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市场风浪下的文学杂志,如何生存? | 欧宁&吴琦

【本节目由中信出版·大方出品,JustPod制作】 《萌芽》《最小说》《独唱团》等杂志构成了我们青年时代不可或缺的记忆。即便当时对文学还没有明确的概念,我们还是可以通过杂志感知到一个更丰富细腻的世界。对读者来说,杂志连接期了每个人的阅读经验;对作者而言,杂志为他们提供了表达的空间。 在信息渠道和娱乐方式如此丰富的今天,杂志不得不面临“集体死亡”。或许我们已经不再需要通过杂志来了解世界了,那么杂志还能发挥什么作用呢?被认为是“小众”的文学杂志如何在市场的风浪中生存?它还能背负起为汉语写作注入新鲜血液的使命吗? 本期跳岛节目邀请了《天南》主编欧宁与《单读》主编吴琦,一起聊聊文学杂志。文学杂志如何处理与当下市场的关系?创办一本文学杂志会遇到怎样的挑战?在价值多元的今天,独立文学杂志如何实现“自我赋权”以获得市场和读者的认可?文学杂志还能为读者带来哪些可能? 微信添加跳岛FM助手(ID:TDFMZS)进入听众群,欢迎与我们交流。 【主持】 祝羽捷,写作者,中英文化社交媒体大使,曾任《时尚芭莎》专题总监。著有《世界从不寂静》《人到了美术馆会好看起来》等作品,译有《哗众取宠》《文艺复兴人》。 【嘉宾】 欧宁,艺术家,策展人,作家。《天南》创刊主编。英文文集Utopia in Practice将由Palgrave Macmillan于2020年出版。 吴琦,《单读》主编。《下一次将是烈火》译者,最近出版《把自己作为方法》。 【时间轴】 02:34 80年代刘心武主编的《人民文学》:焕然一新的先锋文学 04:47 吴琦谈《天南》对自己的影响:“让我觉得文学也许跟我有关系。” 05:52 欧宁为何创办《天南》:北岛的朦胧诗、民刊潮与青春时代的写作梦 09:29 在光怪陆离的现代社会里,文学杂志存在的理由 16:13 “公共策展式”思路、民主化封面,《天南》把阅读主动权交给读者 18:44 创办一本文学杂志的挑战:稿源 19:31 盛可以、周恺的小说曾是其他杂志的退稿,《天南》却如获至宝 24:29 《单读》的转变:当代年轻人用书写去反思世界时,不可能离开小说和诗歌 26:43 “价值多元的今天,作者们对文学权力中心的向往为何还如此强烈?” 31:00 独立文学杂志如何实现“自我赋权”? 33:19 欧宁:市场不是文学的敌人,我不愿意把文学看成理想主义的东西 38:43 《单读》“水手计划”资助青年创作者旅行写作,杂志组稿之外还带来图书出版 43:37 单向街“书店+刊物+商业”的独特业态:《单读》为其他更挣钱的部门提供文学奖等内容策划,从而获得商业赞助 46:08 欧宁:小众就是先人一步引领时代趋势,身后留下的将会成为大众市场 52:50 “注意力丧失时代”的许知远《十三邀》:以被嘲讽的方式反向引起大家对严肃议题的关注 【节目中提到的杂志和书】 《人民文学》 《美术》 《萌芽》 《天南》 《单读》 《印刻文学生活志》 《巴黎评论》 《白色评论》 《把自己做为方法》 【本期嘉宾推荐杂志】 McSweeney’s Dave Eggers主编 N+1 Chad Harbach;Charles Petersen;Marco Roth等编 【音乐】上海复兴方案 片头 - Public Poet 片尾 - There and Then 【视觉设计】孙晓曦 【后期制作】韩韩 【制作总监】王若弛 【收听方式】 你可以在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FM、轻芒小程序,以及Apple Podcasts、Castro、Pocket Casts等泛用型播客客户端上找到我们,订阅收听「跳岛FM」。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跳岛FM 微博:跳岛FM 邮箱:[email protected]

