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谢谢你|活在当下 迎接改变

欢迎收听柴米油盐诗酒花,这是由照见合作社推出的一档播客栏目;意图通过对话诠释日常,建立连接认知自己与世界。在这里,我们带着温度找寻力量,轻松自在诠释深刻。希望我们“日常陪伴,照见彼此”。 「照见合作社」是由女性发起,主张“日常即修行”的场景分享类社区。 社区主张 “日常中发生,关系中觉察,无需做决定” 本期关键词:改变、当下、感恩 本期聊友:April & Yuan & 北北 本期音乐: I’m Via — Heather Hit the button — Heather 本期相关: 坂元裕二 --《往复书简》 坂元裕二 --《行家本事》 央金拉姆 --《大地母亲时代的来临》 Jock Mckeen / Bennet Wong --《懂得爱》 《楚门的世界》 Bilibili --《守护解放西》 播客收听提示: -2020年的关键词是什么? -常怀感恩能带你走得更远。 -今年都做了哪些往年不会做的事?发生了哪些改变? -2020,给自己带来力量的书或者电影有哪些? -如何理解“带着温度找寻力量,轻松自在诠释深刻”? 我们生活在现实世界的真人秀里 你必须从头脑的故事中醒过来 你醒了 世界也就醒了 “楚门的世界,可以说是假的,楚门本人却半点不假。” 电影《楚门的世界》向我们展现出一个平凡的小人物,在被打造的人生电影中,完全被剥夺了自由、隐私乃至尊严;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制造成电视明星。反观现在,我们身处的时代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哪些东西又是完全没变过的呢?我们依然生活在故事里,这个故事的编剧甚至有我们自己的参与。我们的信息、喜好、甚至照片数据都被大数据精准地记录在AI云端;每一个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个体都像楚门一样,对世界感到焦虑和防备,又无可奈何。 生活中存在的外在限制是实实在在的,但内心的限制呢?内心的限制可以被打破吗?按照剧本生活的人生中,重要的不在于他人,而在于你自己;如果在你人生中能领悟“万物皆为一体,每个人又各不相同”的真理,就值得为你的人生找到一个为之的意义。就像王阳明在《传习录下》中写下的一句话:“盖天地万物与人原是一体,其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 活在当下 认清自心 运用情绪和烦恼 日常中修行 央金拉姆的《大地母亲时代的来临》召唤女性走上觉醒之路,同时,也是让我们在旅程中找回平衡的能量。现代社会节奏愈来愈快,阴阳的失衡、男女能量的失衡,造就恐惧、焦虑和不安,社会因此落入更动荡不安的恶性循环当中。 央金拉姆根据大师们的教导和亲身修行的经验,总结出“央金拉姆觉醒六法”,帮助现代人,特别是现代女性战胜内心的恐惧,在日常生活中觉醒。 女性需要避免的最大的一个坑就是:情绪内耗。通过书写、冥想或者舞动等等觉察的方式去感受自己的情绪,记录自己的情绪,可以更清晰地看到背后的动机是什么?有什么样的恐惧? 在我们发达的头脑中唤醒隐藏的觉知。“发现自性”就是体验到觉知,也就是找到头脑背后的观察者,相当于禅宗常说的“悟”。在日常生活中,从琐碎杂事中观察自己,可以帮助我们放下头脑层面那些来自过去的认知。 实相的世界是自心的世界,超越时间空间,超越好坏对错;通过不断观察自心,了解自信,体会自己处于一个什么状态。 这个状态不在过去里,不在未来里,它就在当下每时每刻的觉察里。意义就在每一个当下中,没有好坏、没有对错。 坂元裕二是为少数人书写的创作者 努力生活的人一定会喜欢他的作品 “才能是靠不住的,闪现的灵感也是靠不住的,真正让我动笔的原因是人在日常生活中迸发出对美的意识,那是必须认真感知世界才能孕育出来的。” 坂元裕二在纪录片里谈到自己写作的热情时说:“我是认真的在写那些背负生存痛苦的人们的故事,哪怕只有一个人被救赎也好。” 他在孩子出生之前,总是认为自己是个「作家」,在和朋友们聚会玩乐中寻找灵感。但在有孩子之后,开始对生活本身有了感受。和每时每刻当下生活的亲密接触,让他体会:日常生活才是更重要的东西。 在他的故事中开始出现大量对生活琐碎点滴的描绘,那些普通的人,普通的生活使我们身临其境,让我们仿佛隔着书本、屏幕、舞台,就被看见、被关怀、被疗愈。 普通人没有那么多的激情昂扬的感想要向别人抒发,更多的是小心翼翼的试探和欲言又止。普通人也并不是永远抱持信念真爱必胜,更多的是权衡取舍犹豫不决。这些撩拨试探挣扎和抉择都在看似东拉西扯的对白之中表达出来,举重若轻。 “人如果不在与人的关系中去展开;只盯着电脑,只依赖酒精,是无法获得感受和创新的。” 2020.12.31 记住这一刻,但生活仍继续。 重要的不是过去,不是将来,而是当下的每一刻;世界上其他地方发生的事情,完全有可能发生在我们周围;如果人与人之间能够通过书信把心系在一起,也希望新的一年能用我们的声音陪伴更多努力生活的人。 Timeline 00:01:18 2020关键词 — 变化 当下 感恩 00:03:45 常怀感恩,才能走得更远 00:07:21 拨开情绪的迷雾,看清意识真相 00:19:55 带着觉察,日常中修行 00:22:45 爱是所有关系的基础 00:25:36 爱自己才能无条件的去爱别人 00:34:22 每一个人的生活里都有ta自己的辛酸。 00:46:27 万事万物,息息相关 00:52:30 人生的意义就是每时每刻的当下 00:57:45 过于执着人生目标会迷失自我 01:01:50 希望用声音找寻陪伴更多朋友 01:08:20 学着挖掘自我需求才能有意识觉察他人的真实需求 01:10:00 带着脱口秀的精神去生活 以上,祝收听愉快。

