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父母学会思考,在爱子之心切时就不会教条式地对待孩子,而是将问题问题化,促使自己反思思考中的问题从而避免盲目向前。提到爱子有多种方式,如以爱之名管控、担心孩子,但这可能只是心气而非正确的爱。提倡父母思考孩子的思考,像苏格拉底一样反问诘问,而不是直接否定孩子的想法或给出解决方案,当孩子不理会时在旁边担心也无济于事。 #思考 #子女教育 #问题化 #控制 #苏格拉底 更多内容可关注公众号“来练” 思考普拉提课程详细介绍请点击
以开悟者和精神领袖等既思考又能冥想为例,指出摒弃思考的人应探究他人思考的品质。提到人们在做决定前应先思考 A、B 分别是什么,不能盲目凭情绪和套路决定。以问营养师吃苹果还是香蕉为例,说明不思考的人易被推销 “不要思考” 的观念吸引,而实际上其烦恼可能源于不思考。接着探讨中国文化中强调的 “明”,认为其包含积极思考和关闭思考专注自身小宇宙及大宇宙规律,如博学审问慎思在明辨之前。还提到 “思虑” 一词可能造成误导,有科学精神的思考者会追根溯源认识字的初始含义和精神,以避免被人带偏。强调要成为生命主宰需下功夫,不能被外界意见和流行符号搞得不知所措。 #思考 #明辨 #主宰 更多内容可关注公众号“来练” 思考普拉提课程详细介绍请点击
提到理性思考能带来诸多好处,但与以前学教练时讲的不能总用大脑似乎有矛盾。以问题为引领可能带来困扰消除和看到根源两个效果,发展自身能力和信心。指出社会上很多人因功利主义等害怕犯错、担心损失而避免思考,只是在祈求方法、答案和正确,并非真正的思考。同时提到很多课程在推广中容易走向极端,认为自己万能唯一,为提倡活在当下而排斥思考。但生活既需要有品质的思考,也需要如静坐冥想放空等,如同人既要起床干活也要睡觉等,不能片面地关闭思考,而很多人因不会思考且思考累而寻求舒适,易被 “不要思考” 的法门吸引。 #思考 #教练 #功利主义 #活在当下 更多内容可关注公众号“来练” 思考普拉提课程详细介绍请点击
强调理性的好处在于能让人清楚地看待主客观、因果和条件等。即便不是成为哲学家或思想家,理性也对生活中的各种关系有重要作用,包括人际关系、与权威、金钱、爱情、亲情、自由、正义、国家等的关系以及与自己的关系。理性可以帮助我们在看似对立的情况中找到统一,解决生活中的烦恼,避免因缺乏理性而被各种关系带来的烦恼淹没。当面对 A 或 B 的选择而产生烦恼时,理性可以帮助理清关系,分析因果逻辑,如判断 A 与 B 的推导关系及是否充分构成等,若暂时理不清可先搁置。 #理性 #烦恼 #哲学咨询 #逻辑 #因果 更多内容可关注公众号“来练” 思考普拉提课程详细介绍请点击
做咨询或 coaching 时,根本问题在于道德层面,如像父母般希望对方好,可能导致舍不得对方疼、怕对方走错路等。以 “钱越多才越幸福” 的概念为例,强调未解释的概念会影响生活,而通过思考和检视可改变。如果在 coaching 中因各种怕而创造舒适环境,就无法呈现专业,变成只是为了符合。 #哲学咨询 #教练对话 #专业 #检视 更多内容可关注公众号“来练” 思考普拉提课程详细介绍请点击
本期强调在哲学咨询中应避免将基本能力工具化。如在进行预设和概念化等操作时,不能仅把它们当作工具去生硬使用,而要使其成为自身自然生长出的敏感度。当遇到咨询中无论点、论证不清晰或多条论证无差别等情况,应通过恰当方式促进客户思考,让基本能力成为养分而非工具,从而更好地引导客户发现自身问题并深入思考。 #哲学咨询 #工具化 #论证 #思考 更多内容可关注公众号“来练” 思考普拉提课程详细介绍请点击