63分钟
8k+
4年前

18 食物书写:有情感才性感 | 毛尖&张忌

【本节目由中信出版·大方出品,JustPod制作】 《风味人间》的大火又掀起了一阵国民美食热,有人说它拍出了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还触发了一代人的童年记忆。但也有人诟病它用拍AV的模式拍食物,强行比喻,画面过于华丽而缺少烟火气。该怎样评价影视镜头里的美食“书写”呢?什么样的美食书写才性感却不油腻?导演陈晓卿说“中国人都有饥荒的基因”,那么这一基因是否影响了文学和影视作品中有关食物的表达呢? 不可否认的是,“食物里面自带密码,这个密码就是文化”。本期跳岛节目邀请到了作家毛尖和小说家张忌,我们将从展现宁波风物的小说《南货店》谈起,在这本书里,吃喝之间透露的不仅是人生况味,还有南方人对待生死的超然。南北方系的食物书写究竟有何区别?为什么汪曾祺、苏童等人作品中的食物描写那么有人情味?人物的饮食与时代的命运有着怎样的勾连?不妨收听这期节目,品味不同食物背后的社会经济背景与童年记忆。 微信添加跳岛FM助手(ID:TDFMZS)进入听众群,欢迎与我们交流。 【主持】 小李,媒体人、文学评论人。 【嘉宾】 毛尖,作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著有《非常罪 非常美:毛尖电影笔记》《当世界向右的时候》《例外》《有一只老虎在浴室》《凛冬将至》等二十种。 张忌,宁波人,小说家。著有长篇小说《公羊》《出家》《南货店》,中短篇小说集《小京》《搭子》等。 【时间轴】 02:03 南货店的杂糅性:食物、农耕用品和私密的女性用品都能在南货店买到 06:29 毛尖:“小津安二郎要是写小说的话,可能会像张忌那么写” 09:00 张忌小说的风物书写:写出南方城市与中国命运相勾连的历史图景 11:16 “食物的精神分析”:“吃什么”和当时的精神状态是匹配的 19:27 《白日焰火》中的小笼包、小津镜头里的白米饭:有情感食物才“性感” 20:16 美食纪录片的“A片”逻辑:大鱼大肉的油腻和形容词过载表现的是“纵欲” 22:27 为什么方便面达人在B站的收视率这么高? 29:53 汪曾祺、梁实秋、周作人等南方系作家:吃得好才写得好 32:23 苏童《白雪猪头》:食物的匮乏造就的高潮感 33:05 物资贫乏时代的特权:从供销社人手里买到的其实是想要的生活 37:10 “伤痕”过后的空洞就“塞”美食、女性、权力来填补 41:00 许鞍华《客途秋恨》:写食物就是写民族志 51:33 “吃鸡心长记性”:童年的食物记忆与社会经济、民俗挂钩 【节目中提到的书】 《棋王》 阿城 《白雪猪头》 苏童 《鱼翅与花椒》[英] 扶霞·邓洛普 《繁花》金宇澄 【音乐】上海复兴方案 片头 - Public Poet 片尾 - There and Then 【视觉设计】孙晓曦 【后期制作】韩韩 【制作总监】王若弛 【收听方式】 你可以在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FM、轻芒小程序,以及Apple Podcasts、Castro、Pocket Casts等泛用型播客客户端上找到我们,订阅收听「跳岛FM」。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跳岛FM 微博:跳岛FM 邮箱:[email protected]

53分钟
11k+
4年前

17 “摇滚诗人”外外与南京作家往事 | 韩东&李黎

【本节目由中信出版·大方出品,JustPod制作】 一位名叫吴宇清的南京人在17年的9月“转身离开”。生前,他拥有公务员、电台DJ、乐队成员、影视学院代课老师等多重身份,甚至被人称为“南京地下音乐教父”。当他写诗时,名叫“外外”。 大多数时候,写诗对于他来说是一项隐秘的活动,是酒局结束朋友散去后自言自语的“寂寞游戏”。他的离世让南京作家圈的朋友们感到意外,但回忆起来又觉得一切都有安排,那个 “手上有南京烟半截”的少年外外绝不允许自己陷入“中年生活的泥潭”。 那么,外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他的诗歌因何而独特?曾是电台DJ的他怎样影响了摇滚青年和本土乐队?他与南京几代作家之间有着怎么样的交集?八九十年代的南京作家群是怎样形成的?“他们”文学社有什么样的文学理念? “这些是诗/这些是更刺激的暴露”,七八点乐队在今年7月发布了纪念外外的这首《电台天书》,我们也邀请到了外外的朋友韩东、李黎,一起追忆这段南京往事。 微信添加跳岛FM助手(ID:TDFMZS)进入听众群,欢迎与我们交流。 【主持】 小李,媒体人、文学评论人。 【嘉宾】 韩东,作家、诗人。著有诗集、中短篇小说集、长篇小说、散文随笔等四十余种,导演电影、话剧各一部,最近出版有言论集《五万言》。 李黎,作家、江苏文艺出版社编辑,著有《水浒群星闪耀时》等。 【时间轴】 02:10 外外的“主业”是朋克,他对抗所有世俗意义上的成就 03:42 外外是否连接起了南京的摇滚乐圈和诗歌圈? 07:20 外外的诗有自己独特的精神谱系:他从摇滚乐、电影和朋友的酒局中汲取灵感 11:35 “有些人写诗就像打仗,是奔着某个阵地去的”,但外外不是 15:04 “南京地下音乐教父”:“对于亚文化的,哪怕粗糙的东西,外外都支持” 23:44 外外自出版诗集《洞》,名字来自南京地下乐队的据点五台山防空洞 24:57 为什么几乎所有朋友都不看外外的诗? 32:11 “手上有南京烟半截”的少年外外绝不允许自己陷入“中年生活的泥潭” 32:34 韩东准备以外外为原型写一个小说,名字叫《伪装者》 48:09 写诗、组社团、办刊物:北岛的启示与八十年代的文学热 50:25 “他们”文学社:反对用同一种美学标准写作 56:00 顾前小说里的酒局和牌局:作家们坐在一起聊天,解决彼此生活的问题 【节目中提到的书】 《我将成为明月的椅子》外外 《五万言》韩东 【本期嘉宾推荐图书】 《我将成为明月的椅子》外外 《去海拉尔》王咸 【音乐】 片头:Public Poet - 上海复兴方案 片尾:电台天书 - 七八点 【视觉设计】孙晓曦 【后期制作】韩韩 【制作总监】王若弛 【收听方式】 你可以在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FM、轻芒小程序,以及Apple Podcasts、Castro、Pocket Casts等泛用型播客客户端上找到我们,订阅收听「跳岛FM」。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跳岛FM 微博:跳岛FM 邮箱:[email protected]

