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010 倪瑞宏:仙女日常奇緣

這是怪正常的第010期節目。 兩位主播分別來自台灣和山西,都有多年北京生活和工作經驗,目前座標台灣。 我們創造、收集、分享一切奇怪、有活力的念頭。一南一北、一山一海,共振發聲,在彼此之間,也在兩人和這世界之間。 本期和大家分享的是台灣仙女藝術家倪瑞宏的故事。 倪瑞宏是一位被廟宇認證過的仙女,她從事藝術工作,仙女這個身份會給她的藝術創作帶來什麼?同時,我們也討論了台灣的廟宇文化,女性的社會角色與符號,仙界與網絡社會的異同,以及「個人的自由是否可以構成一個藝術實踐」。 以下分享藝術家倪瑞宏作品: ▲《仙女日常奇緣:藝術家倪瑞宏的女子妄想》書封照片 ▲「閃亮抽籤機」中的黃衣小仙女提供面對人生困難的解套籤詩,倪瑞宏藝術作品,2013 ▲倪瑞宏藝術作品《我以為我很特別》,於台北市立美術館展出情形 ▲《我以為我很特別》花園預示圖,橋上是梁山伯與祝英台相遇的地方,走下橋,你會進到「情人雅座」體驗一段特別的關係 ▲倪瑞宏在紙盒上完成的畫作《天降葡萄小精靈的變身》 ▲倪瑞宏作品,姐妹陶瓷燈座組「深宮怨婦&包法利夫人,休閒娛樂抽空做做陶,結果她們都長得一臉哀戚」 ▲倪瑞宏作品,麻姑獻壽 ▲倪瑞宏作品,仕女持燈組 ▲倪瑞宏作品,蚌殼精系列(一) ​圖片:自藝術家網站、臉書。 本期主播: 振江@北方,胡人,前媒體人,自由撰稿人 Zoe @南方,漢人,前媒體人,文化創意策劃人 本期提到的作品: 《仙女日常奇緣:藝術家倪瑞宏的女子妄想》:倪瑞宏 《蓬萊仙山悲情夢》:倪瑞宏 ​《蓬萊仙山春遊記》:黃郁仁 視覺: 「怪正常的」是由媒體人趙振江、Zoe發起的文化品牌,包含podcast、繁體出版、策展、工作坊等內容,亦創造、收集、分享一切奇怪、有活力的念頭。一南一北、一山一海,共振發聲,在彼此之間,也在兩人和這世界之間。

