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贾樟柯的第一部作品《小山回家》到现在,足足过去了26年。26年,也正好是《山河故人》的故事时间跨度。 26年以来,贾樟柯从一个“地下电影”的领头者,成为当今中国享誉世界影坛的作者导演之一。他的作品几乎串起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变迁史。我们在他的电影里回望熟悉又陌生的故乡,经历普通人的命运浮沉。某种程度上,我们的生命因他的电影而得到延伸。 当时间向前,萦绕于贾樟柯周身的话题也变得复杂起来。有人说,《世界》之后的贾樟柯创造力殆尽,不断重复自己,沉溺于符号堆砌的游戏。但也有人说,贾樟柯依然保持着他电影的“口音”,他的关怀依然未变。有人指责贾樟柯的“人设”崩塌,被资本收编,也有人相信贾樟柯的知识分子立场依旧。 如何解读贾樟柯26年以来的创作历程?又如何理解他自身在时代浪潮中的身份变换?更重要的是,当中国电影经历市场化与工业化的洗礼,艺术电影将走向何方?而我们,是否还能迎来“第二个贾樟柯”? 近期,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东亚系教授白睿文的新书《电影的口音:贾樟柯谈贾樟柯》在国内出版。白睿文是英语世界最早研究贾樟柯的电影学者之一。本期反向流行,我们邀请身在大洋彼岸的白睿文,跟大家聊一聊大片扎堆的今天,我们为什么更需要贾樟柯。 本期主播:青青子/徐悦东 本期嘉宾:白睿文,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东亚系教授兼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哥伦比亚大学中国现代文学和电影学博士。 音频剪辑:张婉琪 封面图来自电影《江湖儿女》 BGM:Pet Shop Boys - Go West
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公布。普查数据显示,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133972万人相比,增加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0.57%下降0.04个百分点。数据表明,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 其中,总人口的性别比为105.7,略有降低,而出生人口的性别比为111.3,中国的男性比女性多出了3490万人,人口普查还有一个数据就是显示我国的老龄化程度也加深了。2020年我国的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3,处于比较低的水平。低生育率问题不只是中国面临的问题,也是全世界很多发达国家和发达社会都面临的问题。 据韩国统计局的数据显示,韩国2020年的总和生育率为0.84,已经连续三年低于1,有人说韩国还有可能会成为第一个因为人口问题而从地球上消失的国家。 如何理解此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它显示了我们人口形势的哪些新变化?而面对生育率的降低,我们又有哪些举措鼓励生育?本期反向流行,我们邀请长期关注性别及人口议题的学者冯媛老师,跟大家聊一聊性别、家庭、母职与生育率,共同探讨提升生育率的可能解决之道。
在五一假期结束的第一天,我们来到大鹏位于北京的工作室,和他聊了一期关于“北漂”话题的播客。起因是他最近参与录制的综艺节目《2021有一说一》。节目里,大鹏去了河北燕郊通往北京城的公交始发站,与街边的路人分享“北漂”十七年的经历,也接受了他们的灵魂拷问。 我们从这档节目的感受聊起,分享了各自的“北漂”故事。说是聊“北漂”,其实也不尽然。在将近2个小时的对话里,我们聊的是各自平行的生活旅程,也是潜藏在故乡、家庭、自我深处的裂痕与爱,以及时间留给我们每一个人的馈赠与剥夺。 本期嘉宾:大鹏 本期主播:青青子,张婷 音频剪辑:张婉琪 本期音乐:細野晴臣 - ノスタルジア・オブ・アイランド~パート1_バード・ウィンド_パート2_ウォーキング・オン・ザ・ビーチ 题图来自电视剧《北京女子图鉴》剧照 注:由于播客设备问题,48分03秒开始进入低保真收听模式,文字版可以关注“新京报书评周刊”公众号获取