67分钟
3k+
4年前

16 斯蒂芬·金:我在洗衣房写作,等了七年才有像样的桌子 | 于是&时晨

【本节目由中信出版·大方出品,JustPod制作】 如果你还不知道斯蒂芬·金,那你也一定听说过他小说改编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闪灵》《迷雾》《危情十日》……库布里克精心布置的诡异细节和恐怖元素让《闪灵》成为了无法复刻的惊悚经典,而原著作者斯蒂芬·金却对电影颇有微词:“这是一辆又大又好看,却没有引擎的凯迪拉克”。为什么斯蒂芬·金如此讨厌库布里克改编的电影?与豆瓣榜单必打卡的改编电影相比,为什么他的小说在国内知名度不高? “一个人就像一家漫威公司”的斯蒂芬·金,凭借恐怖小说成为了一种现代流行文化符号,其实无论是作品的艺术价值还是创作的生命力,斯蒂芬·金都远远超越了“恐怖”的单一标签。他难以被复制的秘诀是什么?在洗衣台上伏案写作的经历,如何促使他成为“working class hero”?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斯蒂芬·金的译者于是和推理作家时晨,聊一聊斯蒂芬·金畅销背后的秘密与恐怖面具下的温情。 微信添加跳岛FM助手(ID:TDFMZS)进入听众群,欢迎与我们交流。 【主持】 小李,媒体人、文学评论人。 【嘉宾】 于是,作家,译者。译有斯蒂芬·金、丹·布朗、珍妮特·温特森、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等作家的作品。著有《查无此人》《你我好时光》等。 时晨,推理作家,上海作家协会会员。代表作《密室小丑》《罪之断章》。 【时间轴】 06:25斯蒂芬·金的创作野心:打通流行文学与严肃文学之间的隔界 10:00恐怖与灾难只是打开人心魔的一种方式 13:34 不止是恐怖,车祸过后的斯蒂芬·金:“超能力”减弱,现实批判力加强 19:20为什么斯蒂芬·金的小说在国外畅销,在国内却表现平平? 20:52《迷雾》:中国读者为何无法体会基督文化的恐怖符号与末日恐惧? 21:56斯蒂芬·金提供的恐怖范式:美剧《行尸走肉》是《末日逼近》的僵尸版 26:01原生家庭如何孕育“working class hero”斯蒂芬·金 30:02“我在洗衣房里屈膝写作,等了七年才有像样的桌子” 31:33斯蒂芬·金:我讨厌库布里克对《闪灵》的改编! 33:52《写作这回事》:给所有初阶写作者的“工具箱” 37:54《肖申克的救赎》只收了一美元的改编费:“这种越狱电影导演应该拍不出来吧。” 40:18“一个人就像一个漫威公司”:作为流行文化符号的斯蒂芬·金,为什么能产生历时弥久的影响 45:37《黑暗塔》:用平平无奇的对话打开平行世界 50:12《头号书迷》:狂热粉丝与“死亡威胁” 55:54《闪灵》《长眠医生》:以温柔之力对抗邪恶降临 【节目中提到的书】 斯蒂芬·金作品: 《肖申克的救赎》 《写作这回事》 《魔女嘉莉》 《闪灵》 《黑暗塔》 《杜马岛》 《梅赛德斯先生》 《绿里》 《头号书迷》 《亚特兰蒂斯之心》 《撒冷镇》 《穹顶之下》 《末日逼近》 《长眠医生》 《迷雾》 【本期嘉宾推荐图书】 《写作这回事》[美] 斯蒂芬·金 《绿里》[美] 斯蒂芬·金 【视觉设计】孙晓曦 【后期制作】韩韩 【制作总监】王若弛 【收听方式】 你可以在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FM、轻芒小程序,以及Apple Podcasts、Castro、Pocket Casts等泛用型播客客户端上找到我们,订阅收听「跳岛FM」。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跳岛FM 微博:跳岛FM 邮箱:[email protected]

