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蚊虫多,当心活虫入耳

各位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小R,感谢收听小R的健康笔记。今天跟大家分享夏季蚊虫多,当心活虫入耳 夏天来了,蚊虫成群,耳道内湿润和温暖的环境容易吸引蚊虫。当你在户外活动或睡觉时,蚊虫可能在不经意间误入你的耳朵,这时你突然会听到嗡嗡的声音和有虫子爬行的感觉并且内心会感到强烈的不适和恐慌,别害怕,湖南省直中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生给你支招。 蚊虫进入耳朵,怎么办? 首先,你必须知道外耳道异物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最常见的急症之一,各类小飞虫、小爬虫、蚊子、蟑螂是较为常见的动物性异物,少数动物性异物可能产生虫咬性或接触性皮炎甚至释放毒液,引发严重的颞骨内外并发症。 同时,不要存在侥幸心理,等待蚊虫自行飞出来。若自行掏耳朵可能导致耳道皮肤、鼓膜损伤,异物越掏越深,遇到活的动物性异物,禁止直接掏挖、照光入耳道,异物有可能会受惊吓而向深部破坏,后果将不堪设想。 应及时前往医院,由耳鼻喉科医生在耳内镜下安全取出。 最后医生温馨提示:在户外活动时,可使用耳塞或帽子来避免蚊虫进入耳朵,定期清理居家卫生,定期清洁耳朵,确保外耳道干燥清洁,减少昆虫进入的机会。 非常感谢大家收听!好了,今天就科普到这里。我是小R,喜欢的朋友们可以点击关注及订阅按钮持续关注我的节目。

1分钟
0
9个月前

易发炎症破坏邻牙 阻生智齿应尽早拔除

各位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小R,感谢收听小R的健康笔记。今天跟大家分享易发炎症破坏邻牙 阻生智齿应尽早拔除 智齿术语称“第三磨牙”,即口腔内第3颗磨牙,从正中的前门牙往里数是第8颗牙齿,它常常在20岁左右萌出,也有30岁至50岁萌出的,有的人也可能终生不萌出。通常智齿会有上下左右四颗,但很多人会发现自己没有四颗,甚至一颗也没有,这可能是因为它埋在了牙龈甚至骨头里,外面看不到。当然也有少数人天生没有智齿。 智齿常常不能像其他牙齿一样顺利长出,这是人类进化的结果。古代人类是依靠生食粗糙的野生植物及动物生存,他们拥有32颗牙齿和硕大的颌骨。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食物更加精细,牙的功能逐渐减退变得圆钝,支持牙的颌骨也明显退缩变小,排列32颗牙齿就会拥挤。20岁左右智齿开始长的时候,颌骨常常就没有它的位置了,因此造成了智齿萌出困难,也就是口腔科医生常说的“阻生”。 医生往往会建议尽早拔除阻生智齿。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易发生“智齿冠周炎”,即智齿周围的牙龈等软组织易产生炎症,发作时常表现为肿胀、疼痛,严重时会出现面部肿胀,局部形成脓肿,张口受限,饮食困难,全身发热,严重的甚至并发颌骨骨髓炎。如果不及时拔除智齿,这种情况会反复发作。二是伤害邻牙,由于阻生智齿容易与邻牙之间嵌塞食物滋生细菌,且智齿位置靠后不容易清洁到位,使邻牙形成虫牙,发现时一般已出现牙疼症状,大多已需要做根管治疗,有的甚至到了无法保留牙齿的地步。 非常感谢大家收听!好了,今天就科普到这里。我是小R,喜欢的朋友们可以点击关注及订阅按钮持续关注我的节目。

2分钟
3
9个月前

雨水多湿气重 如何预防外湿侵袭?

