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点豆腐 Slightly Tofu
两个女性维根(vegan)主义者的播客

Album
主播:
Jo动权版
出版方:
Jocelyn_YzD9
订阅数:
1,309
集数:
13
最近更新:
1周前
播客简介...
欢迎来到有点豆腐,可能是简中世界唯一的 Vegan 播客? 聊聊维根主义(veganism)、废除主义(abolitionism),欢迎进来坐坐。 官方网站:https://slightlytofu.github.io/ 在官方网站里,你可以: 🎧 收听过往的播客内容——每一期的音频链接都能方便找到! 📖 阅读逐字文字稿——方便听障朋友,或是更喜欢阅读的朋友们无障碍获取我们的内容。
有点豆腐 Slightly Tofu的创作者...
有点豆腐 Slightly Tofu的节目...

豆腐两岸Vol.02 动物权利和植物肉是「西方阴谋」?

有点豆腐 Slightly Tofu

当 Veganism、素食主义、动物福利和动物权利等概念在简体中文世界常被贴上「西方白左」的标签时,在海峡对岸的台湾民众是如何看待这些概念的呢?本期节目,我们再次邀请到了《三个动物》的主播们,一同聊聊两岸面对动物权所产生的,有趣的文化异同。 节目从两岸反对 Veganism 的舆论差异切入,谈了谈台湾的宗教传统和对外来文化的开放心态。相比之下,在中国大陆,历史记忆与现实焦虑交织,使得「肉蛋奶」被赋予了更复杂的意义;与此同时,新潮的「植物肉」和素食版的传统小吃也在两岸引发了截然不同的反应。节目后半段,我们聊了聊美食文化和消费主义如何塑造现代饮食习惯:中华饮食文化中对「新鲜」、「活杀」的追求是否会给动物权利的推广带来了更独特的挑战? 这不仅是一场关于饮食选择的对话,更是一次深入文化肌理、历史记忆和全球化进程的碰撞。无论你身在何处,希望这场讨论都将为你提供一个理解 Veganism 和动物权在华人世界复杂处境的全新视角。 时间轴 * 00:00 两岸对待动权的网络态度大不同? * 05:20 动物权利在地化过程中的语境差异 * 06:30 东方哲学与西方伦理不同的道德体系 * 16:40 历史伤痕将肉蛋奶与国力捆绑 * 19:10 从「崇洋媚外」到「大国自信」 * 26:57 食品安全焦虑有时会压倒对「本土」的坚守 * 30:20 为什么不抗拒来自西方的乳制品? * 35:05 两岸对植物肉的态度:传统升级还是资本做局 * 42:15 植物基肉蛋奶替代品在台湾的市场 * 45:29 我们到底在拿什么和植物肉做比较? * 49:11 台湾传统美食的素食复刻版 * 52:53 灵魂拷问:吃素了,为什么还要吃仿荤? * 58:04 豆腐和面筋的神坛:我们真的需要「替代品」吗 * 1:00:00 排斥大豆产品的欧美文化 * 1:04:49 东亚餐桌上的「残忍美学」是否会让动物倡议受阻 * 1:11:04 觉醒之前:将动物制品与动物生命完全割裂 * 1:15:20 童年创伤:目睹动物被伤害的震撼记忆 * 1:31:10 同理心可以被培养,苍蝇也有「家人」

