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48 | 老友记重聚:聚散终有时,但愿人长久

感谢配方全透明,猫猫爱吃的「久生猫粮」为本期咸柠七提供的帮助 【咸柠七派出主编六六的猫猫Doctor作为试吃官】 桃宝搜索「Joyzone」,进入天猫「Joyzone旗舰店」,报上「咸柠七」即可获得专属优惠哦~ 【导语】 近日,传奇美剧《老友记》在阔别观众17年后,推出了重聚版,六位主演和该剧主创欢聚一堂,我约上了《老友记》的同好一起观赏后,录制了这期播客。 我和大多数人一样,第一遍看为了学英语,以后每次看都是为了抗抑郁,他们制造的欢声笑语,连同他们经历的患难友情,深深影响了几代人的友谊观和爱情观。今天我请来了一位倾慕已久的原创音乐人马懿,分享那些有《老友记》陪伴的日子,以及“交朋友”这件人生中的大事。聚散终有时,但愿人长久。 【嘉宾】 马懿 ZaZaZsu乐队主唱 城市颈椎病理疗中心主播 独立咖啡主理人 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 看过20遍的“老友记”博士 【您将听到】 #03:35 第一遍为了学英语, 之后每看一遍都是为了抗抑郁 #08:55 《老友记》教会我成年人世界的情感方式 #13:56 1000亿次播放,美式价值观的旗手 #20:31 离乡独居让人意识到朋友的价值 #24:28 热闹的朋友圈 vs 君子之交淡如水 #30:45 朋友局需要灵魂人物 #35:42 什么时候要选择停下来考验智慧 #52:04 猫猫时间 #60:06 老朋友的七年止痒 #62:42 加速了的友情和爱情 #64:55 老朋友“就像没有分开过” #67:22 交朋友的末尾淘汰制 #68:32 朋友绝交有多伤? #72:48 能够互相成就的朋友的更难得 #76:11 朋友还是老的好 #79:35 男士私房话都聊什么 #82:35 非常相信感情,但又害怕相信感情 #85:40 一生一世,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92分钟
6k+
3年前

vol.47 | 作家邓安庆:小镇青年如何靠文学改变命运?

作家邓安庆:三本毕业、月收入600的小镇青年如何靠文学改变命运? 【导语】 邓安庆是活跃在豆瓣的写作者,在见到他之前,我对他有着惯常的对知识分子的想象,然而深入的交谈却改变了这一刻板印象。我和巴老实来到了他位于北京五环边的家中,听他回忆自己困苦混沌的少年时期,写作如何像一束并不闪耀的光指引他生活的方向,某种程度上说,写作重新定义了他的认同,重新赋予他生活的意义。 在他平实细腻的文字和讲述中,没有豪情壮志,也没有精英意识,只有在文字世界做一个踏踏实实耕耘者的平常心。他不惮于袒露自己的贫瘠与窘迫,也直言自己的局限和困境。这些观点并不振奋人心,却给我莫大安慰。 【嘉宾】 邓安庆 作家,湖北武穴人,现居北京 已出版作品《永隔一江水》《纸上王国》《山中的糖果》《柔软的距离》等 【嘉宾】 巴老实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 毕业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您将听到】 5:46 “邓垸宇宙”是我的文学根据地 10:00乡土写作的变迁:城乡夹缝人的涌现 27:15故乡只在回望的时候才存在 28:27小镇里“沤”着的人生 38:06城市的生活是没有过程的生活 41:32青春的窘迫:三本毕业生、一个月工资600 46:05网吧里注册豆瓣是改变命运的那一天 50:46坚持写作是有且唯一的爱好 73:15创作是没有那么容易枯竭的过程 75:35中年的痛苦和青年的痛苦到底哪个更甚 82:24人无癖,不可交 配乐: 徐佳莹/毛不易— 一江水 Два берега—Майя Кристалинская

