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街角中的建筑风云:重新发现华盖建筑师事务所

武康大楼城市交集的最后一场展览“求新时代——华盖上海建筑地图1932-1952”,呈现了华盖建筑事务所成立20年间在上海的建筑作品代表作。本期节目将结合展览,聊聊华盖的三位创始人赵深、陈植、童寯是如何走到一起,以及华盖的商业策略。 值得一提的是,策展方织城网络还为展览制作了一部vlog,从当代上海市民的视角出发,在日常生活中重新发现藏在街角中的华盖建筑作品。这也是本期节目想着重讨论的内容——华盖留下的建筑遗产和我们日常生活。 时间线 00:49 促使华盖三位创始人走到一起的两个共同好友:杨廷宝和梁思成 10:44 天降来自浙江兴业银行的委托加速了华盖的成立 16:16 当时中国建筑师的执业环境以及建筑事务所运作流程 26:43 华盖是如何拿到项目的 36:21 对三位创始人MBTI的猜测 37:34 上海留存至今的华盖建筑作品,命运各不相同 56:29 如何认识华盖、找寻资料的经验谈 嘉宾 黄潇颖:织城网络团队成员 张琪:织城网络团队成员 蒋春倩:一级注册建筑师,《华盖建筑事务所(1931—1952)》作者 主持:王越洲 求新时代——华盖上海建筑地图1932-1952 展期:3月28日 至 5月11日 地点:上海市徐汇区淮海中路1846号城市交集 相关书籍推荐 《华盖建筑事务所(1931-1952)》 《烽火中的华盖建筑师》 《长夜的独行者:童寯1963-1983》

67分钟
99+
1周前

2024年度上海商业空间观察:如何才能撑满要素过度的城市?

本期节目称得上是鸿篇巨制,时长直接上到了2小时以上。我和微信公众号《建筑师小姐姐的日常》主理人Joy、资深城市观察者里斯本一起聊了聊我们对2024年至今上海商业空间的观察和思考。这个时长既说明上海城市发展更新的蓬勃生机,也反映了商业和空间运营过程中的重重挑战。 节目中,我们将这些项目粗略地分为三个类别:历史建筑活化更新、商业街/综合体/园区以及还在更新过程中的项目,来逐一盘点。但挂一漏万,一定也有不少项目未被我们提及。商业和公共空间是属于大家的,不仅设计师、规划师等专业从业者可以发表他们的观点,来自各方的使用者更应分享他们的体验和感受。所以也欢迎听众们听完节目,去这些地方走走看看,我们也想在评论区听到大家的声音。 时间线 00:21 本期节目结构 历史建筑的更新和活化 00:38 何东公馆、辞书出版社旧址附属绿地和现所三期,以及它们能否串联起周边的陕西北路(西摩公馆、印刷字体展示馆、雷士德医学院) 06:18 静安艺术苏河:苏河皓司、Fotografiska、三月重开的UCCA EDGE,文旅商如何更可持续 15:11 历峰双子别墅和之禾卡纷乐园:品牌的大账和小账 商街、综合体和园区 23:09 淮海路上:“名不符实”的“新”妇女用品商店、一切皆可调整的HAI550 38:07 海粟文化广场:把白领和市民引进来之后,商业会怎么做? 45:15 兼谈武夷路:与愚园路截然不同的街区更新实验 54:41 荟聚购物中心:松弛且扎实,公共空间尽可能对外打开 58:21 红坊再更新:三菱操盘的A.F.A上海融侨中心能否成为长宁区新的门户? 1:03:04 蟠龙天地:作为辐射全市的微度假目的地,还是主要服务青浦新城居民的社区配套商业? 1:11:41 上生新所一期和二期:从网红打卡地到产业园区的发展过程中,也成为了市中心城市更新案例的活化石(兼聊产业园区如何招商) 1:21:18 徐汇万科:火车站辐射区域内城市空间优化的一个起点 1:23:35 花木时光里:傍着上博东馆这样一个王炸然后险险赢了 1:28:21 EKA天物:10年租约内,这个建筑设计乌托邦能回本吗? 1:34:16 洛克外滩源15年:作为创意中枢的外滩美术馆和作为外滩街区一部分的外滩源 更新现在进行时 1:42:12 五角场和江湾里:校园+大厂形成的新街区形态 1:45:13 非常努力的四川北路:做市集才有人气是因为周边居民区基盘未稳? 1:52:30 西岸滨江新的发展节点:从艺术到产业的规划能完整的执行落地 2:04:48 老市府:要不直接把市政府迁过来? 嘉宾: Joy,建筑师小姐姐的日常 主理人 里斯本,媒体人,资深城市观察者 主持/制作:王越洲

