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DL诺尔 嘉宾:@知月 本期话题: 摘掉“教养人”的角色,我们如何滋养自己?让自己从沉睡的状态来到有觉知的状态。 可能你想过、甚至实践过N多种让自己看起来更有智慧的方法,然而回归到生活,我们却遗忘了支持生命正常运作最基本的行动——好好吃饭、好好睡觉、观察呼吸。 你对好好吃饭、好好睡觉理解到了哪个程度?“好”是相对自己而言的,问问自己,什么能够带给你滋养? 序: 食物当前,你与身体间的交流,无外乎三种。请觉察你是哪种? 一是,吃之前你问了问身体,身体告诉你需不需要,然后你选择吃或不吃; 二是,你并不知道是身体的需要还是口腹之欲,吃后身体感到不适,短期内你选择不吃; 三是,不要说吃之前,哪怕吃之后,你也感受不到身体的反馈,或者你选择忽视身体给你的提醒,之后由着头脑的喜好浑浑噩噩的进食。 本期内容: - 从沉睡的状态来到有觉知的状态 - 一旦有所求,就不自在了 - 一言一行的觉察 - 支持生命状态最基本的行动:好好吃饭、好好睡觉 - 你对好好吃饭的理解到了哪个程度? - 身体会给你反馈(只要你足够有觉知) - 对自己饮食与身体的觉察 - “好好”:我认真对待食物,经由身体带给我的反馈 - 能量交互之后,带给你怎样的滋养? - 带着你的觉醒,在当下去观察 - 建立好的关系 - 你的电池掉电快 - 把遗忘(忽略/习以为常)的事情记起来 - 不是头脑层面,而是每个当下的行动 《天使在我家》节目每周一定期更新。节目同步发布在微信公众号、喜马拉雅FM、荔枝FM、小宇宙,搜索“励朴私塾”或“天使在我家”,欢迎关注。 联系: 微信公众号:LeapUnion / 励朴私塾 微信视频号:太傻游乐园 添加小编,邀您入群:WingCeon(微信号)
主持:@DL诺尔 嘉宾:@知月 本期话题: 上一期我们聊到了“惩罚和管教”的原则和方法。是不是道理都懂,一遇到事儿就原形毕露?其实,知道却做不到,就等于不知道。 这一期我们继续聊这一话题,将管教落地于生活小事中,希望从实践中能带给大家一些启发。如何在事上练心?需要我们在每个活生生的当下去觉知。 本期内容: - 行使管教之道的边界(度)在哪儿? - 在生活中的每个当下去觉知 - 孩子添图的故事 - 事件背后:内在的外化 - 立规矩的时机 - (我观察到)孩子在认识和理解规则 - 教育始于孩子让你为难的那一刻 - 管教孩子无果的三个故事 - 本质:好奇触发的体验 - 大人与幼儿的认知方式不同 - 3岁以内认知方式:通过体验来认知 - 现象教育:体验式学习 - 孩子起床不独立穿衣的故事 - 将期待转化为一种投入 - 觉察自己 - 教养带给孩子的力量 - 是配合我,还是支持你? - 任何有反应(能扎到你)都是尚未完成的功课 - “天使”唤醒了你看见自己的力量 - 你想不想翻过来? - 你活成了认同概念还是真实的自我? - 如何支持孩子? - 孩子学芭蕾舞的故事 - 共情而不共谋 - 静默的力量 - 穿越虚幻的恐惧 - 答案就在当下那一刻 《天使在我家》节目每周一定期更新。节目同步发布在微信公众号、喜马拉雅FM、荔枝FM、小宇宙,搜索“励朴私塾”或“天使在我家”,欢迎关注。 联系: 微信公众号:LeapUnion / 励朴私塾 微信视频号:太傻游乐园 添加小编,邀您入群:WingCeon(微信号)
主持:@DL诺尔 嘉宾:@知月 本期话题: - 家长:家里教会了你这些规矩,以后进入社会能少吃点苦 - 聊聊管教和惩罚 - 改善家庭的土壤 - 中道 - 必要和合理的惩罚是孩子成长的必要手段 - 我们对惩罚的片面解读 - 打骂之外的管教方式 - 惩罚和管教的不同 - 管教就是归序,让孩子走在自己生命的轨道上 - 矫正心理上对管教的负面理解 - 管教和接纳并不冲突 - 家长要自立规则 - 我们每一言每一行都是孩子最终的样子 - 孩子:你在要求我做你做不到的事情 - 要求孩子的时候先想自己做到了没有 - 我给孩子立规矩的故事 - 比管教更重要的是预先告知 - 听见孩子的想法 - 掌握分寸,就事论事 - 父母自己不够分明,总是就自己的情绪处理问题 - 很多问题都源于“我很重要” - 让“我”安住 - 管教的开始和结束要明确,及时结束 - 处理事情之前先做好自我处理 - 孩子在我面前犯错,我先给自己鼓个掌 - 阴暗面重新被翻出来,晒太阳 - 我的孩子看牙医的故事 - 我穿越了,孩子也穿越了 《天使在我家》节目每周一定期更新。节目同步发布在微信公众号、喜马拉雅FM、荔枝FM、小宇宙,搜索“励朴私塾”或“天使在我家”,欢迎关注。 联系: 微信公众号:LeapUnion / 励朴私塾 微信视频号:太傻游乐园 添加小编,邀您入群:WingCeon(微信号)