38分钟
17
1年前

EP009 九槍:蔡崇隆朝台灣社會開一槍

這是怪正常的第009期節目。 兩位主播分別來自台灣和山西,都有多年北京生活和工作經驗,目前座標台灣。 我們創造、收集、分享一切奇怪、有活力的念頭。一南一北、一山一海,共振發聲,在彼此之間,也在兩人和這世界之間。 本期節目分享台灣導演蔡崇隆的紀錄片《九槍》。 2022年該片獲金馬最佳紀錄片,頒獎現場,蔡崇隆全程不發一言,以此凸顯片中反映出來的移工在台灣被漠視、幾乎失語的現狀。在請製片代讀的獲獎感言中,蔡崇隆提到: 「拍攝這部片的最大目的,是希望阮國非的死是有價值的。就像當年鄒族青年湯英伸事件令人痛心,現在越南青年阮國非的悲劇也不應該被遺忘。他們的生命和我們的一樣珍貴。 福爾摩沙台灣,除了原住民族,所有人包括我,都是華人移民工祖先的後代,我們不應該排斥任何到這裡生根或工作的外來族群。」 ▲金馬頒獎現場,圖片來源:金馬影展 TGHFF臉書專頁 紀錄片源於2017年的阮國非事件,「當年8月31日,越南籍失聯移工阮國非在新竹縣鳳山溪畔遭警員連開九槍,最終不治身亡,年僅27歲。當晚,蔡崇隆和太太阮金紅在兩人共同創立的「越在嘉文化棧」吃晚餐。他太太出身越南,位於嘉義縣民雄鄉的「越在嘉」是當地越南人聯繫情誼的重要據點。新聞一曝光,蔡崇隆不解,警察追捕失聯移工可以理解,但為何要開如此多槍?」 媒體報導,「蔡崇隆過去十餘年來與妻子阮金紅一起拍新移民的故事,過去多以人物故事、逃跑移工為主,但與其說因為另一半是新移民而拍,更精確的是,他因另一半逐漸融入新移民社群,了解外界因移工刻板印象而產生的疑問與背後原因。 於是熟悉逃跑移工脈絡的他,看到了新聞媒體中的阮國非案,覺得太不尋常,因此有了好奇心,起初構想是希望透過調查、訪談,以戲劇重演阮國非被開槍的過程,以第一人稱的視角呈現結構性問題,但在偶然機會下,他拿到了事發當天的密錄器影像,才發現過程跟外界想像的完全不同。」 ▲蔡崇隆採訪阮國非父亲 蔡崇隆接受《人物志》採訪介紹,「看完20幾分鐘的(密錄器)影像,發現社會爭論用槍時機、比例原則完全偏離重點,他甚至認為,只要看了密錄器動態畫面,觀眾自有定論問題出在哪裡。 蔡崇隆原本想像,是阮國非做了什麼動作攻擊對方,當事人才會開那麼多槍,但畫面的呈現,跟自衛沒有關係。幾乎就是事發經過的全程影像,可以看到阮國非在警察對面,那九槍是怎麼開的;中槍以後,他躺在地上的狀態,警察的情緒狀態,以及第二批、第三批抵達的十幾位警察、民眾與救護車的處置情況。 儘管蔡崇隆多少也明白,台灣對移民移工的心態,但看完了影像,他仍沒辦法理解,現場人們的反應。『簡單來說就是,台灣社會不了解移工的集體心理,然後莫名的害怕,幾種想法結合在一起,也因為那樣的集體心理反應,造成延誤就醫』。」 幾經思考,蔡崇隆把未經剪輯的密錄器影像完整放進了紀錄片,我在電影院看到了這一段影像:阮國非被連開九槍,在現場的警察和圍觀的眾人眼中,他好像是和台灣人不一樣的獵物,甚至可以說是社會的漠視心理殺死了阮國非,並連開了九槍。 但誰都不能保證,槍口何時會反噬,對準台灣社會。 導演蔡崇隆率先朝台灣社會開了一槍,提出警告。 本期主播: 振江@北方,胡人,前媒體人,自由撰稿人 Zoe @南方,漢人,前媒體人,文化創意策劃人 本期提到的作品: 《九槍》導演,蔡崇隆 本期内容参考以下内容,谨致谢忱: 1.王昀燕:紀錄本身即有其意義:蔡崇隆紀錄片《九槍》 2.吳亭儀:【金馬59】最佳紀錄片獎《九槍》 導演蔡崇隆專訪,他用事發影像翻轉真相 視覺: 「怪正常的」是由媒體人趙振江、Zoe發起的文化品牌,包含podcast、繁體出版、策展、工作坊等內容,亦創造、收集、分享一切奇怪、有活力的念頭。一南一北、一山一海,共振發聲,在彼此之間,也在兩人和這世界之間。

48分钟
43
1年前

EP008 儒俠胡金銓:天使永望故鄉

這是怪正常的第008期節目。 這期節目分享台灣導演林靖傑的紀錄片《大俠胡金銓》。這部紀錄片分為兩部,其一《先知曾經來過》,其二《斷腸人在天涯》。去年11月在台北看完紀錄片,我就發出感慨,要把掌聲送給林靖傑,更要把掌聲和鮮花獻給導演胡金銓。 後來,我真的去台灣金寶山墓地為胡金銓導演獻上了鮮花,點燃了一支煙。 本期節目,我們聊了林靖傑如何去貼近一個偉大的導演,如何在致敬之余展現自己的洞見和野心;也分享了我們對胡金銓導演的一些看法,我們爬梳資料,閱讀文本,試圖理解胡金銓如何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行進在創作的荒原上。 ▲胡導在金寶山墓園的紀念碑 ▲胡導紀念碑文 ▲我為胡導獻上鮮花與香煙 ▲刊發在《經濟觀察報》的文章《儒俠胡金銓》 本期主播: 振江@北方,胡人,前媒體人,自由撰稿人 Zoe @南方,漢人,前媒體人,文化創意策劃人 本期提到的作品: 《大俠胡金銓》:導演,林靖傑 《大醉俠》:導演,胡金銓 《俠女》:導演,胡金銓 《空山靈雨》:導演,胡金銓 《山中傳奇》:導演,胡金銓 《老舍和他的作品》:胡金銓 《胡金銓武俠電影作法》:胡金銓述,山田弘一、宇田川幸洋著,歷河、馬宋芝譯 《關於胡金銓:壯闊與哀愁》:印刻文學大俠胡金銓專題藍祖蔚、林靖傑 《武俠女力與陰性山林——胡金銓與中國小傳統文化》:陳相因 視覺: 「怪正常的」是由媒體人趙振江、Zoe發起的文化品牌,包含podcast、繁體出版、策展、工作坊等內容,亦創造、收集、分享一切奇怪、有活力的念頭。一南一北、一山一海,共振發聲,在彼此之間,也在兩人和這世界之間。

