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的浪花也是我
想说的话
心生万物,万物皆幻象;心动万物动,心不动,万物皆不动。
—April
觉知是一种能力,一种觉性;通过这个觉知功能的练习,做万事万物的观察者。
—Kathy
本期关键词:无我、我执、缘起性空、因果律、差别心、觉察
本期场景:觉察
本期聊友:April & Kathy
本期音乐:
药师寺宽邦-般若心经
王菲-心经
本期相关:
量子力学理论—双缝干涉实验
物理学理论—波粒二象性
吸引力法则—《The Secret》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穆那提Jiddu Krishnamurti
《意识光谱》—Ken wilber
“柴米油盐诗酒花” 是由 「照见合作社」
推出的一档去标签化、去中心化的播客栏目;通过对话,与社区中的人群搭建出不同场景;在场景对谈中打破主观世界的二元限制,瞥见不同场景中他人的生活态度,觉察自我和客观世界的关系。
「照见合作社 」是由女性发起,主张“日常即修行”的场景分享类社区。
微信搜索 「照见合作社 」,找到更多日常生活场景。
社区主张
“日常中发生,关系中觉察,无需做决定”
当你准备好的时候,全世界都会来帮你!
Kathy在我所有朋友中是独特的存在,出世也入世。她曾经是我的同事,我们同时供职过一家航空公司;从她身上我既能看到她专业的职业精神也能感受到她作为一个“人”对于生命可能性的无限扩张。她的随遇而安、日常修行,以及不断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的力量,都是让我跟她兜兜转转又能重遇的机缘。
在一个商学院任职的时候,她接触到禅修,并从她的学生那里知道了香港大学文学院开设佛学院,因缘际会下,她在外人的眼光中“抛家舍业”放下一切去到香港潜心学习佛法。如果你有被我们对觉察的感悟触动到,可以在本期推文中找到二维码加入我们的21天觉察群。
无中生有
所有看不惯的东西都是我执。你的见识、你的经历,会形成自己的认知和素养;当不具备这样经历和认知的人没办法达到你为他设定的标准时,矛盾就产生了。
不把自己的标准绑定在别人的行为上。允许周围的事物按照它的样子去发生;不是去附和它,而是尊重它、接纳它;并对其背后的行为模式以及成因保持好奇心。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事物会以最本真,最应该发生的样子去发生。
最终你会意识到事物的运作方式的规律是:所有条件聚合在一起的一个统一,然后自然而然发生。
能认识到因果律和缘起性空,看待事物生活的态度、角度都会不一样。遇到什么样的人事物,发生什么样的事情,都不是偶然发生的,一定是有因才有果,这个因包括你自己的部分,也包括那些你掌握不了的部分。你会更坦然接受生活里的一切。
意识升起浪花,意识决定物质!
有一片海,风刮过来,就起了浪花。突然有一天,其中有一个浪花意识到自己是大海里的一朵浪花,于是它产生了这样一个念头:这里有一片海,还有无数的浪花,以及“我”。但其实这片浪花,以及其他的浪花和这片大海就是同一客体,当一朵浪花意识到了ta自己,这时候就有了差别心。
出现了“我”这朵浪花以后,外部跟你相同的你会接纳、会喜欢;不相同的就会排斥,并升起不满的情绪,因为有不满的情绪会采取不恰当的行为,这样的行为就会伤害别人甚至伤害自己,这就是产生烦恼痛苦的根源。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是指证悟以后的人,能明白外在客观世界的真实。
量子物理的佐证:如果没有意识的参与,世界不是现在这样,所以,意识决定物质。
当你证悟到我跟物质没有什么不一样,就会打破身体是我,精神是我,灵魂是我的固有概念。没有“我”所认为的我,物质和精神的现象合在一起发生的外在表象;这个“我”是一个概念。
这可以看作是一种物理现象,其他客观存在都是自心的显现。
遍布一切的真心是整个宇宙发生的原因;是缘起性空的状况,没有实相。
5:26 我们会被什么样的人吸引?
06:03 真实的表达藏在每个人的身体里
07:30 去香港大学文学院学习佛学的契机
11:55 来源于东方的佛学用英文怎么学?
14:30 不是旗动不是风动是仁者心动
16:45 禅修是种什么体验?
20:37 关注内心帮助找到“自我”
22:09 自我意识和客观世界是两件事
23:58 结束生命是解决人生困境最不可取的方法
27:37 追求“完美”人生是对宇宙规律的对抗
30:17 体现自我价值是追求存在感的方式
33:40 佛法中的因果与哲学里的做选择
35:15 港大学佛体验前所未有的意识升级
39:20 “无我”就是不做自己吗?
44:15 世界的规律:不变即万变
50:32 人之生命意义不同
52:25 “佛系”不是消极的放下一切
55:05 放下“评判”的习惯,差别心产生评判
1:00:00 日常即修行,空心病来源于不能体会当下
1:02:50 超个人心理学认为意识是一种波动的能量
1:04:18 意识升起差别心,意识决定物质
1:10:00 用觉察打破自我身份认同,催生更多可能性
以上,
祝,收听愉快。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