主持:@DL诺尔 嘉宾:@知月 本期话题: - “我的需求很低,努力是为了家庭” - 子女怎么行孝道? - 有时我们把自己的需求转化为别人的需求 - 男性把金钱的回报看得更重要(服务家庭的物质需求) - 奉养父母是我的福报 - 一个孩子真正独立就是在经济上脱离父母 - 角色的错位:从孩子转变成小大人 - 站位要准确 - 奉养父母的身体健康及意志自由 - 如果顺应父母的时候是“孝”,你就要顺 - 如果不顺父母的时候是“孝”,你就要不顺 - 有家风有家规,是要行家教 - 明辨是非 - 敬爱父母,才会敬爱他人,敬爱自己 - 行孝的第一件事儿是把父母放在心中 - 父母延续爱的方式就是照顾我们 - 把父母想照顾的心意留给他们,同时也把他们放在心里 - 我曾经觉得自己“牛逼”,试图改变父母 - 顺父母的意,是不与父母讲道理,不改变他们 - 家庭不是讲理的地方 - 我由心底生出对母亲的敬意,承认她有极大的育儿智慧 - (不评价,不改变)只是听见 - 真正把父母放在心中就是接受父母真实的样子 - 我们心里住着一个理想父母 - 信念的阳光之处 - 每个人都有其生命力的张弛度 - 在我强出头的每一次,都被打回原形,重新审视生命 - 只有经历了你才懂,否则它只是停留在头脑中的故事 《天使在我家》节目每周一定期更新。节目同步发布在微信公众号、喜马拉雅FM、荔枝FM、小宇宙,搜索“励朴私塾”或“天使在我家”,欢迎关注。 联系: 微信公众号:LeapUnion / 励朴私塾 微信视频号:太傻游乐园 添加小编,邀您入群:WingCeon(微信号)
主持:@DL诺尔 嘉宾:@知月 本期话题: - 节目一周年记录的成长 - 最初的期待:迫不及待 - 自我认知的限制 - 打破局限 - 计划之外:从囤节目到回归当下 - 放下计划心和内在迫切感 - 计划之外的偶然其实是生命轨迹的必然 - 每个事件出现在生命里都是必然 - 自律是符合生命的律动 - 自律基础上的自由是极大舒适感的体验 - 你有无限的可能性去创造 - 创造来自于当下 - 事件之外:更高维的观察者视角 - 不卷入 - 他的事儿不再是我的事儿了 - 拉自己出来的能力 - 事件不是冲你而来,是为你而来 - 不升起对抗心 - 有些意见可以不用给 - 体验大过于道理 - 目的之外:唯一确定的就是不确定性 - 全然敞开 - 自然流淌的状态 - 把最本然的状态还给自己 - 我们带着极大的自由意志在做这件事儿 - 开放的心态,顺畅的能量 《天使在我家》节目每周一定期更新。节目同步发布在微信公众号、喜马拉雅FM、荔枝FM、小宇宙,搜索“励朴私塾”或“天使在我家”,欢迎关注。 联系: 微信公众号:LeapUnion / 励朴私塾 微信视频号:太傻游乐园 添加小编,邀您入群:WingCeon(微信号)
主持:@DL诺尔 嘉宾:@知月 本期话题: - 芬兰&犹太:好教育的共性 - 对我们的借鉴意义 - 教育是社会和系统性的工作 - The 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PISA,国际学生评量计划 - 好教育的衡量标准:投入的热情会不会下降 - 我给孩子提供知识的时候反省自己背后的态度/动机 - 很多时候知识解决不了我人生遇到的困惑 - 知识只是我获取智慧的工具 - 知识如何为我所用? - 向所有事物学习,并实践所学 - 如果你读了很多书却不会用,你只是驮着书本的骡子 - 如何将知识应用到生活? - 工具:发问 - 家长的认知如何随着孩子的认知再一次突破和成长 - 滚动的智慧/活的智慧 - 一段有趣的测试问答 - 大脑偷懒,依靠记忆(过往经验面对新的经历) - 孩子被动地接受代替了主观地思辨 - 在家庭文化中建立提问文化 - 提倡与孩子间进行不追求正确答案和满足虚荣心的互动 - 家庭提问练习:孩子情绪好的时候提问、对习以为常的事情提问、是什么变成为什么、相似问差、相异问同 - 保护孩子的问题,成为孩子思考的孵化器 - 爱因斯坦:教育的首要目的是独立思考和判断,而非特定的知识 - 你的孩子不是特定知识的复印机,让他成为复印机传递知识毫无意图 《天使在我家》节目每周一定期更新。节目同步发布在微信公众号、喜马拉雅FM、荔枝FM、小宇宙,搜索“励朴私塾”或“天使在我家”,欢迎关注。 联系: 微信公众号:LeapUnion / 励朴私塾 微信视频号:太傻游乐园 添加小编,邀您入群:WingCeon(微信号)
