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卫健委主任雷海潮在新闻发布会中专项阐述国民体重管理议题,引发社会对肥胖问题的深度关注。《柳叶刀》研究指出,截至2021年中国25岁以上超重肥胖人群达4.02亿,规模居全球首位。若体重上升趋势不缓解,2030年成人及儿童超重肥胖率预计将攀升至70.5%与31.8%,由此衍生的医疗支出或将突破4000亿元。 健康危机的蔓延,让“超级食物”概念加速进入大众生活。羽衣甘蓝、沙棘等兼具营养密度与文化符号属性的食材,正成为都市人群践行健康管理的新载体。如何科学认知超级食物的价值边界?它们的普及又将如何推动膳食结构优化?本期《健康有方》特邀营养学专家顾中一,以及资深品牌营销专家范怿展开探讨。 本期嘉宾 顾中一 北京营养师协会理事,注册营养师 范怿 胖鲸传媒CEO,资深品牌营销专家 本期主播 雅婷 澎湃新闻·湃客编辑 时间轴 01:14 风很大的“超级食物”,到底是什么? 02:38 “超级食物”的本质,是对特定食材营养优势的提炼 06:14 羽衣甘蓝的营养价值有多能打? 09:28 能长在恶劣环境下的植物,往往营养成分都是比较浓缩的 10:06 小小沙棘,蕴藏多大的能量? 11:44 即使常温榨汁,沙棘的维生素C含量也能保留90% 12:29 CoCo新品超级沙棘杯,如何保留沙棘的营养 13:24 从营销的角度来看,超级食物反映了现代都市人的生活方式 16:03 体重管理已成为全民课题,超级沙棘杯和羽衣甘蓝杯满足年轻人多样化需求 17:37 不过渣的情况下,果蔬汁让我们摄入更多保留膳食纤维的蔬菜 24:45 懒人果蔬汁配方有哪些? 27:18 不想踩坑果蔬汁,CoCo羽衣甘蓝杯了解一下 29:40 果蔬汁品类还能通过哪些场景继续实现突破? 33:36 沙棘这么酸,CoCo如何做到调节口感? 34:12 沙棘的生态价值有多重要? 35:43 在每一杯饮品的温度里,感受品牌对健康与生态的双重承诺 37:00 普通人实践高效健康的饮食原则 文字稿详情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0582399 制作团队 策划、主播 / 胡雅婷 监制 / 徐婉 刘霁 商务 / 张莉雯 合作敬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 这里是由澎湃新闻健康频道出品的播客节目《健康有方FM》。健康有方,聚焦每一个你应该知晓的公共健康日,让健康的生活方式触手可及。
在当代都市的快节奏生活中,熬夜似乎已成为一种难以避免的常态。人们在昼夜交替中挣扎,白天依赖咖啡因对抗疲劳,夜晚又借助褪黑素强迫自己入睡。据中国睡眠大数据中心发布的《2025年中国睡眠健康调查报告》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人群睡眠时长为7.06-7.18小时,但睡眠困扰率却高达48.5%,平均每周仅有4.13晚能达到优质睡眠。 在互联网中,韩国人的熬夜方式似乎尤为“惊艳”,从凌晨3点入睡到清晨7点起床的“特种兵”生活,让不少人惊叹:难道睡眠真的可以被人类“进化”掉吗?在世界睡眠日来临之际,《健康有方FM》特别邀请了睡眠障碍诊治医生、心理治疗师以及习惯性熬夜的大厂打工人,带我们一同探索科学睡眠的奥秘。 本期嘉宾 苑成梅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睡眠障碍诊治中心负责人 丁菲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理治疗师 小圆 习惯性熬夜的大厂打工人,韩国成均馆大学毕业生 本期主播 雅婷 澎湃新闻·湃客编辑 时间轴 02:02 韩国人熬夜,真有网上说得那么“疯”吗 03:00 红参配美式,我靠功能饮料回血 03:41 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绝对满足不了生理需要 05:48 “防猝死套餐”,效果微乎其微 08:08 熬夜并非基因的优势,而是社会病态的适应 11:53 年轻人的睡眠问题,更多在于作息不规律 13:25 工作日的睡眠不足,并不能用周末补觉完全弥补 15:13 在大厂上班,躺在床上就已经零点了 19:58 睡眠障碍分类,你属于哪一种? 