86分钟
5k+
3年前

vol.45 | 尬舞、直播与百万网红的死亡

vol.45 | 尬舞、直播与百万网红的死亡 【导语】 2017年,作为郑州尬舞界的领军人物,顾东林带领一群草根舞者通过街头直播成为众人簇拥的网红。粉丝从全国各地赶来拜他为师,他组建“尬舞天团”,频繁接受采访、参加电视节目,以他为主角的纪录片《红毛皇帝》入围国内外多个电影节。3年后,顾东林患上恶性“细胞瘤”,回到商水老家。曾经的粉丝和舞友纷纷赶来,他们在家门口支起直播架,即兴起舞,但是顾东林只能坐在凳子上含笑点头,晃动身体。一个月前,60岁的顾东林在老家逝世,留下无助的女儿和身后的是非,任人评说。 青年纪录片导演岳廷靠一己之力拍出这部记录时代风貌的纪录片,以小见大,这也是导演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毕业作品。 导演说如是说:网络直播对当下中国影响最大的地方,并不是精英阶层或中产阶级的饭后消遣,而是无数隐藏在黑暗中,不为“主流”所知的无数草根。他们并不是这个时代的“小角落”,而是一直被自认为“主流”的群体视而不见,却比“主流”人数更多、更为庞大的“新主流”。即使文艺小清新们不愿意承认,更不愿意接受,这一“新主流”的审美趣味、文化特质和生活方式,正在,甚至已经改变了中国未来的文化方向。“红毛皇帝”顾东林,正是这一群体中极不起眼的一个。在这种大趋势背后,这部小小的纪录片,当然什么都无法改变。导演唯一的期待是,当整个时代大梦初醒的一刻,或许,我们可以回头去看这些影像,品味变化正在发生时的那些蛛丝和马迹。 【嘉宾】 岳廷 青年纪录片导演,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 作品有《共产主义大厦》(2013)《澳门韵律》(2014)《乙未殇思》(2015) 张劳动 纪录片媒体凹凸镜DOC联合创始人、纪录片导演 【纪录片】 红毛皇帝(2018) 杀马特我爱你(2019) 算命(2009) 我在故宫修文物(2016) 【BGM】 林生祥 - 三鞠躬 林生祥 - 有无 欢迎收听咸柠七 一档生涯类访谈节目 出品:巨有文化 主编:六六 音频剪辑:六六 视觉设计:Chancy

49分钟
3k+
3年前

vol.44 | 讨好型+低自尊的天才少女在焦虑什么?

咸柠七的“幕后黑手”:讨好型+低自尊的天才少女在焦虑什么? 【导语】 本期嘉宾六六是咸柠七的制作人,是这档播客的“幕后黑手”。在这期特别的节目里,六六首次披露了自己成长的心路历程:16岁上人大对她的自我认知有什么利弊?在大学有什么非典型经历?明明很有实力为何却总觉得自己不配?懵懂的她为何最终选了少有人走的路?以及从她的视角审视咸柠七到底是一档怎样的播客? 【您将听到】 1:55在「以人为本的乌托邦」是何工作体验 4:18 做出爆款原来这么快乐 6:00 一条音视频内容的台前幕后 11:13 内容行业,时间观念很重要 14:17 老干部与实习生:六六和曹柠的第一条微信对话 18:53 十六岁上大学,却感觉自己配不上人大 22:22 戏剧作为大学生活的注脚 26:36 那些让我们凉凉的考试:要向工具理性「妥协」吗? 36:02 两次试错:戳破「广告狂人」幻想 43:14 中文系的同学都去哪了:行业与就业 48:31 论「好搭档」:不稳定高自尊的主播与稳定低自尊的制作人 【BGM】 林一峰、新青年理发厅 – 飞向理想世界 新青年理发厅 – 如果一生只有30岁 Kan R. Gao - To the Moon - Main Theme 欢迎收听咸柠七 一档生涯类访谈节目 出品:巨有文化 主编:六六 音频剪辑:六六 视觉设计:Chancy

