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贾樟柯变了吗?

从贾樟柯的第一部作品《小山回家》到现在,足足过去了26年。26年,也正好是《山河故人》的故事时间跨度。 26年以来,贾樟柯从一个“地下电影”的领头者,成为当今中国享誉世界影坛的作者导演之一。他的作品几乎串起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变迁史。我们在他的电影里回望熟悉又陌生的故乡,经历普通人的命运浮沉。某种程度上,我们的生命因他的电影而得到延伸。 当时间向前,萦绕于贾樟柯周身的话题也变得复杂起来。有人说,《世界》之后的贾樟柯创造力殆尽,不断重复自己,沉溺于符号堆砌的游戏。但也有人说,贾樟柯依然保持着他电影的“口音”,他的关怀依然未变。有人指责贾樟柯的“人设”崩塌,被资本收编,也有人相信贾樟柯的知识分子立场依旧。 如何解读贾樟柯26年以来的创作历程?又如何理解他自身在时代浪潮中的身份变换?更重要的是,当中国电影经历市场化与工业化的洗礼,艺术电影将走向何方?而我们,是否还能迎来“第二个贾樟柯”? 近期,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东亚系教授白睿文的新书《电影的口音:贾樟柯谈贾樟柯》在国内出版。白睿文是英语世界最早研究贾樟柯的电影学者之一。本期反向流行,我们邀请身在大洋彼岸的白睿文,跟大家聊一聊大片扎堆的今天,我们为什么更需要贾樟柯。 本期主播:青青子/徐悦东 本期嘉宾:白睿文,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东亚系教授兼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哥伦比亚大学中国现代文学和电影学博士。 音频剪辑:张婉琪 封面图来自电影《江湖儿女》 BGM:Pet Shop Boys - Go West

69分钟
3k+
3年前

放下手机,我们需要一场身体的革命

内容简介 近日,某明星被爆料,一部戏片酬1.6亿元,拍戏77天,日均收入208万元。数字一出,便引起热议。不少网友提及网红明星的高收入,让每天沉迷刷手机的普通人感觉“被收割”。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注意力经济”让越来越多的人沉迷手机。 本期节目从分享一位手机上瘾的读者来信开始,主播们拆解手机上瘾的机制,谈及手机与科技、资本、数字时代的关系,以及是否有放纵自己刷手机的自由,探讨有哪些可能的方法避免手机上瘾、为何戒断手机上瘾如此艰难。如果你也是手机过度使用“患者”,来点击收听本期节目吧。 本期节目将会聊到 04:50 各位主播们的手机上瘾情况 10:11 上瘾不一定是快乐的,想做某件事情不代表喜欢 16:10 明星日薪208万,普通手机用户为何感觉被收割? 17:10 手机里的诱惑,许多是“奶嘴乐”式的安慰剂 20:15 拆解手机上瘾机制 25:00 拒绝做免费的“数字劳工”,少刷手机、保卫我们的生活 31:34 如何对抗手机上瘾?寻回网络主权 34:45 经验分享:物理隔绝/减少电子设备功能/散步/写时间表 36:40 手机的中立性,上瘾不一定都是坏的 42:18 如何利用“积极”上瘾? 44:50 我们是否拥有“向下的自由”? 48:32 放下手机,我们需要一场身体的革命 50:45 重建附近性/重建线下生活 51:15 把握主体性,人是被迫自由的:主动选择,主动承担 (想了解本期节目更多内容,请关注新京报书评周刊公众号) 本期主播 张婷;青青子;徐悦东;肖舒妍 本期音乐 Jump - Van Halen Last Call - Garoad 题图来自纪录片《监视资本主义》。

52分钟
4k+
3年前

反向流行x不合时宜:虎扑“厌女”,是误解还是事实?

天下苦直男久矣。这在萦绕于虎扑社区的种种标签中可见一斑。从“虎凡大战”到“绿色文学一条街”,从“虎扑女神大赛”到“我比丁真帅”……过去几年,虎扑社区屡屡“出圈”,引来无数争议和讨论。 虎扑创立于2004年,原本只是一个体育社区。在那个体育资讯还不发达的年代,虎扑社区成功笼络了一批球迷。此后,随着用户增多,其话题也开始更为纷繁复杂,囊括了游戏、影视、音乐、恋爱等板块。由于虎扑社区90%以上的用户都是男性,它不仅是许多男性的精神自留地,也成为观察直男群体的一个重要样本。 打开虎扑,扑面而来的各类“直男癌”话题很容易就让人联想到“厌女”“有毒的男子气概”等。但令人好奇的地方也在于此。一方面,作为拥有月活跃量5500万的高黏性社区,虎扑内部是否存在文化或群体的分野?另一方面,运动或竞技性体育又如何建构了“虎扑直男”的男性气质? 带着这些疑问,本期反向流行特别邀请到播客“不合时宜”的主播之一孟常。我们从“虎扑直男”的话题聊开去,探讨“男性共同体”的形成,反思父权制下“有毒”的男性气质。同时,在场的男性嘉宾也从自身经历出发,分享了为何男性更需要关注性别议题以及我们如何在个体身上克服父权制。

73分钟
7k+
4年前

vol26 “野生导演”成长史:非科班电影人,会遇到多少坎坷?

节目简介 一批“野生导演”,在近年的电影市场和业界口碑中备受瞩目。所谓“非科班”,指的是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电影专业教育,“曲线救国”走向拍电影之路的导演。从票房来看,中国影史票房排名前三部影片《战狼2》《哪吒之魔童降世》《流浪地球》都为非科班出身的导演作品;而在业界,前有贾樟柯,后有非科班导演如顾晓刚(代表作《春江水暖》)、徐磊(代表作《平原上的夏洛克》)、木头(代表作《罗小黑战记》)的集团式爆发。 周子阳是“野生导演”的代表人之一。他30岁时撰写、执导的《老兽》获得第54届金马奖最佳原著剧本奖和第30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亚洲未来单元特别奖,他本人凭借该片获得第9届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年度青年导演奖,其新作《乌海》近日入围第68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是此次入围主竞赛的唯一华语片。不过,周子阳的导演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资金不够,需要借钱拍片;半路出家,创作屡遭危机。从2000年初至今,电影行业历经勃发与泡沫的褪去,对电影人来说,这是怎样的意志考验? 本期为反向流行“青年电影人系列”第二期,邀请中国内地导演、编剧周子阳,与主播董牧孜、余雅琴聊了聊“野生导演”的成长史与当下青年电影人的出路。 主播 董牧孜X余雅琴 董牧孜:《新京报书评周刊》记者 @格猫致知董一仙 余雅琴:媒体人@余氏雅琴 嘉宾 周子阳 周子阳:导演、编剧,作品《老兽》、《乌海》 背景音乐 let her go——Boyce Avenue

67分钟
99+
4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