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商业与品牌
无负担的商业与品牌营养

Album
主播:
拿铁琳、邪念扬
出版方:
拿铁琳
订阅数:
2.97万
集数:
80
最近更新:
4天前
播客简介...
愉悦、干货,提供如「坚果」般无负担的商业与品牌营养。 主播:拿铁琳Linda & Sean 拿铁琳Linda:品牌人、营销人,十年如一日做品牌如做自己。10年全球汽车公司,5年互联网大厂,领域覆盖2C和2B,擅长品牌0-1建设。现投身智能电动车创业,热爱驾驶、料理、咖啡、电影,一切与生活方式相关的美好事物。 Sean:新闻人、广告人、营销人,最终还是一个想做好内容的人。从业15年,丰富的内容营销行业经验。曾任蔚来social负责人,始终在互联网策略、内容、媒介等业务领域第一线,擅长整合营销规划及操盘。
BB商业与品牌的创作者...
BB商业与品牌的节目...

Vol.80 面对当下汽车行业,他们为什么选择离开?

从什么时候开始觉得汽车行业人才饱和了?汽车大厂的工作不再是香饽饽了?那些忽然不行的企业,事前有没有什么值得警惕的信号释放?好企业的标准到底是什么?今天「BB商业与品牌」围绕新能源造车行业从业者的职业经历、公司发展情况以及职业选择等话题展开讨论,分享了在蔚来、高合等公司的工作体验,分析了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并探讨了个人职业规划和工作心态,最后讨论了什么是好公司,并延展出「一人公司」模式讨论。 主播:@Linda拿铁琳、@邪念扬Sean 嘉宾: @Qiyun 13年主机厂-智能汽车-造车新势力 公司创业高光及停工停产经历者。目前换行消费电子AI领域。 @Winnie师姐 历经4A、互联网、新能源大厂的品牌营销人,同时也是东方玄学的传承人,目前在玄学创业,有一档小宇宙播客《玄机万象》 剪辑:@丘丘 音乐:🎵🎵《Lose My Mind》—Don Toliver/Doja Cat 🎵🎵 时间轴 |关键内容: 02:28 那些年加入新势力造车企业的原因 - 行业吸引力 行业上升趋势:Winnie 表示 2018 年加入新能源大厂,是因为当时互联网行业下行,而新能源行业冉冉上升,且中国在电动车领域大力投入,有弯道超车成为世界领先的可能,这对其具有很大吸引力。 品牌价值考量:Winnie 认为汽车行业品牌价值高于互联网行业,在汽车行业做品牌能获得更多资源和关注,如蔚来在品牌打造上投入巨大,相比互联网品牌更为重视。 - 产品与模式新鲜感:Qiyun提到 2017 - 2018 年蔚来进入公众视野,从品牌亮相到产品发布,以及 APP 社区和蔚来中心的打造,都带来了新鲜感。其高端品牌定位和贴近市场的选址策略,吸引了对新产品和商业模式有嗅觉的人关注,因此启云在 2018 年夏天入职蔚来。 17:34 两位嘉宾在蔚来的发展历程与个人体验 - 艰难时期的坚守 内部调整与挑战:2019 年蔚来面临困难,公司内部组织架构频繁调整,业务重点从品牌打造转向销售,预算和资源分配也发生变化。 员工信心与支持:尽管公司面临困境,但员工对蔚来仍有信心,甚至在 2019 年最困难时候下单购买 ES6。蔚来创始人李斌曾强调:困难由公司承担,不能影响用户权益和体验。 27:51 离开蔚来的原因 - 职业发展受限:Winnie 认为 2020 年合肥注资后,蔚来以销售为核心导向,品牌端发展空间受限,关键角色和人物以懂销售为主,因此选择离开。 组织与业务不匹配:Qiyun第二次回到蔚来后,负责乐道项目管理,但发现组织庞大、决策效率低,部门间难以达成共识,员工缺乏创新活力,工作内容与自身期望不匹配,最终决定离开。 30:32 相比蔚来,高合的优劣势以及内部的一些问题 高合的优势与问题 产品优势:Qiyun认为高合在整车设计研发和制造成本把控上有优势,产品机械素质好,但软件方面一直被用户诟病,从产品交付到停工停产都未得到有效解决。 管理缺失:高合存在管理团队缺失的问题,尤其是核心二把手缺位,导致决策和执行出现问题。丁总虽有想法,但缺乏落地的路径和团队支持,公司战略不清晰,管理层更换频繁等。 41:29 还原高合「猝死」经过,以及一些公司「快不行了」的征兆 组织变动频繁:公司组织频繁、无序变动,业务和项目推进困难,汇报和决策链路长,老板迟迟不给出明确答复,这些都是公司走下坡路的信号。 供应商与员工情况:供应商付款困难,老员工因察觉到资金问题提前离职 50:48 蔚来的第二段经历,促使启云离开汽车行业 - 行业环境恶化:新能源造车行业环境恶化,市场竞争激烈,蔚来的高端定位受宏观环境和消费趋势影响,汽车行业的竞争内核转向资本支撑、成本管控和舆论掌控,而蔚来在这些方面存在不足。 - 个人发展需求:希望从事能看到切实产出和价值认可的业务,且对 AI 领域感兴趣,因此选择离开汽车行业,进入消费电子行业从事 AI 相关工作。 1:08:41 新行业的选择与体验 AI 行业吸引力:Qiyun看好 AI 赛道,今年 5 月份与现任职公司接洽,经过 5 轮面试后决定入职。该公司能让人接触到新领域的知识和信息。 工作环境与文化:目前所在公司,每天会议较少,有午休时间,工作氛围不卷,员工能有更多时间思考和学习。公司强调本分和平常心的文化,用平常心和理性思考对抗焦虑,让人更加务实。 1:16:04 大趋势下是时候改变工作心态与生活观念 保持松弛感 回归自我:工作中应保持松弛感,不过度受世俗观念和他人目光影响,回归关注自身生活状态。要合理调整预期,避免给自己设定遥不可及的目标,以减轻焦虑。 用平常心对待:倡导用平常心和理性思考对抗焦虑,人只有心态平稳才能扎根做更难的事。大家应灵活调整职业规划,注重自我提升和积累,等待合适的机会。 1:20:54 不管在不在好公司,自己好才重要 投资自己:当前时间适合投资自己,学习新技能、开创全新领域,为下一个发展周期做好准备。大家可以多做深蹲积累,等待起跳的机会。 一人公司趋势:参会人员讨论了一人公司或小而美公司的发展趋势,认为未来这类公司可能会成为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人应从生意角度分析业务链,投入资源到最有价值的部分。 听友们,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们互动留言。如果喜欢,记得点赞并推荐给更多的朋友,这对我们很重要,感恩。