132分钟
2k+
1个月前

2024城市漫步盘点:当咖啡馆、图书馆与社区中心作为公共基础设施之后

延续去年的传统,本期节目和资深城市观察者里斯本老师,一起来盘点2024年我们走过的那些地方。2024年我们都逛得松弛,但盘点下来竟然也走了不少地方,优中选优之后,我们将这些地点分为社区(新村与社区中心)、基础设施活化(公园和城市基建灰空间)、商区、乡野、沪外等几个版块来分别进行盘点。另外也说明&预告,关于一些园区和商业街区的部分,年后会有独立的节目来进行讨论。 时间线 00:03 节目简介 社区漫步 00:31 东安新村:碉堡、青砖斜顶旧房、东安公园,变化快得像没有存在过一样 02:54 甘泉三村:“原拆原建”方案被否后的萧索景象 04:57 曹杨新村:不起眼的公厕里还有热水 06:19 田林新村:漕河泾和上澳塘腹地的更新进行时 11:19 东明路街道:以生活和居住为主的社区如何营造适合自己的生态体系 16:00 社区中心的滥觞与深度探索:乐山市集、徐虹北路斜杠咖啡、“苏河之眸”零距离家园服务综合体、高境新境地公园社区中心、新华345与365、闲下来合作社 27:13 老城厢:又见露天摄影展 基础设施活化 29:43 徐汇中城绿地:商业体和交通枢纽交融下的大公园 30:30 梅园公园森林咖啡:商务休闲好去处,社区级的地方“特产” 33:11 新公园盘点:新晋日落观赏地双子山、比邻复兴岛的油酷艺术公园、环上公园初探之绥德公园 35:50 武宁路桥桥下空间的重生 37:50 曹杨路桥下空间口袋咖啡运营的似乎并不顺利 39:26 浦东的“苏州河”张家浜沿岸:从陆家嘴水环穿行到乡村腹地 商区漫步 43:12 南阳路漫步:南京西路商圈后街的秘密,顺路去了何东公馆和辞书出版社绿地 50:13 没有意外流量之后的黄河路:作为上海城市更新现场“实验室”的一部分 乡野漫步 55:03 崇明东滩富圩村:世界自然遗产与村民和公众如何共处 57:08 松江泗泾和朱家角:古镇老街的更新与商业化开发 59:51 品牌参与到的乡村建设:震泽柴米多农场与素然青浦农场 上海市外 1:01:56 北京通州城市副中心:文化建筑的城市主义 1:07:57 东北漫记:牡丹江:新的城市边界、长春:工业遗存资源与运营和更新能力的错配 1:16:18 江浙其他:南京东南大学蓁巷(城市更新的未来在二三线城市?)、想把更多人留下的莫干庾街、杭州大运河北段、金鸡湖驿站系统 嘉宾:里斯本,资深媒体人,城市观察者 主持/制作:王越洲 图文版本之后将在城记播客微信公众号更新。

