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株式研究所
世界的常识、智识和共识。

Album
主播:
Takun
出版方:
Takun
订阅数:
2,813
集数:
9
最近更新:
1个月前
播客简介...
前券商互联网传媒首席,知日鉴中进行时。
未来株式研究所的创作者...
未来株式研究所的节目...

日本系列8:“一村一品”,名物打造

未来株式研究所

🎤本期嘉宾: 江东猫草 | 前券商可选消费首席,公众号「远行者与碎冰匠」主理人 Takun | 前券商互联网传媒行业首席,公众号「未来株式研究所」主理人 ⏯️本期简介: 本期聊“名物”,一村一品运动下的“名物”塑造;日本作为一个不适合种植水稻、为了保护农产品而不断拉高进口关税的“农业小国”,如何把农产品这种最非标、最难成为品牌的东西,打造成为“品牌”? 日本的“产地限定”如何创造出多样化的产品,而非同质化的旅游纪念品? 🎯时间轴: 2:27 “阳光玫瑰”打到地板价,怎么就不好吃了?网纹瓜呢?从育种到田间管理,农产品太难了…… 5:10 持续的品牌投入,才能描述你卖的是什么东西。打到地板价的“名物平权”,福泽每一个消费者,但丢掉了可持续的预见性。 7:30 从GI说起:地理标识,NPC运动,和“一村一品”,不适合种植水稻的国家、农协极其强势的“非农产品大国”,怎么培育自己的名产。 10:28 塑造品牌第一步:把“非标”变成“标准”,旧世界如何塑造葡萄酒。 12:28 京都旅行为什么“好买”?一店一品,特殊限定,家家户户都是逼单现场 14:00 “禁肉令”下的牛肉文化,和牛之父为何被日本农协除名?普罗米修斯的盗火代价。 20:00 咖喱,一种日本式改造 26:07 回答两个问题,连锁餐饮需要什么,为什么是1000家? 34:23 Akoya珍珠,日本海水珠的名品打造 39:11 聊几句奢侈品:男性奢侈品有什么品类? 42:25 日本威士忌,用几十年时间走过法国红酒几百年的路 47:20 没有毛利率,就没有长期的管理预期;容纳不了智商税的行业,容易回归“制造效率”,做品牌的难度太高

53分钟
99+
1个月前

日本系列7:零售——通缩少子时代,人们如何消费?

未来株式研究所

🎤本期嘉宾: 江东猫草 | 前券商可选消费行业首席,公众号「远行者与碎冰匠」主理人 Takun | 前券商互联网传媒行业首席,公众号「未来株式研究所」主理人 剪辑:米铺工作室 ⏯️本期简介: 日本系列来到第7期!这次聊的是日本和中国比较相似的行业:零售。 平成三十年,百货业在收入端跟高端商品一起狂跌,在资产端跟随商业地产一起溃败;通缩环境下,以唐吉坷德、大创为代表的折扣店和以7&i为代表的便利店全面扩张,中古店广泛存在。中国呢?全世界最发达的电商带来的跨区域跨平台比价、快捷直达和退换服务,无形中成为通缩神器,生产能力长期高于消费能力,我们会产生什么样的零售业态? 生鲜太难了! 母婴店:涨到人口转负前的最后一年。 关联株:什么行业的日企,海外收入更高? 中古店谈趣:日本的奢侈品中古店,与国内的二手回收。 东南亚:Super A假货市场卖真货价?近期爆火的敦煌网,让老美见识制造大国的仿制能力,为什么只有中国的高端仿制如此成熟? 免税:日本的外国人免税业态,为什么和国内的免税主体(机场店/离岛免税店)不一样? *录制时间较早,如果出现重复,归咎于我秀逗了,或者路演后遗症。 ❤听众群超过200人,无法扫二维码入群了,欢迎添加wx:takunchin 拉听友群。 🎯时间轴: 2:19 “零售”,一门辛苦的生意。从制造,到流通,到品牌,拆解“消费品”到底“消费”在哪里。 5:04 唐吉坷德的东亚各国策略,老板为什么去到新加坡?零售商眼里有两种业态:吃客流的,和吸引客流的。 7:22 千禧年的中国超市一共有三层!现在呢? 12:21 日本零售业和餐饮业:出海更容易一点? 21:52 高股息:没有增长的时代,日本企业给股东发代金券;国内什么公司算是长期高股息? 24:21 西松屋/阿卡酱vs孩子王:不生孩子,母婴零售店还扩张吗? 29:21 电商配送:卷是一种配置,过强的基础建设+过于勤奋,也是一种通缩神器 32:26 “关联株”:日本企业在中国谋求增长?日本哪些行业出海最成功,海外收入占比最高? 38:25 日本中古店:在非基本款的奢侈品里,感受一种从昭和降落的昨日繁华 43:35 高仿:怕在中古店买假货?为什么中国的超高仿最为成熟? 48:20 软硬折扣店:看过唐吉坷德与大创,到今天,你还为好特卖的模式操心吗? 59:21 煤炉mercari:二手交易如何货币化 1:02:33 全家、711:便利店的神奇卡位 西松屋:

65分钟
2k+
4个月前

中概股复活、阿里AI股背后:中国资产久违的信心时代

未来株式研究所

参加了一期卫诗婕|商业漫谈Jane's talk的串台,主要聊一聊中概股。 「Deepseek 带动中概股集体回春,终止了中概股长达四年的黑暗岁月。而在这一波估值调整中,个别中国资产正在从折价资产,向具全球竞争力的科技资产转型。 即便我不炒股,也隐约能意识到,我们可能正在见证历史。 我找到了雪球大V Takun,一起聊聊中概股的这一波涨势,我们会谈到中概股过往几年的艰辛岁月,也会聊到 AI 正赋予中国资产的巨大潜力。 另一方面,这期节目也能帮助一些听友们很好地建立财商入门。 但需注意的是:本期节目不构成投资建议哦。 另外,本期内容中会反复提到「恒生科技指数」和「Kweb 指数」两个概念,一般来说,这两个指数会被视作中概股港股和美股大盘的分别体现。 有关本期话题的文字思考,已经在我的公众号「卫诗婕 商业漫谈」上发布,欢迎前往阅读。」 本期嘉宾:Takun (雪球大V,播客「未来株式研究所」主理人) 本期Shownotes: 嘉宾的成长经历 & 二级市场研究之路 02:25 Takun 自我介绍:从鹅厂员工到二级市场证券研究 06:59 鹅厂工作两年:发现股权收益报酬才能帮员工致富 07:41 资本市场本质就是你认知的变现过程 08:14 玩日本游戏「智龙迷城」,背后的公司 GUNGHO 在2013年涨了100倍——从此Takun 开始投资股票 08:51 雪球上的大V,是一批最早的中概股投资者 09:36 买的第一只中概股是「完美世界」,中国投资者利用地缘优势有机会套利 10:15 分析腾讯投资,令Takun一战成名 10:35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生活中的大牛股,往往能够跑赢指数 中概股过往10年:逐步确立的规范,和昔日的信心时代 02:53 2010-2012,做空潮和退市私有化:浑水成立,做空东方纸业一战成名,之后中概股信誉危机爆发 03:44 2012 : 新东方引发诉讼,VIE 架构争议加剧,赴美IPO熔断 12:36 三家公司可视为早期中概股研究的代表案例:奇虎360、盛大游戏、腾讯 14:41 2013 :中美签署审计监管备忘录,赴美 IPO 回升 16:59 2014- 2019 :新经济崛起,阿里、京东、拼多多、爱奇艺等中概股头牌纷纷上市 19:07 2020-2024: 宏观环境导致中概股被集体低估 19:46 转折点 2021 年:滴滴下架、双减出台、电子游戏、电子烟纷纷被监管,港美股券商被约谈 21:41 持续下行的2022 :《问责法案》出台,中概股全年继续下跌 41.2% 2023-2024,两波关键的小幅上涨: 22:49 2024年4月布林肯访华,「上海黄浦江边的货运码头上停着一排军舰」 24:28 9·24 新政:涨情较弱,政策层面没有形成经济联动,资本市场的不确定性忧虑仍未消除 中概股的那段「黑暗岁月」: 26:00 中概股里的「难兄难弟」:腾讯和阿里作为对手,股价是相伴共生的 27:01 LongOnly 的长线基金撤出中概股,且至今都没有回来 27:39 「我去海外路演,许多机构连中概股研究员都不配了」 28:54 悲观的蔓延:「你可以理解为相信的力量,它反过来了」 2025,中概股集体又活了! 29:30 中国互联网悲观的时候看消费,乐观的时候看科技 29:50 中国 AI 科技资产获得重估 30:33 Deepseek 发布后的50多天里,二级市场发生了什么? 31:48 德意志银行评价 Deepseek 为「中国版的斯普尼特时刻」 32:52 阿里史上「最争气」的财报:净利润同比增长 239%,云业务重回双位数增长 33:16 阿里港股单日暴涨 15%,史上罕见 Deepseek 如何拉动中概股资产转型? 34:31 当 Deepseek 扇动翅膀,拉动中概股资产转型 34:41 阿里做大模型这么久,Qwen全球表现亮眼,为什么资本市场才「看到」它的 AI 价值? 35:25 Deepseek 带动世界相信开源的力量,开源的商业价值被重估 37:11 美股的一月效应:为什么每年年初是中概股的好时候? 38:18 为什么腾讯和阿里是中概股的风向标? 39:16 摩根大通喊话看多中国市场,这话有用吗? 趋势展望:最近 60 天,有哪些重要风向? 40:52 特朗普的「优先投资备忘录」,会影响中概股吗? 44:01 云+ AI,给中国互联网巨头们带来更大的估值空间 46:58 春节以来,阿里云60% ~ 70% 的算力集中在推理场景,这意味着什么? 51:39 亚马逊多年来没有盈利,不妨碍市场维持对它的高估值 52:35 假设没有反垄断,美国资本市场对阿里云业务会提前buy in吗? 52:58 在中概股舞台,阿里这类公司最大的使命就是信心

