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 40 越来越擅长独处的我们,也难免有孤独一刻。 和挚友告别、飞往异乡、划到通讯列表的底端却找不到一起出门的伙伴......你经历过这些孤独的时刻吗?你在什么时候会感到孤独呢? 这期节目,我们不聊如何享受独处,只聊如何走出孤独,如何建立起理想的人际关系。我们为什么感到孤独?拥有多少朋友才能让我们满足?从这些问题聊开去,我们逐渐勾勒出自己内心具体的情感需要。我们还回忆了那些让我们畅快的“同频”时刻,总结出捕捉好朋友的秘笈。一起来听听看吧! /内容 01:32 最近让我们感到孤独的时刻 10:17 独处时我们不一定孤独 16:36 朋友的陪伴往往带来新鲜的体验 22:13 “泛泛之交”能减少我们的孤独感吗? 33:20 精力有限的我们都渴望“相处不累” 36:40 友情同心圆:核心圈层的朋友,多少才够? 42:52 如何交到“好朋友”? 50:31 一起吐槽,让我们真诚对线 53:44 方法掌握了,也需要可遇不可求的契机 56:30 损友为什么可爱:打破交往的规矩,让人觉得很“真” 1:04:05 到底什么是我们孤独的症结? /前奏与尾声 空顶之光 - 王弢 /联系我们 谢谢你来听,也欢迎你来信。 邮箱:[email protected]
VOL 39 假如所在行业经历剧变,你会如何寻找出路? 去年"双减"后,教培行业收缩,叶子学姐不得不告别了她喜欢的工作。尽管有着不安和焦虑,但危机来临时,叶子还是积极地开始寻找下一份职业,研究对她来说更陌生的赛道和公司。 叶子经历了大大小小许多面试,走过一些弯路,但结局是好的:她拿到了快消、医药、和新能源方向的offer,最终选择了一家新能源央企。 这期节目,我们请叶子学姐来回顾她在职业逆境中的心态与行动。也许我们都比想象中更坚韧:不必内耗,冲就完事! /内容 01:53 叶子毕业后为何进入教培行业 04:55 K12教培从业者经历“双减”始末 08:37 叶子转行时考虑的要素:赛道、企业前景与雇员培养机制 13:28 对比校招与社招:应届生身份重要吗 16:03 如何准备面试 24:30 新能源行业的特点 27:11 找到自己的定位:技术型or沟通型 29:24 国企并非都是朝九晚五 32:00 如何在毕业前为进入职场做准备 40:08 给正在经历行业震荡的同学的建议 /前奏与尾声 告别时刻 - 复旦大学学生合唱团 /联系我们 谢谢你来听,也欢迎你来信。 邮箱:[email protected]
VOL 38 本期依然是“后高考”系列节目。聊完“转向”,这期我们回到原点:当初本科时选择的专业,如何塑造了我们? 节目开头,我们以偏概全地介绍了各自的专业。无话不谈的我们仨,竟是第一次对彼此详细描述自己的专业是学什么的、怎么学的。这是一场有趣的知识科普,也是一次难得的自我回溯——我们在讲述中梳理了自己的思维方式是如何生长的。 在个人反思之外,我们也探讨了专才教育的局限,以及在信息触手可及的时代,大学专业能给我们带来什么独特的价值。节目末尾,我们开了个脑洞:假如不考虑智力等客观条件,我们想选什么专业? /内容 02:00 小铭:运筹学+计算机 12:14 芷芷:环境科学 17:40 思思:社会学 23:00 学科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影响 30:33 每个学科存在的“缺憾” 34:45 通识教育能弥补专才教育的短板 38:08 搁置客观条件,我们会想选什么专业 44:54 到底什么是值得用大学三四年专门学习的? /提到的书 《优秀的绵羊》-威廉·德雷谢维奇 /前奏与尾声 菊次郎的夏天-久石让 /联系我们 谢谢你来听,也欢迎你来信。 邮箱:[email protected]