22:50 昼夜节律的障碍,自己下决心调整最重要 24:46 褪黑素能长期服用吗? 27:55 失眠认知行为疗法(CBT-I),了解一下 35:32 天生少睡者,真的存在吗? 36:53 发育迟缓、记忆衰退、老年痴呆……长时间的睡眠负债损伤难以弥补 41:23 医生也逃不了熬夜,她们是怎么做的? 43:07 作为心理治疗师,我也会失眠 45:43 一些助力睡眠的小技巧 文字稿详情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0445076 制作团队 策划、主播 / 胡雅婷 实习生 / 范祎 监制 / 徐婉 这里是由澎湃新闻健康频道出品的播客节目《健康有方FM》。健康有方,聚焦每一个你应该知晓的公共健康日,让健康的生活方式触手可及。
吃完今年元宵节的最后一口汤圆,这个年真的过完了。大鱼大肉的攻势才结束,我们就回到工位开始久坐不动的生活,在马桶间里沉迷手机摸鱼,直到使出洪荒之力也无法痛快释放…… 便秘既是一种症状,又是一类疾病。它表现为排便困难,或排便次数减少(每周少于3次)、粪便干硬。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排便不尽感、肛门直肠堵塞感、排便费时和需辅助排便。遭受便秘困扰的人可以“绕地球N圈”,我们该如何缓解、如何应对?本期节目邀请到专业医师和“资深”便秘患者,一起聊聊如何摆脱便秘、顺畅回来。 本期嘉宾 孙菁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芮祎 “一一拉屎女王”科普博主,受便秘困扰20余年 本期主播 雅婷 澎湃新闻·湃客编辑 时间轴 01:26 有多少人回到工位就开始了便秘生涯? 03:10 怒吃15个元宵,我整整一周没拉屎...... 07:47 便秘患者一定要多吃这几类食物 09:01 没想到吧,摄入纤维素也可以“作弊” 10:07 古有神农尝百草,今有便秘者尝百果 12:50 治疗便秘的药物具体有哪些? 13:58 通便茶偶尔喝OK,长期喝“哒咩” 15:07 适合长期便秘患者的药物 20:25 尝遍世间通便法宝,发现不玩手机才是王炸 25:08 便秘的两种分型 33:03 小粉丸是什么药?每天嗑20粒可还行? 37:29 胃肠道是最大的情绪器官 39:10 益生菌对便秘患者有效但也没那么有效...... 47:39 便秘到什么程度,该考虑去医院看看? 50:21 拒绝“如厕羞耻”,让拉屎成为一种享受 文字稿详情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0158549 制作团队 策划、主播 / 胡雅婷 监制 / 徐婉 这里是由澎湃新闻健康频道出品的播客节目《健康有方FM》。健康有方,聚焦每一个你应该知晓的公共健康日,让健康的生活方式触手可及。
过年奶茶不离口?现在的奶茶不仅要好喝,还得卷健康。 从霸王茶姬到喜茶,不少茶饮品牌纷纷公布产品配方和热量明细,打出纯净奶基、0香精、0反式脂肪、0奶精等等标签。花样繁多的标签,也让消费者们对“一杯奶茶里有什么”产生更高的期待,其中植脂末、植物奶油等配料逐渐被看作雷区。 1月初,奶茶界因“冰勃朗到底是不是植脂末”掀起风波。这场争议背后,折射出消费者对配料健康与否的高敏感性,以及茶饮企业过度打造健康形象背后的隐患。 我们该如何科学看待食品添加剂?奶茶企业为何陷入“自证怪圈”?健康标识到底代表着什么?一杯健康饮品究竟该怎么选?本期《健康有方FM》邀请两位营养学界的嘉宾,一起聊聊茶饮配方背后的细枝末节,让你在蛇年放心“炫”奶茶! 本期嘉宾 阮光锋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 山楂 食栗派主编,营养学播客《饭嘀咕》主播 本期主播 雅婷 澎湃新闻·湃客编辑 时间轴 01:10 冰勃朗到底是什么配料? 03:17 强调非氢化植脂乳,是一种“此地无银三百两” 04:40 比起反式脂肪酸,我们更该担心的是烹饪油摄入过多 07:25 奶茶企业为何陷入“自证怪圈”? 09:24 饮料营养分级ABCD,嘴上说选A,实际买了D...... 10:37 新加坡实施饮料分级后,含糖量较高的饮料销售量确实出现下降 11:27 植脂末、奶精、冰勃朗、冰博克到底有什么区别? 