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27 | 策展人姜俊:看不懂当代艺术展览,是谁的错?

活动 「有文化电台」做了大半年,我们从啥也没有做到了今天的200w+播放量,一切都要感恩我们可爱的听众们!2020快过去了,我们决定来做一个小活动回馈大家! 从今天起至2020年12月30日,在微博带#2021更有文化#话题,并@巨有文化Juyo ,写下关于「有文化电台」的节目推荐或者听后感言。我们会在2020年12月31日人工抽取3位最走心听众,让有文化电台每一个主播都送你一本带赠言的书!!快来参加呀!! 导语 近日,展览“边界-共生:一起打保龄”在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开幕,展出了陈安斯、陈一致、段俊豪、袁泽强、朱湘五位青年艺术家的作品,作品探讨了艺术家的个体“边界”如何被识别或超越,如何在“共生”中找到个体和群体之间的平衡。 我们邀请到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姜俊,共话当代艺术中的创作与策划,深入了解策展人的工作方式,明晰中国当代艺术参与公共生活的历史任务。 若隐若现的打工人,打捞时空迷宫中的碎片,回应当下棘手的社会生活。展览将持续至12月23日,推荐大家去看! 嘉宾 姜俊 知名策展人、艺术批评家,德国明斯特艺术学院(Kunstakademie Münster)艺术学博士 几点当代艺术中心策展人、研究员,现任职于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您可能会听到 #展览如果是剧场,策展人就是导演 #哈拉德·塞曼与独立策展人的兴起 #策展人是公众和艺术家间的桥梁 #中国的策展人很多只能算是“布展人” #类比《演员请就位》,理解艺术家的工作方式 #当代艺术回应眼下生活的努力 #现代生活的隐喻:独自打保龄球 #人与人关系的重构:相亲、剧本杀、直播 #新的生意源于人性补偿机制 #在大众流行中看到缺失和压抑 #创意经济对日常生活的“入侵” #海德格尔论艺术的本质:真理与共鸣 #中产阶级化与公共艺术的责任 #看不懂艺术是填鸭教育的锅? #公共艺术的流行得益于文旅产业 #艺术创作的介入性与在地化 音乐 Pianoboy高至豪 - 安静的午后 赵海洋- 秋的思念 (钢琴曲)

43分钟
1k+
4年前

vol.26 | 中国独立书店小史:从知识分子到都市文青

导语 书店是公共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立书店是商业与人文的平衡,是城市的文化地标,是现代人精神的避难所。本次节目请来书店人阿威,和曹柠一起盘点90后心目中精彩的独立书店,展望互联网时代的书店业模样。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外行和内行凑在一起,为中国的独立书店一歌。 嘉宾 阿威 中国图书网渠道经理、前万圣书园员工 北京开卷专栏作者、百年职校学生 您可能会听到 #在书店工作是理想照耀下的阴沟? #中国独立书店小史:从知识分子到都市文青 #出版行业从业者怎么读书? #为什么消费场所喜欢用书装点门面? #中学那些被弃置的图书馆 #无书可读的人才需要书单推荐 #书店讲情怀相当于保健品的安利时代 #读库:站着把钱挣了 #西西弗:书店界的麦当劳 #豆瓣书店: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万圣书园:闭着眼买,品质过关 #季风书园:上海文化界的余晖 #亚马逊实体书店:个人隐去,只剩数据 #茑屋书店:日本模式在中国复制难 #方所&诚品:中产美学的兴起 #先锋书店&1200不打烊书店:在地文化新模式 #单向空间:打通上下游的迭代新模式 #书店行业的标准化还比不上修脚行业 #书店的使命:低速行业高速起来,不失本真 音乐 八云轨- 雨语花道 Deuter - Uno Sinne Eeg,Randy Brecker - Moonbeam

