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在消费时代沉浮的手艺,与时间捉迷藏的匠人 | 葛亮&葛维樱

近些年来,柳宗悦、赤木明登等日本民艺大师的名字和“日式生活美学”一起流行起来,很多人开始学习茶道、花道。随着《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纪录片的热映,百宝嵌、宫廷织绣等中国传统技艺也重新回到了大家的视野当中,不少民间小众手艺也成了网络热点。从媒体头条到商场广告,“匠人精神”被频繁地提起。 摆在高级商场橱窗里的精美工艺品,被挪用到各种商业领域的“匠心”……如今强调匠人的意义,是否会有消费主义的“嫌疑”?除了博物馆的非遗展厅和社交媒体上的网红民艺,我们会不会在日用中,与“野生匠人”不期而遇?现在年轻一代都在996,都在BAT,会想要从与时间“捉迷藏”的手艺中打捞些什么?点外卖的我们,习惯于把塑料包装丢进垃圾桶,还会用心看一看、摸一摸一只好看的木碗吗?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了作家葛亮,他在新出版的小说集《瓦猫》中书写了中国传统手艺人,以及作家、前三联生活周刊主笔葛维樱,她在十多年间走访了许多日本民艺大师。一起聊聊常挂在嘴边的“匠人精神”背后,那些鲜活的人与故事。 PS:最近,我们和纸现场PaperLive联合推出了跳岛的一周年纪念周边,一款以纸张为原料、可以反复水洗的包袋,4月23日在前在摩点App众筹预售,购买链接 https://m.modian.com/project/110730.html?utm_source=TDFM&utm_medium=cpwb&utm_content=20210324_110730 【嘉宾】 葛亮,作家,学者。代表作有小说《瓦猫》《北鸢》《朱雀》。 葛维樱,作家,曾任三联生活周刊主笔。著有《守破离》,即将出版《日本美学之旅》。 【主持】 于是,作家,译者。译有珍妮特·温特森、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等作家的作品。著有《查无此人》《你我好时光》等。 [葛亮.jpg] [葛维樱.jpg] [于是.jpg] 【时间轴】 04:10 从中国传统技艺到日本“传统职人”,为什么还要谈匠人精神? 11:20 退缩到九龙大厦一角的老瓷厂,成了年轻人的网红打卡地 19:30 匠人的格律:戴着镣铐跳舞的艺术 26:10 手艺无需被束之高阁,东西买回来是用的 32:50 葛亮《瓦猫·飞发》:在时代审美中沉浮的理发匠 42:50 汪曾祺《跑警报》中西南联大的故事:当知识分子遇到村落民艺 49:15 盐野米松:“拿出一个杯子给我倒茶,我就知道她很开心。” 56:53 不计报酬也愿意参与法隆寺修复:把最高的精神力量倾注到最好的技艺中 01:06:14 传统技艺的“新陈代谢”:让匠人从幕后走到台前 【节目中提到的书】 《瓦猫》 葛亮 著 《北鸢》 葛亮 著 《守破离》 葛维樱、王丹阳、王鸿谅 著 《造物有灵且美》 [日]赤木明登 著 【本期嘉宾推荐图书】 《香水》 [德]帕·聚斯金德 著 《美学散步》 宗白华 著 【出品人】蔡欣 【主理人】猫弟 【统筹&监制】Bake 【策划】于是 Bake 【后期制作】AURA.pote 【视觉设计】孙晓曦 费梦缘 【音乐】上海复兴方案 片头 – Queen of Sports 片尾 – Spring in a small towm 【文字整理】何润哲 天奕

82分钟
8k+
4年前

52 石黑一雄:站在舞台上太紧张,而小说可以慢慢“调音”| 赵松&梅丽

今天是跳岛FM上线一周年!一年来,我们更新了52期节目,有79位嘉宾来到岛上,带来全国各地,还有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的文学现场。不同的声音组合,让谈论文学这件事获得了新的可能。 上周,我们和纸现场PaperLive联合推出了跳岛一周年纪念周边,一款以纸张为原料、可以反复水洗的包袋。3月23日至4月23日在摩点App众筹预售,今天也是早鸟价的最后一天!想要拥有的岛民朋友们可以抓紧下单~https://m.modian.com/project/110730.html?utm_source=TDFM&utm_medium=cpwb&utm_content=20210324_110730 上期节目,我们从石黑一雄获诺奖后的新作《克拉拉与太阳》聊到了AI相关的文学和影视作品。这期节目我们邀请视频采访了石黑一雄的作家赵松、石黑一雄研究学者梅丽,一起畅谈石黑一雄的写作。 石黑一雄的写作就像是把刚喷发过的火山“掩埋”着,背过身来,娓娓道来一场地震后的余波。这种“反高潮”、“耐嚼”的写作,其实与石黑一雄梦想成为歌手有关,他说自己写小说就像在简陋的房间里,拿着一把吉他对着二三十号人静静地唱歌——歌词的容量很小,得精心地让完整的思想容纳进几分钟的曲子里。 对于后来没有成为歌手的石黑一雄来说,如果站在舞台上太紧张,那写小说可以怎样慢慢“调音”?这种精雕细琢的创作,是否会让他的作品打磨得太好而“没有意外”?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火山之下、余波之中,石黑一雄独特的叙述声音里又潜伏着怎样的“意外”?他小说中的主人公们为何会穷尽一生,却把最好的时光花在一件错误的事情上? 【嘉宾】 赵松,作家,已出版作品《伊春》《隐》《抚顺故事集》《积木书》《空隙》等。 【主持】 于是,作家,译者。译有珍妮特·温特森、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等作家的作品。著有《查无此人》《你我好时光》等。 梅丽,上海外国语大学英美文学专业教授,著有《危机时代的创伤叙事——石黑一雄作品研究》《当代英美主义类型小说研究》等。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时间轴】 03:06 对谈石黑一雄:《克拉拉与太阳》是给成人看的灰色童话 19:02 石黑一雄:“对写作真正有帮助的,往往是你不喜欢的作家。” 30:03 AI有尊严和无私的爱在逻辑上可能走不通,但不妨碍它成为人类的镜像 34:12 当人类用“爱”诱惑AI:小说中的人物总是把最好的时光无私地奉献给了悲剧 42:02 科技进步与道德悖论:举着克拉拉这面破碎的镜子,注视人类未来的“创伤” 46:26 没有成为歌手的石黑一雄:站在舞台上太紧张,而小说可以慢慢“调音” 56:16 “反高潮”的石黑一雄小说,就像一场地震后的余波 58:34 童话般的故事裂开了叙事的口子,而人类终归要摆脱童年 01:00:04 小说家对作品的精雕细琢会让读者失去惊喜感吗? 01:07:11 漩涡外围的小人物如何挣脱小世界,去适应大世界中的大变化? 【节目中提到的书】 《克拉拉与太阳》 [英]石黑一雄 著 《长日留痕》 [英]石黑一雄 著 《小夜曲》 [英]石黑一雄 著 《莫失莫忘》 [英]石黑一雄 著 《远山淡影》 [英]石黑一雄 著 《浮世画家》 [英]石黑一雄 著 《别让我走》 [英]石黑一雄 著 《被掩埋的巨人》 [英]石黑一雄 著 【嘉宾推荐图书】 《小夜曲》 [英]石黑一雄 著 《坏世界研究》赵汀阳 著 【出品人】蔡欣 【主理人】猫弟 【统筹&监制】Bake 【策划】于是 猫弟 【后期制作】AURA.pote 【视觉设计】孙晓曦 费梦缘 【音乐】上海复兴方案 片头-Queen of Sports 片尾-Spring in a Small Town 【文字整理】程程 何润哲 [image.png]