14:20 死嗑零反式脂肪酸?在食品工艺中分分钟能实现 17:00 为规避植脂末这个“大雷”,商家做了多少努力? 17:55 没有科技的奶茶,消费者是真的不爱喝! 20:22 饮料营养分级ABCD具体靠啥评估? 21:38 真正拿捏你健康的,不是这小小一杯奶茶 25:26 喜茶的秘密,被我们发现了...... 27:16 真奶茶、真蔗糖!还有假的不成? 29:26 食品添加剂这个话题里,很多企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30:10 ABCD营养标识可以应用到其他食品领域吗? 36:33 要注意的,往往是饮品宣传图上没说的 38:58 过年免不了大吃大喝,营养学专家给大家一点饮食小贴士 文字稿详情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0016410 制作团队 策划、主播 / 胡雅婷 监制 / 徐婉 这里是由澎湃新闻健康频道出品的播客节目《健康有方FM》。健康有方,聚焦每一个你应该知晓的公共健康日,让健康的生活方式触手可及。
隆冬已至,年味蔓延的同时,疾病也开始侵袭。由于天气逐渐转冷,大部分呼吸道病原体在外界存活时间延长,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风险增加。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情况(2024年第51周)》周报显示,流感病毒阳性率连续3周上升,总体进入季节性流行期。 揉揉自己的鼻子,仿佛已经塞住了,喉咙也开始痒痒,我不会已经被病菌 “锁定”了吧?在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该如何保护自己和家人?常见呼吸道疾病症状有何区别?哪些人群需要格外注意防护?本期《健康有方FM》邀请到两位嘉宾,一起聊聊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的应对指南。 本期嘉宾 戴然然 瑞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许珈 澎湃新闻·湃客身体栏目编辑,家有5岁小朋友 本期主播 雅婷 澎湃新闻·湃客编辑 时间轴 01:50 只要天一冷,呼吸科就会特别忙 02:30 小孩反复发热怎么破? 03:35 最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门诊情况怎么样? 04:33 上门检测服务“救大命”? 06:34 今年冬天呼吸道传染病和往年相比有啥区别? 09:38 囤药有必要吗?哪些药真的有用? 10:25 腺病毒为啥被称为“毒王”? 15:30 老年人反复感染?应提前注射疫苗 18:04 怎么判断有无病毒性心肌炎风险? 20:26 三甲医院医疗资源紧张,什么程度需要去就医? 23:23 日常防护小贴士 文字稿详情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801266 制作团队 策划、主播 / 胡雅婷 监制 / 徐婉 这里是由澎湃新闻健康频道出品的播客节目《健康有方FM》。健康有方,聚焦每一个你应该知晓的公共健康日,让健康的生活方式触手可及。
自孕期确诊糖尿病以来,密切监测血糖已经成为Jojo这三年的日常。合理用药、调整饮食、阅读专业文章、定期佩戴动态监测仪……她逐渐找到了自己和糖尿病的相处模式,“对抗焦虑最好的办法就是开始行动。” 据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从2010年到2019年,中国20至35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率明显升高,糖尿病前期患病率在2018年达到38.1%。糖尿病逐渐走向年轻化。 与此同时,“控糖”的概念开始流行,社交媒体上出现了各类动态血糖仪甚至血糖评估智能手表的身影。佩戴血糖监测设备的除了糖尿病患者和糖前人群,还有部分血糖正常的健康人群。 这种对血糖波动的过分关注,也带来了一种新的“血糖焦虑”——各种食物进入身体后引发的数据波动牵动着用户的心理防线,让他们沉浸在“我是不是糖尿病”的担忧中。 