VOL 37 进入大学时,选择一个合适自己的专业,当然是一件重要的事。但在那之后的很多年,我们还会面临许多重新选择方向的机会。也许某一刻我们都问过自己:当初的我选错了吗?换个方向走,是对过去努力的浪费吗? 书宁以材料科学和管理学双学位毕业于清华大学,随后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修读电子与系统工程。在完成两年的研究助理工作之后,今年9月,她将赴麻省理工学院攻读政治科学与统计学的博士学位。 或许在别人看来,书宁走了弯路,但在她自己看来,所有转弯总是对上一段旅程的呼应。在这一期节目,书宁与我们分享了她为何放下热门行业潜心学术,以及在弯弯曲曲的人生路上,如何连点成线,画出自己的地图。 也许在寻找自我这件事上,没有“沉没”的成本。 /内容 03:16 书宁每次专业选择背后的思考 07:10 从理工转向社科:更喜欢社科的研究问题和方法 11:53 学校和业界,哪里更适合探索个人兴趣? 24:10 如何在研究生期间确定职业方向 29:20 如何做到转向不“降级”:做好当下,连点成线 37:30 文理分野在逐渐模糊,但学科偏见仍在影响人们的选择 /前奏与尾声 还是会害怕失去你-郑宜农 /联系我们 谢谢你来听,也欢迎你来信。 邮箱:[email protected]
VOL 36 “高考都挺过来了,还有什么是你挺不过来的?”这是我们常听到的一句话,它的意思是,高考很难,几乎是一个中国学生能经历的最重要的考验,经历过高考的人一定有些抗压本领在的。 也许我们都会同意:人生不由一场考试说了算。如果说高考没有改变一切,那它改变了什么?回顾六年前的那场高考,思思和芷芷从记忆中打捞出了一些特殊时刻,小铭则带来她作为SAT考生的场外观察。这期节目是我们对六年前高考现场的重现,也是对高考后一系列选择的复盘,包括我们如何选择了自己的专业。 在节目里,我们也提到了高考之后,其他接踵而至的大小考试。但我们还没来得及讨论:一个人如何走出考试,走出竞争,如何领悟ta的人生不是一张答卷? /内容 01:48 高考前一晚我们在做什么 09:05 高考当天印象最深的事:饭堂豪华餐&晴天霹雳的数学考试 17:09 挺过高考给了我们扛压的底气 21:42 没经历过高考,人生会不完整吗? 30:35 为什么说高考不决定命运 36:19 最难够到的不一定是最适合自己的 44:18 关于选专业的心得和建议 1:10:51 本科选择专业、学校和城市,哪一项更重要 /前奏与尾声 中学时代-李健 /提到的名词 ESG: 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责任(Social)与公司治理(Governance) /提到的影视作品 纪录片《高考》 B站视频 《北大同一个宿舍毕业的三位女生,10年后都有多少存款?》-全嘻嘻 /联系我们 谢谢你来听,也欢迎你来信。 邮箱:[email protected]
VOL 35 也许对不少人来说,禅修和塔罗占卜都带点“玄学”的意味,但在佳熹眼中,禅修就是日常生活,塔罗牌则是帮助修行的工具:它们并不玄乎,只是我们认识世界、观照自身的诸多方式中的一种。 从旁观父亲的禅修历程,到遭遇变故之后,努力寻找自我疗愈的药方,佳熹是一步一步认识禅修的。在最低谷的时候她为了入睡读经,也是在那时她开始问自己一些很难回答的问题, 比如“来世间走一遭是为了什么”。 “烦恼即菩提。”她说。产生烦恼的时候也是产生智慧的时候。在与佳熹的对话中,我们看到了事物的一体多面,看到了我们个人的有限与无限。聊天末尾,我们还请佳熹为正在焦虑的毕业季小伙伴们抽了牌,请她为大家解读牌意。快来听听看吧! /内容 02:33 区分玄学、宗教和禅修 06:45 父亲对佳熹的禅修启蒙 09:10 生活变故带来自我疗愈的需要 13:30 禅修的核心:观自在,见空性 17:50 塔罗牌作为一种修行的工具:向别人提问就是向自己提问 31:20 “烦恼即菩提”:产生烦恼的时候也是产生智慧的时候 36:50 “不二”:万事万物本没有分别 39:10 如何平衡上进与洒脱 44:28 现场占卜:给毕业焦虑的同学们提建议 /前奏与尾声 在此山中 - 毛不易 /联系我们 谢谢你来听,也欢迎你来信。 邮箱:[email protected]