59分钟
5k+
4年前

15 如何在小径分岔的文学作品中“升级通关”?| 马凌&沈宇

【本节目由中信出版·大方出品,JustPod制作】 在这样一个快速阅读、信息泛滥的时代,你在读书时是否总有种“看了跟没看一样”的焦虑?如果有一份“阅读说明书”就好了!在跳岛FM往期的节目中,我们谈论了不少文学作品,这次我们决定和大家聊聊“如何读书”。我们邀请到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豆瓣读书达人马凌老师,以及曾经编书、现在仍在买书的爱书人沈宇,带领大家在小说阅读分支庞杂的小径上“升级通关”。 说到读书,总是绕不开经典作品。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结合社会历史背景,是不是可以打开主角们的隐藏剧本?文本细读和随性阅读的体验有何不同?为什么优秀的作家往往是经典作品的资深读者?研究文学的学院派作家写出来的作品会更有意思吗? 微信添加跳岛FM助手(ID:TDFMZS)进入听众群,欢迎与我们交流。 【主持】 小李,媒体人、文学评论人。 【嘉宾】 马凌,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活跃于豆瓣上的书评人。 沈宇,曾经编书,现在仍在买书,偶尔也读点书。 【时间轴】 03:29马凌的“四种读者类型”比喻:甲虫型、蚯蚓型、蜜蜂型、蝴蝶型 07:12从《傲慢与偏见》看18、19世纪英国的继承制度与婚恋市场 15:06把社会冲突“装进”谈情说爱中:《简爱》的“内向受虐”VS《呼啸山庄》的“外向施虐” 17:55我们该用现代的道德标准去审查文学经典吗? 20:48卡尔维诺《为什么读经典》:接受经典和反对经典都是塑造自我的过程 33:41詹姆斯·伍德眼中的福楼拜——无关琐碎细节堆积出的真实 34:29纳博科夫讲解《包法利夫人》:布尔乔亚气味的“千层饼” 41:46哈德罗·布鲁姆:在大学里,阅读几乎不被当成一种乐趣来教 43:37昆德拉《被背叛的遗嘱》:“卡夫卡学”与阅读卡夫卡是两回事 47:48学院派小说家们:北欧神话与中世纪文学专业读者托尔金如何开启奇幻文学先河 52:01跨文本阅读:不读《寻找<局外人>》就不会知道加缪是黑色小说的“重度患者” 【节目中提到的书】 《傲慢与偏见》[英]简·奥斯汀 《局外人》[法]阿尔贝·加缪 《荷马史诗》[古希腊]荷马 《奥德赛》[古希腊]荷马 《简爱》[英]夏洛蒂·勃朗特 《勃朗特姐妹》[英] 特里·伊格尔顿 《藻海无边》[英]简﹒里斯 《呼啸山庄》[英]艾米莉·勃朗特 《为什么读经典》[意]伊塔洛·卡尔维诺 《小说鉴赏》[美]克林斯·布鲁克斯 《文字的力量》[美]马丁·普克纳 《小说机杼》[英]詹姆斯·伍德 《被偷换的孩子》[日]大江健三郎 《玩偶之家》 [挪威]亨里克·易卜生 《破格》[英]詹姆斯·伍德 《私货》[英]詹姆斯·伍德 《最接近生活的失误》[英]詹姆斯·伍德 《影响的焦虑》[美]哈罗德•布鲁姆 《小世界》[英]戴维·洛奇 《西方正典》[美]哈罗德•布鲁姆 《如何读,为什么读》[美]哈罗德·布鲁姆 《被背叛的遗嘱》[捷克]米兰·昆德拉 《小说的艺术》[捷克]米兰·昆德拉 《小说稗类》张大春 《玫瑰的名字》[意]翁贝托·埃科 《傅科摆》[意]翁贝托·埃科 《冰与火之歌》[美]乔治·R. R. 马丁 《魔戒》[英]J·R·R·托尔金 《寻找<局外人>》 [美]爱丽丝·卡普兰 《邮差总敲两次门》[美]詹姆斯·M·凯恩 《微暗的火》[美]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堂吉诃德》[西]塞万提斯 《新千年文学备忘录》[意]伊塔洛·卡尔维诺 《小说生活》毕飞宇 张莉 《谈话录》王安忆 张新颖 《九三年》[法]维克多·雨果 《水浒传》[明]施耐庵 《红楼梦》[清]曹雪芹 【本期嘉宾分享图书】 《卡特制造》[英]埃德蒙·戈登 《单一民族神话的起源》[日]小熊英二 【视觉设计】孙晓曦 【后期制作】韩韩 【制作总监】王若弛 【收听方式】 你可以在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FM、轻芒小程序,以及Apple Podcasts、Castro、Pocket Casts等泛用型播客客户端上找到我们,订阅收听「跳岛FM」。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跳岛FM 微博:跳岛FM 邮箱:[email protected]

59分钟
6k+
4年前

14 老伙计,我敢打赌你一定会喜欢翻译腔的! | 黄昱宁&于是

【本节目由中信出版•大方出品,JustPod制作】 前段时间,美国“垮掉的一代”作家杰克·凯鲁亚克的作品《在路上》突然出现了十几个版本。随着凯鲁亚克进入公版领域,各出版机构竞相涉足这部话题之作。垮掉派的《圣经》、重新定义美国文学的世纪经典、嬉皮士的放逐与自由……面对不同的宣传语、封面和译本,我们该如何选择?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同时作为译者和写作者的黄昱宁和于是,带来一期“文学翻译面面观”。引起部分读者反感的翻译腔真的有罪吗?与老一辈翻译家的作品相比,如今的文学翻译质量真的下降了吗?我们还聊了聊作为职业的译者。吃力不讨好,稿酬低,为什么还是有很多人热衷于投身翻译这个行业?在今天,译者应该如何看待读者的“挑刺儿”行为? 微信添加跳岛FM助手(ID:TDFMZS)进入听众群,欢迎与我们交流。 【主持】 祝羽捷,写作者,中英文化社交媒体大使,曾任《时尚芭莎》专题总监。 著有《世界从不寂静》《人到了美术馆会好看起来》等作品,译有《哗众取宠》《文艺复兴人》。 【嘉宾】 黄昱宁,上海译文出版社副总编,英语文学译者,小说及散文作家。 译有F.S.菲茨杰拉德、亨利·詹姆斯、阿加莎·克里斯蒂、伊恩·麦克尤恩等多位外国作家的作品。著有小说集《八部半》,散文集《一个人的城堡》《阴性阅读,阳性写作》等。 于是,作家,译者。 译有斯·蒂芬金、丹·布朗、珍妮丝·温特森、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等作家的作品。著有《查无此人》《你我好时光》等。 【时间轴】 04:50从自主挑选到大数据推送,读者该如何选择小说译本? 07:25经典作品为什么需要重译:切合当代人的语境。 11:44文学翻译要通俗好读还是要保留原作设置的“阅读障碍”? 18:12翻译腔之争:小说翻译的语言风格应该保留异域感还是因地制宜? 29:25翻译不仅看译者文字能力也看个人风格:想象木心翻译法国诗歌和斯蒂芬·金小说。 32:18对于网络流行语,文学翻译该如何取舍? 35:05书籍翻译稿酬10年未涨再引热议,中译者平均收入在国际上处于低水平。 40:31公版书的扎堆出版vs非公版书的紧缺和翻译难 42:30如今文学作品的翻译质量真的下降了吗? 47:40翻译对创作的影响:汲取养分与自我怀疑。 【节目中提到的书】 《在路上》[美]杰克•凯鲁亚克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傅雷 【本期嘉宾分享图书】 《厄普代克短篇小说集》[美]约翰•厄普代克 《管家》[美]玛丽莲•罗宾逊 【视觉设计】孙晓曦 【后期制作】韩韩 【制作总监】王若弛 【收听方式】 你可以在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FM、轻芒小程序,以及Apple Podcasts、Castro、Pocket Casts等泛用型播客客户端上找到我们,订阅收听「跳岛FM」。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跳岛FM 微博:跳岛FM 邮箱:[email protected]

