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5】与罗大佑、黄轩、龚俊、刘擎、薇娅、热依扎……聊聊何为良好生活

【本期简介】 9月6日,我们发布了《智族GQ》年度人物:2021年,23个人的动力之源,本期GQ Talk是年度人物专题的音频版内容。 在今年的采访中,我们向23位年度人物抛出了同一个问题:你的精神动力之源是什么?来自不同领域的人与我们聊起日常生活中的焦虑与烦扰,也分享了自己克服杂念、建立生活秩序、为精神“充电”的方式。有的是一个物、一个人、一件事,也有的是一种心态、一种意识的训练。 我们节选了其中9位年度人物的采访录音,穿插在本期播客中。在节目最后,我们也向自己发问——何为良好生活?如何建立良好生活?这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与回答的问题。 【本期主播】 靳锦,GQ报道编辑 康堤,GQ报道编辑 【本期嘉宾】 罗大佑、热依扎、谷爱凌、黄轩、严敏、薇娅、龚俊、刘擎、戴锦华 【Shownotes】 01:14 《智族GQ》年度人物的拍摄是如何操作的? 02:51 2020年的年度人物封面明星大合照有何玄机? 04:16 2020年的年度人物主题是“goodbye & hello” 05:52 2018年我们“和贾樟柯一起蹦迪” 09:28 有关今年年度人物采访的幕后故事和花絮 10:06 罗大佑自述弹吉他时的新发现 13:21 热依扎分享自己如何与女儿相处 15:02 运动员谷爱凌滑雪的时候在想什么? 16:55 黄轩自述如何沉浸在当下 18:27 两个不能停滞下来的人,如何找到自己的定力? 20:51 严敏导演自述如何利用紧张感 22:19 薇娅讲述流浪猫陪自己北漂的故事 24:00 龚俊点播了一首陪伴他渡过艰难时期的《歌谣》 25:28 刘擎教授被音乐家陆庆松的故事打动 29:07 戴锦华追问“何为真实生活?” 31:47 主播康堤分享时间产生的魔力 33:20 主播靳锦分享自己对工作认知的变化 34:21 成为“实心人”是我最理想的生活 35:31 “不要求迅速完成,不期待他人理解,不害怕被人伤害” 37:21 “精神动力”应该是一种持续一生的追问 【本期音乐】 Jon Batiste,Celeste - It's All Right (From"Soul"/Duet Version) Village People - YMCA Jon Batiste - Feel Soul Good (From"Soul"/Soundtrack Version) 罗大佑 - 闪亮的日子 李荣浩 - 歌谣 Trent Reznor,Atticus Ross - Just Us (From"Soul"/Score) 罗大佑 - 未来的主人翁 部分音频素材来源于网络 【延伸阅读】 # GQ报道 | 与罗大佑、黄轩、龚俊、刘擎、薇娅、热依扎……聊聊何为良好生活 # # 【本期制作】