96分钟
99+
1周前

Vol.10 「肉蛋奶女权」的诞生:以「她」的生命为我赋权

有点豆腐 Slightly Tofu

当「女人就要多吃肉蛋奶」成为解放的口号,工厂化农场里的雌性却在痛苦中被迫受孕、不断生产。 哪怕动物工业对雌性身体的剥削早已被揭开,仍有不少女性觉得,那与自己无关。 当一种解放以另一种奴役为前提时,它究竟是赋权的宣言,还是压迫的变体? 本期节目,我们聊了聊近年中文互联网上日益普遍的「肉蛋奶女权」现象,探讨这股反抗「白幼瘦」审美、追求女性身体力量的潮流,是否在无意中复制了父权制中最核心的支配逻辑。我们从女性真实的身体经验聊起,讨论了人们对动物性蛋白的迷思,对女性力量和身体自主性的误解,并邀请到了两位 Vegan 女性朋友和分享她们在女性社群中遭遇的真实碰撞与思考。 最后,我们讨论了工业化畜牧业和渔业对雌性动物生殖过程的极致剥削如何与父权制对女性的控制在结构上同构。这样的讨论不是为了对个体进行指责,而是为了叩问:只解放部分生命的女权主义,根基是否稳固?真正的力量,是复制支配和暴力的逻辑,还是扩展共情与关怀的边界?希望这期节目,能带给你一次关于身体、力量与同理心的深刻反思。 时间轴: 02:06 我们为何要讨论「肉蛋奶女权」 04:26 简体中文语境下厌女与动物虐待之间的高度重叠 07:20 新闻分享:瑞士 7 月新规规定肉蛋奶产品需要标识动物痛苦 11:30 肉食和素食的性别维度与「多吃肉才不痛经」的呼声 12:55 嘉宾:什么时候开始发现「肉蛋奶女权」的出现 15:15 女权主义者分享了《肉食的性政治》却认为女性应该多吃肉蛋奶 16:40 肉蛋奶女权潜在的心理动机和诉求 20:00 反抗「白幼瘦」还是服从了新的身体规训 20:40 消费主义构建的「强壮」与动物性蛋白的崇拜 25:48 肉蛋奶真的能为女性赋能吗? 27:36 一些女权主义者为何排斥与雌性动物的类比 30:00 《我是女兵》:反驳暴力赋权 33:11 雌性化的蛋白——父权制对雌性身体工具化的极致体现 34:17 畜牧业中雌性动物的价值在于持续不断地生产 37:24 蛋奶是动物母亲「多余」的产物吗? 38:30 对非哺乳动物雌性身体的工具化 39:29 畜牧业和渔业对雄性个体的工具化 42:04 女性成为 Vegan 的直觉性共情 43:30 Vegan 女权者面临的网络和现生阻力 44:38 社群中被扣帽子污名化 45:44 曾经素食过的名人方大同、大 S 去世引发的素食污名 49:27 肉蛋奶消费的阶级差异与中产文化 51:45 中国汉族饮食传统中的牛肉与牛奶 52:00 《母乳与牛奶》:民国时期奶粉厂商塑造的「好母亲」 53:34 肉蛋奶生产造成的更广泛的社会不平等 55:05 走向更具共情力的身体自主和女性解放 58:55 结语与资源推荐 本期播客提及的文献: * 《肉食的性政治》 (The Sexual Politics of Meat) 作者: 卡罗尔·亚当斯 (Carol J. Adams) * 本书提出「缺席的指代」和「雌性化的蛋白」 (feminized protein) 等关键概念,论证父权制下对女性的压迫和对雌性动物的剥削如何在结构和符号上同构。 * Laukmane, S. (2019). The Niku joshi Phenomenon Meat-eating and Gender inside the Contemporary Japanese Workplace. Japanese Review of Cultural Anthropology, 20(2), 63-105. * 这篇论文研究了日本办公室女性通过下班后参加吃肉女子会寻求在男性为主导的办公室文化中寻求归属感的现象。 * 《我是女兵,也是女人》 (The Unwomanly Face of War) 作者: Svetlana Alexievich * 书中对二战苏联女兵充满创伤的回忆,描述了女性亲历暴力与杀戮后往往不会感到骄傲或赋能,反而深受其害,她们的经历与战后男性士兵的回忆并不相同。 * 《母乳与牛奶——近代中国母亲角色的重塑》 (Mother's milk and cow milk: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mother's role in modern China)作者: 雷祥麟 * 这本书从历史角度解构食用奶制品在中国的「天然正确性」。牛奶消费在中国的普及并非传统,而是与近代科学育儿、现代性以及民族主义话语紧密相连的被建构起来的消费习惯。 * 《为妇女权利辩护》 (A Vindication of the Rights of Woman) 作者: Mary Wollstonecraft * 《为野兽权利辩护》 (A Vindication of the Rights of Brutes) 作者: Thomas Taylor * Ren, L., Tang, Y., Yang, R., Hu, Y., Wang, J., Li, S., ... & Yao, Y. (2023). Plant-based dietary pattern and low muscle mass: a nation-wide cohort analysis of Chinese older adults. BMC geriatrics, 23(1), 569.Ren, L., Tang, Y., Yang, R., Hu, Y., Wang, J., Li, S., ... & Yao, Y. (2023). Plant-based dietary pattern and low muscle mass: a nation-wide cohort analysis of Chinese older adults. BMC geriatrics, 23(1), 569. * 一项针对 2771 名 65 岁及以上中国老年人的长期追踪研究发现:偏向植物性饮食的模式,能将肌肉量减少的风险降低5%。 * Reid-McCann, R. J., Brennan, S. F., Ward, N. A., Logan, D., McKinley, M. C., & McEvoy, C. T. (2025). Effect of plant versus animal protein on muscle mass, strength, physical performance, and sarcopenia: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Nutrition Reviews, 83(7), e1581-e1603. * 一项 meta-analysis,汇总了 43 个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的数据,证据等级非常高。核心结论是: 关于「肌肉体积」 (Muscle Mass): 综合来看,动物蛋白在增加肌肉体积上,比植物蛋白有微弱的优势。 但这种优势主要体现在年轻人(<60岁)身上,在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体中并不明显。该研究进一步分析发现,大豆蛋白在增肌效果上与牛奶蛋白没有显著差异。在提升肌肉力量和改善身体综合表现方面,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 本期推荐:veganfeministnetwork.com、三個動物 Podcast EP45 | 波霸雞與翹臀豬:女性主義與動物權的交叉正義 (上)(可在各大播客平台、小红书和 youtube 上收听) * 《波霸雞與翹臀豬:肉食色情論》 (The Pornography of Meat) 作者: Carol J. Adams * 台湾版翻译,本书深入探讨了肉食广告对动物身体的「部位化」呈现与色情文化中对女性身体的物化、性化之间存在着惊人的视觉和逻辑相似性,进一步强化了厌女文化与物种歧视的内在关联。