58分钟
6k+
4年前

13 台湾文学的“内向世代”:小说家应该直面现实还是凝视自我? | 郭玉洁&王小平

【本节目由中信出版•大方出品,JustPod制作】 金马奖电影《阳光普照》让不少人了解到袁哲生这位台湾作家,电影里阿豪口中那个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就出自袁哲生《寂寞的游戏》。2004年,写下这个故事的袁哲生自杀了,阿豪也有着相似的结局。24小时不间断的阳光普照,让孤独无处躲藏,就像袁哲生在《送行》里写早一步走向死亡的台湾作家黄国峻,“国峻在我心中是一个勇敢的人,只是没有想到这份勇气一直以来是那样用力”。处于和平世代的每个人,也许都在这样“用力”。 黄锦树称袁哲生这一代台湾作家为“内向世代”:他们内向、崩塌,甚至对死亡有一种异乎寻常的迷恋。邱妙津裸露的脆弱,袁哲生的“渴望消失”,黄国峻的留白,这些自杀的作家们,写的都是“密室里的自我”。当写内心小事的文学成为潮流,台湾文学如何映照出我们所处的社会现实?回溯以陈映真为代表,有沉重现实感的小说,能否为“自我困局”找到新的可能?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作家郭玉洁和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副教授王小平,聊聊台湾文学的现状和脉络,以及与大陆文学相异又交错的轨迹。 微信添加跳岛FM助手(ID:TDFMZS)进入听众群,欢迎与我们交流。 【主持】 小李,媒体人、文学评论人。 【嘉宾】 郭玉洁,媒体人,作家。出版文集《众声》。 王小平,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副教授。 【时间轴】 02:06 台湾乡土文学之争是大陆文学的预演? 12:15 自杀的作家们:袁哲生、黄国峻、邱妙津写的都是“密室里的自我” 14:35 写内心小事的文学成了潮流,小说分工加剧了学院化 15:00 生活经验雷同,写作同质化,如何找到新的写作可能性? 17:05 “陈映真是台湾唯一的思想家”:《将军族》《山路》等作品里直面现实的厚重和真诚 20:55 台湾70年代乡土文学:反对西化,反抗跨国资本经济掠夺,关心社会民生疾苦 23:30 陈映真批判跨国资本的作品:《夜行货车》《上班族的一日》 25:00 与政治和社会关联的文学vs与现实生活脱节的文学 28:30 袁哲生《送行》:“国峻在我心中是一个勇敢的人,只是没有想到这份勇气一直以来是那样用力。” 31:50 郭玉洁回忆导师吴明益的教学和写作:“上课对于他来说是讲故事技艺的练习” 34:10 吴明益《单车失窃记》用单车串起台湾历史,体现其一流小说技巧 43:00王安忆《乌托邦诗篇》:记录爱荷华写作计划期间与陈映真的交往 49:30 两岸文学的交错:台湾接续大陆断裂的世情小说传统,大陆作家又受台湾影响将世情小说带回来 【节目中提到的书】 《将军族》 陈映真 《夜行货车》陈映真 《上班族的一日》陈映真 《花忆前身》 朱天文 《世纪末的华丽》 朱天文 《想我眷村的弟兄们》 朱天心 《荒人手记》 朱天文 《儿子的大玩偶》 黄春明 《单车失窃记》吴明益 《复眼人》吴明益 《寂寞的游戏》 袁哲生 《送行》 袁哲生 《天桥上的魔术师》吴明益 《乌托邦诗篇》王安忆 《盲刺客》[加拿大]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太古和其他的时间》[波兰]奥尔加·托卡尔丘克 【本期嘉宾分享图书】 《将军族》陈映真 《野猪渡河》张贵兴 【视觉设计】孙晓曦 【后期制作】韩韩 【制作总监】王若弛 【收听方式】 你可以在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FM、轻芒小程序,以及Apple Podcasts、Castro、Pocket Casts等泛用型播客客户端上找到我们,订阅收听「跳岛FM」。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跳岛FM 微博:跳岛FM 邮箱:[email protected]