这些焦虑都是必要的吗?如何正确预防和治疗糖尿病?随着医学发展,有哪些新型技术值得关注?11月14日联合国糖尿病日,本期《健康有方FM》一起聊聊关于血糖的点点滴滴。 本期嘉宾 苗青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Jojo 资深媒体人 2型糖友 本期主播 雅婷 澎湃新闻·湃客编辑 时间轴 01:34 确诊糖尿病后,我决定“既来之则安之” 07:29 糖尿病患病人群更加年轻化,门诊中甚至有十几岁的青少年 08:13 可怕的不是糖尿病本身,而是并发症 11:09 糖尿病能逆转吗? 14:47 普通人和抗糖人,怎么吃才健康? 18:34 动态血糖仪真的好用吗? 24:30 控糖,只看食物GI值是不够的 29:44 没必要“谈碳(水)色变” 33:18 地中海饮食、低碳饮食、生酮饮食,适合普通人吗? 40:47 闭环胰岛素泵系统、双周口服制剂,糖尿病领域的发展,你想象不到 44:37 生活中那些容易忽视的“甜蜜”陷阱 48:26 抗糖路上,没必要焦虑 文字稿详情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333077 制作团队 策划、主播/胡雅婷 监制/徐婉 实习生/周嘉怡 这里是由澎湃新闻健康频道出品的播客节目《健康有方FM》。健康有方,聚焦每一个你应该知晓的公共健康日,让健康的生活方式触手可及。
65岁的朱雯是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患者俱乐部的一名志愿者,优雅的外表、明媚的精神状态,完全看不出她曾饱受乳腺癌和治疗毒副反应的折磨。 和她相似,在上海一些患者俱乐部,不少曾罹患乳腺癌的女性在康复后又回到病房,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帮助罹患同样疾病的患者。 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数据显示,乳腺癌在2020年首次超过肺癌,成为全球发病率最高的肿瘤。和其他疾病不同,乳腺癌还是一种具有强烈性别特征的疾病。这使得患者的疼痛不仅来源于身体层面,更来源于心理、社会等维度。 此外,作为肿瘤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药物在发挥抗肿瘤作用的同时,也会对正常细胞造成一定损伤,导致出现一些毒副反应,皮肤损伤就是其中较为常见的副反应。 一名乳腺癌患者会经历什么?胸部变化、慢性疼痛、皮肤之伤,患者如何看待自己的身体?我们又能为她们做些什么?每年的10月是世界乳腺癌防治月,《健康有方FM》邀请乳腺癌康复志愿者、肿瘤科和皮肤科专家,聊聊乳腺癌的“治愈之路”。 本期嘉宾 朱雯 乳腺癌康复者,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患者俱乐部志愿者 瞿晴 上海瑞金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 邹颖 上海市皮肤病医院过敏性皮肤病诊疗中心主任 特约主播 糜润林 理肤泉医学专员 时间轴 02:17 乳腺癌治疗后,她加入了志愿服务 06:06 乳腺癌年轻化,如何应对? 10:23 化疗后出现皮肤红疹,怎么回事? 13:16 肿瘤患者出现皮肤问题,该看哪个科? 20:11 皮肤问题严重,还能去游泳吗? 25:31 乳腺癌患者,不能用激素药膏? 28:37 术后的身体缺失,心理恐惧如何解? 34:57 皮肤慢病管理,怎么做? 39:41 医生的建议:不要放弃对美的追求 文字稿详情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027190 制作团队 策划、剪辑/陈玉坤 监制/刘霁 徐婉 实习生/张雨竹 朱羽葭 商务/张莉雯 合作敬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 这里是由澎湃新闻健康频道出品的播客节目《健康有方FM》。健康有方,聚焦每一个你应该知晓的公共健康日,让健康的生活方式触手可及。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