、泰娱组的相关资料,我整理了两个关于泰剧收视率的数据。一个是1990年至2009年泰国单集收视率最高的TOP20,其中单集收视率最高的是1990年的的泰剧《萤爱》,鸟叔主演。这个故事有三个电影版,三个剧版,主要讲述的是二战时期日本驻泰国士兵和泰国本土少女的悲剧爱情故事,算是泰国当红小生必演作品之一,Noom(Nuw)、Bie、Nadech都演过男主角。 《萤爱》的纪录基本上是没有可能再被打破了。就算是像近年来收视率最火爆的泰剧《天生一对》,其单集最高收视率也只有18%+,连前20都进不去。再加上因为数据缺失,电视频道制式更改等硬性条件限制,很多泰剧都没有办法做到详尽统计,尤其是三台的数据。 所以在这个基础上,我又统计了2010年至2021年平均收视率TOP20,基本就是七台的天下了,(因为一部分数据不详)三台只有《赤金》《天生一对》勉强上榜,平均收视率10.93%的《三面娜迦》,是2017年的泰剧年冠,甚至连前30都进不去。 根据这些剧集的播出年代也能看到,《天生一对》能够绝杀,挽救三台一整年的KPI,也是因为七台自2013年之后,收视率就在逐步走低。原因有很多,比如竞争对手多了,除本土的one31、mono等频道外,还有海外流媒体如Netflix、weTV和爱奇艺国际版等。 基本上从2016年开始,七台就没有平均收视率超过10%的剧集了,即便是年冠的《火海》《伊森牛仔》《心之特许》等,收视率也都是紧巴巴的9.43%、8.02%、7.6%。目前正在播出的《峡谷猛虎(国虎)》首播收视率6.1%,算是近两年最高的收视率了,但可能很多国内观众根本就不在意吧。 收视率也说明了一个问题,比如国内观众熟悉的剧集,就没有几个能上榜的,曾在央8播出的《情牵两世》,由Om和Pancake大饼主演,但在2011年的七台收视率列表中,仅排第15位。相当于在收视率上占有很大赢面,拥有本土观众强大支持度的泰国七台,对于国内观众来说,还是较为陌生的。 两个大台互相打擂台的时候,三台基本走的都是明星偶像路线,注重年轻化市场,这也是国内可以看到很多三台作品的重要原因,因为有很多粉丝会主动承担起传播偶像作品的重担。被国内观众称为乡土七台,则因为其收视率主要来自泰国农村,40+、50+人群占比较大,且大部分都是经历过港台动作片、剧集在泰国的流行热潮,或许这大概这也是泰剧动不动就要有武打戏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GMM旗下的两个电视台,也就是one31、GMM25则创立于2014年。在这之前,GMM旗下主攻电视剧制作的电视制作公司Exact,会将自家制作的剧集,提供给泰国五台播出,也就是租用该台的时间段,这也是很多剧迷把one31看成是五台的原因之一。比如在1990年至2009年泰国单集收视率最高TOP20中,Son和Vill主演的《玻钻之争》就是该榜单中五台唯一上榜的剧集,也能说明Exact的制作实力。 此外,Exact制作的《花环夫人》《出逃的公主》等,虽然也都没有上榜,但因为这些剧集都曾在国内被引进播出过,所以无论是剧集,还是主演大Aom、Pong、Tik、Son等,他们都在国内也都有很大的知名度。尽管one31的收视率无法和三台、七台对打,但从2015年的《毒爱》、2016年的《摩罗歌后》、2018年的《妻不择食》到去年的《婉通夫人》,one31的剧集也在一次次刷新自身收视率。和自己比,它还是有进步的。 九能从播出的时间段和档期,琢磨出哪些主演是各个台力捧的新力量。但是,作为剧粉的话,就我个人而言,泰剧看的就是消遣,没必要太过于纠结收视率、爆款什么的,国内观众根据自己的喜好选剧看就好,不要把娱乐的事情搞得太复杂了。

17分钟
99+
2年前

09 李俊昊凭古偶剧拿下百想视帝,实至名归吗?