VOL 34 在节日与节日的夹缝中,我们决定聊聊仪式感。 仪式感也许是特殊日子的礼物,一场难得的团聚,某个必须重返的地点......然而这些只是外壳,仪式感的内里藏着我们天然的情感需求:我们渴望连结,渴望被记住或被看见。仪式大多并不“实用”,但或许正是那些“可做可不做”的事,让两条本可平行的轨迹相交,让朋友成为交情更深的朋友。 独自一人的时候,我们也需要仪式感。在受限的日常里打破惯性,做一件任性的事,能让我们感到自己掌控着生活。登一座山,吃一块蛋糕,用一点特殊来装点回忆,能把生活的书写得更厚。 不过,仪式感没有标准定义。一定要在特定日子做特定的事吗?仪式感会在习惯中变淡吗?遇到没有仪式感的对象怎么办?我们变换着对仪式感的理解,也遇到过与他人观念相左的时刻。来听听我们如何看待这些差异和转变吧! /内容 01:29 生日有哪些过法 10:52 仪式感包含“我偏要”的执念 17:30 特殊日子是创造特殊回忆的契机 18:50 仪式感让我们重夺对生活的掌控感 26:10 生日的意义在于让个体“被看见” 29:33 什么样的礼物最令人难忘 42:32 重要关系中的双方“仪式观”不同怎么办 53:30 仪式感可以为关系储值 /前奏与尾声 I Know You Know I Love You - Sunset Rollercoaster /联系我们 谢谢你来听,也欢迎你来信。 邮箱:[email protected]
VOL 33 在直播、短视频与真人秀成为日常消费品的年代,我们为什么还需要纪录片?纪录片就是比较长的纪实影片吗?纪录片为我们带来的是怎样一种真实? 这一期,我们带来了自己珍藏的纪录片影单。也许你也和我们一样,怀着对世界的巨大好奇,在无法随意出远门的日子里,更加喜欢那块小小屏幕里的浩瀚宇宙。我们为影片简单划分了主题。希望你在这一期的影单中挑到自己感兴趣的那一部,与陌生的人和事来一场惊喜的相遇。 /内容 01:27 小铭在宿舍组织纪录片放映的经历 06:30 主题一:社交媒体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19:15 主题二:这世上其他的普通人 23:50 主题三:介绍一个新世界给你 32:29 主题四:美食是我们的共同语言 44:11 纪录片为什么不可替代? /按主题推荐的影片 主题一 - The Social Dilemma - People’s Republic of Desire - Social Animals 主题二 - 人类 - 二狗App-单身青年故事 - Life in a Day 主题三 - 杀马特我爱你 - 天地玄黄 主题四 - 人生一串 - Breakfast, Lunch, and Dinner - Ugly Delicious 其他 - 阿富汗的爱情颂歌 /前奏与尾声 Soundtrack in Human /联系我们 谢谢你来听,也欢迎你来信。 邮箱:[email protected]
VOL 32 这个四月,你过得还好吗? 身处美国和新加坡的我们临近期末,正在压力的漩涡中扑腾,远方疫情反复的消息则给这个季节蒙上一层阴影。于是我们想从日常生活中找寻一些治愈时刻,也希望把一些安抚了我们的事物分享给你。 这场分享的主角是书。有些书帮我们向外看,探见历史潮水的方向;有些书帮我们往里走,理解身心运作的机制并更好地把握他们。录制节目的这天恰好是4.23世界读书日,如果你也正好书荒,愿这期节目给你带来一些灵感! /内容 05:50 在历史叙事中理解潮水奔涌的方向 14:26 “勇敢和脆弱是同一件事” 17:10 站在思维之外凝视此刻的生活 27:24 阅读作为一种冥想习练的方法 31:56 变开心这件事,可能没书上说的那么复杂 33:57 读书与外出有相似的功用:提供陌生化的体验 38:07 改善睡眠的好法子 47:31 松弛的对话节目具有镇静作用 50:32 读诗疗法 /提到的书 《世界秩序》基辛格 《二百年日本史》Andrew Gordon 《七十年代》北岛、李陀主编 《哲学的慰藉》阿兰·德波顿 《Maybe You Should Talk to Someone》Lori Gottlieb 《当下的力量》埃克哈特·托利 《乔布斯传》沃尔特·艾萨克森 《存在主义心理治疗》欧文·亚隆 《坛经》六祖慧能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罗伯特·M.波西格 《万物静默如谜》辛波斯卡 《想象一朵未来的玫瑰:佩索阿诗选》佩索阿 《纪伯伦散文诗经典》纪伯伦 《但愿呼我的名为旅人:松尾芭蕉俳句300》松尾芭蕉 《夜空总有最大密度的蓝色》最果夕日 /提到的影视作品 纪录片:夺走五千万生命的流感,The Call to Courage 电视剧:In Treatment 访谈节目:十三邀 /聊到的名词 颂钵 /前奏与尾声 这世界那么多人-莫文蔚 /联系我们 谢谢你来听,也欢迎你来信。 邮箱:[email protected]