82分钟
1k+
3个月前

艺术与地方年度盘点:人的流动才是潮水的方向

本期节目是一期关于2024年艺术与地方的盘点,这次我和艺术评论人、策展人刘林选取的几个艺术项目和艺术机构都是处于相对边缘的地方。比如位于上海崇明的没顶艺术中心,位于浙江丽水的泥鳅美术馆和即将开幕的地心美术馆、位于西藏的吉本岗艺术中心等等。它们为何选在那里,过去一年的运营情况和反馈如何?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社会背景和关系网络。 本期录制的地方我们选在了松江方塔园中的何陋轩,整修完成后的何陋轩恢复了茶室功能,老人们搬着椅子和板凳在暖阳下喝茶打牌,我们也找了个安静的地方录制,也感谢茶室老板在茶室营业时间到点后依然放任我们在里面录制。室外录制,不免有环境音影响,还望各位听众多多理解。 时间线 01:26 已经告别崇明的没顶艺术中心 10:11 野心不止于吴中的吴文化博物馆 14:45 丽水之一:寄生于庆元青瓷博物馆中的泥鳅美术馆 26:32 多元文化并存的西藏,作为枢纽的吉本岗艺术中心 45:34 丽水之二:遂昌驻地项目和聊出来的地心美术馆 58:42 大地艺术节也是以自己的方式来回应地方 1:04:30 温州弘美术馆的《十一种床》:私密的、离散的、温州的 1:16:45 今天“山水”有用吗? 嘉宾/刘林,艺术评论人、策展人 主持/制作:王越洲 注:在温州留下28星宿的风水大师是郭璞

87分钟
99+
3个月前

走遍中国足球各级职业联赛之后,他发现观众最爱看的看球视频居然是...

看球博主不染的真心从2023年起利用课余时间,走遍了中国各级职业足球联赛,甚至还包括了不少社区级比赛。他在留下了无数段珍贵影像的同时,也亲历了各地球场内外的风风雨雨,和不少球队的消亡。 在2024年底,我邀请不染的真心做客节目,一方面会聊聊他这两年看球和做视频过程中的趣事和奇特际遇,这些故事始于比赛,但又不止于足球。比如说有点反直觉的是,目前他数据表现最好的几个作品是关于上超联赛、杨浦区老头乐以及安徽省超三个草根足球的作品。 另外,我们也会聊聊看过如此多球队和比赛、去过不同城市后,再回到八万人,对于这赛季申花比赛和周边开发的感受。本期节目还有两位非常资深的看球达人一同参与讨论。 时间线 01:12 做中国足球职业联赛视频巡礼的契机 02:55 来自德国的看球体验:起鸡皮疙瘩的队歌齐唱、会跳站的德铁、翻了10倍的柏林联合球票 16:54 一个月看19场比赛之后,直接支原体肺炎住院了 20:52 国内球票比演唱会好抢,但也保不齐有些球场比较逆天 24:45 比赛日当天球场外的商业策划 28:39 金牌球市的核心在于人和专业足球场 30:41 看球囧事:帮球迷保管iPad怕你扔出去、大学生充场、主席台锁门、铁窗签名 40:38 足球确实能给一个小城带来快乐:曾以葫芦岛作为主场的丹东腾跃 45:01 见证了哪些球队的告别 55:35 上海球队在2024年足协杯的表现 59:58 在球场内场看球和拍视频有什么特别的体验? 1:04:09 输出倒逼输入:让观众能在视频中有所收获,但数据表现好的视频挺颠覆刻板印象的 1:14:33 巡礼后再回申花北看台:关于看球心境、周边开发和新山远征体验 聊天的人 不染的真心 Charlio 高老师夫妇 主持/制作:王越洲