77分钟
16k+
4年前

51 AI都渴望变成人,是不是人类的自恋?| 郁喆隽&小白

最近,石黑一雄出版了他获诺奖后的第一本小说《克拉拉与太阳》。国内外读者都将目光聚集在这本关于人工智能的小说上。近年来不少作家都在小说中涉足人工智能:伊恩·麦克尤恩《我这样的机器》、珍妮特·温特森《弗兰吻斯坦》……这期节目跳岛请来了作家小白和复旦大学哲学系副教授郁喆隽,从文学延伸到影视和游戏,从AI谈到人性,人工智能和人类之间会产生什么样的连结和张力? 在创世神话中,神捏完人后吹了一口气,这口使人类区别于“非人”的“气”,也成为了哲学和科学领域的经典命题——人的灵魂(或自我认知)。情感、思想、审美……如果这些都可以被还原成最基础的物理活动,那人类和机器之间是否还存在界线?在科幻小说中,我们常常想当然地以为机器人都渴望变成人,这是不是一种人类的自恋?未来当我们冲破碳基生命的形态限制,把自己上传到云端开始一场旅行,遥远的火星是不是也会触手可及? 【时间轴】 06:59 石黑一雄笔下的人工智能:自闭症和亚斯伯格症的综合体? 13:28 我们的情感和审美可以被“还原”成最基础的物理活动吗? 21:20 神捏完人的外形后又吹了口气,人类才能与机器区别开来,成为生灵 22:55 当人工智能越过人互相通讯,最终是否会产生一种人类无法理解的“自我意识”? 33:15 自恋的人类: 机器人都想变成人?机器人的“我想”、“我要”到底从哪里来? 38:15 超人类主义:人类可以突破形态限制,也许变成云盘也不错 56:17 机器学习与人类成长:巨大的算力并不能代替常识,而创造有时反而来源于错误 【主持】 里维奇,媒体人、文学评论人。(微博ID:BeulahDong) [image description] 【嘉宾】 郁喆隽,复旦大学哲学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哲学与宗教学,著有《当柏拉图遇到卢米埃尔》。 [郁喆隽.jpg] 小白,上海作家,著有小说《封锁》《局点》《租界》,散文集《表演与偷窥》《好色的哈姆雷特》等。 [小白.jpg] 【节目中提到的书】 《克拉拉与太阳》 [英]石黑一雄 著 《我这样的机器》 [英] 伊恩·麦克尤恩 著 《未来简史》 [以色列] 尤瓦尔·赫拉利 著 《彩虹尽头》 [美] 弗诺·文奇 著 《深渊上的火》[美] 弗诺·文奇 著 《复杂》 [英]梅拉妮·米歇尔 著 【嘉宾推荐图书】 《心我论》[美]道格拉斯·R·霍夫施塔特 [美] 丹尼尔·C·丹尼特 编著 《AI 3.0》[美]梅拉妮·米歇尔 著 【出品人】蔡欣 【主理人】猫弟 【统筹&监制】Bake 【策划】里维奇 猫弟 Bake 【后期制作】AURA.pote 【视觉设计】孙晓曦 费梦缘 【音乐】上海复兴方案 片头-Queen of Sports 片尾-Spring in a Small Town 【文字整理】drunkflea 程程 【收听方式】 你可以在小宇宙App、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FM、轻芒小程序,以及Apple Podcasts、Castro、Pocket Casts等泛用型播客客户端上找到我们,订阅收听「跳岛FM」。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跳岛FM 微博:跳岛FM 邮箱:[email protected]