欢迎来到第九期的【剧说很有趣】。今天的这一期又是临时热点,因为就在本周五晚,一年一度的韩国百想艺术大赏举行了颁奖礼。 在本届颁奖礼上,电影部门没有什么悬念,所以主要关注点还是电视部门——随着Netflix在韩国取得的好成绩,传统的电视台和海外以及韩国本土网络平台的竞争日趋紧张。但随着李俊昊凭借古装偶像剧《衣袖红镶边》拿下百想艺术大赏电视部门最佳男主角之后,有关“百想不公”的争议再次引发讨论,以下我就来简单讲讲我的看法... ## 以下为文字版,有非常明显的删减,如有疑问可直接听播客版↑ ## 关于《衣袖红镶边》剧集本身的分析,可收听【剧说很有趣】第一期:东亚后宫女性还有哪些出路? ## 友情提示:本期节目适合和01期/10期配套来听,都属于《衣袖红镶边》相关。 01、 百想艺术大赏“历来不公”? 韩国有三大奖:青龙奖、大钟奖、百想艺术大赏。作为包含了电影、电视剧、综艺和话剧等门类的综合性奖项,百想艺术大赏历来被视为电视剧类的最高奖项,比三大台KBS、SBS、MBC的大赏更具有权威性。但不可忽视的是,电视剧类奖项,尤其是百想艺术大赏的电视部门相关奖项,收视率和热度也显得尤为重要。也因如此,百想艺术大赏给很多当代观众留下了一个深刻印象——就是拥抱流量和热度,更青睐年轻人,尤其是电视部门还有每年都会引发粉丝狂欢的人气奖。 从好的方向考虑,电视剧本身就是能给青年人机会的跳板,一部大热剧就能助推演员完成越级,一部剧的红利就够演员吃上好几年甚至一辈子。随着平台竞争激烈,流媒体的强劲发展,剧集作品也是很多电影演员获得大众认知度,得到成名或再次翻红的助力器,比如此前丑闻缠身的李秉宪,就通过在Netflix同步播出的《阳光先生》,顺利拿下了当年的百想视帝,再次赢回观众好感度。 从坏的方面来看,这就会造成百想艺术大赏的艺术性和权威性被质疑,专业认可度降低。另外,在层层规则加码下,一些收视率不高,但本身质量不错的剧集也会无法突围,比如按照规则,今年的百想艺术大赏主要是在2021年4月12日至2022年3月31日期间推出的电影、电视剧、网剧、电视节目中进行评选,这就导致2021年4月9日开播的《模范出租车》陷入了时间的缝隙,连提名的机会都没有。 甚至连在我国国内口碑度极高的《机智的医生生活2》连个提名都没有,往前几届看,《机智的医生生活1》只有田美都获得了一个最佳女配角的提名,其他人颗粒无收。热门的《请回答》系列只有新人奖和导演奖能拿,甚至在《秘密森林》拿下了最佳男主角后,《秘密森林2》没有任何一个奖项提名…基本上就是完全忽视了这些作品创造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以及类型突破等,大概这就是百想艺术大赏让人总会愤懑不公平的原因吧。 02、李政宰为何得不到“韩国金球奖”的认可? 造成今年百想艺术大赏看起来不公正的原因,还在于虽然各平台竞争激烈,但真正的佳作了了,反而是大咖翻车一直不断。比如全智贤二胎复出的《智异山》,宋慧乔离婚后回归的《现在,正在分手中》,明明都是重量级回归,最后却连提名都捞不到。甚至被MBC寄予厚望的《黑色太阳》,也没有为南宫珉争得一个视帝提名。 从去年至今,除KBS没有大爆款,JTBC始终低迷之外,SBS有《顶楼》第二部、第三部和李荷妮的《一个女人》稳坐收视率冠亚季,MBC的一部《衣袖红镶边》就拯救了该台三年没有剧集突破10%的窘境,最高收视率还达到了17.4%,位列年度收视率TOP4。tvN更不得了,为金泰梨拿下了视后的《二十五,二十一》口碑和热度都有,不愧是和Netflix合作最多的韩国本土电视台。 另外就是Netflix的强势出现,全球性的大爆款《鱿鱼游戏》和本土爆款《D.P逃兵追缉令》呈现出了均分奖项的趋势:大赏和最佳导演给到了《鱿鱼游戏》,最佳电视剧给到了《D.P逃兵追缉令》,还有该剧主演具教焕的最佳新人,赵贤哲的最佳男配角,以及《地狱公使》金信禄的最佳女配角,《少年审判》的最佳剧本,初略看起来,除了李政宰没有拿下最佳男主角有点遗憾外,基本没有太大波动。 而李政宰没有拿下号称“韩国金球奖”的百想艺术大赏电视部门最佳男主角,要从三个方向考虑,其一,从普通观众角度来看,和电影大咖出身的李政宰讨论演技,退伍后只出演了一部作品的李俊昊,显然资历尚浅。但无限流题材的成功很大一部分要归到导演、编剧等幕后团体,主演的表演反而不在优先考虑的范畴中,这是李政宰在《鱿鱼游戏》中唯一的不利局面,所以大赏和最佳导演给了《鱿鱼游戏》和黄东赫,也是最保险最优的选择了。 