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summary > _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本节目由中信出版·大方出品,JustPod制作】

《萌芽》《最小说》《独唱团》等杂志构成了我们青年时代不可或缺的记忆。即便当时对文学还没有明确的概念,我们还是可以通过杂志感知到一个更丰富细腻的世界。对读者来说,杂志连接期了每个人的阅读经验;对作者而言,杂志为他们提供了表达的空间。

在信息渠道和娱乐方式如此丰富的今天,杂志不得不面临“集体死亡”。或许我们已经不再需要通过杂志来了解世界了,那么杂志还能发挥什么作用呢?被认为是“小众”的文学杂志如何在市场的风浪中生存?它还能背负起为汉语写作注入新鲜血液的使命吗?

本期跳岛节目邀请了《天南》主编欧宁与《单读》主编吴琦,一起聊聊文学杂志。文学杂志如何处理与当下市场的关系?创办一本文学杂志会遇到怎样的挑战?在价值多元的今天,独立文学杂志如何实现“自我赋权”以获得市场和读者的认可?文学杂志还能为读者带来哪些可能?

微信添加跳岛FM助手(ID:TDFMZS)进入听众群,欢迎与我们交流。

【主持】
祝羽捷,写作者,中英文化社交媒体大使,曾任《时尚芭莎》专题总监。著有《世界从不寂静》《人到了美术馆会好看起来》等作品,译有《哗众取宠》《文艺复兴人》。

【嘉宾】
欧宁,艺术家,策展人,作家。《天南》创刊主编。英文文集Utopia in Practice将由Palgrave Macmillan于2020年出版。
吴琦,《单读》主编。《下一次将是烈火》译者,最近出版《把自己作为方法》。

【时间轴】
02:34 80年代刘心武主编的《人民文学》:焕然一新的先锋文学
04:47 吴琦谈《天南》对自己的影响:“让我觉得文学也许跟我有关系。”
05:52 欧宁为何创办《天南》:北岛的朦胧诗、民刊潮与青春时代的写作梦
09:29 在光怪陆离的现代社会里,文学杂志存在的理由
16:13 “公共策展式”思路、民主化封面,《天南》把阅读主动权交给读者
18:44 创办一本文学杂志的挑战:稿源
19:31 盛可以、周恺的小说曾是其他杂志的退稿,《天南》却如获至宝
24:29 《单读》的转变:当代年轻人用书写去反思世界时,不可能离开小说和诗歌
26:43 “价值多元的今天,作者们对文学权力中心的向往为何还如此强烈?”
31:00 独立文学杂志如何实现“自我赋权”?
33:19 欧宁:市场不是文学的敌人,我不愿意把文学看成理想主义的东西
38:43 《单读》“水手计划”资助青年创作者旅行写作,杂志组稿之外还带来图书出版
43:37 单向街“书店+刊物+商业”的独特业态:《单读》为其他更挣钱的部门提供文学奖等内容策划,从而获得商业赞助
46:08 欧宁:小众就是先人一步引领时代趋势,身后留下的将会成为大众市场
52:50 “注意力丧失时代”的许知远《十三邀》:以被嘲讽的方式反向引起大家对严肃议题的关注

【节目中提到的杂志和书】
《人民文学》
《美术》
《萌芽》
《天南》
《单读》
《印刻文学生活志》
《巴黎评论》
《白色评论》
《把自己做为方法》

【本期嘉宾推荐杂志】
McSweeney’s Dave Eggers主编
N+1 Chad Harbach;Charles Petersen;Marco Roth等编

【音乐】上海复兴方案
片头 - Public Poet
片尾 - There and Then

【视觉设计】孙晓曦

【后期制作】韩韩

【制作总监】王若弛

【收听方式】
你可以在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FM、轻芒小程序,以及Apple Podcasts、Castro、Pocket Casts等泛用型播客客户端上找到我们,订阅收听「跳岛FM」。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跳岛FM
微博:跳岛FM
邮箱:[email protected]

主播...
筱狸
锌Zn
鸮一只
祝羽捷
猫弟maud
跳君
烧酒哲
广岛乱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何须浅碧深红色
5个月前 广东
0
变性人× 跨性别✓
大力强
7个月前 云南
0
03:15 《十月》《散文》《收获》《萌芽》?
在上海的北京人
8个月前 上海
0
那时候看到很多,比如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天云山传奇等等
HD480173o
1年前 上海
0
12:28 有失偏颇,倒不如说个人表达的形式变得多种多样了,短视频平面设计文字说唱,文学的创作反而不是唯一出口,自然也就式微了,单论作家可能会越来越少,但艺术家一定是越来越多的。
我要吃冰激凌
4年前
0
很喜欢单读,这次种草了《天南》
汉堡qab
4年前
0
56:07他的眼光就是他编辑世界的方式
汉堡qab
4年前
0
13:13?得意忘形有一集也说到,「创作使我找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
汉堡qab
4年前
0
10:02杂志: 承载思想 承载记忆,捕捉时代精神
汉堡qab
4年前
0
09:20文学的世界很大,如果我们就从这样一条小路 或者很边缘的地方切进去,是不是也可以做一点工作
一匹人头马
1年前 广东
1
一直想做独立杂志,先码住,听起来
ichimneys
3年前
1
49:37 吴琦可太能讲了😄
做我的月亮
4年前
1
10:40我的青春期里面,《萌芽》、《花火》、《疯狂阅读》等杂志都是不可或缺的,让我度过了很多美好的时光
汉堡qab
4年前
1
47:32小众是试图走在前面,把时代的体温最早地感受表达出来,而它的身后留下来的会是大众
spectator
4年前
2
感动的一期
HD292351q
1年前 广东
3
看到欧宁,点进来听下他的声音。 不要对文学太多定义,也只是对生活的观察、思考和想象,记录与传播的载体之一。 重点不是文学,不是生活,不是观察,是思考和行动。
勤奋使人进步
4年前
3
20:42“我该如何自保。”这句话真是太感人了。
Dole_
4年前
7
24:23不管是偏非虚构的《单向街》还是现在偏文学的《单读》都很喜欢,最近几年通过十三邀才接触到单读,然后开始看早期的单读系列,对于零零后的我了解之前的时代氛围和社会焦点是很好的切口。
山竹胖胖
4年前
7
真的很喜欢这一期,也好像突然明白想做的是什么:不是纯粹的媒体,不是传统的出版,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的话,就是“文学杂志”。立体的文学杂志,声音的文学杂志,无限可能的文学杂志,拆字法的文学杂志,文 学 杂 志
子了
4年前
18
我的青春期是文学杂志搭起来的。
芥末慌了
4年前
23
文学被细化为各个分支,也可以说是文学在实用主义化了。比如出色的vlogger往往具备写小说的能力,奇葩说的众多辩手也可能是写议论文好手。大众娱乐的视线被图像、声音并驱的领域占领,这种路径相较纯文字的表达使更多文学爱好者回报更可观,于是分化越发严重,剩下的是一些情怀选手也好天赋选手也罢,总归是小众。不过倒也喜欢这种清冷的坚守,毕竟浪潮总会轮回,真到文学复热时,怕又要嫌圈子浮躁。始终认为,文学、文字是当下一切娱乐形式的起源,就像停电了夏天里仍然会依赖的那把蒲扇。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