主持:@DL诺尔 嘉宾:@知月 本期话题: - 我的各类小情绪如果没能找到出口,最后会转化为愤怒 - 孩子如果能知道情绪如何表达该多好呀? - 父母把当时面对的情绪变成了问题 - 情绪只是一股能量,让它流过就好 - 情绪不是问题,通道是否畅通是问题 - 不让情绪流过表现在哪儿? - 投注能量,头脑研究分析 - 修缮通道 - 不处理好过处理,但不是置之不理 - 不必要用头脑把情绪合理化 - 充分真实地感知当下可感知的 - 全神贯注地听,简单的回应 - 把力气放在允许孩子自我修正上 - 父母倾听孩子的能力,就是倾听自己的能力 - 我们对外的指责,其实是内在不允许自己那样做 - 帮助孩子认识情绪 - 情绪可以促进多方面的认知 - 情绪是生活中很自然的部分 - 教育是培养孩子有能力来面对生活 - 帮助孩子识别情绪并及时表达,就是帮助孩子保持平衡 《天使在我家》节目每周一定期更新。节目同步发布在微信公众号、喜马拉雅FM、荔枝FM、小宇宙,搜索“励朴私塾”或“天使在我家”,欢迎关注。 联系: 微信公众号:LeapUnion / 励朴私塾 微信视频号:太傻游乐园 添加小编,邀您入群:WingCeon(微信号)
主持:@DL诺尔 嘉宾:@知月 本期话题: - 聊聊孩子哭泣这件事 - 背后的恐惧信念 - 儿童的尺寸是持续变化的 - 情绪:允许它流动,还是挤压成一潭死水? - 大人对一个好状态总有期待 - 为什么我们对哭有这么深的负面评判和恐惧? - 眼泪传达的真实性 - 先不评判对错、好坏、应该不应该 - 情绪(流过),孩子归于生命平衡 - 我不干预,反而孩子有自我平衡的能力 - 家长恐惧孩子用哭泣换取所需 - 工具:研究&允许 - 内在有个信念:孩子有自我平衡之道 《天使在我家》节目每周一定期更新。节目同步发布在微信公众号、喜马拉雅FM、荔枝FM、小宇宙,搜索“励朴私塾”或“天使在我家”,欢迎关注。 联系: 微信公众号:LeapUnion / 励朴私塾 微信视频号:太傻游乐园 添加小编,邀您入群:WingCeon(微信号)
主持:@DL诺尔 嘉宾:@知月 本期话题: - 芬兰式教育体系对家长的启示 - 为什么学了很多知识,能用到的却不多? - 为什么一直在保持学习,但知识却还是不够用? - 我们看待事情容易先给一种解释(评判),而缺乏进一步的探究(觉照) - 现象教育是一种生活态度 - 现象教育:把知识/概念打破学科的界限,放在一个想象里,实现跨学科的综合思考/成长 - 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为了获取知识或者取得好成绩) - 学校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关联 - 不是我们学习的不够多,是我们不能能动性、创造性地使用知识 - 从知识消费者,变成知识创造者 - 如何在知识与生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 孩子做蘑菇饭的故事 - 有经验的老师:必要时介入,非必要时观察和记录 - 过人的生活&增加人性之美 - 启动感官 - 启动你的探究精神(生活的乐趣) - 匮乏的不是知识,而是和周围一切有生命力地互动 - 寓言故事:天空是从哪里开始的? 《天使在我家》节目每周一定期更新。节目同步发布在微信公众号、喜马拉雅FM、荔枝FM、小宇宙,搜索“励朴私塾”或“天使在我家”,欢迎关注。 联系: 微信公众号:LeapUnion / 励朴私塾 添加小编,邀您入群:WingCeon(微信号)