57分钟
2k+
4个月前

日本系列6:无退休社会——停不下来的老人,和代际剥削下的年轻人

未来株式研究所

🎤本期嘉宾: 江东猫草 | 前券商零售社服行业首席,公众号「远行者与碎冰匠」主理人 Takun | 前券商互联网传媒行业首席,公众号「未来株式研究所」主理人 剪辑:米铺工作室 ⏯️本期简介: 日本系列来到第6期!从一亿总中流,到一亿总活跃!一亿人口,全都需要工作。 从财政角度,老年人口大多是财政必须面对的责任和负担(无道德含义);老人本身需要养老金+2000万日元存款,否则无法获得放心退休的安全感。停不下来的老年人,失去了“正式编制”的保护,干相似的工作,拿更少的钱;更多的老人被赶到了更临时的岗位,安保员、交通疏解员、驾驶员、介护工作者…… 另一方面,当一个社会不断老龄化,政府试图把一个老人为主的“金字塔"型的人口结构调整成”哑铃型“结构、增加儿童占比时,注定会把资源不断偏移向新婚夫妇和新生儿。婚育补贴、各类政府支持的社会化育儿,是一种变相“单身税”吗?占比超高的终身未婚人群怎么想? 老人不能退休,而中生代“团块次代”在20-35岁遇到就业冰河期,终身都在灵活雇佣岗位领取低薪,感受到了代际分配的不公;用脚投票的结果,是日本没有产生第三波婴儿潮。 这期主要聊的是这本书,《无退休社会》,记录了日本老龄化之后整个社会的代际分配状况,购买链接: 淘宝:e.tb.cn 当当:product.m.dangdang.com 京东:3.cn 🎯时间轴: 2:01 经济学意义上,老龄化社会对资源分配的挑战。财政如何看待“老龄化”? 6:50 “体面老去”,需要消耗多少资源?体面地老,是方方面面特权的结合。 10:01 抚养比:超老龄化的日本社会无法承担之重。一个年轻人究竟要养多少老人和小孩?如何调整抚养比?动不了年龄结构,就调整定义:重新定义老年人。 14:28 从“一亿总中流”,到“一亿总活跃” 17:23 日本退休后仍然工作的老年人:职业、收入、养老金和参保情况 28:04 “妖精大叔”:占住编制、但跟不上时代的终生雇佣者 34:27 三种人生模型的讨论:75年出生的全职主妇、80年出生的终身雇员(男性)、85年出生的终身未婚女性,分别有多少养老金? 39:08 生育潮中断:团块次代“用脚投票”? 47:18 生育补贴,或者……“单身税”? ❤听众群超过200人,已经无法扫二维码入群了,欢迎添加Takun的wx:takunchin 拉听友群。

54分钟
1k+
5个月前
未来株式研究所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