各位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小R,感谢收听小R的健康笔记。今天跟大家分享雨水多湿气重 如何预防外湿侵袭? 近期多地强降雨,空气湿度增加,故而身体也难逃湿气的侵害。如果湿气不除,到了冬季就可能会出现很多疾病,例如胃肠不适,容易出现腹痛、腹泻,以及呼吸系统的疾病等。 中医将湿气分为内湿和外湿两种。内湿多因喜食冷饮、贪吃生冷瓜果等寒凉之物,损伤人体阳气,导致脾阳虚损、水湿不化停聚体内而成。外湿为湿邪,由外侵犯人体而成,多由阴雨连绵,气候潮湿,或住处湿地,或水中作业,或淋雨涉水,或沐浴后头发未干而眠等原因导致。 如何预防外湿侵袭?徐福平建议,日常生活最好减少暴露在潮湿环境中,下雨天减少外出活动、避免冒雨涉水。保持居室干燥,如感觉室内湿气过重,可打开风扇、空调等保持空气流通。对于室内湿度较大的南方,可及时开启除湿机或空调除湿。洗完澡要充分擦干身体、吹干头发。不穿潮湿未干的、不通风透气的衣服。 “适当的运动如跑步、健走、球类运动、瑜伽、太极等,都有助促进气血循环,增加水液代谢,加速湿气从汗液、小便等途径排出体外。”饮食上也应健脾祛湿兼清热,适当多食用祛湿利水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山药等。同时,注意气候湿热交加,易导致食物霉变,若发现霉变食物应立即销毁,不要食用。 非常感谢大家收听!好了,今天就科普到这里。我是小R,喜欢的朋友们可以点击关注及订阅按钮持续关注我的节目。

1分钟
11
9个月前

如何预防静脉曲张?

各位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小R,感谢收听小R的健康笔记。今天跟大家分享如何预防静脉曲张? 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俗称为“蚯蚓腿”。在各种血管疾病中,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病比例高达90%以上。它通常表现为下肢青筋扭曲、突起,形状像蚯蚓一样,有时还会出现小腿皮肤萎缩、脱屑、色素沉着等症状。 1.哪类人容易得上静脉曲张? 老年人和长期从事久站久坐职业的人容易患下肢静脉曲张。老年人由于血管弹性降低、血管壁张力下降以及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静脉曲张的发生率较高。静脉瓣膜的主要功能是确保血液只向心脏方向流动,防止返流。然而,患有静脉曲张的人,当身体处于直立位时,血液会自上而下返流,导致静脉高压和曲张的形成。长期久站久坐的人,如教师、司机、医务人员、公司职员和体力劳动者等,血液受到重力的持续作用,导致血液返流。长期的血液返流会对静脉瓣膜施加压力,逐渐导致瓣膜功能不全和静脉高压,最终出现静脉曲张。 2.如何预防“蚯蚓腿”? 补充膳食营养: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有助于保持血管的健康。它可以锁住卵磷脂的活性,促进脂肪代谢,并清除血管内部的沉积物,从而加速血液循环,减轻下肢的沉重感。膳食纤维对于维持肠道系统的健康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减少有害物质的积聚,保持肠道通畅,减轻下肢的负担,并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维护下肢的健康。要适当控制体重,因为脂肪组织会对血管造成挤压,导致血流减慢,从而诱发静脉曲张。 积极锻炼:定期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跑步、游泳等,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增强肌肉收缩力,减轻下肢静脉压力,预防静脉曲张。 避免久坐久站: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会导致血液滞留在下肢,增加静脉曲张的风险。如果需要长时间坐着或站立,应定期活动双腿,比如抬腿、踮脚、走动等,以促进血液流动。睡觉时可以稍稍垫高双脚,促进血液回流,缓解静脉压力。 对于静脉曲张,最好的办法就是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避免病情恶化形成血栓,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非常感谢大家收听!好了,今天就科普到这里。我是小R,喜欢的朋友们可以点击关注及订阅按钮持续关注我的节目。