66分钟
24k+
4年前

50 世界仍然是个谜,但不妨碍我乐在其中|自由潜水

欢迎再次来到「自由潜水」!一个和有趣的朋友谈天说地、聊阅读的栏目。这期节目请来了两位跳岛的老朋友,学者陈芳代和诗人方商羊,和主播钟娜一起聊聊天。 这次自由潜水本想在各自的私人阅读史中潜浮,并围绕阅读去游览一些有趣的人类活动。但是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一个关键词反复地出现,不断地要求我们去关注它、讨论它、辩驳它。这个词就是“他者”——自我的对立面,一个在数字时代和疫情期间不断被消解,不断发生变化的存在。 在与真实世界缺少接触的这段时间,钟娜开始烤面包,面粉经过摔打、撕扯、揉合,和水、盐、酵母混在一起,放进烤箱里,慢慢膨起来——只存在于当下的,类似于人内心情感的一次完成,也许也是与无法见面的他者进行一次“触碰”。方商羊在隔离时期,不断地返回卡瓦菲斯诗行中可触碰的欲望,也在韩炳哲《爱欲之死》中凝视着他者缺席的“自恋社会”。陈芳代透过《夜晚的潜水艇》感知一种与现实隐秘又笃定的互动,也在读了通俗佛学后“释放”了同样作为他者的自己。 既然每个人都是别人的他者,我们还聊起了初次见面时,各自在对方眼中是怎样的他者。四川麻辣火锅、啤酒和飙歌声……陈芳代在一个“非常不文学”的场合中认识了写诗的方商羊,一位奇特的他者。钟娜则透露,初识时方商羊是恼人的他者,但谈论起诗歌,他就像一个酒神,出现在昏暗的莎士比亚酒馆。 【本期潜水成员】 钟娜,中英双语写作者,译者。译有《聊天记录》《正常人》。(豆瓣ID:阿枣) 方商羊,诗人,处女作将由美国Copper Canyon Press出版。 陈芳代,学者、译者,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系博士在读,译有《文字的力量》。 【时间轴】 01:04 《夜晚的潜水艇》的“找与藏”:地下水底、天上洞穴里隐喻着救赎的渴望和可能 08:29 把自身代入文学传统的创作,如何处理古典影响下的“焦虑”? 14:12 陈芳代和方商羊的初次见面:在一个“非常不文学”的场合自荐诗歌 16:04 《爱欲之死》、自恋与触碰:爱欲的产生需要与真实的他者进行“对峙” 25:09 情诗与挽歌、欲望与悲伤,都是他者的完美不在场证明 29:18 隔离期间“返回”卡瓦菲斯笔下可触碰的欲望,肉身比思想更易逝与珍贵 35:53 一部文学作品的孤绝,关乎写作者的真诚和真理 52:43 阅读的喜悦源于神秘与未知:“这世界是个谜,但不妨碍我乐在其中。” 56:48 接受“令人不适的”他者,也解放了同样作为他者的自己 01:01:36 钟娜和方商羊的初次见面:恼人的他者,也是酒馆里点燃黑暗的“酒神” 【节目中提到的书】 《夜晚的潜水艇》 陈春成 著 《平原上的摩西》 双雪涛 著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 [爱尔兰]詹姆斯·乔伊斯 著 《达洛维夫人》 [英]弗吉尼亚·伍尔夫 著 《爱欲之死》 [德]韩炳哲 著 《到灯塔去》 [英]弗吉尼亚·伍尔夫 著 《变形记》 [奥]卡夫卡 著 Master and Man by Leo Tolstoy A Swim in a Pond in the Rain by George Saunders 【出品人】蔡欣 【主理人】猫弟 【统筹&监制】Bake 【策划】钟娜 猫弟 【后期&音乐】AURA.pote 【视觉设计】孙晓曦 甘信宇 【文字整理】drunkflea 程程 【收听方式】 你可以在小宇宙App、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FM、轻芒小程序,以及Apple Podcasts、Castro、Pocket Casts等泛用型播客客户端上找到我们,订阅收听「跳岛FM」。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跳岛FM 微博:跳岛FM 邮箱:[email protected]

66分钟
12k+
4年前

49 100年来,爱情话语如何塑造我们?| 张莉&路内

“爱情”在今天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日常化的词,讨论爱情似乎也很容易,实际上,爱情是一种被建构起来的话语。 本期节目,跳岛第一期节目嘉宾张莉老师返场,与小说家路内一起谈谈100年来,爱情话语是如何塑造了我们。《包法利夫人》里的爱玛相信“只有被男人爱才是有价值的”,成为了爱情的受害者。《莎菲女士的日记》则通过一个“反叛”的爱情故事,提出了爱是“我要的是什么”,而不是“我被挑选”。女性的择偶自主权,实际上是衡量女性甚至整个社会是否现代的一个标志?人在年轻的时候追求爱情似乎天经地义,历经世事后,中老年人是怎样拥有爱情、相信爱情?与用情感抵抗荒芜的时代不同,今天我们时常感到的是日常生活对爱情的消磨,极端环境和日常环境中的爱情分别如何? 我们在追求男女权利平等时,要把路走得更宽,惠及到更多人。但爱情问题不同——它需要在不同的时代、审美之间震荡摇晃。 欢迎关注「跳岛FM」公众号查看节目完整信息。 【时间轴】 02:40 爱情中的女性实际上是社会发生变革的一条隐秘线索 10:52 王安忆的《我爱比尔》中爱情的微妙性:精神层面的难以沟通和需要沟通 12:48 “爱情”是一种话语,在五四运动”重新发现人”的同时被建构起和崇高化 15:08 无意识的集体想象:把100年来文艺女青年爱上的男人的职业放一起,就是中国爱情观百年嬗变史 23:50 追求权利平等需要把路走得更宽,而爱情问题需要在不同审美之间震荡摇晃 29:00 路内把爱情小说分为两类:极端环境的爱情和日常生活的爱情 30:43 包法利夫人作为俗旧爱情故事的读者参与到爱情中,成为“被男人爱才有价值”的受害者 36:24 爱情在这个时代的潜在语境里是有年龄的,聊聊年轻时的荷尔蒙和年老后的爱恋 38:00 《爱,是不能忘记的》先于当时时代变化写出,今天的作家是否缺乏这种预言性或敏感性? 47:00 琼瑶某些小说结尾女性的命运“稀烂”,但总体在往女性追求独立的方向走 【主持】 里维奇,媒体人、文学评论人。(新浪微博:BeulahDong) 【嘉宾】 张莉,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文学评论家。 路内,小说家。 【节目中提到的书】 《爱,是不能忘记的》 张洁 著 《莎菲女士的日记》 丁玲 著 《妻妾成群》 苏童 著 《祝福》 鲁迅 著 《我爱比尔》 王安忆 著 《伤逝》 鲁迅 著 《一个人的战争》 林白 著 《没有纽扣的红衬衫》 铁凝 著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王朔 著 《像爱情那么大的鸽子》 朱文 著 《红楼梦》 曹雪芹 著 《包法利夫人》 [法]福楼拜 著 《致橡树》 舒婷 著 《带小狗的女人》 [俄]契诃夫 著 “追随三部曲”:《少年巴比伦》《追随她的旅程》《天使坠落在哪里》 路内 著 《花街往事》 路内 著 《金锁记》 张爱玲 著 《赤地之恋》张爱玲 著 《秧歌》张爱玲 著 《色戒》张爱玲 著 《干校六记》 杨绛 著 【本期嘉宾推荐图书】 《女性自画像文化史》[英] 弗朗西斯·波泽罗 著 《玫瑰门》 铁凝 著 【出品人】蔡欣 【主理人】猫弟 【统筹&监制】Bake 【策划】里维奇 猫弟 【后期制作】AURA.pote 【视觉设计】孙晓曦 甘信宇 【音乐】上海复兴方案 片头 - Public Poet 片尾 - There and Then 【文字整理】drunkflea 程程 【收听方式】 你可以在小宇宙App、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FM、轻芒小程序,以及Apple Podcasts、Castro、Pocket Casts等泛用型播客客户端上找到我们,订阅收听「跳岛FM」。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跳岛FM 微博:跳岛FM 邮箱:[email protected]