76分钟
38
4年前

健身是自律还是自我关怀|照见合作社 × 北北和Jess

欢迎收听柴米油盐诗酒花,这是由照见合作社推出的一档播客栏目;意图通过对话诠释日常,建立连接认知自己与世界。在这里,我们带着温度找寻力量,轻松自在诠释深刻。希望我们“日常陪伴,照见彼此”。 微信搜索 「照见合作社」,找到更多日常生活场景。 社区主张 “日常中发生,关系中觉察,无需做决定” 本期关键词: 自我需求、健身内卷、延迟满足、自我关怀 本期聊友:April & Jess & 北北 本期音乐: Upside Down — JVKE, Charlie Puth Disco Yes — Tom Misch,Poppy Ajudha 年底特别忙,健身的次数也相对减少了。很多人(主要是我......)会因为没有健身流汗或者生活节奏太紧张而觉得消极、被动、沮丧。再次邀请北北和Jess来聊一聊有关低潮期如何调整自己?如何借助健身恢复情绪?还会聊到那些正笼罩在“中年危机”里的朋友们。 播客收听提示: -健身只是为了拥有自律的生活方式吗? -如何从自律中找到平衡? -自我需求和时间管理之间有什么关系? -焦虑来自于改变还是时间给你的压力? -分清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保持马甲线比练出马甲线更难 健身可以被替代吗? 内卷就是恶性的竞争消耗,使得大家被裹挟在一种负面的死循环中。生活的紧张、工作的压力使得排不开时间去健身,也会让我产生“内卷”的感受。然而,在我看来,内卷效应是一种切实的个体感受,通过做出改变是可以在死胡同里面找到出口的。 解决内卷化陷阱其中一个方式就是注入外界的资源。因为本质上我们需要去寻求已经熟悉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之外的方法才能够解决内卷效应。如果,因为没有时间健身带来另一种焦虑,会让一件本来带给自己美妙体验的事情产生相反的效应。 独自提升自己,不如向外拓展,与外界产生连接。在疫情期间,虽然不能到健身房去健身,天气冷也很难每天坚持早起跑步,但通过与朋友之间的分享和外界资源的获取,反而高效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健身目的。 将小问题放到一个宏观的时间长河中去衡量,可以帮助我们减轻焦虑,找到那个走出内卷的出口。 中年危机说来就来 前段时间,朋友给我推荐价格不菲的保健品。我就此产生了疑问:“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需要凭借外力来延年益寿,保持健康?” 是大家真的开始关注健康吗?还是中年危机导致的“急病乱投医”?或者是对于青春和精力的留念。人到中年,需要应付的生活琐事以及工作日程越来越复杂多变,这需要我们去做的是用智慧去平衡个体需求和社会家庭责任?还是 用花钱得到的即时满足抵抗危机带来的焦虑呢? 运动是一种医学形式,大脑被医学证实是可塑的。它带来的不止是体格上的转变,活力的恢复;还能塑造一个人的性格,更被证明可以永久改变大脑的化学成分。改善情绪的阀门来自于大脑皮层,日常锻炼可以使大脑产生重大的分子和神经结构变化,帮助治疗抑郁、焦虑和压力。 在运动中提升情绪的过程直接地让自己体验生命“feel d**n good”的认知转变。 健身是一个个体做出的主动选择,如同人生的其他选择一样;积极主动地去掌控包括健身在内的生活,而不是反过来被生活裹挟,也许会让你习得一种海阔天空的自由感。 这是一个正向的循环。情绪决定行动力,行动力也决定情绪。慢慢地有意识放过自己,找到自处的时间。在准备好的时候,重新开始出汗、健身,情绪、精力和对自己的信心也会慢慢恢复的。 Timeline 02:10 主动自律来自于对自我的关怀 12:00 时间管理背后逻辑是自我需求的探索 15:00 健身带来的社交如何去处理? 22:22 内卷效应缩小到健身生活中该怎么解决? 27:05 焦虑有时候来自于改变 31:12 保健品的迷思 37:03 “延迟满足”和“既得感”哪个能带来真正的收获和价值? 39:28 健身塑造人的性格,习得生活哲学 41:14 Moment当下,Mind觉察,Method方法 44:02 自我关怀,和自己在一起 以上,祝收听愉快。

48分钟
64
4年前

2020突破与重生|做播客的这半年,我突破限制了吗?

