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剧说很有趣】和第七期的主题紧密相连,但又不太相似。在上一期的节目中,我们分析了黄蜀芹担任总导的国产剧《孽债》。这一期我们将通过分析一些与《孽债》存在时代背景相似,主题核心相似的日剧、韩剧、泰剧等,来继续聊一聊——
为什么亚洲各国只要拍摄该类题材,就会被吐槽狗血或三观不正呢?更为奇妙的是,这类题材不但总能出爆款,还能一次又一次地让本来就很红的人更红,让不红的人变红,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以下为文字版,有删减↓
01、《血疑》的“后遗症”有多重?
日剧《血疑》于1984年被引进至央视播出,但这部剧最早是在1975年至1976年间在日本播出的。对国内观众来说,当时的我们是晚了近十年才看到这部由日本娱乐圈当红金童玉女,也就是三浦友和和山口百惠的第N次合作。
更为玄妙的是,当国内观众可以看到《血疑》时,这部剧的主演山口百惠已息影四年了。等于说是,国内观众刚开始嗑CP的时候,CP正主们已经直接下场结婚生孩子去了,这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嗑且最容易嗑的荧屏CP了吧。
虽然作为电视剧儿童,我没有亲自感受过这部剧在国内风靡时的样子,但是众所周知,每一个电视机儿童的背后,其实都有一对电视机父母,比如我小时候就能在书柜里,翻出当时的电视杂志以及以及一整套的《血疑》小人书。对山口百惠唱的主题曲《谢谢你》很有记忆点,尤其是三浦友和那不同于高仓健的文学青年气质和偶像质感,真的有影响到我的审美。
02、戏里很好嗑,戏外真CP
《血疑》也叫《赤的疑惑》,属于日本TBS电视台和大映电视台联合创作的11部悬疑系列剧“赤色系列”中的第二部。这个系列从1974年开始开始播出,到2006年正式完结,分别是《血的迷路》《赤的疑惑》《赤的命运》《赤的冲击》《赤的激流》《血的锁链》《赤的激突》《赤的风暴》《赤之魂》《血之死线》《赤的奇迹》。
这11个故事基本都牵扯到了血缘关系,绝大部分都充满了对亲缘关系的拷问,比如抱错孩子引发的悲剧,被母亲抛弃的残忍故事,寻找亲生父母、和哥哥妹妹的禁忌体验等等。《血疑》这部剧讲述的就是16岁的山口百惠饰演的17岁少女幸子,因为受到了生化辐射,患上了血癌,也就是白血病。由此引发了幸子的身世之谜,以及她和三浦友和饰演的相良光夫的关系。
《血疑》的成功,三浦友和与山口百惠的合作默契,功不可没。作为当年日娱圈的金童玉女,两人从1974年改编自川端康成经典作品的《伊豆的舞女》开始搭档,此后还合作了电影《潮骚》《天使的诱惑》《古都》《拥抱》《炎之舞》《鸢之恋》《春琴抄》《污泥中的纯情》《风雪黄昏》《绝唱》,以及“赤色系列”的两部剧《赤的冲击》《血之死线》,差不都有十四部作品。到山口百惠1980年正式隐退之前,短短六年间,如此高密度的合作,简直就是谁嗑谁赚了的超级CP了,谁入坑都不亏啊!
03、《蓝色生死恋》受到了《血疑》的影响?
除了三浦友和和山口百惠给《血疑》带来的加成外,宇津井健饰演的幸子父亲大岛茂,也是当年很多观众很心疼的一个角色,戏里戏外都如此。据当时的新闻介绍,宇津井健的妻子也患有剧中幸子一样的疾病,相当于宇津井健白天拍戏时要照顾剧中生病的女儿,晚上回家后还要照顾患有同样疾病的妻子。当时为宇津井健配音的演员简肇强就在采访中透露过,他觉得演员的这种经历是能够让他在拍戏时感同身受的。
此外,《血疑》还通过三浦友和、山口百惠以及这个故事的设定,开发出了一条专门适用于造星、捧星,同时还能把偶像文化全面挪用到影视剧中的方式。它可以通过故事设定来让偶像挑战大众的情感神经,以戏剧化的悲剧感来创造人物设定,强化观众对角色的喜好。比如2000年播出的16集韩剧《蓝色生死恋》,就因为白血病+抱错孩子的设定,被很多国内观众笑称为“韩国血疑”。
虽然这两部剧集出现的年份有点远,但《血疑》出现的年代正是日本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在1990年泡沫经济到来之前。而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正是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重要年份,于是有了《孽债》。《蓝色生死恋》出现的2000年前后,虽然这是一个韩国经济发展的平淡期,但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该剧的创作者还是用了比《血凝》《孽债》更保守的方式,彻底将这个血缘关系的讨论变成了纯爱剧。
甚至从《蓝色生死恋》最终播出效果也能看出,元彬、宋承宪、宋慧乔都通过这部剧得到了爆红的机会,这和他们在剧中的人设有着非常紧密度的关系。元彬的角色最活泼,暴躁又专一的霸道总裁,搁在别的剧是主角,但在这里只能是白月光,但这并不影响观众对他的喜爱,相当于还有得赚。宋承宪和宋慧乔也借助俊熙和恩熙的角色形象,积攒下来了来自观众的长年的友好对待,即便后来的他们有负面爆发时,角色滤镜还是能够帮他们兜底的。
04、《蓝色生死恋》《凤凰血》的弊病:穷人有罪!
事实上,我不觉得的《蓝色生死恋》是一部值得看的剧集。因为这部剧和很多韩剧一样,都有“穷人原罪论”,尤其是这部剧出现的年份还是1998金融风暴之后,这些穷人的身份和经历没有足够的笔墨来描述,却只有按照刻板的女一号和女二号描写的既定脚本。
顺着这个思路再瞅一眼泰兰德2001年推出的年度泰剧《凤凰血》,这部曾在央视播出的剧集,同样讲述了一个错换人生的故事:一个穷人母亲为了自己身患重病的女儿,调换了富家太太的女儿,将拥有着高贵血统的女儿藏在自己身边,给自己那个“武打女星”级别的穷人家的女儿当佣人...
但幸好,无论是《凤凰血》还是2008年再度翻拍的《新凤凰血》(《玻钻之争》),这个故事都只是打着“骨科“的旗子,谈正常的恋爱,因为男主角不是女主角的哥哥,而是她原定人生历程中的青梅竹马,算是又一个擦边球设定剧了。
如果从这样的表述来看的话,无论是《蓝色生死恋》《凤凰血》《玻钻之争》,以及根据《凤凰血》改编的国产剧《错爱一生》,他们在立意和血缘关系的讨论中,都无法突破《血疑》《孽债》的呈现和思考,作为“孽债”的同题讨论,他们也仅仅只是在模仿偶像化+类型化的商业逻辑,想要刺激的只是观众的感官,而非拓展观众的思考。多少还是有些遗憾的,毕竟都是当年的大爆款,但却能让观众清晰地感知到创作者的参差。
关于血缘关系题讨论,还是有更多影视作品可以参考的,比如2000年的泰剧《劫缘》,曾被韩国和我们都翻拍过的日剧《妈妈》,以及被引进至国内播出的韩剧《人鱼小姐》等等,但这些剧集又涉及到了一个新的角度:入侵者。这个角度到底有多妙呢?下期节目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