92分钟
99+
4个月前

看天吃饭:能与观众与周遭环境真诚对话的才是好的公共艺术

本期节目我们将从2024年上海静安国际雕塑展出发,展开关于城市与艺术公共性的讨论。相较于过去13年的静安国际雕塑展,本届展览有何新意?为什么很多策展人与艺术家更喜欢在城市空间、自然空间甚至更“野”的地方做展览? 本期节目我邀请到了本届展览的策展机构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旗下UCCA Lab的策展人程婧,以及艺术评论人、策展人刘林老师一起交流。我们也将探讨在城市更新、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等大背景下,好的公共艺术究竟有哪些共性。 时间轴 00:35 2024年中国上海静安国际雕塑展简介 01:44 大家对展览的感受:互动性和与周边环境的对话 07:47 “空间协奏”的背后是想探讨艺术与日常生活、自然环境之间和谐共生的关系 13:02 公共艺术的“靠天吃饭”:抗台风与山中美术馆展览奇遇记 21:21 公共艺术是公共与私人领域之间的一个缓冲地带 26:18 每天来雕塑公园的市民们会对这个区域要放什么作品有自己的想象和期待 32:16 建筑师跨界公共艺术装置的创作:《美丽的狂想》和马岩松、王子耕在南海大地艺术节的创作 39:19 好的公共艺术是可以与观众和周遭环境真诚发生对话的 嘉宾 程婧 UCCA Lab 策展人 刘林 艺术评论人 策展人 主持/制作:王越洲 《大理石三重奏(仙人掌,叶子和珊瑚)》克劳蒂亚·孔德(瑞士)2024 《美丽的狂想》马克.福尔内斯(法国)2024 《四个L的离心II》1987-1990《分合柱II》1989《三个方块的回旋I》1975乔治·里基(美国) 《声音森林》铃木尤里 2024 《蛇的尾巴和身体》张移北(中国)2024

47分钟
99+
4个月前

人狗情未了:犬与人类如何打造现代都市

本期节目我们将来关注城市中的人犬关系。在城市中,狗狗的流浪、咬人、受虐、思考以及排便是众多爱狗人士最为关心的五大议题,类似的热点新闻,年复一年层出不穷,那么人犬关系何以至此? 今年出版的《狗狗都市观》从百年来纽约、伦敦、巴黎三个城市中人与狗关系变迁中找到了一些线索和启示,尝试理解中产阶级市民对狗狗问题表现出的情感反应及其冲突、融合。《狗狗都市观》并不是一本简单的动物史著作,它融合了城市史和大众的情感史,选用的材料也并非传统的官方文献档案,而是灵活运营大众报刊,来呈现这一段段混杂且多元的人犬关系变化史。 本期节目我邀请到了本书的译者邹赜韬老师,他将从自家养的小狗太极开始,来为我们介绍城市化进程中的人犬关系。 时间线 00:40 译介《狗狗都市观》源头竟是十几年前慈城古镇里的一头小狗 04:44 《狗狗都市观》并不是一部简单的动物史著作,也是城市史和大众的情感史 09:07 中产阶级养狗之后,主人和宠物之间建构的跨物种协定是什么? 14:31 当狗狗进入体制之内 20:35 流浪狗的治理需要将狗划分为三六九等吗? 29:11 狂犬病疫苗的出现不仅是一个技术事件,也是一个文化心态事件 33:53 人宠友好也可以增进内需 41:32 邹老师近况更新 嘉宾:邹赜韬,上海大学历史系博士生,出版史学著作、译作多部,研究成果见于《中国社会科学》《全球史评论》《近代史学刊》及《中国青年报》《科技日报》《文汇报》《解放日报》等报刊。 主持/制作:王越洲 微博/微信:城记播客

45分钟
99+
5个月前

再探香港公共空间:休憩处、桥下空间和海滨公园还能玩出什么花?