内容简介 近日,某明星被爆料,一部戏片酬1.6亿元,拍戏77天,日均收入208万元。数字一出,便引起热议。不少网友提及网红明星的高收入,让每天沉迷刷手机的普通人感觉“被收割”。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注意力经济”让越来越多的人沉迷手机。 本期节目从分享一位手机上瘾的读者来信开始,主播们拆解手机上瘾的机制,谈及手机与科技、资本、数字时代的关系,以及是否有放纵自己刷手机的自由,探讨有哪些可能的方法避免手机上瘾、为何戒断手机上瘾如此艰难。如果你也是手机过度使用“患者”,来点击收听本期节目吧。 本期节目将会聊到 04:50 各位主播们的手机上瘾情况 10:11 上瘾不一定是快乐的,想做某件事情不代表喜欢 16:10 明星日薪208万,普通手机用户为何感觉被收割? 17:10 手机里的诱惑,许多是“奶嘴乐”式的安慰剂 20:15 拆解手机上瘾机制 25:00 拒绝做免费的“数字劳工”,少刷手机、保卫我们的生活 31:34 如何对抗手机上瘾?寻回网络主权 34:45 经验分享:物理隔绝/减少电子设备功能/散步/写时间表 36:40 手机的中立性,上瘾不一定都是坏的 42:18 如何利用“积极”上瘾? 44:50 我们是否拥有“向下的自由”? 48:32 放下手机,我们需要一场身体的革命 50:45 重建附近性/重建线下生活 51:15 把握主体性,人是被迫自由的:主动选择,主动承担 (想了解本期节目更多内容,请关注新京报书评周刊公众号) 本期主播 张婷;青青子;徐悦东;肖舒妍 本期音乐 Jump - Van Halen Last Call - Garoad 题图来自纪录片《监视资本主义》。
天下苦直男久矣。这在萦绕于虎扑社区的种种标签中可见一斑。从“虎凡大战”到“绿色文学一条街”,从“虎扑女神大赛”到“我比丁真帅”……过去几年,虎扑社区屡屡“出圈”,引来无数争议和讨论。 虎扑创立于2004年,原本只是一个体育社区。在那个体育资讯还不发达的年代,虎扑社区成功笼络了一批球迷。此后,随着用户增多,其话题也开始更为纷繁复杂,囊括了游戏、影视、音乐、恋爱等板块。由于虎扑社区90%以上的用户都是男性,它不仅是许多男性的精神自留地,也成为观察直男群体的一个重要样本。 打开虎扑,扑面而来的各类“直男癌”话题很容易就让人联想到“厌女”“有毒的男子气概”等。但令人好奇的地方也在于此。一方面,作为拥有月活跃量5500万的高黏性社区,虎扑内部是否存在文化或群体的分野?另一方面,运动或竞技性体育又如何建构了“虎扑直男”的男性气质? 带着这些疑问,本期反向流行特别邀请到播客“不合时宜”的主播之一孟常。我们从“虎扑直男”的话题聊开去,探讨“男性共同体”的形成,反思父权制下“有毒”的男性气质。同时,在场的男性嘉宾也从自身经历出发,分享了为何男性更需要关注性别议题以及我们如何在个体身上克服父权制。
1992年,伍迪·艾伦被指控涉嫌性侵养女迪伦·法罗。同时间被曝光的还有他与另一名养女宋宜的地下情事。这起案件的审理过程疑团重重,最终,检察官决定撤诉。这也让这场轰动一时的性侵指控不了了之,成为跨越长达20多年的疑云迷案。 近日,HBO四集纪录片《艾伦对决法罗》上线,将我们重新带回到这桩悬案现场。纪录片收录了大量未曾曝光的家庭录像、证人证词以及案件审理过程中的存档资料。久未露面的米娅·法罗与家庭成员们也在影片中公开发声,回溯这桩历史遗留案件的发生过程与此后漫长的爱恨纠葛。
演员吴孟达于2月27日17时许去世,享年68岁。生前他罹患肝癌,此前正处于化疗阶段。 入行45年来,他出演的作品连自己都数不清,大部分是喜剧,几乎都是配角。演过这么多戏,他也担心自己会有惯性表演,还是希望演一些有挑战性的角色。他特别想尝试《搭错车》中哑巴父亲的悲剧角色,也想拍一部自传《吴孟达》,“快70岁的我对白没有以前讲得那么灵活,记性也没那么好,还会有一些老年痴呆之类的角色(让我来演)。”他还曾设想找一些之前与他合作过的演员,从他们的角度讲述吴孟达的一生。吴孟达说,这应该会是一出悲喜剧吧。 演了这么多年戏,几乎都是演配角,吴孟达是娱乐圈公认的“黄金配角”,给无数明星充当绿叶。但吴孟达却毫不在乎,“有了配角的帮助,主角才会演得好。”
节目简介 近两年,“东北文艺复兴”成为一个热词,从老四到董宝石,东北文化中的幽默基因收编了不少人,而在文学领域,小说家们的创作似乎要沉重得多。郑执和班宇、双雪涛曾被媒体贴上“东北文学三杰”的标签,他们的文字除了都描摹东北这片土地上的人,也有着同样的干净与幽默。 本期节目邀请青年作家郑执分享他的创作之路,我们试图绕开贴在他身上的“东北”标签,从一个青年写作者的视角,去呈现小说文本背后对于社会、性别、移动互联时代的视频表达等诸多议题的思考。 本期主播 张 婷 《反向流行》主播、记者 余雅琴 媒体人 本期嘉宾 郑 执 作家,代表作《生吞》《我只在乎你》等 (想了解本期节目更多内容,请关注新京报书评周刊公众号,回复“反向流行”关键词获取本期文章) 撰文:张婷 编辑:走走 音频剪辑:王静 音乐:造访者 Q - 花伦