58分钟
8k+
3年前

vol.42 | 清北复文科生激辩:文科误国论刺痛了谁

vol.42 | 清北复顶尖文科生激辩:文科误国论刺痛了谁 【导语】 近日,央行的一篇工作论文《关于我国人口转型的认识和应对之策》中的一处闲笔引发热议:“重视理工科教育,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由此,文科生与理科生的互呛再次被点燃。 本期节目中,北大中文系“知名”校友胡老师来做客。我们讨论了心目中理想的文科教育模式,驳斥了市面上混淆视听的“文科误国”谬论,但也没有忽视当前文科教育泡沫化的现实,并分析了其成因。在我看来,用文理分科来划分人才实在有失偏颇,人文素养的能力无关乎分科,更关乎教育的根本。正如胡老师所言“当代社会人文环境极度缺乏,解决途径有很多,但一定不包括多培养文科生这条路。 ” 【嘉宾】 胡老师 公众号「中文男足」 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 张琳 「巨有文化」董事长 毕业于清华大学新闻系 【您将听到】 3:51文科生误国论刺痛了谁 6:05中国没有配得上顶级文科生的工作? 10:02顶尖文科生是怎么培养出来的 15:00新中国的文科教育也缺乏传承 18:40读文科让我们丧失了讨论技术前沿的资格 22:49理科压倒文科反映了基础教育进步 29:25这个年代读文科的人从精英走向平民 35:29文凭贬值催生了消费学历 39:07社会需求倒逼大学专业改革 44:25人文素养在职场值钱吗 47:11非双一流院校学生的困境 57:23文理交融的清华样本 61:01关怀人的能力与文理科无关 62:47 曹柠如何速成编程 84:31北京户口意味着什么? 96:35从新青年到中文男足:活到时代的切片中去

102分钟
11k+
4年前

vol.41 | 冒犯观众:什么时候开始流行乱叫“老公”了

冒犯观众:什么时候开始流行乱叫“老公”了 【导语】 本期的对话从我写的一篇影评谈起。正在热映的《第十一回》是一部难得的佳作,陈建斌从此跨入华语电影最具原创风格的导演之列。但这部电影极强的戏剧性和文学性令很多观众(包括第一次看的我)一头雾水。这种勇敢打破戏剧第四面墙的尝试,意味着让原本被动的观众可以主动参与文本的阐释,进而模糊创作与现实的边界。 由此展开,我们讨论了对影视文化、非虚构写作的看法,分享了各自的记者生活,回头才发现一以贯之的主题都是广义的艺术创作和生活间的关系。有人把生活演成了戏,有人把戏过成了生活,假作真时真亦假。人生这场大戏,你到第几回了? 两位嘉宾是我在杂志社的两位同事,这样的主题开放漫谈最接近于我们工作的日常状态,称之为编辑部的故事亦不为过。播客永远让我能吐露真我,也希望各位听友喜欢。 影评的链接:南风窗公众号《陈建斌在冒犯观众》 【本期嘉宾】 何姐,南风窗记者,不值得影评负责人 黄姐,南风窗记者,新媒体副主编 【您将听到】 《第十一回》逼着曹柠看了两遍 一代人的自我是一代人的精神食粮造就的 陈建斌跻身最具原创风格的话语导演之列 商业片追求“直给”,艺术片追求“莫名其妙” 戏剧的精神在临场情绪的弥散 (好吧我记错了)蜷川幸雄:戏剧是一种病 好的演员不会让自己杀死身体中的角色 写影评的心理:为什么要骂烂片? 《扎导版正义联盟》让我们重新认知了电影制作 影视解说能代替看电影吗 炫技型影评 VS 模板式影评 万物皆可炒CP是对世界的降维认识 制作方的投其所好催生了更多道德警察 媒介代沟初显现:什么时候开始流行叫“老公”了 up主反被采访:内容与颜值的挣扎 做播客的过程让我想开了 创造必然伴随着痛苦 写作和演讲是两种能力 对表达者的尊重,理解就意味着言说 【BGM】 窦靖童 - 《多多》 欢迎 订阅《咸柠七》 一档生涯访谈类节目 出品:巨有文化 栏目主编:六六 视觉设计:Chancy