8月末,我去到香港,在几小时特种兵考察行程后,我与曾参与中环街市节目录制的嘉宾Shirley以及她的搭档Sidney一起录制了这期节目。 因为对公共空间的关注,Shirley和Sidney成立了一个名为 Public Space Users的艺术小组,本期节目就将围绕他们曾经观察过的公共空间,逐一进行盘点与讨论,这其中,既包括位于油尖旺人口稠密区两处街角休憩处的更新,也有桥下灰色空间的再激活,还有私营物业、康文署等不同主体兴建的公园, 在各地都在倾力打造公共空间的当下,来自香港——这座高密度城市的新鲜经验或许可以给到我们一些启示。 时间线 01:12 Public Space Users小组缘起:关注建筑之间的公共空间 03:57 太古公园:经得起时间推敲,也不断推陈出新 10:25 山道天桥休憩处:通过设计来打破大家对桥下空间的刻板印象 20:21 咸美顿街休憩花园和砵兰街休憩花园:大台与芭比粉也在增强和周边人群的关联性 28:35 善庆街:自然生长的楼梯街公共空间 38:11 海辉道公园:看不到海的海滨公园 44:27 茶果岭海滨公园:污水处理厂顶上空间的再利用 48:57 海滨道公园:略有些设计过度的城市绿洲 54:03 通过绘画的方式将印象最深的细节做一个个人化记录,而不是仅仅拍照打卡 58:31 彩云邨壁画共创项目:居民有着最大的发言权,也会让社区更有归属感 1:02:14 彩蛋推荐:哥本哈根Israels Plads,可以让各类人群舒服地停留一下午的地方 嘉宾 Sidney是一名资深景观设计师/城市速写人。自香港大学园境建筑硕士毕业后,从事景观设计工作多年。平时喜欢城市速写,享受在每一笔记录的过程中,切身观察及了解这座城市的人与物。 Shirley是一名保育建筑师,擅长在城市的历史文脉中规划商业综合开发。从香港到国内各个城市,参与了多个有代表性的城市更新商业综合项目。 因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关注,以及专业背景提供的不同维度视角,两人于2023年创立【Public Space Users】艺术小组,希望借用艺术形式增加公众对于日常公共空间的认识,提供一个让大家发表意见的平台。 主持/制作:王越洲 相关链接 小红书: SketcherSid Public Space Users 微信/微博:城记播客 太古公园 山道天桥休憩处 咸美顿街休憩花园 砵兰街休憩花园 善庆街 海辉道公园 茶果岭海滨公园 海滨道公园 彩云邨壁画共创活动

67分钟
1k+
5个月前

社区、社群和参与式策展的年中回顾:是成为堂吉诃德还是唐玄奘?

这期节目本来计划在5月「美好的书」三周年纪念展「天真之书」展期中录制,不成想拖着拖着,6月梁老师作为“文化艺术作为一种方法”论坛版块的召集人,去到了莫干山义远有机农场参与了「甁行宇宙」;也带着开源版「美好的书」“合以为家”来到舟山、苏州等地,让社区中的你我他成为我们;还在贵阳、重庆、香港游历时,亲身体验了各地迥异的社群文化。 因此,这期节目的内容也大大扩充。我们将从2023年底成都CCC社群大会聊起,这是一个起点,也是一颗种子。我们会聊聊关于社群、社区、参与式策展的思考,当然也有很多当下的困惑。如果你在上海,也希望你在听到这期节目的同时,去世纪汇的中庭走走,在大伏天感受游园之乐。 时间线 01:07 起源于成都CCC社群大会的念想:寻找出路就是要找到对的人 05:43 从「美好的书」聊形成社群的几个维度:事件、地域、主题、价值观 09:42「天真之书」背后的创作者们和用心的议程设置 19:32 莫干山『瓶行宇宙』后感:从走路、论坛到闭幕式,在山中农场里的一切都是不一样的 38:13 「合以为家」:「美好的书」如何在不同城市的社区场景中落地 48:04 在贵阳、重庆、香港等地遭遇到的不同社群生态 58:13 为什么在广义上的南方,社群文化更容易蔓延开来? 1:02:49 "Up”三部曲最终章——「Dream Up·今梦游园」 嘉宾:梁亮,场景体验策展人,公共艺术项目「美好的书」发起人 主持/制作:王越洲 展览:Dream Up·今梦游园 地点:世纪大道1192号上海世纪汇广场LG2中庭 展期:7月18日-8月8日

73分钟
99+
9个月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