61分钟
3k+
4年前

vol.25 | 凹凸镜DOC创始人:一个国家没有纪录片就像家庭没有相册

嘉宾 张新伟 纪录片导演,凹凸镜DOC联合创始人 创作“老男人三部曲”《老张》《唐老师》《嘿,老潘》 FIRST青年电影展初选评委、广州国际纪录节优秀选片人 导语 凹凸镜DOC是近年来国内涌现的纪录片自媒体,凭借一手的业内资讯、专业的评论视角、高水平的现场放映成为深受影迷喜爱的纪录片社群品牌。 联合创始人张新伟自己也是纪录片从业者,他讲述了自己的影视行业从业经历,原来看起来如此专业的媒体竟是由一群兼职的爱好者在维持运营。 我们讨论纪录片的风格,评价纪录片的功能,关心影像着纪录片的环境。我们追忆中国纪录片的黄金时代,谈论虚构与纪实、影像与新闻、长片与短片、审查与边界之间的冲突与平衡。 作为一名纪录片爱好者和影评人,我无比欣喜地看到中国的独立纪录片在快速进步,也无奈地发现原有的“内忧外患”这么多年来仍挤压着逐梦者的生存空间。 您可能会听到 #中国纪录片的黄金时代 #第一次拿起摄像机拍片的生猛 #纪录片商业化是个伪命题 #一个国家没有纪录片就像家庭没有相册 #纪录片、特稿、非虚构写作的纠葛 #过强介入现实说明现实病了 #计划性孵化人才很可笑 #美食纪录片为什么大行其道 #没有不深刻的题材,只有拍不好8的人 #纪录片不是流水账,是对生活的创造性处理 #纪录片自媒体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剧情片和纪录片的边界正在模糊 #现场放映的直营店模式vs加盟店模式 #纪录片媒体的“良性循环” #魔幻现实主义中国的富矿 #贵州独山县的大爆点和小清新 #近亲繁殖必然没有活力 #贾樟柯的平遥影展珍贵在哪? #拍剧情片太不环保了 #从文化氛围品评北上广深 影像 土本典昭《水俣病患者及其世界 》 Dan Wei《方舟》 孟小伟《张素英的“城堡”》 王久良《垃圾围城》 柴静《穹顶之下》 竹内亮《好久不见,武汉》 吴文光《流浪北京》《四海为家》 王晓振《情诗》 陈传兴《掬水月在手》《他们在岛屿写作》 郭容非《额温枪女孩》 张溪溟《我有一个忧郁的,小问题》 周浩《大同》《棉花》 陈为军《城市梦》 陆庆屹《四个春天》 王磊《我们四重奏》 许慧晶《棒!少年》 郭柯《二十二》 欧宁 、 曹斐《三元里》 彭小莲 《红日风暴》 音乐 Clémentine - Que Sera Sera tymú - walk with me

60分钟
1k+
4年前

vol.24 | 精神科医生姚灏:抑郁症,自恋时代的隐疾

【导语】 姚灏原来立志读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在大学第五到六年时选择了精神病学方向,又前往美国学习公共卫生。精神病学和公共卫生,在中国医疗行业都算得上冷门,姚灏的选择在医学生中是“少有人走的路”。如果说医疗系统是条河,医生是在下游打捞落水者,那公共卫生要做的就是到上游去看看,他们为何漂落,而姚灏和他的组织想做的是打通上下游。 姚灏罕见地保持着理性的专业主义者和感性的人文主义者间的平衡,由他翻译的《照护》讲述了医学人文领域著名学者凯博文照顾患阿尔茨海默病妻子的十年,读来感人至深,发人深省,中文版即将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 这期节目从医学和传播的角度,我们分享了对精神疾病的认知,但又不止于泛泛而谈,而是想打破学科的壁垒,融汇医学和人文的视角讨论在冰冷、机械的现代世界里如何安顿我们柔软、脆弱的心。 【嘉宾】 姚灏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住院医生,复旦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哈佛大学公共卫生硕士,心声公益创始人及总负责人。关注社会精神病学、社区精神病学、全球精神卫生。 心声公益微信号:mind-china 【你可能会听到】 原子化的社会里人与人如何“照顾”? 东西文化中的讳疾忌医是相通的 应对老龄化社会需要医学人文的视角 中国人更愿意花钱在小孩身上,而不是老人 用跨学科思维来探讨公共卫生 成熟的公民社会支撑更多元的公益组织 公共卫生看到群体,医学看到个体 抑郁症为什么越来越常见了? 精神疾病的美国化 中国还未到“反精神病学”的时候 肯尼迪与美国反精神病的十年 社区支持对于康复至关重要 校园抑郁症筛查的隐私安全争议 辅导员:干预系统上关键又脆弱的一环 青年群体的“脱嵌”加大精神危机风险 医治者自身就是高危群体 孤独、疏离、隔绝与精神疾病 弗洛伊德学派对歇斯底里症的治疗 日本泡沫经济时代的好运强迫症 创伤后的反思才能带给社会观念上的进步 大部分人活在代际的选择中,而不是个体的选择中 人与自然相处是权利,不能被剥夺 激进与古典,怀疑工作意义的两个出口 书籍 [美] 凯博文《照护 : 哈佛医师和阿尔茨海默病妻子的十年》 吴飞《浮生取义》 [美] 凯博文《疾痛的故事》 [美] 苏珊·桑塔格《疾病的隐喻》 [美] 保罗·卡拉尼什《当呼吸化为空气》 景军《喂养中国小皇帝 : 儿童、食品与社会变迁》 景军《公民健康与社会理论》 [美] 亿森·沃特斯《像我们一样疯狂》 张进《渡过 : 抑郁症治愈笔记》 [法]福柯《疯癫与文明 : 理性时代的疯癫史》 [日]斋藤茂男《饱食穷民》 [美] 约翰·M·巴里《大流感》 [美] 肯·克西《逃出疯人院》 出品:有文化电台 主编:边妍丹/佳慧 视觉设计:Chancy