88分钟
1k+
4天前

Vol.79 聊聊演唱会:与世界失联的那三小时,是人生满格三小时

越来越多人抢票去看演唱会。尤其是2023年之后。周杰伦、TFBOYS等头部艺人单场票房破亿成常态。大城市里抢不到票,有人就坐着高铁去二三线城市看。国内看不到,有人就去新加坡、韩国看。演唱会火爆,不仅体现了文化消费的复苏,更折射出经济结构、社会心理和技术变革的深层变化。 演唱会究竟有什么?因为那里有当下人们需要的「情绪疗愈场所」。 主播:@Linda拿铁琳、@邪念扬Sean 嘉宾:@Sandy 30年林忆莲资深粉丝 @Jaton 为了Taylor Swift专门去新加坡的资深粉丝 剪辑:@丘丘 音乐:🎵🎵《分分钟需要你》 - 林忆莲 🎵🎵 时间轴 |关键内容: 03:42 Sandy的几百场演唱会经验,从1991年开始 05:49 看同一个人的几十场演唱会,会有什么不一样的体验? 11:03 几十年喜欢一个歌手,究竟喜欢的点是什么? 12:54 属于Jaton的Taylor Swift 时代之旅:准备半年、串了20斤手链珠子、第一次做美甲 19:50 Linda的演唱会分享:高考后的人生礼物;以及,90年代人们的演唱会记忆 22:45 作为观察者的Sean分享最新鲜的Kanye坎爷上海演唱会吐槽 26:18 一个人去看演唱会很有意思,谁陪你去看演唱会更重要 27:43 演唱会攻略分享: - 如何抢票 - 入场前准备 - 如何做一个合格的演唱会观众 - 演唱会拍摄神器 40:49 演唱会现场的惊喜时刻,也是情绪共振的最激时刻 42:28 人们为什么沉迷演唱会现场,它究竟给与了你什么?与世界失联的三个小时,是你生命中信号满格的三个小时 45:15 演唱会上那些低成本的美好 49:56 「旅行+演唱会」,赋予旅行另一种意义 59:34 演唱会与苏超,有没有共同性? 1:01:23 看了那么多演唱会,下一个最期待的演唱会是什么?Lady Gaga、Adele、Coldplay以及拉斯维加斯 球形场馆Sphere 听友们,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们互动留言。如果喜欢,记得点赞并推荐给更多的朋友,这对我们很重要,感恩。