39分钟
9k+
3年前

【034】对话戴锦华:时代的变化太剧烈,不存在人生导师的位置

【本期简介】 前段时间,我们和北京大学教授戴锦华做了一次对谈。戴老师分享了她与师长的关系、与学生的互动,以及对“老师”这一角色的认知。到明年,她就任教40年了。 她参与不同媒介形式的教学,同时对学者偶像化的机制保持距离;她珍视与学生、年轻人的交流,也警惕、思辨自身“导师”的身份,“一个老师只能求诸于己,而不是教化于人”,在变化激烈的环境中,不同代际的生命经验很难共享,因此“没有人生导师的位置”。 戴老师也想象了一下她退休后的生活——一个一生没有愁过学生的老师,如何面对没有学生的生活?最重要的是找到生命之所系,这也是所有人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本期主播】 靳锦,GQ报道编辑 康堤,GQ报道编辑 【本期嘉宾】 戴锦华,北京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研究所教授,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 【Shownotes】 01:27在B站开设电影课程,是我的一条老路径的延伸 05:22我希望借由电影去分享有关生命的、社会的内容 06:21我特别警惕性别议题作为公共话题 09:29媒介形式在变化,但我绝不简化思想 13:02在媒介中的人很容易被偶像化和神化 15:26屏幕为我们结构了世界,也框住了我们的世界 19:18我们不能幻想凭一己之力对抗结构性的力量 21:12我一生从事教育工作,但教育对我来说不是一个神话 22:53一个老师要警惕自己成为学生的“天花板” 24:31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要先学会输得起 29:01我发现了“墨西哥四杰”,摄影师卢贝兹基已然开启了一场变革 33:09游戏不会是电影未来的方向,二者有质的不同 35:06粉丝的疯狂背后有巨大的清醒,这是一种“操控感”的养成 36:15文化生产者提供的内容成为了内容消费者的素材,这是流行文化的趋势 38:56整个社会有一种强大的自我催眠和自我说服的力量 42:34人生有太多“绝望”的时刻,但是只要我们活着,就看得见 44:41我们的生命足够短促,用不着用自己的手结束它 50:33趁年轻,找到你生命之所系 52:52我要警惕不自觉地成为暴力的一部分 54:13我一生获益于和学生的互动 59:42我们先不要说改变世界,先把握好自己的命运 【本期音乐】 Claudio Arrau - Waltz No.11 in G Flat, Op.70 No.1 Claudio Arrau - Waltz No.17 in E flat, Op.posth Claudio Arrau - Waltz No.19 in A minor, Op.posth 部分音频素材来源于网络 【延伸阅读】 GQ报道:GQ Talk|对话戴锦华:时代的变化太剧烈,不存在人生导师的位置 【本期制作】 【互动问题】 对你影响最大的老师是谁?你有什么话想对Ta说? 评论区里聊聊吧!

63分钟
84k+
3年前

【033】对话导演吴中天:这些作品,塑造过我们对爱情的想象

【本期简介】 今天是七夕节,一个为爱情设定的节日。在当代,许多人的爱情经验来自于流行文化的塑造,从影视作品中,我们获得了对爱情的启蒙与认知;观看综艺节目时,我们在“云端恋爱”中代入自我的投射与想象。 在去年的一档综艺节目中,中国台湾导演吴中天与妻子杨子姗的甜蜜相处令人羡慕,今年也是二人相恋的第十年。对于吴中天来说,看录像带长大的他从大量文艺片中获得了对爱情的理解,构建起对通俗文化与生活方式的审美体系。在他的观念中,爱情与其背后的生活紧密相连,现实中的美感更为动人。 我们邀请吴中天做客本期GQTalk,从流行文化的角度切入,和他聊了聊成长中的观影记忆、印象深刻的爱情场景,以及他对于当代爱情、文化现象的观察与思考。 祝福你度过有人陪伴或自得其乐的一天。 【本期主播】 靳锦,GQ报道编辑 康堤,GQ报道编辑 【本期嘉宾】 吴中天,生于1981年,中国台湾导演、演员。2014年,凭借自编自导的电影《四十三阶》获得第5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创作短片奖。2016年,执导犯罪爱情电影《天亮之前》。2020年,执导都市情感悬疑网剧《摩天大楼》。 【Shownotes】 01:50 有关爱情的电影,我的第一印象是《安妮·霍尔》 04:31 在我所处的年代,许多人物形象是非黑即白的 07:35 一看到录像带中的吻戏,我爸就叫我去倒茶 09:10 我和哥哥偷偷倒带看裸露镜头 12:00《泰坦尼克号》的流行气味太浓,我很排斥 13:18 好莱坞电影某种程度上很像麦当劳 15:39 我心中爱情电影的第一名是《爱在黎明破晓前》 17:30 爱很容易,生活不一定 19:31 《消失的爱人》对我来说是恐怖片 21:20 我在《爱》中看到的绝美爱情 23:04 我试镜过《流星花园》 25:21 偶像剧对我来说一点魅力都没有,我就像一颗棋子 30:30 通俗文化虽然有点傻气,但它依然被需要 32:04 现在人们的效率太高了,但是爱情需不需要呢? 34:54 给我们留下最深印象的爱情题材 37:43 当爱情简化为一张聊天记录 40:54 我在恋爱综艺里观察自己 44:31 原来我说了这么多“土味情话” 47:11 那些我们嗑过的CP 51:37 霸道总裁的魅力根本就是跟长相有关的 55:10 职场剧中爱情元素的泡沫化 57:40 我们脑海中的“爱的瞬间” 【本期音乐】 Ballycastle - John Ryan's Polka Céline Dion - My Heart Will Go On Danny Elfman - Men in Black Main Theme Delfonics - La La (Means I Love You) Dr.Hook - When u're in love with a beautiful woman James Horner - Rose Kath Bloom - Come Here 梅林茂 - Yumeji's Theme 黎明 - 甜蜜蜜 部分音频素材来源于网络 【延伸阅读】 GQ报道:GQ Talk|对话导演吴中天:这些作品,塑造过我们对爱情的想象 【七夕爱情片单】 【本期制作】 【互动问题】 哪部影视剧塑造了你对爱情的想象? 评论区里聊聊吧~