50分钟
20k+
4年前

48 袍哥、盐商和火边子牛肉,来听四川作家摆龙门阵!|李静睿&周恺

我们和历史有一种特殊的关系,它隐藏在繁复的当代生活中,往往只有去博物馆时才会感知到它的存在。但优秀的历史小说则能将遥远的历史还原为“等身大小”,塑造出一种美妙的临场感。 这期节目,我们邀请了两位来自四川的小说家李静睿和周恺,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一百年前的家乡为背景,用具有方言趣味的语言进行创作。民间传说、地方俚语;袍哥纷争、盐商兴衰……在《苔》和《慎余堂》这两本小说中,两位小说家化身为当地的说书人,用故事重述历史。 《苔》的故事结束于辛亥革命(1911年),《慎余堂》则从小皇帝退位开始(1911年),从革命前夕到革命第二天,两部小说的时间恰巧接续上。看热闹的民众、食言的袍哥和新军、牺牲的留日学生,在历史的滚滚车轮下,个体如何与时代共振?如果说“虚构是一种野史,是对正史的补充”,那么史料里缺位的叙事会怎样在小说里“重生”? 此外,在这期四川人含量100%的节目中,我们还不忘操持着方言口音,从历史故事回到当代生活,聊聊四川地区爱耍阴招的江湖做派和做啥都不算出格的社会风气。 【时间轴】 07:00 历史小说与当代生活:身临其境、悬而未决的魅力远大于借古讽今 12:03 《苔》的暴力场景脱胎于周恺在家乡乐山的成长记忆 16:57 《慎余堂》如何书写史料中缺位的女性叙事 25:45 看热闹的民众、食言的袍哥和新军、牺牲的留日学生,个体如何与时代共振? 31:26 “虚构是一种野史,是对正史的补充。把叙事留给时间,让后人判断这个时代。” 34:50 李劼人、张恨水写的是他们的当下,而不是写所谓的历史小说 38:06 把历史人物装进通俗小说的壳里:“故事比思想永恒一些。” 46:48 方言作为一种稳定的叙述语调,让“闲笔”透进故事和人物中去 53:03 四川气质:爱耍阴招的“非侠义”江湖做派和做啥都不算出格的松散风气 【主持】 钟娜,中英双语写作者,译者。译有《聊天记录》《正常人》。(豆瓣ID:阿枣) 【嘉宾】 李静睿,作家,著有《慎余堂》《北方大道》等。(微博ID:茨威格死于昨日世界) 周恺,1990年生,乐山人。出版有长篇小说《苔》,短篇小说集《侦探小说家的未来之书》。 【节目中提到的书】 《苔》 周恺 著 《慎余堂》 李静睿 著 《乌克兰拖拉机简史》[英]玛琳娜·柳薇卡 著 《成都通览》 傅崇矩 著 《群魔》 [俄]陀思妥耶夫斯基 著 《战争与和平》 [俄]托尔斯泰 著 《安娜·卡列尼娜》 [俄]托尔斯泰 著 《包法利夫人》 [法]福楼拜 著 《飘》 [美] 玛格丽特·米切尔 著 《死水微澜》 李劼人 著 《大波》 李劼人 著 《暴风雨前》 李劼人 著 《啼笑因缘》 张恨水 著 《金粉世家》 张恨水 著 《傻瓜吉姆佩尔》[美]辛格 著 《尤利西斯》 [爱尔兰] 乔伊斯 著 【本期嘉宾推荐图书】 《新乡土中国》 贺雪峰 著 《小镇喧嚣》 吴毅 著 【出品人】蔡欣 【主理人】猫弟 【统筹&监制】Bake 【策划】钟娜 猫弟 Bake 【后期制作】AURA.pote 【视觉设计】孙晓曦 甘信宇 【音乐】上海复兴方案 片头 - Public Poet 片尾 - There and Then 【文字整理】drunkflea 程程 【收听方式】 你可以在小宇宙App、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FM、轻芒小程序,以及Apple Podcasts、Castro、Pocket Casts等泛用型播客客户端上找到我们,订阅收听「跳岛FM」。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跳岛FM 微博:跳岛FM 邮箱:[email protected]

