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青年
从青年的发问出发,探讨行动的可能

Album
主播:
李颐Lisa、-阳少-、圣光抛弃了梨、绒绒的猫猫虫
出版方:
青年志Youthology
订阅数:
15.47万
集数:
141
最近更新:
1周前
播客简介...
「问题青年」是由青年志出品的播客。我们相信,提出问题,是一切改变的开端。我们将邀请来自青年文化、学界、媒体等不同领域的朋友,来聊聊我们的爱与怕。从青年的发问出发,探讨行动的可能性。公众号:问题青年Wonderers (来自青年志Youthology)
问题青年的节目...

140. 都在说经济上行的美,下行的美又是什么?

我们几个年轻人聊了聊,都在说经济上行的美,下行的美又是什么? 【本期介绍】 Y2K、千禧辣妹、泡泡袜配厚底鞋……中文互联网上,“经济上行的美”正在被热烈讨论。那些充满未来感的穿搭、视频里的昂扬状态,都共同指向了一个增长可期的千禧年初。 而就在7月,一个颇具象征意义的时刻悄然发生:来自广东惠州的说唱歌手揽佬,在 Spotify 华语歌手榜单上超越周杰伦,成为月听众数第一的华语歌手。曾在2003年唱出“在我的地盘就得听我的”的周杰伦,代表着经济上行时期的向外与自信;而如今,揽佬的“别墅里面唱K,水池里面银龙鱼”在互联网上病毒式传播,其土味、梦核与充满地域色彩的音乐风格,却更像是“经济下行”的写照。 本期节目,阳少、阿骡和《北方公园》作者阿钟一起,从流行音乐到大众穿搭、从怀旧情绪到审美周期,聊了聊经济周期如何改变了人们对于“美”的想象?那些关于上行周期的美感,是记忆中的真实,还是滤镜下的错位?而属于下行周期的美,又是否只是“土、丧、拜”的代名词?新的美学,能否在此刻的现实中生长出来? 【本期问题青年】 阿骡,青年志研究员 阿钟,《北方公园》作者 阳少,青年志执行主编 【收听指北】 02:35 什么是「经济上行的美」? 07:14 大家对于「经济上行周期」的回忆,存在哪些滤镜与错位?复古必然意味着怀旧么? 17:57 从周杰伦到揽佬,我们经历了怎样的审美周期? 28:21 都在说「经济上行的美」,那下行周期的「美」又是什么? 37:27 外部世界的不确定性加剧, 年轻人开始对更具地域特色的文化着迷 41:23 「经济上\下行」是一个模糊的指涉,让人焦虑的源头有很多,无法被经济这一个维度所概括 45:08 今天,「怀旧」如何变成了一门生意? 50:23 在各种「怀旧」的文化作品中,有新东西产生吗? 01:01:52 我们常说,时尚是一个轮回,这句话应用在其他文化产品上也适用。那么,该如何界定「新与旧」? 01:06:00 议题是旧的,但个体的经验与处境永远在不断更新,这也是为什么像脱口秀这样的形式能源源不断产生话题。 延伸阅读 口红不红了,千禧年辣妹卷土重来 怀念“上行时期的美”:怀旧的遐想与迂回的反抗 揽佬与《八方来财》:鸿运不能总是当头,因为…… 揽佬能火,因为吹的就是经济下行的风啊 【本期音乐】 活络油-揽佬 Deadman-蔡徐坤 【后期制作】斌仔 【Logo设计】Sam 【关于我们】 感谢大家收听。「问题青年」是由青年志出品的播客。我们相信,提出问题,是一切改变的开端。我们将从青年的发问出发,探寻行动的可能性。你还可以在小宇宙APP、喜马拉雅、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收听我们的节目,或者在微信公众号「问题青年Wonderers」/「青年志Youthology」、微博 @青年志Youthology 关注我们,与我们取得联系。 如果感兴趣与我们互动,欢迎添加小助手「olo鸡」的微信:qingnianzhi04,加入我们的读者群。

74分钟
8k+
1周前

139. 所有人都在说的“新中式”,还剩下多少文化与美感?