欢迎收听柴米油盐诗酒花,这是由照见合作社推出的一档播客栏目;意图通过对话诠释日常,建立连接认知自己与世界。在这里,我们带着温度找寻力量,轻松自在诠释深刻。希望我们“日常陪伴,照见彼此”。 微信搜索 「照见合作社」,找到更多日常生活场景。 社区主张 “日常中发生,关系中觉察,无需做决定” 本期关键词:突破、真实、自由 本期聊友:April & Yuan & 北北 本期音乐: Stereo De Lux - The voice at the end of the tunnel Pascal Comelade - Danse du valseur callipyge 照见合作社和柴米油盐诗酒花这档播客是我在疫情期间策划,于6月30日上线的一个社区。在做这件事的过程中,放弃了一些别的规划和机会;却收获了新知、朋友,也因此迎来了两位新的伙伴,愿意陪伴彼此,共同行走一段旅程。 我们在各自不同的人生经历里,因为一些相似的共鸣,找到了彼此。希望通过分享,看到生命的更大可能性。 播客收听提示: -人感受到的限制来自于哪里? -我们可以获得自由吗? -为什么做照见合作社? -什么是真实? -什么让我们获得力量? 打破限制 我们一直生活在一种result-driven的文化中, 不知不觉内化了很多自我限制:以为价值就是流行,而有价值的事物必然带来世俗的回报。比如:名声、金钱、成就;带不来即时回报的事情,倾向于不做或者犹豫着要不要做? 我们不是在鼓励不以世俗回报为标准决定要不要去做一件事。如果这刚好符合个人需求也不存在任何问题,但我们也察觉到许多人即便在物质层面得到了世俗的回报,却依然痛苦;这种痛苦很大程度来自于被单一社会价值裹挟,让个体在社会洪流中非常难区分自我的真实需求和欲望诉求?一旦没有满足自己的欲望诉求,就容易陷入否定自我的痛苦中。 之前听另外一档播客节目《无聊斋》谈到,现在的年轻人会认为工作既带不来成长,也没有实现内心需求,更没有实现财富的累积;类似于被困在每天搬砖的轮船上,想要下船,还看不到岸。对人生感到困惑和无力会让人想从一些“榜样”那里找到路径和方法,这个“榜样”可能是“成功人士”、“经典著作”或者“伟大思想”,但其实每个人的路都不一样,所以成功无法复制。 当我们开始意识到所谓的“意义”很大程度上,是外界赋予的;是社会、文化和家庭的产物,我们就会发现限制无处不在。然而,内在的限制永远比外在的限制多,内化的思维和行动上的限制才是让我们陷入困境和怪圈的罪魁祸首。 真实需求 如果社会价值鼓励多元化、多样性,我们也会更容易接纳自己的与人不同和个人意义。所以,当整个社会价值趋同的时候,找到那个被掩盖的内心需求,我们才可能收获独一无二的人生意义,而不是被动地去应付人生。 人是复杂而具有多面性的,每个人的需求各不相同;包容和理解别人才更能进行自我关怀;相对地,允许自己犯错更能让自己去面对自我的脆弱和阴暗面。一旦我们愿意诚实面对自己,便能分清脑海中的声音哪些来自真实需求,哪些则来自个人欲望。 我们极力摒弃二元论,不对不了解的事物过早下评判的目的就是让我们打破思维惯性,逐渐接近真相。通过分享不同人的生活和视角,从同样性中体会不同;从多样性中感知共同性。 真实的东西是粗粝的,可靠的;也是被宇宙反复检验,这个真相才是得以一直支撑世界运行的规律。 精神自由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女主角松子从小有个体弱多病的妹妹,因此爸爸对妹妹付出了更多的关心,松子从爸爸那里感受到的是被冷落与过分严厉,因此一直活在渴望得到父亲的认可的阴影中;一再的讨好也没有换来父亲的接纳,长大以后,她选择了跟家族割裂,但在走向社会的过程中,依然伤痕累累。 我们很容易迷失方向,也可能像松子那样一路找寻那个被家庭、他人、公众或社会规范认可的意义,而不是自己认为的意义。我们需要在生活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醒自己:人生没有一个普遍性的意义,意义都是很个体的。 在认知自我,了解需求和树立突破限制的决心以后,找到合适的团体抱团取暖,互相照见,才能在嘈杂的物质丛林中以自己的步伐,走出自己的路。 人生是无数个此时此刻组成的,而不是一条无限延长的线;去面对每一刻,去认真的生活;不活在对未来的恐惧中,不活在别人的期待里,也不要活在过去的伤痛中。只要专注当下,确认自己是很认真地生活在每时每刻,人生就是有意义的。 在2020接近尾声的时候,我们开启了一个新的篇章。仿佛在给2020一个答复,面对困顿,面对低谷,走向重生。 带着力量迎接2021。 Timeline 01:15 照见合作社 与 柴米油盐诗酒花 02:18 在有限的生命中体验无限—北北 07:12 剖析自己,理解外界带来的伤害是什么? 11:11 只迷信以一种方式去理解世界是狭隘的认知思维 12:00 热情才是长久的驱动力—Yuan 14:30 保持好奇心,Wild Open 15:30 和真实自我连接,能量巨大 17:37 “关系”这面镜子帮助觉察自我 18:20 意识到人需要对生命有感受的时候,疼痛也能成为你的朋友 20:04 人有自我疗愈的能力,在彼此的连接中找到疗愈的力量。 25:03 展开自己的生命,体验真实的“自由” 28:20 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你不受任何价值观的捆绑,活得自在而清醒 29:50 我们生活在一个大数据和自己共同编造的故事里 32:38 男性是否比女性更容易打开自己? 35:24 照见合作社不是一个女性社区,我们关注的是人 40:43 “自我保护”的本能来自于“这个世界很危险”的意识 44:40 接受不了自我的阴暗面和脆弱面,容易在物质和精神层面蒙蔽真实自我 50:20 独处能给我们留出时间和空间去观察自我和世界 52:25 不带期待地去体验生活,收获远比“成功”有意义 55:30 有了一个新的经历,你也不再是那个原来的你了 59:35 祝愿大家2021年活得充实,获得真实的快乐 以上,祝收听愉快。