学生向品嫙老师请教工具在思考及对话中的作用,进而以理发师的工具需求以及学书法时可能出现的过度依赖工具现象为例,阐述了在学习中对工具过度依赖会受其限制。如大师们能超越工具,他们的视角焦点不在工具上。又以过河需船但过后不应背船、追寻下一个目标为例,说明如果被工具限制,就无法到达下一个目的地。提到艺术家和思想家若爱智慧会不断追寻超越,好的导演艺术家虽懂工具能将理念拍出,但不应被工具奴役,而应正确运用工具为己所用,知识同样如此,强调在学习中要正确认识对工具的依赖,不能认为只有依靠工具才能做得更好更快。 #工具 #思考 #哲学咨询 #依赖 #限制 更多内容可关注公众号“来练” 思考普拉提课程详细介绍请点击
在对话中可以通过对方的提问了解其注意力所在。品嫙老师以自身学习哲学咨询为例,讲述随着成长能够以笑的方式看待过去的自己,不再批判过去,并且这种成长需要通过对话来呈现。强调做思考需要像这样的对话,而具备思考 “手艺” 的人可以将刚刚发生的事情细致呈现,让人不好意思不承认。但这样的人不多,很多人会顽强抵抗。做这个工作的人会觉得好玩,因为这不是关于谁好谁坏或道德范式,而是看见自我后的选择。进而提到这种对话形式可追溯到苏格拉底,他不断追问人们是否真的知道自己知道的东西以及是否想知道,想知道的人会聚集,不想知道的人则厌烦他。 #提问 #对话 #哲学咨询 #笑 #自我批判 #成长 #苏格拉底 更多内容可关注公众号“来练” 思考普拉提课程详细介绍请点击
人们容易被俊男美女、舞蹈、服装等局部吸引而忽略整部剧的内涵。比如“怎样学会接受批评” 这句话的理解,不能因批评这个局部而忽略整体语境,如同不能因男一号女一号的吸引而忽视整部剧。强调一个字的位置不同意义差别很大,就像画家需斟酌颜色和细节又要看到整体。还指出有些人总是以特定范式如追求真理和智慧去诠释事物,会导致认知局限。提醒人们要不断咀嚼,避免因强烈的价值取向和好恶情绪阻隔对事物本身的认识,以更宽广的视角进行分析。 #偏好 #主角 #整体 #认知局限 更多内容可关注公众号“来练” 思考普拉提课程详细介绍请点击
品嫙老师与同学在对话中,围绕思考和推理展开讨论。当品嫙老师阐述如果要反驳别人需更有力的观点时,同学突然提到 “我思考比较慢”,引发了概念转移。品嫙老师借此指出同学存在的某种思考范式,并邀请大家共同探讨。整个对话分析了日常对话中常出现的在讲知识点时有人出来解释的现象,指出这可能隐含着人预设被责怪或误解,并强调成长需要觉察现实,避免陷入惯有模式,突破舒适区才是真正的成长,否则只是积累知识而无实质成长。 #范式 #解释 #模式 #成长 更多内容可关注公众号“来练” 思考普拉提课程详细介绍请点击
长期受效用观念影响,人们习惯以最快速度找有用方法。若学习内容或导师引导偏向爱智慧求真知,需对抗这种习惯,否则会很痛苦。找到方法后可能被其束缚,不同人根据自身认知和追求决定方向,有人追求实用主义,在乎快速产生效益;有人如一些研究学问的老先生老太太,追求真理,从年轻时就不追求有用却收获精神丰富和长寿。实用主义与爱智慧是两种人生道路,前者注重效益,后者追求真知。追求干货的实用主义者跟追求真知的老师学习会很痛苦,因得不到想要的干货而可能嫌弃、攻击课程和老师,却不会反思自身。 #效用 #干货 #实用主义 #真理 #爱智慧 更多内容可关注公众号“来练” 思考普拉提课程详细介绍请点击
在学习等过程中,人们常常会运用各种工具,但应警惕不能让工具成为主导,从而偏离了真正的目的。以学习为例,架构和工具可能是为了教学方便而存在,对学习者有一定帮助,但不应成为学习的核心。就像过河需要船,但到达彼岸后不应把船当作真理而被其框住。我们应保持清醒的认识,避免过度依赖工具,始终牢记自己的目的,不被工具所误导,从而在学习和生活中真正实现成长与进步。 #工具 #目的 #核心 更多内容可关注公众号“来练” 思考普拉提课程详细介绍请点击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