2分钟
9
9个月前

胡子并不会越剃越黑

各位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小R,感谢收听小R的健康笔记。今天跟大家分享胡子并不会越剃越黑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胡子越剃越黑”。很多青少年甚至因此而害怕剃须。事实上,这一观点缺乏科学依据。 毛发的生长原理与周期 人的毛发是由皮肤内的毛囊产生,其生长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生长期(Anagen phase)、退行期(Catagen phase)和休止期(Telogen phase)。生长期是毛发实际生长的时间,占整个周期的大部分,此时毛囊活跃,毛乳头细胞分裂增殖,推动毛发向上生长。退行期时,毛囊开始收缩,毛发停止生长。最后,休止期时,毛发逐渐脱落,为新的毛发生长腾出空间。随后,毛囊进入下一个生长周期,周而复始。 毛发颜色的决定因素 毛发的颜色主要取决于其中色素颗粒——黑色素的数量、类型及分布情况。黑色素由毛囊底部的色素细胞(又称黑素细胞)合成。个体的遗传基因决定了黑素细胞的活性、色素合成能力以及色素分布模式,从而影响毛发呈现何种颜色。此外,年龄、健康状况、环境因素等也可能影响黑素细胞功能,进而导致毛发颜色变化。 剃须对毛发的影响 剃须,实际上是通过物理手段将皮肤表面已长出的毛发截断,并不触及毛囊及其内部的黑素细胞。因此,剃须本身并不直接影响毛发的颜色生成机制。被剃掉的毛发在毛囊进入下一个生长周期后,会重新生长出来,其颜色仍由黑素细胞当时的色素合成状态决定,而非受剃须行为影响。 为何会有“胡子越剃越黑”的误解? 1.观察偏差:新长出的胡须尖端较为尖锐,视觉上可能显得颜色更深。随着生长,毛发尖端磨损,颜色感觉上会变浅。这给人一种错觉,认为新长出的胡须更黑。 2.生长周期影响:剃须后,胡须从毛囊重新开始生长,此时正处于生长期,毛发通常较为粗硬,色泽也较为饱满。随着生长进程,毛发逐渐进入退行期和休止期,质地和颜色可能有所改变,给人以“越剃越黑”的假象。 3.年龄与激素影响:青春期至成年早期,男性体内的雄性激素水平较高,有利于毛发生长并使毛发颜色加深。在这个阶段频繁剃须,可能会让人误以为是剃须导致的胡须变黑,实则是生理发育和激素水平变化的结果。 非常感谢大家收听!好了,今天就科普到这里。我是小R,喜欢的朋友们可以点击关注及订阅按钮持续关注我的节目。

2分钟
1
9个月前

预防飞蚊症的健康生活与眼部护理攻略

各位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小R,感谢收听小R的健康笔记。今天跟大家分享预防飞蚊症的健康生活与眼部护理攻略 飞蚊症,也称为玻璃体浑浊,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症状。为了有效预防飞蚊症,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充分休息:平时注意休息,不过度使用眼睛,避免长时间连续操作电脑或手机,通常连续操作1小时,休息5~10分钟。 充足睡眠: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确保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以减轻眼部疲劳。 二、注意眼部卫生和保湿 频繁眨眼:切忌“目不转睛”,经常眨眼可减少眼球暴露于空气中的时间,避免泪液蒸发。 避免长时间吹空调:避免座位上有气流吹过,并在座位附近放置茶水,以增加周边的湿度。 三、饮食调节 多吃水果和蔬菜:多吃各种水果,特别是柑橘类水果,还应多吃绿色蔬菜、粮食、鱼和鸡蛋。这些食物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保护眼睛健康。 多喝水:多喝水对减轻眼睛干燥也有帮助。 四、正确使用电子设备 保持适当的姿势:保持良好的工作姿势,使双眼平视或轻度向下注视荧光屏,这样可使颈部肌肉轻松,并使眼球暴露于空气中的面积减小到最低。 调整荧光屏距离和角度:建议距离为50~70厘米,而荧光屏应略低于眼水平位置10~20厘米,呈15~20度的下视角。这样的角度和距离能降低对屈光的需求,减少眼球疲劳的概率。 五、其他注意事项 减少佩戴隐形眼镜:如果泪水分泌较少,眼睛容易干涩,则在电脑前不适合使用隐形眼镜,应佩戴框架眼镜。 使用透氧程度高的隐形眼镜:在必须使用隐形眼镜的情况下,应选择透氧程度高的隐形眼镜。 总结:通过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注意眼部卫生和保湿、饮食调节、正确使用电子设备以及其他注意事项,我们可以有效预防飞蚊症的发生。同时,关注眼部健康,及时发现并治疗眼部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 非常感谢大家收听!好了,今天就科普到这里。我是小R,喜欢的朋友们可以点击关注及订阅按钮持续关注我的节目。