97分钟
9k+
4年前

vol.40|文科黑话慰藉不了我们打了兴奋剂的生活

文科黑话慰藉不了我们打了兴奋剂的生活 【导语】 本期嘉宾是一位记者同行巴老实 ,学经济出身的他年少老成,但因为疫情打乱了自己的学术梦想;毕业才不久,又历尽职场煎熬,告别互联网打工人生涯,毅然决然做了从没打算过的职业,沦落为我的同行。 他在微博里写道:“不断经历不同的生活,不是为了找到某种“最适合”的生活,而是为了让人认识到,这些生活其实都差不多,面纱揭开之后,都是同样的荒凉和贫瘠,知道一场大梦是怎么开始的,怎么结束的,也就能温和又勇敢地走进下一场梦,梦开始的时候,能坦然地幻想,梦破灭的时候,能坦然地告别。人类嘛,不就是一场梦接着一场梦这么做下去吗。” 我好奇这一番折腾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小镇生活与都市沉浮如何塑造了他的心智?那些引发广泛讨论的微博锋利又柔情,背后是一种怎样的生活态度? 【嘉宾】 巴老实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 毕业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您将听到】 《局外人》与《了不起的盖茨比》写的其实是氛围 文科教育为什么让我远离了生活 北京的打工人与打了兴奋剂的生活 受够了内卷、鸡娃、996的讨论 小镇生活经历与都市知识分子话语的撕裂 写作上寻找自己的语言风格 文学是在慰藉不可慰藉的人生 钱钟书、张爱玲、鲁迅写出贪嗔痴的图案 创造力是人建构的幻想? 沉浸在仪式里的副作用让我们获得内心安宁 大学最重要的是内化知识 象与骑象人造成了头脑里的战争 启蒙理想是如何破灭的? 城市动物园中的小孩向往野生 【BGM】 Roberto Musci - Claudia, Wilhelm R And Me Piero Piccioni - Io la conoscevo bene (Seq. 6) Piero Piccioni - Io la conoscevo bene (Seq. 16) 欢迎 《咸柠七》 一档生涯访谈类节目 出品:巨有文化 栏目主编:六六 视觉设计:Chancy

121分钟
50k+
4年前

vol.39 | 鼠疫、新东北叙事、活得像个人

标题不足以概括本期内容:鼠疫、新东北叙事、活得像个人 【导语】 本期嘉宾是一位创业者,也是怪物尚志和人文社会科技评论的主播王汉洋。去年,汉洋和他的小伙伴们一起前往东北探寻110年前东北鼠疫往事,拍摄了一部10集的短纪录片。不少网友看了后惊叹:这帮年轻人做出了自己想做而不敢做的事。独立的视角、独立的团队、独立的制作,汉洋和他的小伙伴们贡献了中文互联网上难得的优质内容。 我们从纪录片拍摄的始末聊起,进而和身为东北人的他讨论了东北叙事中的新动向和老误解。最终,我们从事聊到了人。作为一个科技公司的创业者,为何他有如此强烈的热情从事内容创作?又是什么样的信念,让他早早告别了好学生的循规蹈矩,过上了极限试压的生活? 【嘉宾】 王汉洋 《社会人科技评论》主播 《怪物尚志Monslog》主播 梦见和范伟录播客却忘记带麦克 【您将听到】 #4:40 为什么要拍100多年前的东北鼠疫? #17:10《大流感》《瘟疫与人》:流行病从来都是人类历史的大变量 #23:58 整体视角能帮我们吸收历史的教训 #29:14东北的魔幻感从何而来 #31:17东北叙事都是“后视镜视角” #33:18东北人如何成为一种身份认同 #41:59生活被击溃了后的闲暇与创作 #44:42东北话中的解构主义:不严肃不等于乐观 #48:09城市化让我们活成两层皮,又怎样呢 #54:46自动化对生活效率提升有何帮助 #57:03生活的高级玩家喜欢自定义配置,追求“可以选择” #61:53创造,人才作为目的活着 #66:15许多创业者的精神世界依然不堪 #69:52技术创作与内容创作有何差别 #77:00极限测试让我们看清真正重要的事 #80:13 三抛世代与敢于不占有 【bgm】 林生祥 - 言午许 Freddie Joachim – Strawberries The Mills Brothers,Irving Berlin - Sweet Adeline 欢迎收听咸柠七 一档生涯类访谈节目 出品:巨有文化 栏目主编:六六 视觉设计:Chancy