64分钟
18k+
4年前

47 双语写作者:在语言的异乡里,带着口音讲故事 | 颜歌&钱佳楠

语言无疑是写作时需要做的第一个选择。近年来,我们看到越来越多作家试图打破语言的“出厂设置”,用后天习得的外语进行写作。作家颜歌常说“我用英文写作不是一个偶然,它是一个后殖民的结果”,在全球化的语境之下,用英语写作有什么意义吗?这是否是一种西方思维、审美的“霸权”? 这是一期伦敦、洛杉矶和纽约三地连线的节目,颜歌、钱佳楠和钟娜三位双语写作者分享她们开始创作英文小说的契机,以及过程中遇到的挑战。 用两种语言进行创作,就像拥有两种人格、发出两种声音。但与此同时,双语写作者面对的不只是语言的割裂,还有思维和审美的差异。用英文写中国人物的对话时,中式表达英译化会“水土不服”,直接让人物讲英语又像“让孔子时代的人讲爱尔兰方言”。“无根的”口语该如何“落地”?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小说叙事中“起作用”的方式大不相同,双语写作者在“入乡随俗”和“保持语调”之间怎样取舍?此外,非母语创作者还面临着身份困境,当一位作家被“安排”进“少数族裔作家”那一刻,通往“伟大美国小说”的大门是否就悄然关上? 颜歌意识到“我不想写得像一个英语作家,我想写得像我自己”,钱佳楠则决定“永远带着一种口音写作”。也许,双语写作者的“位置”不只依附于语言,更依附于一个超越语言的自己。 欢迎关注「跳岛FM」公众号查看节目完整信息。 【时间轴】 02:39 为什么用英语写作:被国外语言环境“逼到墙角”,或在另一种语言中成为“新的作家” 09:45 中西思维、审美差异下的“霸权”:“我用英文写作不是一个偶然,它是一个后殖民的结果。” 25:58 如何让英文读者理解中国经验:让小说的背景与人物自洽,讲好一个“自给自足”的故事 33:20 没法落地的口语:用英文写中文语境对话,就像“让孔子时代的人讲爱尔兰方言”那么难 43:33 在美国的书店,哈金和李翊云的书该放在“中国作家”还是“美国作家”的书架上? 45:52 身份困境:少数族裔作家如何被“安排”在“伟大的美国小说”之外? 51:21 来自英国前殖民地的作家应该把作品写给自己的族群,还是写给伦敦的文学经纪人? 【主持】 钟娜,中英双语写作者,译者。译有《聊天记录》《正常人》。(豆瓣ID:阿枣) 【嘉宾】 颜歌,双语写作者。著有长篇小说《我们家》《五月女王》,短篇小说集《平乐镇伤心故事集》等,获茅盾文学新人奖和华语文学传媒新人奖等奖项。英文作品散见The New York Times, The TLS, The Irish Times, The Stinging Fly, Brick等,并入选爱尔兰国家图书奖短篇小说奖长名单。(微博ID:颜歌) 钱佳楠,双语写作者、译者。毕业于爱荷华作家工作坊,现于南加州大学攻读文学与创意写作博士学位,是The Millions专栏作家。著有《不吃鸡蛋的人》《有些未来我不想去》等。英文作品散见The New York Times, Granta, Gulf Coast, Guernica等。(豆瓣ID:至秦) 【节目中提到的书】 《忘怀录》 [北宋]沈括 著 《梦溪笔谈》 [北宋]沈括 著 《白鲸》[美] 梅尔维尔 著 《愤怒的葡萄》 [美]约翰·斯坦贝克 著 《自由》 [美]乔纳森·弗兰岑 著 The Hidden Machinery by Margot Livesey The Woman Warrior by Maxine Hong Kingston(汤婷婷) 【本期嘉宾推荐图书】 Stories from a Ming Collection by Feng Menglong 《纠正》 [美]乔纳森·弗兰岑 著 【出品人】蔡欣 【主理人】猫弟 【统筹&监制】Bake 【策划】钟娜 猫弟 【后期制作】AURA.pote 【视觉设计】孙晓曦 甘信宇 【音乐】上海复兴方案 片头 - Public Poet 片尾 - There and Then 【文字整理】drunkflea 程程 【收听方式】 你可以在小宇宙App、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FM、轻芒小程序,以及Apple Podcasts、Castro、Pocket Casts等泛用型播客客户端上找到我们,订阅收听「跳岛FM」。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跳岛FM 微博:跳岛FM 邮箱:[email protected]