主持:@DL诺尔 嘉宾:@知月 本期话题: - 双减政策下,孩子空闲时间多了,成绩下降怎么办?我的孩子接下来要做什么? - 双减是真正考验亲子关系的时候 - 孩子怎么看待双减? - 引导孩子审视学习对自己的意义 - 这是培养孩子思考和学会学习的机会 - 如何看待孩子多出来的空闲时间? - 玩儿是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 - 我们不是因为老了才停止玩耍,我们是因为停止玩耍而变老的 - 在玩耍中锻炼的能力超乎想象 - 即使是后院的几棵树,在孩子眼中都是森林 - 不要舍近求远:带孩子到附近公园玩儿一些和自然互动的游戏 - 被训练出来的专注力极容易带来疲劳感 - 我陪孩子玩耍的故事 - 是什么限制着我们?——信念 - 对于生活的感知能力在下降 - 玩耍可以滋养自己 - 父母只要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就可以影响到孩子 《天使在我家》节目每周一定期更新。节目同步发布在微信公众号、喜马拉雅FM、荔枝FM、小宇宙,搜索“励朴私塾”或“天使在我家”,欢迎关注。 联系: 微信公众号:LeapUnion / 励朴私塾 添加小编,邀您入群:WingCeon(微信号)
主持:@DL诺尔 嘉宾:@知月 本期话题: - 双减政策 - 家长的担忧 - 革新的不只是孩子的学业负担,革新的更是内在意识和价值观 - 你到底卷不卷? - 我们培养了这么多人,为什么企业还是招人难? - 教育在服务什么? - 改革会有阵痛,但阵痛后会留下需要的东西 - 教育要培愿意合作和服务他人的人 - 为什么有人需要扶着走,有人不需要? - 你是否以合一的方式看待生活中的问题? - 合作代替竞争 - 多感官的观察代替头脑的研究 - 回归生活代替脱离生活 - 现象教育法:在生活的小事和现象上观察、发问和学习 - 芬兰学校的强制学科:家政、音乐、户外活动…… - 在生活现象中学习比单一的记一个知识点快很多 - 不是减少了作业和培训班孩子就无事可做了 - 如何在没有人帮助的时候还能自我学习? - 除了学习有更多的时间体会到生活的意义 - 双减给父母的考题:重新建立学习的认识和秩序,重新开启与孩子的互动 - 少一些正统上课,多一些选择 - 少一些在校时间,多一些休息 - 少一些授课,多一些自主 - 少一些考试,多一些学习 - 少一些课题,多一些深度 - 少一些作业,多一些参与 - 少一些学生,多一些老师的关注 - 少一些规则,多一些信任 《天使在我家》节目每周一定期更新。节目同步发布在微信公众号、喜马拉雅FM、荔枝FM、小宇宙,搜索“励朴私塾”或“天使在我家”,欢迎关注。 联系: 微信公众号:LeapUnion / 励朴私塾 添加小编,邀您入群:WingCeon(微信号)
主持:@DL诺尔 嘉宾:@知月 | @雨诺 本期话题: - 孩子初入幼儿园,家长和老师都是怎样的心态? - 入园前的准备 - 分离的体会 - 看懂学校通知:一张纸一支笔让家园合作变得清晰和简单 - 幼儿园发展到当前这种状态的必然性 - 家长很想从老师那里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 - 家长锻炼强大的内心,完全交托信任老师 - 我就有一个信念:发生一切都是没问题的 - 初入幼儿园的孩子学习的内容 - 适应幼儿园生活:常规培养 - 从相对自由环境到有一定规矩的环境 - 健康的童年:身体成长(吃喝拉撒睡),心理愉悦(社会适应性) - 如何帮助孩子度过不适应的阶段? - 坚持去幼儿园 - 情绪会传染 - 换个玩法:积极对话 - 听孩子说孩子想说的 - 不过多过问也是积极对话 - 孩子和你说不想说上幼儿园,如何处理? - 允许情绪真实地流淌出去 - 我支持你负面情绪的体验 - 学校是开启社会化生活的第一步 - 幼儿园的本质是游乐园 - 上幼儿园不是特别的事情 - 每一个体验都是拆礼物 - 作为家长能为孩子的成长做些什么? - 做好家长的本职工作 《天使在我家》节目每周一定期更新。节目同步发布在微信公众号、喜马拉雅FM、荔枝FM、小宇宙,搜索“励朴私塾”或“天使在我家”,欢迎关注。 联系: 微信公众号:LeapUnion / 励朴私塾 添加小编,邀您入群:WingCeon(微信号)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