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06 | 人类学视野里的基督教

人类学视野里的基督教—徐颂赞:我身上没有中西文化的紧张对立 引言 徐颂赞是个不折不扣的斜杠青年。他是学者,靠着宗教学与人类学的滋养,游走于各地,田野调查、论文、专著、演讲一个也没落下;他又是生意人,做文化创意、知识付费、少儿教育,不靠体制生存,颇有几分潇洒自在。在我看来,1993年出生的他矛盾又统一,有后浪的多愁善感,但在学术的问题意识和使命感上远超同龄人,他并非为了学术而学术,而是个体的生命体验自然生长的瓜熟蒂落。我最好奇的是基督教的传统对他有何影响,又如何和宁波人的文脉兼容并蓄,使他成为文化意义上的世界公民。 【本期嘉宾】 徐颂赞 青年学者、 台湾政治大学硕士,将赴爱丁堡大学攻读博士。 致力于文学、宗教学与人类学的研究与创作,著有《中国加利利的歌声》《时尚宗教学》。 【您可能会听到】 #学术研究已经对整体性世界不感兴趣 #文化上我们都是世界公民 #宗教教育如何改变人生 #自由思考在怀疑权威中孕育 #知识丰裕年代的思考匮乏 #理解美国的最后一块拼图:宗教 #科学的话语霸权不是理所当然的 #民国热成了一场游戏一场梦 #全球化黄金四十年的同质化一面 #娱乐体育:现代世界的宗教狂热 #为什么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殉道文学与护教文学的歧路 #体制外研究释放的能量 #当基督教遇到中国话语 【提及的书目】 雅斯贝斯《时代的精神状况》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厄普代克《兔子四部曲》 伯格曼《魔灯》 利玛窦《耶稣会与天主教进入中国史》 余英时《方以智晚节考》 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杜维明《现代精神与儒家传统》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罗伯特·欧文《伊本·赫勒敦 : 天才的一生》 项飙《全球“猎身”》 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波兹曼《娱乐至死》 布鲁姆《美国精神的封闭》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徐贲《统治与教育》 赫胥黎《天演论》 霍克海默、阿多诺《启蒙辩证法》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曹南来《建设中国的耶路撒冷》 【附两首徐颂赞的诗】 《我》 我被火焰书写 从竹子到灰烬 我被星星唱出 从泉水到玫瑰 我被岩石交给花朵 从家宅到废墟 我被清晨支付给深夜 从噩梦到暱称 我的夜晚骤然升温 湿润的泉水冒出火焰 《末世生活》 人们侧耳倾听 听一个秘密,在杂音里找寻 屏住呼吸,寂静地听: 无花果辞别叶子 燕子疾飞,天空忘记抹去国界 人们有互相守密的羞赧 有些声音从脸颊长出来 有些欲说还休 那些嘶吼的日常细节 像婴孩突然停住哭声 像春天收拢雪花