62分钟
99+
2周前

豆腐两岸Vol.01 《三個動物》的动权起源故事

有点豆腐 Slightly Tofu

在一个将动物客体化、消费主义盛行的华语社会中,我们为何要进行动物权利倡导?将动权从「宗教/健康/环保选择」重新定义为「社会正义议题」为何具有紧迫性与艰巨性?在这期《有点豆腐》的特别系列中,我们请来了来自台湾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的 Vegan 播客《三個動物》的三位主持人,和我们一起聊聊 ta 们的心路历程! 《三個動物》的主播——思晴、Adam 和志伟和我们分享了自己的 Vegan 起源故事和心路演变,聊了聊个体经验和更具普遍性的社会文化,比如做一个追求正义的「傻瓜」、成为「扫兴者」的体验和台湾 Vegan 文化的概貌。动权倡导是一场结合了深刻个人体验(失去朋友的代价、被误解的挫败)与严密逻辑思辨(无法驳倒 Veganism 的论述)的实践。在信息差、社会惯性以及认知失调等重重阻力下,动权倡导者内部不存在单一的标准模板,而是相当多样的。希望这次交流能带给听众一些启发,也能让更多华语圈为非人类动物权益而努力的人感到不再孤独。 《三個動物》的播客内容可以在小红书、B 站,以及 Youtube、Spotify 等众多平台搜索到(需要搜索繁体中文)。 【时间轴】 * 00:00 播客开场:在废除主义(Abolitionism) 动物权利立场上的共识 * 01:00 嘉宾介绍与个人动权起源故事 * 01:45 思晴: 跨越两岸的同温层经验 * 03:53 Adam: 从街头行动到 vegan 创作者 * 06:44 志伟: 从「吃到素会不爽」到理性思辨的诚服 * 10:18 志伟谈论倡导方法与身边朋友的对动权话题的反应 * 14:50 《三個動物》的名字来源以及节目构思 * 18:35 什么驱动了三個動物从自己成为 vegan 到踏上倡导之路 * 19:30 思晴: 想让大家看到真相 * 25:48 Adam: 少年动漫的启发、思辨和情动 * 30:25 志伟: 不爱动物也需要正视动物权 * 36:19 三个动物成为「扫兴者」(Killjoy)的经验 * 37:28 Adam: 没想到自己会失去朋友以及后续心态的转变 * 40:45 志伟:对身边人的同理心以及对倡议工作的得失心 * 44:00 思晴: 身处支持素食的 bubble,non-vegan 反而成了扫兴者 * 47:15 三个动物创建的 Line 群组——只讨论动权倡议 * 49:45 志伟:追求社会正义也可以是快乐的来源之一 * 52:30 三个动物给台湾的 vegan 文化打分 * 1:00:00 两块豆腐给内地的 vegan 文化打分 * 1:05:00 节目的收尾与展望 【一些名词定义】 * Veganism: 一种生活方式,旨在最大限度地排除所有形式的、对动物的剥削与虐待,无论其目的为食物、衣物或其他。这不仅是饮食选择,更是一种哲学和伦理立场。 * 废除主义 (Abolitionism): 在动物权利语境下,指主张完全废除动物作为人类财产的地位,而非仅仅改善其福利。其目标是终止而非「人道化」所有形式的动物利用。 * 动物权利 (Animal Rights): 一种伦理观念,认为非人类动物应享有基本的生存权和免受人类剥削的权利。 * Anonymous for the Voiceless (AV): 一个全球性的街头动物权利倡导组织,以其标志性的「真理之墙」(Cube of Truth)行动而闻名,即行动者佩戴面具、手持屏幕播放动物养殖业真相,与路人进行对话。 * PETA (善待动物组织): 全球最大的动物权利组织之一,以其高调的媒体宣传、名人代言和卧底调查而著称。 * 扫兴者 (Killjoy): 源自女权主义理论家萨拉·艾哈迈德(Sara Ahmed)的概念,指那些通过指出社会中的不公与压迫,而破坏了主流群体「和谐」或「快乐」氛围的人。在播客中,Vegan 在社交聚餐时就往往扮演了这一角色:《作为维根,我们是「扫兴者」吗?》