84分钟
6k+
4年前

vol.38 | 信息时代的工作伦理:只有一种人不迷茫,那就是不再年轻的人

信息时代的工作伦理:只有一种人不迷茫,那就是不再年轻的人 【导语】 工作无疑是现代人生活中重要的部分,也是价值感的来源之一。在提倡专业主义的年代里,我们都渴望成为行业精英,进而实现人生价值。但有时成长得太快,也该驻足自省一下:是否非如此不可? 随着码农、996等流行词的传播,程序员的嘲解让我们有意无意忽略了这一新晋职业其实是这个年代最具创造性和影响力的工作岗位之一。 本期嘉宾舒适是一位令人极其舒适的学霸,她不像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那样靠名校和头衔堆砌安全感,而是有着旺盛的求知欲和强大的自我效能感。就在最近,她辞去了“码农”的工作,选择攻读研究生。 我对她最大的好奇在于:为什么即使有着一份自己喜爱又令人羡慕的工作,却还是选择继续读书?由此谈开去,工作过后,继续深造的意义有何不同?什么才是智性意义上的好工作? 有一种人不迷茫,那就是不再年轻的人。这话不只是对年少轻狂的诅咒,更是对历久弥新的渴求。 【嘉宾】 舒适 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认知科学专业 曾担任区块链产业程序工程师 正在麻省理工学院攻读综合设计和管理专业硕士 【您将听到】 #1:07博士都在劝退 #2:18码农如何是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 #5:10一份好工作必须建立在比较优势上吗 #10:31工资是做不喜欢的事的代价吗 #14:05选专业往往是中国学生的第一次纠结 #15:00偏好的偶然性与性格的必然性 #18:43分工社会的意义感尚在形成 #20:36卡夫卡《审判》和加缪《局外人》的异化 #23:46无孔不入的技术异化:以手机为例 #29:00企业要担负起组织人类生活意义的重任吗 #34:35个体的幸福感的内在来源与外在来源 #40:05学历标签化让人羞于提起 #41:55为什么有一份喜欢的工作还要去读书 #47:01未来,跨学科思维越来越重要 #53:08专业主义的工作伦理 #57:52什么是好工作?为自己创造工作岗位 #61:30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人生榜样吗 #64:50我上进的努力根源是没有人会帮我 #69:39有一种人不迷茫那就是不再年轻的人 #75:40逃避是追寻自我还是害怕挑战 #80:21生命有限 问问自己WHY NOT? 【BGM】 Jim Hall,Pat Metheny - Lookin' Up 欢迎收听《咸柠七》 一档生涯访谈类节目 出品:巨有文化 栏目主编:六六 视觉设计:Chancy

82分钟
10k+
4年前

vol.37 | 陈涛:《阿凡达》别后十年,我们被电影改变的生活

电影学者陈涛:《阿凡达》别后十年,我们被电影改变的生活 【导语】 时隔11年之后,詹姆斯·卡梅隆导演的巨制《阿凡达》修复版再次公映,不禁令人回想起十年前万人空巷看3D的盛况。然而,十年之后再次审视这部离我们不远的影史里程碑,为何对“形式”的重视胜过了“内容”?3D自此成了商业电影的标配,技术流、沉浸式的观影体验是否关乎电影的本质?漫威时代的好莱坞,娱乐工业登峰造极后,有哪些反思的声音? 本期节目的嘉宾是人民大学的陈涛老师,他所开设的电影导论课程在人大十分火爆、一座难求。电影是他自己解放的方式,亦是他自我实现的途径。原本学商科的他是怎么一步步走上了电影研究道路?作为一名专业的电影学者又是怎么“看电影”的?为什么说看电影是一种需要学习的能力? 【嘉宾】 陈涛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哲学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当代城市电影和新媒体艺术 著有《电影导论》《底层再现:中国当代电影中的城市游民》《城市与现代性:重绘早期欧美电影》 【您将听到】 ·《阿凡达》的十年 #07:05 阿凡达排队百态 #16:20 《阿凡达》贵在哪里 #18:18 同为动捕,为啥《爵迹》就扑街 #22:50 大片化是电影的衰落吗 #24:23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 #27:05 好莱坞发展的三阶段 #30:35 刺激或清淡,何为电影的本质 #33:20 技术本无罪 #38:54 科幻的反思与后人类 ·电影学者的十年 #44:25 不懂理论的快乐 #46:52 作为学者,我不敢评价电影 #52:38 艺术片和商业片的殊途同归 #55:57 找到挚爱导演 #60:09复仇者联盟我竟看了十遍 #63:34 电影就是生命 【BGM】 James Horner - Becoming one of "The People" Alberto Iglesias - Soy Manuela 欢迎收听《咸柠七》 一档生涯访谈类节目 出品:巨有文化 栏目主编:六六 视觉设计:Chancy

66分钟
3k+
4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