其二,就像我们之前说的,平台众多,可真正能入围的作品只有这么多,有绝对优势的作品就会两两相撞,那么“分猪肉”的质疑很容易就会被人联想。同时在电视部门奖项上的考虑还有——总不能把奖都给Netflix吧,那传统电视台成什么了呢?电视剧类奖项一共就11个,8个给到了Netflix出品的原创韩剧。tvN的《二十五,二十一》和JTBC的《具景伊》都是Netflix同步播出,那么就只剩下唯一的一颗本土台独苗《衣袖红镶边》。 由此也能看出,李政宰的失利和演技、题材甚至剧集本身都关系不大,主要是百想突然浓烈起来的民族自尊心引导出了现在这个局面。当然,李俊昊的表现在《衣袖红镶边》中也非常出色,排除掉上面两个原因后,第三个需要考量的问题,才是我们今天的重点——李俊昊获奖是否是在吃女性题材红利?比如《衣袖红镶边》的片名指的就是宫女群体,这是她们的服装特征。 03、李俊昊拿视帝是吃“女性红利”? 在百想艺术大赏凭借古偶剧拿下视帝,并非李俊昊先例。早在2012年时,24岁的金秀贤就凭借当年的爆款古偶剧《拥抱太阳的月亮》拿下了当年的百想视帝,获奖后直接晋升一线,退伍归来后的首部电视剧作品《虽然是精神病但没关系》,让他再度入围第57届百想艺术大赏电视部门最佳男主角提名。如果仅从奖项上来看的话,金秀贤和《拥抱太阳的月亮》的成功,好像也没什么。 但实际上,这一年也算韩剧大年,《最佳爱情》《仁显王后的男人》《屋塔房王世子》《绅士的品格》《马医》《善良的男人》等等,张东健、曹承佑、车胜元、宋仲基都有作品播出,可资历尚浅的金秀贤却凭借爆款古偶剧拿了视帝,当然也是会有争议的。而且当年视帝提名者还有拿到了大赏的《树大根深》的韩石圭,拿到了最佳导演的《公主的男人》的朴施厚,以及去年凭借《怪物》拿下视帝的申河均,再加上一个《最佳爱情》的车胜元,如果不是绝对优势的收视率保证,金秀贤想拿奖也是挺难的。 另一方面,因为李俊昊获奖而被频频提及的第56届百想视帝姜河那,他主演的《山茶花开时》也是大女主题材,以孔晓振饰演的冬柏为主视角和主要故事线展开,但当年《夫妻的世界》大爆,金喜爱拿了最佳女主角。虽然大赏给了《山茶花开时》,但还是意难平:百想欠孔晓振一个视后。 而且作为冬柏故事主线上的支线人物,姜河那饰演的黄龙植就是专为女性题材打造的理想型男性角色,所以直到如今,我也不认为姜河那是以实力拿到的百想大奖,反而更觉得这个角色和这部剧都像是靠性别红利和舆论语境被推上去的。 同理,李俊昊凭借大女主剧《衣袖红镶边》拿下百想视帝,也会让人质疑,即便他是众多饰演李祘的韩国演员中,少数凭借该人物获得百想大奖加持的男演员。朝鲜正祖李祘是“壬午祸变”当事人思悼世子的儿子,这个角色的光环如此强大,如果是一部大男主剧集,能像刘亚仁的《六龙飞天》一样更注重展现朝鲜太宗李芳远一生的传奇经历,也就不会有这么多争议了。问题的根源还是出在《衣袖红镶边》本身就是根据17岁少女写的言情小说改编的剧集,于是,作为朝鲜史上“最后的荣光”的正祖在这部剧中,就成了一个理想化的工具人。(演女性题材、大女主剧集拿百想视帝的韩国男演员,还可以参考出演了《明成王后》的刘东根,剧集和角色厚度可以给到充分说明。) 这并不是在否定李俊昊的实力。2021年3月,李俊昊退伍,5月开始进行《衣袖红镶边》的拍摄,每天坚持健身,为了保持身材一直在减肥,熬到11月剧开播初期还不被看好,结果元旦大结局之后,这宣传资源就来了,人气起来了。这不就是在说明愿意努力有事业心的人还是可以有回报的。毕竟兵役制对韩国男艺人的影响不亚于“重生”。 只是如今,当李俊昊拿下了百想视帝,再回看,我也还是觉得这个时机不太对,不是他拿不到这个奖,而是现在拿太早了,从爱豆转型到演员,截至目前也只有小体量的六部影视作品是主演,《衣袖红镶边》还是他退伍后的第一部作品,一部大女主题材剧集。无论怎么看,都有瓜田李下之嫌。 毕竟只是凭借女性题材中讨喜的男性角色就拿到了视帝,而同组的女演员、女导演、女编剧都却颗粒无收,被人质疑吃角色和女性题材红利,过分亲近和讨好市场及观众,仅这一点所释放的信息,就会让很多后来者认为这就是一条通往成功之路的飞升捷径。那么等到了最后的最后,女性题材也会演变成“男性题材”,女性创作者和女演员的上升渠道也会越来越窄…

39分钟
99+
2年前

04 泰版《流星花园》为何能让人发疯?