67分钟
99+
1个月前

Vol.09 父权制科学观的遗产:女权主义为何看不见笼中的「她」?

有点豆腐 Slightly Tofu

早在 19 世纪,女权主义的先驱们就敏锐地察觉到诊疗台上的女性与解剖台上的动物共享着同一种被物化的命运。然而,为何到了今天,这种深刻的连接感似乎在主流女权主义的讨论中变得微弱甚至被遗忘了呢?当女权主义指出父权制科学研究对女性系统性的忽略时,她们的诉求为何是「应该增加雌性动物的实验样本」?当女性主义为了论证「人类的性别是文化性的、流动的、被建构的」,她们是否将另一些生命囚禁在了「本能的、固定的、纯粹生物性」的牢笼中?我们用来解放自身的理论武器,为何会变成一把指向其他生命的双刃剑? 本期节目作为《有点豆腐》「女权主义与动物权的交叉性」系列的第一期,将探讨女权主义对待动物议题的盲点。我们一起追问:一场忽视非人类动物的解放运动,其根基是否稳固?真正的解放,是努力从「客体」阵营飞升到「主体」阵营,还是需要我们勇敢地去摧毁那个划分了所有支配与被支配关系的、等级森严的金字塔本身?希望大家能加入我们,开启一场关于解放的,更深刻的自我审视。 【时间轴】 * 00:00 开场与听众支持感谢 * 02:55 本期新闻:墨西哥立法禁止海洋哺乳动物娱乐表演,动物福利已经入宪法 * 05:55 当代女权主义的科学观中如何忽视了动物? * 09:30 19 世纪女权先驱怎样看待女性与动物的共同处境 * 12:41 女权主义与自然、非理性、「动物性」切割 * 14:02 反抗「生物决定论」时产生的双重标准 * 18:16 「母性」与「性行为」在人类和动物身上的不同解读 * 21:18 不存在一个统一的、普遍的「动物性」 * 22:54 如何警惕人类「独特性」与动物「普遍化」的滥用? * 27:16 女权主义批判了科学的「内容」,却接受了主体主宰客体的前提 * 29:06 珍·古道尔的实践如何动摇了「主客体」的二元对立? * 30:08 走向真正的解放:动摇支配逻辑的日常实践 * 34:42 本期推荐:《酷儿鸭(以及其他动物)》 * 38:04 下期预告与串台彩蛋预告 【概念解释】 父权制科学观:在父权社会中,科学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受到男性主导和支配的一种观念和实践模式。它强调科学知识的客观性和价值中立性,但其从本质上受到父权社会中性别、阶级、种族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科学知识的生产和应用带有明显的父权色彩。父权制思想的核心,是建立一系列等级森严的二元对立,并且总是将其中一方定义为优越的、主导的。科学不仅接受了这套逻辑,还用其理论将其「合法化」。例如,在生物医学领域,一些研究可能更多地关注男性健康问题,而忽略或弱化女性的特殊健康需求。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可能被用于维护父权社会中的权力结构,比如利用科技手段对女性进行监控和控制。父权制科学观认为,科学知识是客观和价值中立的,不受社会因素的影响。然而,实际上,科学知识的生产和应用带有明显的社会烙印。例如,在战争时期,科学技术可能被用于发展军事武器,而在和平时期,科学技术可能被用于改善民生。女权主义对父权制科学观的批判,并非简单地反对「由男性主导的科学」,而是一场从根本上解构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语言和实践的深刻思想运动。其核心论点是:现代科学远非其所宣称的那样价值中立、普世客观,而是在其诞生和发展的过程中,深刻地被一种 父权制的、西方的、白人男性的世界观所塑造,并反过来服务于巩固这套世界观。 生物决定论:认为一个人的行为、能力甚至社会地位,主要是由其天生的生理特征(如基因或激素)所决定的观点;比如,有人会用男性天生荷尔蒙水平高来解释为什么男性更具攻击性。 