67分钟
19
4年前

总是渴望被理解,你了解自己吗|照见合作社×占星师Ingrid

想说的话 时间+空间+能量(意识)=宇宙 —April 我们的文化特别要求一致性,其实每个人都是独特的。 —Yuan 我们谈关系,其实是为了找寻怎么能够回到自我。 —Ingrid 本期关键词:现代占星、能量、自我认知、独特、真实关系、基本需求 本期场景:占星 本期聊友:April & Yuan & Ingrid 本期音乐: Fly Me To The Moon — Olivia Ong Not Going Anywhere — Keren Ann 本期相关: #顺逆皆宜的人生#—Sue Tompkins #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 张德芬 “柴米油盐诗酒花” 是由 「照见合作社」 推出的一档去标签化、去中心化的播客栏目;通过对话,与社区中的人群搭建出不同场景;在场景对谈中打破主观世界的二元限制,瞥见不同场景中他人的生活态度,觉察自我和客观世界的关系。 「照见合作社 」是由女性发起,主张“日常即修行”的场景分享类社区。 微信搜索 「照见合作社 」,找到更多日常生活场景。 社区主张 “日常中发生,关系中觉察,无需做决定” 占星是玄学吗? 占星是一门经过人类长期观察,不断积累和总结,验证得出行星运行和人类生产生活之间关系规律的一门学科。 在古代,人类的生产力没有那么发达,受自然界限制很多,因此,倾向于相信命运是受一些不可知的力量决定的。工业革命以来,人们对外部世界以及外太空的探索增多;随着西方心理学的发展,我们又开始探索自己,研究潜意识。心理学出现的同时,人本主义占星也随之诞生。 —As Above,As Below —天上如是,人间亦然。 是占星学的基本原理,天空是天文爱好者和占星爱好者共同感兴趣的领域,天文学的关注点在行星,星系本身。占星学的关注点则是人。 所谓宇宙,是由万物组成的全体,而每一个最小的单元里面又包含了宇宙的全部信息。借由天象,我们可以了解人。借由自身,我们又可以探索宇宙中其它的事物;借助占星学可我们看到现象背后的本质,也进而可以慢慢去靠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 占星使人际关系更真实 每个人都渴望被理解,被认同。当得到理解的时候,人就找到了自己。星盘知识可以向我们透露出如何去欣赏他人,如何去包容他人;与人相处知己知彼,逐渐丰盈和圆满;而不是花着猜测的心思,冒着误解的风险,去毫无头绪地要求被理解被包容。 我们谈关系,其实是为了找寻怎么能够回到自我。这是因为所有的关系都是照见自我的一面镜子,我们不能接纳自己的那部分就会不由自主地投射到我们的关系之中。一旦我们的内在价值被建立在对别人的期望上,就会迷失自我;星盘最大的作用就是帮助我们找回自我。 《回到当下的旅程》中提到不用杀死Ego,也可以回到SELF,回到本我,实现内心自由。Ego带来的纠缠,让你形成“别人快乐,我才快乐”的认知;这样的认知来自于“比较”和“界限”。 回到当下就是回到本我,处理过去的经验,让感受付出水面(由潜意识显现到意识层面)才能够发挥本星盘最大的能量。回到本我是人生的目的,很像你在人生里扮演一个角色;读懂星盘,能更好的演好这个角色。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Mama may have, papa may have, but god bless the child that's got his own.” —Billie Holiday “妈妈有些特质,爸爸有些特质,但上帝一向保佑那些有自己特质的孩子。” 12个星座,10颗行星,12个宫位,就形成1440个组合;再加上数不胜数的各种相位,能充分说明每个人的特质都不一样,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 每个星座都有正面的特质和比较不招人待见,容易让别人有说辞的负面特质。从这个层面可以解释人无完人。利用占星去了解到底是什么推动人做出选择?是什么推动事情作何发展? 我们的文化特别要求一致性,什么都需要有标准,每个人的个性都被统一的标准框住了。有了对事物和人本质的理解,就可以去创造,而不是被限制;当能欣赏每个人的不同时,关系和生活会变得丰富而鲜活。 星盘向我们解释了每个人的独特性。 占星是一个工具,可以运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们站在几千年来前辈们探索出来的智慧基础之上,把占星术带进现代的生活中,让它得以有新的运用,观察和研究。星盘支持者我们在很多领域去探索,基本囊括了人生需要去面临的所有领域。 如果你是一个企业的领导者,可以利用占星去了解这个企业的特质,在发展遇到瓶颈时找出根源;如果你是做人力资源的,就会更有效率地把人才和岗位进行匹配;还有医疗占星,因为每颗行星都与人体的器官一一对应,从星盘上可以看到身体倾向出现什么样的问题;如果是做金融的还可以利用占星分析股市行情;作为家长,则可以借助星盘很多的去了解自己的孩子,而不会在亲子关系中强调“我都是为了你好”。如果不了解孩子的真实需求,而是把自己的喜好当做是孩子的喜好,用自己的标准来看待孩子,那这个孩子就会很拧巴,不舒服。这种不被接纳和不被认可无意识地在一生中支配着孩子,让ta无法发展出自我意志,而往往会以先满足别人(尤其是父母)的需求为前提,也无法展开自己的行动力,活出自己本来的样子。 Timeline收听时间线 01:21 占星是帮助认知自己、他人和世界的工具 05:23 占星使我的人际关系变得真实 07:30 从星盘理解每个人都是独特而不一样的 08:16 学着了解自己,也更容易理解别人 09:30 探索宇宙或自我,殊途同归 12:50 占星学让迷失在复杂世界的人认识到“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14:12 顺逆皆宜,都是人生 16:16 星盘中不同的能量形成不同的情感需求、认知思维和行为模式 19:50 充分认知自我,更有可能活出自己本来的样子 23:20 人都有被理解的需求,请先学会了解自己 32:10 “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 37:12 天上如是,人间亦然 40:00 在关系中,只满足别人的需求会消融自己。 以上。 最后祝,收听愉快