泰版《流星花园》的热播,让今天的《剧说很有趣》继续转入【泰兰德】专场。两个温馨提示:第一,本文(播客)没有“流星花园各版本的乱炖大对比”;第二,我们主要是想从泰版《流星花园》的热播中探索一下泰剧市场的变化。 本期内容承接03期,继续分析泰版《流星花园》,本期的重点将讨论泰版《流星花园》的改编是否成功。 06:40 如何“洗白”道明寺? 12:15 “男要俏,一身皂”? 15:00 泰版F4的社会使命 18:04 杉菜,F4的精神力量之源 19:50 没有双向救赎,只有命运共同体 21:16 西门,泰文化代言人 22:25 被韩流全面包围的泰圈 24:03 泰版《流星花园》,BG之光 28:46 忽胖忽瘦,忽高忽矮 30:43 该不该强求泰剧演员的演技? 01、泰版《流星花园》为何能让人发疯? 化学反应是我看泰剧幕后、访谈,或者和泰剧人士交流时常常会听到的一个词汇。比如在泰版《流星花园》的幕后花絮中,导演Patha Thongpan 就会要求四位F4成员要培养出朋友般的感情,有两条单独感情线的道明寺和杉菜,西门和小优要有火花碰撞。 这次道明寺和杉菜的搭配成功,和《新铁石心肠》的选角过程就很相似:定下男主角后,有三位女主角候选,男主角会分别和三位候选人对戏,对到谁有火花就选谁。泰版《流星花园》选角时,Bright和Tu是合作起来最有火花的那一组。饰演西门的Win在《假偶天成》开播之前就已试过镜,导演说他看到了Win的多面性,而小优的扮演者Prim则因《特长生》中的表演,给导演留下了深刻印象,认为她的节奏很好,和Win在一起时,好像有什么光芒一样,已经是一对的感觉了。 花泽类和藤堂静的爱情线,除了“鞋子说”依带有极强的女性消费主义展现外,藤堂静所想展现出来的独立女性意识依然强大,尤其是她抛弃一切远走法国,为自己选择职业道路的样子,就很符合泰国国情需要,再配合上演员本身的气质,这种女性的成熟感和Dew演的花泽类所展现出来的小孩心态一样的占有欲,一对比,就能看出泰版藤堂静的当代性,以及她在当下这个世界语境中所处的位置,这对女性观众来说是非常友好的。 任何一版《流星花园》中,花泽类都是最圈粉的角色。这并不是在否定Dew,而是说,花泽类这个角色具有天然的学长滤镜,就好像众人遥望不可及的忧郁白月光,只为你盛开照耀,试问哪个少女不心动?再加上这个角色具有纯真、浪漫且脆弱中又有坚定的执拗等性格特征,不管是周渝民、小栗旬、金贤重,还是现在的Dew,只要你符合忧郁文静的书生气质,那么离角色的成功就不远了,也能看出GMMTV对Dew的看重。 泰版《流星花园》最有新意的地方,就在于它让前几版中基本处于配角位置,完全没多少感情戏的美作,拥有了一条属于他自己的感情线。虽然Nani版美作的感情线是以某快餐品牌的短片广告形式出现,但不得不说,这个玩法很让人眼前一亮,值得被吐槽商业味儿太重、植入广告太违和的国产剧好好学习一下。毕竟泰国除了腐剧和泰星外,最厉害的就属广告。 02、泰版《流星花园》改编成功了吗? 除了好嗑的爱情线,高颜值的主演,泰式风情的时尚感,风格浓郁的韩式包装外,泰版《流星花园》也在探讨一些现实性的社会问题,比如青少年孤独的心理现状、暴力行为,以及由此而生的校园霸凌、网络暴力等。这才是该剧最值得被关注,以及判断它改编是否成功的标准。 有过漫画改编经验的导演Patha Thongpan接到改编《流星花园》这个大IP时,首先考虑的就是这个故事是否有时代性,在当下是否有被讨论和改编的价值。比如道明寺最大的负面问题就是暴力和霸凌。不管是导演,还是饰演杉菜的的Tu,他们都觉得其他版本中的道明寺表现得很吓人,所以在泰版《流星花园》中,道明寺变成了身居高位的领导者,成了游戏规则的掌控者和制定者,就像《鱿鱼游戏》《饥饿游戏》中的幕后玩家,以财富、地位来决定贫民的死活,看底层玩家相互撕咬,破旧且严禁拍摄的体育馆成了他们的斗兽场,F4还有自己的专门观赏位,这就是一个非常符合当代观众思维结构的变化。 