61分钟
6k+
3年前

【032】今年“动物出逃”新闻特别多,我们去了现场

【本期简介】 近几个月来,多起与动物相关的新闻引发公众关注,甚至都带有一丝荒诞色彩,其中包括:三只金钱豹从动物园逃走,一只鸵鸟在闹市狂奔,以及一群大象离乡远行。 GQ报道的三位记者王媛、刘楚楚、梁静怡分别前往三起新闻的发生地浙江杭州、安徽安庆和云南西双版纳,寻找和记录了有关动物的故事,并相继发表报道《4000个人,和一只生死未卜的金钱豹》《鸵鸟在闹市狂奔》和《大象远行:出雨林记》。 我们邀请到其中两位报道记者做客本期GQ Talk,与我们分享她们走访新闻发生地时的所见所闻,讲述野生动物进入城市事件背后的故事,并带领我们思考人类行为如何与生态环境相互影响、密不可分。 目前,第三只金钱豹生死未卜,十四头野象仍在玉溪徘徊。无论身为当地百姓、政府官员、动物管理者还是普通居民,探寻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都是我们必经的课题。 【本期主播】 王婧祎,GQ报道编辑 【本期嘉宾】 刘楚楚,《鸵鸟在闹市狂奔》作者 梁静怡,《大象远行:出雨林记》作者 【Shownotes】 01:18 《大象:那些年我追过的女孩》 03:32 与大象的相处对我来说是惊险,对他们是日常 04:26 鸵鸟在闹市狂奔 06:19 大象出走与栖息地的破碎化 07:22 保护区是人为的概念,并不是大象的概念 08:50 橡胶林是“抽水机” 10:33 出逃的鸵鸟,宿命里狂奔 12:09 人类的圈养与管理给动物带来了伤害 14:44 记者深夜与两头小象不期而遇 19:17 经济发展不仅改变了象的环境,也改变了人的思想 21:58 动物保护和人类发展该如何平衡 23:24 种橡胶是当地百姓和政府的无奈之选 25:42 我在凌晨的深山体验割橡胶 30:00 如果不是动物,没有人会关注我们这座城市 34:39 外来者的打量,未遵守的丛林智慧 37:49 我们好像离文明很近,却离自然很远 40:38 动物和自然有自己的生存秩序 44:11 以我的名字呼唤你,小象 45:28 解决自然的问题,要从自然中寻求答案 【本期音乐】 Echoes of Nature - Songbirds chimneycrow - escape MUJI BGM - El Torito 部分声音素材由自然人文纪录片《雨林之子》提供 【延伸阅读】 GQ报道:GQ Talk|今年“动物出逃”新闻特别多,我们去了现场 周雨霏丨人类学的‘动物他者’:物种间民族志的疑点与可能性 【本期制作】

