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summary > _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语言无疑是写作时需要做的第一个选择。近年来,我们看到越来越多作家试图打破语言的“出厂设置”,用后天习得的外语进行写作。作家颜歌常说“我用英文写作不是一个偶然,它是一个后殖民的结果”,在全球化的语境之下,用英语写作有什么意义吗?这是否是一种西方思维、审美的“霸权”?

这是一期伦敦、洛杉矶和纽约三地连线的节目,颜歌、钱佳楠和钟娜三位双语写作者分享她们开始创作英文小说的契机,以及过程中遇到的挑战。

用两种语言进行创作,就像拥有两种人格、发出两种声音。但与此同时,双语写作者面对的不只是语言的割裂,还有思维和审美的差异。用英文写中国人物的对话时,中式表达英译化会“水土不服”,直接让人物讲英语又像“让孔子时代的人讲爱尔兰方言”。“无根的”口语该如何“落地”?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小说叙事中“起作用”的方式大不相同,双语写作者在“入乡随俗”和“保持语调”之间怎样取舍?此外,非母语创作者还面临着身份困境,当一位作家被“安排”进“少数族裔作家”那一刻,通往“伟大美国小说”的大门是否就悄然关上?

颜歌意识到“我不想写得像一个英语作家,我想写得像我自己”,钱佳楠则决定“永远带着一种口音写作”。也许,双语写作者的“位置”不只依附于语言,更依附于一个超越语言的自己。

欢迎关注「跳岛FM」公众号查看节目完整信息。

【时间轴】
02:39 为什么用英语写作:被国外语言环境“逼到墙角”,或在另一种语言中成为“新的作家”
09:45 中西思维、审美差异下的“霸权”:“我用英文写作不是一个偶然,它是一个后殖民的结果。”
25:58 如何让英文读者理解中国经验:让小说的背景与人物自洽,讲好一个“自给自足”的故事
33:20 没法落地的口语:用英文写中文语境对话,就像“让孔子时代的人讲爱尔兰方言”那么难
43:33 在美国的书店,哈金和李翊云的书该放在“中国作家”还是“美国作家”的书架上?
45:52 身份困境:少数族裔作家如何被“安排”在“伟大的美国小说”之外?
51:21 来自英国前殖民地的作家应该把作品写给自己的族群,还是写给伦敦的文学经纪人?

【主持】
钟娜,中英双语写作者,译者。译有《聊天记录》《正常人》。(豆瓣ID:阿枣)

【嘉宾】
颜歌,双语写作者。著有长篇小说《我们家》《五月女王》,短篇小说集《平乐镇伤心故事集》等,获茅盾文学新人奖和华语文学传媒新人奖等奖项。英文作品散见The New York Times, The TLS, The Irish Times, The Stinging Fly, Brick等,并入选爱尔兰国家图书奖短篇小说奖长名单。(微博ID:颜歌)

钱佳楠,双语写作者、译者。毕业于爱荷华作家工作坊,现于南加州大学攻读文学与创意写作博士学位,是The Millions专栏作家。著有《不吃鸡蛋的人》《有些未来我不想去》等。英文作品散见The New York Times, Granta, Gulf Coast, Guernica等。(豆瓣ID:至秦)

【节目中提到的书】
《忘怀录》 [北宋]沈括 著
《梦溪笔谈》 [北宋]沈括 著
《白鲸》[美] 梅尔维尔 著
《愤怒的葡萄》 [美]约翰·斯坦贝克 著
《自由》 [美]乔纳森·弗兰岑 著
The Hidden Machinery by Margot Livesey
The Woman Warrior by Maxine Hong Kingston(汤婷婷)

【本期嘉宾推荐图书】
Stories from a Ming Collection by Feng Menglong
《纠正》 [美]乔纳森·弗兰岑 著

【出品人】蔡欣
【主理人】猫弟
【统筹&监制】Bake
【策划】钟娜 猫弟
【后期制作】AURA.pote
【视觉设计】孙晓曦 甘信宇
【音乐】上海复兴方案
片头 - Public Poet
片尾 - There and Then
【文字整理】drunkflea 程程

【收听方式】
你可以在小宇宙App、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FM、轻芒小程序,以及Apple Podcasts、Castro、Pocket Casts等泛用型播客客户端上找到我们,订阅收听「跳岛FM」。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跳岛FM
微博:跳岛FM
邮箱:[email protected]