另外一个变化就是,台剧版道明寺强吻杉菜的一幕被彻底删除,既保护了道明寺的人设形象,也保护了杉菜作为底层女性角色在剧中的安全,这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在当代,一个有着正常思维的独立女性,她是绝对不会随随便便就爱上霸凌并强吻过自己的男性的。剧集创作者需要给到杉菜爱上道明寺的理由,那就必须要懂得和尊重女性,明白杉菜所处的阶层和困境。 此外,强烈的阶级感在泰版《流星花园》中也有很多描写。比如道明寺在痛揍他人时,他的保镖和母亲身边的得力助理并没有阻止他,而是悄无声息地将对方的车载记录仪给卸除了,给到正在实施暴力的道明寺足够的安全区域。西门在毕业典礼上的演讲,也被美作吐槽为“家里有个在教育部当部长的叔叔,学校就得让他来演讲,管他成绩好不好?”这样有权有钱就能为所欲为的剧情,在第一集就被杉菜直接命中要害地点评过,坚决不让小优和花店老板以貌取人,就连花泽类也在杉菜口中变成了即便他没有参与暴力行为,但作为F4成员,他的袖手旁观也是一种恶,不值得被另眼相看。 但偶像剧的类型构造就是阶级差异在偶像剧氛围中是可以逾越的,只要有爱,每个人都可以成长。比如第15集中,西门对道明寺的规劝,让道明寺明白了人性的重要性,以及企业的使命感不是资本积累,而是为了让每一个人都能生存下去。而规劝的前提是,道明寺曾为杉菜改变过,成长过。在当下这个被疫情围困的世界中,人们对爱和正义感的需求,就这样被呼吁了出来,该剧格局再次被拔高,足以完成它作为娱乐商品需要传播普世价值观的使命。 在泰版《流星花园》中,阶层的冲突主要来自于以杉菜代表的贫民阶层和以道明寺妈妈道明枫为代表的顶级权贵阶层,她们角力的筹码就是作为中间缓冲带的F4。道明枫对儿子的要求就是完美,不能出错,于是红牌和暴力成了他的保护色。从这一点就能看出,道明寺是个外强中干的人,他不敢反抗自己的妈妈,实际上就是不敢反抗权力,而杉菜对于他的反抗正是他内心极度缺乏的,也是按照家族安排成长的F4内心所缺乏的。尤其是很像上层阶级版杉菜的Lita,只要接受商业联姻,她就是被道明寺妈妈的理论所驯服和圈住的人,就无法成为道明寺希望的那种,可以站起来反抗的人,成为不了真正的杉菜。 而Lita、Hana、甚至顺平的出现,其实也都是在揭示一个问题:杉菜是孤独的,道明寺也是孤独的,青少年孤独的内心会让他们变成道明寺,成为现实暴力和网络暴力的始作俑者,但同时普世价值观里的爱,也就是杉菜的出现则会化解掉道明寺们的暴力。这里关注的就是当下那些善于使用社交媒体,好像有很多朋友,但其实内心都很空泛的青少年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 所以这并不是一个双向救赎的故事,而是一个命运共同体的故事:在当下这个被疫情打乱的世界秩序里,泰版《流星花园》想要建立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真诚相待,能够跨越阶层的障碍,建立有效的沟通和互相理解的人际关系,让一个阶层去了解另一个阶层,从而推送有能力的阶层去改变当下这个世界,承担起每个阶层都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03、泰版《流星花园》背后的泰剧 尽管由于类型元素和原著的束缚,无法让泰版《流星花园》拍得更飞一点,只能在Win饰演的西门身上体现泰国特色国情。但从GMMTV的制作上来看,这一版还是非常韩剧范儿的。早年间,泰国的娱乐业发展离不开港台时期的扶持和发展。但整个亚洲都在刮起韩流风潮时,泰国也在跟着变化,尤其是在2016年萨德事件之后,泰国娱乐业的韩流风潮达到顶峰,隐形“限韩令”使得很多韩国的娱乐产业将目标放在了泰国。与此同时,BLACKPINK的LISA,GOT7的BamBam, (G)I-DLE的minnie,以及稍早之前的2PM成员尼坤等泰国艺人在韩国男团女团的成功出道及获得的成绩,也加深了韩流在泰国的影响力。 