2分钟
20
9个月前

遇到心跳骤停,“黄金抢救时间”至关重要

各位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小R,感谢收听小R的健康笔记。今天跟大家分享遇到心跳骤停,“黄金抢救时间”至关重要 运动中为什么会发生猝死?面对猝死先兆,应该如何科学急救?如何预防运动性猝死? 一旦发生猝死,如何科学急救? 在运动当中或者运动之后24小时之内,发生的非创伤性的意外死亡就叫运动性猝死。运动性猝死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见的就是心源性猝死,近八成猝死患者属于这种情况。猝死的常见原因有低氧、低血容量、酸中毒、高/低血钾、低体温、低/高血糖,心梗、肺栓塞、张力性气胸、心包填塞、中毒/药物、颅脑损伤、心肌病、传导异常、先天性异常、心脏震荡。 心肺复苏是抢救心跳骤停最有效方法,在心跳骤停发生后的1分钟内,立即实施高质量的心肺复苏并使用AED(自动体外除颤仪)开展急救,抢救成功率可达90%,每延误1分钟抢救成功率下降10%。大脑耐受缺血缺氧的时间只有4至6分钟,超过这一时间,大脑细胞将出现不可逆损伤,因此,把握短暂而关键的“黄金抢救时间”十分重要。 “如果说能保证高质量的心肺复苏,在很短时间内能够转运到医院,抢救手段就比较多。比如,气管插管上呼吸机、注射肾上腺素、ECMO(人工膜肺)等。尤其是上了ECMO以后,如果不出现严重的脑缺血、脑肿胀的话,还是有一定的概率能存活下来,且能够保证比较好的神经功能。但前提是:在初始阶段需要有高质量的心肺复苏。” 留意心脏“罢工”前发出的信号 心脏发生意外前,身体可能发出过信号,需要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警惕。 例如,运动、活动用力后出现胸痛、胸闷、胸部不适;呼吸急促或窒息感,可能伴随出汗、头晕、恶心;不明原因的疲劳、乏力,或伴有胸闷、水肿,应警惕猝死的发生,这种情况可能是心肌炎或心肌病造成的。此外,体检时有器质性心脏杂音,以及有遗传性心脏病家族史或猝死家族史等,都应提高警惕。 运动之后或者是餐后、夜间出现胸前区不适,以及一些腹部不适症状,不能缓解要及时到医院做心电图、心肌酶谱相关的检测,排除一些急性心血管事件。 值得一提的是,并不是所有心脏意外都是“心痛”,有一些患者在猝死前会感觉到牙痛、胃痛或是肩膀痛等,可能是心肌缺血造成的疼痛,一定不要轻易忽略。 有些发生在年轻人身上的心脏意外,还可能是出现在劳累或者是病毒感染以后。“有些人自以为感冒好了,但其实有转为病毒性心肌炎的可能。此时,如果想着要去运动出汗,或者还保持着高强度的工作,反而是比较危险的时候,建议不要硬撑着,很容易出现意外。” 许多猝死的“苗头”,其实就“写在体检报告上”,要定期体检,尤其要关注血糖、血脂、血压相关指标是否正常,还可以视具体症状和身体情况增加心电图、心脏彩超、颈动脉超声检查、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项目。 预防运动猝死,注意这些方面 普通人运动时也应该做好准备,预防运动猝死的发生,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运动前做好身体评估和准备。无论多大年龄,无论什么运动,运动前都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状态。比如,运动前,检查一下是否潜在心血管疾病,听从医生的专业建议;注意最近是否有感冒、熬夜、饮酒、疲劳等症状;长时间不运动的人,不要突然大量运动,不要高强度运动,运动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做好热身运动;不要在高温、极度寒冷的天气时运动。 运动中注意身体状态。运动过程中及时观察自己的心率,观察自己的感受,通过自身的反应确定运动量是不是适宜,对于从事高强度、高对抗运动的人,最好佩戴一块心率手表或心率带,及时监测心率状态;运动过程中脱水、电解质流失是非常危险的,要及时补足充分的水分和电解质,特别是夏天或出汗特别多的运动;运动中出现身体不适、中暑、呼吸困难等情况,要及时停止、降低运动强度。 运动后要做好身体的恢复。大量剧烈运动后,不要马上停下来或坐着,应该给身体一个恢复的时间,让身体逐渐从激烈的运动状态放松下来;运动后不要大口喝水、大量饮用冷饮或冲冷水澡等,这类寒凉的刺激会影响心脏,甚至诱发运动猝死;运动后最好做一个冷身运动,使快速的心跳减缓至安全水平,中高强度运动后的慢跑、快走、舒展放松等可以维持促进血液的回流。 “为避免运动性猝死,一方面是要根据自身情况适量运动;另一方面,第一时间的科学急救至关重要,其中关键手段就是心肺复苏和AED。” 非常感谢大家收听!好了,今天就科普到这里。我是小R,喜欢的朋友们可以点击关注及订阅按钮持续关注我的节目。