56分钟
7k+
4年前

46 “狗屁工作”,一份重在参与的新型打工 | 马凌&梁捷

年后复工,不少人难免有抗拒工作的情绪——无论是热爱某份工作还是觉得在做“狗屁工作”。这期跳岛FM就聊聊bullshit jobs,如果你在做一份喜欢的工作,是不是也必定包含有讨厌的部分?如果你认为自己的工作毫无意义,那到底是什么让你一直有事可做? 美国人类学家、《狗屁工作》的作者大卫·格雷伯说:“地狱就是一群人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完成一件他们不喜欢、也不太擅长的任务上。”当无意义的工作把工作场所变成真人秀场,当受雇者为了薪资表演必不可少的忙碌角色,“狗屁工作”就诞生了。那些可能不是真正“有必要”的工作是怎样被创造出来的?如果职业不是志业,那怎么处理两者之间的“紧张关系”? 就算从事的是个人志业,只要作为一项工作,是否必然是痛苦的?“限于专业化的工作而放弃浮士德式的个人全面发展,是现代世界中任何有价值的工作的前提条件”,我们只能生活在社会劳动分工的“固定角色”中,将投入工作视为无条件的义务吗?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了曾在跳岛FM第5期中谈“过劳时代与自我剥削”的复旦大学教授马凌,以及任教于上海财经大学的经济学学者梁捷。一起探讨为什么我们会被“狗屁工作”剥削。“就业环境恶化”与“工作是人生目的”这两个观念某种意义上构成了“合谋”,我们该如何从这种状况中出走? 欢迎关注「跳岛FM」公众号查看节目完整信息。 【时间轴】 02:11 什么是“狗屁工作”?当代社会有不带“狗屁”成分的工作吗? 16:11 为了进补习班的补习、给深夜加班的人送外卖:“狗屁工作”是被创造出来的需求? 26:50 “工作”的两种含义和一种痛苦:卑贱的工作和高贵的创作都是痛苦的 27:37 用“痛苦”的工作换来享受生命的时间,才是一个正常的循环 29:01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限于专业化的工作而放弃浮士德式的个人全面发展,是现代世界中任何有价值的工作的前提条件。” 34:47 《工作与时日》:早在古希腊时代,通过工作追求财富的意识就已存在 40:05 当代文学作品中的工作经验:路内写工厂,阿乙写警察 48:53 西西弗斯神话当代“续写”:下班后玩游戏也可以是一种新型“奴役” 1:04:02 从“就业环境恶化”和“必须热爱工作”的合谋中出走 【主持】 里维奇,媒体人、文学评论人。(新浪微博:BeulahDong) 【嘉宾】 马凌,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活跃于豆瓣上的书评人。(豆瓣ID: malingcat) 梁捷,学者,任教于上海财经大学,近期在“看理想”上连载音频节目《别怕,这就是经济学》。 【节目中提到的书】 Bullshit Jobs by David Graeber 《债》 [美]大卫·格雷伯 著 《无政府主义人类学碎片》 [美]大卫·格雷伯 著 《告别施舍》 [英]格里高利·克拉克 著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德]马克斯·韦伯 著 《学术与政治》 [德]马克斯·韦伯 著 《工作与时日》 [古希腊]赫西俄德 著 《蜜蜂的寓言》 [荷]伯纳德·曼德维尔 著 《装台》 陈彦 著 《自由与爱之地》 云也退 著 《斯通纳》 [美]约翰·威廉斯 著 【本期嘉宾推荐图书】 《西方的妄想》 [法]达尼-罗伯特·迪富尔 著 《关键词》 [英]雷蒙·威廉斯 著 【出品人】蔡欣 【主理人】猫弟 【统筹&监制】Bake 【策划】里维奇 猫弟 【后期制作】AURA.pote 【视觉设计】孙晓曦 甘信宇 【音乐】上海复兴方案 片头 - Public Poet 片尾 - There and Then 【文字整理】drunkflea 程程 【收听方式】 你可以在小宇宙App、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FM、轻芒小程序,以及Apple Podcasts、Castro、Pocket Casts等泛用型播客客户端上找到我们,订阅收听「跳岛FM」。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跳岛FM 微博:跳岛FM 邮箱:[email protected]

72分钟
15k+
4年前

45 对话导演黄梓:《小伟》关于生死,也是一家三口的成长故事|跳岛FM × FIRST青年电影展

最近有一部电影在影院“悄悄”上映了。《小伟》,这部获2019年FIRST青年电影展评委会大奖的处女作,上映后口碑不错,但排片不多。不少影迷留言询问排片,甚至在自己所处的城市组织包场或发起观影。这部关于父亲患癌症的电影其实取材于导演黄梓的亲身经历,本期节目,我们特地邀请了黄梓,以及作为复审评委参加了2019年FIRST青年电影展的作家、文化评论人btr,聊聊电影当中和幕后,那些相互映照故事。 和在绝症阴影笼罩下的大多数普通家庭一样,《小伟》里的一家人也生活在善意的谎言之中。在这部电影里,有死亡迫近时的紧张和不安,也有日常、平淡的时刻。在返回父亲家乡的火车上,儿子一鸣吃着方便面,突然对父亲伟明说了一句“我想改变世界”。这句毫无预兆的话,既是少年一鸣的对现实世界的困惑和雄心,也是导演黄梓一直没有机会对去世的父亲说的话。 一个真诚的创作者,如何在处女作中处理具有自传色彩的家庭题材?如果死亡的大门必将敞开,作为亲人,该努力遮掩还是共同直面?正如《小伟》的预告片中所说——无论年轻还是衰老,健康还是患病,我们都需要“练习如何失去”。 欢迎关注「跳岛FM」公众号查看节目完整信息。 【时间轴】 05:30 原片名《慕伶,一鸣,伟明》暗示了电影人物的身份和性格? 09:30 生活化的取景:白云山下水汽氤氲的城市,导演黄梓放学路过的街道 13:00 “进行中”的紧张和淡淡的时刻:影片浓淡相宜,既不煽情,也不寡淡 18:10 躲在包间里拍摄的火车戏:唯一一场一家三口都把内心打开的戏 25:00 拍这部自传性电影最难的部分,可能就是让自己与作品保持距离 27:00 现实中父亲患癌后的出神,电影中超现实的画面 40:20 谈谈“隐瞒”:病人是否应该拥有知情权和选择权? 48:30 黄梓和母亲:执意要参加首映的妈妈经常为了看儿子剪辑电影而假装拖地 55:20 几处闲笔:被黄梓“写丢了”的邻居奶奶和两段没有展开的爱情故事 【主持】 于是,作家、译者。译有斯蒂芬·金、丹·布朗、珍妮特·温特森、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等作家的作品。著有《查无此人》《你我好时光》等。 【嘉宾主持】 btr,生活在上海的作家、译者和文化评论人。出版有《迷你》《意思意思》等,译有保罗·奥斯特《孤独及其所创造的》及阿巴斯·基阿鲁斯达米《樱桃的滋味:阿巴斯谈电影》等。2014年起创办微信公众账号“意思意思”(petite mort)。 【嘉宾】 黄梓,导演、编剧。短片作品曾入选法国昂热电影节、北京独立影像展等海内外影展。2019年,编剧导演的第一部长片作品《小伟》(原名《慕伶,一鸣,伟明》)获得第13届FIRST青年电影展评委会大奖。2020年,影片入选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奖,金鸡奖国产新片展映,莫斯科国际电影节BRICS竞赛单元,香港国际电影节新秀竞赛单元,北京国际电影节等。 【节目中提到的书】 《查无此人》 于是 著 【本期嘉宾推荐图书】 《雨》 [马来西亚] 黄锦树 著 【出品人】蔡欣 【主理人】猫弟 【统筹&监制】Bake 【策划】 猫弟 于是 【后期制作】AURA.pote 【视觉设计】孙晓曦 甘信宇 【声音素材】 《小伟》电影预告片 第13届FIRST青年影展颁奖典礼 (经授权使用) 【片尾音乐】 There and Then - 上海复兴方案 【文字整理】drunkflea 程程 【收听方式】 你可以在小宇宙App、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FM、轻芒小程序,以及Apple Podcasts、Castro、Pocket Casts等泛用型播客客户端上找到我们,订阅收听「跳岛FM」。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跳岛FM 微博:跳岛FM 邮箱:[email protected]