主播...
筱狸
锌Zn
鸮一只
祝羽捷
猫弟maud
跳君
烧酒哲
广岛乱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HD789703t
2年前
0
47:02 canon?有谁知道这边的canon是什么意思吗
kouraxxd
3年前
1
不是写作者但是最近在高强度接触和学习英文,在说英文的时候就和嘉宾说的一样会有另一种voice,就像另一种人格,能说出用母语说不出来的东西
塞西西莉娅
3年前
1
这期节目嗯,真的很奇怪!三个人在各说各话,而且两位在英文世界待久了的人真的亲身证实了不在一个句子里夹杂几句英文就不会表达。可是我就奇怪了,美国人罗朗跟中国人交流都可以做到基本不说英文,为什么三个母语是中文的人一定要用英文才能表达清楚?另外,颜歌挺幽默的,表现在她莫名其妙就会发笑,而其余两个人完全get不到她的笑点;而钱佳楠文章写的挺好的,但口音特别是英语发言真的,哈哈很有异域风情,像从加勒比海来的。
lemon_jVm1
4年前
1
不光是对有类似文学创作困扰的人有帮助 人在异乡用非母语工作生活经常会在不同的身份认同中迷失。而且中英文夹杂,就是这样子生活的现实啊,有些词用英语识得就是用英文表达更准确。这是真于自我的表现。很喜欢这期节目!!!
芝士有点困
3年前
2
内容三位都聊得特别好,点出了很多非英语母语写作者的瓶颈,有很多值得探讨的问题,比如这样的写作群体目标读者群是谁,如果他是为自己母语读者写,ta写的东西能否进入西方文学的主流视野;如果他为西方文学而写,他如何处理自己的特殊身份和文化审美。或者有更多可能性。问题就是颜歌的听感很差。因为一方面她说中文是她的文学语言,选择英语是被动的,另一方面在谈论文学的时候主动选择了许多的没必要的英文,比如problematic。就好像在炫耀说我很想坚持中文写作传统,但是没办法只能用英文,而且被迫用英文还能说得很溜呢。 选择用什么语言创作从来都不是被动的,选择英文写作也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不要一边标榜中文写作,一边和中文听众说着散装英语。也可能是我自己比较刻板吧,就是觉得挺不自然的。
池允秀夜奔到新天地
4年前
2
只看过《有些未来》和《聊天记录》,今天又认识了一位写作者,真好
Xingxing__
4年前
2
42:32 作为读者,我以为接地气的无论是对话还是表述,如果是在准确的呈现人物个性或者社会场景,出现在作品中应该理所当然。阅读过程中能不能真正get到作品中在地性的细枝末节是读者自己日常积累和生存经验中需要作的功课。听两位写作者的真诚的分享,就觉着热爱写作和文学的你们对自己要求好高,这对所有读者来讲何其荣幸!
ikiko
3年前
3
其他的还多多少少可以理解但是“或者”真的有必要讲either吗😅还有“discourse-话语”这种学界早已达成共识的翻译还有rootless这种不具有特定学术定义的形容词 同为海外留学的文学狗觉得内容很好很有价值但听感真的尬爆
球姐Camellia
4年前
3
这期实在是太及时了!作为双语写作者,一直很纠结到底应该用什么语言来创作。很开心能听到其他双语作者的经验分享!去年出版了自己的首部英文小说《The Invisible Third Culture Adult》,聚焦留学生和新移民在海外关于身份认知的问题。也会每周用中文写公众号,分享自己的生活感悟。现在双语写作应该是50/50的分配比例,不知道未来应该把精力放在哪里,会用哪个语言更多一些?
有间的苏苏
4年前
4
42:50 哈哈哈“到底jar不jarring我不知道”颜歌太可爱了!在英文语境创造合适的话语空间来表现非英文族裔的对话,真的很困难。我觉得艺术中最难翻译的部分就是文化审美,之前在欧美国家做过中国画和中国古董行业,非常不卖座。这种冲突在文学艺术上会更尖锐。所以我不会期待用英文去写一篇“中国小说”,就好像不可能用中文去写一个“美国小说”一样。双语作者不是美国作者、英国作者、中国作者,而是世界作者,写的故事从题材选择到对话的语言选择,都在一个悬置的空间,这个空间展现的是不同族裔人类的共性——我比较赞同这种做法,这也是我们时代文学比较缺乏的角度。
zebrablabla
4年前
4
我们用一种语言去写作/书写/表达,意味着我们的日常会更多地使用这门语言。
EMMA_MA
4年前
5
00:00来一发小注释 Register 语域,或者说特定场合的语体风格,比如书面语,口语。 Authentic,authenticity,语言的真实性,语言是不是地道。 Discourse? 期待小伙伴的答案。
AADD
4年前
6
双语写作的主题下面还有人杠中英混杂,大无语。
Stevie_
3年前
6
好讨厌呀 这种混杂的表达 听得懂也觉得烦
Hindsight
4年前
7
38:40用英文展示中文语境确实是很有意思的话题。当初看李翊云写过一句话,孩子都应该爱父母(她儿子自杀以后,她母亲给她发的一条短信),这句话用英文来看确实完全没有中文体现的那种张力。 感觉这个话题其实如果能找李翊云这样的放弃母语思考的纳博科夫式的作家,会有非常深刻又充满挣扎的内容。
Lstddd
4年前
9
卡夫卡,策兰一生都为自己的母语写作的伦理而痛苦,中国却有一大批自我殖民化的女作家急着抛弃母语,还要为此给自己贴金,真是太可笑了
1Q菠萝鸭
4年前
10
确实…你要么说中文就说中文,英文你就一句话英文,一个单词一个单词的蹦 一个中文一个英文整个人都混乱了,没必要
cariocas
4年前
12
23:15 来自non native speaker的叙事审美叙事方法都是非常有价值的,不纠结syntax的对错。想到上周我跟英国朋友聊到日食,我一下没想起来eclipse便说when the sun got eaten up by the moon 结果朋友一个震惊表示也太有诗意了吧
zebrablabla
4年前
20
不知道说夹杂英文表达听不懂所以不想听了的朋友,有没有继续听下去。这期节目我觉得很有意思,一个中文母语,同时又是方言母语写作者,如何进入一个新的语言环境和写作环境?以及嘉宾们表达的,英文写作带给她们的新的叙事审美、更准确的表达、更大胆的表达,我觉得非常有趣。
山竹胖胖
4年前
23
(还没完全听完先留言)这期真的很受启发,而且主播和嘉宾三个人都清清爽爽,讲话又有信息量表达又到位。英文写作对于母语为中文的人来说的意义也讲得那么真诚:解决自己的人生危机、平衡个人的输入与输出、找到自己的另一种声音。最好的是这期的表达方式,可以说是a little bite of双语写作了!沉浸式播客,酷酷酷。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