60分钟
20k+
4年前

vol.23 | 郁喆隽:自由or控制,挣扎在现代教育的两难之间

【导语】 郁老师是复旦最受学生喜爱的老师之一。不仅因为他风度翩翩、学识渊博、待学生热心,更在于他亲身示范了一种现代人的智性生活方式,影响着和他接触过的每一个人。 他开设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是复旦通识教育的精品课程;他用电影来讨论哲学,又用哲学去丰富电影;他活跃于社交媒体和纸面媒体,对待哲学普及工作十分有兴趣和耐心,常年为公众、高中生开讲哲学;他的微博一度是学生们欢乐的源泉,能否心领神会,只能谁看谁知道。 今天和哲学教授不谈哲学,而是和一位老师谈谈教育。体制之内,基础教育“礼失求诸野”,用做加法给学生减负;高等教育则迷失了大局观,始终在矫正和建构间反复回跳。体制之外,舆论早就对应试教育的批判审美疲劳了,教育实验层出不穷,但教育是自由和控制的平衡,不分时宜的反权威倾向会在根本上瓦解认同的基础,影响人的全面发展。通识教育在中国大学风行多年,是时候来反思一下了。 【嘉宾】 郁喆隽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宗教学系副主任,德国莱比锡大学哲学博士,江湖人称“哲学小王子” 著有《神明与市民》《当柏拉图遇到卢米埃尔》 【小标题】 高中生需要哲学吗 用做加法的方式减负是南辕北辙 游戏是思辨活动的好方法 解题思维如何损伤了同理心 丧和佛具有表演性的自我保护 理想的教育状态是知识和实践的协调 文科教育需要学徒制展现思维全过程 基础教育“礼失求诸野” 教育思想已经落后了社会发展200多年 没有他者,人很难认清自己 误把矫正性的内容当作建构性大错特错 出品:有文化电台 主编:边妍丹 视觉设计:Chancy

50分钟
2k+
4年前

vol.20 | 谁人不内卷?像极了我们苟延残喘的人生

嘉宾 邓涵之 伦敦政经学院经济史博士在读 毕业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导语 这个秋天,“内卷化”(involution)这个词从严格的学术概念成为了大众语汇中对当下生活批判的利器。一时间万物皆可内卷化,概念的误用、错位的情绪、隐秘的陷阱,一切似乎没那么简单。稳定可见的增长(growth),会抑制真正具有新颖性的发展(development),像极了我们苟延残喘的人生。 经济史博士邓涵之分享了权威的解读和引申的思考,从明清的农业生产,到当下的新媒体的恶性竞争,从高等教育的盲点与误区,到人类制度变迁的模式,我们从内卷化这个概念出发,审视我们的历史与生活,探索一条突破舒适区,实现自我发展的路径图。 你可能会听到 #疫情催生了见微知著的末世情绪 #万物皆可内卷化:概念的误用、错位的情绪 #明清浓郁的的内卷化与过密化 #新媒体行业和学术科研界是内卷化的重灾区 #人力便宜,活字印刷术成为摆设 #制度变革取决于结构和能动的平衡 #个体境遇的投射:温水煮青蛙的困境 #跳出内卷化陷阱,人生不止一条赛道 #尸位素餐的工作是人类精神上的集体伤疤 #杀死苟且的希望,拥抱真正的飞跃 音乐 Thomas Prime - The Moon's Tide Pandrezz - Takin’ You For A Ride