68分钟
11k+
4年前

44 潜入“地下”的村上春树 | 邹波&默音

从问世超过三十年的畅销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到最近国内出版的非虚构作品《弃猫》,村上春树每次推出新作品,总不会缺少话题热度。甚至可以说,“阅读村上春树”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化现象。除了“多年诺贝尔文学奖热门人选”,很多人对村上春树的写作有“轻文学”,甚至“青春”、“小资”的印象。 2021年,72岁的村上春树迎来了新作《弃猫》的中文版问世。在这本非虚构作品中,村上首次完整回忆了参加中日战争的父亲。尽管村上作品的整体风格轻松、诙谐、超现实,也在小说中用隐喻之笔涉足历史战争,但他的写作中还存在“地下二层”——作家下降到善恶混沌难分的空间里,点火把黑暗照亮。正如村上在和川上未映子的访谈中所说:“我不愿意把有悲惨遭遇的人就那样以虚构形式加以利用。”中日战争、南京大屠杀等历史事件,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日本邪教组织等社会问题,村上更愿意把这些厚重的题材从他的诙谐和隐喻中“独立”出来。 从《且听风吟》到《奇鸟形状录》再到《弃猫》,村上怎样延续他的“高墙与鸡蛋”?为写作《弃猫》,父亲死后村上如何面对和考证父亲是否参加了南京大屠杀?村上曾说“作家是一个说谎的职业”,如果现实本身的力量足够大,虚构和隐喻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了任教于复旦大学的日本文学研究者、译者邹波和曾与村上通过信的作家、日文译者默音,聊聊也许不常在我们视线范围内的,那个潜入“地下”的村上春树。 欢迎关注「跳岛FM」公众号查看节目完整信息。 公众号后台回复「村上春树」,可获取本期节目提到的书单。 【时间轴】 02:25 “高墙与鸡蛋”:从《且听风吟》到《奇鸟行状录》,再到《弃猫》 07:33 被丢弃在海边的猫如何与被国家抛到战场上的父亲并置? 15:36 为写作《弃猫》,村上和《文艺春秋》一起确认父亲是否参加了南京大屠杀 16:38 村上小说中的“反战”与老一辈作家有何不同? 19:23 《地下》纪实系列引发的思考:如果现实本身力量够大,还需要用虚构和隐喻呈现吗? 26:59 村上的“地下二层”:作家要下降到善恶混沌难分的空间里,点火把黑暗照亮、驱散 29:40 江户时代的鲶绘与战后的超级英雄:村上作品里日本民俗与大众文化的“拼贴” 35:10 《电视人》《东尼泷谷》:在欧洲看到的MTV,在夏威夷买的T恤都是村上从“无聊日常”中发掘的新鲜“非日常” 43:34 村上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让女人牺牲来拯救世界?对女性主体性的反思? 【主持】 里维奇,媒体人、文学评论人。(微博ID:BeulahDong) 【嘉宾】 邹波,日本文学研究者、译者,现任教于复旦大学日文系。著有《安部公房小说研究》,译有《我是猫》《凤仙花》《相食》等。 默音,1980年生于云南,少时迁居上海。已出版小说《月光花》《人字旁》《姨婆的春夏秋冬》《甲马》《星在深渊中》。译有《真幌站前多田便利屋》等。 【本期嘉宾推荐图书】 《万火归一》 [阿根廷] 胡里奥·科塔萨尔 著 《春雪》 [日]三岛由纪夫 著 【出品人】蔡欣 【主理人】猫弟 【统筹&监制】Bake 【策划】里维奇 Bake 【后期制作】AURA.pote 【视觉设计】孙晓曦 甘信宇 【音乐】上海复兴方案 片头 - Public Poet 片尾 - There and Then 【文字整理】drunkflea 程程 【收听方式】 你可以在小宇宙App、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FM、轻芒小程序,以及Apple Podcasts、Castro、Pocket Casts等泛用型播客客户端上找到我们,订阅收听「跳岛FM」。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跳岛FM 微博:跳岛FM 邮箱:[email protected]