60分钟
2k+
4年前

vol.05 | 唐小兵(下):刻板的历史叙事让人面目模糊

历史学者唐小兵(下):刻板的历史叙事让人面目模糊 引言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唐小兵是近年来活跃在国内公共领域的知识分子代表,从小镇知识青年到史学教授,这位研究20世纪知识分子的人,自身经历也折射着这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困惑与坚守。 他的新书《书架上的近代中国》以私人阅读史之名梳理近代中国以来思想界的诸多大问题,检讨近代知识分子的自我认同与坎坷命运。这不仅事关一个读书人如何安身立命,也事关在奔涌的历史中如何做一个大写的人。 【本期嘉宾】 唐小兵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 主要研究领域是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史,研究著有《现代中国的公共舆论》《与民国相遇》《十字街头的知识人》。 【您可能会听到】 #上海为什么令外乡人厌恶? #人越竞争越相像,最后就是同化 #距离感令人疏离,但也是文明标志 #民国上海的多元主义与海漂 #体制外文化空间的萎缩 #个体不该只是宏大历史的一个脚注 #格式化的、不及物的历史叙事 #刻板的历史教育让人面目模糊 #读回忆录,重访二十世纪中国 #王鼎钧:等待一生的写作自由 #人有没有可能超越自身理解时代? #活的思想拒绝标签化地理解世界 #表面的多元主义,实质是虚无主义 #食洋不化与化西于中 #走向乡土与知识分子的原罪感 【提及的书目】 叶文心《上海繁华》 卫慧《上海宝贝》 陈丹燕《上海的金枝玉叶》 王安忆《长恨歌》 金宇澄《繁花》 孔飞力《叫魂》 刘昶《革命的普罗米修斯》 艾尔曼《经学、政治和宗族》 王奇生《革命与反革命 : 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 王鼎钧《关山夺路》《昨天的云》《怒目少年》《文学江湖》 齐邦媛《巨流河》 高尔泰《寻找家园》 赵越胜《燃灯者》 徐晓《半生为人》 《一滴泪》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张新颖《沈从文的前半生》《沈从文的后半生》 沈从文《从文自传》 胡适《四十自传》 陈寅恪《柳如是别传》 沟口雄三《作为方法的中国》《中国的思维世界》 袁伟时 《晚清大变局》 傅国涌《追寻失去的传统》 谢泳《逝去的年代 : 中国自由知识分子的命运》 马克斯·韦伯《学术与政治》 王国维《人间词话》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大纲》 王元化《九十年代反思录》 【音乐】 deca joins - 海浪 Morphine - Early to Bed Andy McKee - Rylynn 谢明祥 - 初夏雨后

52分钟
1k+
4年前

vol.04 | 唐小兵(上):知识分子是怎么跌下神坛的

历史学者唐小兵(上):知识分子是怎么跌下神坛的 引言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唐小兵是近年来活跃在国内公共领域的知识分子代表,从小镇知识青年到史学教授,这位研究20世纪知识分子的人,自身经历也折射着这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困惑与坚守。 他的新书《书架上的近代中国》以私人阅读史之名梳理近代中国以来思想界的诸多大问题,检讨近代知识分子的自我认同与坎坷命运。这不仅事关一个读书人如何安身立命,也事关在奔涌的历史中如何做一个大写的人。 【本期嘉宾】 唐小兵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 主要研究领域是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史,研究著有《现代中国的公共舆论》《与民国相遇》《十字街头的知识人》。 【您可能会听到】 #书评不是书的附庸,要有主体性 #正襟危坐的阅读很耗体力 #左翼文化的进步力量被遗忘 #发掘革命叙事内部的张力 #文化保守主义者在中西间往而知返 #近代以来知识分子自我形象的转变 #没有自我的人很难抵抗外部的压力 #中国文化面对危机的方式是回向内心 #启蒙天然的是知识分子的使命吗? #好时代or坏时代,谁说的算? #启蒙怎么就成了众矢之的? #理想社会是每个群体都有代言人 #用世界主义克制爱国主义 #炫耀消费能力的不是精英,是暴发户 #从身份社会到平等多元的过渡 【提及的书目】 唐小兵《书架上的近代中国》《现代中国的公共舆论》《与民国相遇》《十字街头的知识人》 萧一山《清代通史》 顾准《顾准文集》 许纪霖《中国知识分子十论》 艾思奇《大众哲学》 萧军《延安日记》 王鼎钧《纽约日记》 罗尔斯《正义论》 史华兹《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寻求富强 : 严复与西方》 王汎森《近代知识分子自我形象的转变》 列文森 《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 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 费孝通《乡土中国》 罗志田《经典淡出之后 : 20世纪中国史学的转变与延续》 竹内好《近代的超克》 余英时 《现代危机与思想人物》《士与中国文化》 胡适《政治家与政党》《我的歧路》《我们的政治主张》 丁文江《少数人的责任》 瞿秋白《多余的话》 杜亚泉《杜亚泉文存》 李零《去圣乃得真孔子》 许纪霖《家国天下》 王明珂《华夏边缘 : 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 吴宓《吴宓日记》 【音乐】 deca joins - 海浪 Morphine - Early to Bed 坂本龍一The Last Emperor (Theme)

57分钟
2k+
4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