5分钟
2
9个月前

“摸鱼”竟然也有风险

各位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小R,感谢收听小R的健康笔记。今天跟大家分享 “摸鱼”竟然也有风险 “摸鱼”的可要注意啦!有些鱼可不能随便碰,碰完可能要出大事。您一定想不到,处理海鱼时不小心被扎到,后果可能严重到会被截肢,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被扎伤后有可能会感染一种叫作“海洋创伤弧菌”的细菌,它是一种自然生长在温暖海水中的革兰氏阴性弧菌,该菌引起的大多数病例表现为肢体软组织损害及严重脓毒症。 不小心被海鲜刺伤该怎么办? 1.清洗伤口:被海鲜刺伤后,应立即用流动清水轻柔冲洗伤口,去除伤口中的残留物,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2.挤出毒液:如果伤口有脓液或毒液渗出,可轻轻挤压伤口周围,尽可能挤出毒液,但注意不要用力过度,以免加重伤口。 3.消毒处理:使用碘伏或75%的酒精消毒伤口,避免感染。将消毒剂涂抹在伤口周围,覆盖所有可能感染的区域,并让其在伤口表面停留一段时间,确保有效消毒。 4.注意观察:密切观察伤口的情况,如出现红肿、疼痛加剧、发热等症状,可能是感染的迹象。每天定期检查伤口,如果伤口较深或出现感染迹象,应尽快就医。 温馨提示:海鲜虽然美味,但处理不当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伤害。希望以上的建议能帮助大家正确处理海鲜刺伤伤口,让我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保护好自己的健康。 非常感谢大家收听!好了,今天就科普到这里。我是小R,喜欢的朋友们可以点击关注及订阅按钮持续关注我的节目。

