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自在

Album
主播:
动静自在
出版方:
动静自在
订阅数:
1617
集数:
3
最近更新:
3个月前
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播客简介...
动静自在是一所线上中医学堂,成立于2019年。在这所学堂里,我们相信,教育要围绕「人的全面发展」而展开,以中医作为通向此途的渡江之筏,迈向「身安然、心自在」的生命状态。 本季「动静自在」播客,是动静自在读书会的衍生节目。我们将沿着「以自然为师,耕种自己的生活」主题,邀请多位在土地上有深入实践的嘉宾,聊聊有关土地、食物、故乡、自然的话题。 节目每两周更新一期,欢迎各位订阅、收听。想要获取更多信息,请关注「动静自在」公众号。 (过年期间暂缓更新,大家年后见!)
动静自在的创作者...
动静自在
动静自在的音频...

Vol.3 对话朱泓默:照顾一棵植物,和过日子一样缓慢

泓默最早在网络上被人熟知,是因为她的天台花园。 这个美丽的花园,建立在湖南湘潭,一个普通小区的顶楼之上。 也是因为这个花园,一位编辑找到了泓默,把花园落成的故事出版成一本书,名为《梦想花园》。 自那以后,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在泓默的家里,无论是阳台、露台,还是家中任何适宜花草的角落,都美美地养着植物。 她的生活平静美好,充盈着秩序与美感。 大多数通过自媒体认识泓默的人,总以为她财富自由、名校毕业,所以才能不慌不忙地过着日子,享受人人羡慕的生活。 其实,泓默只是普通的工薪阶层,她毕业于子弟学校,没有正式上过大学,最“远”只是去过香港,还是因为购买保险的需要。 生活在家乡的小城里,泓默选择用心地经营生活。她热爱摄影、手工、园艺,用文字与影像日复一日地记录着平凡的日常。 在本期播客中,泓默与我们分享了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美好感受的诀窍。 “我们常说要慢下来,但是这个‘慢’其实是需要有一个焦点的,我觉得植物就是慢下来的一个入口。当你愿意去照顾一棵植物,感受它缓慢生长的过程,无论是开花、结果,甚至是萧瑟、死亡,也能接纳自己慢下来,停下来......” 生活在快节奏的城市中,朝九晚五,两点一线,远离自然,仿佛这才是我们大多数人难以改变的生活。然而,泓默却用自己的“花园”给了我们不一样的答案。 如何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美”?如何用心生活,和植物一样缓慢生长?欢迎收听本期播客。 ⌚️时间轴: Part1. 第二个计划,我要在屋顶建一个花园 2:12 大家好,我是泓默 6:55 每一次关键的时刻,我都把握不了 10:14 买房八年后,我开始建“梦想花园” 16:47 花园里最漂亮的是我的石榴树 19:21 不要轻易给自己上一个“植物杀手”的名号 Part2.在生活中找不到美好的感受,并不是因为我们缺乏能力 23:56 植物和人一样有不同的性格属性 28:44 植物是生活慢下来的一个入口 37:52 记录的意义不仅是发现美,更是记录本身 45:37 我们需要与生活“对焦” Part3.我最满意的作品,就是我的生活 53:47 生活美学它有规则,但没有定式 01:00:09 我觉得家里是一定要有植物的 01:06:37 我最好的作品,就是我的生活 01:10:14 谦虚戒骄,不要有感性的烦恼 📃一则留言 如果大家对泓默老师在本期节目中的的分享心有所动,想说点什么、或者想问个问题,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我们将在后续节目邀请泓默老师回复大家,一起把讨论延续下去。 更多精彩的故事,也可以搜索我们的公众号:动静自在 期待与大家的更多故事~