社会建构论:许多我们看似天经地义的观念或身份,其实是由社会文化在特定历史时期共同塑造出来的。 进化的非连续性:强调人类与动物之间存在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仿佛人类的进化已经超越了其他生物,与动物王国产生了本质性的断裂;例如,当我们默认动物的一切行为都由「本能」驱动,而人类的行为则由复杂的「文化」决定时,我们就是在采纳进化的非连续性视角。 生态女权主义:一种思想,它认为对女性的压迫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是同根同源的,都源于一种将「ta 者」物化和支配的父权制逻辑;比如,将土地称为「处女地」等待被开垦,就是用对待女性的逻辑去对待自然。 动物废除主义:动物不应该被视为人类的财产,因此我们应该彻底废除所有形式的动物利用,而不仅仅是改善它们的福利;一个废除主义者会认为,问题不在于我们是否应该用「更人道」的方式屠宰猪,而在于我们根本无权将猪作为食物。 主-客体二元对立:一种思维模式,它将世界划分为能够思考和行动的「主体」(通常指人类)和被动地被观察、被研究、被利用的「客体」(如自然或动物);例如,在传统的科学实验中,科学家是进行观察的「主体」,而被实验的老鼠则是完全被动的「客体」。 人类例外论:一种信念,认为人类因其拥有语言、理性和道德等独特能力,而从根本上区别于且优越于所有其他动物,并通过人类的例外或独特性对动物和自然进行主宰和剥削;比如,「只有人类具备理性认知,懂得艺术和哲学,所以我们有权主宰地球」,这就是典型的人类例外论。 异性恋正统:一种社会认知模式,它将异性恋视为唯一「正常」的、默认的性倾向,而将所有其他性倾向视为「偏差」或「例外」;比如,当一部电影里如果没有特别说明,我们就默认主角是异性恋,这就是异性恋正统在文化中的体现。 【文献和人物】 * Linda Birke (琳达·伯克):女性主义生物学学者,其文章为本期核心讨论基础 Birke, L. (1995). Exploring the Boundaries: Feminism, Animals. Animals and women: Feminist theoretical explorations, 32. * Barbara Noske (芭芭拉·诺斯克):生态女权主义思想家,提出女权主义对科学「主客体」前提的接受 * Sandra Harding (桑德拉·哈丁):女权主义哲学家,批判科学研究中的性别偏见 * Sarah Blaffer Hrdy (莎拉·赫尔迪):女性灵长类动物学家,颠覆了对雌性灵长类动物的传统认知 * 《看不见的女性》(又译《被隐形的女性》、《被忽视的女性》,全名《看不见的女性:专为男人设计的世界中的数据偏见》,英文:Invisible Women: Exposing Data Bias in a World Designed for Men)是英国女权主义作家卡洛琳·克里亚朵·佩雷兹(Caroline Criado Perez)于 2019 年出版的一本著作。该著作描写了大数据资料搜集中因性别偏见而对女性造成的种种不利影响。 * Jane Goodall (珍·古道尔):著名灵长类动物学家,她对黑猩猩的观察中突破了传统科学观中的「冰冷观察者」,高亮了黑猩猩的主体性和她们对研究者产生的影响。 * 书籍推荐:《Queer Ducks (and Other Animals): The Natural World of Animal Sexuality》by Eliot Schrefer

40分钟
99+
1个月前
有点豆腐 Slightly Tofu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