甚至有一段时间,你常常能在泰剧里看到他们的主角说韩语,去韩国拍外景,像泰版《流星花园》中穿貂这种操作,也比较适合日韩的气候,而非东南亚的气候。对我们内地观众来说,这还是挺魔幻的。但从泰国本身的娱乐业发展来看,韩流文化带给他们做限定团的思考,比泰国本身就很擅长的CP营业文化要更多元一些,也对他们的流量市场提出了更多要求。比如9X9解散之后,泰版《流星花园》就在泰国腐剧的强大影响力之下,硬生生地为泰国的BG偶像剧争得了一席之地,成为继《天生一对》《新铁石心肠》之后,近四年来第三部登上微博热搜的BG线泰剧。 根据以往的观剧经验来看,泰版《流星花园》显然也照顾到了国内观众,比如同样是BG线的青少年题材泰剧,one31播出的《荷尔蒙》系列, GMM25播出的《O型血》,就比泰版《流星花园》更能切中青少年混乱的两性关系的思考上。与前两部剧对比,泰版《流星花园》的感情戏只能算是幼稚园级别的打打闹闹,更加注重道明寺和杉菜之间纯洁的初恋式爱情。 而且为了满足泰剧创作中特别擅长使用的喜剧效果和观众视角,泰版《流星花园》也基本走的是偶像剧+喜剧的混合路线,像西门和美作在剧中的一大作用,就是得承担起观众视角,这也是他们被称为气氛组的原因。还有剧中剧的设定,也在一定程度上配合吐槽了传统泰剧的一些常规设定,比如平地摔接吻,豪门公子和贫穷女孩的爱情剧设定,以及泰剧大开大合的女性角色之间的耳光戏等等。 熟悉泰剧的朋友可能都知道,泰剧虽然尺度很大,设定也多强调极端环境和人设,讲究戏剧冲突。但很多时候,泰剧最重要的作用是教化,也因为这一点,很多泰剧的开头和中间都非常高能,但到了大结局时反而让人无法适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烂尾”。比如泰版《流星花园》在第一集,就用道明寺的口吻讲述了杉菜的重要性,强调了杉菜的爱感化了他。这其实就是导演和主创们研究出来的泰版《流星花园》的核心价值。 因为泰剧的边拍边播模式,即便GMMTV的剧集品质还算不错,但仍然无法解决一些问题。比如演员的状态,由于拍摄周期长+间断性拍摄的结果就是,很多时候我们都能很轻易地发现演员的状态不连戏,情绪不连贯,造型不连贯,发型变来变去,形象也是忽胖忽瘦的。像泰版《流星花园》女主角杉菜的扮演者Tu在拍摄期间长高了约10公分的问题,就能在剧中看出来。而Bright 的忽胖忽瘦,以及很多场戏的濒临笑场状态,也会让人很迷,不知道这是导演要求的喜剧效果,还是Bright的状态和诠释得不适配。 同时,泰剧最大的优点就是能放大演员本身的质感,如果一味强求演技,就会把泰剧演员本身具有或青涩,或没有偶像包袱的那一面掩盖掉,这也会失去看泰国青春校园剧的乐趣,因为那种青涩的少男少女质感,真的是需要人物本身就处在那个阶段时才最够味儿的。而边拍边播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让观众很有沉浸感,可以增加很多追新番的乐趣。而且GMM旗下的作品一直都很有质感,并不是国内观众既定印象中的土或者狗血,比如《超凡少年》《天才枪手》,还有Dew、Nani、Prim合作的新剧《寄宿学校》等。 虽然按照目前的进度来看,泰版《流星花园》的大结局一定不会让所有人都满意。但这一次的改编无疑是成功的。作为该剧导演,Patha Thongpan做到了尊重原著漫画,找到了30年前原著漫画和当下这个时代的连接点,在一个常见的霸总文故事里,融入了流媒体时代的校园霸凌,权力、资本阶层对下一级阶层、贫民阶层的打压,金钱的滥用等当代议题,以一种娱乐性商品的包装形式,将这个故事讲得生动有趣,人物饱满,能够让观众进入一个正常心态下消费影视剧的状态,在世界格局越来越看不懂的当下,这很难得。

30分钟
99+
2年前

03 21年了,还在为《流星花园》发疯?