1分钟
1
9个月前

对近视,我们可能都有误解

各位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小R,感谢收听小R的健康笔记。今天跟大家分享对近视,我们可能都有误解 视力不好就要戴眼镜吗?手术矫正视力能一劳永逸吗?工作中,我们经常碰到这类问题,如何保护好我们心灵的窗户?首先,要去除这些误解。 误区一:孩子视力差,就是近视眼 答案是不一定。医学上来说,眼球在调节静止的状态下,来自5米以外的平等光线经过眼的屈光介质后,焦点恰好落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像,这种情况称为正视,这时候,视力是正常的。如果光线落在视网膜前,称为近视;落在视网膜后,则称为远视;如果光线进眼后,不能在视网膜上落在同一个焦点,这称为散光。以上这些情况都叫做屈光不正,会导致孩子眼睛看不清楚,所以视力不好不能一概而论为“近视”。 如果您的孩子视力发育低于同龄儿童,但屈光状态仍在正常范围,家长首先要排除眼球的器质性问题,如果一切正常,那么半年复查一次视力即可。随着孩子生长发育,视力会逐渐达到正常水平,一般来说,孩子正常视力发展如下: 3周岁,达到0.5-0.6 ;4周岁,达到0.6-0.8;5周岁,达到0.8-1.0 ;6周岁,达到1.0。 误区二:OK镜一戴,近视跑无踪 OK镜曾经风靡一时,它的专业名称叫角膜塑形镜(orthokeratology lens),是一种医疗行为,不是商品,它的适用条件也是比较严苛的。它遵循的原理是通过高透氧性硬性角膜接触镜,暂时性地改变角膜几何形态,使角膜中央变得扁平,暂时地降低甚至消除近视。产品宣传每天夜间佩戴8至10小时,其他时间裸眼视力清晰,一定程度上可减缓近视加深。 大家的误解不外乎三点:OK镜可以治疗近视,戴一段时间近视就会被治愈;OK镜可以控制近视发展,戴了后近视度数不会加深;OK镜是一种眼镜,眼镜店都可以配到。 事实上,角膜塑形镜只能暂时提高裸眼视力,并不能让近视度数永久消失,停戴1至2天后,近视度数会恢复原样,没有任何改变。它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近视的发展进程,不能控制近视发展的所有因素,它只是一种医疗技术,不是商品镜片。有时若佩戴不当,还有可能导致角膜上皮擦伤、感染和视觉质量下降。所以,各位家长一定要带孩子到正规医院验配OK镜,并定期复查。 误区三:做扩瞳验光检查会伤害眼睛 扩瞳验光也叫散瞳验光,医学上称睫状肌麻痹验光,是通过扩瞳药物的作用,使眼内睫状肌处于暂时麻痹的状态,使眼内的调节处于静息状态,然后进行验光检查眼睛的度数,是鉴别孩子真假性近视必要的检查。应用扩瞳药物后,一定时间内会有怕光、看近视力模糊的情况,但药物作用都是暂时的,可消退的,待药物代谢后,不会留有后遗症,家长无需担心。 误区四:近视矫正手术可以根治近视,一劳永逸 “近视手术一劳永逸,这辈子都不会再近视。”“近视手术效果非常好,都能达到1.5。”“近视手术之后,我们的眼睛就变正常了。” 有以上观点的,并不是少数人。目前,主要有两种主流近视矫正手术方式:一是角膜屈光手术,包括全飞秒、半飞秒、全激光;二是ICL晶体植入手术。 让我来一一辟谣:第一,无论哪一种手术方式,都只是改变了当前屈光度,未来仍有可能变化,所以一劳永逸是不可能的。第二,近视手术的效果取决于术前的最佳矫正视力,并不是人人都能达到1.0或以上。第三,近视手术不代表根治了近视,眼底的近视相关改变在术后仍存在,意味着相关并发症如眼底出血、黄斑变性、视网膜脱离、飞蚊症、青光眼等仍然可能出现,所以术后仍需定期到眼科门诊复查。 综上所述:预防近视应该从用眼习惯做起,合理矫正屈光不正,减少用眼时间和强度,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同时,要树立正确的近视防治理念,不要轻易相信各类广告宣传,更不要把全部希望寄于药物和仪器治疗。 非常感谢大家收听!好了,今天就科普到这里。我是小R,喜欢的朋友们可以点击关注及订阅按钮持续关注我的节目。