VOL 31 在北美做一位女性软件工程师、创业者,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嘉宾可儿在大学时期体验过六份实习、一次创业,毕业后到Apple做软件工程师,现在又重返创业的旅途。在反复横跳的过程中,她不断拓宽着自己的技能边界,也挑战着科技行业对女性/亚裔的成见。 这一年,疫情让确定性变得更加稀缺。但可儿选择了一种更大的不确定:离开大厂去创业。她说,不确定性是让人忐忑的,但它也意味着更多选择。 /内容 01:52 可儿学姐的“硬核”职业探索之路 05:43 大学里的“co-op”项目为实习铺路 07:48 北美科技公司的性别不平等现象和避雷tips 13:11 遇到隐性歧视,要敢于说出自己的感受 19:37 亚裔在北美科技行业是“内敛的大多数” 22:45 在海外工作如何跨越语言壁垒 33:40 大厂不再是最热的选择 38:45 创业的吸引力在哪里 43:06 不确定性也意味着更多的选择 47:48 创业环境的好坏见仁见智 50:12 可儿在奇绩创坛做fellow的经历 55:20 职业发展小建议:做一个主动的人,找到内心的向往 /前奏与尾声 消愁-毛不易 /联系我们 谢谢你来听,也欢迎你来信。 邮箱:[email protected]
VOL 30 花束般的恋爱,你想拥有吗? 这一期,我们从电影《花束般的恋爱》聊开去:从电影巧妙的叙事与暗藏的玄机,到主人公甜蜜又令人心疼的故事。穿透纯爱片的表象,这部电影内容层次之丰富,让我们常看常新。 对我们来说,这部电影当然关乎爱情,但也关乎成长,关乎亲密关系中的沟通法则。这段由“心照不宣”开始的爱情,为何终于沉默?对个人而言合理的选择,为何会伤害一段关系?我们在聊天中试图理解不同人物的处境,也尝试想象恋爱的其他“盛开”方式。欢迎收听(内含剧透)! /内容 05:33 爱情灾难片:前面有多甜,后面就有多虐 12:30 配角们是主角的成长对照组 20:27 “面包店倒闭”折射出的脑回路差异 24:30 沟通进化论:别让对方猜! 32:50 再论巧合:神奇与荒诞只有一线之隔 43:20 男女主角分手的那一晚,为什么差点结婚了? 46:58 离开后重逢的恋人,对彼此还有爱吗? 57:55 “花束”般的恋爱值得追求吗? /提到的作品 电影《十二夜》 综艺《再见爱人》 播客《啊!是猫咪呀!》S1.E21 /前奏与尾声 オープニング-大友良英 終わりの予感-大友良英 /联系我们 谢谢你来听,也欢迎你来信。 邮箱:[email protected]
VOL 29 男性是如何理解性别平等的?男性能共情女性的遭遇吗?这一期节目我们邀请韦文和我们一起聊聊“性别研究”这个专业,以及所学理论如何影响他的生活实践。韦文目前在斯德哥尔摩大学攻读人口学博士。在本科和硕士阶段,他分别主修社会学和性别研究。如果你对性别研究的范畴、门类感兴趣,或者好奇北欧国家为推动性别平等实行了哪些政策,那么这一期会让你收获多多! /内容 02:44 韦文如何萌生对“性/别”的学术兴趣 04:29 “性别研究”是什么:多重面向与流派 10:06 女性主义的历史与内部争论 17:23 “读性别研究前,我是个直男癌” 20:33 以个体对抗结构,是自不量力吗 28:26 瑞典的性别平等政策有多“激进” 32:30 家庭政策与生育率的关系 37:18 女性、男性内部也有巨大的不平等 43:10 男性对性别偏见的切身体会 /前奏与尾声 Nighttime Monologue - deca joins /推荐的书 - Making Motherhood Work: How Women Manage Careers and Caregiving - Feminism is for everybody /联系我们 谢谢你来听,也欢迎你来信。 邮箱:[email protecte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