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期 对话“转专业达人”:做好当下的事,“走弯路”也能保持向上

VOL 37 进入大学时,选择一个合适自己的专业,当然是一件重要的事。但在那之后的很多年,我们还会面临许多重新选择方向的机会。也许某一刻我们都问过自己:当初的我选错了吗?换个方向走,是对过去努力的浪费吗? 书宁以材料科学和管理学双学位毕业于清华大学,随后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修读电子与系统工程。在完成两年的研究助理工作之后,今年9月,她将赴麻省理工学院攻读政治科学与统计学的博士学位。 或许在别人看来,书宁走了弯路,但在她自己看来,所有转弯总是对上一段旅程的呼应。在这一期节目,书宁与我们分享了她为何放下热门行业潜心学术,以及在弯弯曲曲的人生路上,如何连点成线,画出自己的地图。 也许在寻找自我这件事上,没有“沉没”的成本。 /内容 03:16 书宁每次专业选择背后的思考 07:10 从理工转向社科:更喜欢社科的研究问题和方法 11:53 学校和业界,哪里更适合探索个人兴趣? 24:10 如何在研究生期间确定职业方向 29:20 如何做到转向不“降级”:做好当下,连点成线 37:30 文理分野在逐渐模糊,但学科偏见仍在影响人们的选择 /前奏与尾声 还是会害怕失去你-郑宜农 /联系我们 谢谢你来听,也欢迎你来信。 邮箱:[email protected]

54分钟
99+
2年前

第36期 六年过去,高考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VOL 36 “高考都挺过来了,还有什么是你挺不过来的?”这是我们常听到的一句话,它的意思是,高考很难,几乎是一个中国学生能经历的最重要的考验,经历过高考的人一定有些抗压本领在的。 也许我们都会同意:人生不由一场考试说了算。如果说高考没有改变一切,那它改变了什么?回顾六年前的那场高考,思思和芷芷从记忆中打捞出了一些特殊时刻,小铭则带来她作为SAT考生的场外观察。这期节目是我们对六年前高考现场的重现,也是对高考后一系列选择的复盘,包括我们如何选择了自己的专业。 在节目里,我们也提到了高考之后,其他接踵而至的大小考试。但我们还没来得及讨论:一个人如何走出考试,走出竞争,如何领悟ta的人生不是一张答卷? /内容 01:48 高考前一晚我们在做什么 09:05 高考当天印象最深的事:饭堂豪华餐&晴天霹雳的数学考试 17:09 挺过高考给了我们扛压的底气 21:42 没经历过高考,人生会不完整吗? 30:35 为什么说高考不决定命运 36:19 最难够到的不一定是最适合自己的 44:18 关于选专业的心得和建议 1:10:51 本科选择专业、学校和城市,哪一项更重要 /前奏与尾声 中学时代-李健 /提到的名词 ESG: 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责任(Social)与公司治理(Governance) /提到的影视作品 纪录片《高考》 B站视频 《北大同一个宿舍毕业的三位女生,10年后都有多少存款?》-全嘻嘻 /联系我们 谢谢你来听,也欢迎你来信。 邮箱:[email protected]

82分钟
99+
2年前

第35期 烦恼即菩提:禅,占卜与日常生活

VOL 35 也许对不少人来说,禅修和塔罗占卜都带点“玄学”的意味,但在佳熹眼中,禅修就是日常生活,塔罗牌则是帮助修行的工具:它们并不玄乎,只是我们认识世界、观照自身的诸多方式中的一种。 从旁观父亲的禅修历程,到遭遇变故之后,努力寻找自我疗愈的药方,佳熹是一步一步认识禅修的。在最低谷的时候她为了入睡读经,也是在那时她开始问自己一些很难回答的问题, 比如“来世间走一遭是为了什么”。 “烦恼即菩提。”她说。产生烦恼的时候也是产生智慧的时候。在与佳熹的对话中,我们看到了事物的一体多面,看到了我们个人的有限与无限。聊天末尾,我们还请佳熹为正在焦虑的毕业季小伙伴们抽了牌,请她为大家解读牌意。快来听听看吧! /内容 02:33 区分玄学、宗教和禅修 06:45 父亲对佳熹的禅修启蒙 09:10 生活变故带来自我疗愈的需要 13:30 禅修的核心:观自在,见空性 17:50 塔罗牌作为一种修行的工具:向别人提问就是向自己提问 31:20 “烦恼即菩提”:产生烦恼的时候也是产生智慧的时候 36:50 “不二”:万事万物本没有分别 39:10 如何平衡上进与洒脱 44:28 现场占卜:给毕业焦虑的同学们提建议 /前奏与尾声 在此山中 - 毛不易 /联系我们 谢谢你来听,也欢迎你来信。 邮箱:[email protected]

51分钟
1k+
2年前

第34期 为仪式感辩护:感情就是“麻烦”出来的!