55分钟
13k+
4年前

12 夏日纳凉特辑:谈狐说鬼时,我们说的是人生啊!| 朱琺&赵松

【本节目由中信出版•大方出品,JustPod制作】 天气闷热,不如聊一期鬼怪来降降温!狐说鬼时,我们到底在说什么?志怪无边无际的想象中,蕴含着怎样的生死观?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科学无法解释的日常生活? 本期节目的两位嘉宾长期关注“志怪”:一位是最近出版了《安南怪谭》的朱琺,另一位是写过志怪小说赏读《细听鬼唱诗》的赵松。在节目中,我们可以听到中国志怪小说经历了怎样的流变,又如何反映出人们生活经验的变化。具体到志怪小说的书写,忠于事实的志怪小说原教旨主义者纪晓岚,和擅于用文学笔触挥洒想象的蒲松龄之间有着怎样的battle?以上问题都将在本期节目中探讨,还有生活中的灵异故事特别放送。 微信添加跳岛FM助手(ID:TDFMZS)进入听众群,欢迎与我们交流。 【主持】 小李,媒体人、文学评论人。 【嘉宾】 朱琺,小说家,著有《安南怪谭》《卡尔维诺与计划生育》。执教于上海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 赵松,作家,文学、艺术评论家。1972年生于辽宁抚顺,现居上海。已出版作品《隐》《空隙》《积木书》《抚顺故事集》等。 【时间轴】 03:40 中国古代丰富的志怪传统:妖魔鬼怪在宗法社会里起什么作用? 06:20受《山海经》《唐传奇》《聊斋志异》等影响的日本妖怪学很发达,志怪在中国却逐渐边缘化 10:30 怪谈处理的是生与死、人与非人之间的问题 13:18认知的局限:那些人类文明解释不了的特殊灵异体验 15:10 作为野史的志怪小说:以荒诞的方式讲述历史 20:00 从《山海经》的刑天舞干戚到《封神演义》的比干剖心,窥见人的想象力如何从旺盛到衰竭 25:00《搜神记》里复杂的生死观:突破人类经验中生死的二元对立 26:00失序的乱世中人们无心谈论志怪,生活安稳时才有对不经之谈的需求 42:40“今人谈鬼第一人”栾保群:用志怪故事解释灾难事件 44:00 两种志怪观:纪昀忠于事实的《阅微草堂笔记》vs蒲松龄富于想象的《聊斋志异》 47:16赵松和朱琺谈各自的灵异经历 50:20互联网时代的信息过度导致了人们对志怪想象力匮乏? 【节目中提到的书】 《安南怪谭》朱琺 《细听鬼唱诗》赵松 《扪虱谈鬼录》栾保群 《见鬼》有鬼君 《纸上寻仙记》锦翼 《中国怪谈》 赵志明 《阅微草堂笔记》[清]纪昀 《聊斋志异》[清]蒲松龄 《山海经》佚名 《搜神记》[东晋]干宝 《封神演义》[明]许仲琳 【本期嘉宾分享图书】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上海》白庚胜 《阅微草堂笔记》[清]纪昀 【视觉设计】孙晓曦 【后期制作】韩韩 【制作总监】王若弛 【收听方式】 你可以在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FM、轻芒小程序,以及Apple Podcasts、Castro、Pocket Casts等泛用型播客客户端上找到我们,订阅收听「跳岛FM」。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跳岛FM 微博:跳岛FM 邮箱:[email protected]

56分钟
5k+
4年前

11 写推理小说就像设计游戏 | 郭沛文&时晨

【本节目由中信出版•大方出品,JustPod制作】 前段时间某部获奖华语电影的原著小说疑似“融梗”东野圭吾作品,国内推理小说被认为在模仿东野圭吾也是常有的事。日系推理在国内一直很受追捧,相比起来,国内原创推理的境况似乎黯淡不少。中国和日本推理发展的“土壤”有何不同?在创作、出版、评论等各方面,国内原创推理小说是否真的“矮”于国外引进的推理小说?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了《冷雨》《鹌鹑》的作者郭沛文,以及《密室小丑》《罪之断章》的作者时晨,他们分别被介绍为社会派推理作家和本格派推理作家。本格派推理和社会派推理分别是什么?纯文学作品和推理元素有着怎样的融合?推理小说的鄙视链是怎样的? 微信添加跳岛FM助手(ID:TDFMZS)进入听众群,欢迎与我们交流。 【主持】 小李,媒体人、文学评论人。 【嘉宾】 郭沛文,作家。著有《冷雨》《鹌鹑》。 时晨,推理作家,上海作家协会会员。代表作《密室小丑》《罪之断章》。 【时间轴】 04:33 以解谜为中心的本格推理:阿加莎·克里斯蒂、埃勒里·奎因…… 06:30奥罕·帕慕克《我的名字叫红》:是纯文学作品也是社会派推理小说? 08:30 对本格推理的审美疲劳催生了社会推理 13:00 岛田庄司、绫辻行人等讲求游戏性的推理小说vs借用推理元素谈严肃问题的文学作品 17:30 从“融梗”东野圭吾小说的电影到总被认为模仿东野圭吾的国内推理小说 22:35 国内推理为什么一直没发展起来?缺乏权威奖项、研究和评论 29:10 外国作品冲击有限,国内推理、科幻等类型小说后劲足 34:10 为什么国内推理小说大都是警察小说? 35:50 诡计的创新是构建推理小说最难的部分 37:00 中国知识分子圈内的推理小说鄙视链:欧美优于日本,文学性胜于游戏性 43:30 郭沛文谈游戏对小说创作的启发:长篇小说《鹌鹑》里的“游戏任务”和“彩蛋” 47:00 推理小说更适合“装载”社会问题吗? 48:00 国内推理“土壤”薄弱,人们是否从小就该读推理小说? 【节目中提到的书】 《鹌鹑》郭沛文 《冷雨》郭沛文 《密室小丑》时晨 《罪之断章》时晨 《我的名字叫红》[土耳其]奥尔罕·帕慕克 《黑书》[土耳其]奥尔罕·帕慕克 《点与线》[日]松本清张 《白夜行》[日]东野圭吾 《占星术杀人魔法》[日]岛田庄司 《X的悲剧》[美]埃勒里·奎因 《暗黑者》周浩晖 《心理罪》雷米 《春日之书》陆烨华 《元年春之祭》陆秋槎 《光与暗的故事》[美]劳伦斯·布洛克 编著 [美]爱德华·霍普 绘 《给孩子的推理故事》华斯比 选编 【本期嘉宾分享图书】 《美丽之星》[日]三岛由纪夫 《世界观》[美]理查德•德威特 【视觉设计】孙晓曦 【后期制作】韩韩 【制作总监】王若弛 【收听方式】 你可以在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FM、轻芒小程序,以及Apple Podcasts、Castro、Pocket Casts等泛用型播客客户端上找到我们,订阅收听「跳岛FM」。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跳岛FM 微博:跳岛FM 邮箱:[email protected]