40分钟
56
1年前

EP005 台湾小市集:怪正常的攝影朋友們

這是怪正常的第005期節目,這期節目分享的是一個小事件,我們「怪正常的」第一次出門擺攤,參加攝影市集,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們在台灣擺攤的經歷和故事。 我們這次練攤兒的地點是「台北當代藝術館」門前廣場,帶出來和台灣朋友們分享的是七位藝術家的攝影集和他們授權限量沖印的照片。七位藝術家分別是嚴明、孫彥初、彭楊軍、神思遠、寧舟浩、李揚、黃曉亮。 出發之前,最好奇的是台灣讀者對這七位藝術家的作品會有何反應。擺攤兩天,我們的攤位上一直都有讀者來互動,更有不少讀者在我們準備的留言簿上寫下了他們想對藝術家說的話,我們在節目裡都一一做了分享。 分享市集現場圖片如下: 本期主播: 振江@北方,胡人,前媒體人,自由撰稿人 Zoe @南方,漢人,前媒體人,文化創意策劃人 本期提到的作品: 嚴明:《昨天堂 》 孫彥初:《沈溺於此》《虛構集》《不夠漫長》《顯影繪》 彭楊軍《可能的往事》 神思遠:《卑鄙的花》 寧舟浩:《毛家工業園》 李揚:《404 NOT FOUND》 黃曉亮:《可黑夜並未因此而離去》 視覺: 「怪正常的」是由媒體人趙振江、Zoe發起的文化品牌,包含podcast、繁體出版、策展、工作坊等內容,亦創造、收集、分享一切奇怪、有活力的念頭。一南一北、一山一海,共振發聲,在彼此之間,也在兩人和這世界之間。

62分钟
44
1年前

EP004 雲門舞集:薪火相傳

這是怪正常的第004期節目,這期節目分享台灣雲門舞集最近重演的舞劇《薪傳》,這部舞劇說盡台灣先民跨過黑水溝,九死一生,篳路藍縷,以啓山林的故事,真是一部《薪傳》,半部台灣史。 為了慶祝雲門創始五十週年,已經退休的林懷民再次出山,帶領雲門舞者重跳據稱「跳一次死一次」的《薪傳》。 我們分享在現場看到舞劇表演的感受,也試圖分析雲門舞集為什麼五十年屹立不倒?林懷民有何人格魅力,他如何挑選接班人,雲門新任藝術總監鄭宗龍又是如何接手雲門,他如何在葆有雲門原有精神氣質的基礎上,發出自己的新聲音。也分享我來台灣兩年在地生活的新觀察。 ▲《薪傳》紀念冊 ▲《薪傳》演出前的導覽活動 ▲《薪傳》演出前的導覽活動 ▲《薪傳》演出前的導覽活動 ▲《薪傳》演出後舞者謝幕 | 黃秀華攝 ▲《薪傳》演出後舞者謝幕 | 黃秀華攝 ▲舞者謝幕,紀念曾參與《薪傳》道具設計,於4月22日去世的雕塑家朱銘 | 黃秀華攝 本期主播: 振江@北方,胡人,前媒體人,自由撰稿人 Zoe @南方,漢人,前媒體人,文化創意策劃人 本期提到的作品: 《薪傳》:編舞,林懷民 ​《十三聲》:編舞,鄭宗龍 《霞》:編舞,鄭宗龍 《激流與倒影》:林懷民 《蟬》:林懷民 《少年懷民》:楊孟瑜 《打開雲門:解密雲門的技藝、美學與堅持》:鄒欣寧等 視覺: 特別感謝:在任何時代都有篳路藍縷開路的人,獻上我們的掌聲和敬意。 「怪正常的」是由媒體人趙振江、Zoe發起的文化品牌,包含podcast、繁體出版、策展、工作坊等內容,亦創造、收集、分享一切奇怪、有活力的念頭。一南一北、一山一海,共振發聲,在彼此之間,也在兩人和這世界之間。