42分钟
75
4年前

创造力是应对无常的潘多拉宝盒|照见合作社×电影编剧梁璐璐

想说的话: 创造力,像一颗治疗头疼的药丸、一杯滚烫的生姜红茶,一把照亮黑夜的火炬。如果身陷困境,请善用创造力改变一下你的生活习惯;尝试用一个与惯常不同的应对方式去回应低潮,你会为生活迎来更多的惊喜和可能性。 — April 在为电影学院编剧系招生的时候,我一直在等有学生告诉我“我因为热爱而学,不是为了获得什么”。 — LuLu 本期关键词: 创造力、想象力、感受、写作、接纳、允许犯错 本期场景:创造力 本期聊友:April & LuLu 本期音乐: Marshall McGuire—Minute in G, BWV Suppl.114 Anne Sophie Versnaeyen — You’re not alone 本期相关: 《再见了,我们的幼儿园》 《给我翅膀》 《孩子的宇宙》 “柴米油盐诗酒花” 是由 「照见合作社」 推出的一档去标签化、去中心化的播客栏目;通过对话,与社区中的人群搭建出不同场景;在场景对谈中打破主观世界的二元限制,瞥见不同场景中他人的生活态度,觉察自我和客观世界的关系。 「照见合作社 」是由女性发起,主张“日常即修行”的场景分享类社区。 微信搜索 「照见合作社 」,找到更多日常生活场景。 社区主张 “日常中发生,关系中觉察,无需做决定” 这期播客是LuLu在台北的隔离酒店和我微信连线完成的。这个时候,离她参与编剧的电影《喜宝》上映还有二十天的时间。同时,面临另一部短片交稿压力的她被隔绝在一个独立的空间里。身体不适,鼻塞头痛,LuLu开始只是跟我寒暄闲聊,谁想越聊越起劲。于是,我们决定把聊到的这些关于创造力、想象力、感受、写作、接纳、允许犯错等等的感悟录成一期播客,身体和心理的不适也随着我们的越聊越深入烟消云散。 创造,这件事情太重要了。 创造力,像一颗治疗头疼的药丸、一杯滚烫的生姜红茶,一把照亮黑夜的火炬。如果身陷困境,请善用创造力改变一下你的生活习惯;尝试用一个与惯常不同的应对方式去回应低潮,你会为生活迎来更多的惊喜和可能性。 创造,是生命力的源泉;也是每个人都能拥有的,应对人生无常的潘多拉魔盒。 对生活的感知才是人区别于其它物种活着的意义 艺术创作是一种有意识地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别人为这些情感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的过程。 —俄国作家托尔斯泰 写作归根结底是书写自我,表达自我的过程。 书写自我的感悟和自我对世界的情感时,会让我们有机会静下来和自己对话,重新检视我们的人生。写作也是你输出你的思考,你的价值,你的观点的一个方式。首先,你需要先去采集,去看、去记、去感受,去体验,再结合你的亲身经历,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来写出你的想法。这个过程就是疗愈自己、认知自我、认识世界的过程。 在中国传媒大学担任编剧系老师的时候,LuLu发现即使已经到了大学,很多考生仍然在使用模板化的写作方法。没有真实的感受、体验和想象力。 这些在童年时应该被保护的对万事万物的感受在成长的过程中,被成年人一一捻灭。常常出现在亲子关系中的关键词是:“分数”、“做题”、“快一点”、“矫情”、“别说了”........ 这样打击式的谈话在我看来还不如警察的审讯。冷漠、焦虑、以自我为中心,导致孩子在学着如何与自己的人生共处的过程中,最终丧失了作为人最应该具备的能力:如何创造幸福生活?以及怎样体验到生活本真的乐趣? 你的孩子不会真的成为一个什么家或什么师,但人生真正目的是需要我们成为什么吗? 对生活有了感受,察觉到这些感受,记录下这些感受,才能体会到世界的美好和活着的意义;当面临人生困境时,才不会轻易的放弃自己的人生。哪怕是路边的一花一草也能给处在人生困境中的你,找回继续生活,热爱生活的意义。 忘记了生活本来的样子 又怎么会热爱生活呢? 大人们往往被孩子小小的外形所蒙蔽,忘却了这一广阔的宇宙。大人们急于让小小的孩子长大,以至于歪曲了孩子内心广阔的宇宙,甚至把它破坏得无法复原。 —河合隼雄 作为年轻的电影编剧和大学老师,LuLu和我提到过:打动人心的文字是如何产生的?人区别于动物成为这个世界主导是因为我们对万事万物会产生感受,然后,把这些感受再变成万事万物。 因为生活节奏的快速和智能化的信息流爆炸,我们常常会忽略关系里对方的感受,无论对方是爱人、父母、孩子还是亲密伙伴;甚至,我们连自己每天的所思所感,也常常毫不在意。 但,孩子们对于现实世界中超越时空的世界的存在,知道得非常清楚。在大人们过多地被现实世界所束缚的同时,他们在自己内心滋生的小宇宙中得到了最纯粹的快乐和满足。 而,长大成人的过程,就是将童年时所拥有的精彩的内心小宇宙忘却的过程。大人们经常说“忙”,这也许是为了避免对这个世界感到无常,而逃避到忙碌当中去。我们看待日常生活的态度也就从“每天都是新的一天”变成了被生活推着往前走的“稀松平常”、“没有乐趣”。 所以,才滋生了互联网的狂欢和酒精药物的刺激;我们需要借助外在的物质兴奋剂才能体会到小时候曾经拥有的单纯的满足和快乐。 忘记了生活本来的样子,又怎么会去热爱生活呢? 当生活给你两耳光的时候,你是选择打回去,等待它再给你来一波反击?还是用自己的创造力把决定幸福生活的权力紧紧地掌握在自己手里? 如果你仔细耐心地向内看会发现:在你心灵深处,那个宇宙还依然存在;只是大人常常为了满足Ego的需求,被现实的物质世界吸引,而忘却了这样一个宇宙存在于内心的现实。当你觉出它的存在时,会感到出其不意的恐怖和不安。 有的人为了避免这种不安,会选择无视孩子的宇宙的存在,乃至试图进行破坏;另一些人则会选择帮助孩子、陪伴孩子,创造出适合他们探索内心小宇宙的环境;有意识的给孩子空间去表达,去创造。 这个过程反而会帮助到长大成人的我们自然而然地重新开启对自己的内心小宇宙的探索,你才找回了作为人应该得到的荣耀,去感受。 Timeline收听时间线 01:30:00 创作是孤独的,但不是孤立的 02:58:00 写作,产生探索自我、社会和世界的动力 04:42:00 小时候我们都被“写作文”这件事情困扰 08:18:00 先有感受,才有表达 10:16:00 人的感受是很复杂和私人的 12:12:00 电影院校编剧系招生的标准 14:55:00 生活中,孩子的想象力让人无比欣喜 17:18:00 标准答案一定会扼杀创造力吗? 20:20:00 日常生活中的创造力=人生获取幸福的能力 23:18:00 创造力被规则束缚还是被人的选择束缚? 25:40:00 现代社会的智能化扼杀感受生活的热情 27:55:00 写作是完善自我认知的过程 29:50:00 如何向孩子传递“爱是什么”? 35:12:00 孩子需要一个“角色”,来表达自己的价值 38:15:00 写作是表达感知的其中一个方式 40:20:00 和孩子一起看电影 45:28:00 允许孩子犯错,给予成长空间 47:35:00 允许自己犯错,做“还不错”父母 49:42:00 不认识世界,很难去理解别人的生活 以上。 最后祝,收听愉快