4分钟
32
9个月前

暑假来了,健康零食这么选

各位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小R,感谢收听小R的健康笔记。今天跟大家分享暑假来了,健康零食这么选 孩子们最期待的暑假终于来了!假期除了学习、旅游、运动、游戏外,零食也不能少。冰激凌、巧克力、薯片、果冻……全是孩子们喜欢的。但对于吃零食这件事,家长们的态度却各不相同:一些人认为零食不健康,应该少吃或不吃;另一些人觉得吃零食没必要那么讲究,孩子喜欢吃就吃。 什么是零食? 零食并不仅指各种甜饮料、油炸小食品、膨化食品等。根据中国副食流通协会发布的《儿童零食通用要求》团体标准对零食的定义,零食是正餐以外,用于补充能量、平衡营养或增加水分,能够放松悠闲、愉悦心情的食品。因此,零食既包括各种“垃圾食品”,也包括牛奶、蔬果、坚果等。 零食的健康分类 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中国营养学会共同编制的《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指南(2018)》,将儿童零食分为“可经常食用”“适当食用”和“限制食用”三个级别,帮助家长按需选购儿童零食。 1.可经常食用的零食。零食中含低脂、低盐、低糖,如蛋类、新鲜蔬果、奶及奶制品、坚果、健康粗粮等。 2.适当食用的零食。零食中含中等量的脂肪、盐、糖,如奶酪、巧克力、肉干肉脯、饼干等,每周吃1次到2次为宜。 3.限制食用的零食。零食中含高糖、高盐、高脂肪,如油炸食物、冰激凌、含糖饮料、蛋糕、糖果、辣条等,尽量少吃或不吃。 吃零食也要“约法三章” 首先,需要培养孩子合理的三餐饮食习惯,规律三餐,保证正餐尤其是早餐的质量。孩子每天应以正餐为主,避免零食对正餐的影响,吃零食应与正餐间隔1小时以上。 其次,吃零食也需要专心,看电视和其他屏幕,以及玩耍时不吃零食。因为这个过程中很容易不自觉地摄入过量,久而久之引起肥胖。 最后,吃完零食要及时漱口,早晚要刷牙,注意口腔卫生。 包装零食的选购必读 1.看配料表。食品配料中含量越高的成分,排在配料表的前面。例如,配料表中只有生牛乳,说明是100%的纯牛奶,而如果水、白砂糖紧随其后,代表这是被稀释的牛奶。 2.看营养成分表。营养成分表一般包括了能量和四种核心营养素(即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的含量。按照国家标准,营养成分表里一般会写每100g,或每100ml中的营养成分情况。但也可以标出“一份”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因此,看表时需要仔细,不能被误导。 选择包装零食时,建议选择低糖、低盐、低脂的产品。其营养标签参考为,无脂食物:脂肪含量≤0.5克/100克(或毫升);低脂食物:脂肪含量固体≤3克/100克,液体≤1.5克/100毫升;低糖食物:食品含糖≤5克/100克(或毫升);低钠食物:食品含钠≤120毫克/100克(或毫升)。 因此,孩子们可以吃零食,重在选择吃什么、怎么吃。在吃好正餐、每日进食总量适宜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健康零食,既可满足孩子的味蕾对美味食品的渴望,又能达到一定程度的补充营养的目的。 非常感谢大家收听!好了,今天就科普到这里。我是小R,喜欢的朋友们可以点击关注及订阅按钮持续关注我的节目。