节目简介 “刷剧”是很多人的休闲项目。但对作家毛尖来说,“刷剧”还是一种职业道德,甚至带点诙谐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严肃看剧,专业吐槽,心系国产剧若明若暗、雾里看花的未来。 在本期反向流行直播访谈中,主播董牧孜与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作家毛尖连线。从《隐秘的角落》《摩天大楼》到《沉默的真相》,我们把当下最火的国产剧聊了个遍。“三观”太正的悬疑剧,为什么可能是危险的?国产剧要表达的女性主义,为什么总是发生在女性失恋之后?在冲出国门的道路上,国产剧有哪些爆发潜力?刷弹幕一时爽,烂剧能滋养观众吗? 本期主播 董牧孜 《新京报书评周刊》编辑、反向流行聊天办主任 本期嘉宾 毛 尖 作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想了解本期节目更多内容,请关注新京报书评周刊公众号,回复“反向流行”关键词获取本期文章) 撰文:董牧孜 整理:实习生 贺璐 音频剪辑:王静 音乐: Dinner& a Movie - Jake Shimaburuko
节目简介 近年来,悬疑小说越来越有成为最受欢迎的类型文学之一的趋势。作家蔡骏创作了二十年悬疑小说,被誉为“中国悬疑小说教父”,并连续九年保持了中国悬疑小说最高畅销纪录,其中许多作品陪伴读者走过了漫长的青春阅读岁月,比如《荒村公寓》《幽灵客栈》《天机》等,有些作品,比如《谋杀似水年华》,已经被改编成了话剧和电影。 在本期直播访谈中,主播董牧孜与蔡骏连线,和他一起聊一聊“一部蔡骏式悬疑小说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蔡骏会选择写作悬疑小说?读者评价蔡骏“善于制造悬念,但不善于解开悬念“,他本人怎么看?写悬疑小说需要强大的想象力,会不会有一天,有江郎才尽的风险? 本期主播 董牧孜 《新京报书评周刊》记者、反向流行聊天办主任 本期嘉宾 蔡骏 悬疑小说作家 (想了解本期节目更多内容,请关注新京报书评周刊公众号,回复“反向流行”关键词获取本期文章) 撰文:董牧孜 整理:实习生 周洁 音频剪辑:王静 音乐:III (Find Yourself) - Athletics
节目简介 淡豹近日出版首部短篇小说集《美满》,引发关注,好评与恶评齐飞。有人觉得她的小说是对当代生活的真实转译,有人则认为语言崎岖,阐释先于故事。淡豹则很淡然,甚至感谢恶评:“现在第二本小说就很好写了。” 从自由撰稿人到作家新人,淡豹写当代中国的性别、家庭与心灵细节。她在小说中安放动荡不安的情绪,表达对当代生活的着迷与不满,并自我疗愈。 在本期直播访谈中,主播董牧孜与作家淡豹连线,聊了聊头脑中的生活世界、男人、女人、中年危机以及理论与故事的关系。 本期主播 董牧孜 《新京报书评周刊》记者、反向流行聊天办主任 本期嘉宾 淡豹 作家 (想了解本期节目更多内容,请关注新京报书评周刊公众号,回复“反向流行”关键词获取本期文章) 撰文:董牧孜 整理:实习生 周洁 音频剪辑:王静 音乐:A Place I Don't Know - Daniel Olsén, Jonathan Eng, Linnea Olsson
节目简介 一批“野生导演”,在近年的电影市场和业界口碑中备受瞩目。所谓“非科班”,指的是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电影专业教育,“曲线救国”走向拍电影之路的导演。从票房来看,中国影史票房排名前三部影片《战狼2》《哪吒之魔童降世》《流浪地球》都为非科班出身的导演作品;而在业界,前有贾樟柯,后有非科班导演如顾晓刚(代表作《春江水暖》)、徐磊(代表作《平原上的夏洛克》)、木头(代表作《罗小黑战记》)的集团式爆发。 周子阳是“野生导演”的代表人之一。他30岁时撰写、执导的《老兽》获得第54届金马奖最佳原著剧本奖和第30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亚洲未来单元特别奖,他本人凭借该片获得第9届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年度青年导演奖,其新作《乌海》近日入围第68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是此次入围主竞赛的唯一华语片。不过,周子阳的导演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资金不够,需要借钱拍片;半路出家,创作屡遭危机。从2000年初至今,电影行业历经勃发与泡沫的褪去,对电影人来说,这是怎样的意志考验? 本期为反向流行“青年电影人系列”第二期,邀请中国内地导演、编剧周子阳,与主播董牧孜、余雅琴聊了聊“野生导演”的成长史与当下青年电影人的出路。 主播 董牧孜X余雅琴 董牧孜:《新京报书评周刊》记者 @格猫致知董一仙 余雅琴:媒体人@余氏雅琴 嘉宾 周子阳 周子阳:导演、编剧,作品《老兽》、《乌海》 背景音乐 let her go——Boyce Avenue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