63分钟
11k+
4年前

43 和吉井忍聊聊疫情下的东京本屋

2020年的最后一天,复旦旧书店和深圳诚品书店租约到期,面临着关店的危机。国外的情况也是如此,纽约文化地标Strand书店的老板声称,这家知名书店在93年间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大萧条,却恐怕要敌不过这次新冠病毒。疫情之下,不仅是独立书店,大型连锁书店也遭遇种种困难。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了走访多家东京独立书店的日籍华语作家吉井忍,和跳岛FM的老朋友,也是新晋主播于是,一起聊聊疫情中东京书店的店主们,在“呼救”之外的“轻松时刻”。书店没了客人,店主们便进行了一些“脱线”的尝试:开始兼职做酱油,玩图书版的“狼人杀”……面对书店,我们是否能够轻松一点? 日本人对书店有两种称呼,“书店(shoten)”和“本屋(honya)”,后者偏口语,像是对书店的昵称。吉井忍曾写过一本叫《东京本屋》的书,书中的那些独立书店的店主们,在疫情间又“参与”什么样的故事呢?模索舍的老板在几乎无人的新宿街头坚持开着书店,下班关店后就会去居酒屋喝酒。他一边向吉井忍抱怨“今天没卖出什么书啊”,一边笃定地表示“喝酒是为了帮助这些小店”。 关于书店的经营和生存已经被探讨了太多,这期节目,我们就聊聊那些日本独立书店的小故事,以及店主们的“庶民生活哲学”。 【时间轴】 03:48 吉井忍为何选择书店作为长期关注的主题:经由书店通往精神世界 07:19 从盗版名著读者到文学编辑,成长记忆中家乡的小书店 11:15 疫情冲击下日本独立书店的“轻松时刻”:聊聊家里的狗以及如何做酱油 19:23 增田宗昭《知的资本论》:“书店的问题就在于,它是卖书的。” 21:37 松浦弥太郎:“一家完美的书店就像肉铺、鱼摊和花店那样。” 24:33 网络书店与实体书店之别: 一种是目的性强的购物,一种是与未知的“偶遇” 28:57 吉井忍推荐游戏——图书版“狼人杀”:看书也可以轻松有趣 33:59 《东京本屋》里那些独立书店老板的后续:当手表模特、做广播节目、开书店酒吧 45:31 爱书店的人和爱书的人是重合的群体吗? 【主持】 于是,作家、译者。译有斯蒂芬·金、丹·布朗、珍妮特·温特森、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等作家的作品。著有《查无此人》《你我好时光》等。 【嘉宾】 吉井忍(Yoshii Shinobu),日籍华语作家,毕业于日本国际基督教大学国际关系专业。曾在成都留学,法国南部务农,辗转台北、马尼拉、上海等地任新闻编辑。现专职写作,致力于向华语读者介绍日本文化。著有《四季便当》《东京本屋》。作品亦见于《读库》《鲤》《知日》《南方周末》《城市画报》等刊物。 【节目中提到的书】 《东京本屋》[日]吉川忍 著 《四季便当》[日]吉川忍 著 《四季便当II》[日]吉川忍 著 《知的资本论》[日]增田宗昭 著 《东京蠹余录》 尹敏志 著 【本期嘉宾推荐图书】 《すべての雑貨》[日]三品辉起 著 【主理人】猫弟 【统筹&监制】Bake 【后期制作】AURA.pote 【视觉设计】孙晓曦 甘信宇 【音乐】上海复兴方案 片头 - Public Poet 片尾 - There and Then 【文字整理】drunkflea 程程 【收听方式】 你可以在小宇宙App、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FM、轻芒小程序,以及Apple Podcasts、Castro、Pocket Casts等泛用型播客客户端上找到我们,订阅收听「跳岛FM」。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跳岛FM 微博:跳岛FM 邮箱:[email protected]

53分钟
7k+
4年前

42 颜怡颜悦:在厕所和浴缸里读书,在扮演与反扮演中表达

欢迎收听新的一期「自由潜水」!继上次三位主播的读书分享之后,这期节目请来了两位朋友颜怡颜悦,她们是脱口秀演员也是双胞胎姐妹,和跳岛的主播钟娜一起分享身为创作者的阅读经验。 聊到乔纳森·弗兰岑的《自由》时,颜悦说她特别喜欢那种偶像的衰落感,“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如何正确地活着的想法,以及一个明知道自己不可能那样活着的内心”。她们喜欢比尔·布莱森吐槽一切的英式幽默,“虽然世界必将发霉,但嘴一定要贱”。从上野千鹤子“罕见的犀利声音”再到公共讨论领域中的对抗,人们是否太缺少读书的时刻,因此容易陷入杠精式的争吵,给自己的生命增加“无聊的空白”? 如果说写段子是一个工具化、技巧化的过程,那么写小说需要不断发掘的是什么?作为脱口秀演员的颜怡颜悦,同时也在进行文学创作,她们如何看待段子与小说、口语与书面语以及自我和虚构之间的“跳跃”?作为脱口秀爱好者的双语写作者钟娜,为什么认为“BM女孩”段子中有“不经意间写下的黑色幽默小说情节”? 听颜怡颜悦说话是一种奇妙的体验,两个“相同”的声音此起彼伏:各自表达,互相补充;不停接梗,互相拆台。就像一场读书分享主题的脱口秀。 欢迎关注「跳岛FM」微信公众号查看完整内容。 【本期潜水队员】 钟娜,中英双语写作者,译者。(豆瓣ID:阿枣) 颜怡颜悦,脱口秀演员。(微博ID:颜怡颜悦) 【时间轴】 06:04 带有规训意味的黑暗童话,无法掌控人生的主角 08:13 长大后发觉小说虚构性后的“背叛感”与保罗·比第的《背叛》 10:30 乔纳森·弗兰岑《自由》:真诚又复杂,“人生被表达得如此清楚” 16:31 伍迪·艾伦的“扯淡集”《无羽无毛》:把one-liner的技巧用进小说 18:58 比尔·布莱森《全民自黑的英国》:虽然世界必将“发霉”,但嘴一定要贱 24:30 上野千鹤子:上一代日本女性中罕见的“愤怒的声音” 35:36 段子与小说:工具化、技巧化的段子和要求不断发掘新东西的小说 43:26 脱口秀是虚构和真实的结合体:自我与共鸣,可信度与表演性 【节目中提到的书】 《2666》[智利]罗贝托·波拉尼奥 著 《自由》[美]乔纳森·弗兰岑 著 《背叛》[美]保罗·比第 著 《无羽无毛》[美]伍迪·艾伦 著 《全民自黑的英国》[美]比尔·布莱森 著 《手把手教你玩脱口秀》[美]格雷格·迪安 著 《厌女》[日]上野千鹤子 著 Fleishman Is in Trouble by Taffy Brodesser-Akner 《冠军早餐》[美]库尔特·冯内古特 著 《时震》[美]库尔特·冯内古特 著 《印度之行》[英]E.M.福斯特 著 《正常人》[爱尔兰]萨莉·鲁尼 著 【主理人】猫弟 【统筹&监制】Bake 【后期制作】AURA.pote 【视觉设计】孙晓曦 甘信宇 【片尾音乐】There and Then-上海复兴方案 【文字整理】drunkflea 程程 【收听方式】 你可以在小宇宙App、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FM、轻芒小程序,以及Apple Podcasts、Castro、Pocket Casts等泛用型播客客户端上找到我们,订阅收听「跳岛FM」。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跳岛FM 微博:跳岛FM 邮箱:[email protected]

54分钟
32k+
4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