泰版《流星花园》的热播,让今天的《剧说很有趣》转入【泰兰德】专场。首先有两个温馨提示:第一,本文(播客)没有“流星花园各版本的乱炖大对比”;第二,我们主要是想从泰版《流星花园》的热播中探索一下泰剧市场的变化。 本期播客分为上下两期,需连续收听~ 05:20 F4等于偶像男团? 08:00 花样男子是什么花? 10:31 《流星花园》最大的作用:推新 12:52 泰国的流量竞争有多厉害 16:20 泰国娱乐公司如何造星 19:30 从9x9到F4,嗑疯了? 24:48 眼神都在拉丝的化学反应 27:45 永远值得被爱的藤堂静 29:02 花泽类,谁演谁赚了? 32:39 美作杀出重围的关键是... 01、泰版《流星花园》,GMMTV的野心 2019年6月上海电视节,我曾和GMMTV的营销总监Phenpatu女士有过一个短暂的交流,她们在当时向我释放了一个非常明确的信息:中国的观众朋友想看什么,希望看到哪些泰国明星艺人,想看什么类型的影视剧,他们都可以制作。同年9月,GMMTV官宣启动泰版《流星花园》。配合如今该剧的播出效果,很有理由相信,泰版《流星花园》就是GMMTV(播客采用粉丝用语“鸡妈妈”)针对全亚洲市场推出的一款定制剧,中国市场也一定是这部剧以及GMMTV非常想要进入的领域。 据泰版《流星花园》导演Patha Thongpan介绍,这部剧光剧本就创作了一年多,直到2020年12月4日才发出了第一支剧情版预告。看过剧就能发现,剧中的场景和预告片中的场景并不相符。也就是说,很可能预告发布时,这部剧仍在筹备阶段,并未开始真正的拍摄(泰剧预告片“欺诈”事件又是一个Longlongago的故事了)。如果从2019年9月官宣启动开始算起,到2022年2月14日杀青,这部剧实际拍摄时长约为两年半。 在泰国,GMM旗下的大部分泰剧都是边拍边播模式,休息日一般不开工,一周可能就工作个三、四天,日常还不会耽误泰星的商业活动。在这样的模式下,古装剧《天生一对》也才拍了一年多(实际拍摄为1年7个月),作为现代偶像剧的泰版《流星花园》却拍了近两年半,只能说明这个剧真的有很多关于幕后创作的故事了吧。(当然,疫情之下,剧集拍摄难度增加也是原因之一。) 02、《流星花园》的核心价值:造星 作为享誉亚洲区的大IP,《流星花园》(日版漫画原名《花样男子》,下文及播客均采用《流星花园》译名)早在1995年就推出了由内田有纪、藤木直人主演的电影版。之后就是2001年大S、言承旭、周渝民主演的台剧版,2005年松本润、小栗旬主演的日剧版,2009年李敏镐、具惠善主演的韩剧版,以及内地的两个翻拍版和现在的泰版。最有影响力的当属台剧版,让当年的泰国人感受到了古装剧之外的华语剧集魅力。比如1997年出生的Bright和Nani家里就有这一版的主演贴纸,女主角Tu的爸妈那一辈人有看过(Tu看过韩版和王鹤棣版),而2000年出生的Dew和1999年出生的Win基本就一无所知了,就像Win说的,他刚刚知道这个F4的时候,还以为自己要被公司派去组男团... 虽然幕后信息看着痛心,但Win的想法也确实切中了这个IP的核心:偶像男团。据相关资料信息显示,《流星花园》是神尾叶子根据当时在日本盛行的偶像男团为创意而创作的女性向漫画,创作于1992年至2004年间,单行本全37卷。从2001年的台剧版《流星花园》开始,这个IP就成了推新专用,基本都有新人上马:《流星花园》是言承旭、周渝民、朱孝天、吴建豪的第一部作品,他们因此一炮而红,成为初代流量。紧接着就是作为《快乐男声》附属品出现的《一起来看流星雨》,以及推新不太成功的2018版《流星花园》。韩剧版主演李敏镐、具惠善也通过该剧迅速打开了亚洲市场。 较为例外的是2005年的日剧版《流星花园》,因为主演松本润本身就是很有影响力的J家偶像男团岚的成员,他和小栗旬刚合作过大热日剧《极道鲜师》。