57分钟
6k+
4年前

10 被“金句化”的诗歌:网络时代的胸针与耳坠?| 胡桑&丝绒陨

【本节目由中信出版•大方出品,JustPod制作】 最近诗歌似乎总是触动着我们的神经,北岛在豆瓣发诗歌被狂轰滥炸,英国BBC杜甫纪录片受到热烈讨论。“诗歌热”又来了吗?与此同时,诗歌也在网上以金句的形式被广泛传播。“诗歌热“与“金句化”,与这个急速流转的碎片化时代有着什么关系?诗歌是否真的是可有可无装饰性的东西,就像一枚胸针,或者一对耳坠?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了同济大学中文系教师、诗人胡桑和诗人丝绒陨,结合自身创作和阅读诗歌的经验,谈谈他们对诗歌的观察。诗歌是如何被误读和改写的?我们该如何平衡诗歌深刻与通俗、专业与业余之间的矛盾? 微信添加跳岛FM助手(ID:TDFMZS)进入听众群,欢迎与我们交流。 【主持】 小李,媒体人、文学评论人。 【嘉宾】 胡桑,诗人、译者,现任教于同济大学中文系。著有诗集《赋形者》,散文集《在孟溪那边》。 丝绒陨,诗人,摄影师。著有《年轻人,请忍受一下》。 【时间轴】 07:15 “脑瘫诗人”余秀华、“矿工诗人”陈年喜,诗人被贴上标签才能得到关注吗? 11:30 谈北岛事件:对诗歌的误读是复杂的 14:10 丝绒陨《年轻人,请忍受一下》的创作源自长辈的“灵魂拷问” 20:00 激情式诗歌创作vs沉淀式诗歌创作 20:38 速度化、碎片化的时代要求诗歌以“金句”的形式传播 21:00 曾被称为新锐诗人的胡桑为何不再追求新锐 29:30 辛波斯卡《万物静默如谜》畅销,顺应目前轻型、快速的阅读 31:25 对市场的妥协:金句化书名《我曾这样寂寞生活》 38:40 粉丝们摘取丝绒陨的诗句给偶像应援,误以为“丝绒陨”也是诗句 42:05 诗歌的可写性:不断被改写使文本更丰富了吗? 48:40 读诗和写诗,都需要训练有素的心灵和头脑 【节目中提到的书】 《大山里的小诗人》 “是光”的孩子们 《年轻人,请忍受一下》 丝绒陨 《赋形者》 胡桑 《给青年诗人的信》 [奥地利]莱内·马利亚·里尔克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朱光潜 《万物静默如谜》 [波兰]维斯瓦娃·辛波斯卡 《我曾这样寂寞生活》 [波兰]维斯瓦娃·辛波斯卡 《致俄耳甫斯的十四行诗》 [奥地利]莱内·马利亚·里尔克 《杜伊诺哀歌》 [奥地利]莱内·马利亚·里尔克 《什么算是一首好诗》 [德]汉斯-狄特·格尔费特 《观看王维的十九种方式》 [美]艾略特·温伯格 [墨西哥]奥克塔维奥·帕斯 【本期嘉宾分享图书】 《银河系边缘的小失常》 [以色列]埃特加·凯雷特 《文学讲稿》 [美]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音乐】上海复兴方案 片头 - Public Poet 片尾 - There and Then 【视觉设计】孙晓曦 【后期制作】韩韩 【制作总监】王若弛 【收听方式】 你可以在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FM、轻芒小程序,以及Apple Podcasts、Castro、Pocket Casts等泛用型播客客户端上找到我们,订阅收听「跳岛FM」。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跳岛FM 微博:跳岛FM 邮箱:[email protected]

62分钟
8k+
4年前

09 坡道上的女人们:如果我不是一个母亲就好了|张玲玲&林子人

【本节目由中信出版•大方出品,JustPod制作】 去年,改编自角田光代同名小说的日剧《坡道上的家》在国内引发热议,很多人说这部剧揭露了“丧偶式育儿”和女性生存的真相。在跳岛FM第一期节目中,我们就提到了,在中国为什么没有像《坡道上的家》或者《82年生的金智英》这样的主妇题材作品。本期节目我们邀请了作家张玲玲和资深文化记者林子人,围绕角田光代的作品,再度展开对“主妇文学”的讨论。既然有“主妇文学”,为什么没有“父亲文学”和“雇员文学”?女性在婚姻生活遭遇了怎样的情感、金钱、社会身份等困扰?通过主妇题材的文学作品,我们能够对当下社会进行什么样的反思? 【主持】 小李,媒体人、文学评论人。 【嘉宾】 张玲玲,作家。代表作《嫉妒》。 林子人,资深文化记者。 【时间轴】 02:03 中国为什么没有日韩那样的主妇题材文学作品? 05:25 男性写作者也面临多重身份,但为何没有“父亲文学”、“雇员文学”? 10:20 角田光代和艾丽丝·门罗既写出了主妇生活,也写出了人们普遍的现实问题 13:08 日本主妇酗酒:喝酒是一种犒赏还是一种逃避? 15:40 女性是否能通过婚姻,把自己从糟糕的原生家庭中“拯救”出来? 19:15 社会少子化:女性通过“生育罢工”反抗社会身份束缚 21:29 《坡道上的家》中主妇的觉醒:她们的社交需求和被认可的需求是被压抑的 26:40 《纸之月》:由于情感上的缺失,妻子投向了金钱的怀抱? 28:30 夫妻双方的制衡不是两性对立而是普遍人性:谁掌握了经济权,谁就更有话语权 32:20 角田光代的作品让人意识到女性在家育儿不应被视以为常,而是一种牺牲 36:15 传统家庭小说里女性的圣母形象vs新家庭小说里女性的妖魔形象 38:00 疫情之下,男性更依赖家庭,女性更想摆脱家庭? 46:28 “国家女权主义”对女性身体的“征用”:女性权益是以劳动者的身份被保护的 51:38 《饱食穷民》引发的思考:主妇的自我认同是靠过度消费得到的吗? 57:40 用日本的经验来反思我们的社会是不是一种懒惰 【节目中提到的书】 《坡道上的家》[日]角田光代 《对岸的她》[日]角田光代 《纸之月》[日]角田光代 《我是纱有美》[日]角田光代 《穴》[日]小山田浩子 《遗失的世界》[日]林真理子 《平民之宴》[日]林真理子 《女性贫困》日本NHK特别节目录制组 《别让我走》[英]石黑一雄 《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日]柄谷行人 《妻子们的思秋期》[日]斋藤茂男 《逃离》[加拿大]艾丽丝·门罗 《父权制与资本主义》[日]上野千鹤子 《绿萝之舟》[日] 津村记久子 《自由》[美] 乔纳森·弗兰岑 《妇女生活》苏童 《小敏家》伊北 《妇女闲聊录》林白 《日本第一》[美]傅高义 《饱食穷民》[日]斋藤茂男 《新婚之夜》辽京 【本期分享图书】 《公开的秘密》 [加拿大]艾丽丝·门罗 《从“天下”国家到民族国家》[日]王柯 【音乐】上海复兴方案 片头 - Public Poet 片尾 - There and Then 【视觉设计】孙晓曦 【后期制作】韩韩 【制作总监】王若弛 【收听方式】 你可以在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FM、轻芒小程序,以及Apple Podcasts、Castro、Pocket Casts等泛用型播客客户端上找到我们,订阅收听「跳岛FM」。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跳岛FM 微博:跳岛FM 邮箱:[email protected] 听众群:添加跳岛FM助手微信“TDFMZS”进群