55分钟
46
4年前

“我觉得”有必要对每个人都保持好奇心|照见合作社×「精灵点儿生活指南」主创小精灵

想说的话 当你不知道怎么去解决争端、抚平伤害的时候,也许深入了解是接近真相唯一的路。 —April 坚持分享、码字,也是为了保留一个触及人心的平台;否则,如今的社会太智慧化,但是少了太多真实的交流。 —Rachel 本期关键词: 快乐、优秀、分享、消费主义、无为、女权主义 本期场景:生活方式 本期聊友:April & Rachel 本期音乐: Chace—171101 L’Impératrice — Sonate Pacifique 本期相关: 纪录片《RBG》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 Ruth Bader Ginsburg” “幸福感基因” “雅舍谈吃” “斯多葛主义”Stoic Philosophy “柴米油盐诗酒花” 是由 「照见合作社」 推出的一档去标签化、去中心化的播客栏目;通过对话,与社区中的人群搭建出不同场景;在场景对谈中打破主观世界的二元限制,瞥见不同场景中他人的生活态度,觉察自我和客观世界的关系。 「照见合作社 」是由女性发起,主张“日常即修行”的场景分享类社区。 微信搜索 「照见合作社 」,找到更多日常生活场景。 社区主张 “日常中发生,关系中觉察,无需做决定” 当你在做对的事情的时候,是最美的...... 邀请精灵点儿公众号的小精灵Rachel来做这期播客之前,其实还没想到一个具体的聊天主题,但仔细看完她们所有的推文以后,我发现这两个做生活指南的女生,其实正好就代表了生活在未来的90后和00后,我很想听听她们对生活的看法。 结果发现,现在的年轻人不仅“腹有诗书气自华”,而且还“胸藏文墨怀若谷”。ta们不怎么愤怒,鲜少被情绪绑架,内心也没有太多冲突;平静地看待发生在自己身上和这个世界的每一个举动,并且更加积极的去解决问题而不是陷入情绪的泥沼,顾影自怜。 这代人更多的把注意力从自身转移到整个世界,拥有坚定的世界观;既不畏与人不同,也更看重内心的真实自我。当我们聊到精灵点儿公众号的未来走向时,Rachel幽默的回应我:“希望站着把钱给挣了”。有勇气又有态度,让人不得不感叹这些来自未来的年轻人足够理解身边的人事物,合理看待矛盾与挫折,依然笑对生活与未来的乐观豁达。 人不是因为美丽而做什么都看着那么对;相反,当你在做对的事情的时候,是最美的… 幸福没有公式,生活没有对错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赛利格曼曾经提出了一个幸福的公式:总幸福指数=先天的遗传素质+后天的环境+你能主动控制的心理力量 (H=S+C+V);但其实细细品味,你会发现在这个公式里面,除了你能控制的主观意识(你如何看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另外两个要素都不在自己的掌控范围内。因此,幸福是什么?根本不是任意的公式或社会规则能定义的。 在提到突然离世的高中同桌时,Rachel眼眶突然就红了。当下的我为自己的鲁莽感到自责,也同时钦佩于她真实勇敢的感情流露。来自未来的这代人包容且独立,和谐也执着;坚信生命本身就是一种伟大,而“不做无为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 “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相反,无为是让人意识到如何去做有意义的事;这必须依靠你个人笃信的价值观。当你所做的事情符合某个价值观体系,实现了精神上的追求,便能够达到 “日常中发生,关系中觉察,无需做决定”的境界。 你得相信这套价值观系统是比你自己更大的东西。 坐在社区咖啡店的那个下午,仿佛时间静止了。我们一起感叹、一起憧憬、一起红了眼圈。生命中最真实的美好从来都不需要用金钱做交换,也交换不了。照见合作社发起两个月以来,有无数这样的瞬间,让我切身的感受到「人生是用来相处,而不是用来战胜的」;赢得人生而不是赢过人生唯一的方法是:信任它、接纳它、让它真正属于你。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你做了多少so-called有意义无意义的事情,而在于你最终会发现到底什么对你是最重要的」。 Timeline收听时间线 00:02:10 希望重新定义“吃喝玩乐”的小精灵 00:06:17 “作为一个普通当地人,让真实的重庆被看到” 00:19:10 “其他人在这个世界另外一个角落是如何生活的” 00:24:03 一个城市95%的繁华都跟普通人没有什么关系 00:27:14 “人言可畏”和“他人即地狱” 00:31:30 平凡的活着需要接受自己,喜欢自己 00:32:33 生命本身就是一种伟大 00:36:00 快乐跟基因有关 00:37:17 “斯多葛主义”作为人生的理论指导 00:39:27 “Be A Lady”—Ruth Bader Ginsburg 00:40:45 “阴阳合一”的完整性和“女权主义“的妖魔化 00:42:40 现实生活对女性身份偏激的职场霸凌 00:45:13 “消费主义”和“流量价值观”对人的裹挟 00:47:48 婚姻和爱情 00:50:37 城市的活力和气质由当地的人来决定 以上。 最后祝,收听愉快