3分钟
2
9个月前

哮喘的识别与预防

各位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小R,感谢收听小R的健康笔记。今天跟大家分享哮喘的识别与预防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炎症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哮喘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4种:咳嗽、喘息、气短、呼吸困难。如存在长期咳嗽(时间超过8周,且在活动时加剧)、气短、气促、呼吸困难、胸闷、胸口有压迫感等情况,需警惕哮喘发作。 目前认为,哮喘发病可能与遗传、气道炎症、免疫与变态反应、气道神经调控异常等因素有关。 当哮喘患者发作时,周围人要做好心理安抚,帮助病人消除恐惧心理和焦虑情绪,不可使用镇静药物。同时,让病人保持坐位或半卧位,尽快清除口鼻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用药是治疗哮喘的关键。建议哮喘急性发作的1小时内,让病人吸入速效β2受体激动剂,如硫酸沙丁胺醇、硫酸特布他林等气雾剂,并规律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复合制剂。如症状缓解不明显,建议每隔1个小时再吸入1剂短效支气管扩张剂,如硫酸沙丁胺醇,坚持治疗1~3小时。如果是重度哮喘,应用上述急救药物不能缓解时,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如果病人出现严重呼吸困难,口唇、甲床青紫的情况,应尽快吸氧,并紧急送医救治。 如何预防哮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防治工作。 避免接触过敏原。建议过敏体质人群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化学烟雾、强烈气味等,预防过敏性哮喘急性发作。 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容易诱发肺及支气管等下呼吸道的炎症。建议哮喘患者注意保暖,防止因受凉导致上呼吸道感染,进而诱发哮喘急性发作。 识别哮喘发作的信号。如果突然出现咳嗽、喘息、胸闷、夜间憋醒等情况,或平时控制良好的咳嗽、胸闷、喘息等症状有加重趋势,可能是哮喘急性发作的信号,应及时使用控制哮喘的药物。需要注意的是,哮喘吸入药物使用不规范会影响疗效。建议哮喘患者掌握正确的吸入装置使用方法,以达到及时控制哮喘急性发作的目的。此外,哮喘患者外出时应随身携带缓解哮喘的药物。 保持心理平衡。情绪波动过大可能会加重哮喘症状。建议哮喘患者尽量避免过度紧张、兴奋、激动、焦虑等,尽量保持平和的心态,同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非常感谢大家收听!好了,今天就科普到这里。我是小R,喜欢的朋友们可以点击关注及订阅按钮持续关注我的节目。

2分钟
10
9个月前

“吊脖”锻炼能治颈椎?

各位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小R,感谢收听小R的健康笔记。今天跟大家分享“吊脖”锻炼能治颈椎? “吊脖子”的健身方式在身边屡见不鲜,大爷大妈将头吊在树上,身体跟随绳索摇晃摆动,有人认为可以达到“治疗颈椎病”的目的。专家提醒,这种健身不仅无法治疗颈椎病,甚至会损伤神经和脊髓,严重者还有可能高位截瘫。 “‘吊脖子’实际上是模仿了医院里的‘牵引式’治疗。”颈椎牵引能促进肌肉损伤恢复,减轻椎间盘压力负荷,对治疗颈椎病有一定作用。“但这种治疗方式不是适合所有颈椎病人,也不是看起来那样简单。”陈浩指出,一定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才会有效。如果操作不当,会出现肌肉、韧带损伤,下颌关节疼痛,引起神经系统炎症。更有甚者,还可能诱发颅神经或腰神经损伤,导致高位截瘫,还存在窒息的危险。 专家提醒,正确缓解颈椎病的锻炼应遵循缓慢、舒适、低强度的原则。保护颈椎,应从良好生活习惯做起。 不做低头族:玩手机,打电脑,打麻将,卧床看书报、看电视,不正确的写字姿势都会压迫颈椎。建议每低头50~60分钟,起身运动下,做颈部活动1~2分钟。 不做葛优躺:保持良好的睡姿,选择合适的枕头、床垫等。建议成年人枕头的高度在8~10厘米,选择中间低两边高,材质透气、软硬适中的枕头比较好。 注意颈部保暖:尤其夏天到了,长时间空调、电扇的直吹,可能不知不觉就让颈椎“紧张”了。在冷气房里,尤其要注意给脖子保暖。 治疗颈椎病,需要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方法。对于轻度的颈椎病,可以通过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方法进行缓解。然而,对于重度的颈椎病,则需要及时采取手术治疗,以免病情恶化。如果短期内颈椎不适没有得到缓解,建议尽早来院、对症治疗。 非常感谢大家收听!好了,今天就科普到这里。我是小R,喜欢的朋友们可以点击关注及订阅按钮持续关注我的节目。

2分钟
5
9个月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