61分钟
6k+
4年前

08 观鸟、种地和林间散步,现代社会还有田园牧歌吗?| 顾湘&肖一之

首先,播报一则好消息,跳岛FM的听众群终于建立啦!大家可以添加跳岛FM助手微信“TDFMZS”进群,欢迎与我们交流! 这期节目我们邀请了目前住在上海浦东赵桥村的作家顾湘,以及这学期教授自然写作课程的上海外国语大学讲师肖一之,来聊一个冷门但有趣的话题:隐居生活与自然写作。 在目前这样的时期,隔离状态下我们被迫“隐居”在家,但却主动选择了动森这种隐居在海岛的生活。那么,回归自然在现代社会还有可能实现吗?书写自然的作品都算是“自然写作”吗?自然写作的发展和人们对自然的向往与责任有什么关系?在现实中,田园牧歌似乎成为了只有少数人可以选择的生活? 【主持】 小李,媒体人、文学评论人。 【嘉宾】 顾湘,作家。著有《好小猫》《赵桥村》。 肖一之,文学研究者,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讲师。 【时间轴】 03:25 顾湘在赵桥村的生活就像真人RPG游戏:帮村民干活,得到“礼物“回馈 06:15《瓦尔登湖》刻意营造的与世隔绝状态,在今天难以复制 10:25 梭罗的超验主义与宗教性体验:自然不是单纯的客体存在,而是神性的寄托 11:50 顾湘搬到乡下的第一天,就发现与世隔绝可能是个伪命题 15:03 以色列乡村互助组织基布兹:一个共产主义实践 16:41 动森岛屿建设:森林漫步派&疯狂改造派 24:25 中国人对种菜的迷恋和耶鲁华人社区的公共菜地 29:37 自然写作是现代的产物,起源于18世纪的英国,后传入美国 33:50 德里克·贾曼《现代自然》:自然不需要刻意寻找 37:30 目前的自然写作更多地反思人对自然的责任 40:20 美国自然写作越来越崇尚原始,而英国的新自然写作不再追寻荒野 45:05 中国传统山水田园诗歌书写的是政治光谱上的闲散态度 47:25 台湾自然写作直接受英美影响,目前大陆的自然写作缺乏系统 52:00 重新理解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为什么说耕种是一种诚实的劳动? 56:10 观鸟新方式:在网上看直播 【节目中提到的书】 《赵桥村》顾湘 《瓦尔登湖》[美]亨利·戴维·梭罗 《塞尔伯恩博物志》[英]吉尔伯特·怀特 《马来群岛自然考察记》[英]阿尔弗雷德·罗素·华莱士 《奥杜邦鸟类全鉴》[美]约翰·詹姆斯·奥杜邦 《现代自然》[英]德里克·贾曼 《森林的奇妙旅行》 [德]彼得·渥雷本 《活山》[英]娜恩·谢泼德 Underland Robert Macfarlane The Wild Trees Richard Preston 《游隼》[英] J.A.贝克 《迷蝶志》吴明益 《复眼人》吴明益 《男人的菜市场》刘克襄 【本期分享图书】 《活山》[英]娜恩·谢泼德 《现代自然》[英]德里克·贾曼 【音乐】上海复兴方案 片头 - Public Poet 片尾 - There and Then 【视觉设计】孙晓曦 【后期制作】韩韩 【制作总监】王若弛 本节目由中信出版•大方出品,JustPod制作。 【收听方式】 你可以在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FM、轻芒小程序,以及Apple Podcasts、Castro、Pocket Casts等泛用型播客客户端上找到我们,订阅收听「跳岛FM」。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跳岛FM 微博:跳岛FM 邮箱:[email protected] 听众群:添加跳岛FM助手微信“TDFMZS”进群

61分钟
10k+
4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