58分钟
28
4年前

我姓袁,叫袁乔波|照见合作社×家政服务业创业者袁乔波

想说的话 做一些不同的事情可能比做其他人做同样的事情要好。 —April 人有做出再次选择的能力。 —乔波 本期关键词:完美妈妈、自我实现、挫败感、人性化服务、内驱力 本期场景:价值 本期聊友:April & 乔波 本期音乐: Cheers Elephant—Peoples Cuco—Piel Canela 本期相关: 《保姆鄙视链在魔都》 “柴米油盐诗酒花” 是由 「照见合作社」 推出的一档去标签化、去中心化的播客栏目;通过对话,与社区中的人群搭建出不同场景;在场景对谈中打破主观世界的二元限制,瞥见不同场景中他人的生活态度,觉察自我和客观世界的关系。 「照见合作社 」是由女性发起,主张“日常即修行”的场景分享类社区。 微信搜索 「照见合作社 」,找到更多日常生活场景。 社区主张 “日常中发生,关系中觉察,无需做决定” 女性最需要去做的一件事“消除自我怀疑” 这期场景对谈的题目好像与节目“去标签化、去中心化”的主张打了个擦边球;但其实促使我决定把这句自我介绍当作本期对谈题目的原因,并非要给独立女性贴标签;相反,强调作为个体最该有的身份认知—“自我”,才是本期对谈的初衷,无关你是男性还是女性。 女性常常被一种挥之不去的“挫败感”所困扰,仅仅因为某人的资历比你多,并不意味着他比你强;仅仅因为身边充斥太多喜欢给人意见的人,并不代表你就需要去接受这些意见,认同其他人。 总是有人会告诉你:如何成为别人眼中完美的女性?你必须成为一个好女儿、好妻子、好妈妈、好下属;但当你意识到,跟你说这些话的人甚至没有一个属于ta自己的人生时,你应该时常提醒自己:与其浪费时间听这些无用的话,不如找到你“真正的自我”:首先你是你,你的标签就是你的名字,然后你才能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投入社会、家庭的角色当中去。 人们对每件事都充满了自己的判断,这反映了ta们看待客观世界的态度:安全or不安全,积极or不积极,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发现给你讨厌意见的讨厌的人最终会逐渐消失,取而代之,身边会出现越来越多互相信任、互相支持的人,这才是培养真正信心的途径。 这是一次偶然的旅途相遇,却让照见合作社的女性视角从自身、家庭转换到职场,如果你对我们这期关于女性身份、价值的对谈有任何认同和不认同,都可以在本期微信推文中找到二维码加入我们的21天合作社。 做一些不同的事情 可能比跟其他人做同样的事情好 在跟乔波见面后的很短时间内,我就对这个内心强大的姑娘升起了好奇心。从交谈中得知,现在的她正经营着一个家政公司,她没有自带的创业者光环和独立女性身上的强势;相反,我觉得她更适合被称为一个“实际的理想主义者”,正在以一己之力平衡整个行业的混乱和矛盾。 我们的话题并非总是围绕“创业”这个关键词,而是更多地听她讲述在这个行业与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听到、看到的每一个闪闪发光的小故事。 趁着真正的“成功”到来之前,我和她一起用不同的视角去了解家政行业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以至于让我们这么离不开它,又对它一无所知。 对谈中提到:从选择阿姨的过程中,就能看出一个人对于自己的需求有着怎样的认识。作为女性,在被某种思想禁锢以后,会很容易对自我产生怀疑;而现在,我们的场景对谈要做的事情就是如何用开放性思维取代限制性思维;让更多的人明白你的想法比一个学位或所谓的权威更有价值;在成为母亲的同时,如果你下定决心,几乎任何事情都是可能的。 我们生活在科技时代,你可以百度任何你不知道如何去做的事情,但你唯二不能百度的就是如何具有创造性?以及如何成为独特的存在?忽略不重要的意见,不畏惧与人不同,这两点适用于任何商业或创造性的事物。 因为明天的世界不会像今天的世界。 做一些不同的事情可能比跟其他人做同样的事情好。 00:02:40 在家政行业创立公司的初衷 00:06:55 如何把相同的企业做得个性化 00:07:27 家政市场劳动者的价值和薪资是匹配的吗? 00:14:50 家政行业从业者什么素质最重要? 00:16:30 服务行业“人性化”的迷思 00:21:55 找到合适的阿姨为什么这么难? 00:25:22 焦虑的妈妈和消失的爸爸 00:30:51 创业女性怎么看待家庭和谐和自我实现之间的冲突? 00:32:40 当“变现”成为创业的首要因素,人生的收获就相对变少 00:35:15 妈妈如何找回自己的价值感 00:41:15 最好的养育方式就是父母认真生活 00:46:58 人生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 00:48:28 女性的限制在哪里? 00:50:42 打工和创业的区别 00:56:20 与人打交道是一种能力 01:00:15 女性应该走出“完美妈妈”的执念 01:02:16 在家政行业创业后,我看待事物的认知发生了变化 01:07:20 《保姆鄙视链在魔都》 01:08:15 提供人性化的工作环境,劳动者提供人性化的服务 01:10:10 创业最大的乐趣在于你用创造力把“产品”打造成你想要的样子 01:14:55 团队合伙人对于公司的重要性 01:18:01 创业的内驱力 01:20:15 对世界保持好奇心是走出困境和限制的选择 以上。 最后祝,收听愉快。

85分钟
99+
4年前

其它的浪花也是我|照见合作社×禅修者/佛学研究生Kathy

其它的浪花也是我 想说的话 心生万物,万物皆幻象;心动万物动,心不动,万物皆不动。 —April 觉知是一种能力,一种觉性;通过这个觉知功能的练习,做万事万物的观察者。 —Kathy 本期关键词:无我、我执、缘起性空、因果律、差别心、觉察 本期场景:觉察 本期聊友:April & Kathy 本期音乐: 药师寺宽邦-般若心经 王菲-心经 本期相关: 量子力学理论—双缝干涉实验 物理学理论—波粒二象性 吸引力法则—《The Secret》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穆那提Jiddu Krishnamurti 《意识光谱》—Ken wilber “柴米油盐诗酒花” 是由 「照见合作社」 推出的一档去标签化、去中心化的播客栏目;通过对话,与社区中的人群搭建出不同场景;在场景对谈中打破主观世界的二元限制,瞥见不同场景中他人的生活态度,觉察自我和客观世界的关系。 「照见合作社 」是由女性发起,主张“日常即修行”的场景分享类社区。 微信搜索 「照见合作社 」,找到更多日常生活场景。 社区主张 “日常中发生,关系中觉察,无需做决定” 当你准备好的时候,全世界都会来帮你! Kathy在我所有朋友中是独特的存在,出世也入世。她曾经是我的同事,我们同时供职过一家航空公司;从她身上我既能看到她专业的职业精神也能感受到她作为一个“人”对于生命可能性的无限扩张。她的随遇而安、日常修行,以及不断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的力量,都是让我跟她兜兜转转又能重遇的机缘。 在一个商学院任职的时候,她接触到禅修,并从她的学生那里知道了香港大学文学院开设佛学院,因缘际会下,她在外人的眼光中“抛家舍业”放下一切去到香港潜心学习佛法。如果你有被我们对觉察的感悟触动到,可以在本期推文中找到二维码加入我们的21天觉察群。 无中生有 所有看不惯的东西都是我执。你的见识、你的经历,会形成自己的认知和素养;当不具备这样经历和认知的人没办法达到你为他设定的标准时,矛盾就产生了。 不把自己的标准绑定在别人的行为上。允许周围的事物按照它的样子去发生;不是去附和它,而是尊重它、接纳它;并对其背后的行为模式以及成因保持好奇心。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事物会以最本真,最应该发生的样子去发生。 最终你会意识到事物的运作方式的规律是:所有条件聚合在一起的一个统一,然后自然而然发生。 能认识到因果律和缘起性空,看待事物生活的态度、角度都会不一样。遇到什么样的人事物,发生什么样的事情,都不是偶然发生的,一定是有因才有果,这个因包括你自己的部分,也包括那些你掌握不了的部分。你会更坦然接受生活里的一切。 意识升起浪花,意识决定物质! 有一片海,风刮过来,就起了浪花。突然有一天,其中有一个浪花意识到自己是大海里的一朵浪花,于是它产生了这样一个念头:这里有一片海,还有无数的浪花,以及“我”。但其实这片浪花,以及其他的浪花和这片大海就是同一客体,当一朵浪花意识到了ta自己,这时候就有了差别心。 出现了“我”这朵浪花以后,外部跟你相同的你会接纳、会喜欢;不相同的就会排斥,并升起不满的情绪,因为有不满的情绪会采取不恰当的行为,这样的行为就会伤害别人甚至伤害自己,这就是产生烦恼痛苦的根源。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是指证悟以后的人,能明白外在客观世界的真实。 量子物理的佐证:如果没有意识的参与,世界不是现在这样,所以,意识决定物质。 当你证悟到我跟物质没有什么不一样,就会打破身体是我,精神是我,灵魂是我的固有概念。没有“我”所认为的我,物质和精神的现象合在一起发生的外在表象;这个“我”是一个概念。 这可以看作是一种物理现象,其他客观存在都是自心的显现。 遍布一切的真心是整个宇宙发生的原因;是缘起性空的状况,没有实相。 5:26 我们会被什么样的人吸引? 06:03 真实的表达藏在每个人的身体里 07:30 去香港大学文学院学习佛学的契机 11:55 来源于东方的佛学用英文怎么学? 14:30 不是旗动不是风动是仁者心动 16:45 禅修是种什么体验? 20:37 关注内心帮助找到“自我” 22:09 自我意识和客观世界是两件事 23:58 结束生命是解决人生困境最不可取的方法 27:37 追求“完美”人生是对宇宙规律的对抗 30:17 体现自我价值是追求存在感的方式 33:40 佛法中的因果与哲学里的做选择 35:15 港大学佛体验前所未有的意识升级 39:20 “无我”就是不做自己吗? 44:15 世界的规律:不变即万变 50:32 人之生命意义不同 52:25 “佛系”不是消极的放下一切 55:05 放下“评判”的习惯,差别心产生评判 1:00:00 日常即修行,空心病来源于不能体会当下 1:02:50 超个人心理学认为意识是一种波动的能量 1:04:18 意识升起差别心,意识决定物质 1:10:00 用觉察打破自我身份认同,催生更多可能性 以上, 祝,收听愉快。