47分钟
3k+
3年前

【031】对话小红书博主:我要随时做好赚不了钱的准备

【本期简介】 “6·18”购物节,各大电商平台弥漫着促销狂欢的氛围。在小红书上,大量博主围绕这一时间节点发布“购物清单”,录制开箱视频。2018年入驻平台的博主妮妮也发布了某品牌的“618必买清单”——跟紧潮流似乎是每一位称职博主的必备素养。 妮妮是某MCN公司最早签约的博主之一,她刚入驻平台就吸引了大批粉丝,一个月后就有商家来寻求合作。但四年过去,她对日系美少女的人设感到了倦怠,想转变自己的身份。 在妮妮看似惬意的“居家办公”生活背后,是时刻追赶热点、把握流行趋势的焦虑,是与流量、粉丝、商家紧密捆绑的生活。她以及与她同样早早走红的博主们享受过时代风口的红利,也在日常与网络的撕裂中感到迷茫。 社交平台所渲染的阶层跃升神话掩盖了情感的颗粒度,真实生活的痛苦和无助在这之下被隐藏。对妮妮来说,因失恋停更的半个月使她经历了真实的生活困境,在某个时刻她得以停下问自己,你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我们邀请到小红书博主妮妮做客本期GQ Talk,与她聊了聊网红、消费与一种“被选择的生活”。 【本期主播】 王婧祎,GQ报道编辑 刘楚楚,GQ报道编辑 【本期嘉宾】 妮妮,小红书博主 【Shownotes】 01:31 妮妮初入小红书时的平台生态 03:48 网红经济是如何运作的? 05:39 最受小红书用户欢迎的类型是如何变化的? 06:31 博主们为什么爱发教程类内容? 08:50 网红博主的一天 10:49 压力来自于快速更迭的时代 12:13 博主的运营团队如何追热点? 16:25 妮妮厌倦了自己的人设 18:01 妮妮谈分手经历 23:41 人设与人性 29:10 网红只是时代的风口之一 34:45 系统控制了博主也控制了粉丝 36:44 令人愉悦的甜美是当下最受欢迎的类型之一 43:17 网红只是平台的临时性产品 44:34 生活日常和互联网的差异给我带来“撕裂感” 50:21 博主生活“是我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过的证据” 【本期音乐】 Molly Ryan - You Must Have Been a Beautiful Baby Molly Ryan,Banu Gibson,Maude Maggart - Was That the Human Thing to Do? (feat. Banu Gibson & Maude Maggart) 【延伸阅读】 # GQ报道:GQ Talk|对话小红书博主:我要随时做好赚不了钱的准备 【本期制作】

52分钟
45k+
3年前

【030】对话许宏:考古像侦探,在推理中迫近历史真相

【本期简介】 每次自我介绍,许宏会省去各种职称,称自己为“考古人许宏”。他以活泼风趣的语言被冠以“考古界学术网红”的名号。他如此解释,“面临考古娱乐化的倾向,我想做点祛魅的工作”。 许宏曾是二里头第三任考古队队长,在田间地头一待就是二十年,每当提及与二里头相关的话题,都能从他的言语间听出一种自豪之情。在他看来,考古不仅是一项专业技能,也是一种寻求严谨、开阔、打破标准答案的思维训练方式。 今天恰逢高考第二天。去年高考成绩公布之后,湖南省文科第四名钟芳蓉曾因报考北大考古系而引发热议——大学选专业应从兴趣出发还是从实际考虑?在本期播客里,许宏回顾了与钟芳蓉的对话,他提到,“无用之用,是为大用”,“如果你毕生从事的是你喜欢的东西,你就是幸福的,本人现在就是很幸福的一人。”。 对于近期热议的三星堆考古新发现,许宏也强调,“中国从来没有自外于世界,这非常有利于我们打破文化本位主义。”为此,我们邀请许宏做客本期GQ Talk,聊一聊作为文史爱好者或普通读者,我们能从考古发现中获得哪些思维训练和精神启示。 【本期主播】 靳锦,GQ报道编辑 【本期嘉宾】 许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吴久久,视知TV主编 【Shownotes】 01:16 三星堆的新发现是偶然还是必然? 06:43 许宏在三星堆遗迹中的惊喜发现 09:03 为什么三星堆呈现出“异域感”? 15:29 考古学的工作性质像侦探 18:17 半月形文化传播带与中国弧 23:00 三星堆文明是“杂交”的产物 26:49 是什么导致了三星堆文明的消失? 29:32 青铜催生中国 35:58 真正的文化自信是怀有开放包容的史观 38:52 考古vs盗墓 44:51 “我不可能想到外星人去” 47:30 大学选专业应从兴趣出发还是从实际考虑? 49:04 考古是一种高级智力游戏 51:15 考古比虚构故事更激动人心 53:23 俺是考古学界著名的玩“不动产”的 【本期音乐】 徐鲤《千年回眸》 空雨《静水》 魏小涵 《流水桃花》 【延伸阅读】 GQ报道:GQ Talk|对话许宏:考古像侦探,在推理中迫近历史真相 【本期制作】

56分钟
6k+
3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