40分钟
41
1年前

EP002 女性的選擇:做油麻菜籽還是殺夫

這是怪正常的第002期節目,這期節目分享台灣最近重映的電影《油麻菜籽》,也提到新近流行的日本社會學家上野千鶴子,台灣作家李昂的小說《殺夫》,兩岸對女性命運的不同認識以及我們的觀影體驗與田野觀察。 《油麻菜籽》是發行於1984年的電影,改編自作家廖輝英的同名小說。導演萬仁,編劇侯孝賢、廖輝英,剪輯廖慶松,配樂李宗盛,片尾曲蔡琴。該片獲得金馬獎最佳女配角,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香港電影金像獎年度十大華語片。 《殺夫》(原名《婦人殺夫》)是台灣女作家李昂創作的中篇小說,首次發表於1983年11月台灣《聯合報》,後於同年由聯經出版事業公司出版。 1984年,改編自《殺夫》的同名電影上映,由曾壯祥執導,夏文汐、白鷹主演。值得一提的是該片的攝影師是台灣著名攝影大師張照堂。有一個巧合,1983年,侯孝賢、曾壯祥、萬仁共同完成電影《兒子的大玩偶》。 《兒子的大玩偶》是依據台灣作家黃春明所撰寫的小說《兒子的大玩偶》、《小琪的那頂帽子》和《蘋果的滋味》為基礎,進行改編的集錦電影作品,是 「台灣新浪潮電影」的開端作品之一,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1986年7月,《殺夫》發表於《收穫》第1期。1987年1月,《殺夫》發表於《小說選刊》第1期。 1993年5月,李昂應東京大學文學部的邀請演講,與上野千鶴子作了一次對談,後來李昂又在雜誌《世界》上第二次與上野千鶴子對談。 2007年1月至2010年7月,上野千鶴子連載在雜誌《scripta》第二號至十六號的專欄「日本的厭女文化」的所有文章經過編修,增添第十六章後,於2010年集結出版,取名《厭女:日本的女性嫌惡》。 2022年,上野千鶴子與鈴木涼美的書信對話集《始於極限》被翻譯成中文,書中兩人袒露心扉,談及自我與男性的關係、與家庭的關係、與母親的關係,將那些仍糾葛不清甚至有些羞恥的自我展現給對方與讀者。 上野的書在中國成為了暢銷書,如同30年前在日本一樣。 2023年,《厭女》增訂本中文版上市,暫列當當網社會科學新書榜第一位,新老版本的讀者評論累計已達83470條。 ▲《油麻菜籽》海報 ▲《油麻菜籽》中女兒的飾演者蘇明明 ▲以李昂小說《殺夫》改編的同名電影,圖為電影海報 本期主播: 振江@北方,胡人,前媒體人,自由撰稿人 Zoe@南方,漢人,前媒體人,文化創意策劃人 本期提到的作品: 《油麻菜籽 》:導演,萬仁 《厭女:日本的女性嫌惡》:上野千鶴子 《殺夫》小說:李昂 《殺夫》電影:導演,曾壯祥 痛感三部曲《疼》《鹽》《裂》:孫頻 《俗女養成記》:江鵝原著,嚴藝文、陳長綸編導 視覺: 特別感謝華文電影推手褚明仁先生推薦《油麻菜籽》。 ​文章部分內容參考以下作品,謹致謝忱: 1.劉璐:《成為上野千鶴子》|《人物》 2.佟鑫:《上野千鶴子<厭女>推出增訂本:職場性騷擾是工傷》|《第一財經》 「怪正常的」是由媒體人趙振江、Zoe發起的文化品牌,包含podcast、繁體出版、策展、工作坊等內容,亦創造、收集、分享一切奇怪、有活力的念頭。一南一北、一山一海,共振發聲,在彼此之間,也在兩人和這世界之間。

37分钟
68
1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