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年轻人,为“血糖管理”操碎了心

健康有方FM

自孕期确诊糖尿病以来,密切监测血糖已经成为Jojo这三年的日常。合理用药、调整饮食、阅读专业文章、定期佩戴动态监测仪……她逐渐找到了自己和糖尿病的相处模式,“对抗焦虑最好的办法就是开始行动。” 据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从2010年到2019年,中国20至35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率明显升高,糖尿病前期患病率在2018年达到38.1%。糖尿病逐渐走向年轻化。 与此同时,“控糖”的概念开始流行,社交媒体上出现了各类动态血糖仪甚至血糖评估智能手表的身影。佩戴血糖监测设备的除了糖尿病患者和糖前人群,还有部分血糖正常的健康人群。 这种对血糖波动的过分关注,也带来了一种新的“血糖焦虑”——各种食物进入身体后引发的数据波动牵动着用户的心理防线,让他们沉浸在“我是不是糖尿病”的担忧中。 这些焦虑都是必要的吗?如何正确预防和治疗糖尿病?随着医学发展,有哪些新型技术值得关注?11月14日联合国糖尿病日,本期《健康有方FM》一起聊聊关于血糖的点点滴滴。 本期嘉宾 苗青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Jojo 资深媒体人 2型糖友 本期主播 雅婷 澎湃新闻·湃客编辑 时间轴 01:34 确诊糖尿病后,我决定“既来之则安之” 07:29 糖尿病患病人群更加年轻化,门诊中甚至有十几岁的青少年 08:13 可怕的不是糖尿病本身,而是并发症 11:09 糖尿病能逆转吗? 14:47 普通人和抗糖人,怎么吃才健康? 18:34 动态血糖仪真的好用吗? 24:30 控糖,只看食物GI值是不够的 29:44 没必要“谈碳(水)色变” 33:18 地中海饮食、低碳饮食、生酮饮食,适合普通人吗? 40:47 闭环胰岛素泵系统、双周口服制剂,糖尿病领域的发展,你想象不到 44:37 生活中那些容易忽视的“甜蜜”陷阱 48:26 抗糖路上,没必要焦虑 文字稿详情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333077 制作团队 策划、主播/胡雅婷 监制/徐婉 实习生/周嘉怡 这里是由澎湃新闻健康频道出品的播客节目《健康有方FM》。健康有方,聚焦每一个你应该知晓的公共健康日,让健康的生活方式触手可及。

55分钟
1k+
9个月前

乳腺癌防治月:皮肤之伤,抗癌路上的另一道难关

健康有方FM

65岁的朱雯是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患者俱乐部的一名志愿者,优雅的外表、明媚的精神状态,完全看不出她曾饱受乳腺癌和治疗毒副反应的折磨。 和她相似,在上海一些患者俱乐部,不少曾罹患乳腺癌的女性在康复后又回到病房,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帮助罹患同样疾病的患者。 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数据显示,乳腺癌在2020年首次超过肺癌,成为全球发病率最高的肿瘤。和其他疾病不同,乳腺癌还是一种具有强烈性别特征的疾病。这使得患者的疼痛不仅来源于身体层面,更来源于心理、社会等维度。 此外,作为肿瘤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药物在发挥抗肿瘤作用的同时,也会对正常细胞造成一定损伤,导致出现一些毒副反应,皮肤损伤就是其中较为常见的副反应。 一名乳腺癌患者会经历什么?胸部变化、慢性疼痛、皮肤之伤,患者如何看待自己的身体?我们又能为她们做些什么?每年的10月是世界乳腺癌防治月,《健康有方FM》邀请乳腺癌康复志愿者、肿瘤科和皮肤科专家,聊聊乳腺癌的“治愈之路”。 本期嘉宾 朱雯 乳腺癌康复者,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患者俱乐部志愿者 瞿晴 上海瑞金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 邹颖 上海市皮肤病医院过敏性皮肤病诊疗中心主任 特约主播 糜润林 理肤泉医学专员 时间轴 02:17 乳腺癌治疗后,她加入了志愿服务 06:06 乳腺癌年轻化,如何应对? 10:23 化疗后出现皮肤红疹,怎么回事? 13:16 肿瘤患者出现皮肤问题,该看哪个科? 20:11 皮肤问题严重,还能去游泳吗? 25:31 乳腺癌患者,不能用激素药膏? 28:37 术后的身体缺失,心理恐惧如何解? 34:57 皮肤慢病管理,怎么做? 39:41 医生的建议:不要放弃对美的追求 文字稿详情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027190 制作团队 策划、剪辑/陈玉坤 监制/刘霁 徐婉 实习生/张雨竹 朱羽葭 商务/张莉雯 合作敬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 这里是由澎湃新闻健康频道出品的播客节目《健康有方FM》。健康有方,聚焦每一个你应该知晓的公共健康日,让健康的生活方式触手可及。

41分钟
99+
10个月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