这次「青沙龙」,我们和作家、策展人胡建君和 @远行者与碎冰匠 主播Cindy 一起追问:“新中式”是怎么火起来的?它切中了年轻人哪些情绪?品牌又该如何走出“跟风学样”? 【本期介绍】 当前,“新中式”成为了营销界最热的词之一。它几乎无处不在——从马面裙、香薰、养生茶饮,到山西文旅、八段锦、手工香品,各种产品和生活方式都被披上一层“新中式”的外衣。不少年轻人也借此表达审美取向、情绪态度与身份认同。一种文化风格,正在变成一种流行话语。 如果稍作回顾,会发现“新中式”的走红并非一蹴而就:它最初出现在2000年代初的家装设计领域,后来拓展至服饰、旅游、餐饮等消费场景。2015年前后,伴随“国潮”兴起,新中式服饰在汉服圈小范围流行。2018年,李宁“悟道”系列登上纽约时装周,成为“中式美学”出圈的关键节点。但直到2022年Dior“马面裙”风波的发生,才真正将“新中式”送入大众视野;2023年,马面裙爆卖,曹县成为制造重镇;到2024年,“新中式”已经成为各路品牌都想押注的文化赛道。 但越是火热的概念,越需要被细究。我们也注意到,新中式在成为“必答题”之后,正滑向符号化、廉价化和同质化的境地。当大家都在讲“新中式”,也来到了审美疲劳的临界点,它该如何避免被消费透支、脱离文化根基? 这次「青沙龙」,我们和两位分别来自艺术和投资领域的朋友一起追问:“新中式”是怎么火起来的?它切中了年轻人哪些情绪?品牌又该如何走出“跟风学样”? 【本期问题青年】 胡建君,作家,策展人,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中国书画研究中心副主任 Cindy,前券商可选消费分析师,播客「远行者与碎冰匠」主播 阳少,青年志执行主编 【收听指北】 02:43 从2002到2025,新中式的前世今生 04:26 从审美到产业,新中式,“新”在哪里? 12:38 从「国潮」到新中式,资本更冷静了吗? 20:38 在人心浮躁或者看不清未来的时候,大家会更容易回归传统,寻找精神归属 26:11 为什么年轻人会喜欢“新中式”?各种归因其实是矛盾的 31:08 新中式的特点就在于,它有着极大的阐释空间 35:04 人们越来越不喜欢喝咖啡,转而开始喝茶,背后其实是“反卷文化”? 40:56 “价格低买不到好的新中式”,这个说法正确吗? 49:03 新中式相关的产品,有可能被优质低标准化吗? 53:09 一些让人不适的“新中式时刻” 59:08 除了消费,新中式如何承载一种公共文化的想象? 【本期音乐】 窦唯 - 晚霞 窦唯,朝简 - 安神符(下) 【后期制作】嘎嘎 【Logo设计】Sam 【关于我们】 感谢大家收听。「问题青年」是由青年志出品的播客。我们相信,提出问题,是一切改变的开端。我们将从青年的发问出发,探寻行动的可能性。你还可以在小宇宙APP、喜马拉雅、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收听我们的节目,或者在微信公众号「问题青年Wonderers」/「青年志Youthology」、微博 @青年志Youthology 关注我们,与我们取得联系。 如果感兴趣与我们互动,欢迎添加小助手「olo鸡」的微信:qingnianzhi04,加入我们的读者群。

66分钟
2k+
2周前

138.长不大、不想长大、假装长大

我们三个年轻人轻松地聊了聊生活中那些具体而私人的困惑和烦恼,关于延迟长大、关于社会角色、关于做一个成年人到底意味着什么? 【本期内容】 谁规定长大会是线性成长?本期《问题青年》,我们决定不装了,来聊聊那些“长不大、不想长大、假装长大”的时刻。 这世界不仅有“小孩姐”,还有“姐小孩”,有些人早早独立,却在情感里变得像个小孩;有些人看起来是小孩,却承托着 ta 人的不安。我们分享了自己“恋爱里想当小动物”“偶尔演一下大人”的人生小片段,也承认了自己还没做够小孩的真实心理。 除了“幼态经济”“二次元情感寄托”“青春期的无限延迟”等当代现象,你还会听见陈陈的高敏日常、siyi的环球影城观察,和思阳在亲密关系中想当小孩而不成。我们警惕社会对“大人”定义的单一化想象,同时也对“小孩”的天真是否是一种特权提出疑问,我们既批判,也重新肯定“搞笑、善良、真诚”——这并非小孩子的特权,而是勇敢成年人的品质。 在成年世界里,我们一边背负责任,一边偷偷怀念小时候的简单与纯粹,但也许,长大并不意味着要告别童年,而是学会把“撒娇”和“担当”放进同一个身体里。当大人并不意味着放弃小孩的权利,而是可以在责任和自由之间来回切换。你,准备好“做个会撒娇的大人”了吗? 【本期嘉宾】 陈陈:想继续撒娇任性的大人,想成长与成熟的小孩,📖@飞行学习中 吴思阳:就是那个阳少,想当小孩儿当不成惹,📖@吴思阳在北京(简称吴京 斯怡Siyi:科技人文研究者,边蛐蛐边照顾人的小孩姐一枚📖@斯怡siyi 【收入指北】 01:16 什么是成年?什么是“长大”? 09:34 看起来总是比实际年龄大,假装长大的背后 14:35 购买大型玩偶的怎么都是大人?难以启齿的内心渴望 23:01 亲密关系中的抢凳子游戏,是不是一定会有人在做“更大人” 32:52 为世界增熵的是大人,那为世界减伤的为什么就不能是大人呢? 37:30 做小孩是不是一种“特权”? 46:05 反复横跳的我们,渴望成长,也渴望童年的治愈、任性与撒娇 51:14 “与其说这个乐园是为小孩子建的,不如说是为那些想延迟长大的大人建的” 55:05 不想长大的可以永葆幻想,而成长才能永远为自己留有空间 【本期提到的书影音】 茨维格《昨日的世界》 空音央《昨日青春》 《鹦鹉杀》 《大耳朵图图》 《猪猪侠》 《跃动青春》 《101忠犬》 【本期音乐】 まるちゃん一件落着-中村暢之 快乐小孩 (动画片《大耳朵图图》主题曲)-潘延 ビュンビュン逃飛行✈️ (biubiu地飞逃)-ぜったくん 【后期制作】竹官 【Logo设计】Sam 【关于我们】 感谢大家收听。「问题青年」是由青年志出品的播客。我们相信,提出问题,是一切改变的开端。我们将从青年的发问出发,探寻行动的可能性。你还可以在小宇宙APP、喜马拉雅、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收听我们的节目,或者在微信公众号「问题青年Wonderers」/「青年志Youthology」、微博 @青年志Youthology 关注我们,与我们取得联系。 如果感兴趣与我们互动,欢迎添加小助手「olo鸡」的微信:qingnianzhi04,加入我们的读者群。