80分钟
3k+
3个月前

Vol.2 对话老姜:不施肥、不除虫,中年转行种水稻

🎧这一期,我们邀请到了用自然农法种水稻的老姜。 2010年,老姜在经历癌症手术后,开始云游四方。到了气候宜人的云南,老姜住了下来,借了一块地,转行开始了种地的生活。 三年后,老姜回到了苏州的老家,开始正式种植水稻。他不除虫、不施肥,从10亩地开始尝试,规模最大时曾做到350亩地。 2020年,距离老姜初次种地已经过去了十年。这一年,他收到了日本岐阜县美浓加茂市农业科的邀请,作为一名技术专家,前往当地指导自然农法的水稻种植。 本期播客里,他将和我们分享,怎么种出「人吃的食物」而不是「虫吃的食物」。与老姜对谈的内容中,也有许多可落地的农业「干货」,欢迎感兴趣的朋友们收听~ ⌚️时间轴: Part1. 自然农法就是要种出“人的食物”,而非“虫的食物” 2:13 大家好,我是老姜 4:03 生病过后,对农药和化肥产生抵触 8:05 人生第一次种地,在云南 11:04 种出来的荞麦不好卖,我酿成了“素颜茅台” 17:04 去上海周边种水稻 20:10 食物分为“人的食物”和“虫的食物” 27:05 在我们的词典里,没有“害虫”这个单词 Part2. 技术与挑战:老姜与他的“超级深水” 31:19 稻田除草,老姜与他的“超级深水” 35:53 深水+大秧,给稻子一个先发优势 42:14 一块好的田,就是一头“地下奶牛” 49:51 台风天,我们的稻子不会被吹倒 52:39 如果年轻人不去做,这个事情就没有未来 54:54 比起自然的可持续性,我更在意人的可持续性 Part3. 我始终有一个信念:稻子远比人类强大 01:00:14 日本和国内的自然农法相关市场存在差距 01:04:41 种地这么多年,生活有什么变化? 01:09:30 成为在日本教水稻种植的第一个外国人 01:13:06 在日本,旅行与omakase 📃一则留言 如果大家对老姜在本期节目中的的分享心有所动,想说点什么、或者想问个问题,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我们将在后续节目邀请老姜回复大家,一起把讨论延续下去。 更多精彩的故事,也可以搜索我们的公众号:动静自在 期待与大家的更多故事~

83分钟
1k+
4个月前

Vol.1 对话郝冠辉:一棵蔬菜,至少可以滋养你两次

第一场播客,我们邀请到了生态农人郝冠辉。从高中开始,他便决心从事农业。大学毕业后,他回到乡村,种过地、办过农场、建立过小农产品销售平台,至今已有20余年。本期播客里,他和将和我们探讨人与生态农业的关系。 农业与中医有什么共通之处?一棵蔬菜,是如何滋养我们两次的?离开了土地、走进办公室的人们,是如何被我们的生活方式深深影响、塑造的?欢迎各位收听本期播客。 ⌚️时间轴: Part1. 当初人们崇拜农药,就像崇拜抗生素一样 5:35 80后小郝:小的是美好的 6:53 高中的时候,我就决定要去做农业了 10:06 生长在工业化农业摧毁传统乡村的过程中 16:27 当时我们崇拜农药,就像崇拜抗生素 19:26 基于“还原论”和“机械论”诞生的现代农业 24:15 看不见的一面,是我们的农业生活被摧毁 Part2. 一棵蔬菜,至少可以滋养你两次 30:01 当你不考虑鸡和猪的情感时,你也不会考虑人的情感 34:03 大多数有机农场,其实和常规农场没有本质区别 40:41 我们回乡,不是为了要过得“苦哈哈”的 42:40 一棵蔬菜,至少可以滋养你两次 49:20 我回学校就咳嗽,但一请假回家就好了 Part3. 自然农法是臣服的道路 56:20 自然农法是臣服的道路,工业化农业是征服的道路 1:10:13 我们要把农业变成“第六产业” 1:16:20 中间技术是更适用的技术 1:22:52 我们常会陷入到“反抗”或是“顺从”的模型里 1:24:02 扫厕所一个月,明白了一件事 📃一则留言 如果大家对小郝在本期节目中的的分享心有所动,想说点什么、或者想问个问题,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我们将在这一季播客的最后一期邀请小郝回复大家,一起把讨论延续下去。 更多精彩的故事,也可以搜索我们的公众号:动静自在 期待与大家的更多故事~

89分钟
2k+
4个月前
动静自在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