63分钟
4k+
4年前

番外 | 与《秦时明月》的十年像和渣男谈恋爱:国漫神作(坑)成长史

嘉宾 Gareth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博士 「子非鱼」播客主播 导语 第一次看《秦时明月》,我小学六年级,惊为神作。后来这部剧越铺越大、越更越慢,我经历中学、大学、工作,时不时去看一下更新状况,屡屡失望而归,仿佛被遗弃了的童年记忆。 2020年10月《秦时明月之沧海横流》续播,那些嚷着再也不看的观众再次入坑,高喊:真香!真是虐我千百遍,待你如初恋。 我约来邻台子非鱼的主播,一位经济学博士,同样是该剧粉丝,一起品评这段与《秦时明月》的虐恋时光。小心内含剧透,当然它更这么慢,透了也无所谓。 您可能会听到 #《秦时明月》的诞生是中国动漫史上的里程碑 #少年养成系动画的意外之喜 #国产动漫坎坷的商业化之路 #玄机之痛:能力配不上野心 #群像剧如何克服角色脸谱化的尴尬 #神剧烂尾的心理创伤 #金庸武侠是给少年看到,古龙武侠是个成年人看的 #他山之石:日漫的匠人精神 #看一部渐次变烂的剧就好像和渣男谈恋爱 #为什么张良意外胜出成为最受欢迎的角色? #中期入坑和从一而终的区别 #大部分国产剧的权谋戏都和过家家相似 #动画的价值在于创造想象之外的世界 #从《仙剑奇侠传》到《陈情令》:国产仙侠剧的十年 #从粉丝到到cosplay的未解之谜:到底爽在哪了? 音乐 阿桑 - 一直很安静 胡彦斌 - 月光

53分钟
1k+
4年前

vol.19 | 诗人肖水:我的一生注定只负责失败的部分

咸柠七有听友群啦! 添加有文化电台小助手(微信号:nicifanmei)备注“咸柠七”,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 诗人肖水:我的一生注定只负责失败的部分 嘉宾 肖水 80后诗人、复旦中文系博士。著有诗集《失物认领》《中文课》《艾草》《渤海故事集》,合译《避孕药与春山矿难》《在美国钓鳟鱼》。 导语 曾几何时,诗歌是青年人和读书人的标配,唤醒了一代人的创造力。在我们这个忙碌的年代,谈论诗歌成为了一种奢侈,诗歌的魅力被束之高阁,诗人成为不被理解的存在。为何在匮乏时,我们对美充满渴望,到了丰富时,我们却在琐碎中麻木不仁。 我找到我的老朋友肖水,在张爱玲百年诞辰这一天的上海,聊起了最熟悉的话题,我们分析现代汉语诗歌的现状,讨论了创造力与生活方式的关系,回溯伟大的文学传统,反思当下的精神生活。 肖水是80后一代中具有代表性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位博闻强识的文学研究者和一直在路上的旅人。他和他的伙伴们发起了“文保在身边”计划,系统地寻访全国各地的文化古迹,在历史的现场重寻古老的诗意。 您可能会听到 #西学东渐并发症:吃不饱与消化不良并存 #“在中国发现中国”的写作主张 #诗人身份是一种观察参与生活的方法 #全民诗歌热潮背后的社会结构变化 #扭曲的诗人形象:创造与疯癫的关系因果颠倒 #昼夜交替的“狼狗时刻”、梦境与创造力迸发 #诗歌唤醒生活实感,确认自己的存在 #文学作品不提供可知,而提供可感 #你是什么,你的诗歌就是什么 #伟大的诗人能塑造时代的人格 #杜甫的刻苦掩盖了他的天才 #天纵奇才李白会见光死 #知识分子腔调就一定是高级的吗? #《唐诗三百首》《世说新语》《聊斋志异》的汉语之美 嘉宾作品 《微光》 ◎肖水 鸟穿着雨靴在滑草,风的 骨架,受制于汽车冷脆的轰鸣 天空中,斜生的树枝通过开花 保持必要而绚烂夺目的孤独。 雾气从毫厘处被剪断,雨细微的 划痕,界定着所有时间的周长。 其实是动物制造了人类,我们 的慵懒像子弹永恒地浮在水面上 没有事物会主动拾起地上的软刀 唯有爱可以使自我免于最先死去 或者歧义之中还有更多光亮,而 我的一生注定只负责失败的部分 提到的诗人/作者 张枣 多多 海子 顾城 昌耀 布劳提根 西川 庞德 李沧东 哈金 音乐 Steve Allen - Gone With the Wind Dick Hyman - Mean to Me

56分钟
1k+
4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