62分钟
19k+
3周前

137. 为什么我们找到情绪根源了,却还是不能解决问题?

我们和心理咨询师、波士顿精神分析学会候选人李沁云一起聊天:如何理解人们如今的情绪困境,并找到办法真正行动起来。 【本期介绍】 近几年,心理学成了很多年轻人“自我修复”的首选工具。无论是MBTI的流行,还是ADHD、讨好型人格、童年创伤等标签的火热,大家越来越习惯用心理学、精神学词汇来解释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也更愿意承认“我需要帮助”。付费心理咨询变得不再陌生,甚至成为一种时代性的“必要开支”。 但也正因为问题有了太多“解法”,我们又产生了新的困惑:为什么我们明明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却还是无法改变现状?童年“决定”了我们吗?在一次次剖析自己之后,我们会不会反而更容易陷在情绪里、感到孤独?自我诊断带来了理解、还是让我们被标签困住?而当生活的难题来自更大的社会结构时,我们又能靠个人努力走多远? 作为一种起源于19世纪的长程谈话治疗方式,“精神分析”常被认为“漫长”“发散”“难以捉摸”。它似乎不如快节奏、结果导向的认知行为疗法(CBT)等短程疗法来得“高效”,但也提供了另一种“开放式结局”的可能——它不急着解决问题,而是让我们有机会真正理解那些在心里埋得更深的东西。而在一次次慢慢发生的看见与理解之后,或许我们就可以自然地走向属于自己的出口。 【本期问题青年】 李沁云,美国马萨诸塞州独立执业心理咨询师,波士顿精神分析学会成人精神分析项目候选人,著有《心的表达》一书,记录了她从学徒期到成为专业咨询师的经历与思考。 阿骡,青年志研究员,在心理咨询中理解并修复自我ing 【收听指北】 03:29 从北大心理学系到文学研究,再到精神分析,如何做出一次次选择? 08:02 什么是精神分析? 11:15 作为长程治疗手段,精神分析与短程疗法各自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15:22 心理咨询过程中,“脑子一片空白”“不知道说什么”该怎么办? 21:08 为什么我们找到情绪的根源了,却还是不能解决问题? 29:52 关注自我、了解自我,会让我们变得更孤独吗? 35:07 如何看待对心理咨询师产生的情感? 45:33 童年并没有“决定”我们,我们仍可以塑造当下的自己 51:39 当我们忍不住回溯内心的挣扎与痛苦,很有可能说明对痛苦所做的“哀悼”还不够多 58:23 MBTI、ADHD、PTSD...标签应用的背后,是大家唤起他人理解和联结的渴望与邀请 01:07:45 疗愈正流行,但要警惕所有宣称能够“保障效果”的疗愈手段 01:10:49 如何面对社会结构性问题带来的无力感? 01:15:00 “不要试图理解自己的父母” 【本期音乐】 Whose Fault - Danny Elfman Hold on to your life - HIMI 【后期制作】嘎嘎 【logo设计】Sam 【关于我们】 感谢大家收听。「问题青年」是由青年志出品的播客。我们相信,提出问题,是一切改变的开端。我们将从青年的发问出发,探寻行动的可能性。你还可以在小宇宙APP、喜马拉雅、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收听我们的节目,或者在微信公众号「问题青年Wonderers」/「青年志Youthology」、微博 @青年志Youthology 关注我们,与我们取得联系。 如果感兴趣与我们互动,欢迎添加小助手「olo鸡」的微信:qingnianzhi04,加入我们的读者群。

77分钟
9k+
1个月前
问题青年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