84分钟
99+
4年前

不必完美 但请真实|照见合作社×健身达人Jess/北北

想说的话 你出于什么目的去生活,也应该出于什么目的去健身;相同的,出于什么目的去健身,你也应该抱持同样的信念去生活。 — April 我今天开心,我会去健身房,狠狠地练; 我今天不开心,我更要去健身房,我练得更狠; 我要把那些负能量全都shake it off. — Jess 健身房是最真实的生活场景。当坚持不住的时候,需要释放,需要呐喊;当你能学会适当向别人展示你的脆弱,你就成为别人眼中真实的人,有温度的人。 — 北北 本期关键词:减肥、价值绑架、思维塑造、健身网红、示弱、真实 本期场景:健身 本期聊友:APRIL & 北北 & JESS 本期音乐: Yung Bae—Ain’t Nobody Like You Meghan Trainor—Me Too 本期相关: 电影《超大号美人》(英文原名 I Feel Pretty) 纪录片《陪你一起健身的疯狂教练》(英文原名 Fit to Fat to Fit) 澳洲健身网红/泳装设计师 Karina Elle “柴米油盐诗酒花” 是由 「照见合作社」 推出的一档去标签化、去中心化的播客栏目;通过对话,与社区中的人群搭建出不同场景;在场景对谈中打破主观世界的二元限制,瞥见不同场景中他人的生活态度,觉察自我和客观世界的关系。 「照见合作社 」是由女性发起,主张“日常即修行”的场景分享类社区。 微信搜索 「照见合作社 」,找到更多日常生活场景。 社区主张 “日常中发生,关系中觉察,无需做决定” 不完美才是人生常态! 这是一期在水逆期录制完成的播客。三个人的对谈因为其中一个录音设备出现问题,两条音轨没办法后期合成,导致Jess和北北的声音听上去很远;最开始我打算重新再录一次,但听了两三遍我们聊的内容以后,我决定放下重录的念头。因为,我突然意识到不完美才是人生常态。希望参与到这期健身场景分享的你也能收获同样的感悟。 很高兴这次的谈话由浅入深,虽然充满了嬉笑八卦,但我们想要传递的信念和正能量也一字不落地通过我们流动到这个世界。如果你有被触动到,可以在本期推文中找到二维码加入我们的21天健身群。 Being Not Doing 存在主义 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强调人是在无意义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没有意义,但人可以在原有存在的基础上自我塑造、自我成就,活得精彩,从而拥有意义。 健身是日常生活的其中一种修行方式;你出于什么目的去生活,也应该出于什么目的去健身;相同的,出于什么目的去健身,你也应该抱持同样的信念去生活。健身不是为了攀比、炫耀、完美和走捷径;就像在谈话里我们提到的:人生就像在翻一座座的山,而健身让你不用真的去翻那座山也能感受片刻征服生命的力量,那些酸甜苦辣的热汗时刻就是滋生生命力的沃土。 旺盛的生命力是什么?醉心于挖掘自己身上的潜力,不求结果的体验生活,对世界保持不含功利的好奇心。 当你在给人生划下一个一个圈的时候,也就是再给自己下魔咒的过程,这个过程让人变得僵化、固执、狭隘、限制。站在圈里的你,戴着自己秉持的认知滤镜仔细打量这个世界,发现满眼望去都是不安、争夺、失望、渺小。健身好像是一把利剑,在与你互动的某一个瞬间,突然将这个圈划出一道口子。 这个改造你内在机制运作的口子,给了你出圈的契机;这就是你破除魔咒的咒语。 02:40 北北的健身历程 03:30 JESS的健身历程 05:25 私教的雷区 09:20 适合自己的健身方式才是最好的 12:34 杜绝健身房里的攀比心理 14:50 有毒的减肥方式 16:08 要求女性“完美”是一种价值绑架 18:48 电影《超大号美人》对于建立自信的启发 21:35 健身真正目的是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22:45 健身房发生的那些小小的“联结” 38:20 “健身网红”带来的迷思 41:40 泳装设计师Karina Elle变身健身博主的启发 45:27 生活不受掌控,健身能看见最直观的变化 50:00 健身教会你示弱,教会你be real 54:03 纪录片《陪你一起健身的疯狂教练》(英文原名 Fit to Fat to Fit) 58:22 健身最终目的是在塑造思维 01:01:15 三分练,七分吃 01:03:20 健身慢慢开始上瘾,在哪里都能练 01:07:50 健身强度和身体状况之间的平衡 01:13:20 健身的理想时段 以上。 最后祝,收听愉快。

78分钟
68
4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