VOL 34 在节日与节日的夹缝中,我们决定聊聊仪式感。 仪式感也许是特殊日子的礼物,一场难得的团聚,某个必须重返的地点......然而这些只是外壳,仪式感的内里藏着我们天然的情感需求:我们渴望连结,渴望被记住或被看见。仪式大多并不“实用”,但或许正是那些“可做可不做”的事,让两条本可平行的轨迹相交,让朋友成为交情更深的朋友。 独自一人的时候,我们也需要仪式感。在受限的日常里打破惯性,做一件任性的事,能让我们感到自己掌控着生活。登一座山,吃一块蛋糕,用一点特殊来装点回忆,能把生活的书写得更厚。 不过,仪式感没有标准定义。一定要在特定日子做特定的事吗?仪式感会在习惯中变淡吗?遇到没有仪式感的对象怎么办?我们变换着对仪式感的理解,也遇到过与他人观念相左的时刻。来听听我们如何看待这些差异和转变吧! /内容 01:29 生日有哪些过法 10:52 仪式感包含“我偏要”的执念 17:30 特殊日子是创造特殊回忆的契机 18:50 仪式感让我们重夺对生活的掌控感 26:10 生日的意义在于让个体“被看见” 29:33 什么样的礼物最令人难忘 42:32 重要关系中的双方“仪式观”不同怎么办 53:30 仪式感可以为关系储值 /前奏与尾声 I Know You Know I Love You - Sunset Rollercoaster /联系我们 谢谢你来听,也欢迎你来信。 邮箱:[email protected]

57分钟
99+
2年前

第32期 在春天,读些抚慰人心的书吧

VOL 32 这个四月,你过得还好吗? 身处美国和新加坡的我们临近期末,正在压力的漩涡中扑腾,远方疫情反复的消息则给这个季节蒙上一层阴影。于是我们想从日常生活中找寻一些治愈时刻,也希望把一些安抚了我们的事物分享给你。 这场分享的主角是书。有些书帮我们向外看,探见历史潮水的方向;有些书帮我们往里走,理解身心运作的机制并更好地把握他们。录制节目的这天恰好是4.23世界读书日,如果你也正好书荒,愿这期节目给你带来一些灵感! /内容 05:50 在历史叙事中理解潮水奔涌的方向 14:26 “勇敢和脆弱是同一件事” 17:10 站在思维之外凝视此刻的生活 27:24 阅读作为一种冥想习练的方法 31:56 变开心这件事,可能没书上说的那么复杂 33:57 读书与外出有相似的功用:提供陌生化的体验 38:07 改善睡眠的好法子 47:31 松弛的对话节目具有镇静作用 50:32 读诗疗法 /提到的书 《世界秩序》基辛格 《二百年日本史》Andrew Gordon 《七十年代》北岛、李陀主编 《哲学的慰藉》阿兰·德波顿 《Maybe You Should Talk to Someone》Lori Gottlieb 《当下的力量》埃克哈特·托利 《乔布斯传》沃尔特·艾萨克森 《存在主义心理治疗》欧文·亚隆 《坛经》六祖慧能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罗伯特·M.波西格 《万物静默如谜》辛波斯卡 《想象一朵未来的玫瑰:佩索阿诗选》佩索阿 《纪伯伦散文诗经典》纪伯伦 《但愿呼我的名为旅人:松尾芭蕉俳句300》松尾芭蕉 《夜空总有最大密度的蓝色》最果夕日 /提到的影视作品 纪录片:夺走五千万生命的流感,The Call to Courage 电视剧:In Treatment 访谈节目:十三邀 /聊到的名词 颂钵 /前奏与尾声 这世界那么多人-莫文蔚 /联系我们 谢谢你来听,也欢迎你来信。 邮箱:[email protected]

53分钟
99+
3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