69分钟
1k+
2周前

Vol.78 大搞抽象,不想上班?这届年轻人到底想干啥

那些始终让你我耳目一新的流行文化,年轻人既是创造主体也是消费者。他们的快乐、焦虑、迷惘和 passion,也许有意无意都在塑造着一种时代精神。其中,当然也蕴含着无数机遇,将给品牌营销带来新的方向与话题 这一届年轻人,到底在搞什么抽象?从最流行的网络热梗、最火热的消费趋势和被讨论得最多的话题中,我们大概可以拼凑出一些年轻人生活的不同面向。 这一期,我们邀请到SocialBeta的两位编辑,榴莲、江城子,让她们聊一聊当下年轻人的精神状态。缘起于我最近收到他们的一份报告「喜报!过去一年,年轻人精神状态依旧很美丽」。当然,她们本身就是非常可爱的年轻人,高度冲浪第一线,精准洞察又生动表现当下年轻人的最真实状态。 注:SocialBeta应该是营销人熟悉的数字营销内容与资源平台,专注于为品牌营销从业者提供最新的行业动态、案例解析、趋势洞察及专业工具 主播:@Linda拿铁琳、@邪念扬Sean 嘉宾:@榴莲 @江城子 剪辑:@丘丘 音乐:🎵🎵《找自己》 - 陶喆 🎵🎵 时间轴 |关键内容: 01:35 一些开场白 & 为什么有这一期节目、为什么会有这个报告 07:36 第一个洞察:智性脑消费 * 穷鬼是一种生活方式 * 搞钱是一种哲学 * 钱,要花在心坎上 13:00 第二个洞察:做赛博一代,享电子人生 * chatgpt的Dan模式赛博约会是什么? * AI也是要来给我打工的 14:23 第三个洞察:前途一片抽象啊 * 人人都是「X学家」 * 抽象,已成为艺术 22:31 第四个洞察:这班,到底是谁想上 * 班味是什么,上过班的都知道 * 上班丑关我下班什么事 * 躺平只是年轻人的保护色 31:14 第五个洞察:重构亲密关系 * 谢谢你们,我的电子亲人 * 恋爱,要在赛博世界里谈 * 养娃,不如养宠物 38:21 第六个洞察:生活,更轻一点 * 动起来,就算运动了(碎片化运动) * 出门了,就算旅游了 * 认识了,就算社交了 42:57 第七个洞察:二次元占领世界 * 漫展大爆炸 * 二次元生活方式化 51:28 第八个洞察:爱好,是天然的内啡肽 * 万物皆可DIY * 智性娱乐:学习也可以是爱好 53:11 第九个洞察:小城新生 * 逃离城市,解锁非常规生活 * 小城之春,展示多种隐秘魅力 57:16 第十个洞察:新型自我关怀 * 养生,散装就够了 * 哄好自己,你已经很棒了 * 随地大小Gap的年轻人 1:01:21 女性上桌,开启新游戏 * 她们要上桌,还要吃饱饭 * 中女,正是当打之年 * 女人,做自己的「强」 听友们,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们互动留言。如果喜欢,记得点赞并推荐给更多的朋友,这对我们很重要,感恩。

80分钟
2k+
1个月前

Vol.77 越来越「乌合之众」的当下,如何保持个体意识?

“在越来越《乌合之众》的当下,我们还能保持个体意识吗?” 为什么会想到这个话题呢?《乌合之众》是1895年,法国社会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出版的心理学、社会学作品,应该做营销、传播的同学都不会陌生,书中的一个核心观点是:当个人进入群体之后,往往会丧失理性,变得冲动、易受暗示、责任感也被“稀释”。勒庞在他的那个年代,对于群体意识的观点并不受认可,但在当下,我感受到这种“乌合之众”的现象正在变得越来强烈,感觉是被他的乌鸦嘴精准预言了100多年后的事儿。 我们能否像单依纯那样唱着「如何呢,又能怎」,在大众视野下,保持独立清醒的个体意识?这是一个提问。也希望关注品牌营销的各位,在品牌打造过程中,能清醒自己在时代洪流中的处境,清醒自己的「水位」,必要时逆流而行。 主播:@Linda拿铁琳、@邪念扬Sean 剪辑:@丘丘 音乐:🎵🎵《李白》 - 单依纯 🎵🎵 时间轴 |关键内容: 01:32 开场 & 话题抛出:为什么要聊「乌合之众」,什么是这本书中定义的「群体」… 09:43 乌合之众的三大心理特征 1. 冲动性增强 2. 易受暗示 3. 责任感稀释 11:10 把勒庞的理论放到今天的网络世界,会出现哪些“新形式”的群体效应呢? 1. 社交媒体上的“点赞导向”与“算法放大” 2. 热搜、话题榜和舆论场的“从众效应” 13:40 1. 网络舆论风暴:秒变“黑”与“白”两极,如汪小菲与大小S一家 2. 线下群体性行为:抢购与排队,如最近的Labubu 18:55 在现代社会,至少有三大主流力量在不断侵蚀我们的独立思考。 1. 算法推送与信息茧房 2. 社群文化与认同压力 3. 情绪化传播与快餐式思考 22:05 如何守护好我们的个体意识?欢迎收听 30:27 主播为你支招品牌在商业世界如何利用好「群体意识」五大策略 1. 制造可参与的社区仪式感 2. 强化社会认同与从众示范 3. 精准运营「稀缺+限定」策略 4. 设计情绪化的品牌叙事 5. 品牌在信息洪流中要有「认知浮标」 最后想用一句话结束本期: 美国传播学研究奠基人之一,詹姆斯·凯瑞所言:「我们不必成为信息的奴隶,但必须成为意义的猎人。」在算法的围猎中,个体意识的清醒虽微小,却是所有改变的起点。 听友们,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们互动留言。如果喜欢,记得点赞并推荐给更多的朋友,这对我们很重要,感恩。

40分钟
2k+
1个月前
BB商业与品牌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