只有女主角井上真央和西门的扮演者松田翔太、以及美作的扮演者阿部力算新人。尤其是松田翔太,他在这一年刚刚出道。泰版《流星花园》的操作思路和日版类似,都采用了有名气的上升期艺人带新人的模式。虽然这一版的五位主演一开始都是新人,但《流星花园》选角在前,《假偶天成》爆红在后,所以对于有顶流潜质的Bright和Win来说,道明寺和西门就是一个能让他们摆脱前作角色形象,奔向更广阔市场的重要一步。 作为标准的流量市场,泰国娱乐圈更新深度非常快,Bright和Win能否借助泰版《流星花园》从腐圈的小圈层文化中跳出来,无论是从公司角度,还是个人角度,这都是他们必须要经历的一步。而且目前来看,这两人的节奏也都很稳:除了再次合作的《记忆商店》外,Win和Min合作了《恶魔姐姐》,Bright和Mai合作了《天星之爱》,一年时间不到,两位新晋流量小生就已经开始和一线女星合作情侣了。而第一次演戏的Tu、Dew和Nani的被广泛关注,也说明了这个IP的核心价值。 03、从9X9到F4,GMM的“一条龙”造星服务 除了五位主演外,泰版《流星花园》的其他演员也基本都是GMMTV的签约艺人(以年轻演员为主)。GMMTV隶属泰国最大的娱乐集团GMM Grammy旗下(主营业务几乎涵盖泰国70%的娱乐产业),创立于1995年,起初是作为制作方,为泰国三台、七台供应剧集、综艺等娱乐向内容。2014年,GMM旗下拥有了两家自己的电视台:one31、GMM25。从2015年开始,GMMTV出品的内容开始在这两个电视台播出。但从2019年末开始,GMMTV的内容不再供给one31,而是专门服务于GMM25和流媒体的发展。 从制作到传播,GMMTV的实力不容小觑。而且这个公司还很擅长拍MV,再加上GMM Grammy本身也是音乐起家,就会有大量的资源可以“一条龙”式服务这些新鲜的未来之星。此次泰版《流星花园》的OST就都出自GMM旗下,除了给F4成员人手安排一首个人曲,拍了MV外,两首F4的合唱曲《Who am I》《Shooting Star》也有专门定制的MV。出演过《O型血》女主的Vee为杉菜演唱了个人曲《One Last Cry》,出演过《深蓝之吻》的Fluke Gawin也唱了“菜寺场之歌”《You Mean the World》。 这种模式早前就被验证过,是可以成功的——2018年,GMM旗下电影公司GDH559名下的经纪公司Nadao(和GDH599的共生关系又是一篇了)和音乐公司4nologue合作推出了限定男团9X9。从运营轨迹来看,当时的9X9就在GMM的力量加持下,全体成员出演了口碑剧《血浓于水》(又名《酒店风云》)。虽然最后的收视率因为平台占有率低、类型不太适合泰国观众口味而不太理想,但这部剧集还是得到了很多海外关注,曾入围过2020年韩国釜山电影节亚洲内容奖,主演Tor还入围了视帝提名。 观察GMMTV的操作也可以看到,《假偶天成》的BrightWin组合在泰版《流星花园》中走得就是“一带一”的路线,道明寺+花泽类,西门+美作,这也是该剧片头番位顺序是道明寺、西门、花泽类、美作、杉菜的原因。在《假偶天成》、泰版《流星花园》之前,饰演道明寺的Bright已有过《社交心慌慌》、泰版《我可能不会爱你》等影视剧的出演经验,而饰演花泽类的Dew则是第一次演戏,这两人在剧中的关系是彼此信赖、可以依靠的朋友,也是因为杉菜而起过争执的竞争对手,有很多对手戏。饰演西门的Win和饰演美作的Nani本身就是一对活宝的设定,在剧中仿佛连体婴,不是在勾肩搭背,就是在一唱一和。正是因为这样的设定和搭配,很多人看剧时,除了嗑道明寺和杉菜、西门和小优之外,也会嗑其他组合。

35分钟
99+
2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